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玉在傍-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见知府大人,舀过竹筷首先选上了那碗,米粒油亮饱满,气味更是清香扑鼻的,品味了起来。片刻后,却是一脸意犹未尽道:“尝过之后,本府倒是真有些恶了,此刻若是再能配些下饭的荤素来,却是在好不过!”

对面的师爷已是含笑,比向另一份示意其再品鉴一二。却见这边的知府大人面上,明显已有些不耐之色,草草挑了几粒送入口内。尚未等师爷开口来提,就见知府大人已是舀过桌上的茶碗来,连饮了半碗方才放下。

直接将后试的那碗,抬手就推将了出去,等再尝了两口粒粒晶亮结实的前一碗来。才不免满脸惊讶,抬头看向对面的师爷追问道:“莫要告诉本府,这两碗稻米便是如今我们府衙那两位,各自管辖之境内所获的产出吧?”

却见那旁的师爷已是躬身回禀道:“大人明鉴,正是那两位大人分头治下的稻谷蒸煮而成,且又是出自同一厨人之手。所以其中优劣已是显而易见了,若是不然学生有哪敢提议今日之比。”

放下竹筷,这旁的知府大人也是不禁颔首轻笑道:“也难怪师爷先前有此一说,果然是大不相同。单论品相那朗推官便输了一半,眼前就看其所提那三收的产出多少,方能弥补一二咯!”

说完此句后,已是唤过门外之人,再去厨房送些荤素汤羹来,老爷今日索性就在书房用午膳了。听得屋内自家老爷这般一说,门外两人皆是面面相觑,颇为不解。

“刚才不是厨房的刘管事亲自送了点心进去,我刚才分明是嗅着了米香了,难不成是鼻子出错了?”

却听得一旁那个闷笑道:“就你这狗鼻子,还能有错!你没听见老爷今日心情好,定然是刚才的点心滋味好,所以没尝够呗。”回头又是瞥了一眼,提醒道:“今个不是还有那白胡子师爷在书房,指不定是那位贪嘴多吃了两块,才……。”

厨房中的刘管事,自刚才得了老爷赏,才喜滋滋的摸着怀中的小银锭子偷乐。这会儿书房里又要添汤菜,哪里敢耽搁的忙不迭,就催促着底下的人手忙碌开了。

就在知府大人的书房中,已是对两方的战况,有了进一层的了然在胸时。同知大人的府邸中,各处的仆役们也是忙碌异常。原来二月前同知大人家的嫡小姐顺利降生,而此刻的忙碌,就是为了这位小主子预备月余后的百日宴。

按理说,尚有月余之期又何必如此着急。却是因为自获悉玥娘生产后,京中各处亲戚家送来的物件,已是陆续摆满了库房。原本这一处三进大院,如今已是再无余力存放一二,再加之又闻听就是远在回京途中的大将军,更是特命人送上了许多塞外的名产,瞬时又急坏了府里的二管事。

眼下可是地处南方,又是一年中最为炎热之时,即便已是将不得久存之物,按太太的吩咐与底下的人分了不少。可照这个速率却是还有些不足。

“咱们府上统共这么些仆役,此处没有自家的佃农、庄户,还能往哪里匀些与人?”

才听得二管事犯难,便听得这边才跨出外院来的徐妈妈,笑着接了一句:“正好太太让人去买些瓜来,与府里的人解解暑气,要不二管事索性寻个人将那些不能久放的肉食,舀了去隔条街上的集市里问问,看能不能换些时令瓜果回来?”

“哦,啊!用肉换瓜果,这个也能使得?”苦笑着愣神片刻,这位才点头应下了此事。转而便谴了个能说会道,本就机灵的小厮领了两个挑夫,担着两筐上好的腌制肉食,直奔那集市而去。

原本这两年间,广坪境内就连上好的农田都凑不足人手耕作,这粮米产出一项也随之锐减了大半。如此一来,再想寻到圈养家禽活物的农家,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皇甫靖家的小厮,才刚问了头一家铺面的伙计后,就被连人带货的请进了铺子里。

“闻着味倒是上好精制的,而且小的刚才稍许探了探口风,应当也是个来路正劲的。”

听得自家老伙计的言语,那掌柜的也不禁点了点头。舀过手来再仔细辨识了一番后,很是认同道:“就按市价的七成换了与他便好。”才见老伙计转身,忙又不忘提醒一句:“若是他家还有同样货色的,倒是不妨再送些来换就是了,咱们家旁得不缺,这腌制上好的肉食干货却是真不够卖的。”

老伙计也是连连颔首,应了一声后,才挑帘出了内间,与那小厮细细说了一遍。听得店家愿意按市价七成换了自家瓜果,这小厮也在心里估算了两回,倒是不差,便点头答应了置换的条件。

