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小说家-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他们是不是墨家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燕国之内,墨家也将举步维艰。而雁春君也借此机会,布局蓟城,以应对自己那个有可能归来的侄儿。

    燕丹此人,极为敌视秦国,天上人间想来也在其内,若然归于蓟城,怕是天上人间要受到不小的影响,那些外在钱财自己无所谓,但人员却珍贵无比。

    “是,小师叔。”

    得小师叔之言,宗琼心中已然有数,与身侧的鹦歌看了一眼,均点点头。

    “鹦歌,你的修为也已经快要达到一个极限,期时,你可自行向宗琼讨要聚灵之丹,那种丹药于破关有奇妙,燕丹归国,诸夏大乱也将不远了。”

    “那个时候,唯有化神层次的力量,才更加有保障。”

    身着碧海裙衫,青丝随意的梳拢在身后,眉目清秀,神情冷然,静静而立,去岁,宗琼已经一夜破关,踏足化神之境,而鹦歌的修为也快要碰触那个点。

    什么时候服用,其人自然知晓。

    “多谢大人。”

    鹦歌拱手一礼,虽然一直不苟言笑,冷艳外显,但有机缘破入化神层次,对于散修来说,那是莫大的诱惑,想来待在赵国邯郸的白凤与墨鸦也是如此吧。

    “你呢?”

    “是跟随本君离开蓟城,还是继续待在天上人间。”

    虽为言语离去,但言行布置之间,诸人心中有数,对着宗琼等人着手,各自入座,看着被一双雪白小手端至跟前的酒樽,周清轻笑而道。

    “大人,奴家还是留在天上人间吧。”

    “依据大人所言,燕国太子丹归国之后,天上人间或有灾劫,奴家一身修为为大人所赐,岂能临阵而走,妄自辜负大人的心意。”

    初次性命双修,在周清脏腑罡气圆满的滋养下,雪姬一身修为便是臻至化神第一层次巅峰,而后数月来,交修房中四照图,已然破开关卡,登临化神第二层次。

    虽然瞬间而起,但数月来,也隐隐掌控身体内那强大的力量,论水准,丝毫不弱同样破入化神第二层次的焰灵姬。

    冰蓝色的开襟裙衫罩体,修长柔顺的银发束缚在水晶头饰之内,雪肤外显,历经玄功的洗练,更为耀眼夺目,的阴阳演化之妙,火魅术自然威能而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了焰灵姬的妩媚气韵。

    加持己身冷艳绝伦的姿容,冰火相冲,更是诱人至极,听起清脆之音,周清微微颔首,算是有心了,待在蓟城,的确可为一个莫大的助力。

    “那只金凤玉箫已经被我施加力量,灵性顿生,近来,音攻之道你也已经入门,期时到自行感悟其妙,若是一切顺利,顶多四五年,你等便可归咸阳。”

    金凤玉箫被自己灌输纪数之力,论坚硬程度,丝毫不亚于普通的名剑利刃,一如当初培养云舒和弄玉一般,既是擅长音律,那就专修音攻之道,杀人于无形之中。

    迎着那双清澈中夹杂一丝魅意的明眸,一语落下,既是说于雪姬,也是说于厅中其它诸人。

    “是,大人。”

    雪姬秀首轻点,不复多言。

    次日一早,宗琼已经在天上人间内准备好诸般事务,周清三人接过马缰,话别诸人,缓步初成,翻身上马,按照记忆中的地图,南下易水。

    

第四百八十二章 易水两岸() 
“师叔,燕国这里的人也太少了。”

    从蓟城而出,跨越滦河,便是直入燕国南部三水流淌的诺大区域,三水以易水、徐水、涞水为源头,尤以易水声势浩大,沐浴在燕国的冬天内,河道竟未有冰冻。

    行走两日,一路而进,所经过的城池又开始稀少起来,越是远离蓟城,越是稀少,仿佛整个燕国之内,唯有蓟城这个最大的核心之地。

    纵马而进,迎面吹袭着清凉的微风,待在燕国这般久,于小灵二人来说,倒也不算什么,极目而视,远处的山坡田地仍是冰晶未化,天地间白茫茫无尽。

    “燕国苦寒,虽坐拥的财物不少,却很难给予利用,数十年来,根据秦国密探所知的消息,整个燕国上下,人口不过两百万上下。”

    “分布于整个燕国上下,自然是稀少无比。”

    燕国传承五都体制,虽说自从燕昭王时期,燕地与辽阳的份量削弱些许,逐渐以上都蓟城、中都临易、下都武阳为上,但区区两百万左右的人口,分布国都、城池、集镇、乡里自是稀疏。

    两百万人口,若是倾国之战,倒也是能够拿出一支五十万的大军,不过这五十万大军的强弱倒是未可知了,而燕国此时的常备军也不过三十万上下。

    五万驻守在武阳,二十万驻守在蓟城,还有五万驻守在疗养,以镇压东胡的存在,倒也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万乘之国,起码比起如今的韩国来说,好上太多了。

    “两百万人口!”

