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鲸真的是忍不住了,是何言哉,是何人哉!偏偏皇帝似乎还很愿意听他说下去的样子,憋得老太监张鲸一肚子火,索性扭头不去看这小子了,真是越看越火啊!

    万历皇帝本也有些觉得怪异的,却被张鲸这一扭头的动作分散了注意力,想想到有些好笑,臣子之中,对着他有阿谀奉承的,有阳奉阴违的,还有借着骂皇帝来讨好文官集团中的成员的,偏偏像王子晋这么大胆而坦诚的,却一个都没有啊!一念及此,万历的心绪又平静下来:“你说吧,朕让你说,说得不好,便即刻拖出去斩了!”

    王子晋一听这话,更加是豁出去了,索性把头都抬起来,冲着皇帝一抱拳:“圣上英明!臣本太仓布衣,家中遭逢不幸,双亲尽失,亲友无着,在苏州城中立足未稳,又遭小人暗算,险些丧命雪地之中,到今天连谁暗算的都还不知道。己身如此,早已不存苟且之心,但求一生畅快,无愧于心罢了,纵然是为皇上,为大明粉身碎骨,也是等闲。然而,臣受人厚恩,才能活到今日,不思报答此恩,却反而连累恩人全家的话,生如畜生何异!纵然能对皇上尽忠,亦是对恩人不义,忠义不能两全的话——”他深深地低下头去,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是最为大逆不道的一句话:

    “臣,愿舍忠而取义!”

    “来人!给咱家拿下!”张鲸气得暴喝一声,这小子,活得腻歪了吧!你等着,别看皇帝说即刻拖出去斩了,咱家可没这么容易就放过你,你不是在乎那帮青楼的婊子和绿帽子吗,咱家就偏偏要你看着他们辗转求死而不得,到那时看你后悔不!身为内廷之首,张鲸要想整治一群还背着贱籍的倭寇余孽,那真是一句话就能让他们生不如死!

    这里是间偏殿,殿中看着只有王子晋和万历皇帝,再加上太监张鲸仨人,别无旁人。可是张鲸这么一声喊,四条大汉就像是从地上钻出来的一样,不由分说把王子晋朝地上一摁,也不知用的什么手法,王子晋这么一条长大的汉子,在他们手下就如同婴儿一般,毫无反抗之力,死狗一般被摁在地上,稍微一动就是全身酸痛无比,半点力气都使不出来。

    张鲸正要让这几个大汉将王子晋带下去,万历皇帝却适时发话了:“放开他,你们下去!”张鲸这可不干了,他身为皇帝在东宫时就侍候着的老伴伴,可以说是这天下极少数能够在皇帝面前说出自己意见的人之一,皇帝这么纵容这个狂徒,张鲸是真的生气了,主辱臣死么!

    可是他的话还没说出来,万历便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轻轻哼了一声,张鲸立刻就没声音了,他知道,这是皇帝不乐意了,自己就算再怎么提意见都没用啊!老太监把手无力地一挥,那四条大汉一声不吭,将王子晋放开,又像刚才莫名其妙地出现一样,再度消失不见了。

    王子晋从地上爬起来,揉了揉刚刚被抓住的地方,摆了摆头,对皇帝磕了个头,大声道:“谢主隆恩!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不敢对圣上有丝毫隐瞒,更不能罔顾恩义,只图一身之富贵。”

    万历皇帝摸了摸下巴,心中忽然有些感慨。要是朝中的大臣们,都像王子晋这样,有什么话都放在台面上说清楚,那朝中的事情,会不会好处理一些?他摇了摇头,恐怕也未必,那些大臣,是铁了心要和朕作对到底,非要让朕交出手中的权柄啊,也不知道,王锡爵进京之后,能不能摆平这些人?

    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万历皇帝一开口,就说起了王锡爵:“王卿家,你顾全朋友之义,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朕所言的,也为了保全你和你那些朋友。听说,你和娄江阁老有些不谐?王阁老,已经接了朕的旨意,答允出山掌管内阁,现今应该已经在赴京的途中了。你若是不入环卫,而是在李提督帐下为将,恐怕未必能避得过王阁老吧?”

    什,什么?王子晋愕然抬头,甚至忘记了自己不应该这么直视皇帝的。他实在是意外,意外的不是王锡爵入京为首辅,这个消息他早就知道了,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过他觉得,自己只要躲在朝鲜不回来,王锡爵在朝中有这么多棘手的大事要处理,有多少闲工夫来赶绝自己?自己既不在京城,也不在江南,这样,王锡爵应该能容得下自己吧?

