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候王子晋记得很清楚,米军以惯用的宣传手法,写了个装甲部队将领牛哄哄的豪言壮语,说什么我们从仁川登陆之后,就一直把坦克开到了鸭绿江边才停下来!其实,论到进军速度,靠着两条腿和草鞋的日本战国军队,也未必就输给了米国坦克。所以这又显示出了这个新兴国家底蕴的贫乏,你坦克还没赢过两条腿呢,吹什么吹?

    不过这话就不用说出来了,面子上王子晋还得作出沉痛状,那是因为友邦朝鲜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等听到某些朝鲜将领英勇作战殉国的消息,又要做扼腕叹息状。这是必要的姿态,你是使节呢,怎么能对此无动于衷?尽管王子晋内心是很想嘲笑一把这些豆腐兵的,可是不能显露出来,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少不了朝鲜人的鲜血!

    好在元均说得也不多,看来是因为他们在开战之后不久就到了海上,往来消息传递不便,因此具体的事情知道得并不多。等说到他们自身,元均才打起了精神,因为他们这边倒是好消息居多。一开场,元均就道:“自倭寇大军来袭,在下见敌势浩大,不可力敌,自量手中战船,恐怕不足以当其锋芒”

    王子晋眉头一皱,顿时想起历史上这位元均的作为来。在日军登陆釜山的时候,这家伙身为庆尚道水军统制,居然在一枪没放一战未打的情形下,掉脸冲背后发起了冲锋,逃之夭夭了!这还不算,你自己逃就逃了吧,他居然把手里的战船都给烧了!此种行为,简直是令人发指,庆尚道作为朝鲜最接近日本的一个道,那里的水军实力堪称最强,还在李舜臣任职的全罗道之上,如果这部分战船能够保存下来,那对于以后战局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后世读书到此,王子晋每每扼腕,怎么每次战争到来,都会有这么多极品的人和事冒出来呢?那是船啊,不是什么搬不走的东西,你开着跑就是了,干嘛要烧掉呢,光板屋船就有四五十条啊!总共将近二百条战船啊!更可气的是,这元均最后跑路的时候,也是坐着战船跑的,不过等他和李舜臣会合的时候,只有四条战船!

    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因此这时王子晋想起来,忍不住就顺嘴刺了他一句:“于是你就想,干脆把战船都给烧了,以免落入敌人之手?”

    沈惟敬在旁边听着,一直没说话,闻言不禁一怔,心说王子晋这话从何说起?你一直在日本,想来是不会知道这种消息的,这个元均到底干了什么你怎么知道?

    哪知元均的反应更是奇特,刚刚还慷慨激昂的神情顿时为之一窒,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嗓子眼一样,到嘴边的话全都被憋了回去,瞪着王子晋的目光中带着无限惊惧,估计就算是加藤清正站在他面前,元均也不会如此惊恐吧?

    王子晋这可觉得有些不对了。历史上元均烧船走人,和李舜臣会合了之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后来更是借着李舜臣的东风扶摇直上,一直紧跟着李舜臣的脚步升官,要不他怎么能在战事平息之后顶了李舜臣的位子呢?这就说明了,在烧船这件事上,他多半是胸有成竹,不会受到多大的惩罚,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只不过这中间到底有什么诀窍,王子晋还想不清楚罢了。

    既然元均是心里有底的,为何现在要这么惊恐?难道说这中间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王子晋的眉毛登时就竖起来了,这是在他的船上,元均又是个专门拖后腿的家伙,如果证明了此人是个朝奸,不,不用证明,只要有嫌疑,他可不会有任何手软,就会帮着朝鲜人清理了这个败类!

    元均眼珠咕噜转了一会,看着王子晋脸色越来越差,神情也越来越严峻,好似下了什么决定,看看周围除了大明朝的人,就只有自己的两个亲兵,当时就噗通一声跪下了,大声道:“天使明鉴,若不是天使预先布局,英明远见,在下就真的要走这条路了!说起来,还是天使的智慧,挽救了我们庆尚道的水军呐!”

    王子晋到嘴边的“拿下”二字又给噎了回去,感觉就跟刚才的元均差不多,想好的话被突如其来的消息给生生憋了回去,现实和自己的预想相差太大,有些反应不过来。怎么着,听这话的意思,他没有烧船?而且没有烧船的原因,还是我有远见,做了布局?我做了什么布局了,有这么大的本事?貌似之前小生都一直没想起你这一号来吧!

