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小说家-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内九大院堂项燕也都已经明了,甚至于连九大院堂的博士、教员名单,项燕都有,但即使那般,自己所能做的也是不多。

    不过是吩咐楚国在秦国的暗子,希望可以被选拔入护国学宫,乃至中央学宫。

    “汉中、南阳、黔中三郡之中,一共有三十多人进入郡城选拔,若是不出意外,进入秦国护国学宫有不小的可能性。”

    “至于中央学宫,儿也已经在准备之中,不会让父亲失望的,父亲,儿子觉得,花费那般大的代价,只为了五年、十年之后才能够用得上的人,是不是有些过于慎重了?”

    项梁也知晓秦国的两大学宫,护国学宫全国教养一千人,中央学宫全国教养一千八百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秦国护国学宫内的诱惑还真是大。

    只要能够进入其内,待满三年,便可以获得簪袅的爵位,入军更为百夫长,它日擢升也是优先考虑,就连自己也觉得,太过于优待护国学宫了。

    为了能够更为探清楚两座学宫,父亲一个月前便是下令,花费重金调动秦国的暗子,希望可以入两大学宫,以谋将来之事。

    的确,现在谋划的确可以,但以军中的成长,没有数年的时间,绝对无法冒尖的,地方上的官吏更是如此。

    “你觉得秦国那两座学宫可否在楚国设立?”

    项燕没有回答儿子的疑问,反问了一声。

    虽然大秦护国学宫的三年后的待遇很好,但他们有那个资格!

    首先,他们都是秦国几乎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能者,仅此一点,就已然颇为珍贵,如果让他们前往战场,也很容易获得军功,三年的时间,区区簪袅与百夫长也是不难。

    待在学宫中,最重要的是兵家谋略的教养,九大院堂设立,包罗诸夏各个兵种,可以遇见,再将秦国一天下的时候,他们将不会缺少将帅之才。

    相对如今楚国内的良将匮乏,高下立判!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王从此会把持住军中的别样势力,从此,军中以后的上将军、主将等人只会听命于秦王,而非军中声望颇高的上将军。

    国君统领大势,加持如今秦王胸才初显,对于山东六国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念及两大学宫的妙处,项燕不由的心动。

    “这……,怕是难矣!”

    项梁虽不愿意承认,但想要在楚国内立下这样的两座学宫,无异于难如登天。

    秦国之所以敢如此,将名额下方给各个郡县,那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老士族的力量几乎不存了,咸阳宫的政令可以直达到县里。

    政令畅达,再加上秦国法理林立,封国、封地不存,彼此的老秦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反观,楚国就大不一样了。

    屈、昭、景三大家族的势力越发之强大,若然楚国立下这样的学宫,受益的也只可能是世家大族,而非普通的楚人,真正出色的楚人不可能出头。

    如此,那个结果也非楚王希望见到,更非父亲希望见到。

    “若然当年令尹吴起可以变法功成,不知如今的楚国是一番什么模样。”

    “秦国有此两大学宫,实用至上,迥异于稷下学宫的养士之名,五年之后,当得大用,期时,一位位身负兵家谋略之人均入军中,一位位身负百家之学的亲人奔赴秦国郡县。”

    “儿啊,百年之内,为父几乎看不到秦国衰弱的可能啊!”

    项燕大恨!

    恨楚国如今国政混乱!

    恨秦国越发之强大!

    恨郢都之内那些世家大族在此国危之际仍旧只守着自己的利益,岂不知唇亡齿寒吗?楚国如果没有了,他们也就不存在了。

    “父亲,论国土之广袤,楚国丝毫不逊色秦国,论国民之多寡,楚国也丝毫不逊色秦国。”

    “儿子以为,如今我们出国所缺少的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楚王,只要重整国政,未必没有强盛之机!”

    项梁颔首以对,虽认同父亲的话,却也觉得父亲有些过于看重秦国了,虽然秦国很强,但楚国无论从兵力,还是民力上,都不弱于秦国的。

    他们所缺的不过是一位如怀王那般的英才之主。

    “你所言不差,可惜,郢都之内,李园弄权,屈、昭、景疲于自保,未敢与之抗衡,继续下去,为父岂敢无忧?”

    “项伯,可有要事?”

