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小说家-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挑选的六人,乃是自己看好、上将军蒙武看好、大王看好的军中后辈,此行攻赵,当算是先行历练,以待后事扛起大梁。

    对着羌瘣六人深深看了一眼,又严令而落留守在蓝田大营的诸人!

    “喏!”

    众将颔首,声若雷霆。

    

第五百六十四章 玄光舆图(求票票)() 
“公子,您这是……舆图?”

    上将军王翦交代完蓝田大营的诸般要事,便是率领两个千人队,一行军将、兵士便浩浩荡荡的东行,直接出了函谷关,进入河东郡。

    沿着石门、安邑、曲沃……行进上党所在,接到上将军蒙武的急报,他已经率领关外十六万大军驻守在太行山前了。

    只待他们一行人到达那里,便会兵合一处,共谋大事。

    河东郡已经纳入秦国数十年,其内的官道早就修建完毕,宽阔而又平坦的道路上,驷马高车而进,周清居于其内,不断摆弄着面前的一样事物。

    规矩之行,方正无比,通体由浅浅的玄光交织而成,不过在其上却是闪烁各式玄光,代表大地厚土的暗黄之色,代表水流潺潺的浅绿之色,代表高山的凸起之行,代表深谷的幽暗之色。

    诸般种种汇聚在一起,则成就一副立体的舆图,细细而观,由玄光交织而成的舆图之内,时刻在调整,俯览而下,一切都是那般的清晰可见。

    “此为离开蓝田大营的时候,我从军中一览所有的秦国、赵国舆图,尤其是上党太行一地的舆图,近年来,斥候屡屡更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羊皮绘制的舆图虽然不错,但本君觉得这样的舆图更为直观,芊红,你觉得呢?”

    对着一旁的焰灵姬颔首,沙盘之行在此刻还未出现,但原理却是简单,如今在行走的路上,不能够将其大而精细的模拟而出。

    先用玄光绘制,而后在交由麾下军将制作也是不晚,脑海中翻滚数十副地图之后,才有了眼前这副立体之行,不过,仍旧有一些区域模棱两可。

    非自己之过,而是自己所观的那些地图本身就记载不一,此行上党,当施展神通妙法,亲自一观,彻底完善眼前的玄光舆图。

    “地形、山川、城池、人口、河流、兵力部署、大道、小道……均可在其中直观而显,有此物在军中,不亚于如虎添翼也。”

    “大人尚未入上党之地,便是有一功。”

    比起焰灵姬,白芊红更是能够明白大人手中这件事物的作用,虽眼前而观为玄光舆图,但只要找到简易的材料真实而显,那么,便会一般无二。

    比起看上去复杂无比的舆图,眼前这立体之行的舆图更为精细,更为清楚,更为明了,更容易变换,更容易令军将明悟军事部署。

    在战场之上,任何一点细节被放大,都是足以威胁整个战局的走向,而此物,无疑将那些缺点极大的压制,极大的给予缩小。

    仅此一点,此行攻赵的胜算又提高不少,此物,当得大功。

    “哈哈哈,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根据蒙武将军送来的文书,此次赵国再次抽调十二万大军抵抗秦国。”

    “长平之战,赵国成年男丁几近不存,二十多年过去,虽有成长,底蕴仍是虚弱,上次平阳漳水一战,损失十万大军,李牧驻守雁门,又有十万大军。”

    “而已如今的赵国之势,顶多还能够抽调十万至十五万大军,于此,还要防备燕国的偷袭,出动十二万大军已经出乎本君预料了。”

    《孙子》曾言,战场相争,由正面相持,而入奇兵相胜。然,如果一开始正面相持就有足够之力呢?此次秦国出动关外十六万精兵,赵国出动十二万大军。

    从兵力之上,已然占据先机!

    只是,从地利而观,太行山仍未赵国抵御秦国的最佳屏障,上次,上将军桓齮兵出太行的战国全部丢失,不然,此次当更为容易。

    人和而观,这个不好评判,老秦人尚武之风不容置疑。而赵国此战也不能够失败,不然,就真的没有任何底气和秦国继续争斗了。

    “上次,平阳漳水一战,如果赵将廉颇没有离去,仍旧秉承坚守不出的策略,怕是蒙武将军也不能够这么快取胜。”

    “大人,以芊红愚见,此次赵国之内的领兵之人,怕十有八九还是廉颇,无论赵王迁与前太子嘉争论为何,面对赵国生死,此战必须廉颇出!”

    “以十二万大军坚守秦国十六万大军,以赵国的实力,虽不胜,但也可不败,大人,以为如何?”