    他意外的是,皇帝居然会向他解释,而且会为他着想!我的主角光环,莫非终于是觉醒了,抱上了这么粗的一根大腿,一下子成为了皇帝关心的臣子?这——这还是不科学啊!

    非亲非故的,自己也不是什么社稷股肱的重臣,皇帝凭什么对自己这么好?王子晋脑子很清楚,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打什么主意,先谢恩再说:“臣深感惶恐,有劳圣心挂怀!王阁老乃是乡里之望,国家重臣,识见超卓,臣唯望其项背,敬慕而已,不敢说有什么不谐,大抵只是小儿辈的意气之争罢了。”他是一推六二五,说成是自己和王时敏的一点小矛盾,年轻人吗,为了点莫名其妙的小事就能杠起来,这也可以理解。至于王锡爵要驱逐自己的真正理由,王子晋是不会说的,也不知道王锡爵会不会脑残,把这么见不得光的事告诉皇帝?

    至于皇帝到底为何要这么护着自己,王子晋就真的猜不透了,不过今天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索性就说得明白一点吧:“圣上,臣为了帮自己的恩人全族脱出贱籍,所以才愿意投身军前,两度奔赴东瀛,又亲自上阵与倭寇交锋,可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圣上所言,命臣以锦衣卫的职责入朝观军容,此事会连累我那些恩人,故而臣有所顾虑,可不是顾惜己身。”

    万历皇帝笑了笑,心中更觉得有趣了。他派出去调查王子晋的人,可是这时代最精英的探子,王子晋在苏州的那些作为和经历,都查的清清楚楚,就连当初打了王子晋闷棍的那些青手,都被挖了出来,只是,等到他们去找人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那直接经手的打手,还有和买凶之人联络的掮客了。显然,当初主使暗算王子晋的主谋者,已经清理了手尾,做得很干净,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不过,那些人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擅长追根究底的一群人,他们居然查出,王子晋在万历二十年的正月间,离开苏州上京城之前,和王锡爵在娄江家中的见面,似乎不是那么愉快的!大明锦衣卫和东厂,原本就是专责刺探大臣和武将的一举一动,真要是卯起来查一件事,哪怕是在江南这种锦衣卫势力大受限制的地区,也可以做到这样的无孔不入!

    这就让万历皇帝很好奇了,他好奇的是,王子晋这么一个白身草民,他身上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王锡爵和他这么计较?

第五十三章() 
王子晋如果知道,万历居然连当天自己和王锡爵之间交谈的结果不那么愉快都知道了,心里也不能像现在这么淡定了。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真要是这么追查下去,这件离奇的买凶杀人案,迟早会查到王锡爵的头上,不过,由于事发当日第一时间接触到王子晋的都是云楼的人,这些线索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王子晋的手中,离开了他的配合,这案子要查下去还是很有难度的。

    在呈递给万历皇帝的报告中,最终只是隐晦地指出,王子晋和王锡爵之间,似乎是有所争论的,而后来王时敏上京的言行,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具体这争论是为了什么,则只能去问当事人了。不过,从王子晋方才的矢口否认来看,万历皇帝也知道,这件事恐怕是当事人自己都不愿提起的,他身为皇帝,总不好为了自己的八卦心就对臣下刨根问底。

    话题还是回到关于王子晋的安排上,万历皇帝自己也知道,他让王子晋以锦衣卫的身份去朝鲜监军,也是把他放到火炉上烤,毕竟,王子晋不是锦衣卫系统出身,只有这个系统才是真正孤立的,得不到其他势力的支援,只能一根筋地跟着皇帝走到底。做纯臣,说起来容易,其实是最难的,世上能有几个海瑞呢?朝中的文官大臣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吧,即便是自己能够信任的王锡爵,也是因为他所在的内阁,和自己立场相近而已。

    他只是没想到,王子晋居然会当面就提出他的不同意见来,甚至连生死都不顾了!这可是真正的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玩了,王子晋可不比那些文官,文官们有个言者无罪的金牌护身,自己顾惜皇帝的身份,轻易也不好打死他们的;王子晋身为武官,又是幸进,在朝中没有什么可靠的奥援,真要是逆了皇帝的意,当场打死,那死了也就死了,一点水花都漂不起来!

    就为了他那些朋友,那些恩人不受牵连?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可谓是义士了!哪怕是世上最无情的帝王,这一刻也不由得有些震动了!万历皇帝看着王子晋那张英俊而平静的面容,心中不禁感慨,身为天子,也是诸事不得自由啊,为何这样的人,不是生在自己的身边呢?有才华,又有内心的坚持,生死,权势,都不能让他低头,这样的人,连皇帝都没见过几个啊!