    长叹一声,单手轻捋着颔下短须,论兵力、民力,楚国的确不弱于秦国,但儿子却没有看到更深的一层,那就是真正的国力。

    也确如儿子所言,若然楚国之内,出现一位明主,国势之倾颓未必不可免。

    正欲要多说什么,忽而,军帐之外,小子项伯身披重甲慌慌张张的行入,令的项燕有些不悦,沉声喝道。

    “父亲,军营之外,有两人欲要求见,这是他们的身份证物,他们说父亲会明白的。”

    项伯气息有些小喘,刚才巡逻兵营的时候,遇到两位陌生男子,身披斗篷,颇为神秘,从气质上看,又非普通之人,未敢怠慢,便是如此。

    一边说道者,一边将手中的证物交给父亲,上面只有一个字,自己也看不出那二人有什么来历,但若说身份尊贵,项伯觉得不可能。

    近年来,跟在父亲身边,楚国之内,所有身份尊贵的人,不说见了八九层,也有七八层,唯独没有见过对方。

    “嗯,刍!”

    “难道是……是他,一定是他!”

    从项伯的手中结果那件证物,不是旁物,就是一件木制的令牌,其上烙印着楚国的神灵图腾,正面一个——刍字,背面只有一幅简略的舆图。

    项燕细细观之,忽而,口中低呼一声,双眸绽放明亮之光。

第六百五十七章 公子负刍(大章求票票)() 
“父亲,此人是谁?”

    看着父亲神色有些奇异,项梁心中一动,十年来,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很少会见到父亲这样的神态,莫不这枚令牌的主人真的有所不同。

    但平日里,也听父亲说过如今楚国内的一些尊贵人物,和眼前的人都有些对不上号。

    不仅项梁好奇,一侧呼吸略有平缓的项伯也是好奇,兄弟两个相视一眼,目光尽皆落在父亲的身上,希望父亲可以解惑。

    “项伯,你亲自将那二人引入幕府军帐,切记,只当作正常的客人就可以了。”

    收起手中的木制令牌,看向小儿项伯的身上,这个时候,那二人前来相见自己,想来定有不俗之事,不然,以那位不争的性情,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其人身份特殊,如果被军中有心人知晓,倒是麻烦,着重吩咐下去。

    “是,父亲。”

    项伯抱拳拱手一礼,没有多言,父亲既然如此之做,定然有其道理,数十年来,父亲从未让自己失望,也从未让整个项氏一族失望。

    “项梁,是不是还在想这枚令牌的主人?”

    项伯带着几名随军侍卫前往,项燕踱步幕府军帐,脑海中思忖那人的来意,撇着此刻项梁仍旧好奇未尽的神色,笑而问道。

    “是。”

    项梁也没有否认。

    “这枚令牌的主人身份很特殊,真要说起来,那就是数十年前的事情了。”

    “项梁,你对于先考烈王了解多少?”

    项燕轻笑曰。

    “先考烈王?”

    “先王为顷襄王之子,怀王之孙,年十八岁,前往秦国为质子,后来在春申君的帮助下,从秦国逃离,回到楚王为王。”

    “其后秦赵长平之战出,毛遂入楚,五国伐秦,楚国出兵救赵,数年后,将鲁国攻灭。数年前,春申君欲要效仿信陵君五国伐秦,导致秦国大军压境,先王迁都寿春。”

    “未几,先王郁郁愤恨,不得已而亡,传位于今王!”

    于先考烈王的事情,项梁自然是如数家珍,身为楚国的兵家豪族,这是必修之课,先王虽然不是开拓之主,但也算是守成之君。

    在春申君的辅佐之下,灭十多个弱小诸侯国,更是埋葬了周公的封地鲁国,名声大震,可惜,后来也是因为春申君,使得多年战果一朝丢失。

    谈及此事,项梁不住的有些叹息,如果春申君没有伐秦之事,现在的楚国或许还不会这么乱,李园也不会杀掉春申君,以春申君的谋略,楚国断然不会如此模样。

    “那么,你可知先王有几何子嗣?”

    项燕颔首以对,儿子所言的那些不是秘密,随便的一位楚国兵家豪族之人,都可以说出来,不过自己此问,能够知晓的可就不多了。

    “先王的子嗣?”

    “这……,先王应该有三位,当初先王还在秦国为质子的时候,曾留下一子,名为熊启,现为秦国执政大臣昌平君。”

    “其次,便是与王后所生两子,大者为今王熊悍,小者为熊犹,均年弱也。”

    项梁想了一想,将口中之语回应着父亲。

    先王的子嗣只有三人,虽然秦国昌平君熊启也是正统血脉,却只是一普通楚女所生,故而先王离开秦国的时候,将其交给华阳太后抚养。

    这一点,在如今的楚国,应该也不是秘密。

    “不,先王有四子!”