    “师叔,数年前秦国修筑郑国渠,传闻就几近两百万民力征发,那是真的?”

    两百万人口自然不低,但是翻滚在脑海之中,记得数年前郑国渠修筑的时候,秦国关中之地举国大战,近两百万征发至河渠。

    此事震动山东六国,于某些诸侯国来说,那可是真正的举国大战,而与此同时,秦国却还有二十万大军陈兵关外,随时警惕山东六国的动向。

    “自然,在百多年前,秦国也不过近两百万人口,但百年来,征战不断,疆域辽阔,奉行法治,山东六国之民涌入,加持商君的耕战之策,新生不少。”

    “如今的秦国,举国上下应有五百万以上之民,虽不比楚国近八百万之民,但相较之其余山东六国,远远超越之。”

    “修筑郑国渠,除却巴蜀之地、汉中之地、陇西之地,几乎关内、关外的所有之民都上河渠了,那等声势怕是以后在难以见到了。”

    缘由天灾,民众无粮可用,不得已而入河渠,而按照秦国法治,其内有大半都是不用服役的,再加上大开粮仓,王书而下,诸般种种,造就短短两年就将大体铸就的郑国渠完工。

    而按照郑国之前的谋划,想要正常速度铸就郑国渠,估计现在还不一定完工!一如口中之言,那等之事怕是以后难以出现了。

    “两百万人上河渠,啧啧,想想都觉得遍地是人!”

    两百万人,那可是相当于如今燕国所有人口了,将他们全部调集在一条河渠边上,放眼看去,估计都是黑压压的人头,绵延不绝,一眼不可能看到尽头。

    “修筑河渠需要征发大量的民力,但举国之战同样如此,或许你们以后会经常看到百万之民汇聚一隅的情景!”

    秦国惯例,一兵两夫,昔年,长平之战,也算是举国大战,百万民力征发进入长平,只为了大战能够安稳的进行下去。

    若然一天下大势开启,期时,可是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

    屈指一算,距离自己离开咸阳也已经两年多了,依照当初中枢诸人定下的谋略,从今岁开始,或许,烽火就要开始燃起了。

    一马当先,没有多言,行进两日,易水武阳近在眼前。

    ******

    “前辈,好像有人跟着我们。”

    空灵脆语,一路之上,小衣的话倒也是逐渐的多了起来,似是因为彼此熟悉起来了,似是因为那静怡的性格徐徐发生转变了,无论如何,于周清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午时刚入,骑乘身下的三匹骏马,便已经沿着易水而下,远远看去,平坦辽阔的田地上,已经有不少的农夫在劳作了,相对平宽的道路上,一只只商队也隐约可见。

    “是农家的弟子,墨家的人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小衣能够发现的事情,周清自然也早有察觉,对着小衣点点头,农家的势力遍布诸夏各国,在靠近易水武阳之地,自然也有农家的大量弟子。

    至于墨家,去岁雁春君发布追捕文书之后,他们躲避还来不及,焉敢大张旗鼓的出现,既然跟着自己三人,想来自己三人的身份算是暴漏了。

    “师叔,无论是前年在楚国,还是去岁在临淄,农家均未有展现锋芒,但现今而观,农家所为,也是逐渐频繁起来,助力燕国营救燕丹,一路之上监视我们。”

    “他们所谋颇为奇怪!”

    农家的信息,小灵自是接触的不少,当初在楚国郢都的时候,农家便是出现过,但很快就消失了,还有在临淄的时候,百家围困师叔,农家也没有出现。

    甚至于当初师叔邀请农家神农堂堂主朱家投靠秦国,朱家也没有同意,本以为农家是两不相帮,然,似乎一切都不简单呐。

    “哦,小灵你能看出这一点,说明此行随我行走诸夏颇有收获。”

    “诸子百家,各司其道,既是入了诸夏红尘,那么,谁都别想置身事外,至于农家所谋,将来你就会知道了,或许,那也是一次解决百家的机会。”