    万历的心中,想起的是前朝的海瑞。嘉靖皇帝对于这个文官中的另类,一直是曲意保全的,当年万历虽然能够理解,却还没那么深刻,直到现在,他才体会到当初嘉靖皇帝面对海瑞时的心情,因为这样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只要不是真的挡住自己的路,能留着就留着吧,杀了,说不定就没有了!

    默然半晌,万历皇帝才喟然一叹:“王卿家,你既然执意不愿,那也只好由得你了。不过,朕要你的一句话,一个承诺,如果你以后食言,你可知道后果?”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连什么承诺都没说清楚,就开始说后果了——但是,王子晋懂了,他甚至没有再等待皇帝的要求,便点头,平静而坚定:“圣上请放心,臣是圣上的臣子,是大明的人,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人!”

    他多少能够猜到,万历之所以要让他以锦衣卫的身份在朝鲜做事,一是想要让他和辽东李家之间有所隔阂,不至于走到一起去,二来也是为了以后好再用他。要知道,朝鲜这块地方接近辽东,仅仅一江之隔,挡不住李家的脚步,如果以后在朝鲜的大明官员和李家走得太近了,难免又是尾大不掉之势。而现在,王子晋就已经和李家过从甚密了,两边甚至还勾结起来大发其财!这让万历皇帝如何能够对王子晋的立场放心?

    不过,被王子晋这么一顶撞,万历皇帝的想法却有了些改变。此人宁可性命不要,也不肯连累自己的恩人和朋友,讲义气确实是到了一定程度了。对于义士,就可以用别的方法了,拿他关心的人来要挟,这是落了下乘,上乘的手法,就是让他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因此,万历皇帝才要他的承诺,不能和李家走到一起去!

    对于王子晋而言,这确实是比较艰难的决定,但是和刚才的处境相比,可就是天壤之别了,顶多也就是心里有点可惜而已。靠近辽东李家,一直是他的策略,但他也不是全无保留的,因为这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除了李家之外,他还能找到什么可靠的支持?没有,真的没有!也只有正开始走下坡路,在朝中又没有了有力支撑的李家,才是合适的合作对象。

    如果真的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哪怕只是暗地里的,总也好过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即将走向没落的李家身上吧?

    最终的结果,王子晋还是相对比较能接受的:万历皇帝收回了方才的提议,依旧派他回到辽东去,就在李如松的帐下为将,不过暗地里,要求他通过小东厂的渠道,将朝鲜的大事小情巨细靡遗地传递到京城来。这也不算什么了,天晓得李如松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武将,一边宣称对李家效忠,一边又对着朝廷摇尾乞怜?反正自己也不是李家的家将出身,只是通风报信,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云楼那些人,王子晋也算是如愿以偿了,万历皇帝准许他以招募家丁的名义,帮助这些人脱离贱籍,不过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些人的土地,不能在辽东,而只能是在江南购置。在这个时代,乡土是最牢固的联系,有时甚至可以比得上血缘关系,云楼众人只要是不迁往辽东,便很难和李家彻底站到一条线上去,顶多是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而已。

    这其实也正是王子晋想要的,往后的几十年之中,辽东可是大明朝土地上最乱的地方,江南则是最安全的所在,他吃饱了撑的要把云楼上下的老老少少都迁移到辽东去?原本他还劳心,要如何在李如松面前这么坚持呢,现在有了皇帝的命令,正是得其所哉,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如果真的把皇帝搬出来,李如松会不会相信,能不能接受?哎,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吧!

    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王子晋在朝鲜往后的地位算是正式定下来了,说起朝鲜的事务来也就可以畅所欲言了。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尽快,尽好地结束这场战争,大明朝现在糟糕的财政,和朝中紧张的局势,真的很不适合长期支撑这么一场战事,万历皇帝自己也很清楚,大明朝真的不一定要无私地帮助朝鲜把倭寇给驱逐出去,只不过要保证辽东的安全而已。

    这可就是王子晋的长处了,关于这个问题,他都忙了一年之久,自然有他的想法。要想在战场上打赢,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丰臣秀吉甘心认输,退出这场战争?历史上,这家伙可是死硬不退,谈了打,打了谈,最后一命呜呼了,倭寇才撤出了朝鲜。

