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杨涟不分走了陈玄礼一半的军权,杨国忠或许还会高看陈玄礼和张继勇一眼,可如今,杨家人掌握兵权,他又掌握政权,怎么可能把陈玄礼和张继勇放在眼里?

看来张瑄说的没错,若是没有了张瑄的存在,恐怕这李亨迟早要向老子下手。由此可见,杨家只能跟张瑄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共享权力和富贵,才可能长久。

杨国忠正在思量间,突然长子杨勋来报,“父亲大人,陈希烈来访。”

杨国忠冷笑一声,“来了吗?无论他们背后搞什么,最终还是要回到老子这里来。没有老子的支持,就凭陈希烈这个老东西,陈玄礼和张继勇这两个无知的蠢货,又能做成什么事儿?”

“让他到书房来。”

“是,父亲。”杨勋离去。

陈希烈缓步而来,大老远就见杨国忠笑吟吟地站在书房门口,向他招了招手。

陈希烈朗声笑着,抱拳施礼道,“杨相”

“陈相大驾光临,国忠阖府生辉啊。”杨国忠哈哈大笑着,“怎么,陈相进宫与殿下议事完结了?”

陈希烈陡然一震,却是尴尬地勉强一笑,“杨相,殿下传召,老夫不敢不从……不便之处,还请杨相宽谅一二啊。”

“哎——陈相客气了,殿下传召,我等臣子,焉能不从。国忠听闻,也本欲前往,可惜身体略有不适,就作罢了。”

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客套寒暄着进了书房,分宾主坐下。

陈希烈没有绕圈子,直接就将李亨的“暗示”说了一遍。

杨国忠微微有些震惊。他倒是没有想到,一向软弱的太子李亨,竟然产生了如此“强硬”的念头——居然,居然要逼迫老皇帝退位,直接登位成为皇帝了。

反正老皇帝现在基本上人事不省,头脑不太清楚,只要一道诏书,假以皇帝的名义,再有群臣的劝进,直接施行禅让大典就是了。而且,以老皇帝的名义提前下一道罪己诏,也就将所谓天灾示警的事儿遮掩了过去。

好一个完美的计划啊。杨国忠心里一突,冷冷道,“陈相,事关重大,请恕国忠不敢苟同。”

“杨相,若是继续保持这个样子下去,太子监国时间过长,名不正言不顺,迟早会酿成大祸。朝廷一旦动荡,对于你我,都没有任何好处。”陈希烈知道杨国忠非常狡猾,本来就没指望他能一下子就答应。

以杨国忠的流氓本性而言,纵然是心里同意,但嘴上也会推三阻四,借以讨价还价,争取个人的最大利益。

杨国忠就是如此,他是真正的政治流氓,流氓在了明处。众臣都深知他的性情,只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

“陈相啊,你我为陛下效命多年,陛下性情如何,你我心知肚明。陛下尚健在人世,他焉能禅让皇位与太子?此事不妥,大大不妥”杨国忠摇了摇头。

陈希烈心里暗骂,心道老皇帝此刻根本就没有自主权,你假惺惺地做什么?难道你杨国忠还是一个忠孝之人不成?

陈希烈耐着性子笑道,“杨相,殿下承诺,事成之后,当进封杨相为太傅、安国郡王,并将殿下之女延光赐婚于长公子杨勋。”

“杨相即将位极人臣,这天下何人可比?老夫这里恭喜杨相了。”

杨国忠眸子一亮,闪烁了一下,却又不动声色地叹息道,“陈相啊,你也是三朝老臣,当知这种事情关乎国体,更关乎你我的身家性命。若是成了便罢,一切皆休,可若是不成,我等可就有杀身之祸”

“国忠必须要斟酌斟酌。”

陈希烈心里有些不耐了,皱了皱眉道,“杨相,陛下重病神志不清,太子监国,即皇帝位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何祸之有?你我劝进拥立太子,就是拥立重臣……”

杨国忠淡淡一笑,摆了摆手道,“陈相,你以为,这劝进之事就这么简单?我等朝廷臣子喊几嗓子,太子就是皇帝了?”

