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跟崔焕的婚约已经确定,元正之日来给未来的公公婆婆拜年,也是人情之常。

说实话,李秀秀兰心慧质,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才学不比崔颖差。否则,崔焕这种眼高于顶的士子,也不会对她情有独钟。

兼之她温柔贤淑,端庄大方,几番走动下来,很快就博得了崔琚夫妻的好感。而与崔颖也是一见如故,两女经常凑在一起谈诗作画,渐渐也成了闺中密友。

张瑄向崔颖投过柔和的一瞥,然后大礼参拜在崔琚夫妻面前。

“小婿张瑄,拜见岳父岳母大人,恭祝二老福寿永康”

崔琚夫妻相视一笑,生受了这一礼,然后笑着道,“贤婿不必多礼,请起,看座。”

崔家高门大户,规矩甚严,长辈面前,晚辈一概无座,只能站立。但张瑄虽是女婿晚辈,却也是朝廷重臣,崔琚亦是不敢怠慢。

崔焕和崔进可以无座,张瑄却不能。

张瑄还没有坐下,李秀秀就微微羞红着脸走过来向张瑄福了一福,柔声道,“秀秀拜见兄长。”

“小妹不必如此——”张瑄笑着转头向崔琚夫妻道,“家妹日后嫁入崔家,还望岳父岳母大人多加看顾……”

崔琚矜持着笑了笑,却是没有说什么。郑氏夫人温和地笑着,“秀秀这孩子很乖巧,老身就当是又生了一个女儿……不过,就怕柳氏姐姐抱怨老身抢了她的女儿哟,呵呵”

……

……

崔家后花园。

张瑄与崔颖并肩而行,观赏着花园中正在盛开的梅花。而身旁不远处的小径上,崔焕和李秀秀也在漫步而行。

张瑄望着李秀秀和崔焕的郎才女貌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一个非常滑稽的问题,不由站在原地哈哈朗声大笑了起来。

越想越是开心,越想越是有趣。

崔焕和李秀秀吃了一惊,一起走回来望着张瑄,不知道张瑄在笑些什么。

“兄长……”

“子瞻,你这是……”

崔颖也皱了皱眉,轻轻扯了扯张瑄的衣襟,柔声道,“郎君,你好端端地笑什么呀?吓了我们一跳”

天唐 第163章李白约斗

第163章李白约斗(第四更求月票)

第163章李白约斗

咳咳

张瑄猛然止住笑声,忍不住干咳了两声。

他旋即望着崔焕,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我在笑他——”

对崔焕,因为崔颖的关系,张瑄向来是称呼崔焕为“二哥”的,但现在却称呼为“他”,崔焕和李秀秀没听出来,但细心的崔颖却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崔焕讶然,“笑我作甚?”

“我笑你呀……”张瑄又是一阵开怀大笑,“用不了几天,你就该称呼我为兄长了”

“我叫了你几个月的二哥,而你却要叫我一辈子的兄长,想起这个我就想笑。”

崔焕一怔,恍然大悟。而李秀秀则羞红了脸,娇羞地跺了跺脚,嗔道,“兄长”

就是这个道理。从崔颖来说,崔焕是崔颖的兄长,张瑄是崔焕的妹夫,一定要称呼兄长;但反过来,崔焕又找了张瑄的妹妹,又变成了张瑄的妹夫,今后岂不是要改口称呼兄长?

崔颖哑然失笑。不过,想想却也是个问题,两人今后这称呼上确实有些尴尬,很难真正分得清楚。

这个时候,身后突然传来崔琚的声音,“子瞻乃是朝廷重臣,又是秀秀的兄长,今后,焕儿你理当以兄视之,礼不可废”

张瑄本来是开个玩笑,调节一下气氛。如今听崔琚当了真,他自己便有些尴尬起来。

崔焕虽有些不情愿,但父命如山不得不从。他定了定神,只得躬身向张瑄拜了一拜,“崔焕拜见兄长。”

张瑄避了过去。

……

……

“郎君,父亲这一命,二哥不敢不从。奴看,父亲的意思,二哥的前程还是要落在你的身上。”崔颖轻轻一笑,“当初你为了帮秀秀说话,可是在父亲面前做了承诺的。”

“呵呵。他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才子,今年的春闱一定没有问题。如果大差不差,想必杨国忠也会看在我的面上,给几分照顾。”

张瑄嘴角的笑容看上去有些狡黠,“其实就算是不为了秀秀——他可是你的二哥,我还能不帮他了?哈哈”

崔颖一怔,旋即也轻笑起来,“郎君好滑头父亲大人上了你的当了……”

“嘘。”张瑄手指轻掩嘴唇,“颖儿,这个事儿日后不要再提了,我怕秀秀知道了会心里不舒服。”