    他这么瞪着,元均趴在地上也看不见,还以为王子晋仍旧是铁青着脸准备发作,不过既然还没有发作,自己的表态就起了作用了。他是个有盘算的人,知道眼下朝鲜多半是无法抵挡日军的,要保证国家的存续,就得指望大明天朝了,因此将来的国内权力分配,铁定是绕不过大明朝的意志。自己这个官迷,又没什么打仗的本事,要是再得罪了大明天使,那可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关键在于,他原本以为,这大明天使就是和李舜臣有关系,因此才格外抬举他,事先就定下了让李舜臣做三道水军都统制。可是刚才王子晋一句话,可吓到了他,那是他先前的盘算,可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为何大明天使在千里之外犹如目见?可见这天使的心计厉害到了什么程度!

    元均趴在地上,既然已经豁出去了,也就竹筒倒豆子:“天使明鉴,在下身为庆尚道水军统制,面临倭寇进袭,原本是守土有责。无奈本领低微,又兼贪生怕死,加上敌人势大,实在是惶恐无计,想来想去,也只有弃守逃命一途可走了。然而弃守逃命,到后来终究不免一死,当时真是彷徨不知所以”

    王子晋听了就想翻白眼,你的脸皮是多厚啊?贪生怕死这么大大方方就说了出来,这还罢了,还能把自己意图保命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i真是服了u!

    不过听着听着,他也听出点味道来了,似乎在元均这里,我会有一点意外的收获?反正看样子船也没烧,咱总不能以一个他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当作罪名吧?那就姑且听着吧!

第二十八章() 
元均接着说,他现在气也喘匀了,说话也不哆嗦了,看来是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不得不说,能够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一直生存下来,甚至一度顶了战功彪炳的李舜臣的差使,这人其实也不能算是一般人。

    “在下是想,若是一战而走,则有战败之辱,日后难免又被论罪;倘若战事不利,还有性命之忧;”元均侃侃而谈,这是他的心路历程呢,说起来格外投入和细致,连沈惟敬都听进去了:“想来想去,若是能以免予资敌的名义,将战船付之一炬,则战亦无从凭借,而遁走也有微功。”

    王子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原先他一直闹不清楚,元均为何要烧船而走,不烧也可以走啊?还能保全战船!奇怪的是,他烧了船居然还能太平无事!当时只以为是元均做官的手段高明,又买通了上官,才可以脱罪,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这家伙烧船烧的高明啊!叫人拍案叫绝!

    当时倭寇大军压境,元均有自知之明,别看人说起来特别无耻,其实这也不算什么,你不能打就不能打么,充那大头有什么用?于是他就想要逃走,可是临阵脱逃也是罪,以后还是要倒霉的。关键在于他这庆尚道是抵抗日军的第一线,要是秋后算帐,从时间上,从重要性上,在他这个位置上临阵脱逃,那都是独一份,肯定是要抓出来当典型杀头的!

    这么着就不能逃了,可是要打一仗再走,就像元均所说的,他对于自己没有信心,万一阵亡了呢?所以想来想去,烧船就是个好办法了,说起来我这是明知不敌,免予资敌啊,这船烧了总比落到倭寇手中来得强吧?总是个功劳不是?于是烧了船之后,他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带着剩下几条船和全罗道的水军会合了,而因为手里没多少船了,又可以安安心心跟着李舜臣的后面打打酱油,战功也不少捞。

    瞧人家这算计的,怪事背后不怪啊,简直就是怪才啊!

    王子晋简直要为之惊叹,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大脑,怎么长出来的!这么惨烈的战争,整个三千里江山血流成河,李舜臣到最后都免不了战死沙场,这元均打仗的手艺差到这种地步还能混下来,甚至一度顶掉了李舜臣的位置,果然不是寻常人!话说在历史上,日军第二次侵朝的时候,当时的元均已经是三道水军都统制了,这一次他就没有再逃,而是战死沙场,大概是在那个位子上,想逃也没处逃了吧?

    到这会王子晋也想明白,为何元均要说是自己的远见,留下了庆尚道水军这些船只了。那是因为自己给李舜臣讨了这么个三道水军都统制的名义,元均就有了堂而皇之跑路的借口。因为现在李舜臣不再是他的同僚,不是平级,而是上级了。庆尚道的水军守卫防区,那不光是元均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李舜臣这个大个在前面扛着,元均见到倭寇大队来袭力有不逮,带着自己的船队去投奔上级,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怎么也不能说他是弃守逃命了吧?人家现在还在李都统制的麾下奋战呢,还是在保卫着自己的防区么!

