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杆匪王老五-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有凑巧,他们刚到岭上就于当天傍黑,与弟兄们赶到山下抢劫一个富户,获得一车粮食和一头母猪、数十只鸡子。几天后,又拉上山来几张〃肉票〃(人质),在对这些〃票子〃(人质)进行过堂时,从一个人质口里得知三天后的晚上,有一帮贩卖烟土的马队要从锯齿岭与青草岭的交界处路过。

得到这个消息,王振和一帮穷弟兄兴奋异常,按照人票说的时间赶到两岭交界处一片便于藏匿的林子里。刚刚藏好,就看到一个人鬼头鬼脑地向他们走来,从来人的走势中王振看出竟是大哥,他不由得心下生疑:大哥这时候来干什么?是官军把他当作诱饵了?他想喊几声让大哥回去,又怕暴露目标,卖烟土的马队畏怯不敢从这里路过抓了瞎,无奈他只好等大哥来到近前。

果然,王老大攀爬着从小路上走过来时,王振迎过去叫道:〃大哥,你咋来啦?〃。

王老大似乎早有准备,忙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道:〃耀堂,这是你嫂子专门给你做的一双新布鞋,那天晚上你没回家,你嫂子把我好一顿臭骂,说我不是人,你可别跟大哥一般见识。你嫂子不知听谁说的蹚将拉杆太费鞋,就做了这双鞋非让我送给你。〃

〃大哥,我知道了,你带我向嫂子问好,没事你就回去吧。〃

〃兄弟,哥还有两句话说。〃

〃大哥,你说吧。〃

〃不管是拉大杆拉小杆做了蹚将,咱可记清响的出身,要把心放在当间,咱能过去的路也要让人家过得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王振心头涌起一股热流,声音有些哽咽道:〃大哥,你的话我记下了,你放心回去吧。〃

〃对了,还有一件事,听说县城那个史哨长又来剿匪哩,你们初拉起杆子,人枪少恐怕不是官兵的对手,能躲的话还是躲躲。〃

〃大哥,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是村正刘二菜亲口对我说的。〃

〃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刘二菜问起你就说你没见过我。〃

王振送给大哥两块银元将其打发走后,回头他对众弟兄道:〃刚才听了我大哥所言,我不得不重作考虑,咱们这杆子刚拉起来,十多个人三条破烧火棍子,万一遇上官军可要丢人打家伙。大家知道,人怪钱财马怪膘,眼下商人们大都和官府有来往,所以根本不会把咱们这些小杆股放在眼里,甚至有的干脆用官兵来保护,因此咱们这次行事要千万小心,弄清真实情况再做打算。〃

〃大哥,前面小路上来了一帮人马,像是一帮官兵,怎么办。〃一喽罗飞快地跑来报告。

〃哼,果然不出我所料,看来官兵是有备而来,弟兄们咱们各自寻找掩体,重新做好埋伏,等着这些狗杂种们来吧。〃

山崖下重归平静,从不远处的杂草及丛生灌木中,隐约可见一帮官兵摸索着向前靠近,并且与王振弟兄藏匿的地方越来越近,王振屏息静气,生怕暴露出来遭到灭顶之灾。可是,偏不凑巧,官兵脚下竟跳起一只金黄色的野兔,飞快地向王振弟兄藏的方向奔,那帮官兵一见野兔个个来了精神劲儿头,争先恐后地追过来,同时有人还放起了枪。

就在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声〃官兵来了,哇(跑)吧!〃随着这一声喊,不知谁手里的鸟铳走了火,〃嗵〃的一声闷响,把正在奔逃的兔子吓得打了趔趄,拐向山右面一溜烟奔逃得无了踪影。

官兵听到这种异样的枪声,显得很老练的样子敏捷地卧倒在地,噼噼啪啪地开了枪。子弹打在王振弟兄们头顶的树枝树叶上,哗哗啦啦像下过一阵雨。这些弟兄初次拉杆劫道,皆是大闺女上轿……头一次,从来未经过真枪实弹的对打,有的顿时吓得趴在地上只喊饶命,更有的提着裤子直喊拉稀屎,头脑精明的二话没说,就顺着草丛反方向逃去,任凭王振腔都喊哑,也挡不住他们逃走的步子,一个个就像失爹死娘的野孩没命地奔逃,十多个人谁也顾不得谁四散而去,王振眼瞅着这场面也无可奈何,只好在树丛里左闪右躲向山后奔逃而去。

