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乔立即变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
乔晓婉见她的样子,知道自己想得没错,继续道:“先前我听张昭说,韩当手下的士兵失踪了几十个。开始我还颇为纳闷,现在我懂了。那些失踪的军士都是在树林里围观姐夫和宁风比武的人吧。你怕他们把当时的事情说出去,就索性让他们都失踪了,对不对?”
大乔的脸从白变红,又变成白,她慌忙道:“好妹妹,你知道姐姐当初嫁的人是宁风,不是他孙策,你也知道孙策在结婚当晚对我的羞辱。妹妹,你爱过人吗,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那是刻骨铭心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忘记的。”她这样说,就是间接的承认了失踪的韩当军士是她做的。
“姐姐,我知道你这些年所受的煎熬,可现在你不是正好可以和宁风远走高飞么?”
“小乔,如果你怀了身孕,就会明白了。我希望这个孩子可以无忧无虑,永远幸福。我和宁风固然可以一走了之,可是孩子呢?”
乔晓婉明白大乔的意思了,她和宁风在外漂泊,孩子的生活当然没有在侯府里的过得舒坦:“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姐夫的诏书马上就要公布了。”
“所以,我才想让你去求求太夫人,希望她能看在我肚子里孩子的份上,不要赶我离开。”
乔晓婉微微点了点头,她想到韩当那些无辜的军士,心想: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大乔。
也许人的一生里,总要遇见这种无奈的事情。
乔晓婉找到吴太夫人,用大乔肚子里的孩子说话。她所没想到的是,吴太夫人竟然非常顺利的答应了。
她长叹着气道:“难得大乔有这样的心。我原本就不同意策儿的说法,大乔既然怀着孙家的骨血,怎么能和别人远走高飞?现在大乔不想走,这真是太好了。”吴太夫人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我可有一个要求,那个什么无花门,我是永远不想再听见了。大乔如果选择留下,就绝对不能和他们再有往来。”
乔晓婉点了点头,吴太夫人的要求并不过分。她和大乔一样,都是为了孩子,让步了许多。
乔晓婉问道:“太夫人,那诏书的事情……”
吴太夫人招呼过来一个侍女,吩咐了几句。
侍女连连点头说“是”,接着就退下了。
清晨的时候,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
孙策的诏书正式宣告天下。
乔晓婉和所有人跪下听着,里面果然没有了“让大乔陪葬”的字样,还加封大乔为辅国夫人。
一代霸主孙策就这样逝世了,乔晓婉来不及悲痛伤感,因为还有一系列的麻烦事等待着。
而眼下首当其冲的,就是选择孙策的继承人问题。
第82章 八十一继承人问题()
孙策的葬礼结束后,吴太夫人就立即找来乔晓婉。
乔晓婉见她面无血色,双目无神,显是因为孙策的逝世而过度伤心,忙柔声劝了几句。
吴太夫人摆了摆手,道:“小乔啊,我老太太活了一把年纪了,许多事情自然懂得,你不必劝了。我来找你,是想问问你,策儿临走之前,曾单独和你说话,可是说继承人的事情么?”
乔晓婉摇了摇头,道:“回太夫人,姐夫不是说了,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让大家自己商量,他不做决定。”
吴太夫人点头道:“是啊,他是把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我们了。小乔,对于继承人,你有没有好的人选?”
