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子晋只是顿了顿,顿的原因不是他要考虑选择,而是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不是那么熟悉的,要想想才知道怎么回答。望着樊素的眼睛,又把小蛮的下巴从怀里“端”起来,将两位花魁娘子并排,正色道:“我王子晋落难之时,是云楼救了我,是两位娘子给了我如水温柔,此情此恩,永世铭记!将来无论如何,我王子晋纵然是自己委屈了,也绝不能让两位娘子受点委屈!”

    樊素和小蛮都是一怔,小蛮就不用说了,素来是默默地,温柔付出也是默默的,将来若是真的受了委屈,多半也就是默默地忍了;樊素这么问,也没有想要得到怎样的承诺,官人本来就是天一样了,自己又是这样的出身,还能指望他如何么?却没料到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她可万万不会怀疑王子晋话语中的诚意,单单是看官人的眼神,凭着樊素多年来阅人无数,也能看出王子晋的真诚和决心。只是这样的回答,实在是叫人无语凝噎,这时代的男人,有哪个会为了女人而甘心委屈自己?哪怕仅仅是伤一下他们的面子,也不行!

    “没选错人,真的没选错人”樊素心里这么想着,嘴巴里不由自主地也说了出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她紧紧抓着小蛮,反手抱住王子晋,不停地蹦着,嘴巴里嚷着:“小蛮,小蛮!咱们真的没选错人,没选错官人!看看,我就说是吧,我就说是吧!”

    王子晋心头无比的满足,能够让对自己万般钟情万种温柔的女人这样的快乐惊喜,男人的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若不是檀香“及时”地出现,端了早餐进来,说不定这闺中温柔,又要向着不可为外人道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檀香自己当然是没有搅人好事的觉悟,照旧带着点笑容,端着托盘进来,不过这次是三个人了,所以份量比往常多了不少。她规规矩矩地摆好了餐具,站在一边,低头道:“公子,两位奶奶,请用膳吧。”就站那不动了。

    王子晋皱了皱眉,往常只要没有外人的时候,他都是拉着檀香一起吃饭的,俩人谈谈说说,王子晋偶尔露出点奇谈怪论来,檀香这个小丫头也是全盘接受了,除了带着惊奇地叫唤两声,也不会刨根问底。对于那时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百般不适应的王子晋来说,檀香的存在,无疑像是一根无形的绳索一样,把他和大明朝这个时代越来越紧地拉在一起。

    因此看到檀香这么站在一边,谨守着奴婢本分的模样,王子晋就很不适应,只是现在身边又多了两个人了,他总不好自把自为。刚刚看了樊素一眼,想要解释一下,樊素是何等的玲珑心窍,登时就笑起来,走过去拉起檀香的手,道:“再拿一副碗筷来,檀香啊,以后咱们就一桌吃饭好了,不用讲究那么多!你是官人身边的体己人,跟着官人的日子比我俩都长呢,往后还得你多多提携我两个啊!”

    一面说着,一面转头来,瞪了王子晋一眼,又看了看小蛮,那意思很明白,我俩都是新进门的少奶奶,跟这通房大丫鬟之间的高低还真不好说,你用得着这么当着大丫鬟的面让我们下不来台么?况且我和小蛮两个站在这里,你不看小蛮就看我,难道我樊素就是那么天生恶妇相?

    王子晋讪讪笑,小蛮也笑起来,冷美人这一天一夜笑得格外多,笑容也是越发自然和甜美了。她拉起王子晋,到了尊位上按下来,然后拿起筷子来擦了擦,放到王子晋的面前。

    檀香原本心里是气鼓鼓的,被樊素这么一让,倒有点不知所措起来,现在见到小蛮服侍王子晋吃饭了,那是她的传统领域,岂能坐视?登时抢上来,请小蛮坐一边去,然后按部就班给仨人盛饭布菜,都弄好了,樊素就势一扯,檀香也就顺势坐下了,还怯怯地看了王子晋一眼,好似生怕他责骂一样。

    王子晋心中慨叹,这女人天生都是演技派啊,檀香这丫头向来胆大,几时怕过自己了?若非如此,她也不敢在文震孟的手下躲过了自己失踪的头一个月,然后又在大雪天中急赶上百里,重新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吧?倒是这半年来自己出使又从军,按照朝廷的规例身边不能有女人,成了檀香和自己分别最长的一段时间。

    他点头,端起碗来,筷子左右一指挥:“来来,咱们家第一次的早饭,这就开席,以后记住啊,就是这个座次,吃饭都要一个桌上吃!”我这算不算立下百年家规?

