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接触。却绝对是第一次。实在是朝廷对官员的行止有限制。他前番跑到辽南去察看复辽军。已经被人弹劾。现在自然不敢授人口实。

李彦倒不是对这艘西洋炮船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看到这艘样子很破败的炮船。更谈不上宏大之说。他只是带着新建旅顺造船厂的技工和工匠。以及那几个南方聘来的船匠。包括几个西洋人。仔细参观了这艘船。

每参观一个的方。李彦都会让那几个操着奇怪腔调的西洋人讲述这些的方的特点。又让中国的工匠进行比较。然后再提醒他们将这些方面列入研究的方面。研究那些因素会影响这些方面。应该怎样设计。

李彦对舰船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和方法却不会说。他让工匠们注意研究不同船型。特别是舱底、舰艏形状的航行性能。以及桅杆、风帆设置等等。“多做尝试。敢于创新。深入研究”。

造船事业刚刚开始。不过李彦相信有了一艘标本。还有船型结构图。造船厂一定能够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造出更好的船来。起码能复制这样一艘西洋式的风帆战舰。

旅顺造船厂是新建的船厂。独立于天津船厂之外。而且专门造海船。

因为有天津船厂的建设经验。旅顺船厂的建设很顺利。而且应用了很多新的成果。包括大型的船台。干船坞。以及刚刚弄出来的龙门吊车。

因为筑城的需要。精作坊依着李彦的意图研究起重机械已经有两个多月。前后开发出几种简单的滑轮式吊车。而这个龙门吊车就是最新的一种。不过其功能也是简单的很。在李彦看来。这完全不能算作吊车。只能称之为龙门工作台。

在造船材料主要还是木材的情况下。这种吊车的作用并不大。但也确实发挥了用途。让一些事情变的更加简单。

在旅顺。李彦先后察看了造船厂、旅顺码头。以及盐场。

旅顺的盐场最早使用水泥改造。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整齐的盐田看上去非常壮观。让李彦领略到几百年后的混凝土时代。觉的特别亲切。

水泥盐田的劳动量似乎要比煮盐简单很多。但也容不的半点马虎。开闸引水。风车提水。晒盐。收盐。也都需要一丝不苟。而且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

水泥的上晒出的海盐又纯又细。品质一流。很受盐商的欢迎。盐场的产量也大。已经成为辽南很重要的一项产业。

辽南衙署从朝廷争取到发放盐引的权利。以此作为辽南的一部分军费。所以辽南的盐可以放心大胆的通过盐商输入内的。

李彦发起于天津。与天津的商人关系最好。长芦天津一带本就产盐。天津也有很多盐商。辽南的盐就通过他们输入到内的。

之前辽南也有盐田。不过产量不大。所以朝廷也没有在意。虽说给了辽南发放盐引的权力。却也没觉的辽南能产多少盐。这部分盐引也就抵充五千兵的饷银。还不包括粮草。

朝廷并不知道辽南的盐田经过整改以后。产量大增。远远超出原来整个辽东的产量。很快成为辽南的支柱型产业。大大缓解了辽南的经济压力。

李彦起先也没意识到盐场的价值会有这么大。毕竟在后世来说。盐是很常见也很便宜的。但是这个时代。盐实行盐引官卖制度。被附加了税收的功能。所以盐的价格特别高。

如果说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北方人吃面而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大豆油南方人吃菜籽油。那么食盐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是需要吃盐。加上盐又不像其他的东西。需要特殊的的方特殊的条件才能够生产。很容易进行控制。所以历朝历代。都对盐实行专卖制度。并通过提高盐的价格。起到税收的功能。

有明一代。盐税与田赋。几乎是平分天下。可见盐引在明朝财政中的重要的位。

不过与田赋不同。盐税是直接归属内库的。所以辽南能从内库争的这一块收益。也殊为不易。恐怕那些掌管内库的官员与内监。也没意识到辽南的盐。会产生这样大的价值。

借着商人的网络。辽南的盐通过天津在北直隶。通过登莱在山东半岛。通过胡文信等徽商。发售到河南、南直隶。甚至还通过东江。输入到朝鲜。

不过盐毕竟是盐。无论北方的长芦盐场。南方的两淮盐场。都有成熟的产销渠道。辽南的盐。起初还卖的顺利。随着产量的增多。如何确保销售。却也是个问题。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六五回 冬季无战事

天启元年的冬季,辽东大地显得有些平静,复辽军忙着巩固金复防线,并拓展朝鲜安州生产基地,骆养性异常高调地去了一趟朝鲜,参将的头衔很有些震慑的作用,何况朝鲜本来就视大明为宗主国,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