乔晓婉吓得立即跪在地上:“太夫人,我怎么敢?你可不要吓唬我。”
吴太夫人道:“嗨,你快起来。我只不过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罢了,你害怕什么?小乔啊,我现在可是拿你当我们孙家的人,事实上你也是我们孙家的人呀。你有责任有义务说出你的想法和见解,让江东早日恢复正常,快速发展。”
乔晓婉道:“太夫人,我不敢有什么想法,一切单凭太夫人吩咐。”
吴太夫人见了,站起来道:“这样吧,我索性和你说了,现在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我们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策儿的儿子,我的孙子孙绍;一个是策儿的弟弟,我的二儿子孙权。按理说,子承父位,天经地义,可孙绍年龄幼小,又怎么能迅速地带领江东前行呢?而孙权也并不是完美的人选,你是他的姐姐,当然知道他的毛病。他连生人都不敢见,就别提祭天祭祖,坐朝理政了。”
乔晓婉微微点头,吴太夫人所说的话都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孙绍和孙权谁都无法胜任孙策的位置。孙策还是有其他弟弟的,可是现在这种情况,她真的不敢多言,倒不是她不希望江东好,而是觉得以自己的资历和身份,实在不好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指手划脚。
吴太夫人见她不说话,只得道:“这样,你回去之后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午我会召集孙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一起研究继承人的问题。”
乔晓婉如释重负,连忙告辞。
其实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乔晓婉觉得孙权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熟读群书,又能举一反三。在处理诸葛亮和看待孙策与宁风比武的事情上,让乔晓婉印象深刻。可是他的心病已经确定了他绝对不能坐上孙策的位置。
他固然无需要像孙策那样,带领军队攻城掠地。可身为一方之主,他必须要出现在一些重大的场合,站在人群的中间。孙权性格自卑,实在是无法做到这些。
乔晓婉回到房间,却发现大乔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她自打搬进吴太夫人的寝宫以来,都是自己主动去看大乔。也许是大乔怀有身孕,按照礼节,也绝对没有长辈看望晚辈之理。故而乔晓婉并不觉得意外。
而现在大乔竟然主动来了,乔晓婉见她先是哭哭啼啼地说了一会孙策,忙出言劝道:“姐姐千万别这样,事已至此,就别想太多了,眼下你的身孕最为要紧。还有,若是有什么事情尽管通知我过去就好,姐姐怎么亲自来了?”
大乔眼睛一转,转涕赔笑道:“我听郎中说了,孕期要经常走动走动,所以就来看看
。我可没有什么事情。”
乔晓婉“哦”了一声,又听大乔说道:“妹妹刚才这是去哪了?”
乔晓婉实言相告:“太夫人找我过去说说话。”
“哦?可是又有什么大事么?”大乔急切地问道。
乔晓婉看了她一眼,本想不告诉她,可是又一想:大乔做为孙策的夫人,早晚都会知道此事,我又何必瞒她?当下乔晓婉把吴太夫人打算选择继承人的事情说了一遍。
大乔站起来,道:“父亲逝世,当然是长子继承其位,这个传统从夏禹时便已这样。除了改朝换代、父无子嗣、乱臣当政以外,其余任何传承都是如此。如今孙策没了,自然由他的长子孙绍接替,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可是……孙绍年龄幼小,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这也是太夫人所担心的地方。”乔晓婉说道。
“年龄幼小,总有长大的一天。无论是谁初登大位,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锻炼、学习。这岂不是都相当于年龄幼小?”
乔晓婉想了想,大乔这话说得倒也有些道理,当下道:“此事关系重大,太夫人准备在下午召集宗亲和群臣好好商量一下。”
“嗯,妹妹,到时候我会站出来支持孙绍,你会支持谁呢?总不会选择去支持那个畏畏缩缩的孙权吧?”大乔哼笑了一声,言语间对孙权极为轻蔑。
“姐姐,我们对于孙家来说只是外亲,实在不好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多嘴。我看,还是让太夫人去决定吧。”
“外亲?我是孙策的夫人,而且肚子里还有孙家正统血脉,我站出来说话,那些孙家宗亲是不会反对的。”
乔晓婉看着她捂着肚子,迟缓地走了,不禁在心里暗想:这孙绍又不是大乔的亲生,她这么支持孙绍做什么?
对于孙绍,乔晓婉只知道他是孙策的儿子,别的一概不知。按照孙策的年龄,想必孙绍现在也不过十多岁的样子。听说吴太夫人非常喜欢这个孙子,不仅派人精心培养,还严禁旁人探视。就连孙策生前,也见不了孙绍几次。
乔晓婉忽然对这个孙绍十分好奇,她记得大乔曾对自己说过,大乔看见过孙绍,还对他称赞有加。大乔始终对孙策保持不满,却对他的儿子颇为青睐。这个孙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她想起孙绍,自然也想起了周瑜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年龄相差无几,若是像周循一样酷爱读书还可以,可若是像周胤一样性情顽劣,可就不好了。
下午,吴太夫人在偏室召集群臣,大乔和乔晓婉都在受邀之列。
乔晓婉见大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有些人甚至都没有座位,而是站在一旁。
张昭位于臣属之首,周瑜和张紘都不在,他当然有资格站在这个位置。而宗亲这边,首位却是空着,乔晓婉知道,若是按照礼法,孙权是应该站在这里的,可是他此时一如既往地没有出现。
吴太夫人坐到台上,那里原本是孙策的位置。她发话道:“策儿现在已经离开我们了,我把大家找来,是想随便说几句话。”
第83章 八十二宗亲的不满()
吴太夫人此言一出,台下哀号声一片。不时有人哭喊着“吴侯”、“主公”……
乔晓婉见此情景,也不由红了眼圈。其实对于孙策,她始终是很矛盾的。从一开始的厌恶、憎恨,到后来的恐惧、害怕,然后又夹杂着尊敬、佩服,甚至到最后的同情、感动……她觉得自己和孙策的关系是随着熟悉的程度而变得越来越近,也许人际关系都是这样,陌生则远,相熟则近。
吴太夫人也红着眼睛,道:“你们都是各撑一路的将军臣子、孙室宗亲,难道还让我一个老太太说劝诫的话么?快都停了罢。”
大家听了,纷纷收了哭腔静候着,只剩偶尔的几声抽泣。
吴太夫人又道:“列位都不是外人,我就开门见山了。我今天把大家都找来,是想说说策儿继承人的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江东虽然不可妄称,但也不能一日无首。策儿此前一点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正值壮年,属于突发事件。也正因为如此,他临走前,曾交代过张昭张大人和小乔姑娘,让我们自行商量选择……今天到场的大伙为了江东,都曾流血流汗,费心费力,所以现在都来说说,关于这件事,我们选择谁比较好?”
