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这位皇后娘娘在他们的眼中,已经不止是一位皇后娘娘了。
“都起来吧。”王姒轻淡笑着点了点头。能为那些浴血沙场的将士们做些事情,她同样很欣慰。
况且,她也想那些宫女们,后半生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依靠。否者,某些人恐怕不肯心甘情愿的离宫吧。
“轻轻,……”李元澈转身,握紧了妻子的手,千言万语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他没有想到,他的妻子,竟然能为自己麾下的将士们,考虑得如此细微。
“阿澈,”王姒轻回握住她的手,有些顽皮的挑眉,“至于这次赐婚的对象,可是要宫中的女子们先行看过了才可以。”
她可不想拉郎配,造就出一对对的怨侣来。
“此事好办。”李元澈笑着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礼部来办好了。”
李元澈话音刚落,王宁之便起身站起,点头行礼应是。
“陛下和娘娘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望。”不过是安排一场大型的相亲会而已,这还是难不倒他的。
只不过,这赐婚的话……
“娘娘,这依礼赐婚,恐怕还需要宫中……”王宁之说到这里,不由停了下来,抬头看向了上首的王姒轻。
这给宫女赐婚,虽然荣耀,可按照规矩,恐怕也要为这些宫女们出些嫁妆的。
王宁之未出口的话语,王姒轻自然是明白的。
“王大人请放心。”她早已经为此做了准备,“此次赐婚的宫女的所有嫁妆,都从内库中出,不用国库的一分银子。”
国库空虚的事情,她自然知道。这个时候,她又怎么会没有准备呢。
而殿中的几位大臣闻言,却是一愣,继而满脸钦佩的看向了上首的王姒轻。
如今的皇宫内库,虽说挂了个内库之名。可众人皆知,前朝时,内库早就被收刮干净了,如今的库内财物,不过是这位皇后娘娘的嫁妆罢了。
而这位皇后娘娘的嫁妆之多,众人却还是记忆犹新的。
半个月前,江州王家那长达百里的嫁妆,此时还是京城百姓热议的话题呢。
难怪世人都说,江州王家富可敌国,此时看来,却是不假了。
只是,这用皇后的嫁妆一事,到底还是要陛下点头啊。
而李元澈对于妻子提出用内库的银钱来赐婚一事,却是摇了摇头。
“轻轻,那些都是你的嫁妆,我不能……”
王姒轻摇了摇头,打断了李元澈的话。她知道自己的夫君想说什么,只不过,这嫁妆,她也不是白给的。
“阿澈,各位大人。”王姒轻起身,一脸的从容,“这嫁妆我也不是白给的,就算是用来抵税的吧。”
抵税?众人闻言不由一愣。这好好的,怎么又提到赋税上了呢?
见众人不解,王姒轻才从头开始解释了起来。
“各位大人,我准备用内库的银子和江南的一些大商家一起,做些远航的生意,……”
如今,世人皆知,远航的银子最是好挣。当然了,朝廷对这一块的赋税收的也是颇高。
只不过嘛,在众人看来,若是皇后经商的话,这赋税还真是不好收了。
此时,王姒轻却主动提出了此事,自然让众位大人颇感兴趣。
“……这所挣的银子呢,一部分用来应付宫中的用度,一部分,我却是打算用来开办学堂。”
王姒轻在各地开办免费学堂的事情,众人早就知道了。此时,见她又重新提出了此时,众人不免有些不解。
“娘娘,”掌管国库的杨致和首先便提了出来,“这学堂不是都已经修建好了吗?为何……”
“杨大人,”王姒轻抬头看了过去,“这学堂之事,不是一时的,我想要办的乃是永久对百姓免费的学堂。”
说完,王姒轻又转头看向了众位大人,缓缓说道。
“各位大人,我与陛下代天牧民,这开启民智,教化百姓一事,自然也是不敢忘记的。”
两世为人的王姒轻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如今,既然有了条件,她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推动此事了。
不过吗,这样的学堂要长久的办下去,所需要的银子,自然也是源源不断的。
众大臣闻言不由点了点头。也难怪皇后娘娘要做这远航的生意,来挣这些银子了。
想到这里,众人不免有些惭愧。
大家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读书习字所需要耗费的银两呢。他们这些大男人尚且不能做到此时,皇后娘娘一介弱女子,却想到了,也做到了。
“娘娘,臣等佩服。”众臣不由躬身行礼,以表达自己等人的钦佩之情。
“众位大人都坐下吧。”王姒轻笑着点了点头,“此事,我也不过是提出了个大概的方向。”
“至于细节上,还要众位大人详细商讨一番了。”这细节上的事情,自然要交给这些专业的读书人去做了。
众人闻言,不由再次躬身行礼。“娘娘放心,臣等必不负您的厚望。”
若这免费的学堂能永久的开办下去,对天下百姓而言,无疑是天大喜事。
此事若是做成了,也必定会名留青史!
