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办法,响鼓不用重锤,郝杰决定还是以拉拢为主。你不是不想再去谈判了吗?好办,找死已经有人了,就是被你的苦肉计弄去北京的沈惟敬!

    是的,事情就是这样,第二轮的谈判还没有开始,朝廷已经作出了选择,王子晋一来不是正使,二来他已经明显表示出了不愿意继续承担这个事情,导致最后没法收场,所以京城的权力机关已经认定沈惟敬就是下一步谈判的最佳担当人了!

    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无人,那就等着当炮灰吧!当然,对于当事人是一定蒙在鼓里的,沈惟敬这会正在享受着初次赴日成功的喜悦,在那里接受恩赏呢,以后的事情,那还是以后再说吧!谁能保证,以后他就不能主持和谈成功呢?

    反正这个炮灰已经确定了,郝杰根本不会在乎,他现在需要能办事的人,能了解日本的人,王子晋就是现成的一张好牌。至于筹码,他也有现成的,那就是这个和谈的参与方式问题。

    郝巡抚换了副面孔,笑眯眯地看着王子晋,先是把他之前赴日出使的功劳夸奖了一遍,这都是朝廷已经确定了的,只不过沈惟敬和王子晋的身份都比较野路子,所以邸报上都没写出来;然后,才说到正题:“王大人,如今赴日使命已经告一段落,你这有用之身可不能闲置,本官的意思,莫若你就先去赴任九连城守备一职,担当祖承训副总兵的幕僚,为他大军入朝参赞谋划,立下功劳自然少不了你的份,如何?”

    王子晋一听,顿时不作声了。为何?这是一件好事!原本他就一直在踌躇,要怎么样才能堂而皇之地介入到朝鲜的战事中去。这个身份是很重要的,因为他的目标是要在朝鲜战事中立下足够的功劳,最好是能有一定的兵权,这样他才能找机会把云楼的人也给拉进来,大家一起立功受奖。

    可是这个机会不好找!眼下他最有把握的就是李家这边,李家在辽镇有着无法割舍的利益,对于朝鲜也是责无旁贷,因此最为需要他的能力和情报,势必也会给他相当的利益交换。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个问题,李如松现在正率领大军在宁夏奋战,如果历史不发生大的改变的话,这一战至少要到十月份才能见分晓。

    然后大军从宁夏运动到辽东,入朝至少要到十二月,甚至到明年了。这中间他的地位就很尴尬,不开战,李家也不好明着把他拉进来办事,眼下的辽东,明面上可不是李家的天下了,就看李家在辽镇的当家人李如柏,居然是个白身,可知李家自己也有他们的尴尬。

    这中间半年的时间,就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王子晋最担心的,就是弄不好朝廷又会想起他来,叫他再去和日本方面谈判,因为要用缓兵之计的话,谈判就是最好的办法。虽然有沈惟敬这个冤大头挡在前面,可是现在冤大头自己已经知道了冤大头的危险性,也在想办法解套了,之前已经有过一次险情,王子晋可不想一直这么和沈惟敬纠缠下去,玩这种抽鬼牌的游戏,他可忙着呢!

    所以,郝杰的建议让他确实是怦然心动了!只要他这么一点头,立马就是个辽镇的实职到手,守备的官不大不小,算是兵头将尾的角色,弄好了也能带两三个千总的部队呢。更关键的是,这个是九连城的守备,而九连城正是大明军跨过鸭绿江的出发地,有了这个名义,王子晋现在就可以跑到九连城去,光明正大地参与朝鲜战事了!

    但,这里面也不是完全是好处,没有任何陷阱的。他看了看李如柏,心中猜测着郝杰的用意。如果只是向自己抛出这么个红绣球,他为何要连李如柏一起找来?这里面又有李如柏什么事?

    郝杰见王子晋神色沉稳,听了之后不动声色,只是看了看李如柏,心中不由得暗暗点头:此子确实有名士之风,见利而不趋,不会因为一点好处而乱了阵脚,难得!做到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其实极难,战国时魏国的上党守将向赵国投诚,当时连平原君都忍不住受了诱惑,那是二十多座城池呢,而且是对赵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城池!结果这一贪,结果就是长平之败,赵国输得裤子都当掉了,从此失去了正面抵抗秦军的实力,这就是贪小便宜的下场!