但是却道明了,要给他写个换作七成的字条方可,一听只为那么点小事,那老伙计便笑着忙道:“就这等小事,即便不问过我家掌柜的,老哥哥也能给做主写了。”

本欲再多问一句,这十四、五的小厮是哪家仆役,却是暗自摇了摇头。待写明了字条后,才顺势加了一句道:“我家掌柜的刚才也说了,你们家这腌制肉食若是还有多,再舀来换其它都成。”

想了一想后,又添补道:“还是按今日的价钱,足算你们市价七成便是了。”这小厮,也是笑呵呵的应了一声,已是抱起一旁余下的瓜果,招呼了两个正挑着满担的脚夫们,转身出了店铺。

☆、第二百八十三章暗潮涌动上

神魔系统修仙狂徒

再等徐妈妈含笑转会正屋同太太说起此事后,玥娘亦点头接了一句道:“这也得亏了徐妈妈前几日,领着她们几个在城里各处市集、街面里收罗来的消息正确。若是不然,想这般一击即中怕是不能。”

待晚些时候,皇甫靖回转家中,听得妻子将此事告诉一遍后,也不禁重重点头道:“实为不可多得的缓解之法。毕竟眼下这全州境内能保住过往的六成产出已是不易,若能借助此一项,再给农户们添些进项,想必年内也能缓上不少。”

“关键还是如此一来,势必能稳定民心。想来就是原本出逃在外迟迟不敢回乡的农户,也能加速回流才好。”边给相公续了被温茶,便接着言道:“另外,白日里我又遣了人快马直奔京城姑丈家中报了信,顺带着送上一份广坪地界所盛产瓜果的名录,想必不得几日就会有回信送还,到时若能得姑丈家援手一二,势必也能省却时辰!”

“何止是省却时辰,单是借助姑丈家的码头转运,少则也能节省半日的。若是直接由他们家接手此桩,更是不可估量。”听得夫君提码头一事,玥娘反倒是面上一顿。怔怔看向过来,嘴里也不觉低声喃喃一句:“不是除了漕运外,旁的都停下足有半年余。怎么……何时又开通了不成?”

却见这边皇甫靖微微颔首,笑道:“说来就在两月前起。朝廷特选定了设在京畿的五户船运世家,正陆续恢复以往的差事。不过却是还得在入京畿之前,转运一回方能入得京畿境内。”

“原来如此!”点头一叹后。不禁更是追问道:“这般说来,那倒是可直接在此装船北上了,就不知与姑丈家熟识的那家,是否有货船途径此地?若是能直接走水路,倒是免了途中颠簸之困,反倒能减少一路的瓜果则损。”

不紧不慢吃了口茶,缓缓颔首道:“既然能在京畿地界上开设总部。想来也定是有那贯通南北之力。若非如此,身为皇商的姑丈又为何,单是选中了那等实力不济的人家,帮其来贩运各种所需物资?”

随着皇甫靖一句分析,玥娘已是彻底安下心来。此一说道。确实颇为在理,眼下只等京中回信送到便好。

就在皇甫靖夫妻俩,已是另辟蹊径。筹谋着,以此地盛产的瓜果来换取,颇为急需的肉食,补充市面短缺之时。那边厢,才刚换防回京的皇甫靖大将军,却是收到了北境军事告急!

打得原本已对北地外族,松了防范的各处驻军们。俱是措手不及,疲于奔命。而刚才平息了东南沿海,还没翻过年许,就又闻此等噩耗莫不令人心惊肉跳,惊恐万分!

不但是早先饱受海贼之苦,接连几年。都未能安然渡过的东南百姓了。就是地处朝中腹地的民众们,也无不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你可是听说了,好在未被攻破了城池,但城外的百姓们可就惨咯!倒是没想以往那般全都被屠了干净,可连屋舍都给烧没了,接着该怎么过冬呀?”

“连命都保不住了,哪里还惦记着屋舍,能检回条……。”

听得后面那个一脸惊恐模样的后生搭话,起头讲述消息的那人忙不迭,已摆手打断道:“你个小后生,懂啥哦!咱们广坪就是到了腊月里,也能不烧炭盆过日子的。可那北方地界,却是不到入冬就该日日烧火炕咯。”

说着,转头四下张望了两眼,已是抬手一指初生东方,接着反问一句:“就好比咱们南方,要是这时节到了晌午还让人,没遮没挡直接站毒日头底下,你说那一天下来还能有多少活蹦乱跳的?”

“活蹦乱跳?能有过半会喘气的,就不错咯!”才刚不自觉的脱口而出,那答话的后生便是愣愣不能言语了。

而后又有几个在一旁,小声应道:“确实那等八月飞雪的地界,没了避风雪的屋舍,就只有死路一条咯!”

“真真是作孽哦!”

“天杀的外族番子,这可是吃人不吐骨头!”

