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此一言-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茶算谢礼,虽然贵重了,却也说得过去。

其实,只是大周交通不便,新茶就显得弥足珍贵,若依着前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发快递也就五六天的时间。

想喝新茶赶着抢鲜?

没问题,亲,我们店是正宗新品哟,绝非陈茶!

什么?

亲要三天到货?

没问题,两天就能到——

当然快递公司我们也控制不了,万一出点小状况亲也能理解的……

亲们,若物流不抽风,网购的确便捷省心。

“你给婴子粟写了幅字?”

百里霜八卦之火燃了起来:

“他怎么会找永安侯跟你要字?那家伙傲气得很,眼睛长在头顶上。”

“还不是因为赏花会。”

锦言三言两语将事情的起因说了一遍:

“后来他就找侯爷把画送来了。”

“原来是这样……”

百里霜点点头:

“好遗憾啊,今年赏花会我不在京里,没看到你威风八面的模样。”

锦言扑哧笑了:

“哪有!我那是赶鸭子上架,逼上梁山,好不好?”

“逼上梁山?这是什么说法?”

从前后语境百里霜知晓锦言的意思,不过这种说法真新鲜:

“你们东阳那边的俗语?”

糟!这里没有这种说法!

“不知道是哪里的俗语,偶尔从香客那里听到的,觉得很新鲜就记住了。”

打个哈哈将话题岔了过去:

“你今天怎么不带咱宝贝儿子来?”

百里霜的儿子桑好均今年才四岁,粉团子般的可爱,两只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清亮可爱,萌得不得了,锦言爱死了,一口一个儿子。

“被我婆婆留下,带着去老夫人院里了,他不来更好,我们乐得清静。”

百里霜故作不在意,均哥儿在定国公府就是个香饽饽。

“什么呀,早知道均哥儿不来,我才不准备这么多吃食呢,你不是要保持身材的么?省得某人吃完了美食,反倒埋怨人家准备吃食。”

自打锦言认识百里霜,她就一边嚷嚷着减肥一边嗜吃甜食。

“噢,合着我还是跟着那小子才沾光的啊?”

百里霜撇嘴:

“没有我,哪来的他?”

这人,还跟自己儿子争chong!

锦言知道她是在说笑,不过话说回来,桑成林都快三十了,就均哥儿一个嫡子,年纪还这般小,莫不是成婚太晚?

百里霜比他小六岁呢,一般议亲不会差这么大,而且他们两家又文武两套路子不搭边的。

锦言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百里霜就笑:

“阴差阳错呗!他幼时曾有过口头婚约,结果那姑娘没成人就病死,广慈大师给他算命说一不能早婚二要找生辰八字对得上的,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批命,算出我们最有缘份。

桑家数次提亲,我祖父都不允。他们家请太后说合,广慈大师与我祖父是好友,说他乃我命中最佳夫婿……

呵呵,总之,各路神仙都说好,而且不论我们家、还有我提了几个条件,他居然都答应了……

大师说我们都不宜早婚,他又大我六岁,就只能一直等着喽!”

啊!

原来是命定姻缘!

她还以为是桑成林不定在什么地方见到了未成年的百里霜,一见钟情,非她莫娶,就默默等她长大。

任谁与他说亲,他都不应。

经过多年抗婚,终于在她长大后才与家中长辈说出心中所愿,之后求娶成功。

因是费尽周折才娶到的心上人,所以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般chong溺。

“我的天!你可真能想!”

百里霜抚额长叹,忍不住伸玉白的手指戳她的脑袋:

“比话本还敢想!

象我们这种人家,哪有婚事自己做主的道理?

况且,他家行伍我家从文,若没有长辈的决策,哪能轻易就结了亲?

联姻联姻,联的是家族,谁管你什么小儿女情长!

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怎么长的,不就那么长的!

锦言不忿:

“我怎么就不能这么想了,人家广慈大师能批出命定姻缘,我好歹也是能算上几卦的!怎么就不能加点花边!”

不带这样的啊,凭什么老僧批得你们都信,小道说得就是无稽之谈?

这明显赤果果地歧视嘛!

分隔线

莫名中枪的广慈大师连打了两个喷嚏:

这是谁在念叨老衲?

“大师,您是不是受凉了?”

清冷雍容的玉衫男子沏了杯热茶,关切地问道。

“非也非也。”

广慈大师摇摇头:

“倒是子粟你,怎么会忽然到访?”

“无事,性之所至,多日不听大师论佛,心思之。”

卓尔不群的玉衫男子正是俊雅的婴子粟。

广慈大师微微一笑:

“心中有佛,此心不乱,子粟有心事,岂是佛乱之?”

