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в褡院友裟舷拢缓幽系鹊栏痹Ю罟忮鲇沙铝粑鞒觯谌艘黄鸹峁ヂ逖簟
雍王李适留镇陕州,坐镇平叛,史朝义惊闻唐军将至,又得知回纥叛归唐朝,仓惶之间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众将一时议论纷纷,其部将阿史那承庆认为,唐廷如果只派诸道节度使率所部而来,宜全力迎战,若与回纥同来,其锋不可挡,宜退守河阳以避其锋。
年轻气盛的史朝义不从,被人背叛的滋味太难受了,之前又击败了几路唐军,也助长了史朝义的信心,自己是真命天子,还怕这些残蝇腐朽不成?
二十七日,唐军主力进至洛阳北郊,仆固怀恩分兵进攻怀州。
二十八日,唐军顺利攻克怀州。
三十日,唐军列阵于横水,盔明甲亮的唐军延绵了十数里,呼喝声震响天地之间。
史朝义不甘心,他命其部将率兵数万,于洛阳城外立栅自固,企图阻挡唐军。
洛阳,这个大唐最重要的东京,隋炀帝时期,宇文恺设计建造了洛阳城,他改变了中国传统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汉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
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阔无比。
“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隋朝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伊阙,使宫城、皇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宫”。
此刻,史朝义在这个紫薇宫内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感到了莫名的紧张,自己下定决心与唐军决战,但会不会输呢?
仆固怀恩则布阵于洛阳西原,另派骁骑及回纥兵沿山迂回至城外史军栅营的东北,前后夹击,大破史军。
史朝义亲率主力十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
唐军发起猛烈攻击,杀伤甚众,但史阵坚持不动。
鱼朝恩派射生将五百余人力战,对史军虽多有杀伤,但对其营阵的冲击仍不奏效。
在这关键时刻,镇西节度使马璘,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史军阵内顿时大乱,左右披靡。
唐大军乘势而进,叛军大败,史朝义的燕军决定继续巷战,他们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但相继又失败了。
此役史军被歼六万人,被俘两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落荒东走,唐军收复东京洛阳及河阳城。
唐军收复洛阳后,仆固怀恩留回纥兵于河阳,派其子右厢兵马使仆固八贩奖硎垢吒ǔ陕什狡锿蛴嗳耍耸ぷ坊魇烦澹酥V荨€曛莸鹊兀蟀艿氖烦宄沟椎ㄇ恿耍熳虐芫杆偬油е荨
十一月初,史朝义率领残军从濮州北渡黄河,仆固怀恩率唐军顺利攻拔滑州城,继续追击史朝义至卫州,两军再次交战,仆固怀恩再次将史朝义击败。
这时史朝义部将田承嗣等率军四万与史朝义会合,迎战唐军。
仆固示φ剑锍兴玫然骼#凭で分敛侄
史朝义率魏州兵来战,再次战败,只得又败走他方。
大势已去,各个叛将们都看出了苗头,大势挽救不回来了,史军将领薛嵩、张忠志等各率所领州县降唐。
史朝义逃至贝州,与其大将薛忠义合兵三万南下迎战,燕军进至临清之后,遭仆固靼茏摺
此时,回纥兵赶到,与唐军会合追击,于下博东南又大败史军,回纥的骑兵挥舞着锋利的刀刃,大量地收割着燕军的性命,燕军士兵上下逃亡而去,没有丝毫抵抗的勇气。
屡次失败的史朝义只得率军逃往莫州,唐廷决定要做就做到最绝,仆固怀恩派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庭玉与兖郓节度使田神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青淄节度使侯希逸与仆固炕岷希荨
二年正月,史朝义因多次出战皆败,便留田承嗣守莫州,自率骑兵午前余人,突围北去幽州求援,以解莫州之围。
老大走了,小弟们终于可以放心的背叛了,史朝义走后,田承嗣毫不犹豫,随即开城投降唐军,仆固⒑钕R荨⒀嫜档嚷时颍坊魇肪凉橐澹叩氖烦甯疚薹ǖ值玻俅伟茏叻堆簟
此刻,范阳守将李怀仙早就已经降唐,老巢没了,史朝义不得入城,其部下人们也看清了局面,墙倒众人推,大家纷纷选择离去。
史朝义仅率数百骑逃奔广阳,又遭守军拒绝,心灰意冷的史朝义只得北入奚、契丹,行至温泉栅时,李怀仙的追兵赶到。
老大慢走,小弟我来送你一程,当然咱是送你去黄泉路的。