而对于能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之中,对他们这些读出人而言,自然也会尽力而为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闲话天下事()
不多时,白芷和丁香二人已带着一众宫女太监呈上了午膳。
“众位大人,”王姒轻冲着几位大人点了点头,“咱们先用膳吧。”
说完,她和身旁的李元澈相视一笑,又顺手拿起了筷子,亲自给自己的夫君夹了一筷子菜。
自然,作为昭阳宫的女主人,她也不会冷落了夫君的心腹重臣。
“众位大人,”王姒轻端起了一杯水酒,站了起来。“这一杯,我就代天下的百姓们,谢谢各位了。”
她知道,自己虽然有很多的构想,可具体的实施却仍是要有这些大臣们来做。她而能做的,也不过是提出并主导这些构想罢了。
下首几人见皇后娘娘如此,也都立即起身举杯,一脸的认真。“娘娘言重了,此乃臣等分内之事。”
此时,李元澈放下了为妻子夹菜的筷子,无奈的拉着妻子的手,让她坐回了自己的身边。
“大家都坐吧。”他冲着妻子无奈的一笑后,才回头冲着众大臣点了点头,“在这昭阳宫中,大家随意就好。有什么事情,大家边吃边聊吧。”
下首几人都是他的心腹,也是朝廷的肱骨重臣,李元澈在后宫中当然不会对几人摆什么架子了。
况且,几人在休息时间还来宫中商议国事,作为大唐的君主,有这样尽职尽责的臣子们,他自然是高兴而欣慰的。
只是,对于几人来打扰他和妻子的独处时间,作为一个刚刚才新婚不久的男人,李元澈的内心却又有一点小小的不满。
夫君的不满,王姒轻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于是,在众人看不见的矮桌下,她主动拉起了李元澈手,冲着他莞尔一笑。
这个男人啊,如今是越来越粘着她了。
而下首的几人见帝后感情和睦,不由相视一笑,纷纷点头。
家和万事兴啊,帝后的感情好,他们大唐才会更好!
“娘娘,”王宁之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颇为随意的说了起来,“既然这海上的生意如此能挣钱,那不如由朝廷统一来做,岂不是更好?”
在辽东做了两年一方大员的他,可是深知商户们对地方的影响啊。
如今,他见皇后娘娘提出和商户们合作去做这远海的生意,不由突然奇想提了很一句。
王姒轻闻言,不由一愣。
她原以为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应该是户部的杨致和,却没有想到,反而是这位礼部的王宁之了。
“王大人,”王姒轻抬头看着自己的这位远方堂叔,“这与民争利可不是朝廷该做的事情啊。”
说完,她见王宁之有些微怔,又继续看着众位大臣说道,“诸位大人,民富则国强。只有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朝廷才会兴旺。”
“我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说着,王姒轻回头冲着身旁的李元澈相视一笑。
她知道,如今是因为朝廷太缺银子了,下首的几位大人才会一时着急,想岔了。
李元澈见妻子看了过来,不由温柔的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才转头看向了下首那几位正所有所思的大臣。
“诸位爱卿,”李元澈收起了脸色的笑容,一脸的正色,“大唐新立,朕知道大家都想让朝廷尽快的富裕起来。可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见众人有些羞愧之色,李元澈才再次认真的说道,“皇后刚才说的对,这与民争利的事情,朕是不屑做的。”
“陛下,娘娘,是臣一时想糊涂了。”王宁之很是羞愧的抱拳一叹。
见殿中的气氛一时有些凝固,王姒轻不由笑着接过了话头。
“众位大人,不必着急。”她看了自己的夫君一眼,才笑着说道,“本宫这里倒还有一事,需要大家帮着参详一二。”
“娘娘请讲,臣等洗耳恭听。”显然,众人对王姒轻的奇思妙想很是大感兴趣。
“众位大人,陛下和本宫代天牧民,这开启民智乃是头等的大事。”提起正事,王姒轻的脸色也郑重了起来。
“因此,本宫和陛下,想在国子监的名下,再开办一些其他的专业书院。”
见众人有些不解,王姒轻有详细的说了起来。
“比如,可以开办一间专门学医的书院,这样就集众家之长而避免了因为敝帚自珍而导致了某些医术失传。当然了,出了医学院,咱们也要开办其他学院,比如军事,格物……”