    “圣上,丰臣秀吉起于草莽,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成为实质上的日本国王,朝鲜这一战对于他是至关重要,如果败得无法交待了,他连现在的权势都要难保。”王子晋打起精神,给万历皇帝分析道:“因此,我大明唯有在其亲征朝鲜之前,一举将在朝鲜的倭寇尽数歼灭,再以水师封锁对马,令他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无法越海峡一步。到那时,我大明手中有了诸多日本武将为人质,朝鲜又无可乘之机,为了尽快安抚国内,唯有这种情况下,丰臣秀吉才能甘心认输。不过,那个时候,我大明应该册封其为日本国王,以使其有台阶可下,则日本和朝鲜才能太平无事。”

    万历皇帝听得直皱眉,尽歼朝鲜倭寇,封锁对马,手握在朝倭寇大将的人质,还要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这才能结束战争?要不是我一直听你讲解朝鲜的情况,知道你的想法,说不定会把你王子晋当成投降派了!“王卿家,你对丰臣秀吉的评价,是否有些过于高估了?”

    王子晋苦笑:“圣上明鉴,臣是因为深知丰臣秀吉之为人,又念及为大明江山和百姓计,须得尽快结束这一场战事,以免兵连祸结,日久不决,所以才有此议。若非如此,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趁着倭寇大军在朝鲜失利时,扶持倭寇内部有力之酋与丰臣秀吉相争。”

    万历皇帝这可来了兴致:“卿家所言的,莫非就是那丰臣秀吉手下的第一大将,什么德川家康者?”

    第一大将——王子晋歪了歪嘴,这家康和秀吉之间的关系,要想用汉语来简单地说清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身份上来说,家康应该是属于秀吉的盟友,只不过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那种,但是又不是割据地位的藩王,秀吉要他转封关东,他就得乖乖地转封关东,你说这俩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好吧,就说他是第一大将吧,这不是重点。

    “圣上明鉴,丰臣秀吉图谋朝鲜,也是为了让他在国内的统治更加稳固,所以朝鲜若败,则骑虎难下,要想让他收手,唯有册封其为日本国王,许其朝贡,他以我大明之封为名分,才能号令东瀛;若是不封其为国王,则必封德川家康为国王,使其相争。秀吉之精锐,半数在朝鲜,一旦尽丧之后,则元气大伤,德川家康若是与之相争,恐怕胜算各半。”

    这样才是胜算各半?万历皇帝哑然了,他不是笨蛋,王子晋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能够理解,为何王子晋要提出,用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来结束这场战事,这确实是最便捷的办法了,当然,还有个办法,如果能直接干掉秀吉本人,则日本大乱之后,即便是重新出来个人收拾山河,面对着一举歼灭了数十万侵朝倭寇的大明,也没有勇气再来一回了吧?

第五十四章() 
总而言之,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将目前在朝鲜的倭寇给消灭掉,才能把倭寇的骄狂气焰给打下去,像丰臣秀吉这样的人,才会看清楚自己和大明之间的实力差距,乖乖的低头认输。对于这一点,也不用说出来,大家都是心里有数。

    原先,万历皇帝是打算给王子晋安上一个锦衣卫的头衔,让他前往朝鲜监军,在那个位置上,也可以发挥他的纵观全局的眼光和手腕,将在朝鲜的各种力量凝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来。这也是万历皇帝从王子晋成功策划并且实施的玉碎计划中,所看到的他的独到之处。

    不过,既然这家伙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万历皇帝就算再怎么大度,顶多就是不跟他一般计较,身为天子,总还是要些颜面的。所以原先的打算,也就不好继续下去了,否则不是显得自己太上赶着巴结着王子晋做事?

    已经草拟好的圣旨,还没拿出来就作废了,至于具体如何安排王子晋,万历皇帝还要仔细考量一下,或者确切地说,他还要抻量一下王子晋,总不好让这家伙刚刚顶了自己的圣意,便又从自己这里拿了好处回去,岂不是显得皇帝的面子太不值钱了?

    从皇宫出来之后,王子晋也是擦一把汗,这一次的经历,连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第一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会对他如此赏识,有意将他引为天子近臣!当然,这对于皇帝来说,算是对下面人的恩赐,可是对于王子晋来说就不同了,他要看到的是以后的发展。

    锦衣卫,不是那么好当的!能在这个系统中上到高位的,几乎都得是本系统出身,或者和这个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又是皇帝的铁杆心腹,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否则的话,像王子晋这样既没有锦衣卫系统里的根基,又不是天子近臣,仅仅是凭着自己的长材得到皇帝的欣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等到朝鲜事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