婴子粟微微一窒,随即垂眸轻笑,淡雅如菊:

“大师说笑了,佛岂会乱?”

沸了的茶水,袅袅升腾,一瞬间朦胧了他半边脸庞。

广兹大师没答话,抬手托茶:

“想是老衲太过想念子粟的新茶所至。”

婴子粟的脸微微红了:

“此非明前龙井,这是清江云雾茶,还请大师品鉴。”

脑海中却浮过另一张面孔,不知,此时她是否已经品茗过?

昨日听闻百里霜要去她府上,鬼使神差地就脱口而出,将那刚刚快马送到的新茶送给她,直到现下,他还有些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那幅字,是通过永安侯得来的,要谢,他应该谢永安侯啊!

明摆着地,为什么要以谢礼的名义送她?

这不合规矩啊……

(锦言啊,作者君是亲妈,给你送了闺蜜和好茶,并一个老板夫君连带一两个出色倾慕者,你能不能安心呆在大周别一心想回家了?近来天上海里陆地交通都不安全呐!)

gt;

第六十二章 长夏榴园事事幽

日子如水,倏忽间春潮绵长,流至夏日。

锦言把日子过成了复印机,一日复一日,几乎日日相同。

除了百里霜有时登门或邀她去桑府,一切都是标准宅女米虫生活。

说起来,锦言对当下的生活满意得不得了——

除了没有在塘子面时的行动自由外,其它方面堪称完美。

物质生活方面提高了数个档次,直接从道家清寡跃至贵族靡奢!

长公主府主子少,永安侯出差不算;

驸马不常到内宅,况且他向来对锦言亲近;

后院最大的老板长公主已经被锦言基本拿下,只要她不是脑子抽了,做了触及殿下底线的事情,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长公主即便是偶尔心情不顺,数落她一两句,那也是一种亲近不是?

打是亲骂是爱嘛,谁的老板谁的老妈没有负情绪?

锦言对此很乐观。

永安侯不在府中,初一十五不来喝茶,集芳院的美人们也不来烦她。

公主婆婆时不时到宫里拿些稀奇物赏她,只要不出榴园里她就是老大!

这简直是天堂般的好日子!

所以,夏嬷嬷提醒她应该去陪嫁庄子看看了,自打锦言入京,她非明面上的嫁妆产业还一次也没去过。

锦言不想动弹:

“嬷嬷,不是有夏管事吗,有他在,我还有什么好信不过的,等着看账本收银子就好。”

夏管事是夏嬷嬷的相公,以前跟过卫三爷的人。

“不是信不过,自己名下的产业总归应该走一走的,现今永安侯也不在府里,正院那边还常催着你出去走动走动,没有拘着,你怎么一点也不愿意出府呢?”

夏嬷嬷真是纳闷,哪家的小姐夫人一提出门,哪怕是上个香也两眼放光,自己眼前的这位,怎么这么不愿动弹?

不愿去应酬也就罢了,怎么去自家庄子也不耐烦?

片刻偷享的自由还不如不要……

锦言暗道,出入都要请假,逛个街还要看时辰,好多地方又不能去,有什么意思?

纯粹出门为吹风?

若走惯了脚,宅不住了,动辄请假老板印象不好;

不请假透气自己又憋屈!

干脆不出门,反正她又不需要象那些个士子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长见识什么的。

说到士子,如今的人间春晓在士林中颇有名气,可是相较名气而言,本身的文气就弱了些,虽说有名家书画以及百里大学士的题字做为镇店之宝,但除此外就有些底气不足了。

李掌柜急火火地进府找锦言,希望她能从嫁妆里找一两样好东西去撑添门面。

锦言不太认同,笑眯眯地与李掌柜商量:

“您的法子好是好,可终非长久之计,若咱们真想占了这份文气,还得把自身做活,字画展示什么的,总是权宜。”

“那夫人有什么好法子?”

李掌柜双目烔烔,有名气好啊,不管是为了找三爷,还是赚银子给夫人增底气,酒楼做得好总是百利无一害。

“上次说过此事后,我胡乱想了几个点子,看看哪个可行。”

嘴里说着,心里矫情,果然是不能出山的!有了一就有二,节操这东西,果然就是为了被破坏才存在的!

看吧,她曾说过大周没有的,不管是知识还是物品,她绝不用前世的一丝一毫,结果呢?

在塘子观十五年她就没犯过禁,这入京城才几天,就屡屡犯禁!

一边有点小后悔一边又继续!

果然够贱!贱者长存!