“皇室同意不同意、天下掌握兵马的各大藩镇拥护不拥护,这都是很大的问题。”

杨国忠眉梢一扬,“若是殿下能得天下藩镇上表效忠,国忠自当充当马前卒。”

陈希烈一怔,旋即沉吟了起来。

离开蒲州百余里处,黄昏时分,张瑄的大军再次扎营。

帅帐。

张瑄望着分坐在左右两侧的封常清、周旭初、张巡等人,淡然一笑道,“召集诸位来,有一事相商。”

“本官决定,提前抄近道赶赴陇朔……我走之后,秘而不宣,大军由封大人、周长史和陈参军掌管,按照既定路线,缓缓前进。”

“封大人,吐蕃王子和万春公主的安全就交给你了。”张瑄轻轻道。

封常清苦笑一声,起身拱手道,“大都督脱离军中微服奔行灵州,若是朝廷有诏令下或者……下官如何处置?”

张瑄轻轻一笑,“能拖就拖,若实在拖不得,就直言相告,说本官率前锋已经昼夜兼程,赶赴灵州去,为唐蕃和亲打前站而去。”

封常清无语,只能默然点头。

这事儿是张瑄早就跟他商量好的,他心里有数。知道张瑄要提前进灵州,有所谋划。至于谋划什么,他没有过问。

“周长史,赤松德赞以及他手下的吐蕃人你一定要给本官看管好,不得放跑了一个。”张瑄望着周旭初,目光凛然。

周旭初抱拳施礼,“下官遵命。若是出了任何差错,但凭大都督军法处置”

……

……

半个时辰后,张瑄率张巡、萧十三郎、雷万春和南霁云、花奴儿等领500骑兵悄然脱离大军,抄近道直奔陇朔治所灵州。

陈希烈第二日午后再次进宫,面见李亨,向李亨转达了杨国忠的意思。

见李亨的脸色不太好看,陈希烈犹豫了一下,还是压低声音道,“殿下,杨国忠所言,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禅让之事,急也急不得,不若等天下藩镇上表拥立,然后臣等再群起而呼应,大事可成矣”

“此为稳妥之策。”

李亨长叹一声,“陈相啊,非是本宫着急,只是这天下藩镇——本宫没有太大的把握。而且,这等事情需要一个从中牵头串联之人……”

陈希烈微微一笑,“殿下莫非忘记了张大都督乎?张大都督对殿下忠诚不二,若是由张大都督从中牵头,此事必成。”

“张瑄?”李亨微微沉吟起来。

“殿下,张瑄与河西哥舒翰、西域杨錡、北庭程千里关系甚密,有他带头,哥舒翰三人必从之。而河南道的颜真卿,张瑄亦有荐拔之恩,张瑄一封书函过去,想必颜真卿也不会不给几分面子。至于安禄山和剑南道的安思顺,可以忽略不计了。”

李亨长出了一口气。陈希烈这话一出口,李亨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张瑄在悄然之间,已经成了一个在大唐天下举足轻重的人,对于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想必杨国忠故作姿态,也与张瑄有关吧。李亨心里暗叹一声,默然良久才道,“然,本宫深以为然。这样吧,本宫会亲自写一封密函,派人传到陇朔军中,让子瞻出面替本宫谋划一二。”

“另外,陈相你去张家走一趟,就说本宫听闻张九鸣有一女名为雪梅,才貌双全,品德贤淑,堪为良配,本宫十四子李僖尚未婚配……”李亨慢条斯理地道。

陈希烈嘴角一抽。

最近长安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盛王李琦向张家求亲,要娶张九鸣的小女儿张雪梅为续弦王妃。可李亨却要将张雪梅赐婚给自己的十四子……这摆明了是要跟李琦宣战……