也不知跑了多远,天色逐渐昏暗下来。王振蹲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狠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只狠弟兄们没经验逃得快。。。。。。蓦地,他想起马队这时候可能就要过来了,可十多个弟兄眼下连一个也没在身边,他一个人怎么能去劫一帮子赎卖大烟土的商人呢?再看看自己,身上不是扎了棘针,就是一道道血印,褂子和裤子也被挂成片片烂烂的了,但是,说啥也不能把这个机会失去。想到这里,他忍着疼痛顺原路又返回到当初藏匿的地方,他先是用眼睛四下搜索一遍,确信没有官兵时,才又藏了下来。他趴在地上,心里倒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本来是劫马队的,没想到被官兵追兔子追得他们兔毛乱飞,眼下只剩下他一个人,手里又没枪,这该如何是好呢?可到口的鹌鹑肉,如果失去了岂不更加可惜,无论如何得把这次〃黑吃黑〃进行到底。

王振急得搓手跺脚,没人好办,没有枪就等于是去送命,如何搞到一枝枪呢?他急中生智,跳进草丛里寻找枯木树根,找了好一阵子,果真找到一个胳膊粗的歪把形枯木桩,三下两下修理一番,又撕开半拉袖子,把歪把木桩裹起来,趴在那块足有两人高的石头上,等待马队的到来。

没过多久,在清凉的夜风中,马队的铃声随风传来,越走越近,很快就能看到马队影影绰绰走动的影子。当马队靠近大石头时,王振把歪把木桩一晃,大声断喝道:〃呔,马队站住,留下买路财,再往前走可要搂火了!〃

这叫喊声在空山野谷间碰撞回旋,行进的马队停了下来,前面的商人向后面的人看了看,大家都感到这太突然,惊恐地瞪着这块大石头,同时偷眼向四周踅摸,怕再跳出几个土匪,不由分说把人撂翻。这些商人皆是常年往来于洛阳与南阳之间贩卖烟土的,对待官军倒有几分把握,因为他们有的是银子,更有通关文书,遇到官军送些烟土或银子即可放行;而对蹚将土匪则怕得要命,一是觉得土匪抢劫不论招数,杀人越货全在眨眼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二是土匪对烟土简直是嗜〃土〃如命,只要发现赎卖烟土的决不轻饶,让贩子们落得个人〃土〃两空。此时,他们看到前面的石头上站着个黑影,手里握着一把短枪,知道劫者不善,也猜不透附近田埂崖壁里还藏有多少人马。

昏昏苍苍中,王振再次断喝:〃爷爷是仁义蹚将,得财不伤主,快把钱财倒在地上滚开,再磨磨蹭蹭可真的搂火了!〃

这些商人要的正是这句话,只要留条命,钱财失了倒不可惜,况且对方没有提烟土之事,说明匪人并不知他们是烟土赎子。于是跳下马,恭手求饶道:〃好汉爷爷别开枪,俺们照办,俺们照办。。。。。。〃接着,把其所带的钱财哗哗啦啦倒在地上,拉着马从王振站立的石头下走过去,过了一箭路程,他们才跨上马仓皇而去。

打散的弟兄陆续回到山寨,听说王振劫得不少金银财宝,个个惊讶万分,当得知王振是拿一歪把木棒劫的时,都伸着大拇指道:〃五哥,真有你的,弟兄们佩服,以后再出现今天这事,你拿弟兄们开刀!〃

3、劫得汝瓷

乌云把锯齿岭上的天空压得很低,西北风卷着黄叶、尘垢在岭上狂舞,枯黄的野草和落了叶的灌木丛随风起伏不停,落光叶子的树木在风中如泣如诉。王振和他的一帮弟兄打石、砍树、割草、和泥、砌墙、苫草,忙而有序地在山寨背风处修盖房屋,以备越冬藏身之用。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山下的〃巡冷子〃(警戒哨)慌得一溜跟头跑到山上报说,史少先又以剿匪为名在响浪河岸边的清凉寺村〃亮兵〃,并到各家各户追要汝瓷,连兵们都发了疯似的挖宝,听说在王家大院后院里他们挖出两个豆绿色的汝瓷。

王振根本不知汝瓷有什么贵重,丢下手中活计,眼睛一瞪,冷冷地说:〃真扯蛋,两个破汝瓷碗有啥大惊小怪的,咱是要那响当当的硬头货哩,不稀罕那破玩艺儿。〃

〃王架杆,汝瓷可是咱们祖宗留下的宝贝啊。〃充当杆子里〃白扇〃(军师)的尤半仙走上前来说道,〃自宋代以来,咱这里就以烧造汝瓷闻名于世,俗话说: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这是北宋时期宋徽宗爱好瓷器,专门让咱老祖宗在这里烧造的,姓史的看起来是个识货的主儿,这两个瓷碗说啥也不能让落到官军的手里,请王驾杆定夺?〃