王姒轻的话还没有说完,众人便已经一脸欣喜的讨论了起来。
而王姒轻见众位大臣讨论得热闹,不由回头冲着夫君莞尔一下,举杯相碰。
大臣们讨论得人脑,帝后二人却一副悠闲用饭的模样。
直到二人都用完了午饭,见几位大臣还在兴奋不已的讨论;王姒轻不由笑着起了身,悄悄的离开了大殿,将这一番天地留给了自己的夫君和他的心腹大臣们。
几日之后,重新在京城开门不到半年的有家医馆的大门外,突然被众人团团围住了。
“这是怎么了?”朱雀大街上,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指着远处的人群,拉住一旁的同伴一脸的疑惑不解。
如今,世人皆知,这有家医馆的背后可是皇后娘娘啊,难道还有人敢来闹事不成?
“不知道。”同行的几个年轻学子,显然也是一脸的不解。
按理说,是没有人敢在有家医馆的门外闹事的。
“走,我们也去瞧瞧。”几息之后,一个年轻人挽起了袖子率先抬脚,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人点了点头,也一起挤了过去。
“大家伙别急了。”有家医馆的大门口,如今已经在户部有了官身的钱林,看着越来越多人群,不由搬来了一跟凳子,站了上去。
“众位街坊邻居、父老乡亲们,都安静一下,听我说。”钱林见众人都安静了下来,才笑着大声说了起来。
“诸位,这一次不是我们有家医馆收徒,而是朝廷要开办一个专门学医的书院……”
钱林的话还没有说完,底下的一干百姓们便议论开来了。
这皇后娘娘不但要举办免费的学堂,如今更是连高级的书院也要举办了吗?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只可惜,钱大夫说了,这第一次招收的学生啊,只从各个杏林医馆里招,为的乃是为了将来的书院培
养先生。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今年不能进皇后娘娘的书院,明年就可以了。
钱大夫不是说了吗?从明年开始,就要大规模的招生了呢。
想到这里,众人的脸上不由激动了起来。
这读书识字,谋一门营生,可是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的心愿啊。
如今,这个心愿,就要被活菩萨一般的皇后娘娘替他们实现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千秋节()
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也是王姒轻的生辰之季。
王姒轻和李元澈二人虽然相识几年,可因为各种原因,二人却未曾真正的庆祝过彼此的生辰。
因此,今年王姒轻的这个生辰,在李元澈的眼中自然是特别的。
早在去年冬进宫之时,他便命宫人暗中准备,想在妻子生辰的这一日,给她一个惊喜。
只不过,李元澈原本过二人世界的打算,却是妻子生辰之前的几日,就被那些源源不断送入宫的请贺折子给打断了。
如今,京城的外命妇竟然都往宫中递上了了恭贺的折子,请求在皇后娘娘生辰之际,进宫恭贺娘娘的生辰。
对此,李元澈只能无奈一叹。众人要为妻子庆贺芳辰,他这个做丈夫的,总不能不允许吧。况且,还有自己兄弟的苦苦哀求……
于是,宫里很快就传出了圣旨。三日后将在御花园大开宫宴,宴请各位夫人小姐,以为皇后娘娘恭贺千秋。
随着这道圣旨的传出,整个京城,甚至是天下万民,瞬间就沸腾了起来。
以王姒轻此时在百姓心目中的声望,她的生辰之喜,老百姓们当然不会忘记。
于是,百姓们大多都在家中为他们心目中活菩萨一般的皇后娘娘立了长生牌位,祈求上天的保佑。
而京中的那些权贵人家,接到圣旨之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英国公柳侯爷等前朝贵勋人家,自然是人人欣喜,为自家族中尚未婚配的适龄少女,精心的准备了起来。
而杨致和王宁之等新朝众臣,却不由心中狐疑了起来。
帝后之间的感情,这些一直跟在李元澈身边的心腹大臣们,自然是知之甚深的。
此时,众人见皇后王姒轻竟然在自己的生辰之际,邀请了各家的未婚小姐入宫,不由都暗自猜测了起来。
这里面恐怕有些问题啊。
…………………………………………………
镇国公府,书房内。
齐正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不由一叹。
“阿律,你可想好了?”作为父亲,他无疑是不合格的。
否则,儿子又怎么会在此时,才向他坦白呢。
只是,儿子看上哪家的小姐不好,怎么却偏偏看上了那柳家的姑娘呢!