    农家所谋为何,周清自然知晓,数年前自己第一次前往韩国新郑的时候,农家就已经入局了,只是,未曾多予理会,不参合诸夏大势也就罢了。

    若是逆行大势,农家也该换人了,至于农家助力燕国营救太子丹,不算什么,比起燕国拖延的时间,于秦国远交之策也有帮助。

    闻此声,小灵没有多问,于自己来说,那些东西虽说好奇,但比起天地坐忘,参悟自然之理更是为上,轻轻颔首。

    “这便是易水武阳,比起蓟城也差不多了,就是建造的有点不伦不类的。”

    易水武阳,乃是燕昭王岁月兴建的都城,易水纵观南北,将整个城池一分为二,同时在东河岩岸修筑城墙,使得整个城池更加看起来怪异。

    西侧两百里之外,便是赵国,南侧七百里之外便是齐国,以至于武阳之城的东城区域汇聚九层以上的人口,谁也不想大战开启的时候,在西城直接沦亡。

    不过对于驻军来说,倒是无碍,平白占据了诺大的西城区域,顺易水而下,由东城城门而入,灵觉笼罩之下,武阳之城丝毫不比蓟城差,若非召公王道礼仪钳制,估计建造的更大也不是问题。

    俯览而下,确实与蓟城内的构造差不多,所不同的不过王宫所在之区域,蓟城在西南方,而武阳在东北方,看上去是一处绝佳的战略避退方位。

    公室贵胄、大夫卿士围拢而居住,商贾在这里更加的自由、奔放,没有蓟城燕王的管辖,武阳之城内直接生就一座商坊,列国商贾汇聚于此,大量的财富汇聚于此。

    而在十年前,易水武阳之城便是划归燕国太子丹整治!

    手持马缰,进入城池之内,七国方言在这里夹杂,入酒肆之内,暂缓修整,一个时辰之后,再次而出,一览东城王宫一侧的黄金之台。

    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冲刷,当初燕昭王千金买骨的风采不显,只剩下陈旧的木制高台与微风过后低鸣作响的架子,上天给了你机会,却没有把握住,奈何!

    “秦廷道武真君来到了易水武阳之城,数个时辰之后,便离开了?”

    燕丹虽不在易水武阳,但城池在太傅鞠武的整治下,也是不差,东城区域的重臣府邸之内,原先的太子府中,如今鲜少有人至。

    内部绿意盎然的庭院之内,一道劲装加身,身法极快的武者入内,看着此刻正在庭院内翻阅竹简的大人,近前低语,数息之后,那翻看竹简的身影为之一滞,缓缓而应。

    “根据蓟城那边的消息,三日前,道武真君便离开了,如今来到了蓟城,倒也算正常,不过他们没有在武阳停留,倒是有些怪异。”

    根据去岁对道武真君的监视,其一行三人却是在游览诸夏风华,但每到一地,起码停留两日,甚至更多,而今,在易水武阳停留不过两个时辰,采买一些事物,便出城了。

    “按照道武真君所行,他们应该前往赵国了,吩咐那里的农家弟子,只需要远远看着便好,切勿靠的太近,同时传我令于咸阳的鞠武大夫,要尽快行事,迟则生变。”

    那手持竹简之人眉头一皱,秦廷道武真君行事历来随心,但只要不主动惹上,基本无忧,低语吩咐一声,而后话锋一转,似乎想起了什么,再次令下。

    “是!”

    那传信的武者拱手一礼。

    “另外,再传一道密令,近来秦国关外大营颇有异动,上将军桓齮已经开赴十万大军于上党,知会邯郸的暗子,透漏消息于太子嘉。”

    数息之后,看着那传信武者欲要离去,当即凝重的神情之上,再次令下,郑国渠后,秦国沉寂了三年,不知道此刻开赴大军于上党屯留意欲何为?

    

第四百八十三章 巨鹿侯(求票票)() 
在易水武阳之城,周清三人的确没有停留太久,不过饱餐一顿,过了商坊一趟,便是由东城南门而出,直往西去,跨越易水之河,不多时,便入了关卡守卫的赵国境内。

    比起人烟稀少的燕国,赵国境内却是每隔数十里,每隔百里,便是一座大小不一的城池、集镇出现,人口众多,农工兴旺。

    虽历经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但过了这二三十年,赵国大伤的元气似乎恢复不少,坐拥的带甲之兵不亚于三十万,多驻守与雁门、太原等地。

    近年来,北狄中的匈奴逐渐崛起,对于秦国、赵国北边的边境造成不小的威胁,是故两国均陈兵甚多,就是数十年前秦赵两国长平大战的时候,北边的军队都未曾调走。

    “春秋以来数百个诸侯国,如今只剩下七大战国了,晋阳之战前,晋国便是被六大上卿瓜分,赵氏一族取代国之地以为根基,设置代郡,为此,舍弃刺笄夫人,赵襄子也算是一代雄主!”