“是,老臣遵命。”

“还有,禅让之事可以暂缓。但这朝廷自警、下罪己诏安抚天下,却迟延不得。”李亨淡然一笑,挥了挥手,“此事就交给陈相全权处置。”

陈希烈嘴角的苦笑越浓,却只能躬身领命。

陈希烈离开兴庆宫,心头的不安感越来越重。他觉得此刻的李亨,与往昔大有不同。不仅性格阴沉了许多,浑身上下也透露出几分杀气。

皇权果然是一碗*药的。有了皇权的刺激,这太子已经开始变得像一只猛虎,张开了森森利口。对任何人,都是虎视眈眈,怀有几分先天的猜忌。

这个时候,谁要是来抢他的皇位,不亚于就是虎口拔牙了。

天唐 第223章张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

第223章张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

第223章张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

长安风起云涌之际,张瑄在行军路上虽然也不断得到消息,但却都置之脑后。毕竟,对于他来说,此刻最重要的是就藩陇朔,尽快将陇朔的局面掌控起来,打造出自己穿越至唐的第一个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根据地”。

至于长安,他认为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就算是李亨强行上位,会引起一些风波,但也不至于影响到朝廷的根本。

张瑄唯一担心的是,范阳的安禄山。安禄山若是趁势起兵,肯定会彻底将这谭深水搅浑。只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安禄山提前起兵的可能性不大。

本原的历史上,安禄山天宝十四年起兵叛乱,而此时才是天宝十二年春末。不过,留给张瑄的时间也不算太多了。

他之所以要脱离大军,抄近道奔行陇朔,不是虚晃一枪或者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某种深层次的谋划。要知道,他要将唐蕃和亲的事情搅黄了,避免万春嫁到吐蕃,就必须要提前赶赴灵州,做一些安排。

张瑄一向坚定不移地反对和亲,对于这种屈辱性的政治让步,他很难苟同。这不仅是向吐蕃人示弱、助长吐蕃人的野心和嚣张气焰,还会给吐蕃人带来诸多现实的利益。

比如万春公主庞大的嫁妆,这批嫁妆里包括大量粮食、财帛、金银制品和丝绸,乃至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匠。而且,万春公主作为和亲公主,按照政治惯例,大唐朝廷要在唐蕃边境划拨一地作为万春的“沐浴食邑”,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吐蕃人进攻大唐的重要补给基地。

金城公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金城公主的“沐浴食邑”,已经沦为吐蕃人的前哨据点,至今还掌握在吐蕃人手里。

而赤松德赞千方百计地追求和亲,目的就在于此。

目前的吐蕃人需要休养生息,需要粮草补给。而和亲就是最佳的政治策略。

因此,纵然万春公主不是张瑄的女人,张瑄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以某种公开的阳谋去破坏和亲。

这就是一种大局观。

一个月后。

张瑄率张巡、萧十三郎、雷万春、南霁云和花奴儿带500骑兵一路疾驰奔行,终于赶到了陇朔境内,朔方郡的朔方县。

黄昏时分。最后一抹血红的斜阳慢慢向西坠下,逐渐从面前这座高山之巅隐去,那林深茂密绵延数十里不绝的山脉,仿佛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红光。

张瑄一勒缰绳,止住了马。

轰隆的马蹄声停息。而他的身后,张瑄等人也勒住了马,500骑兵骤然止住马所掀起的烟尘漫卷,说不尽的苍凉与古朴。

张瑄打马上前,手指着前面不远处的高山以及那依山而建的一座小城池笑道,“大都督,那便是契吴山,而山下,则是朔方城,曾为大夏国的都城统万。”

“大都督,此地至上都一千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八百五十里,东至银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延州四百里,西南至盐州三百里,西北至丰州七百五十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下官所知,此地为陇朔兵马大都督府治下振武军驻地,驻扎有兵马2000余人,主将振武军使、右威卫中郎将仆固怀恩,此人是铁勒族仆骨部人,世袭金微都督。”