〃那,你给大家说说这汝瓷是能吃是能喝,有啥子主贵处?〃

〃大架杆,虽说汝瓷吃不成喝不得,但它的贵重处实在太多了。汝瓷可有历史渊源了,相传宋朝有个叫宋徽宗赵佶的皇帝老儿,有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雨过天晴的颜色非常好看,就下旨给全国的烧窑匠人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让汝州做出这样颜色的瓷器,可是两任瓷器官因窑匠烧不出而革职,第三任瓷器官到清凉寺监督着窑匠们烧了几窑都失败了,就拿当时最有经验的窑匠王官出气,说再烧不出天青色就将王官送往京城斩首。王官回家后闷闷不乐,他的女儿问他时,他说我再烧不出天青色就得杀头,女儿问他咋能烧出天青色呢,他说得用人的骨头。当又一窑瓷器烧到关键时刻,他的女儿竟趁人不备跳入窑里,终于烧出了天青色。〃

〃这皇帝老儿也太可恶,要放在现在我非把他剐了不可。〃

〃大驾杆,你别说,皇帝的偏爱竟使清凉寺烧制出这样的瓷器,也是咱们的福气,你只要看上一眼,那青如天、面如玉、片如冰、质如乳、蝉翼纹、晨星稀的颜色和形体就会令你痴迷,多少人以能得到一件汝瓷而不惜性命,你说这汝瓷贵重不贵重?〃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开了窍。尤半仙啊,咱得劫,决这能让咱的宝物落到姓史的手里!〃

横亘在豫西伏牛山怀抱里的青草岭,绵延数十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淡淡地繁衍生息。可是,几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上,这里的窑工却创造了一个人类奇迹,使汝瓷的烧造技术达到完美的程度,但也饱尝了战乱与灾难的折磨。

早在宋代,这青草岭下响浪河岸边的清凉寺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陶瓷产地。史载,瓷器最早萌芽于商代,而真正烧成并广泛使用是在东汉以后,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彩釉为装饰的青釉褐彩瓷器,北齐时有了青釉绿彩瓷器。初唐和盛唐时期,黄河流域的瓷器烧造技术和工艺已经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自五代至宋、乃至金、元,清凉寺皆为汝州属地,宋人叶宥在《坦斋笔衡》中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宋王朝选定青草岭下的清凉寺,建造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器,一时,汝窑成为专门为宫庭烧制御用品的官窑,由此声名大振。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州)、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排名之首。

汝瓷从创烧、发展、兴盛到衰落,有着明显的演变过程,唐代时这里瓷业勃兴,鲁山花釉的创烧,为汝瓷技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时期,汝瓷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广大中原地区,各地窑口林立,竞相争辉。而各窑为了参与激烈的商品竞争,各立牌号,往往在碗底刻上窑工姓氏作为碗铭。当时的产品除了造型丰富,釉色莹润的特点外,还十分注重器表的装饰,由碗、盘内壁印以简单的凸线纹,到缠枝花卉和碗心菊花纹图案等。汝瓷印花工艺的出现,不仅代替了繁锁笨拙的刻花工序,而且采用模印,可以使制作工艺更加规范。因此,自北宋中晚期,汝瓷的工艺技术就广为流传,使之赢得了信誉,同时也受到北宋皇宫的赏识和偏爱。

汝瓷是宋代名窑中烧制出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加之汝官瓷为皇室所垄断,历经元、明、清一直深藏皇宫, 民间难得一见。直到〃八国联军〃从天津卫一路打到京城,把大清皇帝、太后赶走,掠夺宫室珍宝,汝官瓷始得流出宫外。

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最短,是宋徽宗时的第一个官窑,大约从北宋哲宗元佑 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二十余年的光景,烧制量也很小。靖康之乱,金人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迁,汝窑毁于一旦,工艺失传,南宋时已是〃近尤难得〃。

清凉寺的瓷器所用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它以名贵玛瑙入釉,汁如堆脂,面如美玉。其釉色光泽多变,有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蓝、月白、虾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显露着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纹,器表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较淡者如碧空万里称〃天青〃;较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处谓〃天蓝〃;更深者像夏夜晴空里的一弯新月叫〃月白〃;粉青则是淡青中微显绿色,呈现出一种青绿粉润、纯正不杂、非常悦目的色泽。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誉。这种纯正的青色,如春水般柔和清澈,似美玉般青翠滋润。釉下的稀疏气泡,随光时隐时现,宛若晨星闪烁;而胎与釉结合处泛出的光彩,又似少女脸上泛出的红晕,美丽纯真。传世的汝窑瓷器都是釉层莹厚,开片密布,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磬。

汝瓷烧造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对釉料的配方和火焰火候的掌握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尤其对〃窑变〃过程的控制,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件坯胎在窑中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不同,产生的〃窑变〃效果亦不一样。特别是汝瓷在停火降温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窑变〃,要想掌握得恰到好处,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一窑烧出三五件上品就很不错了,有时竟难得一件!正因为这样,汝瓷自然身价倍增,一些工匠叹呼: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