    站在郝杰的立场,他对于辽东李家是没多少好感的,这倒不一定是出于文官对武将的歧视,而是大明朝向来对武将们是采取一种既使用又抑制的态度。其实这无可厚非,只要是和平年代,武力一定是要关在笼子里,不能放出来的,文官掌握权力那不要紧,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么;可是武将一旦失去了控制,那就可能动摇朝廷的统治!所以一个稳定的政权,一定是用文官集团来压制武将,没有别的选择,哪怕这个武将集团全是一根筋的忠臣猛将,也得拿他们当作国家仇敌来对待!说起来有些可悲,但也是没有办法。

    因此分拆抑制李家的发展,这就是郝杰所担负的使命,因为李家已经不是李成梁一个人的李家,李成梁九个儿子,个个都是当兵的材料,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这家子发展起来实在太可怕,别的不说,如果李成梁不下来,李如柏不下来,此刻李家就是一门三总兵,掌握了九边中的三边军权,这是何等可怕的尾大不掉?

    郝杰今天把王子晋和李如柏一起叫来,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在李如柏的心里打上一根刺,当着李如柏的面把王子晋挖过来,让他不能一个猛子投到李家的怀里去,这样的人才,应该是大明的人才,不能和你们李家绑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来说,郝杰这也是为了王子晋的未来着想,因为他的想法,现在李成梁已经致仕回家了,李家不管怎么说,都是在走下坡路,朝廷绝对会继续设法瓦解李家在辽东的势力。这个时候王子晋和李家绑在一起,对于他将来的前程并没有多大好处。

    李如柏不明白么?这里面的道理,他一想就知道了,郝杰和他可是老对手了,这两年一直暗中较着劲呢!此际李如柏的心中,就犹如怒海波澜一样,狂涛阵阵奔来,打在他的心中:我李家,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朝廷的事?就连发现了一个人才,朝廷都要横插一手,从我们手中夺走!难道说,我们为朝廷立的功劳少了?还是我们给内阁和六部大臣,还有圣上送的财物少了?说到底,不过是占了辽镇之利而已,可是这些钱,李家可没有用来买田置产自己享受啊,那八千家丁的敢战之士,如果不是靠着全辽的商贸之利,单凭朝廷的军饷能拉起这样一支队伍吗?说到底,李家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辽镇的安宁,为了朝廷东顾无忧啊!

    可是明白归明白,愤懑归愤懑,他仍旧是面无表情。能说什么呢?忍,只有忍!忍到宁夏平定,大哥回来,率领大军出征朝鲜,立下世人都为之眩目的巨大功劳,或许才能为李家争得应有的地位吧?

    王子晋可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他就算明知朝廷对李家是采取限制和削弱的态度,一时也没法具体到郝杰个人身上去。可是,李如柏的态度他却是看明白了,这绝对不是乐见其成的,而是一种带着无奈的默认。

    换一个人,或许会犹豫一下,因为靠拢李家是王子晋一贯奉行的政策,如果现在答应了郝杰的请求,而没有得到李家的确认的话,则有可能违背这一贯方针。

    然而,王子晋只是稍稍沉默,在确认了李如柏要保持沉默之后,便起身向郝杰长揖到地:“卑职愿往九连城!多谢郝大人栽培!”

第四十二章() 
这里面的利弊,王子晋其实看得很清楚。确实,李家会不痛快,可是他们明明不痛快,还要保持沉默,这就说明了,李家是无法正面对抗郝杰的要求的,郝杰更强!而此时的王子晋,看似混得如鱼得水,其实他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因为他根本没有可靠的靠山,就算是李家,和他之间也是合作大于依附的关系。因此,遇到比李家更强的人,硬抗不如顺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李家既然对此表示无奈,那么也就更加能够理解王子晋所作出的选择,只要王子晋能够及时向李家表明他也同样的无奈,双方的关系至少不会有恶化,相反甚至还可能得到某种改善:同病相怜,这是一种奇妙的联系。

    况且,他现在还并没有对李家体现出他最大的价值!就凭王子晋先前的种种布局,还有他那些乱七八糟的历史知识,他能够为李家作出的贡献还在后头呢!所以,其实在此刻向郝杰低头,他付出的并不算多。

    相反,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可以就此从和谈的角色里跳出来,投入到战事之中,那是更加广阔的一片天地!至于以后朝廷如果再要叫他参与谈判,他就可以有立场来讨价还价了,因为大明朝有种很棒的传统,为国效力是看自愿的,退隐山林反而更加受到鼓励!如果朝廷强迫他为国效力去谈判的话,他大可以挂冠不干,朝廷甚至还不能把他怎么样,就连以这个理由撸了他的官职都做不到!这就是奇妙的大明官场。

    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被分派了自己不喜欢的官职,于是就索性不干回家的官员,整个大明朝都从来没有缺少过。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的人们确实是很没有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

