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材挺拔,气质英武。两人都着劲装,应该是这名官员的护卫或者随从。
官员停下脚步,回头来向两人微微一笑,“万春,南八,你们暂且在此等候,待某家去拜访一下这位张大都督”
那虬须男子拱了拱手,面容英挺的青年则拱手为礼笑道,“大人请便,某等在府外恭候大人”
那官员点了点头,大步上前向大都督府门口的看门军卒拱手笑道,“下官卸任邢州清河县令张巡,拜见张大都督,烦劳通报一声。”
说着,他递上了自己的名刺。
军卒有些傲慢地扫了张巡一眼,大咧咧地挥了挥手,“你先候着,大都督军务繁忙,有没有时间见你,还要另说。”
所谓宰相家丁七品官,张瑄这个当朝权臣的看门军卒,心里的底气自然也很足。张瑄的大都督府往来者不是朝廷重臣就是皇室中人,就连监国太子都是府中常客,这军卒怎么会将一个小小的县令放在眼里。
张巡暗暗皱了皱眉,却默然点头,转身等候在一旁。
张巡是开元末的进士,天宝年间被调任河北清河县令。在清河任上政绩斐然,此番任期满回京接受朝廷调配。
按照朝廷的潜规则,卸任的地方官要想获得升迁或者高位,必须要拜谒当朝重臣,以求荐拔。如若不然,就会长期被冷处理,挂在京师迟迟不能安置。
张巡不图高官厚禄,但却想做事,这样干呆在京城,也不是个事儿。
很多同僚和同年劝他去杨国忠那里活动一下,张巡犹豫了一下,也去了,但是没有送礼。一则是不愿意谄媚权贵,二则也是囊中羞涩。
不带礼物,杨国忠根本就没有见他,直接让家奴把他给轰出门来。
张巡在杨国忠那里吃了闭门羹,得了羞辱,犹豫再三,又决定来张瑄这里碰碰运气。张瑄的名头,他在任上就有所耳闻,而来京城的这段日子,更是如雷贯耳。
望着军卒慢吞吞向府中行去的背影,张巡暗暗一叹,心里也冷了下来,不抱多少希望了。
……
……
张瑄一大早就醒了,不过,并没起身,而是跟崔颖欢好了一回。
崔颖知道自家夫君即将离开长安,此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聚,所以就敞开心扉尽情地迎合张瑄。两人情浓蜜意之际,自然就有些动静。
如烟和如玉一早恭候在卧房门口,准备随时伺候张瑄和崔颖起身,却不料听了一幕活春宫,俏脸绯红,垂着首扯着衣襟站在那里,肩头都有些颤抖。
欢好完毕,张瑄爱抚着躺在自己怀里幸福地成了一滩香泥的崔颖,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察觉到他身体的变化,崔颖吃了一惊,羞红着脸颤声道,“郎君,已是白昼——还是晚间再让奴家服侍郎君吧。”
这白昼宣yin的事儿,对于崔颖来说确实是一道心理障碍。可张瑄却怎么会顾忌这些。
张瑄嘿嘿笑着,那双手轻轻地在崔颖身上游走,崔颖的身子本就非常敏感,哪里能经得起这般**,不多时就媚眼如丝喘气吁吁,陷入了迷离状态。
这个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说话声,张瑄皱了皱眉。
旋即,传来了如烟那恭谨的脆生生的甜美声音:“公子爷,府门外有个卸任的邢州清河县令张巡求见”
好事被打断,张瑄没好气地沉声道,“谁也不见——”
但张瑄马上就一个激灵,从床榻上坐起,高声喊道,“如烟,是谁求见?”
“邢州清河县令张巡求见”如烟大声道。
张瑄面露狂喜之色,他霍然起身来,崔颖吓了一跳,面带红霞柔声道,“郎君,何故如此——”
张瑄哈哈大笑着,俯身在崔颖光洁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匆匆道,“颖儿,这人很重要,我去见见此人”
“如烟如玉,进来帮我更衣。”
如烟如玉赶紧进门来,帮张瑄穿衣整冠,还没有收拾利索,张瑄就跳下床榻来,匆匆套上靴子,往外跑去。
如烟心里发急,喊道,“公子爷,靴子穿反了……”
“公子爷,还没洗漱净面”
张瑄跑到半路,才意识到靴子穿反了。
不过,此刻,他也顾不上这些了。
这张巡对他来说太重要,他正想着该怎么想个法子把此人调到自己麾下,不成想他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这张巡在历史上不算多出名,但在安史之乱中,他却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历史人物。
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固守不降,士气不衰,坚持了大半年才被敌军攻克城池,英勇殉国。
这不仅是一个忠臣,还是一个能将。更重要的是,他身边还有两员名声不显的猛将,雷万春和南霁云。
对于张瑄来说,他目前帐下缺的就是张巡这种忠勇兼备文武皆能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送上门来,他焉能不狂喜万分倒履相迎?