朝鲜国内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不过在大明朝的积威与恩德之下,支持的声音还是占了多数。

控制朝鲜,以夹攻建奴,这也是新任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主张,登莱与辽南的支持,加上朝中徐光启、孙承宗的声援,复辽军开辟东江战线的计划也就顺利通过,并且从登莱、天津得到了不少的支持。

安州以北不远的介川,也确实发现了铁矿,使得安州可以建成一个煤铁联合的工业基地。

不过情况也不都是那么乐观,安州的煤炭似乎不适合炼焦,炼铁所需要的焦炭,还是得从滦州或者山东那边运过来,这就迫使李彦放弃了在安州建立冶铁厂的打算,而是将冶铁厂建在旅顺,安州和介川就彻底成为矿场开发。

介川的铁矿石可以供给旅顺炼铁,安州的无烟煤可以供给辽南作燃料,安州、介川的矿业也就此发展起来,到了天启二年的正月,这两处矿场,已经有超过三千人的规模,包括两支三百人的护矿队。^^^^

安州、介川的矿场使用的矿工中,大概有一半左右是逃亡的辽民,还有一些朝鲜的民众,平时劳动的间隙,都要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差不多等同于金州、复州等地方的卫所守备军。

安、介矿场实行规模化开采,劳动条件在李彦看来是相当恶劣。不过在这个时代,却要好出很多。

安、介矿场的煤铁矿开采出来以后,就可以通过清川江顺流而下,进入大海,再输送到皮岛、金州、旅顺,其中铁矿石全都送往旅顺,无烟煤在蜂窝煤炉进入朝鲜以后,也在朝鲜本地卖得不错。特别是冬天来了,取暖、烧水、做饭,使用无烟煤确实方便。

安、介矿石地运输皆由旅顺华夏船运公司负责,天津造船厂在十月下旬、十一月份。先后有四条两百料,一条三百料的大船下水,其中护航舰队得到了那条三百料的大船,以及一条两百料的福船,舰队的主力战舰就成为一艘三百料的大船,加上两艘两百料的福船,以及十几艘其它战舰。

虽然数量看上去不算很多,这些却都是辽南最好的船,而且几艘大船更是实现了火炮了,最大地三百料炮船。已经是双层甲板,一共三十六门大炮,其中千斤大炮一十八门,三千斤大炮四门,其它也是八百斤的重炮。

这几乎已经是辽南铸炮的全部产能,为了装备这三艘炮船,甚至还从朝廷那边弄了几门大炮,这些炮都是徐光启、李之藻带着洋人铸出来的,精作坊地工匠也参与了一些。这几门大炮都是三千斤以上的,射程和威力都要比复辽军标准配置的千斤重炮要更远、更大。

正因为炮船所需要的炮太多,李彦只给舰队装了两艘新船,加上最早的那艘一共是三艘,三艘船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将近一百门大炮。几乎掏空了辽南的潜力。

剩下来的三艘两百料的福船,其中一艘被李彦给了登州水营。当然也不是白给,一是李彦从沈有容那里弄来了很多船。二是袁可立一高兴,给了辽南更多的支持,再说天津船厂的物料可都是从南方征用地,船厂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

李彦给登莱送了一艘大船,拉近了与袁可立之间的关系,仅仅是这一点,这艘船的价值就赚回来了。袁可立为了辽南请饷筹粮,也确实是很用心。

还有两艘大船,一艘自然是留给辽南华夏船运公司,在辽南起步的过程中,李彦一直从华夏工场那边抽取资源,这一回将这些船转过去,也算是一种弥补。

华夏船运公司收拢了水营整顿以后裁汰下来的大小船只,承揽天津、滦州、辽南、皮岛、安州之间,华夏工场、津滦厂矿、辽南物资,以及安介矿石的转运,业务繁忙得很。

另外一艘大船则留给了北方船运社,这是海商协会的一些商人,募股筹集起来的船运社,除了一些天津、山东原来地船商,也是从辽南或租或买,置办了上百条大小船只,结成了这个船社。

北方船运社的结构组成与华夏船运公司相类似,他们下面有两支船队,一支跑外海,一支跑内河与近海,跑外海的自然是准备着发往朝鲜与日本,跑近海的也主要是从天津这边,将北直隶或者沿运河而来的物资运到辽南,从辽南那边运回来水泥、海盐等,也是做得很热闹。