“振武军受朔方兵马指挥使、右威卫将军李光弼的节制,下官听闻,这两人关系密切,是患难之交。”

张瑄微笑点头,示意张巡继续介绍。

“大都督,陇朔兵马统率者有两人,一为郭子仪。原陇右节度副使,现陇右兵马指挥使、灵武太守。另一位就是李光弼……此二人都文武双全,在军中颇有名望。”

“只是……”说到这里,张巡微微有些犹豫,却是闭口不言了。

“只是什么?”张瑄笑着问道。

“呵呵,大都督,下官也是道听途说,不足当真。下官在清河县任上时,就闻郭子仪与李光弼不合……这两人都是天纵之才,互有不服,也是有的。”张巡轻轻一笑。

张瑄哈哈大笑起来,“郭子仪驻灵州,李光弼驻夏州,两人素有不合,本官也曾略有耳闻。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官统率陇朔军马,这两人都在本官帐下……这就足够了”

张瑄的话颇有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充满了高高在上的自信。

张巡默然点头,再不多言。

张巡为人谨慎,可以说是谨言慎行,但到了关键时刻,张瑄身边真正能做到直言进谏居功无私的人,还是要属张巡。

张巡为人忠诚且有气节,品性端方且颇干练,进能领军杀敌,退能署理行政,可以说能文能武,非常全面。

所以,在张瑄心里,张巡的地位其实非常高。在张瑄后续的谋划中,张巡是一个关键人物,将逐步培养成他的副手。只是如今张巡资历浅薄,不可能一下子擢升高位,只能暂居封常清之后。

封常清也是重要的辅佐之才,但封常清虽能力足够、心性沉稳,却大局观不强,稍有骄矜。以张瑄来看,封常清治理一个藩镇没有问题,但若是放眼天下,就略有欠缺。

至于郭子仪和李光弼,这都是大唐历史上名垂不朽的帅才和名将,张瑄当然要重用。但仅限于军事领域。统率军马可,治理藩镇则不宜。

这是张瑄作为熟知历史拥有信息前瞻优势的穿越者,对封常清等人的客观评价。当然,其中也掺杂了些许的个人色彩。

张巡主管行政,兼顾军马,周旭初次之。

封常清掌握陇朔财政后勤,兼顾军马,崔进、陈通次之。

陇朔军马9万,郭子仪分领5万抵御吐蕃。

李光弼领军四万,经略藩镇内地,威慑安禄山。

而张瑄从京师换防而来的一万两千兵马,则由中郎将顾惜为首,萧十三郎、雷万春、南霁云次之。这是张瑄的嫡系兵马,直接掌控在他的手里。

上述,基本上就是张瑄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陇朔起家的心腹班底,在张瑄从长安领军离开一日开始,其实就初步成型了。

在这个小集团里,张巡、封常清、周旭初、崔进、萧十三郎、雷万春、南霁云等是绝对心腹,而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则暂时位居第二序列。他们固然是名将,但要得到张瑄的信任,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张瑄沉吟了一下,朗声一笑道,“张巡,你率军在此扎营,不要惊扰地方。我带几个人进城去看看。”

张巡犹豫了一下,本来担心张瑄的安全,后转念一想,此地已是陇朔境内,张瑄这个陇朔“一把手”只要表明身份,没有人敢动他,也就放心了。

……

……

张瑄还是一身文士公子哥儿打扮,而萧十三郎和南霁云、雷万春依旧是改扮城他的随从一路相随,花奴儿还是男装,亦是文士装束,紧随张瑄左右。

一行人在朔方城外的无定河渡桥处下了马。

前面的桥上,正有一队军卒押送着数十胡人打扮的男女过河。

这些胡人衣衫褴褛,形色狼狈憔悴,身锁铁链,在军卒的厉声呼喝和皮鞭驱赶中缓慢前行。

张瑄皱了皱眉,回头向萧十三郎轻轻道,“兄长,这好像是俘虏?兄长见多识广,这是回纥人还是吐谷浑人?”