张瑄跑到了大门口,张望着,他一眼就望见了张巡。
张巡目光瞥来,见张瑄倒穿官靴,不禁一怔。
天唐 第204章收名将
第204章收名将
第204章收名将
看守门口的军卒当即拜倒在地,朗声呼道,“大都督”
张瑄淡然一笑,向张巡投过温和的一瞥,然后拱了拱手道,“这位可是张巡张大人?”
张巡急急过来躬身拜了下去,“下官张巡,拜见灵武郡公、陇朔大都督”
张瑄哈哈一笑,“久仰张大人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来人,打开中门,迎接张大人进府”
几个守门军卒和家丁吃了一惊。这大都督府的中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重大节日或者特别尊贵的客人到访,比如太子李亨等,才会打开中门。张巡一个小小的卸任县令,有什么资格让大都督府开中门相迎?
张巡也是非常震惊。他慌不迭地躬身再次拜去,恭声道,“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张瑄扫了张巡一眼,又顺势向站在不远处的雷万春和南霁云望去,见这两人气度不凡,便猜出了两人的身份,不由摆摆手笑道,“张大人乃是当世贤臣,大唐朝廷肱骨,本官仰慕已久——来人,速速打开中门”
张瑄再次吩咐,军卒再也不敢迟疑,立即打开了中门。
张瑄暗暗瞥了雷万春和南霁云一眼,束手让客道,“张大人请进”
以张瑄如今的权势、身份和地位来说,他如此相待,张巡要说感激涕零倒也不至于,但受宠若惊是有的。
“大都督请”张巡定了定神,躬身施礼。
张瑄朗声笑着,也没有再客气,率先行去。
张巡随后跟随,慢慢就进了张府前院的正厅。
进了客厅坐下,张瑄微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向张巡笑道,“本官闻得张大人到访,一时喜出望外,这仓促之间,倒是穿错了靴子,让张大人见笑了。”
说着,已经赶到前院来的如烟和如玉赶紧上前来给张瑄脱掉靴子,然后又更换了过来。
到了这个份上,张巡要是心头还不为所动,那显然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历史上求贤若渴倒履相迎的事儿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其实没有几个。以张瑄的身份能如此,最起码已经表露出相当高的诚意。
张巡长出了一口气,起身长拜了下去,“大都督礼遇,下官感激莫名,愧不敢当”
“张大人不必如此。张大人忠勇兼备,乃是当朝贤士。贤士到访,本官岂敢怠慢?”张瑄微笑着,“张大人请用茶”
两人相谈甚欢,又颇投机。
张巡没有料到,这朝廷上下传说纷纭甚为强势的张大都督,竟然是如此礼贤下士,同时满怀报国之志。
“张大人,本官此去陇朔,一来镇守边陲抵御吐蕃,二来屯兵陇上防备安贼谋逆……这等军国大事,非张瑄一人可为,张大人可愿与本官共往陇朔一行,为国效力为朝廷分忧?”
张瑄轻轻道。
他的态度很真诚。今日与张巡相见,他给予了张巡超规格的礼遇,又表露出相当的诚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几乎不可能拒绝他的邀请。况且,张巡本来就是来求张瑄荐拔谋求职位。
张巡起身躬身道,“士为知己者死——蒙大都督不弃,张巡敢不从命”
张瑄哈哈大笑起来,也起身来扶住张巡,“能得张大人为某家膀臂,某家此去陇朔,心中信心倍增。”
张巡心中不免感动。与张瑄的位高权重一方藩镇相比,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地位差距之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若不是张瑄这般礼遇,他都没有资格跟张瑄平等对话。
张巡稍稍犹豫了一下,再次起身躬身道,“大都督,下官身边有两名义士,通晓兵法武艺,骁勇善战,怀有一腔报国热血,只可惜投效无门。张巡不才,愿斗胆荐举两人为大都督效命”
张瑄心里欢喜,脸上却是面不改色。他一直在等张巡的这句话,他之所以看重张巡,与张瑄身边的雷万春和南霁云也有莫大的关系。
这可是两员虎将。尤其是那南霁云,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若是能收拢此二人在帐下为将,将来对抗安禄山的底气更足。
