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期刊被命名为《兵战春秋》,李彦为总编撰,巩永固为主编撰,编撰组的成员皆由俱乐部中遴选,纨绔们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足以胜任这样的工作。

作为纨绔,因为是勋臣或贵戚地关系,反而不能通过正常途径从政,而兵战俱乐部则让他们找到乐趣的同时,也有了某种特殊的追求,对于创办这本俱乐部杂志,显得非常热情。

骆养性成为神机营佐击将军,领一车兵营,额定三千兵员,清点后仅一千出头,而这一千兵也几乎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战。

骆养性为此大发雷霆,准备清理兵员,补充缺额,但是得到的饷银不足,所以也来找李彦想办法:“我要一千五百杆火铳,两千杆长枪,两千套刀盾,以及相应的装备。”

除了讨要鸟铳火器,骆养性还想让兵战俱乐部到他的营中搞活动,所缴纳的活动费用可供作军饷。

李彦为此哭笑不得,兵战俱乐部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也就是一百多人,虽然每人每个月的花销都在上百两左右,但指着他们地部分活动费用作为饷银,却依然是杯水车薪。

对于骆养性的建军计划,李彦持双手赞成,与徐光启相比,骆养性是李彦简化战术的拥护者,他的这个营更容易按照他的想法来操练。

徐光启在通州练兵,是备操编制,也就是要真的打仗了,并不属徐光启指挥。而京营既是备操编制,也是战斗编制,完全由这支军队的首领骆养性说了算。

徐光启练兵的兵丁来自各地班军,这些卫所兵早就烂透,三千兵也难以挑出一千合格地,京营则可以募兵。挑选身体素质相对更好地兵丁。

李彦与骆养性地想法一致,就是将他的这营兵打造成为强兵,兵器方面可以让军器局优先供应,配备两个方阵鸟铳手,以及两个方阵长枪兵,每个方阵为标准地二十五乘二十五,六百二十五人,再配备一队炮兵。

兵员更不用操心,今年年景也不好。可以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招募流民,进行编伍操练。

至于兵饷,骆养性的办法肯定不行。只能由其通过关系,让上面足额划拨,至于缺额部分,李彦建议其招募兵丁地时候,再招募一些流民,然后让这些流民屯垦土地,屯垦收入可以补助兵饷的不足。

至于屯垦的土地,可以通过俱乐部的那些纨绔运作,他们家中在京畿一带多有田地。有的放在那里抛荒,不如拿出来交给骆养性的兵丁屯种,象征性地收一点田租,这些纨绔自然也是愿意。

骆养性的积极性很高,关系也够硬,但是要做成这件事,阻力也相当大,不过李彦与骆养性都是打算尽力去试一试。

军器局经整顿以后,面貌焕然一新。这里很多坐匠都是世代相传,技艺自然没有问题,引入精作坊精密制造管理办法以后,实行标准化制造,造出的兵器品质大有改观。

抽调精干力量的火器坊火铳作经过反复比较,终于定型一种新式地火铳,这种火铳的铳管与鸟铳相比,铳管略长,管壁略粗。相应的射程、威力也更大。但也更重了些。

铳管一般用精铁打制,通常是用精铁打制一大一小两根铁管。然后以大包小,嵌合以后打得严实,再用钢钻将铳管钻匀、光滑平直,关键地工序就在于钻铳管,通常一个工匠一天只能钻深一到两寸。

制铳工匠原本使用的是手工钻,用绳子拉动木杆钻,效率低下,李彦就将木工车床弄过来,将木工钻换成钢钻。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改进,鲁班车床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做出了很多改进,不过李彦还是发现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譬如人工驱动、人工推进、人工固定,通常来说,存在人工的地方,便有改进的空间。

从精作坊调过来的技术员王轩已经成为李彦在火铳作的技术管理员,此外这里还有几个工匠地水平很不错,被李彦任命为技师,享受更高的待遇,他们被李彦要求,寻找制造中缺乏效率的环节,便做出改进。

“最耗费时间与工夫的,还是精铁与钻铳管,钻床虽然好用,不过要固定、推进,都是精细活,分毫不能差的!”在军器局做了二十几年的老工匠焦大龇着大门牙说道。

李彦让焦大他们演示了一下,很快发现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前木工机床的加工精度都不会要求很高,用来钻铳管,立时便体现出来。