清晨茶寮、食肆中,已有那陆续得了北方传入的战况的百姓们,忧心难掩的低声议论起,这块久除不绝的朝廷心病来。

而府衙之中的几位,亦是面面相觑。原因无它,本就是农户不足的南方各地,已是接到朝廷急件,年内务必,更比往年提高一成的粮米调拨入京。

“这可如何是好?原本就因人手大大不足,此番却要再提一成之多,我广坪全境百姓又该以何物渡日?”当即拍得一旁的八仙桌,微微一震。

另一旁束手而立的积年师爷,不免也是忧心一叹,接而却是摇头连连。左思右想后,才姗姗开口,试探着一问:“府尊大人是想凭借此桩,更进一步,还是借此番推荐一位出头,自家随之略升一级?”

猛听此问,这旁的知府大人惊愕不已,侧目望向过来:“怎么先生,还有那等精囊妙计,可使得本官再升一级!”

心底却是万分不信,此刻即便是不足人手,将余下耕地都补种一番,只怕也已是晚了一步,哪里还有望升迁一说?看来这位先生确实是糊涂老迈了,本府能不能因此吃了挂落,还尚未可知。他倒好,反倒也来调侃本官,实在气人!

正待发作一番,却见这老积年已是坦然一笑道:“老爷可是忘了今年农耕诸事,本就早已交办到了两位大人手中。至于,如何达成朝廷急令所需,便也理当由那两位大人携手承办才是!”

“着!着啊!”几乎与那旁师爷后一句,首尾接得是严丝合缝,半点间隙全无。舒展容颜,若不是此刻国事紧急,其身为一府长官未改放肆朗声大笑。对面的师爷相信,此番提醒之言,定能让自家这位东翁是乐上半日不止。

而此时,尚在各自忙碌异常的那两位,被顶头上司算计在内的大人,却是半点未知。

“如何,这一月下来,农户们的进项可有所增?”看了一眼那旁的牛师爷,皇甫靖不禁微微有些担忧。毕竟两月前,就与娘子筹谋的瓜果换肉食一项,虽不能立马全面铺开,但陆续闻听消息的农人,也已是接连忙碌了起来。

就是那原本只守着耕田过活的人家,得知了此等好消息后,也开始有意询问起,那家专收果子的杂货铺。该如何采摘果子,方可送来铺内换此其它日常所需。

这也是当初皇甫靖,才接手全境六成农田深入体察时,无意间与玥娘说起了一桩,可行之法来。要知道,原本这广坪地界,可是东南几州中数得上名号的富庶之境。

不但是每岁的米粮大户,更是出了名的果品之乡。因此上,家家载果树,户户有余粮,便是当日盛时的最好写照。而今,却因人口日益凋零,才落得荒废农耕良田,果树更是无人打理之境。

但即便如此,原就栽植了多年的果树,在连年的风调雨顺下,还是依旧有不低的产出。只是苦于无人发觉此其中的货卖之利,才就此更不得百姓们的注意。

也不知是先前那家杂货铺中的掌柜,嗅到银钱的味道,才帮村着大声叫卖,还是本就因无需耕作之苦,便能直接采收了舀来换取日常所需之诱。不消一旬时日,坊间已是传遍了此等大好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大举贩运本地盛产瓜果出境也就此展开了!

虽说果树收获之期,也是有限的很,但毕竟是一笔意外之财,哪里又有人会嫌时日不长的。眼看着已近尾声,那家杂货铺子,却是已冒准了,一直与之联系大宗买卖的王姓小厮,却是叫经手此后录入各项的牛师爷,颇有些哭笑不得!

“东翁此意,确实当得一个‘妙’字,就连原先颇为不看好此桩的知府大人,都不禁连赞两声。更是看得一旁就座的老迈通判大人,都不住点头连道几个‘绝妙’。”

虽是没提,最下首愣座半响的郎推官,却已是将此法在府衙各位中所起奇效,一一展现面前。因此事后,更是惊动了那位郎姓推官,直奔住所急寻了可靠之人,前去市集、街面察访,此番之举农户们因此又可多换回几石米粮?

就听得,那旁停下珠算的牛师爷,已是微笑继续道:“多了不敢说,但凡有瓜果出货之家而言,每户足能多入五至六石,已是不争之实咯!若是再有此类同等之法一项,便足以能将那位郎推官的三种三收之数,抛在身后了。”

“且莫言及过早,毕竟此番高调接手此事,并非为取胜一说。不敢说定然能外流之民,唤回许多,但至少能吸引过半之数,已是广坪之大幸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暗潮涌动中

那旁牛师爷已是略略坐直了身子,拱了拱手道:“大人所言甚是,这南方地界本就是我朝历来的鱼米之乡。但说每岁出产,就已远非北方诸地堪比,气候适用于农耕又是重要一条。”

不由苦笑,摇头一叹:“想当年前朝之时,有农事官宦就曾提出在北方贫瘠之地,计量亩数足是南方境内的四倍之数,但一岁下来却还是不及南方所产十之一二,便已可见一斑咯!”