他和那建安侯柳树海在前朝时,便是死对头。
更何况如今,他镇国公府是大唐新贵,前途不可限量;而那柳家却是前朝贵勋,已是日暮西山之态。
家族门户之见,他齐正也不是那么看在眼里,可自家不看重,那柳家呢?
恐怕是不能吧。齐正知道,因为自己提前就暗中投靠了李元澈。如今的前朝贵勋一党,早就把自己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此时,他齐家与那些前朝贵勋之家,表面相安无事,暗地里却已是水火不容之势。
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却偏偏看上了那柳家的姑娘,这让自己怎么去提亲呢?
齐律也知道,自己的亲事让父亲为难了。所以,他才会去找自己的好兄弟帮忙。
“父亲,”他再次磕了一个头,起身时,已是身体绷得直直的,一脸的认真。“儿子想好了。”
只要陛下肯帮他,他和柳小姐就一定能成。等将来成了亲之后,他就带着妻子去塞北镇守边关,不再参与进京城的这一摊浑水。
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自私,可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带兵作战,他行;可朝廷上的事儿,他真的不擅长。
“哎!”齐正见儿子如此模样,只能一叹。“你起来吧。”
宫里既然都传出了那样的一道圣旨。看来,陛下和娘娘已经是点头了。
事已如此,只能是无可奈何了。
“律儿,”齐正想到如今京城的局势,不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可知道,你这么一闹,将给陛下和娘娘惹出多大的麻烦?”
这一次皇后娘娘的千秋宴会上,那些前朝贵勋一党,恐怕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后宫空虚,那些人会放过这个机会才怪!到时候,京城恐怕又要掀起一番风雨了。
父亲的顾虑,齐律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自己的好兄弟大唐的开国之君呢?
况且,还有那个如今已经是皇后的女子呢!齐律虽然还没有见过王姒轻,可他在北地却是待了几年。
在北疆边塞,关于那个女子留下的传说,和一系统的军队医疗改革举动,却是深入人心的。
齐律相信,在那一对帝后夫妻的面前,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住他们的!
齐正见儿子的样子,也好笑着摇了摇头。
他这个儿子啊,的确不适合待在京城。也许,那辽阔的北疆,才更合自己的儿子吧。
在齐家父子书房夜谈的同时,东大街的建安侯府也是灯火通明。
侯府千金柳宁儿看着父母一脸欣喜的脸,不由垂下了头。
她知道,父母之所以如此欣喜,为的不过是三日后的宫宴罢了。父亲一直想将她送入宫的心思,她一直都知道。
只可惜,她名义上的这位父亲的打算,恐怕终究是要落空了。
她早已经知道自己并非眼前这对夫妇的亲生女儿,又怎肯听从他们的摆布呢?这对夫妻养了自己这么多年,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为他们而死。
是恩是仇?她已经不想计较了。如今,她想过的,不过是过自己的生活罢了。
再说了,她原本就不想入宫,更何况,自从三年前和齐律私定终身之后,她便已经是非君不嫁了。
柳宁儿想到几日前心上人暗中传来的消息,垂下的眼里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对于宫中的那位皇后娘娘,她虽然没有见过,却也是钦佩不已的。
她相信,能让一朝开国之君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女子,能让整个大唐帝国后宫空虚的女子,必定不是寻常之人!
如今,既然那位皇后娘娘答应帮他们。柳宁儿相信,她和齐律也一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日。
见女儿一直低头不说话,柳侯爷不由沉声开了口。
“宁儿,还有几日就要入宫了。你可都
准备好了?”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