    要不说这官场里怪事多,其实那都是因为外人不在官场中,不懂得这里面的游戏规则。你真的用官场的游戏规则来套一套,其实一点都不怪了。不过这元均为何对王子晋的斥责这么惊恐,那也就可以理解了,大概是元均以为,王子晋在给李舜臣讨要这个三道水军都统制的名义时,就想好了他们其余几个水军统制的处境,就是要预防有烧船遁走这类事发生吧?

    殊不知,这也是太高看王子晋了,他又不是当官的出身,更加不是官场里面最如鱼得水的那种老官油子,哪里能想到这么深远?不过都是碰巧罢了。

    可是人和人的个性不一样,看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天差地远。搁个没心没肺的,听到这话就当是巧合,根本不会在意什么,睡一觉起来就全忘了。元均不一样,这人逃个命都能想到那么深远,一百多将近二百条战船说烧就烧了,只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能好过一点,这样的人,他能相信是巧合?

    所以不把这个问题对王子晋解释清楚,元均简直就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了!好在结果还算不错,这位天朝使节大人的胸襟还算广阔,手段更是高明,在看破了自己的秉性和才能的情况下,轻飘飘地用了一点小手腕,把李舜臣给提上来,就给元均光明正大地留了一条后路,在保全了庆尚道水师的同时,也顺便保全了元均的官帽子和帽子下的脑袋。

    对于这样的人,元均是最惧怕,也最尊敬的。因为在这个领域,是元均自认为最擅长的领域,而王子晋的手段整人于无形,效果却是出奇的好,令他是深为佩服,又带着点感激,因为这种公私兼顾,其实就是官场手段中的最高境界。官做到这个份上,那真是挥洒自如,由不得元均不佩服啊!

    一个手段如此高明的大明天使,势必会在朝鲜急转直下的战局和政局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此时元均不由得又对李舜臣羡慕嫉妒恨起来,这一场水战打下来,他已经看到了李舜臣在水战上的才能,用兵那是不用说了,这一战打得漂亮之极,几乎是将同等兵力的日本水军全歼。

    他更看到了这一战的政治意义,在朝鲜陆地上节节败退,丧师失地的时候,水军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绝不仅仅是这点战术上的胜利,其意义更加重大,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表明朝鲜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更可以向大明朝证明朝鲜自身存在的价值。此时此刻,元均深深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他没有从陆上逃离,而是抛弃自己的嫉妒,投身到骤然爬到他头上的李舜臣麾下作战,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元均了解自己,除了有点做官的小心思,他几乎是一无所长,在水战方面更加没办法和李舜臣相比。可是现在,通天大路就摆在他的眼前,在李舜臣的指挥下,只要他老老实实不捣乱,打胜仗就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再能和大明天使搭上关系,那么升官的两大要素就齐备了!

    哪两大要素?第一,是政绩,第二是政绩要被领导看到。如今的元均,眼前就摆着这么一条光明的前程,只要他能和明朝天使搞好关系。而且,以他的人脉和眼力,自然看得出来,这位王子晋虽然只是个副使,可是他能够当着朝鲜君臣的面,给李舜臣生生讨了个新的官衔出来,又能在正使面前掌握话语权,根本看都不看正使沈惟敬一言,此人的实力显然比正使更加高出一筹。官场中人,这点眼力价必须有!

    可是想要抱上王子晋这条大粗腿,元均还有个障碍,那就是李舜臣。他搞不清楚李舜臣和王子晋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可以肯定一定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否则王子晋怎么会这么落力地帮他的忙?而且王子晋显然对于李舜臣的能力是很了解的,才能放心把这三道水军的重任都交到他的手里。

    要知道,王子晋之所以能轻易将这个官衔放到李舜臣的头上,也是因为别人不想担这个风险了,三道水军都统制,打了败仗是要死人的,还会死很多人!尽管王子晋身为大明朝的使节,这个政治风险相对要小一些,但不等于没有。

    李舜臣能当上全罗道水军左统制,是承蒙柳成龙的提拔,俩人是从小的好友关系。可是除此之外,李舜臣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功勋,倒是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的升官,其实被很多人看作是裙带关系,不那么叫人信服的。

    问题就来了,朝鲜人都不知道他的才能,大明使节却敢把赌注押到他的身上,凭什么?俩人之间的关系,深得叫人不敢妄自揣测!