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被迫于林中自杀。
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本章完)
第462章 节度使可不是好当的()
两个带头大哥安禄山和史思明相继挂掉了,剩下的那几个小弟们都纷纷为自家的前程开始了打算,而另一方面,朝廷虽然获胜,但却是惨胜,七年之战耗尽了大唐的精力,面对这些安史叛将们,朝廷虽然想将其一网打尽,奈何没有那个实力,只能忍着恶心招纳这些叛将们,这是一场无奈的妥协,既然是妥协,那对方投降的条件便有的谈。
广德元年,李怀仙投降朝廷,并派遣兵马使李抱忠率领三千士兵镇守范阳,史朝义来到范阳,李抱忠关闭城门,不让史朝义进城。这时唐军即将追到,史朝义走投无路,便在树林中上吊自杀,李怀仙割取他的头颅,由骆奉先献给朝廷。安史之乱遂平。
广德元年闰正月十九日,唐代宗正式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后升任检校兵部尚书,封爵武威郡王。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反叛朝廷之后,边域各处战争不止,当时朝廷正招抚四方之师,所以李怀仙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张忠志)、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昭义节度使薛嵩等人得以招回亡散兵卒,各自拥有数万精兵,修缮城邑,训练军队,自己设置文武官将,地方贡赋据为私有,朝廷无法控制。
大历三年六月二十日,李怀仙的部下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朱泚、朱泚之弟朱滔打算杀害李怀仙,朱泚兄弟杀死门卫进屋,但朱希彩还没来,怎么办?众人想了想,决定等等看。
一直等到天快亮时,朱泚害怕起来,打算逃跑,朱滔说:“计划如果不能成功,只有一死。逃又能逃到哪里去?”不一会儿,朱希彩姗姗来到,于是伙同众人共同杀害了李怀仙及其全家。
杀害李怀仙后,朱希彩自称节度留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是李怀仙的旧交,其痛惜李怀仙无辜被灭族,于是派遣将领征讨幽州节镇,但成德军却被朱希彩打败。
连成德军都被击败了,孱弱的朝廷更没办法,只好默认幽州节镇内的已成事实,唐帝任命河南道副元帅、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为幽州节度使,任命朱希彩为御史中丞,幽州节度副使,权知军州事。
朱希彩听说王缙来了,决定个这位文臣一个下马威,他挑选一些精锐士卒,让这些士卒们全身甲胄的随其一起迎接王缙。
飒飒秋风,幽州城下金戈铁马,王缙看着这群杀气腾腾的兵士们,看着他们那桀骜冷酷的目光,其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制伏朱希彩了,呆了十天后,王缙就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经过了此番探试之后,朝廷也断了控制幽州的美梦,不久朝廷正式任命朱希彩为御史大夫,幽州节度留后。
十二月,又任命朱希彩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卢龙军节度使。
大历五年年,朱希彩被朝廷册封为高密郡王。
幽州民风彪悍,而朱希彩更是暴横自恣,天高皇帝远,朱希彩对朝廷很无礼,老子就是这里的土皇帝,谁能奈我何?朱希彩忘了,当初李怀仙可也是这样想的。
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不好当啊,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朝廷,而是身边这群虎视眈眈的小弟兄们,这些个人们可都是敢杀大哥的主儿啊!特别是这个最北面的幽州节镇,那绝对是个典型中的典型。
大历七年,幽州节镇孔目官李瑗因为私怨,伺机杀了朱希彩,大乱之中,士兵们群龙无首,这个时候幽州兵马使朱泚站了出来,“兄弟们,我来当大哥!”。
当时,朱泚驻扎在幽州城北,其弟朱滔统帅牙兵,朱滔便暗中派人到将士们当中大肆张扬道:“节度使非城北朱副使担当不可。”
大乱之中,将士们本来就慌乱不已,无所适从,此刻听到这个建议之后便一同推举朱泚。
“就是你了,就是你了。”
在群情激昂的要求声之中,朱泚便顺应军情民意,自领幽州节镇留后,并迅速遣使呈报朝廷。
朝廷如今对幽州城内的变幻已经麻木了,才册封了一个混个脸熟就挂了,又来一个还没怎么相处,又挂了,得你要这个节度使,那就给你,且看你能当多久吧。