    如今赵国晋升的名将也就只有老将廉颇与雁门的李牧,李牧因为要防备匈奴,不能够出战,况且就算李牧出现,此次也不会脱离秦军的信息掌控。

    而比起李牧的奇兵攻略,廉颇更是老道,白芊红秀眉一挑,美眸看向面前的玄光舆图,轻语之,说道自己之见,若是自己,当采取此策。

    “芊红莫不忘了本君先前所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周清轻笑之,挥手间,散去免券的玄光舆图,芊红所想的谋略,自己也是想到,但当年的孙子也是想到,故而,早就应对之策。

    “大人早有所谋!”

    闻周清之语,白芊红面有惊异,虽不清楚大人所谋具体为何,但想来足够应对眼前形势,所能够解决廉颇的坚守不出战略,此战必可大胜。

    ******

    行走官道之上,速度很快,不过七日,周清、王翦一行便是从蓝田大营横跨千里之地,出现在上党太行之东,八陉口之前。

    那里,纵马丘陵而起,一望无尽,早有蒙武率兵十六万吞并于此,可惜,面前便是太行山所阻,更有太陉八口天险,成为拦阻秦国与赵国天险。

    “王翦见过上将军!”

    己身虽为蓝田大营上将军,但不过为假上将军,而蒙武却是实打实的上将军,更是由国尉退下的上将军,更兼其父蒙骜老将军的遗泽。

    如今的秦军之内,蒙武的威势自不必多说,再加上数月前,平阳漳水一战,斩首赵军十万,声势更为浩大,彼此年岁虽相近,差矣。

    “玄清见过上将军!”

    军中之内,己身不过领兵左将军,身披黑龙铠甲,鹰盔而显,英姿俊逸,拱手一礼,看向面前的上将军蒙武与其身侧诸人。

    语落,身后李信、羌瘣等人亦是一礼。

    “哈哈哈,王翦将军、武真君,总算是将你等盼来了。”

    “军中肥羊之宴席早已准备好,就等着诸位了,待为诸位接风洗尘之后,再来一论战局不晚!”

    上将军蒙武年长王翦些许,已过五十,虽如此,看上去仍旧俊朗不俗,身披苍云甲,腰腹苍云剑,眉目方正,身材魁梧,目光有神,朗声大笑。

    拱手对着面前的王翦、周清一礼,又对着李信诸人点点头,旋即,身躯一侧,对着身边的一位年轻军将看去,那人嗨的一声便离去了。

    “这……,武真君以为何?”

    此行三军主将中,上将军蒙武、王翦均是领军主将,唯有左将军武真君除了是领军主将以外,还是护军都尉,执掌监军之责。

    以大王对武真君的宠幸,此次虽不大,但当请教之。

    “上将军好意,我等岂能推辞。”

    抱拳回礼,微微一笑,手臂伸出,朗朗之音不绝。

    “哈哈哈,武真君爽快也。”

    “诸位,请!”

    蒙武神情欢悦,军中规矩虽多,但那是真正的大战之时,至于些许旁枝末节就无需理会太多了。对着武真君深深颔首,旋即,没有任何迟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行入中军大帐之内。

    果不其然,大帐之内,诸般种种均已经准备完毕,老秦人素来喜欢的肥羊炖,还有老秦人素来喜欢的锅盔,只可惜,并无秦酒于其内。

    不多时,整个看上去颇大的中军主帐内,便是肉香弥漫,锅盔清香扩散,上将军蒙武端坐上首,王翦居于下首右侧,周清居于左侧,随行军将各有其位。

    焰灵姬与白芊红则是在周清身后而立,亦是有食物奉上,虽无酒水,却有茶水代替之,举杯而饮,亦是别有痛快,吃一口炖的滚烂的肥羊,顿时一股满足感生出。

    一路之上,紧赶慢赶,也未能真正好好饱餐一顿,而今,却是可以一尝所愿。

    “距离王翦上次军中一品肥羊炖,已然过去数年了,如今想来,颇为奇特,上次便是在上党之地,如今又是在上党之地。”

    “太行之山、奇陉八口,拦阻我秦军将士多矣!”

    忽而,一直细细品味肥羊炖的王翦轻叹道,近年来,自己一直在蓝田大营训练兵士,并未真正的率兵而出,上次领兵征战,还是修筑郑国渠的时候,为了威慑关东六国,伐赵,拔九城。

    那时,便是在上党郡旁侧,更前者,便是长安君成嬌之事,也是在上党,如今攻赵,又是在上党之地,实在是缘分也。

    但真是缘分?