    所以元均也不敢贸然行事,官场上僭越亲疏关系乃是大忌,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认为是居心叵测。尽管他对于李舜臣也有了些观察,这人未必是这么有心计的人,不过小心没大错,至少眼下自己摆出对明朝使节推心置腹加俯首称臣的姿态,对方的反应也算不错,这就是好事了。

    王子晋听他说完了,沉吟半晌,才点头道:“元将军请起吧!唉,倭寇入侵,三千里江山处处烽烟,国家蒙此大难,也是难为你们了。不过,国难当头,还是要多一些公心,少一些私利盘算为好。”

    元均立马感激涕零,不感激也得涕零一下,以示明朝天使的话震动到他的灵魂了。话说他也确实是放心了,人家这么说,就是不会计较的意思,看你以后的表现了!以后,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跟着李舜臣混呗,这家伙又能打,上层关系又硬朗,既有左议政柳成龙,又有明朝使节的赏识,眼下咱是比不过的,跟着后面混口汤喝总可以吧?

    好容易应付完了元均,外面又有人来,说是朝鲜水军大将李舜臣听说明朝使节在此,想要登船拜见。

第二十九章() 
这会离得近了,没有烟雾干扰,王子晋才看清楚眼前这支朝鲜舰队。一看之下,不免有些失望,这才多少船啊?数数看,了不起五十条,其中板屋船为主力,不过二十多条而已,其余都是小船和快船,后面俘虏的日本安宅船倒是有那么七八条,勉强拖着。

    当中就只有一艘龟船,从那些板材的痕迹上就能看出,刚刚那一仗确实打得很激烈,日军铁炮的铅弹在上面打出了无数个小眼,密密麻麻简直像是蜂窝一样!好在这板材都是特制的,里面生铁外面硬木,后世的小口径步枪也未必能打得穿,这时代的铅弹到了几十米外就杀伤力很小了,在海上哪能打得穿?因此居然是行若无事,带着一身伤痕在海上飘着,很有点铁血风范。

    王子晋站在船舷,跟沈嘉旺一起观察这龟船,望了一会,沈嘉旺摇了摇头:“这船,啧啧,亏他们想得出来,这人铁定不懂船!”

    咦,你怎么会得出这么个结论来?王子晋大奇,好歹这玩意也是战功赫赫啊,据说是李舜臣自己设计的呢,朝鲜人的偶像啊,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不懂船呢?“愿闻其详!”

    就连一旁的元均也竖起了耳朵,想要听听详细,这龟船刚才可是大出风头,怎么明朝人似乎对此不以为然?沈嘉旺也不管那么多,直接就说:“这船,一出外洋就无法操控,遇到大风浪直接就翻了,上面太重,什么压舱物都压不住!就这么一根桅杆,还没有横桁,操帆也是个大问题,全凭划桨手维持,那不得把人累死?王相公你瞧,这船眼下可不是自己在跑,是两条大船拖着走呢,估摸着那些划桨手都累趴下了吧?”

    王子晋一看果然,可不是么?龟船前面拖着两根长索,是被两艘板屋船牵引着前进,因此也拖在后面,没有上前来。而且旗舰也不是这龟船,而是一条板屋船,此刻已经靠了过来,甲板上站着十几个朝鲜军官,为首一人正手搭凉棚朝这边看着,看样子多半就是李舜臣了。

    对于这位朝鲜族的英雄人物,王子晋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后世朝鲜和韩国方面对他的宣传几乎是不遗余力的神化,搞得真相反而很模糊,因为那边一神化,这边中国人看着不爽,就会妖魔化。记得王子晋在某论坛上就看到过,对于李舜臣的战绩,大家吵得不像样子,黑他的人甚至把日本的战史当作依据。天晓得,日本方面对于自己败仗的记录能有几次是可靠的?黑到这种程度,也是不大理智的表现了。

    总之,这个人的真面目已经被各种正面的神化或者反面的抹黑给隐藏起来了,所以王子晋真的很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就失望了,因为李舜臣真的是个很普通的人,说话声音没什么特点,长相也很平常,行为举止看不出多少王霸之气,眼神也是乏善可陈,唯一有些特别的就是,姿态显得很端正,对着上国使节称得上不卑不亢,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个人物。

    这样的人,王子晋算是看出来的,要不是时势造英雄,刚好把他丢到这个时代,这个位子上,这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官场给吞得渣都不剩,不在沉默中灭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然后灭亡——总之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唉,时运还是最重要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王子晋叹了口气,就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眼睛瞟过去一瞧,原来是元均在对着自己笑,不过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