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U饷繁惫媸且蛭孔判慵氖竿蛟け付哟缶圆叛杆偈О埽潜鸫δ兀吭独刖胖莸墓囟兀�
到了这个份上,秀吉的信心也有点动摇了,于是他指令石田三成,可以先不谈册封他为朝鲜国王的问题,先以割让朝鲜南四道土地为条件,结束这场战争,让前线的大军可以撤回国内,以稳定越来越动荡的局势。
当听到这个要求时,王子晋就知道,自己差不多该回国了!当然,割让朝鲜一半土地这种条款,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带着这种条款回国的话,万历皇帝都会翻脸不认人的吧?当然,他和万历有协议,而且使团的正使也不是他,估计到时候也就是把沈惟敬这颗不值钱的脑袋砍下来以平民愤,以塞物议。可是事情要是这样收场,那岂不是他王子晋的失败么?
于是,王子晋便向石田三成提出,大明可以同意停战,但是条件是日本必须先从朝鲜的北四道撤兵,并且停止战争行为。至于朝鲜土地的问题,大明不参与,由日本和朝鲜去谈判。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朝鲜现在如果失去了大明的保护,根本挡不住倭寇大军的一个手指头,就连现在牛哄哄的李舜臣水师,还不是靠着大明这边的补给才能风光无限?以朝鲜现在早已崩溃的经济,根本就无法支持吞金兽一样的水师作战!所以这个领土谈判,实际上还是要大明点头的。
但是这有个好处,那就是大明可以避免相当大的政治风险,就算最终把朝鲜的土地割让出去了,这也不关大明的事,是朝鲜人自己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大明甚至还可以将已经绝贡多年的日本重新纳入封贡体系之中,这也算是件很有面子的事了。
石田三成也觉得这个条款很不错,至少可以获得表面的和平,把北方的几万大军撤到汉城以南的话,也能让后勤转运轻松一点吧?至于北边的那些地盘,丢了也就丢了,朝鲜的北四道原本就相当贫瘠,南四道才是真正养活了全国的地方,倒是要怎么动员南面的几个大名把到手的土地分出一大块来安抚北边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几个军团,这事让石田三成的脑细胞又开始快速消耗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大家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主要条款如下,日本将从朝鲜北方四道撤出兵力,然后和朝鲜开始就战事的起因,也就是所谓的朝鲜迫害虐杀在朝倭人等“罪行”讨个说法,然后要求割地赔偿,当然大明作为朝鲜宗主国,将会派人监督这次谈判,并且为结果背书。
至于日本的地位问题,将由丰臣秀吉正式向大明上表,请求大明册封他为南朝鲜国王!别诧异,这就是王子晋搞出来的把戏,你们不是想割朝鲜的南四道么?那么就只能求封为南朝鲜了,否则那北面四道上的朝鲜国王算什么?
人为割裂一个国家为二,这种事情对于日本人来说也不算多新鲜,他们历史上也有个所谓的南北朝时代呢!所以秀吉对此表示可以接受,南朝鲜国王,唔,听着也不错啊!
这么一份东西,对于王子晋来说狗屁都不算,因为大明实际上没有作出任何承诺,甚至连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都不能,比如说这个停战协议,无数的历史证明了,一边喊着停战一边肆无忌惮大打出手,这种例子也是很多的,就算要找借口,难道找不出来么?大不了让李如松在汉城城外丢失个把士兵,要求进城搜查,这不就得了?
他的这种思维逻辑,其实对于这时代的日本人来说都很另类。没错,日本的战国时代,信义就是个屁,和约就是张废纸,想用就撕掉拿来擦屁股的。但是他们自己内部是这么干,大明可不一样,大明是礼仪之邦,是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啊!大明说的话,总比屁要香那么一点吧?没办法,不是日本人太天真,而是大明的儒教传播四方,熏染了东亚各国,日本也是浸淫其中几百年的国家,怎么能不受其熏陶?