    “当年先王在秦国为质子的时候,次年便是宠幸了一位楚女,诞下秦国昌平君熊启,六年之后,又有一位楚女为先王诞下子嗣,也是一位公子。”

    “因先王在咸阳受到极大的危险,未敢将此子公布于出,便是托春申君将幼子带出咸阳,诏令我将其送至楚国湘水之畔祖地,由春申君派人抚养长大。”

    “春申君念其身世可怜,如同乱世浮萍,背负莫大的危机,便是取名为——负刍,如今一晃,也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公子负刍早已长大成人了。”

    看着儿子那一脸惊讶无比的目光,项燕也是无奈,毕竟此事自己已经埋在心中多年了,若非见到手中这枚令牌,怕也是想不起来了。

    如今,公子负刍前来见自己,不知有何目的。

    “这么说,那位公子负刍的身份,如今的楚国,只有父亲知晓了?”

    项梁神情一动,脚步缓缓上前,再次有些不确定的问着。

    “不清楚,毕竟春申君照顾他数十年了,先王归国以后,本想将其招至王城,又觉其血脉卑贱,不合当时王后之心,便未召回。”

    “应该有一些人知晓,但具体那些人,为父就不清楚了。”

    自己与公子负刍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联系,也就时不时的从春申君口中听到一二信息,具体的内容,自己也不敢打探。

    “血脉!”

    项梁微微颔首,其人只是先王宠幸一卑微楚女所生,怎比得如今王后所生的子嗣,不过,项梁觉得对方这个时候出现,所谋绝对非同小可。

    但楚国数百年来,王位传承均正统尊贵之人,远在秦国的熊启早就被排除在外了,公子负刍也是如此。

    “父亲,贵客带到!”

    项燕正要与项梁多说些什么,幕府军帐之外,项伯的声音再起,闻此,对着儿子挥动手掌,其人立于一侧,项燕踏步近前,静静等待着。

    ******

    “项燕将军,时隔三十多年,你我再相见了!”

    项伯在前领路,项梁则是对着父亲看了一眼,走出军帐之外,方圆十丈区域之内,不能有人靠近,随后,再次归于幕府之内。

    看着此刻那已经行至父亲跟前的两名男子,听其音,项梁神色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心中已经有了准备,项伯则是双眸好奇如先前。

    那二人,为首者明显的楚国贵族体态,身着楚国浅红色的火凤锦袍,图腾的纹理涌现,长发束冠,礼仪加身,眉目甚为俊朗,举手投足之间,自代一丝英气。

    身高八尺有余,站在父亲跟前,还隐隐超出寸许,拱手一礼,朗声笑道。

    其身侧的那灰色锦袍男子没有多言,静静的跟在那出言男子旁边,一动不动,只是项梁却是可以清晰感受到对方体内蕴藏的力量。

    “项燕见过公子!”

    只此一语,项燕已然确定对方的身份。

    况且,项燕也丝毫不怀疑今日前往的是公子负刍的本尊,如果前来的是替身,或者是其他的花样手段,那么,他应该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后果。

    大踏步近前,身披颇重的银甲,抱拳重重一礼。

    “哈哈哈,项燕将军,当年你带着负刍离开秦国的时候,正是风华正盛,剿灭庄跻叛乱,位列楚国名将,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已然为楚国柱石了。”

    “想来,先王与春申君都会很欣慰的。”

    “数十年来,缘由先王的吩咐,负刍未敢亲自相见项燕将军,以为当年救命之恩,今日还望将军受负刍一礼,以还多年心愿。”

    听着项燕将军之言,公子负刍面上笑意闪烁,上前一步,双手将其搀扶,随即,伴随口中之语又落,豁然间,半跪军帐之内,抱拳低首,为王族大礼。

    深深拜下,未敢有半点马虎,就是其身侧跟随者的那人都神色微微一动,想要多说什么,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公子快快请起。”

    “公子这是折煞项燕也,项燕不过一武夫也,焉得当得起公子大礼。”

    “公子,请!”

    项燕惶恐,连忙近前再次将公子负刍搀扶而起,心中百感交集,怕是这位公子此次所谋真的要超出自己所料了,就是不知道是否和自己心中所想一样。

    但……那终究还是有许多麻烦的。

    语落,一手拉着公子负刍,让其入座上首尊贵之位,己身位列其下,陪侍也。

    “春申君未曾被李园那厮暗害之前,曾多次于负刍言语,若论楚国他日之柱石,当项氏一族也,也想让负刍携带密信,前往项燕将军麾下听令。”

    “不曾想,先王突然薨逝,朝政大乱,春申君身死,李园一他国卑微之人窃取我楚国社稷,负刍心中难忍,奈何力薄,难为也。”

    “故而,今日前来一见项燕将军,以求助力也!”