“首先是把菜谱重新改过,一呢将菜名弄雅,最好是以诗句相称;二呢,增加一些彩头好的菜式,折桂登枝之类的,菜谱我来弄。你差人先送本现在的进来,菜式上你与大厨们商量着来。”

菜谱是酒店的脸面之一,诗句入菜,这个噱头的吸引力在前世已经过多家情调餐厅论证。

“其二,在大厅显眼处设个赐墨台,备下笔墨纸砚,凡是有意留字留诗留画的都可请至此处,悬挂展示,若展示区满了,按时间顺序以新换旧,若有佳作,装裱后常年展示。”

李掌柜频频点头,这个主意好!文人都好名。

“第三,不定期地推出个对子或者以诗入画等内容,吸引人气聚集。悬赏选出三名佳作者,第一名给一百两,其它两名你看着定,每人再发个获奖证书,客人们有好的对子也可以放在酒楼里悬赏下联。”

“第四,办雅集或诗会,这个,是固定日子还是应节气,你视实际的操作能力来决定。咱们后面的院子,景色不错,空着可惜了,花树下,临水旁都可撑把大伞,摆上桌椅,这个季节素日里有喜欢户外的客人,可以在外面就餐。”

以前在外面吃饭,谁不想要户外或临窗能看见风景的座位?

这些虽然都是些惯常的销售手段,但放在大周已是极其超前的,李掌柜只觉得茅塞顿开,忍不住拍手称赞——

这些点子新奇又好,以眼下酒楼的能力,能够立即操作。

他只奇怪,这看起来并不是十分有难度的好主意,自己为何就想不到?

“李掌柜你是身在此中,我这叫旁观者清。”

锦言笑,这些虽然是寻常的促销手段,却都经过市场验证,若她对大周的国情了解不错的话,应该都会有效果。

“好!好!夫人真是非同常人!”

看着眼前稚气未脱的夫人,李掌柜暗自称奇,不愧是三爷的女儿!

就算是长在深山道观,这份见识心智绝非常人能比。

“我在书上看过两个对子,很妙,你拿回去,寻个下联,若你那里有更好的,就不用这个了。”

锦言笑吟吟将事先写好的纸递给李掌柜,毫不意外地在他脸上看到了吃惊的表情……

唔,这两个对子在度娘上号称史上绝对,知者甚众,要不然自己也背不过啊。

呵呵,望江楼啊,谁不知晓,不知大周的文人对对子的水平如何,能否给这绝对“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对个妥帖又漂亮的下联出来。

李掌柜辞了锦言,回酒楼准备一应事宜。

夏嬷嬷看着李掌柜充满干劲的身影,不由劝道:

“夫人,您有空就把手头的产业好好打理打理,您瞧,李掌柜来时愁云惨淡,走时都小跑着全身是劲儿!您若认真做生意,比夫人都能干呢!当初三爷可是与夫人说了不少铺子上的事情,夫人刚一接手时都手忙脚乱的,您看您,也没人教,比掌柜管事们都厉害!”

这种游说夏嬷嬷不是第一次,锦言就笑:

“要那么银子干什么?我又没有花银子的地方,再说,不是说商户低贱么,好端端地你怎么老撮弄我做生意?不怕名声不好?”

“谁嫌银子多?”

夏嬷嬷反驳:

“您看哪家府上的夫人手头没有间陪嫁铺子?说是士农工商,银子多了还咬手不成?又不是您亲自去打理铺子,不都有掌柜管事们出面嘛,您只要在后头管起来,谁能说个不是?哪家夫人不是指望着铺子田庄出息?”

嗯,言之有理!打死不从!

任选夏嬷嬷怎么说,锦言笑着不松口——

前世她是创业财富明星,投入地工作带来无穷的价值感和丰裕的物质享受,这一世她又不缺钱,又不想体验存在的价值,做什么还要做商场女强人?

对于锦言的人生,米虫为大。

分隔线

想长长久久做只米虫,未必就全能如愿。

露了峥嵘,就会有人惦记。

永安侯来信了,其中仍有给锦言的。

永安侯报平安的家信早就来过,居然有单独给锦言的!

当时真被吓了一跳!

连长公主也颇觉意外,不顾身份连连追问内容。

其实真的就是封平安信,只说在那边一切均好,万事诸宜,各类事务进展顺利。

与给长公主的无甚区别,只不过锦言从那寥寥几字中看出,永安侯是在说赈灾的事情进展地顺利,这算不算是感谢?

或者……隐形的知会?

永安侯这次的信也不长。

简单讲了自己的现状,只是在信的最后提到西北月初部分地区有小雨,估计旱情会有所缓解,农事司那边的进展不是十分顺利,有些问题想咨询,能否通过三福解惑?

锦言抚额长叹,差点要撞墙,一时嘴快,就会引来无数的后续!