    实则太行之山、奇陉八口天险太过于易守难攻,赵国依仗于此,已经多次击溃秦国的攻掠,不知道这次是否也能够取得战果!

    太行山及其上党山地之所以为天险屏障,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道孤零零山脉。上古之时,这太行山南北连绵拔地崛起,轰隆隆顺势带起了一道东西横亘百余里的广袤山塬。

    于是,太行山就成了南北千里、东西百余里甚至数百里的一道苍莽高地。这道绵延千里的险峻山塬,仅有东西出口八个,均而论之,每百余里一个通道而已。

    所谓出口,是东西横贯的峡谷通道,便是赫赫大名的太行八陉。自南向北,这八陉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太陉八口虽不如群山巍巍高峻,然却在万山簇拥中卡着一条条峡谷通道,其势自成兵家险地。赵军只要凭险据守,不做大肆进攻,秦军断难突破这道峡谷关塞。而相持日久,不利者只能是远道来攻的秦军。

第五百六十五章 攻守良策(求票票)() 
上次,上将军桓齮领兵从上党之地攻伐赵国,因为赵军的一时疏忽,令得桓齮攻入其中一口,而且攻掠不少城池。

    但随着李牧的突然出现,袭击秦军,五万大军覆灭,赵军重新将奇陉八口掌控在自己手中,面对这般的紧要之地,本就是一个颇大的优势。

    宴席之上,上将军王翦不自觉论及于此,数次大战,均被拦阻在外,也已经说明了一切。一语落,不由得令整个前一刻还处于欢悦宴饮的大帐为之低沉起来。

    不错,数番大战均被拦阻在太行山险要之外,而赵国,只要还有一日坐拥太行山险,便会对秦国有天然的优势,这一次,十六万大军于此,不知是如何的一个结果。

    “此次赵国领兵之人为谁?”

    周清放下手中之箸,拱手一礼,看向上将军蒙武。

    “老将廉颇!”

    “根据蒙武从邯郸所得消息,那赵王迁不知和前太子嘉达成了什么约定,竟是将囚禁于邯郸的廉颇放出,领兵十二万,陈兵太行。”

    “而李牧仍旧在云中、雁门之地对抗胡人匈奴,斥候日夜监视,李牧若想要如上次突袭上党,决然不可能,但王翦将军所言,的确为此行攻赵难事。”

    不能够突破太陉八口,便是不能够真正的对赵军进行攻杀,便是不能够取胜,便是不能够给予大王一个交代,这是军帐内诸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情景。

    蒙武之音落,令得军帐诸人再次相视一眼,廉颇的名气数十年来名震诸夏,当年长平之战,若是第三年仍未廉颇,后果未可知。

    其人以稳打稳扎为上,而今坐拥这般天险,只消坚壁沟垒,便可自动退避秦国大军,而秦军远来,消耗远胜与赵国。若要强行突破太陉八口,难矣!

    “于此险关,蒙武将军可有良策?”

    太行山南北绵延千里,大小之善连绵不断,沟壑纵横,若然分散兵力,决然不可行,若然从太陉八口出击,赵军以逸待劳,亦是不可。

    上将军蒙武征战多年,无论如何,想来应该是有所对策的。语出,军帐被诸人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上首,作为此行中军主帅,一言一行,都有莫大的影响。

    “昔者,司马错将军攻略蜀国,未有金牛道之时,难上加难,依靠天险,蜀国苟存数十年,而今太陉八口与其相仿。”

    “然太陉八口与金牛道又有所不同,其险要之关有八,如今我屯兵于外,并不偏向任何一关,蒙武之谋,乃是全面佯攻,重点出击。”

    “以十六万大军分派三路,蒙武自领一路,王翦将军领一路,武真君领一路,覆盖八口,重点突破,只消有一口破关,便可长驱直入。”

    论及战事,蒙武从条案后起身,对着周清颔首以对,而后走向身后一侧悬挂的战场舆图,抽出腰腹长剑,在舆图之上不断点动着。

    赵军出动十二万,面对秦军全面佯攻,无论如何,也得分兵出击,而只要分兵,便是秦军的机会。故而,重点突破之下,破开一关,便入越过太行险要,进入赵国腹地。

    由此,战局可进入另一个局面!

    沉稳之音回旋,寂静的军帐内隐有回荡,诸多军将闻此,为之颔首,面对八个险关,赵国只要将其守住便可以了,然以赵国现在的兵力,分兵防守,不若秦军优势。

    此刻,因时而变,重点进攻一关,破有可能将其破开,诚如是,战局可定。

    “此策当可一试。”

    “只是,若然我等分兵佯攻,而赵国军士集中兵力攻我,破入秦国境内,又是有些不妥,故而,王翦以为,当两路大军佯攻而上。”

    “期时,若赵国之军分兵,则三路压上,若是赵国之军不分,则留下的一路兵马迎上主力!”