她话说完了,下面寂静如夜,谁都不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几个胆大的武将也顶多是抬头相互看看,更多的人都低着脑袋,好像深恐被吴太夫人看见似的。
乔晓婉见孙策的几个弟弟里,只有孙权不在,余下的三个弟弟孙翊、孙匡、孙朗都坐在这里,不由暗想:听太夫人的意思,只有孙绍和孙权有继承大位的资格,孙权连来都不敢来,自然是没有希望;而孙绍不过十余岁的孩子,他倒是应该来了,可是他站在哪里呢?
乔晓婉想着,不仅抬起头,左右张望,可偏室之内,所站着的和所坐着的人有很多,一时还真的无法看见哪个是孙绍。
“小乔。”吴太夫人见等了半天,都没有人回答,眼见下面诸位大人都像雕塑似的一动不动,只有乔晓婉一人东张西望,人群之中,甚是明显。吴太夫人暗想:我之前有询问过她的意见,也给了她时间去充分考虑,现在想必有了答案了。于是就当下给乔晓婉点了名字。
乔晓婉正在左顾右盼,忽听吴太夫人招呼自己,连忙下意识地站出来,伏在地上道:“太夫人,小乔在。”
吴太夫人摆手道:“小乔啊,你起来说话,今天不用拘礼。我问你,继承人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
乔晓婉站起来道:“这个……太夫人,我还没有想好。”
吴太夫人道:“给你一上午的时间,还没有想好?”
乔晓婉摇着脑袋:“回太夫人,此事事关重大,实在……实在是马虎不得
。”她说完了话,心里慌张地暗想:完了完了,太夫人一定是会生气的。她给我这么久的时间让我考虑,还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第一个站出来说,我竟然就给她老人家这样一个答复……
哪知吴太夫人点头道:“不错,这事事关江东存亡,当然要谨慎认真,小乔,你说得对。”
乔晓婉不敢抬头看吴太夫人的表情,低着头诚惶诚恐地连连点头,退了回去。
“张昭,你是江东文臣栋梁,你来说说看。”吴太夫人又点名道。
张昭不慌不忙,站出来道行礼道:“回太夫人,张昭以为,江东一脉俱为主公一手创建,如今主公既已故去,所立的继承者当有两个人选。一是主公的独子孙绍,二为主公的二弟弟孙权。诸位讨论继承者,当从这两个人里面选择。”
乔晓婉认为张昭足智多谋,是江东文臣的栋梁。她此前和他打交道,他经常能说出事半功倍、出人意料的见解,哪知今天他站出来说了半天,只是把当初吴太夫人的话重复说了一遍,不禁暗暗摇头: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谁还不知道继承人是从孙绍和孙权两个里面选择?
乔晓婉正想着,只听一人站出来道:“江东是整个孙家一手打下的,继承者怎么会只有两个人选?”
大家听了,纷纷抬头观望。说话的人是孙策的舅舅吴景,他本被封为丹阳太守,此时前来奔丧。吴景虽然是外姓,可整个孙家目前以吴太夫人为首,古人讲“娘亲舅大”,吴景既做为孙策的舅舅,故而连吴太夫人都礼让三分。
他如此一说,大家更是变得沉默不语。谁都知道现在是敏感时刻,若是没有一定是实力和手段,就站出来胡乱说话,日后难免会受到秋后算账之苦。
张昭道:“那吴太守的意思是?”