“嗯。”崔颖乖巧地点了点头。

两人继续前行,身旁的梅花怒放清香扑鼻,张瑄笑着顺手掐了一支,给崔颖递了过去,“颖儿,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有一番风骨”

崔颖皱眉嗔道,“郎君,好端端的花儿,你摘它作甚?伤了枝,明年就难发芽了。”

张瑄嘿嘿一笑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崔颖喃喃吟唱着,眸子里闪动着别样的光彩。

“真是妙句天成,妙极妙极啊子瞻出口成章,才气横溢,我自愧不如啊。”崔焕在一旁听了,当即拍手叫绝。

李秀秀也眸光闪亮,轻轻交好道,“兄长才思敏捷,世所罕有,这端的是好句。”

张瑄一阵汗颜,赶紧主动笑着岔开了话题去。

……

……

在崔家游园畅饮,自然是尽欢而散。

只是在张瑄还在崔家与崔家父子饮宴的时候,张力匆匆进了崔家的客厅,伏在张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张瑄听了,非常惊讶,神色就变得非常古怪。

崔颖有些奇怪,就轻轻问道,“郎君,可是家中有急事?要是有事,郎君就先回府去吧。”

崔琚也笑了笑,“是啊,贤婿,你是朝廷重臣,身负要职,要是有繁忙公务,就先去忙吧。我们是一家人,不必拘礼。”

张瑄摇了摇头,苦笑了起来。

片刻,他回头望着张力,淡淡道,“张力,不必理会他,把那帖子搁置在书房里吧。那人要是再来,你就说我没空见他。”

张力点头领命而去。

张瑄回头来望着崔颖和崔焕长出了一口气,“李太白登门拜访,给我下了一个帖子,约我上元之夜,玉真观相会斗诗”

众人都吃了一惊。

李白的仕途虽然不如意,早几年就被老皇帝“赐金放还”,相当于是罢了官驱逐出京去。但此人名满天下,是公认的诗仙人,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李白成名日久,可不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张瑄所能比的。

张瑄不知道李白为什么会找上自己。在他看来,以李白的傲气和才情,他应该不会因为自己有点小才名,就产生嫉妒心理主动找上门来吧?

如果李白是这种人,张瑄还真看轻了他。

但张瑄不准备理会李白。

一来是他事务繁多,没有精力去斗什么诗;二来他也有自知之明,他虽然掌握有穿越者的金手指,但要想压过李白这个诗仙,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来他如今已经位居高位,再也不需要去博名声出风头了。

大权在握,该做的事情很多,这种无聊的斗诗活动,再也提不起他的兴趣来。

“贤婿啊,李太白名满天下,诗情豪放,怕是无人能及。贤婿准备如何应对?”崔琚皱眉问道。

张瑄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崔颖已经抢先笑道,“父亲,李白固然是诗中仙,但张郎才情亦不输于他……郎君,怕他作甚?就跟他较量一番,纵然略有所失又有何妨。”

崔焕连连点头附和,“然也。兄长出口成章,文采冠绝,不必太过怯场。索性跟李白斗一斗,让天下人看看兄长的才华”

张瑄轻轻笑了笑,摇摇头道,“不,我不准备回应他。”

“倒也不是我怕了他,只是现在诸事杂多,没有时间亦没有精力去应酬这种事情。”

李白去大将军府下了相当于战书的斗诗帖,没有得到张瑄的回应。

不过,李白第二日又去,虽然没有见到张瑄,却还是又倔强地送上了第二份斗诗帖。

一连几日,无论李白怎么执着,张瑄都丝毫不加回应。

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引起了不少流言蜚语。

有人说张瑄畏惧了李白的才名,不敢与李白当面斗诗;也有人说张瑄虚有其名,生怕在李白这个大诗才面前露陷出丑。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姿态。

也难怪,李白的名气真的是太大了,大到一个让人没有争议的程度。与李白相比,张瑄顶多是一个后起之秀,仅此而已。

只是无论城里城外、宫里宫外议论如何纷纭,张瑄总是稳坐钓鱼台,不做任何回应,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在上元节之前,依旧是上午进宫协助太子理政,下午坐镇大将军府,处理两卫军务。间或去京兆府衙门巡视一番,以履行职责。

张瑄沉默不加回应,但宫里的杨玉环却有些忿忿不平了。

杨玉环承认李白有大才,但她同样坚信,张瑄的才华才气才情绝对不会输于李白。而且,李白只是一介布衣士子,除了会吟诗作对之外一无所长,但张瑄却几乎是文韬武略无所不通。

……

……

杨玉环寝宫。

万春嘻嘻笑着,“娘娘,要不然这样,由娘娘和万春出面组织一次上元诗会,把张瑄和李白都请来,让他们当面斗一斗,分个胜负出来?”