    起的本来就晚了,再扯上半天,等到这顿饭吃完,都已经到了午后,还好檀香也早就料到了,十几道菜式,粥也煮的稠稠的,还有些面食,倒是都吃饱了。

    王子晋捧着肚子,一路晃悠到前院,迎面就撞见刘阿三在厅堂上跟陈淡云说着些什么。他刚招呼了一声,刘阿三就冲过来,一个头磕在地上,大声道:“相公安好!阿三给相公问安了!”

    王子晋吓了一跳,他和刘阿三六阿四这些人,都是从大茶壶做起来的,大家分属同僚,顶多分工有高下而已,平时说起话来都是三哥四哥的,只是到了使团之中,出于对外工作的需要,才分了尊卑,以阿三阿四的称呼。为何刘阿三现在在自己的地方,忽然行这样大礼?

    他赶忙去搀扶,刘阿三却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大声道:“相公,前此大家兄弟相称,乃是义气投缘,自从我阿三在东瀛肆意妄为失手被捉,这条命早就不是我自己的了,若不是相公舍了前程来救我,此刻阿三已经是异域的游魂,尸骨都难以还乡,还说什么雄心壮志?相公可以不念,我阿三若是不知感激,岂不是和畜生一般无异?”

    王子晋一脸为难,他是真不想搞成这样,难道非得自己地位越来越高了,身边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才是正常的么?

第十四章() 
最后还是陈淡云起来劝解,说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无分彼此,纵然是有意报恩,那也就放在心里,需要时尽力相报,也就是了,成天放在嘴上,或者在尊卑礼仪上分高下,反而是冷落疏远了彼此间的交情。

    陈淡云的身份威望,云楼中无人可比,刘阿三自然是不敢违拗,便即起身来,重新坐定,只是他无论如何不肯和王子晋对坐,而是坐在王子晋的下首,王子晋只是无奈,也由得他去。

    刘阿三是先前跟随着沈惟敬的使团,在广宁和“受伤”“生病”的王子晋分手回到京城,王子晋就是要他盯紧了使团回京以后,各方的反响和动向如何,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和自己挂上钩的话,刘阿三无疑是个很好的渠道。

    刘阿三向王子晋介绍的,也主要是这方面的动向。自从使团回京,带回了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的书信,朝鲜问题就开始引起了大明朝野的关注——是的,别看王子晋正月里就进了京城,别看辽镇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还起过骚乱,可是在大明的官场上,此前还是一直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朝鲜和日本!

    就是从使团回京开始,也不知是谁在暗中推动,朝鲜问题一下子成为了议论的焦点,当然对于那个地方,大家了解得就不算很多了,至于远在海外的日本,就别指望能有多少人说出个所以然来。人心就是如此,越是不知道就越是想知道,越是想知道就越是瞎编,以显得自己知道,于是现在北京城里有关日本的各种谣言是铺天盖地,什么离奇的都有。

    刘阿三说起来时,都是当笑话在说,王子晋却听得很是认真,等到连续听了十几个有关丰臣秀吉起家史的流言之后,方才点了点头:“看样子,圣上确实是有意推动朝鲜问题成为朝野热议的焦点。”

    见刘阿三和陈淡云都是若有所思,王子晋接着道:“阿三,你先说说,现在朝野中关于争国本这件事,还有多大动静?”所谓争国本,就是万历前期到中期的头等大事,朝臣们拼命阻止皇帝立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为储君,而要求立长子朱常洛,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件事变得非常复杂,对于其后大明朝的政治格局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间段,万历皇帝是采取了缓兵之计,他在万历十八年时有过承诺,意思就是大家不要吵了,只要你们一直不吵,到了万历二十年,我就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到底是不是皇帝的缓兵之计,那谁也不知道,所以去年年底,就有大臣给皇帝上书,问说明年是不是要准备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依照惯例,皇子一旦出阁读书,那就是要定规制的,而皇长子出阁,那不依太子规制,又依什么规制?所以这实际上是耍了个小花样,就是大臣们再次要求皇帝表态。万历心里还在闹别扭呢,正好就着这个由头,我不是说了,到二十年的时候你们不闹事不上书,那就立皇长子么?这还没到二十年呢,怎么又闹起来了!