    说回现场,郝杰见王子晋应承下来了,也是相当高兴,虽然他也知道这其实并不代表什么,不过自己伸出的橄榄枝,对方接下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不是?以后怎么发展,是以后的事,人都是会变的,都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王子晋能够提供助力,这也就足够了。

    于是三天之后,伤势痊愈的王子晋便再度从广宁出发,奔赴鸭绿江边的九连城。这一次他换上了正式的官服,胸前打上了补子,怀里揣着郝杰签发的派遣命令,意味着他这个九连城守备已经基本上成为了真正的实职——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这个命令还需要兵部的备案,不过也仅仅是备案而已。

    这条路王子晋是走了第三次了,可谓轻车熟路,况且这一次也说得上是新官上任,春风得意马蹄疾,跑起来格外轻快。身边除了云楼一干人等,还有舒尔哈赤所率领的那十名女真勇士之外,又添上锦衣卫两员,东厂番子两员,这都是郝杰从辽东都司衙门里派出来,准备过去和张彪接头,将大明的情报网络延伸到朝鲜去的人手。

    好歹守备也是武将一员,郝杰倒也仗义,意思意思拨了差不多二百名新兵给他,武器装备战马都是新配的,领头的是个千总,名叫孙一本,也是辽镇本地人,和李家关系甚为密切。临走之前,王子晋带着他一同去李家府上拜会,李如柏很给面子,没有因为王子晋接了郝杰的好处而对他冷眼相看,而是帮着站脚,好好嘱咐了一番孙一本,要他一切服从王子晋的指挥,大家都是自己人,这次机会难得云云。

    孙一本是个三十不到的小伙子,相貌英俊得吓死人,连王子晋都要甘拜下风——话说王子晋其实也只是称得上英俊而已,距离妖孽级别还差了不少,不过他胜在生于后世,营养好,发育好,皮肤白皙,比起这时代的人就有了不少优势,现在算是碰到对手了。

    一路上闲谈,基本上都是孙一本听王子晋说,讲解朝鲜和日本的局势,尤其是说到日军的战斗力时,孙一本听得格外认真,至于别的闲话,这家伙就不大搭理了,看起来倒是个纯粹的军官模样。王子晋甚是高兴,就喜欢这样的人,你专业上抓的牢,自然有你一席之地,怕的是那种号称什么都能抓得起来,什么都感兴趣的,这种人往往就不大安分,然后就要各种斗心眼,能量都用在内耗上了。

    心情一好,王子晋也拿孙一本开玩笑,话说这个名字背在一员武将身上还真是可惜了,要是个文官多威风?孙一本,那天生就是应该当言官御史的啊!看谁不顺眼了,当即一本参倒,从此孙一本大名闻于天下,岂不是美哉?

    一路说说笑笑,不几天到了九连城。这会六月中了,天气渐渐炎热,九连城这里更是热火朝天,大量的民夫从西向东集结到这里,将大明各处发来的物资堆放起来,使得这座原本比较冷清的边境小城变得极为拥挤不堪。

    等见到总兵杨绍勋,王子晋出示自己的官身文告,杨绍勋顿时热情好多,说了会闲话,便开始大倒苦水。他确实是难做人,这辽镇就不是个太平的地方,李成梁那么能打,镇服了辽镇四面,也只是维持个局面,无力向外开拓。换了马林,马林就是个菩萨,啥事不干忙活着调走,总算是在朝鲜局势变化之前如愿以偿,现在上来的杨绍勋,和内阁的赵志皋一样,就是出来顶雷的!

    因此他一不得朝廷支持,二不得李家待见,堂堂总兵只能在这里搞搞后勤,调度部署完全没他的事,都是郝杰和李如柏在广宁商量着就办了,李家的人要李如柏点头,不是李家的就是郝杰承担了,杨绍勋就是执行而已。

    执行也不简单!那得手下有个精干而高效的团队才行,杨绍勋怎么说也是个武将,家丁有那么几百号,可是要说到幕僚就抓瞎了,所以这九连城的后勤工作搞的是乱七八糟,杨绍勋正为这事烦心呢,还找不到人说去,这见到王子晋了,知道这位出使有功,虽然这个九连城守备上任的很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也显示出人家背后有人不是?因此杨绍勋就动了心思,想说这好歹是个读书人,言语也很有条理,手下更有几个看上去读过书的,这都是人才啊,能不能就留在我身边帮忙?