所以这份东西签好之后,连丰臣秀吉也很高兴,就算知道这东西未必能顺利执行,可是有这么个蓝本,只要朝鲜的大军争点气,让大明觉得再为了南四道而大打出手很不划算,这不就成了?要说他想得也不算错误,对于大明来说,帮着朝鲜打仗确实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如果保全朝鲜的一半,同时也保护了大明的疆土不受到威胁,这不是很好么?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这一天,大明第二次赴日的使团踏上了归程,他们的成果,就是一份双方草签的备忘录,至于是否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承认,最终落实,这就不用想太多了。反正对于王子晋来说,这趟算是没白来,面子也有了,里子也有了,对万历皇帝也好交待了,甚至连沈惟敬这颗不怎么值钱的脑袋都能保住了吧?
他可没指望就用这种东西来结束朝鲜战事,割让朝鲜之半?笑话,丰臣秀吉啊丰臣秀吉,你以为你是米帝么?你还差得远呢!如果日本真的拿这份东西当一回事,将朝鲜北四道让出来,那么他会很高兴地劝李如松先接受了,将大军的出发基地前移到开城附近,再一鼓作气扫平南四道,将日本彻底赶下海去!
原本,日方上表请封的使者是要同船前往的,不过在这个具体的人选上,丰臣秀吉还没有拿定主意,他也想看看大明究竟有多少诚意,想以何种方式来处置朝鲜的战事。因此,这一次就是王子晋他们自己回去,依旧是石田三成同船相送。想必,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将来前往北京上表请封的日方使者,大概就是这位石田治部少了吧?
归程相当的顺利,沿途迎接和护送的倭寇军队,听说大明和日本已经有了和议,将会结束战事时,大多都显得相当兴奋,甚至有喜极而泣者!原因么,王子晋也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倭寇在朝鲜过得实在是太艰苦了!十二月中,已经是数九寒天,朝鲜冷得令人发指,真正是上个厕所都得赶紧,不然恐怕要尿出冰来!
前面说过,倭寇在朝鲜的军队以较为温暖的九州和关西兵为主,他们缺少御寒的装备和经验,面对这么寒冷的冬天,根本无法应付,大多数人还是穿着草鞋!就以王子晋的所见,冻掉脚趾头的倭寇士兵不止一个两个,而没有手套的他们,连铁炮都端不起,那玩意可是沾上就冻住,想要扯下来就得脱一层皮了!
“这还打什么打——”王子晋心中冷笑,这才明白了,为啥在历史上,李如松所率领的辽东士兵面对倭寇时所向披靡,即便是在碧蹄馆一战面对数倍的敌军,他依旧能够从容逸去,获得一比三以上的伤亡比了。想想,在这样的天气中,倭寇的士兵手指上缠着棉布去操作铁炮,其发射速度和精度都会比平时差上很多,行动也会变得迟缓起来,而李如松的军队大半是辽东兵,在李成梁的指挥下常年习惯在这种条件下作战,简直是如鱼得水!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全都站在了大明的一边,胜负还用说么?
十二月底,他们终于来到了平壤城,从前来迎接的小西行长口中,王子晋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消息:义州城头,已经打出了“经略宋”和“提督李”两杆大旗!
第三十一章()
经略宋,当然就是兵部侍郎宋应昌,他被万历皇帝封为朝鲜经略,是朝鲜事务的最高长官,直接代表了朝廷,手持尚方宝剑监督诸军,只要是副总兵以下的武将,可以直接先斩后奏!当回到顺安,重见祖承训的王子晋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要多郁闷有多郁闷,他可才是个游击的官衔,宋应昌要是想杀他,跟碾死个蚂蚁差不多!
斜着眼睛看看袁黄,袁主事虽然还是很淡定,不过在王子晋眼里看来,这家伙心里应该是非常得意了吧?自己在出使的途中,可是很坚决地和他翻了脸呢!话说宋应昌这权柄倒不算是破格,而是大明的传统,大明讲究以文制武,出去打仗的话,最高统帅必定是文官担任,号称是叫儒帅,有些儒帅为了树立权威,甚至一上任就随便抓个武将来砍了呢。
不过,王子晋其实也不怎么担心,因为除了经略宋,不是还有提督李么?祖承训就很是眉飞色舞地告诉他,这次李如松因为是刚刚指挥了宁夏平叛并且立下大功,取得了全胜,所以受到了皇帝的格外优容,被授以“提督东征诸军军务”的大权。
说起来,大明在此之前,提督一职还从来没授予过一员武将呢!提督这个职衔还是有的,而且是王子晋很熟悉的,提督东厂总管太监,也就是所谓的厂督,不就是提督么?咳咳,当然不是厂花了。
但是让武将提督,这就很不寻常了,从实权来说,李如松甚至超过了宋应昌,因为他就是全军最高的统帅,所有的武将都得听他的号令!至于他对宋应昌负不负责,卖不卖账,这就要看宋应昌压不压得住他了。
“嗨,这个宋经略,根本就不行!”当天晚上,祖承训把王子晋拉到自己的房里喝酒,顺便交流一下现在的局势情报。说到宋应昌的时候,祖承训很是不屑,因为这一次,不是儒帅给武将们来下马威,而是武将给了经略一个下马威!宋应昌是和李如松一同出京的,俩人到军营中的第一天,李如松就穿着戎装来见宋应昌,也不行大礼,只是拱手而已。坐的位置就更讲究了,宋应昌坐在上头,他就叫人搬了一张椅子和宋应昌并排坐,大家分庭抗礼!