万春最喜这种热闹的场合,她恨不能立即将李白和张瑄召进宫来,让他们比试比试。

杨玉环犹豫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好。本宫出面,上元节之夜,在皇城朱雀门楼之上举行上元诗会,也算是与民同乐,共度良宵了。”

万春欢喜地拍了拍手道,“娘娘,万春这就去张罗……”

玉真观。书房。

李持盈放下手里的书卷,望着缓缓走进来神色比较郁闷的李白,展颜笑道,“青郎,你又去找张瑄下帖子了?”

李白点了点头,却冷笑了一声,“可惜这小厮不回应——亨,他不回应,我就等到他回应为止,我一定要为盈儿你出了这口恶气。不是号称长安城中第一名士、大唐朝廷第一才子嘛,怎么连与我会面一斗的勇气都没有?”

李持盈摇头轻声一叹,“青郎,此子确实有些才气,这倒也不是虚假。只是他或许有自知之明,不愿意回应你,也是一种聪明之举。算了,青郎,还是别去惹这种麻烦了——”

李持盈说到这里,突然眼眸中亮光一闪,深深凝望着李白,幽幽又道,“青郎,莫非你还有出仕之心?”

李持盈猜得没错。李白邀斗张瑄,一方面是为李持盈出气,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再博声名,看看有无再次出仕的机会。要是老皇帝身体健康在位,他也就没有了这种心思,可如今是太子临朝,他的心又活络起来。

李白目光闪烁了一阵。他默默点了点头,轻轻道,“盈儿,我被贬出京游历天下,这些年饱经风霜。我至今不能释怀,为什么我即有报国之志、又有安国定邦之才,却始终报效无门我不甘心呐”

“此次我重返长安,是有寻个机会的考虑。不过,既然盈儿你出了这种事,我这心也就淡了。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陪在你身边,自今往后无论生老病死都不离你半步。”

天唐 第164章上元诗会

第164章上元诗会(第五更求月票)

第164章上元诗会

李白话语低沉,蕴藏着只有李持盈本人才能听懂的万千情意。

李持盈眼圈一红,缓缓垂下泪来。

李白大惊,赶紧上前去柔声道,“盈儿,若是你不高兴,我绝了这个念头就是。”

李持盈抹了一把泪,幽幽道,“青郎,奴家没有怪你的意思。奴家只是感到内疚和自怨自艾,奴家虽贵为皇帝亲妹,但如今却不能为自己的爱郎谋一个报效朝廷的职位……”

“盈儿……”李白笑着抓住李持盈的手,“此番进京能再与你在一起,我已经算是收获良多了。能不能出仕为官,就不重要了。你我年纪都已不小,所剩时日无多,惟愿这后半生能相依相伴生死不离而已”

“你真的不怪奴家吗?”李持盈破涕为笑,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儿,依偎进李白的怀抱轻轻说着,“那张瑄曾经为杨贵妃写下太真仙子赋,名噪长安;奴家也要你为我写一篇美赋……好不好嘛?”

李白慨然点头,“容我明日动笔。所谓太真仙子赋,不过是哗众取宠逢迎贵妃的小玩意儿,虚有其表,只有华丽词藻却无真情实感,何足道哉?”

李白对张瑄的诗作歌令等不屑一顾。要是别人这样说,李持盈肯定会觉得他是妒忌其才,但李白的骄傲却有一定的资本。

就在这时,一个侍女在书房门外轻轻禀奏道,“殿下,宫里万春公主殿下派人传来讯息,说上元节之夜,贵妃娘娘与万春殿下在皇城朱雀门宫门楼之上,举行上元诗会,邀请殿下和李先生参加。”

李白大喜,“颖儿,如此甚好。只是不知那张瑄会不会参加……”

“贵妃组织的诗会,又是上元节饮宴,太子必然参加。而只要太子驾临,张瑄作为太子左膀右臂,也肯定会出现。只是这小子心机深沉,他未必肯与你当场斗诗。”

李持盈沉吟了一下,轻轻说着。

李白冷笑起来,“当面相会,其实就由不得他了。”

……

……

上元节很快就到了。在上元节之前,李亨作为监国太子,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平时的帝都长安,是要实施宵禁的。但是在上元节前后三天,朝廷就会按照惯例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百姓赏灯,称为“放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夜幕低垂,长安城里每一条街巷都张灯结彩,而围绕皇城周遭以及朱雀大街两侧,更是灯轮、灯树、灯楼林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从朱雀门的城门楼上向下望去,只见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平日里长安城是见不到这么多人的,这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的大场面,纵然是张瑄这个穿越者看了也是感慨万千。