萧十三郎凝视片刻,笑了笑,压低声音道,“这是回纥人。昔年我浪迹江湖,曾经去过回纥之地。”

“看这样子,应该是振武军抓获的回纥俘虏。”

张瑄一怔,在他的印象中,这个时代的回纥与大唐王朝的关系算是比较亲密和友好的,安史之乱期间,回纥人先后两次出兵帮助郭子仪平叛。

回纥与吐蕃不同,回纥并没有侵犯唐朝边境的野心,而只把唐朝作为后盾和援助。只有背靠大唐,回纥人才能抵抗吐蕃和突厥的双重威胁。

“回纥与我朝关系亲密,边境开放,往来不绝,不会有战事。既无战事,何来战俘?况且,这振武军主将仆固怀恩也是铁勒人,与回纥同出一脉,按理更不该如此”张瑄皱了皱眉,向前望去。

萧十三郎默然无语。他心里也是有些好奇,当年他往来此地进入回纥地域游历,亲眼见到回纥境内很多地方杂居不少唐人,这显然是经过了多年的融合才形成的局面,唐与回纥之间或许有局面的小冲突,但大规模的战事最近二十年之中没有。

“走,我们跟上去看看。”张瑄将手里的马缰绳递给花奴儿,径自大步走上了桥去。

张瑄边走边沉吟,突然被一声清脆的鞭响吸引。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彪悍的军卒扬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往一个回纥壮汉身上抽去,鞭子抽过去,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然那回纥壮汉虽满面痛苦之色,却犹自怒目而视,昂首挺胸,两只脚死死踏足原地,任凭鞭挞,也不肯前行半步。

“你这夯货,想要找死不成?再不走,老子抽死你”那军卒见驱赶不动,更加恼羞成怒,手中的鞭子雨点般落下。

求几张月票,虽不争月票榜,但希望不要掉出前一百名,呵呵,这个要求不高,请大家成全一二。谢谢。另外,不花钱的推荐票投出来吧。

天唐 第224章郭子仪的儿子?

第224章郭子仪的儿子?

第224章郭子仪的儿子?

那回纥汉子浓眉大眼一脸虬须,身材雄壮。任凭鞭挞如雨,他愣是咬牙不吭一声,昂然站在那里,怒视着鞭挞其身的军卒,不动如山。

军卒非常羞恼。若是此人能呻吟两声,他也能找回一丝面子。

鞭挞继续,那回纥汉子身上血痕遍布,血迹渗出把褴褛的衣衫全部印红,嘴角都剧烈地抽搐出来,披头散发,模样着实可怖。

可尽管如此,却还是硬气如斯。

张瑄看了倒吸一口凉气。

这回纥汉子真是一块硬骨头,如此鞭挞,若是普通人,早就痛晕过去了,但他却咬牙硬抗着,还颇有气势。

此人定非常人。张瑄心里感叹,起了一丝怜惜之意。

张瑄身后的萧十三郎等人也颇为意动地望着那汉子,神色动容。

萧十三郎下意识地握紧了斜插在背上行囊内的宝剑,有要出手救下这汉子的冲动。

张瑄回头来扫了萧十三郎一眼,萧十三郎暗叹一声,握紧宝剑的手旋即松开了。

毕竟,他此刻的身份是张瑄手下的将官,而并非往日游侠四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了,不能随便出手。

“你走不走?不走老子抽死你抽死你”那军卒暴怒起来,跳着脚,手里的鞭子更是猛然挥舞着,歇斯底里地呼喝着。

所有被押解的回纥人都愤怒地停住脚步,回头望着,眸子中都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