宋应昌当然很是郁闷,李如松都是这么跋扈了,下面那些武将他还怎么管?这帮武将的德行他是知道的,面对着文官肯定是抱团,现在有了李如松这个靠山,谁都不会把他这个经略放在眼里了!
祖承训大力拍着王子晋的肩膀,笑道:“贤弟,你不用担心,你立了这许多功劳,又对朝鲜和倭寇都这么熟稔,正是用人之际,李提督铁定会保你的,那宋应昌动不了你!做哥哥的包你没事,这么着,你写封信,我叫人帮你快马先送到李提督那里,信上怎么写,就不用哥哥我教你了吧?”
王子晋心中大喜,当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笑道:“大哥如此帮忙,小弟还能不知道该怎么办么?此番出使,也确实是探得了不少倭寇的内情,只要告知李提督知晓,有的放矢,破敌易如反掌!”不过这个李提督李提督的,说起来怎么这么别扭呢?总觉得应该是个美貌冷冽,穿着旗袍开大船航海的女子,才配得上这“李提督”三个字吧——
这也就是游戏迷的一点小吐槽而已,谁叫他是大航海系列游戏的忠实粉丝呢?而这款游戏的粉丝,绝大多数都是那位华梅提督的铁杆粉丝吧!不过现实之中,还是男性的李提督对于王子晋更加重要一些。考虑到信件的保密性,王子晋并没有在信中说很多,只是将现在倭寇的战略处境大致说了一遍,外加倭寇大军的大致分布,还有各地布防的重点,相信有了这些,李如松也能够看到他的重要性了。至于他和袁黄的争执,王子晋是提都没提,只要李如松想保住自己,袁黄算得了什么?
在顺安休息了两天,祖承训才派人送他们北上,依旧是王子晋的老熟人,佟大纲带着麾下五百骑兵相送。佟大纲的伯父是宽甸堡的副总兵佟养正,那里和努尔哈赤的建州相距很近,所以佟大纲对于建州的形势也很是关心,说起来,似乎南关和北关对于建州的联手入侵已经是箭在弦上了,根据那边传来的消息,确实就像王子晋所知道的历史一样,南关北关纠集了九个部落,包括扈伦四部,科尔沁为首的蒙古三个部落,还有长白山野人女真的朱舍里部、讷殷部,总共三万大军,不日就要讨伐建州!
佟大纲说起这件事时,眉头不展,忧心忡忡的,王子晋有些纳闷,便笑道:“大纲啊,你怎么这么关心建州,努尔哈赤是你家亲戚么?”
佟大纲很是诧异地看了王子晋一眼:“怎么王大人不知道么?我家和建州努尔哈赤本来就是亲戚,努尔哈赤娶了我族的女子,论辈分算是我姨父呢!”
我艹!王子晋差点没控制住自己的脸色,闹了半天,佟大纲这个佟,跟努尔哈赤那个佟姓,是一个姓,人家根本就是一家子!他还不敢确信,又问得细了一点,这才知道,佟大纲的亲生父亲,名字叫做佟养性!
原本,听到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的名字时,王子晋就觉得耳熟,总觉得是在哪里听过的,不过此人和他一直没打过交道,所以也没怎么在意。可是佟养性就不同了,这人真是大名鼎鼎,王子晋一听就想起来了!他之所以能记住这个名字,还是拜了经典武侠所赐,那里面提到的康熙朝的大臣佟国纲,就是这位佟养性的孙子,甚至王子晋还知道佟养性的儿子叫做佟图赖呢,那位主角的吐槽让人记得很牢:“图赖图赖,讲明了赌输就要赖账啊!”