她知道的上次都写了出来,她又没有真正种过,生长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若是农事司的专家都解决不了,找她就更没用了。

如此想着,还是给永安侯回了信,将实情直言不讳,态度端正:

可以让三福拿问题过来,但她可能都不会吔,因为她没种过。

刚将永安侯的回信捎出去,三福就不请自到。

禀告说是侯爷有事要找夫人。

递给了她一封信,里面列了些问题。

锦言看了,不由好笑,这些都是针对荞麦的。

原来人家农事司已经种出来了!

也难怪,荞麦两个多月就可收割一茬,那又是非常粗野好活的作物,撒了种子就能长,农事司若试验不成功才是有古怪!

这次的问题是:

收下来的东西,农事司不知怎么拿来用。

锦言迷惑不解,荞麦种子不是三棱形的吗:

既可以直接煮粥又可以磨成面粉,荞麦皮可以做枕头什么的,农事司怎么会不知怎么用?

莫非农事司收种的荞麦种子与她印象中的不一样?

正文、第六十三章 苦荞与对子

看了永安侯的信,半吊子锦言一头雾水:

从来只听说过庄稼欠收成的,没有听说过收了粮食不知道怎么吃的!

吃,还有不会的?

搞不明白农事司到底收了些什么种子,就让三福去找一小袋进府瞧瞧。

等三福走了,她还有一分困惑:

奇怪呀,她的信还没上驿路,永安侯还没收到呢,怎么这么快三福就来找她?

不可能收到永安侯的回音呀!

这好象用手机或打长途似的……

真快!

时间拿捏的也太准了!

她这边刚看完永安侯的信,那厢就来找她,看起来就象是她与三福同时收到的一样……

锦言后知后觉——

原来永安侯并没有考虑她同意与否啊,所谓写信征求意见只是礼貌性的通告,并不是真的要征询自己的主观意志。

意识到这一点,锦言有些小不自在:

自愿与被迫的感觉天差地别,大家的交易一码归一码,已经两清,哪里有余款未结?

……

等三福把东西拿进来,她打眼一看就明白了:

原来是没去皮,一颗颗黑色的种子,都还带着羽翼般的硬壳。

看起来应该是苦荞,印象中荞麦分好几种的:

“农事司就只得这一种荞麦?”

她好奇问道。

苦荞是好东西,号称“五谷之王”,药食两用。

锦言个人觉得不如甜荞做出的食物味道好吃。

“这个,倒是没问过,”

三福不好直视她,敛目回答,入眼的是一双玉白的手在黑黑的种子间拨弄轻捻:

“小人去农事司问问?”

他不懂这些。

收到侯爷的信就按照指示来榴园。

听了锦言的要求,再去农事司。

对方很客气地给了这一小袋黑乎乎的东西,反复拜托他尽心尽力。

说心里话,他这会还纳闷着呢。这农事稼穑的事情侯爷怎么会让他来内宅问夫人?

怎么看夫人也不象懂这个的啊……

“不用了,我就是随便问问。”

锦言松了手里的荞麦,取了一旁的布巾擦了擦手:

“这种子没问题,去了皮就可以。里面三棱形的种子可以直接煮食,与其它米类或谷类掺煮亦可,磨成粉能蒸食或做面条。”

别说,天热了,还真想吃碗日式荞麦凉面。

这么简单?!

农事司那帮人想不到?!

三福有点傻眼,脑子却转得飞快:

“那怎么去皮?”

“这个我也不知道,”

锦言慢悠悠地——

知道也不告诉你们!

以为我是度娘啊。想问就问!

三福的脸苦了。去皮能食农事司肯定、应该、一定知道的吧?

“让农事司的人去问问药铺吧。”

看三福苦着脸磨蹭着不肯告退,锦言好心指点:

“药铺里卖的苦荞都是去了皮的。”

……

“药材是都去了皮的……可是,”

农事司的官吏满脸为难,心里暗诽:

这算什么答复。我们能不知道!

脸上堆笑:

“……这食用与药用不一样,药材用量少,用的那种去皮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取食,所以才……”

永安侯之前说自己受高人指点,拿来的种植方略的确让他们大开眼界。

所以这东西种出来却吃不上时,主事大人才又想着去求永安侯拿主意。

可,这回答也太……

太有玄机了,谁不知道去皮能食?总不能连皮吃吧——

带皮的他们试过,煮熟后无法下咽……

去皮能食。而且可以直接煮食或磨粉做面食,这说明永安侯背后的高人对这种作物能做的食物不陌生……。

对,还是让大人继续磨永安侯!

听说侯爷在西北赈灾颇有成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