汝窑的兴盛带动了经济的繁荣,离清凉寺不远的大营镇,当时已是湖广、川陕商客云集的中州名镇,〃人车辐辏、店铺繁密〃,商贸极为繁荣。

今天,史少先的官兵就驻扎在青草岭下,几年来,他带着一帮兵像饿虎群狼,整日扑风捉影,挖空心思寻找汝窑瓷器,但是竟未觅得一件,但他没有灰心,始终把眼睛盯在清凉寺村附近,并派出暗探到村里到处寻觅。为掠夺汝瓷宝物,他以剿匪为名不知错抓多少饥民百姓,更不晓得焚烧多少无辜房屋,往往是把房子点了,挖地三尺,倒是挖出不少青青绿绿的瓷片,但从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一件汝瓷。

正好,遇到这么一个阴冷的天气,史少先突然出现在清凉寺,他带人径直冲进王家大院,好一番翻箱倒柜,从晌午折腾到将近傍晚,终于在王家后院的红薯窖内扒出两个豆青绿的汝瓷碗。一件是个瓷碗,上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碗里碗外施满釉,釉呈豆青色并微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细看,上面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之后扒出的那件是个三足洗,造型非常简洁雅致,瞟一眼便知其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口外有一道绕一周的弦纹,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有种淡雅、清逸的色感。史少先手捧两件汝瓷,两眼早就眯成了一道缝,他爱不释手地上下翻看不停,嘴里不住地叫着:〃好东西,果真是宝贝,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贵重的瓷器,真让人大开眼界。〃

就在史少先收兵即将回到驻地之时,身后翻卷起一溜黄尘,随着马蹄声的临近,王振乘快马率杆众们抄小路杀了过来。

史少先小心翼翼地带着两件宝贝就要下黑风岭,闻听身后〃叭勾、叭勾〃的枪响,有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去。他下意识地把头一缩,手搭棚眯起眼向西北方向望去,见迎面飞来一伙人马,他惊得目瞪口呆,迅速跳下马,和手下的几个兵丁躲到坡埂下,寻找位置准备迎战。

〃你们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胆敢劫我们史哨长,快滚开!〃

〃哼,什么史哨长,吊毛!听见没有,这是王老五的地盘,想过去没门儿,统统把枪放下!〃

〃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为何要截我等弟兄?!〃

〃奶奶的,真是刮大风吃炒面……咋张开嘴了,官军本是保境安民的,可你们倒好,把事做绝,连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都不放过,这算啥鸡巴子官军,比土匪强盗还没人性,真他娘的无赖。〃

〃我们是例行公务,你们敢阻拦,小心脑袋,快闪开!〃

〃没那么容易,把汝瓷留下,爷们儿给你们让条出路,不然的话,别想出这黑风岭!〃

言语相互碰撞中,两下已交起了火,王振抢先放了一通枪,站在黑风口叫道:〃姓史的,爷们该感谢你呀,不然的话我咋去坐一年牢,咋能拉起这一杆子人马?今天咱们把话挑明了,你把汝瓷放下,咱各走各的道,要是不从,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你是那路好汉,请通报姓名!〃

〃爷爷王振王老五!〃

〃好啊王老五,别说我是奉命剿匪,也没有见到什么汝瓷,就是真有也不会给你个毛蛋孩子,量你们这帮人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大驾杆,罗嗦个鸟,搂火吧!〃

〃那好,我看不教训一下这帮官老爷儿,恐怕他们不知马王爷三只眼,弟兄们听我的,一、二、三,开火……〃

两下枪来弹往,火舌绞在一起。王振的杆子处于有利地势,虽然枪炮笨,但气势高,喊声不断。史少先所带的官兵,平时横行惯了,遇到这要样的战势不觉紧张起来,哆哆嗦嗦连枪都摆不正,有几个甚至趁机开溜。

史少先气得直跺脚,让兵们死死顶住,可谁去真心打仗?眼见天色已晚,对面枪声不断,越战越勇,就着火光看到有赤裸着臂膀的杆众冲过来。

眼见手下这帮人不堪一击,史少先火冒三丈还在催促,可面前横陈的尸体越来越多,他怕这样对阵下去,这些老本被拚光,就把眼睛一眨,计上心来,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他先让人把那两件汝瓷摆放到一块石头上,又在那里点上一堆火,叫道:〃不要打了,你们可要看清了,汝瓷就放在这大石头上,你们如果打碎可不管我们的事,算你们有种,要是言而有信就放开一条路,我们这就撤走!〃

在那堆火光的映照下,王振隐约看到那块显眼的大石头上果真放着两件绿莹莹的东西。他把手一摆,让弟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