同年十月,朝廷任命朱泚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幽州卢龙节度使、幽州长史兼御史大夫,赐爵怀宁郡王。
大历九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泚升任检校户部尚书,当时,河朔三镇虽然归顺朝廷,却从不曾入朝觐见,朱泚率先上表,要求入朝。
对于这么积极的要求,朝廷自然求之不得,唐代宗闻讯大喜,其命人在长安修建住宅等待朱泚,代宗认为这个朱泚真可谓是朝臣的表率啊,然而他怎么能够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为儿子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后来甚至差点颠覆了整个王朝。
朱泚入朝后,朱滔便代替兄长统摄了整个幽州军务,权力的滋味是如此的具有诱惑力,以至于兄弟之间也不能免俗,兄长朱泚前脚刚走,弟弟朱滔就开始着手削除朱泚的影响力。
站在幽州城下,恭送兄长朱泚的仪仗渐行渐远,朱滔低声说着,“兄长好走,此去长安路途遥远,您就不要回来了吧。”说罢,朱滔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残忍的微笑。
当身处长安的朱泚得知了自己在幽州的嫡系将领们都被自己的好兄弟给干掉了之后,朱泚便知道了已经被兄弟阴掉了,自己已经彻底失掉了幽州节镇的兵权,于是其便自请留在京师。
人家为了表忠心出了趟差,家里的位置就被人搞掉了,朝廷也感到非常抱歉,替朱泚出头是不可能了,唐代宗遂任命朱滔为卢龙节度留后、兼御史大夫,命朱泚统辖汴宋、淄青的边防军队。
大历十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造反,其出兵强占相、卫、洺、邢四州。
唐代宗命河东、成德、幽州诸藩镇节度使一同出兵征讨,幽州节镇留后朱滔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奉诏率领各自军队合力解除磁州之围。
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谋求袭任父职不成,聚兵反叛。
幽州节镇留后朱滔与张孝忠奉命征讨,在束鹿大破李惟岳,因功加授检校司徒,升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
(本章完)
第463章 血腥相继()
建中三年,唐德宗任命康日知为深赵二州团练使,命幽州节度使朱滔返回幽州。
朱滔没有得到深州,心中不平,又索取恒定七州的赋税以供军饷,仍没得到允许,更是怨恨。
当时,魏博节度使田悦被马燧围困,形势窘迫,便使人离间幽州的朱滔与成德的王武俊一同反叛。
建中三年十月,幽州节度使朱滔在魏州西郊祭天,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淄青李纳称齐王。
朱滔改幽州为范阳府,唐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征讨李纳等,但李希烈反过来却与李纳等人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其后攻入汴州,旋称楚帝。
建中四年十月,长安发生了泾原兵变,朱泚被拥立为帝,唐帝被迫出逃,无力顾暇东面的叛乱。
兴元元年六月,大将李晟率军收复长安,朱泚、姚令言先后被杀,幽州节度使朱滔在幽州遭到王武俊攻击,几乎溃不成军,只好向朝廷上表待罪。
九月,唐德宗下诏宽赦朱滔罪行。
贞元元年六月,幽州节度使朱滔去世,三军推举刘怦暂时主持事务。
刘怦的父亲刘贡曾任荒远之地大斗军使,其母亲为朱滔的姑姑。刘怦因累积战功被授雄武军使,其广为屯田,节省开支,并以处事得法著称,并逐渐升迁为涿州刺史。数年后,朱滔领兵讨伐田承嗣,奏请任命刘怦管辖留守府衙之事务,刘怦因宽厚和缓而得人心。
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挑拨煽动,同他共谋叛乱。田承嗣又把沧州送给李宝臣,李宝臣便派兵在瓦桥关劫持朱滔,朱滔脱身逃走,李宝臣乘胜欲袭取幽州。
全靠刘怦策划谋略镇抚,李宝臣不敢进兵,刘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唐德宗令朱滔和张孝忠协力讨伐他,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约不将深州给他,含怒不已。