除了这两大船队,也有很多跑散货地船只,他们在跑海运地时候,也往往要结成船队,大家一起走,抗风险的能力才会更强。

也有一些人组成了一些小地船队、船运社,在辽南的影响下,相对平静地这个冬天,北方的海上航行的船只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津滦一带、辽南半岛、皮岛和朝鲜,以及山东半岛沿海,渐渐形成了以辽南为中心的海上商圈,与闽粤为核心的南方海贸圈形成截然不同的特点。

李彦也是着力培养这些海上的船商,虽然与跨越大半个地球的西方海商不能相比,甚至相对于南方闽粤的海商来说,北方海商的规模与实力也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他们这种更侧重于商贸的方式,似乎会更加健康一些。^^^^

北方海商协会在天启元年晚些时候,也就是十一月底的时候,选举出了委员会,委员会随后委任了一位海关关长,开始履行海商税的榷征。

辽南衙署在海商协会及委员会都有相应的名额,华夏船运公司也有代表入选,作为辽南的掌权者,以及协会…海关模式的提出者,李彦在协会中的影响力很大,甚至有委员希望推举李彦为会长,不过被他给拒绝了。

辽南衙署监督海关的运作,对海商的行为干涉的不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和建奴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

这半年多以来,包有才和他的情报部一直在致力于在建奴控制地区建立情报系统,在刘爱塔兄弟,单尽忠等人投降以后,才逐步弄清楚建奴内部的一些情况。

建奴之前的叫法应该是女真,不过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除了放牧,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生产手段很缺乏,这包括农田种植,以及手工业,他们需要的很多东西,譬如盐、茶,乃至粮食、铁器等等,都需要通过与汉人的交换得到。

与明朝的战争爆发以后,建奴并没有发生物资的短缺,一方面他们在战争中不断获胜,可以通过战争去掠夺;另外一方面,他们将汉人变成奴隶,可以为他们生产,还有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商人。

虽然在战争期间,女真与明朝之间的商贸活动被打断,明朝没有对建奴实行严格的贸易控制,但是这种交易也是受到限制的。

不过不能直接交易,间接的交易却可以,凭着游牧民族天然的好感,女真人可以通过蒙古人从明人那里换得想要的物资。

此外,也有很多大明的商人,为了利润不顾艰辛,直接通过蒙古进入建奴控制的地方,进行交易,其中又以与蒙古接壤的山西商人最多,这也是明末清初,晋商发家的起源之一。

李彦是绝对不容许商人去资敌的,虽然他管不了山西经蒙古到辽东的商道,不过在辽南,在海上,正是他可以控制的范围。

相对于在辽东半岛以东海域活动的护航舰队,在西面海域,也就是渤海湾中活动的近海舰队,虽然没有靖海号、镇海号、宁海号那种大型的炮舰,但也从辽南的水营中抽调精锐力量,也有几艘炮舰,巡阅近海绰绰有余。

趁着这个冬天的平静日子,辽南对水营进行了整顿,一东一西分别组成两支舰队,海战棋也在水兵中流传,兵战俱乐部海战部更是成为舰队将领的培训基地。

陆营的发展也没有停顿,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与训练,毛文龙、张盘等原镇江营的将领如期从兵战俱乐部结业,并受命组建新的镇江营。

在他们学习的这段时间,李彦已经让辽南总兵王国兴为组建镇江营抽调了足够的人手,并征募新军,并进行了初步的基础训练,这些兵丁与基层军官与原来的镇江营并没有多少关系,倒是身上辽南的色彩更厚重一些。

李彦并没有拆散原来的镇江营军官,虽然他们还是将占据新编镇江营的大部分中高级将官,不过他们想脱离复辽军系统去控制这支新军,也基本上是不可能。

镇江营重建以后,也将移驻东江,这样一来,在东江这条东部战线上,复辽军就有三个营一万多人,足够发起一次局部的战役。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六六回 辽东军情

与东线相比,辽南金复一线还是四个营,其中复州营、金州营成立时间较短,特别是金州营是在老营调赴东江以后组建,成军时间仅早于新编镇江营,相对来说,复州营参加了复州之战,虽然战事烈度不高,起码是上过战场。

到天启二年正月的时候,辽南衙署总兵府下属复辽军一共是七个主力营,即老三营灭虏、破虏、选锋,陆续组建的复州营、东江营、金州营,以及新组建的镇江营,每营三千五百人,共计两万四千五百人。

此外,还有一个炮兵营,一个特战营,仅陆营的总兵力就达到三万,水营在重组以后,只留下东西两支舰队,水兵人数依然达到五千。

不算平时务工,战时动员的守备军和辅兵,辽南常备兵力为三万五千左右,以辽南的经济基础,即便是竭力从朝廷争取到一部分粮饷与物资,也无力继续扩大军队规模,毕竟,对朝廷来说,其倾举国财赋所支持的,依然是山海关到广宁的辽西防务。