    一顿板子打下去,上书的两个言官就回家去了,这大学士王家屏可就不干了,身为内阁首辅他不向着皇帝,反而向着大臣们,带着文官们责难皇帝,说皇帝说话不算数。其实争国本这件事,里面交织着大臣们和皇帝之间的政治斗争,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这会都拼出火气来了,万历皇帝大发雷霆,王家屏正好在内阁这个位子也觉得做不下去了,正好上奏折请辞,之后王锡爵又不应召,这才有了赵志皋赵兰溪的上位首辅。赵兰溪的资历是够了,威望和王锡爵可差了几条街,王锡爵都不肯趟的浑水,他哪里有办法?

    内部问题无法解决,自然就需要转移矛盾,所以在朝鲜问题上,他和皇帝取得了默契,就借着沈惟敬使团返京的时机,将这个问题大肆宣扬出来,为了让那些对于朝鲜和日本不大了解的人有谈资可以说,还示意手下和门客们放出许多消息来,弄得谣言满天飞,言者凿凿听者唯唯。

    刘阿三笑道:“相公说得不错,这里面散步谣言的,有很多还是咱们的老相识呢!”什么老相识?其实就是跟着使团出使打了一回日本酱油的那些主,人家交了银子的!

    要说这银子真是不白交,万历皇帝和内阁有志一同,要借着这个事情转移朝臣的注意力,对于使团成员的封赏当然就不能少了,一切都是从优赏赐,使团中鸡犬升天,统统升官发财,至少也升了一级。像两位礼部的办事进士,原本就是要出来做官的,加上这一趟资历,登时火箭般窜升,居然都留任京城,分别在兵部和礼部做了科道官。

    所谓的科道官,也就是言官,或者又叫谏官,通常位分不是很高,可是却都有直达天听的权力,职责就是监督各级官员做事,因此权力极大,将来的前程也是看好。王子晋听说高攀龙和叶茂才都升了官了,而且还是京官,就是一阵哂笑:“升了京官又能如何?明年的京察,那一关才是关键!”

    为何这么说?盖因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乃是万历朝一件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事件,这一次京察引起的政治风波,直接导致了大批大臣下岗回家,这其中的骨干人物,就包括了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的创始人!可以说,没有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就没有东林党的诞生。而没有东林党,大明晚期的政治又会是个什么走向?那可就谁都说不清楚了。

    不过,这也不关王子晋的事,相反在这个时候,他最需要提防的就是王锡爵,这位大佬可是一直惦记着他这个能颠覆大明的坏蛋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和这些未来的东林党骨干们,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所以当初使团出行时顾宪成来送行,王子晋对他甚是客气,对于李三才的合作要求也是慨然应允,双方可以说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关系。

    想到这里,王子晋举手示意刘阿三暂停,问道:“阿三,那高攀龙和叶茂才二人,回京之后可曾来过?或者派人送信过来?”

    刘阿三忙即点头:“是,来过好几次,都是问相公几时回京的,后来听说相公在辽东做了官,又过江去了朝鲜,也就不来了,只是留下了帖子,说相公几时回京的话,务必要抽空一晤,畅叙路上风霜云云。”

    王子晋笑了起来,意味深长:都不是傻子啊!朝鲜问题,在那边只是军事问题,放大到辽东就是个战略问题,可是在京城的官场上,却只是个可以被利用的斗争题材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任凭皇帝利用这个朝鲜问题大做文章,显然是很不符合朝臣们的利益!如果想要在这个问题上发挥影响力,高攀龙这两位显然很清楚,现在对于朝鲜问题最有发言权和洞察力的,非王子晋这个使团副使莫属。

    可不是,说到这一点,王子晋是当仁不让,他一直以来所致力的,也就是加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话语权,没见他努力的结果,连皇帝都要急招垂询么?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这就是职场里增加自己价值的不二法门,现在在朝鲜和日本的问题上,像王子晋这样拥有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又在这个阶段就占据了有利地形的人,真的找不出第二个来!

    至于使团中别的成员,也是沾了光,由于大部分都没什么地位和背景,全是仗着胆子大和银子多才能混进来的,这会多半被东厂和锦衣卫给搜罗起来,到处传播小道消息去了,至少凭着他们的身份,一般人还真不敢质疑其权威性!

    “剩下就是沈惟敬那老青皮了,这老家伙现在可吃香,不但兵部尚书那边抓着不放,就连御史朱国祯听说都给他下过帖子。不过这次相公回来了,看他还有多少得意的时候?”

    刘阿三说起沈惟敬是满脸的不屑,王子晋也是一笑置之,这老家伙看来很是得意了一会,不过现在提到重开谈判了,还真是得意不起来了,如果把昨天在兵部尚书府时沈惟敬的嘴脸告诉刘阿三,不晓得会有什么样的“笑”果?