“看来要想个办法,将工件、钻头全都固定,再做个给进槽,这样在推进的时候,也就不怕移位了,”李彦托着下巴,思考起这两种结构。

固定的话,可以使用夹具,但要牢固,普通地楔式肯定不行,最好是螺旋式,李彦想起榨油机的螺旋结构,机器厂对此已经比较熟悉。

推进槽则比较简单,可以使用滑槽,也可以使用螺旋槽,至于具体的结构和细节,则需要再细细推敲。

李彦就将这个设计拿出来,交给机器厂去验证,至于精铁,暂时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怀柔那边的铁厂已经建了起来,可以从遵化、滦州运来煤铁矿石,进行冶炼。

怀柔诚然不是炼铁的首选之地,煤与铁矿都需要从外地运来,不过产煤产铁的地方,距离京城最近的也要到遵化一带,李彦去那里也不是很方便,索性就在怀柔建了铁厂,反正主要的目地还是做试验。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一九回 农业问题

铁厂由徐洪操办,并从遵化那里雇了一些熟练的铁匠,李彦又从军器局调了几个老工匠去支持,终于将铁厂建起来。

怀柔铁厂眼下只有一座大高炉,还有四五座中小型的炼铁炉,他们现在要做的,也只是统计各种情况下所得到铁的情况,将铁厂的运作详细记录。

李彦有后世的眼界,但并不熟悉技术细节,要想取得技术进步,还是得通过个人努力。

李彦始终相信,经验的总结可以通向进步的道路,即便他无法说出如何对炼铁技术进行改变,但只要有科学的方法与正确方向,技术的进步终将到来。

怀柔铁厂在技术上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水准,虽然通过雇用熟练的工匠,差不多已经达到华北地区的最好水平,不过与南方,特别是佛山铁器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与同时代的铁厂或者说冶铁作坊相比,怀柔铁厂的管理精细到几乎繁琐的程度,每一次使用的铁矿石成色、炼造的时间,甚至力工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要记录在案,并规范。

铁厂与别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使用了水力鼓风机,效果很是不错,至少节省了不少人力。

水力的利用是李彦这段时间特别关注的,怀柔水力作坊的最新成果是一台水力纺纱车,这台纺纱车用一架水轮,可以带动六十四只纺锤,罗拉自动牵伸。

而既然六十四只能够成功,那么继续增加纺锤的数量,问题都应该不大。

水力织布机的进展不大,要想让复杂的织布动作全部由水力驱动,难度颇高,不过在提综、打纬等环节,织布机的机械结构也在不断做出改进。

脾气暴躁的刘铁锁最近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安静,刘铁锁以前自诩技术天下第一。脾气大得很,不过被李彦接二连三震住以后,已经变得非常稳重。用他训斥学徒的话来说:这天下神奇的地方还有无数,别知道一些就得意洋洋,别说是一辈子,哪怕十辈子的时间也不够用。

“水力机就是庞大了些。很多地方也用不到。”刘铁锁在李彦面前毕恭毕敬。说起最近一些事情地进展。

“少爷说过地蒸汽。确实也能推动叶轮。就是力量太小。做些玩具还成。与水车差得远了。”

在水力应用渐趋佳境地时候。蒸汽动力地研究进展却不大。李彦设计了翻斗式和风轮式两种汽轮结构。用喷嘴喷射高压蒸汽驱动。试验地效果并不乐观。很难得到足够地推动力。

高压蒸汽喷射在叶轮上。可以带动叶轮旋转。但力量不够。李彦看着拆开地机器。用手指拨了拨叶轮地叶子。突然想到使用叶轮地蒸汽机。是不是应该叫蒸汽轮机?那么简单蒸汽机地结构。难道不是叶轮式地?

李彦意识到自己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最初地蒸汽机与蒸汽轮机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最初地蒸汽机不是叶轮结构地。

除了叶轮式地结构。机械地动力结构还有什么?李彦几乎是马上想到活塞。汽油机、柴油机都是这种结构。难道说蒸汽机也是?

李彦让刘铁锁将这些“蒸汽机”安装起来,给锅炉加热后,用喷嘴喷射这些叶轮,发现效果确实不太好。

李彦拿起一只绘图地铅笔,画了一个简单的活塞结构:“做这样一个装置,密封的汽缸,活动地活塞……”

李彦说了一下的活塞的构成。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汽缸活塞,其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当高压蒸汽喷入汽缸的时候,是否能够驱动活塞运动,其力度又如何,以此来确认活塞结构的蒸汽机是否可行。

据说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发明者看到水壶的蒸汽可以顶起壶盖,从而认识到蒸汽地力量,但要使蒸汽的力量为人所使用,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历四十八年或者还要加上泰昌元年。这一年北方的天气仍然缺少降水,好在没有发展成为大面积的旱情。李彦陆续购置以及租种了几十顷的土地。其中大部分种植番薯和玉米,还有用多方搜集来的种子,种了一些马铃薯、辣椒。