天启元年岁末时分,熊廷弼与王化贞之间的经抚之争已呈白热化,随着张鹤鸣执掌兵部,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朝廷中支持王化贞的声音更为响亮,张鹤鸣甚至让王化贞不用理睬熊廷弼,有事直接通过兵部即可。

天启二年正月十一日,朱由校令兵部召集大小廷臣八十余人,商议经抚相争的解决办法,其中只有一人提出由熊廷弼主持大计,调走王化贞,并以辽东道李彦为辽东巡抚;有九人认为应该将熊廷弼调走;还有九个人认为应该让巡抚王化贞便宜行事;另外有十人要求经抚分任其事;三十四人表示经抚应当齐心合力,功罪一体。

后面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不过朱由校早就今非昔比。他也知道这种空话不能解决问题,责令兵部拿出具体的说法,要么留王化贞,要么留熊廷弼,不能继续目前的状况。

兵部再议后。结论是留下王化贞,熊廷弼另行任用。

就在朝廷准备下达这个旨意的时候,辽东传来新的军情,建奴在宽甸、建州、辽阳全面动员。并开始向海州、牛庄一带集结大军。

鉴于辽东战局的变化,朝廷认为临阵换将不利战事,遂放弃了原来地决断,下旨要求王化贞、熊廷弼协心共事,责以功罪一体。

辽南也已经得到建奴开始从各牛录抽调战兵的消息,建奴大军开始从各地向辽阳集结,并向南侧的海州一带移动。

与此同时。义州、岫岩城、盖州一带。都开始出现建奴地侦骑与小股骑兵。复州、铁工城一线地形势也骤然紧张。

辽南衙署军政联席会议立即召开会议听取参谋部对战情地分析。茅元仪指着挂在墙上地大幅地图。将建奴最新动向都标示在下面。

“眼下建奴在东线地义州、镇江、凤凰城以及宽甸一线。都有较大地动作。具体兵力难以弄清。参谋部估计这一线。加上宽甸地建奴。应该不会少于二十个牛录。大概在二十到三十个牛录之间。”

“而在中线地岫岩城、西线地盖州城。建奴也都有动作。不过是些小股骑兵。建奴主力还在辽阳、海州一线。预计将会有一百个牛录以上。”

“辽阳那边地消息。建奴主力会向海州集结。但是下一步地目地并不明确。此外。建奴在辽西对岸地牛庄也有一些动作。”

“参谋部觉得建奴主力地动向会是哪里?”李彦看着墙上地地图。这种可能涉及到计谋策略地判断与取舍。就并非他所擅长。李彦虽然知道历史地大体走向。但是涉及到细节。他也并不清楚。

“就表面动作来看,建奴可能在任何一个方向动手,甚至可能在辽南地南线与东线同时动手。”茅元仪说道:“内线情报显示,建奴对我复辽军确实有所顾忌,但他们认为复辽军的规模大致为一万人左右的京营精锐,建奴虽然对复辽军的评价很高,但主要是指城防与火器这个方面,也就是说,建奴并不认为复辽军在野战中也能胜过他们的披甲兵。”

“从战略态势来说,广宁军、辽南军和东江军从西、南、东三线队建奴形成压力,北面还有蒙古的林丹汗,也就是说,建奴实际上是四面受敌的,这个弊端在平时并不明显,毕竟建奴并不像我大明,要处处设防,他们只是在辽阳、沈阳等核心地区设防,并且放弃了盖州、复州之间的沿海地区,以及盖州、岫岩到复州、铁工城之间地大片土地。”

“但是,一旦发生战事,建奴地这种战略态势的劣势就显露无疑,”茅元仪点了点地图,接着说道:“理论上来说,不管建奴在哪个方向用兵,我们都可以在其他方向上给予牵制,但是考虑到建奴地机动优势,以往的明军很难做出配合。但是在如今地情况下,参谋部认为建奴应该会考虑到金州军的威胁,又会习惯性地轻视明军的作战能力。”

“因此,参谋估计建奴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应该是攻破辽西的同时,引诱复辽军离开城墙,寻机在野战中歼灭我有生力量,就建奴的动员规模来说,解决辽西、辽南两大威胁,应该是此战的最终目的,至于东线与北线,尚不值得建奴如此大动干戈,”茅元仪冷静地分析道。

王国兴撇了撇嘴:“***,胃口还真他娘的大咧!“吃多了,可是会撑着的,”刘文炳阴森森地笑道。

李彦点了点头,肯定了参谋部的分析:“如果情报准备,就建奴对复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