这个上元之夜是无比奢侈的,单单是这些花灯就不知道耗费多少,如果再加上宫里的歌舞典宴以及民间的自发游戏,耗费的钱粮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固然与盛唐喜好奢华的风气有关,但也昭示着大唐的强盛国力。

李亨当先,张瑄和杨国忠随后,上了城门楼,一则参与上元诗会,二则与万民同乐。这个时候,如果有有心人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此刻侍候在太子身边的太监已经不是鱼朝恩,而变成了李辅国。

城楼之上,灯火通明。满朝文武、皇室宗亲、长安权贵,乃至有名的文士,几乎都来了。这次上元诗会因为是杨贵妃出面组织,就带有了官方色彩,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一手操持诗会的万春公主,更是点名请了很多人。

杨玉环居中而坐,她的左侧留着空位,显然是留给太子李亨和张瑄、杨国忠等朝廷重臣的;而杨玉环的右侧,则依次是杨三姐等杨氏族人以及部分皇室宗亲。崔颖因为与张瑄的关系,也被杨玉环召到了身侧。

杨玉环笑吟吟地与身旁的杨三姐说着话,一眼就看到了穿着一身青衣道袍的女道姑李持盈以及紧随她身后的李白。

李持盈虽然没有了公主的封号,但毕竟是皇帝御妹,在这种非正式的场合,她的座位还是很靠前的。

杨玉环向李持盈招了招手,“玉真妹子,来,坐本宫身边。”

李持盈神色有些复杂地走了过去,向杨玉环默然躬身施礼,然后就归坐在杨玉环右侧后方处。

杨玉环又扫了李白一眼,轻轻一笑,“前面莫非是李太白乎?”

李白和杨玉环自然是熟人了。李白那三首脍炙人口的清平调,写的就是杨玉环。

李白定了定神,微笑着上前拜了下去,“草民李白,拜见贵妃娘娘”

李白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很多在场宾客都讶然转过身来,将玩味的目光投射在李白身上。

杨玉环点了点头,“免礼,平身,赐坐吧。”

万春正站在当场,指挥着太监宫女安排一切,听到动静,就扭头来深深打量着李白,见此人虽四旬有余却神清气朗仪表堂堂,也是暗暗赞了一声。

万春很快就游目四顾,寻找着张瑄的踪迹。找来找去没有发现张瑄,不由有些失望。

这个时候,太监总管李辅国那尖细阴沉的声音响彻全场——

“监国太子殿下驾到”

除了杨玉环之外,在场众人全部起立迎候,然后拜了下去,“臣等拜见监国太子殿下”

李亨朗声一笑,“诸位,平身免礼。”

说完,李亨大步上前,在杨玉环面前拜了下去,“儿臣李亨,拜见母妃娘娘”

李亨公开发诏书认杨玉环为母妃,此刻当众自然是不能失了礼数。他虽然是监国太子,但终归不是皇帝,今天的主角是杨玉环而不是他。见了杨玉环,该拜见还是要拜见。

杨玉环也给了李亨足够的面子,她轻盈地站起身来,微笑着虚虚一扶,“亨儿请起,且与本宫一起与万民同乐,共度上元佳节”

……

……

元月当空,灯火与明月交相辉映,这个上元之夜,长安城里的繁盛景象堪比人间天堂。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九声震天的鼓点响起,一列盛装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伴随着鼓点和舞乐之声,袅袅婷婷走进场中,在红地毯上翩翩起舞,长袖飘飘,美轮美奂。

万春眉开眼笑地扭头向杨玉环道,“娘娘,这是万春亲自编排的舞乐,可曾入娘娘法眼?”

杨玉环呵呵一笑,“万春啊,你费心了。这歌舞,很不错。”

杨玉环的话音一落,却听音律一转,由婉转缠绵陡然变得高亢有力,有一个歌女身形一旋,仰首朗声唱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歌女唱的正是李白的《将进酒》,李白诗歌的气势配上这歌女嘹亮的歌喉以及相得益彰的伴舞,直接将这开场的上元舞乐推向了一个高潮。

场上掌声雷动。

李持盈有些自豪地回头瞥了李白一眼,李白微微一笑,却是不语。

杨玉环和杨三姐儿却皱了皱眉。

杨玉环更是不满地瞥了万春一眼,心里暗暗抱怨:万春这丫头搞什么鬼,怎么一开场就引用了李白的诗歌,这不是摆明了要将李白推向前台吗?

万春的眼眸中却是闪过狡黠的笑意。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张瑄瞥去,见张瑄面无表情趺坐在那里,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眼睛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