吴景道:“孙翊、孙匡、孙朗……都是策儿的弟弟,凭什么只有孙权一个人有继承权,再说,策儿堂兄弟里孙贲、孙辅等人都是战功赫赫,为我大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凭什么没有资格继承?”
他话一说完,下面立即议论纷纷。
乔晓婉知道,孙策的堂兄弟孙贲和孙辅等人在创建江东政权的过程中,都为孙策鞍前马后,攻城掠地,且都因为功绩显著,而被分封各地。他们熟悉江东情况,在政务、军务里都能处理得当,若是他们继承,则不必担心孙绍年龄幼小,孙权性格自卑了。
这时,孙翊也站出来道:“做为长兄的弟弟,我本是无意继承大位。可刚才张大人说,只有孙绍和二哥有继承的权利,这未免实在有些不公平!”
乔晓婉见他双目圆瞪,额头青筋暴出,像是气急了的样子,暗想:这人是孙策的三弟,发起脾气来倒有些孙策的样子。
只听张昭笑道:“自古君为君,臣是臣。若是以功劳来论,高祖刘邦该传位于韩信、张良或是萧何。孙贲、孙辅等人虽为孙姓,可到底是堂兄弟之名。若是把大家都一并加进来,只怕我们要议上一段时间不可。而最重要的是,江东不能一日无主。因此,我说孙绍和孙权,分别是独子和长弟,各自代表了子嗣和士族。这样选,一是缩小规模,防止大家内斗内耗,二是节省时间,让江东迅速地恢复正常。”
第84章 八十三两个派系争不休()
吴景连连冷笑:“选择继承人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考虑周全,还特意缩小规模,定制人选,这岂不是笑话?你就不怕他日堵不住这天下的悠悠之口!”
眼见两人越说越僵,吴太夫人忽地站起来,道:“够了,都是我们江东的人,不要伤了和气。”
吴景行礼问道:“若以太夫人的意见,该怎么做?”
吴太夫人怔了一下,道:“大家的意见尚未统一,我暂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你们说来说去,都忘了一个特殊的人。”
乔晓婉本以为吴太夫人会支持张昭,可是她的表态却是“不发表意见”,仔细一想,顿时明白了:看现在的情形,太夫人应该早就料到有人会出来夺位。故而一早就叫自己过去问话,表面上是询问自己人选,其实是拉拢自己站队。对于太夫人而言,一个孙绍,一个孙权,他俩不是她的孙子就是她的儿子,自然都要比孙策的堂兄弟孙贲、孙辅之流要亲近得多。太夫人找完了自己,定然也找了张昭,两人甚至应该达成了某种默契,张昭这才胆大妄为地与吴景舌战。要知道,吴景是孙策的舅舅,是丹阳太守,属于地方豪强,手握重兵,张昭虽然位高权重,可到底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是平常,他是绝对不会与吴景起冲突的……
乔晓婉感觉自己越想越乱:太夫人对自己的说法也一定很生气,但是此时正是胶着之际,她才在表面上没有多说什么。她正想着,忽听吴太夫人说道:“大乔,你出来说说你的看法。”
大家瞬时都安静了,原来吴太夫人说的这个特殊的人就是大乔。谁都知道大乔是孙策的遗孀,是孙策生前最为疼爱的女人,她甚至还怀着孙策的骨肉……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仔细聆听。
大乔轻轻道:“大乔一向信奉‘女不涉政’,原本是不准备说话的。可太夫人既然问起,大乔就权且把心中所想说一说。对错与否,还请列位大人多多担待。”她左右看了一圈,又看了看吴太夫人,继续道,“我支持张昭张大人的说法,夫君既已故去,江东政事难免有些耽误,况且此时并非无事之秋,北有曹操,西有刘表,南方蛮夷占地自立,我们若是再为继承人的事情闹个鸡犬不宁,则江东危矣。”
乔晓婉知道大乔支持孙绍,可她居然一上来就表态支持张昭,这让乔晓婉大感意外。乔晓婉细思之下,方才明白,大乔若是只支持孙绍,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她先是站队选择支持张昭,待合力击退吴景之后,再把孙绍单独拿出来不迟,反正在张昭的选项里,孙绍也是其中之一。
大概“旁观者清”的原因,乔晓婉正是因为不知道支持谁,所以此时看大家争斗,才看得最为明白。
眼下江东政局分为两派人,一派为吴太夫人、大乔、张昭等宫廷系,他们都曾是孙策最为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