    春秋晋国,原本是最有希望一统诸夏的姬姓一族诸侯国,可惜,多位昏主而出,王权旁落。乘马行走在代郡南部区域,这里,两百多年前,曾为代国所属。

    取代国,赵氏一族根基逐渐浑厚,赵襄子出,奠定赵氏一族的根基,晋阳之城,更是赵氏一族的反扑崛起之地。

    智伯瑶何其英才,奈何难敌大势,头颅被砍,铸以酒樽!若然能够顺利的攻灭赵氏一族,统合大权,韩魏两大上卿也不足为惧,晋国大权集中,齐国、楚国、越国何足惧哉!

    当然,若真让智伯瑶成事,怕是也没有如今的战国大势,以及秦国霸绝诸夏的场面。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七国立而战国显!

    “这或许就是天道,有舍有得,有进有退,故为混元,把握乾坤之道,方能长久,若是智伯瑶能够如赵襄子那般隐忍,说不得,便有不同。”

    听着师叔说道数百年前的晋国往事,智伯瑶意图恢复晋国霸业,欲要削弱六大上卿之权,实则,同时也在削弱己身的力量,也在增大外部敌对之力。

    晋阳之战,赵氏一族家臣张孟谈游说何以成事?没有之前智伯瑶所为,根本不可能轻易说动韩魏两家,晋阳之水倒灌,破灭智伯瑶的希望,也淹没春秋最后一个大国。

    “师叔,若然秦国一天下大势,其国可得长久?”

    论及当初的晋国,反观如今的秦国,都有霸绝天下的实力,虽略有不同,但乾坤之道相合,晋国为之衰亡,秦国不知将来如何?

    小灵奇异而问,师叔助力秦国多矣,应该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难道师叔自忖可以秦国亘古?这是有违天道大势的。

    “欲攀登大道,须得妙悟阴阳,刚柔并进,修行如此,凡俗国家更是如此,修行有关卡,治国同样有关卡,闯过去,绵延国祚,闯不过去,逐渐衰亡。”

    “想要有真正不灭的国祚,或许待诸夏之民尽皆达到祖师所言之上德境界,待他们都达到儒家孔丘所言的大同之境界,才有一丝可能。”

    秦国的将来如何,周清自是思忖过,但正是因为思忖过,才觉得大道之亘古,原有的岁月长河中,一天下治国之岁不过十五,便是沦亡。

    但后继者又能够如何,终究免不了阴阳轮回,小灵所语亦是可比凡人可否长生久视,千年以来,又有谁可以做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或许天地万物都是点缀,但正如满天星辰,同样是星辰,有的星辰却晦暗不显,有的却光照亿万里。”

    苍茫天地,个人终究是渺小无虞,生命的存在,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在那有限的时间内,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头颅微转,看向一侧看将过来的小灵与小衣,轻叹一声,挥手间,指着道路之旁,迎春日之风长起的一株野花,在冷风中颤颤巍巍,不知将来何存。

    “你心中或许疑惑既然一天下之国难以长久,为何我还要助力之!但看此花,生长在路边,助力培养之,岂不娇艳些许,那也许就是我的目的,尽管它仍避免不了死亡。”

    “但它的一生终究灿烂过,辉煌过,或有史家持笔,如代国,一言以蔽之,而赵国十言以盖之,不知秦国能得几何?”

    屈指一点,天地之间的元气化作一道虚幻的光束,被周清封印在那株野花的体内,或许,这就是它的机缘,也许它也能绽放比起那些名贵之花更为美丽的盛景。

    伴随着口中清朗之言,一路南下,过原中山国的故地,过阳城、顾城、安平之城、吕墟之城……,也许每一座城池的背后都有春秋岁月的一个小国。

    但他们都已经湮灭不存了,临近漳水,顺游而下,未几,过沙丘之地,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晚节不保,而在岁月长河中,数十年后,同样一位盖世英主身陨于此。

    未曾停留,继续南下,过巨鹿之城,过肥水之城,走下漳水,北上百里,迎面远去,那里,许久未见的邯郸之城浮现在眼眸深处。

    ******

    “师叔。”

    邯郸照眉池之地的天上人间内,离开易水武阳之城,一路之上,花费大半个月,终于在一片鸟语花香时节,再临此地。

    距离上一次自己前来照眉池可是已经过去近三年了,不过进城以来,除了些许的异样之外,倒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沐浴一番,洗去诸多尘土,归于厅堂之内,品味佳肴,虚守等数位道者与白凤、墨鸦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