    “这两位想来就是近年来,跟随项燕将军身边的两子项梁将军与项伯将军吧?”

    项梁自动的近前斟倒茶水。

    公子负刍见状,拱手一礼,幕府军帐中能够出现令项燕信任的人,根据自己的了解,也只有一直带在身边的项梁与项伯了。

    轻笑之,看向项燕。

    “不错,正是项燕那两个不成器之子。”

    “项梁、项伯,近前一见公子也!”

    项燕同样报以微笑,对着二子看了一眼,点点头,便是轻喝道。

    “项梁见过公子!”

    “项伯见过公子!”

    二人没有迟疑,彼此并肩近前,抱拳一礼。

    “哈哈,快快请起也,正是因为楚国还有你们,才使得负刍有此决心,项燕将军,不知可否对负刍施以助力,以谋大事?”

    负刍双手虚托,对着项梁二人深深颔首,此二人勇武,近年来,也是闻名楚国军中上下,自己是知晓的,随之,话锋一转,落到今日正题之上。

    “哦,不知公子所谋大事为何?”

    项燕神色不变,仍是那般轻轻的笑意浮现,举杯轻抿一口,将茶盏置于条案之上,饶有深意的回应着。

    “项燕将军以为负刍可为楚国之王乎?”

    静坐上首的负刍倒是没有一品茶水,只是单手随意的把玩着,口中之语娓娓道出。

    双眸闪烁别样的玄光,就那般静静的看向项燕。

    与此同时,整个幕府军帐内的气息也似乎陡然间变得寂静无比,项梁与项伯二人面上绽露不可置信之色,骇然的目光聚焦在上首。

    纵是项梁先前知晓对方的身世,觉得对方有所图谋,也不过是想要趁着如今楚国国乱,想要崛起分一杯羹,亦或者以谋将来大事。

    但从未想过负刍会这般公然的道出此语。

    欲要为楚国之王?

    那今王如何?

    况且无论是身世,还是血脉,负刍与今王相比,都相差远矣,对于楚国老士族来说,一个弱小的楚王是一件好事。

    李园纵然乱了楚国国政,但对于老士族的影响,那是不可能动摇的。

    “公子莫不在说笑?”

    数息之后,项燕神色平静的看向负刍。

    “在老将军面前,负刍岂敢如此!”

    负刍摇摇头,淡言道之。

    “公子太过于高看项燕也。”

    “如今楚国之内,若言有能力支持公子登位楚王的,应该是屈、昭、景三大家族,而非我项氏一族,这一点,公子应该清楚的。”

    项燕倒是没有直接给予反对,亦是摇摇头。

    如今的楚国之内,真正掌握大权的仍是屈昭景三大家族,项氏一族的根基仍旧在江东,至于手下的十万子弟兵也远不可能对抗整个楚国的各大军团。

    欲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楚国浩然大力,项燕纵是有心,也是无能为力,若然公子负刍这般游说自己,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游说。

    “这一点负刍自然知晓。”

    “如果负刍告诉老将军,负刍已经说服屈、昭、景三大家族助力于我呢?”

    负刍从条案后悠然起身,双手背负身后,浑身上下,不自觉的扩散一丝尊贵之气,言语间更是没来由的迸出些许傲气。

    行至军中正中,立于项燕面前不远处,相对而峙。

    “即如此,项燕以为,有屈、昭、景三大家族助力足以。”

    “项燕是否助力已然无足轻重,公子亲自到此,岂非有些高看项燕耶?”

    对于屈、昭、景三大家族的影响力与实力,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楚国庙堂成长的项燕无比清楚,若然说三大家族真的支持负刍。

    那么,李园绝对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今王也绝对会传位于负刍,至于所谓的身世,所谓的血脉,都将无关紧要,因为屈、昭、景三大家族名为楚国数百年来的老士族。

    实则,他们一直都是楚王委以信任的王室一脉旁支,不然,数百年来,楚王不会如此难以动摇他们,因为动摇了他们,就相当于动摇了楚国根基。

    “不!”

    “负刍以为,是项燕将军轻视己身也。”

    “若言如今的楚国军中,虽然明有上将军景畏,但谁人不知右司马项燕将军才是真正的上将军,若然得项燕将军助力,那就是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