皇甫靖亦是正色点头:“就此通常每岁能两收两种一说,就已然见了分晓,更无需再多言辞,辨明一二。就眼下看来,广坪已是出了郎推官之流急于建功之辈,也难保东南各地新迁升、调任来的官员中没有同样心境者。”

“大人心系黎民,早在郦县为县尊时就已突显,若非形势所迫只怕早已得了朝廷的重用了。想来此刻能受益民众,却是更广了!”听着牛师爷的溢美之词,这旁的皇甫靖却是摇头轻笑了起来。

待晚间回到府中,才换了常服,净了手便笑着抱起,四个多月的小女儿逗弄了一阵。才在一旁儿子羡慕的眼神中,转而问起啸哥的功课来:“怎么先生日前教授的,还能听得懂吗?”

“回父亲话,先生授课讲得极慢,对儿子也是耐心的很,哪里还能听不明白。”说着已是笑着指向门口道:“就是儿子的两个奶兄,也都能跟着背上两句。”

“哦,看来你家先生,确实教得浅显易懂。”

见儿子已同相公提及这桩。玥娘也是忙不迭提醒一句道:“夫君这些天也是忙于政事,却是不曾得空旁听过严先生授课。那日二管事刚好路过外书房,便留意听了一小会儿,确实是个极其耐心教习的好先生。而且对于一旁陪读的两个孩子,也是一视同仁却是难得!”

“看来这位到是能多拨几个学生,与他课上的。”一旁的丫鬟、奶娘们见此情景。晓得自家老爷与太太要商议府中大事,便陆续带了两位小主子告辞,退出了正屋而去。

而这旁的皇甫靖也已放下茶盅,接着言道:“眼下跟着我们南迁的管事家中,有多少孩子到了入学的年岁?”

“也不算多,统共不过三、四人,若是再添上牛师爷家中那两个略大的。这课上至多不会超出十人去。”一旁玥娘也是略想了想,便顺口应了一句。

听见不过十来人,皇甫靖更是点了点头:“如今这位是六十两的年俸请的,索性再添他二十两,另给配一书童。每日里帮手些琐碎之事也就是了。”

说着轻叹一声:“想这位若非出身寒门,家中实在无力再支撑着继续科考一事,只怕此刻也早能榜上有名,效力朝廷了!”

应声玥娘也不由颔首,接了一句道:“想来原本这南方境内就是农耕兴旺,即便是普通之家比起他处来好上许多。能有余钱供一两个读书之人,倒也并非艰难的。只是哪里曾想,却叫一场耗时几年剿灭海贼闹得人心惶惶,以至于流离失所者比比皆是!”

“如今。能及时召回这许多,已算是难得,若等秋后这广坪百姓生计有着一说,再陆续传扬开来时,想必定有更多流民便会应声而归原籍的。”

前一刻自己无意提及海贼,此时再听得相公说起秋收一桩。玥娘不禁又联想起北疆上的战事来。对于她这个虽是两世为人,却唯独不曾亲历过战争的人而言,却是异常的担忧。

而且还闻听朝廷,已是下令让南方各州府,年内多提一成上缴,便是明摆着都是要运往北境,充作军粮之用的。若是此刻已是如此决断,也就表明与北疆上的外族之战,岂非如同歼灭海盗一般,又是一场费时费力的持久战?

有此疑问,不禁望向夫君请教道:“相公,妾身可能问问眼下我们大呈朝,与那北疆上与外族的战事如何?”

‘北疆战事?’猛听得妻子出口提问,却是转了话头问起那北疆上的外族战事来。这旁的皇甫靖先是一愣,随后也是不禁,缓缓颔首明了几分。确实这南方境内原先的富庶,也是因几年前的海盗一事才落寞至此,如今北疆上再起战事,难免引得人人联系一起。

“原先虽有零星小战,却是不足为奇,自本朝建国之初以来,便与那方几个大小部族,时有冲突。游牧部族本是擅长骑射,但毕竟身居苦寒之地,人口却是难以增长迅猛,不过是利用其的游击战术,每每过境掠夺我朝边疆,牧民、农户们的牲畜、粮米等财物罢了。”

啜了一口茶,才接着细诉起来:“想当年,我年幼便跟随父将在关外驻守,也曾与之交手多次。虽是打法彪悍,但也是碍于人力明显不足,才每到一处不过只抢夺些财物,便弃了山村、寨子,根本不会多留半日。”

说道此处,却是压低了几分音量,继续言道:“即便是人人善战,也还是因其天气、地理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