马铃薯、辣椒的种植面积都很少,虽然试种颇为成功,收获多数都留下做种,并没有马上拿到市场上去炒作,毕竟种子地问题不解决,也无法推广。

番薯和玉米之所以能快速推广开来,那是因为这两种作物,在南方已经有种植,只要将声势炒起来,自然会有人从那边弄来种子。

马铃薯与辣椒则不同,特别是马铃薯在大明还基本没有人种植,至于辣椒,虽然也有小范围的种植,但那零星的几株,对于大规模推广还是力不从心。所以李彦打算用这次的收获做种,在来年大范围种植。

离开碱地而在怀柔一带种植的玉米、番薯,终于显现出产量的优势,番薯亩产可达八百斤左右,玉米也有二百多斤。

虽然这个产量与后世动则几千上万斤无法相比,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高产,哪怕是玉米只有二百多斤,也超过普通麦子的亩产量。

“今年的玉米和番薯虽然收获甚多,不过价格却下跌了很多,已经快要跌至稻米的价格了,”田庄地负责人李睿很郁闷,虽然他已经将田地料理得很好,却没想到市场地价格起伏如此之大。“产量这么高,价格不掉才是怪事,”李彦微微笑道,产量高,不挑地,用途毕竟还有限,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当然会下降,迟早要掉至稻麦之下。

番薯和玉米价格地大幅度下跌,让多数种植者要血本无归,甚至可能会导致一些中小地主的破产,让人对这两种作物的前途产生怀疑,李彦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年的种植规模甚至可能会缩减。

番薯和玉米的价格降下来以后,其高产和不挑地等特性,还是会逐渐吸引一些人来种植,李彦不希望出现太大的起伏,就要做一些事情。

“番薯和玉米除了做菜,现在还没有太多别的作用,现在这两种东西到处泛滥,菜的价格也一跌再跌,”李睿以前是没想到番薯与包谷的产量会这样大,现在他差不多是大明对这两种作物的情况最清楚的人之一,自然也能想到,番薯与包谷确实不存在比稻麦更贵的理由。

李彦点了点头:“现在最重要的是扩大番薯与包谷的使用范围,至少使价格逐渐稳定下来。”

“番薯可以做粉条,玉米可以榨油,又都能用来酿酒,”李彦让李睿将这些都记下来,然后想办法弄出来,用番薯做粉条,或者玉米榨油、酿酒,与其他材料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哦,对了,玉米可以当主食吃,”李彦突然眼前一亮:“玉米可以做窝窝头。”

“窝窝头?”李睿疑惑地问道。

李彦点了点头:“对,就是窝窝头。”

李彦将窝窝头的形态给李睿描述了一下,后者很快明白,原来就是用玉米面做出来的馒头:“这个口感会比馒头好吗?”

李彦摇了摇头,窝窝头曾经是穷人才吃的玩意,不过在后世,当人们都能吃上大米饭的时候,窝窝头再次出现在酒楼的餐桌上,俨然是一种价格相当高昂的菜式,李彦觉得,就算在这个时代,也完全可以弄出高档的窝窝头。

当然,普通的窝窝头才是李彦真正想要搞的东西,毕竟这个时代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上,温饱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窝窝头可以让很多人吃饱肚子,还能解决军粮问题,虽然以现在的玉米价格,这个窝窝头和馒头的成本都差不多,但玉米的产量要大过小麦,还不挑地,可以预料,未来的玉米面可以再某种程度上取代馒头,成为解决一部分人肚子问题的选择。

李彦在《华夏商报》上做了一个专门的系列,专门用来介绍番薯和玉米的吃法,并让李睿成立了一个作坊,尝试做出这些东西,以起引导作用。

李彦将这个作坊命名为“天厨”,专门进行食品加工,除了试着做了些番薯粉条、玉米油外,李彦还绞尽脑汁想到了两种新的食物。

天厨开始运作以后,李彦身边的人便经常会从李彦那里,发现一些新鲜的吃食。

“三娃,这个酥饼很好吃啊!”依然这样称呼李彦的,也只有二丫了。

二丫眯着月牙眼,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从李彦拿来的纸盒里捏起一片薄薄的、金灿灿的薯片。