一念及此,张瑄微微一笑道,“张大人举荐之人,必非常人。不知此二人何在?可唤来本官一见”
……
……
雷万春和南霁云奉命进府晋见的时候,张瑄已经设宴宽待张巡。
雷万春和南霁云进了大厅,张巡赶紧起身手指两人介绍道,“大都督,此为雷万春,清河县人,是乡里有名的义士,能征善战,武艺高强。”
“此为南八、南霁云,魏州顿丘人,枪法娴熟,弓马骑射无所不通。”
张瑄向雷万春和南霁云使了一个眼色,朗声道,“尔等还不拜见张大都督”
雷万春和南霁云相视一眼,抱拳拜了下去。
张瑄微微一笑,竟然起身来点头致意。
雷万春和南霁云心神一振,眸光中却是闪亮。
两人身怀大志又有一身武艺,只是投靠无门,只能暂时委身于张巡门下以图进取。只是张巡官职卑微,很难给两人带来理想的机遇和前程。
今日见张瑄位高权重却不骄矜,神态平和持重,两人心头暗喜,心道:此人年轻得志权势冲天,却能如此礼遇下人,心胸气度之高,非常人可比。若是能在此人门下效力,将来必能大展宏图建功立业。
“两位义士请坐,来人,设宴摆座”张瑄此话一出,不要说雷万春和南霁云了,就连张巡都心头猛然一跳。
张瑄礼遇张巡倒也能说得过去,毕竟张巡也是朝廷命官,有官职功名在身,但雷万春和南霁云却是白丁,兼之出身卑微,张瑄能容他们当面拜见已经是莫大的气度,再给他们设坐——
雷万春和南霁云一起躬身下去,“大都督盛情厚意,小人等感激涕零。只是在大都督面前,断没有小人的坐席,还请大都督收回成命。”
“此是张某内宅,两位即来张某府上,就算是张某的客人。即并非公堂,又何必分什么高下尊卑——好了,两位不必客气,请坐下畅饮几杯”
张瑄爽朗地笑着,不以为意地挥挥手,继续让下人为两人摆设桌案。
“张力,去请我家兄长来。”张瑄又示意张力去叫萧十三郎。
……
……
这一场酒宴可谓是尽欢而散。
有萧十三郎的作陪,雷万春和南霁云也就稍稍放开了一些,不再那么拘谨。
张瑄三人告辞之后,张瑄立即命周旭初去了杨国忠府上,向杨国忠索要张巡其人,要求由张巡出任陇朔大都督府丞兼灵州安抚使,同时为雷万春和南霁云补了两个从七品校尉的缺。
张瑄出面,杨国忠不能不给这个面子,况且又不是什么高阶官职,又都是张瑄的从官属员。在杨国忠的亲自督办下,张巡的任职手续和敕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至于雷万春和南霁云,低级军中职务,张瑄可以全权做主,向兵部报备就是了。
黄昏时分,张巡从吏部衙门办完自己的任职手续回到寓所,张瑄已经让萧十三郎带人亲自给雷万春和南霁云送来了象征着低级武将身份的铠甲和文书。
三人坐在屋中,面面相视,如同做梦一般,心头感慨万千。
良久。张巡才轻轻一叹,望着萧十三郎拱手道,“烦劳萧大人。请萧大人转告大都督,明日张巡三人必按时向大都督帐下听命,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巡又转头望着雷万春和南霁云,慨然道,“两位,张大都督如此礼贤下士、看重我等,今后我等在大都督麾下做事,当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以报今日知遇之恩”
“大人,张大都督心胸开阔非常人所及。难怪他以如此弱冠年纪,便能身居高位,为朝廷所倚重。”南霁云向萧十三郎拱了拱手道,“南八能有此际遇,全凭大都督提携,今后敢不为大都督效死”
雷万春闷声道,“雷某是一介武夫,谁对某好、谁真心待某,某便豁出这条命去誓死相报。”
萧十三郎哈哈一笑,“张大人,两位校尉,实不相瞒,萧某本是江湖游侠,一向逍遥自在天高海阔任驰骋不受拘束,如今能在大都督帐下效命,图的也就是大都督的待人以诚。”
“好了,咱们来日方长。三位且请歇息,明日一早,还请三位准备停当赶赴大都督府听命。萧某这就告辞了。”萧十三郎拱了拱手,大步而去。
萧十三郎回到大都督府,直接去了张瑄的书房,见张瑄正在与封常清和周旭初商讨明日的起兵开拔之事,便静静等候在一旁。
待周旭初和封常清告辞离去,他才上前笑了笑道,“兄弟,那张巡三人都是忠义之士,兄弟识人的眼光令为兄钦佩。恭喜兄弟又得三位将才,日后在陇朔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张瑄微微一笑,默然不语。
他今日之所以这般礼遇张巡三人,除了有收拢他们的用意之外,更多的是对这三人忠义品行的深深敬重。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进程,几年之后这三人便会在安史之乱中壮烈殉国。