    正说着,便有人送了张帖子进来,王子晋接过来一看,立时抬头:“下帖人何在?”

    你道是谁?却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如桢的帖子,请王子晋如果回来了,尽快过府相会!这样的帖子,送来的多半就是李鱼儿这个老相识了,王子晋怎能不起身?

    果然李鱼儿还在门房等着,以锦衣卫的手段,知道王子晋现在的行踪那是再简单不过了,等到这会才送帖子来,还是很给面子的,起码容人家休息一下,洗洗身上的风尘不是?王子晋亲自出迎,见李鱼儿一身崭新的飞鱼服站在门口,身后四名护卫,都是挎着绣春刀,那威风当真是生人勿进。

    王子晋迎上去,先给李鱼儿行礼,笑道:“李千户,李指挥!这可是春风得意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一看这架势,那铁定是升了官了啊!王子晋到现在还是很不熟悉明朝官服的规制,不过记得李鱼儿原先是个百户的,现在升官了,那不是千户就是指挥吧,总错不了。

    李鱼儿见到王子晋亲自出迎,脸上也是笑开了花,从凳子上跳起来,一把扶住王子晋,不容他行礼,连声道:“岂敢岂敢!王大人,咱们是什么交情,还来叙这种虚礼么?是咱们三爷有请,怎样,王大人几时有功夫过府?”

    王子晋大笑起来,眼光四下一扫,就见几个人很不自然地背过身去,心说你们爱看就看吧,反正我是要先去锦衣卫那了!

第十五章() 
这一次不是在宁远伯府上了,而是到了李如桢自己的府邸,规模较小,装饰也不是很华丽,显得很是低调。看来李家现在确实是在收敛之中,再加上李如桢自己又是锦衣卫的重要人物,太过奢华高调那也很不合适。

    李如桢对王子晋的到来也很是客气,亲自出迎,言辞中甚是客气,甚至还提到“本官这里正好有几位贵客,王大人也共坐闲叙一番?”

    听到这种话,见到李如桢亲自来迎接,王子晋就知道今天真正请客的不是李如桢了,多半就着落在那几位“贵客”的身上。想到李如桢的身份,再想到自己还在等着万历皇帝的召见,这心里顿时就多了几分期待,难道说今天竟然能碰到白龙鱼服这样的戏码,皇帝会微服出宫,在李如桢这里先考察一下自己?

    结果证明,这种事情多半都是在中才会有,王子晋显然不怎么具备那一类主角们的强大光环,微服出宫的皇帝没见到,高调出宫的太监倒是见了几个。而且这种还是不管怎么高调,都轮不到他王子晋呲牙的太监:东厂的两个大铛头!

    东厂这个机构,传奇很多,黑幕也很多,里面的机构设置和权能分配,后世一直有很多争论。不过不管怎么争论,铛头这个职位显然是存在的,而且眼前这两个,论气派显然比当初自己见到的张彪要大很多,在李如桢的面前都有座位可以坐,那也只有大铛头才能解释了。

    这当然都是王子晋自己揣测的,李如桢只是说这两位是宫里当差的,别的都没多说什么。那两位话倒是不多,冲着王子晋拱了拱手,冷着脸都没怎么说话。

    王子晋一瞧这阵势,得,八成就跟招聘一样吧?这铁定是宫里派来先考察一下自己的阵容,李如桢是中间人,这俩多半是考察官。要不说这职业经历丰富了,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这氛围一出来,王子晋就看出到底是什么阵势了,心里也就不慌了。

    大凡是个组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科学还是不科学,其实有很多东西还是相通的。从现代穿到古代,从商业精英到青楼大茶壶,又到朝廷官员,王子晋这跨界跨得不是一般的大,也不是一般的远,对于自己所经历的这些环境,其中的共性反而提炼得更加多一些。

    心中既定,神态也就从容,这两位太监虽然不说话,只是用锋利的眼光在他身上扫来扫去,王子晋却只是泰然自若,你们爱看就看,我就当是面试而已,要得就是你们看啊!

    说实话,对于两位东厂的大铛头而言,在面前能这么自然地侃侃而谈的人,还真是很少见到。一般的官员软骨头,见到东厂先就矮了一截,而那些自诩风骨、读了满腹圣贤书的官员士子,对于东厂又很是唾弃,总之是不好好说话,所以两位端了一会架子,给王子晋施加了一会压力之后,见王子晋神情自若,虽然并不向他们主动搭话,可是与李如桢对答之间,神情动作也都显得并没有忽视他俩,当真是不卑不亢!彼此间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这年轻书生,还真是很有些胆气!

    此时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