用番薯炸出来的薯片与马铃薯的薯片有些不同,似乎会比较软一些,不过第一次吃到这种食物的二丫,显得特别喜欢。

“再尝尝这个呢?”李彦又打开了另外一只纸盒,这次里面装着的却是爆米花。

炸薯片很简单,至于爆米花所用的炸炉,也并不复杂,李彦依着小时候的记忆,很快设计出那种炸爆米花的摇炉。

薯片和爆米花,这是李彦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两种东西,效果却很不错。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天厨在彦熙楼旁边盘下一处店面。专门经营天厨系列小吃。开始主要向那些在彦熙楼下棋玩兵战的人推销。

原本彦熙楼销售的糕点就很受欢迎。香脆的薯片、薯条还有爆米花。与口味截然不同。与糕点。甚至是炸酥、糖果相比。炸薯和爆米花更适合作为零食。很快的到一些人的青睐和喜欢。除了堂吃。渐渐有人也要买些带回去。

天厨在现炸的同时。也试着做一些适合外带的。最简单的是用油纸包裹。让顾客回去后尽早食用。

还有一种用油纸包裹以后。再用木盒盛放好。里面覆满棉花。不容易透气。可以保存十天左右。还是香脆依旧。

爆米花也一样提供这两种不同的包装。不过包装要大上很多。木盒包装的薯片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这种薄板的加工可以用木工车床。但无论物料还是所需的人工。这样的木盒成本还是不菲。

“木盒的花费。甚至并不比里面薯片少多少。”李睿开始负责天厨。他向李彦提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回收?自从《华夏商报》发了广告。薯片与爆米花卖的越来越好。虽然多数是买简单包装的。可也有些周围府县的。来去不方便。木盒包装也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买的人越来越少。木作坊做木盒也是来不及。”

李彦点了点头。他也不想将大量的人力浪费在制造木盒这种小玩意上面:“这个办法好。你拿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我看看。如果可以就开始操办。”

“我在想。是不是将薯片和爆米花的技术公开出去。”李彦看了看李睿:“你觉的如何?”

“这怎么行?”李睿急的站了起来。脸色涨的通红。盯着李彦急声说道:“少爷。我知道您不在乎赚多少钱。一心想着将番薯、玉米推广。可是若真的公开这些。那些原来购买薯片、爆米花的。便多会在自己家里做了。”

“别急。我这不是正和你商量?”李彦连忙摆手示意李睿做下来:“总还是有人买的吧。你看街头的糕饼点也有一些。”

“那些糕饼店一天能做多少?天厨又能做多少?”李睿红着脸。有些赌气的坐回到椅子上:“反正。您这么做。是要毁了天厨。”

“这样啊!”李彦不禁犹豫起来。他之所以想要公开方法。就是要推动番薯、玉米的消费。不过李睿说的也对。方法一旦公开。天厨便会大受影响。刚刚起了个头的食品加工业也会夭折。

“我也不同意将方法公开。”作为天厨的另外一个股东。夏熙在李彦征求他的意见时。也表示了反对。

“当然。这个方法是你发明的。最终还是你说了算。”夏熙看着李彦。诚恳的说道:“但是。我觉的你这样做并非最佳的选择。”

“你所担心的。无非是番薯和玉米价格的过度下跌。会影响明年的种植和推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去年相比。即便是你能稳住现在的价格。也是回落了七八成。根本于事无补。”夏熙说着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气。

李彦点了点头:“一开始将价格炒的很高。现在掉的厉害。当初根本就没想后果。我就担心这样会伤害到以后的推广。”

“是。所以你想让大家知道。番薯和玉米还是有用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种植番薯?”

夏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睿。后者神情有些兴奋:“是佃农。种植土的的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番薯和玉米的也是。”

李睿似乎看到说服李彦的希望。连忙道:“虽然去年由于种子的价格、种植技术等原因。多是一些的主出面购买种植。学习种植技术。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组织佃农种植。”

“虽然说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曾经很高。可佃农对此依然充满疑虑。毕竟是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为了种植番薯和玉米。很多的主都是下了大力气。他们不遗余力的告诉佃户番薯和玉米的好处。并协商用番薯和玉米交纳的租。甚至下调了的租的比例。普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这样依旧不行。”李睿脸上浮起了笑容:“因为佃农不仅要交租。还要交税。即便他们可以不问产量。只用将田里的收获拿出一半作为的租就行。可官府的税不行。那是要缴纳粮食。或者计粮征银的。所以这些的主又保证。可以用粮食或银子换番薯。那个时候他们也愿意这么做。不少都签订了交换的字据。比价大概是一比一。”

“当然。也有一些的主会迫使佃农种植。但那比较困难。也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