时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他的地盘深州、赵州,便同朱滔一起谋反,企图援救田悦,刘怦当时执掌幽州留后事,派人致书对朱滔说:“司徒之位高于太尉,尊荣同于宰相,恩宠超出藩臣之上,荣耀达于极点了。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称太尉乡、司徒里,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声啊。只要以对朝廷的忠顺把握住自己,则事情无不成功,想到近年来,讲究排场,乐于征战,不顾成败,而导致家族灭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禄山、史思明,那些人以暴乱换取灭亡,如今还剩下什么呢?刘怦有幸为您的近亲,终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诉您这些,这就辜负了您的深厚情谊。希望司徒仔细思量,不要将来后悔。”朱滔虽未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嘉许他言无不尽,始终不怀疑他有二心。
朱滔凡出兵征伐,必命刘怦总管留后的事务,及至朱滔僭称大冀王,便以伪命任刘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等到朱泚占据京师,自南河征召朱滔,幽州军抵达贝州后,被击败而回,兵甲几乎全都丧失。
刘怦在幽州听说朱滔将至,便聚集范阳的所有兵卒夹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接朱滔归还府第,人们都称赞刘怦的忠义。
朱滔死后,同年七月,朝廷授任刘怦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
刘怦为人忠义,朝廷对其寄予厚望,但令人遗憾的是,刘怦本人的寿限此刻却到了尽头,九月,刘怦去世,时年五十九岁,随后其子刘济继任幽州节度使。
贞元年间,因泾原之变,唐朝优容藩镇,各地节度使大都骄横不法,只有幽州节度使刘济对朝廷最为恭顺,进贡不断,因此唐德宗很信任他,屡次加官,升迁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顺宗继位后,再迁检校司徒,唐宪宗时,再进位侍中,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
刘济有病后,其子刘总企图篡位,于是派人假装是朝廷使者,在街上大喊:“朝廷以相公逗留无功,已除副大使为节度使矣。”次日,又派人叫喊:“副大使旌节已至太原。”几天后,又派人叫喊说:“旌节已过代州。”卢龙举军惊骇,病中的刘济愤怒不知所为,于是诛杀主兵大将数十人,又命刘绲立刻返回行营。
气愤至极的刘济自早至晚拒绝饮食,后因口渴索饮,刘总暗中投毒以进,刘济死,刘绲行至涿州,被刘总假以父命杖杀之,刘总于是自领军务。
刘总弑父杀兄后,每每见到父兄的鬼魂,十分的惨不忍睹,于是在官署后安置了数百名僧人,让他们一天到晚向鬼魂谢罪,晚年更加的恐惧害怕,请求落发为僧,希望来避祸,于是让判官张皋为留后,元和十四年刘总自请入朝。
卢龙节度使刘总的臣服,标志着元和中兴达到了顶峰,两年后,朝廷任命文官张弘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卢龙节度使刘总自请入朝,请张弘靖代替自己,于是朝廷任命他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张弘靖到幽州时,幽州无论老幼男女,都夹道出来观看他,河朔藩镇的节度使不论寒暑,大多都与士卒同甘共苦,没有打伞坐车的差别,张弘靖久富贵,不知风土人情,来的时候在三军之中坐轿,幽州百姓非常惊讶。
张弘靖认为安史之乱,出自幽州,想要废除旧俗,于是发掘安禄山的墓,毁坏他的棺柩,这令幽州百姓十分失望。
张弘靖属吏中的韦雍、张宗厚数人,还经常嗜酒,常常在晚上喝醉了回府,烛火布满街道,大声喧哗,都是幽州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事。
且韦雍等人经常侮辱和责骂士卒,多次称呼他们为反虏,他们还对军士说:“如今天下无事,你们就算能挽两石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的。“军中士卒非常愤恨他们。
刘总入朝时,拿钱一百万贯赐军士,张弘靖截留下了二十万贯作为府中的零用钱。幽州士卒更加愤怒,相约反叛,把张弘靖囚于蓟门馆,把韦雍、张宗厚等人都杀了。第二天,军士后悔,都来看他,请张弘靖做大帅,说我们愿意悔改,尽心侍奉,众人请求了三次,张弘靖都没有回答。军人于是互相说道:“相公不说话,一定是不想赦免我们了,军中岂可一日无帅!“于是拥立朱克融统管军务。
自此卢龙节度使又被武将把持割据,直到唐朝灭亡。
消息传出,唐朝贬张弘靖为吉州刺史,调昭义军节度使刘悟为卢龙节度使,但刘悟畏惧朱克融兵强马壮,不愿赴任,于是回任昭义军节度使,朝廷只好加授朱克融为检校左散骑常侍,授以符节。
(本章完)
第464章 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