    王翦亦是为之颔首,无论计谋为何,总体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一试,随即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今优势兵力在我,无需三路而进。

    留下一路也可以应时局变化,如此,当更合大妙。

    “哈哈,蒙武将军与王翦将军所言均合,无需问询玄清之意。”

    “此行乃玄清初次领兵,一切战令,诸位抉择便好,玄清所做就是配合诸位,以保证大军不出任何问题,只消此战功成,一切为上。”

    王翦之音落,随即,大帐内的诸多军将目光落在己身,周清拱手一笑,看着四周,自己初入军中,一则没有任何战功,不敢轻易发言。

    二来,骤然登临领军主将之位,纵然有策略而出,怕是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此战,少言为上。如果战胜,自己有功,如果战败,自己当与他们一般。

    “武真君过谦也。”

    “曾闻稷下学宫之内,武真君论战百家,兵家亦是在其内。虽未曾领兵,但此次蓝田大营而来的诸多军将,亦是如此。”

    “尊大王之令,此为右路五万军印、虎符、文书,请王翦将军过目。此为左路五万军印、虎符、文书,请武真君过目。”

    上将军蒙武轻轻一笑,大王此次特意诏令武真君入军中,以谋军功,自己也能够猜出些许目的,看得出,接下来武真君在朝中的分量更重。

    此次出战,若是胜了,怕是武真君颇有可能封侯!

    若是败了,众人皆有惩戒,怕是武真君南阳献地之功,也是不存!

    不过,观武真君并无插手军中大策,倒是令蒙武心中微安,一个从未领兵之人,但又身居高位,若是出言之,自己不采纳,怕是见恶于对方。

    若是贸然采纳,又恐怕于军势不合,好在武真君不俗。既然对方给了自己这个面子,那么,自己也当有所表示,当是对着身侧的一位随军司马看去。

    数息之后,便是两个人手持两个木制托盘而上,其上覆盖黑色的锦帛,观此,中军大帐又为之寂静,道道目光看将过去,均为之眼热。

    对于木盘上的事物,他们自然知道是什么,也是他们入军所渴求的东西。

    上将军蒙武从上首走下,从一位随军司马手中接过一只木盘,行至王翦跟前,双手慎重的递将过去,此举,便是交出关外五万大军。

    “定不负大王所托!”

    王翦豁然起身,先是对着蒙武一礼,而后双手接过那木制托盘,凝重而道。

    蒙武为之颔首,而后,没有迟疑,转身行至另一侧的周清跟前,如法炮制,将手中托盘递将过去,交接军令文书。

    “定不负大王所托!”

    拱手对着蒙武一礼,双手接过托盘。

    “定不负大王所托!”

    随其后,军帐之内,诸人尽皆而起,沉声喝道,士气陡然而起。

    ******

    与此同时,在赵国朝野得知秦国即将再次攻赵的时候,瞬间,整个邯郸之内的纷争为之一静,无论是赵王迁,还是前太子嘉,都不由自主的暂缓彼此争斗。

    赵王迁虽不善政事,但也明白邯郸内耗,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于太子嘉也是如此,邯郸内耗,损失的是赵国之力。

    值此秦国攻赵,若是继续这般下去,怕是如秦国所愿了。

    只是,随其后,朝野上下就如何抵御秦国陷入僵局,赵王迁属意驻守在云中、雁门的李牧,而前太子嘉属意被赵王迁囚禁的老将廉颇。

    至于其余赵国将领,如赵葱、颜聚、司马尚等,虽也有名,但面对秦国名将蒙武、王翦,则没有必胜之把握,故而不敢冒险。

    只是后来,不知如何,也没有半点消息涌出朝野,赵王迁便是诏令老将廉颇出邯郸,率领十二万大军前往太行之山,驻守太陉八口之处。

    “大将军,昨日秦国上将军王翦与武真君道家玄清子已经到达上党之地,汇合蒙武兵一处!”

    军都陉口是距离邯郸较近的太陉八口之一,赵将廉颇率领十二万大军便是大半驻扎此地,其余兵力则是分散于其余所在,以免被秦军趁机攻破。

    大将军幕府之内,须发皆白的老将廉颇再上首不断来回手中,手中之剑在身侧悬挂的舆图之上,不断点动,听身后一位军将言语,轻嗯一声。

    “此战,诸位有何良策?”

    数息之后,仍旧在细细打量舆图的廉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