可既然到了张瑄的帐下,他们的命运轨迹就改变了。
天唐 第205章兵车行
第205章兵车行
第205章兵车行
三月十八日,卯时。大都督府。正堂。
张瑄手下的文武属官全部提前到齐,都分列两班等候张瑄到来点卯。
今日,是张瑄正式率军离开长安,就藩陇朔,同时护送万春公主和亲吐蕃的日子。
张瑄换上了平时不怎么穿的军装铠甲,披挂整齐,慢慢出了菊花向前院行去。
身后,崔颖、李腾空带着如烟和如玉缓步相送。
张瑄停下脚步,回头来望着崔颖,见崔颖神色凄婉充满离别的哀伤,不禁大步走回去一把将她拥在怀中抱了抱,伏在她耳边轻轻柔声道,“颖儿,莫伤心,至多仲秋,我必回返长安与你相聚。”
新婚燕尔即要分离,崔颖一时情动,忍不住泪盈满眶。
她紧紧伏在张瑄胸膛上,哽咽道,“妾从今天开始,日日盼郎君东归长安今后,妾不在郎君身边,郎君要照顾好自己。”
“郎君将行,妾无以为送,就为郎君抚琴一首,为君壮行。”
崔颖从张瑄的怀里脱出,示意如烟去取琴来。
如烟和如玉将崔颖的琴取来,崔颖席地而坐,定了定神便开始抚琴。
两人眉目相对间,无尽的情意在心底滋生流淌。一切无言,却胜似有声。
崔颖纤纤玉指轻轻弹动,当日宫中饮宴上她曾经弹奏过的、代表着两人真正心灵相通感情相融的一首曲子,倾泻而出。
张瑄轻轻一叹,仰首望天,然后又静静地低头来凝视着在这一刻显得异样端庄和温柔的妻子,目光中闪动着丝丝不舍。
崔颖玉指连拨,琴音变得婉转低回起来,张瑄朗声唱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伴随着张瑄的歌声,崔颖的琴音即激越流畅又百转千回,待张瑄唱完最后一句,她的琴音也及时走向了尾声。嗡地一声,琴弦发出充满离别伤怀的颤音,崔颖缓缓起身凝望着张瑄轻轻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君好走,妾不远送了”
说完,崔颖深施一礼,然后转过身去,向回走去。
张瑄明显看到她清瘦的背影上,肩头轻颤。
张瑄招了招手,却又毅然放下。对于他来说,暂时的分别不算什么,今日的离别是为了来日终生的厮守。
李腾空怔怔地神色复杂地望着柔情蜜意难分难舍的两人,张瑄和崔颖共和的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让她心神摇曳,颇为所感。
张瑄扫了李腾空一眼。
大步走过去,望着她,突然拱了拱手道,“颖儿和张某全家,就拜托空儿姑娘了他日张某返回京师,必有所报”
李腾空眉梢一挑,默然点头,转身追着崔颖而去。
张瑄定了定神,回头深深凝望着一片静寂的菊花,以及菊花那跪伏了一地的下人婢女,朗声一笑,转身大步而去。
张瑄缓步走进了正堂。
正在互相小声交谈的文武属臣立即肃然,挺直了腰板,目视着张瑄气势昂扬地走上主位坐下,然后一起上前拜伏道,“下官(末将)等拜见大都督”
“诸位免礼。”张瑄目光凝然,坐在那里向众人望去。
此刻在堂上之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心腹班底了。
文有副大都督兼陇朔兵马指挥使封常清、大都督府长史周旭初、大都督府丞兼灵州安抚使张巡、行军司马兼陇朔转运使崔进、侍御史兼大都督府录事参军陈通,武有刚刚升任中郎将的顾惜、郎将萧十三郎、校尉雷万春和南霁云。
此外,十几个出身大唐权贵家族的子弟,也在张瑄这里谋了职位,要随张瑄一起赶赴陇朔。
周旭初出班恭谨道,“启禀大都督,时辰已到,请大都督出城阅军点卯,军马整军待发,万春殿下的车马仪仗也已经出了城。下官还得到消息说,监国太子殿下要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为大都督送行”
张瑄点点头。
他向那十几个神色激动看上去颇有些踌躇满志的权贵公子哥儿扫了一眼,向录事参军陈通,也就是陈希烈的长孙笑了笑,“陈通”
陈通虽是权贵子弟,但心性却异常沉稳,老练成熟,远非他的弟弟陈和那种只会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可比。
“下官在。”陈通出列拱手恭谨地回道。
“陈通,过来一些。”
陈通一怔,向前走了几步,靠近了张瑄的帅案。
“陈通,此去陇朔,事关重大。我给你200护卫另组一队,你的任务就是给我把这些公子哥们收拢起来,缓缓随大军一起行动,务必要保护得他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