    要说杨绍勋当到总兵官了,这眼力确实是不差,王子晋那是什么人?要说组织调度,放眼这整个时代他都能算得上拔尖的,在后世那种商业大潮中搏杀出来的人,这点素质还能没有?——只能算是拔尖,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因为中国之大,真的从来不缺少怪才和天才!

    可问题是,王子晋不乐意啊!他向郝杰低头,那是因为郝杰强势,连李如柏都捏着鼻子默认了,一肚子气往下咽;杨绍勋就不同了,现在他明显是掌控不了局面,所以才急需人帮忙。你一个总兵官都掌控不住局面了,我帮你作甚?

    后世的职场之中有一条定律,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却很铁,那就是找工作,其实是找老板。只要老板好,哪怕这工作看上去很糟糕,福利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没关系,老板都记着你的付出,会给你足够的回报,还会带着你走上成功的职业生涯的;而老板一旦不好,哪怕你的工作看起来光鲜亮丽人人羡慕,依旧是前途无亮,等着看你的身边同龄人一个接一个冲到你前面去吧!

    王子晋身为职场中小有成就的人士,对这一点当然是心知肚明,并且照着办事的。现在杨绍勋摆明就是个失败的老板,自己确实是能帮上他的忙,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杨绍勋自己都混得不怎么样,历史上王子晋甚至不记得还有这么一位辽东总兵,可见这就是个过客而已,自己就算是帮了他天大的忙,也未必能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好处吧?

    相反,就因为杨绍勋的地位尴尬成就不高,那么就算自己不帮他的忙,他也未必能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因为郝杰看好他,李家也看好他,杨绍勋总不能抓着点小岔子就大做文章,那是给他自己添堵呢!

    帮他没多少好处,拒绝他也没多少坏处,所以王子晋就表示毫无压力地婉言谢绝了,理由也很简单,就是郝巡抚吩咐我了,九连城不是我待的地方,我真正要去的是朝鲜,凭着我了解朝鲜和日本,要帮着祖承训副总兵参赞军机。这后勤工作,咳咳,总兵大人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小生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杨绍勋一听也没法子了,郝杰比他大啊!前线比后勤重要,这也是定规,于是堂堂总兵也只能看着一个小小守备不买自己的账,还得捏着鼻子说不要紧!

    王子晋倒也不想和他落下嫌隙,便将自己的手下六阿四推到杨绍勋的面前,大吹特吹了一通。其实从身份上来说,杨绍勋用六阿四才更加合适,这人就没什么官职,杨绍勋随便收在自己的幕府里当个幕僚,他的权力再小也能把六阿四安排好了。

    而从能力上来说,六阿四也可以胜任愉快,方孝孺的后人,世代书香门第的,这可不是假的。更巧的是,方家隐姓埋名之后,因为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家门之中有很多人研究杂学的,六阿四的学问就比寻常只知道读书应考的举子强了太多,三言两语之间,就让杨绍勋大为欢喜,当即将六阿四留了下来。

    此后数日,反正王子晋都还在九连城之中待着,因为祖承训还在这没动窝呢。闲着没事,他也也帮着六阿四一块,将整个九连城的仓储转运工作梳理了一遍,稍微运用一些现代物流管理的知识,登时大为改观,惹得杨绍勋又是一个劲地咂嘴,王子晋嘴上谦虚,肚子里却是煞是得意:憋屈这么久了,哥也终于找到一点穿越众的优越感了!

第四十三章() 
此时的朝鲜局势,那真是只能用糜烂来形容了。小西行长部已经渡过了大同江,打到平壤城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张彪那里发出了最后一份情报之后,就已经从平壤撤了出来,以他的身份,当然不能冒险玩什么潜伏,而是跟着朝鲜国王的小朝廷后撤,此时已经到了定州,离义州只有六十里远。

    局势危殆至此,国王李昖早就绝望了,一天三遍派人来催问大明天兵,说我们的粮食充足,道路整备,就盼着大明天兵来扫荡宵小,复我家邦了——你们怎么还不来啊!

    可是祖承训哪里肯动?他先前就和王子晋商量好了,反正平壤不丢,日军大部队不分散,我就绝对不动窝,用王子晋的话说,就是孙子兵法之中的不动如山,强军风范,任凭你朝鲜派来的使者如何苦求,甚至玩出类似春秋时申包胥哭秦廷的把戏,跪在九连城守备衙门前大哭一天一夜,祖承训照样是置之不理,说起来就是粮食不足,道路不明,各种借口找一堆。

    他也没什么压力,因为郝杰和杨绍勋派人来问过,祖承训就和盘托出,说我们现在兵力不足,过去也决定不了战局,日本人那么多,我三千人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万一把日本人惹急了打过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