后来他也看到过佟养性的资料,不过那上面只写了佟养性是汉军旗的第一任都统,没说他的身世来历,敢情这是努尔哈赤的亲戚,近的不能再近的那种啊!对于佟大纲这小伙子,王子晋的印象一直还是挺好的,此人豪爽英武,作战勇敢,对人也不错,是个有血性有肝胆的好汉子,值得一交。可是今天知道他爹叫佟养性,王子晋顿时对他观感大变,将来你会不会也成了满洲汉军旗的一员,对着汉人同胞挥起屠刀?哦对了,差点忘了,你到底是汉人还是女真人?
想到这个问题,王子晋当真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忍不住就问道:“那大纲,你家是汉人还是女真人?”
佟大纲哪里知道王子晋现在是在审查他的汉人血统,来判定他是否有汉奸资格?挠了挠头,很是苦恼地道:“这事,其实我也不晓得,连我爹也不知道,应该是汉人吧?我家是在开原和抚顺做买卖的,这都好几代下来了,都是在大明治下讨生活,也没听说有哪门子女真亲戚找上门来。倒是把我表姨嫁给努尔哈赤的那位大爷,听说是有女真名字的,他对努尔哈赤可好了,努尔哈赤当年起兵时一穷二白,还是我大爷把家里当铺死当的十三副铠甲拿去资助他起兵的呢!”
你大爷,原来是你大爷!王子晋鼻子都要气歪了,满洲开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你大爷的!要不是仅存的理智控制着,他真的很想照着佟大纲的脸上狠狠吐一脸唾沫星子,痛骂一声“你们一家子汉奸!”
佟大纲倒是很诧异,怎么说到这会,王子晋忽然变得很激动?“王大人,你也不用太担心了,你不是派人暗地里送了好多兵甲给努尔哈赤么?这可比我大爷当年十三副铠甲强多了,也是雪中送炭呐!努尔哈赤说了,只要这次能平安渡过,他必定是不会忘记你的好处的!”
这话,真如兜头一瓢冷水浇下来,让王子晋即将暴走的情绪忽然冷了许多:是啊,要说汉奸,我不是一样把很多东西送给了努尔哈赤?很简单的道理,现在努尔哈赤还是大明的盟友,在东有南关北关,西有蒙古各部劫掠的险境中,李成梁这个棋子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他为稳定大明辽东的局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现在帮助努尔哈赤,就是在帮大明啊!至于将来,那不是还没发生么?总不能因为还没有发生的事,就将这罪名加诸别人的头上吧!
这么一想,王子晋的心情总算是平静下来,点头道:“有用就好,如今朝鲜将有大战,南关和北关趁着这个机会要加害建州,总不能叫他们得逞了!不过,大纲你可以放心,我想努尔哈赤这一战应该是可以获胜的,说不定还能大胜!”可不是,历史上他就胜了,现在有了自己暗地里送过去的武器,就更加没问题了!不大胜才怪呢!
第三十二章()
佟大纲听着当然高兴,可是问王子晋为何这么说,王子晋却不肯细说了,实际上他一时也说不出许多道理来,只不过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已:没有那些兵器,努尔哈赤就大胜了,现在我锦上添花了,那还不得更加大胜?当初他之所以向努尔哈赤示好,也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反正是改变不了即将发生的事实,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扩大一下自己对建州部的影响力,将来等自己有能力,时机也成熟了,再来给建州使绊子也不迟。
但是这话,他可没办法对佟大纲细说,只能是微笑不语了,好在和一路上顶着北风赶路,说话也不也是很方便,佟大纲也没法细问。
直到离义州城只有一天的路程,使团在驿站中好好休息一晚,收拾清爽准备明天进义州了,佟大纲才找到机会,抱着一坛子酒把王子晋堵在房里,非要找他喝酒。
王子晋当然知道他想问什么,一边喝酒一边东拉西扯,好半天才想明白道道,便将酒坛子摆在一边,比划着说给佟大纲听:“大纲啊,你别看南关和北关纠结九部联军,三万之众,其实乌合之众,未必有多少战斗力。咱们掰开了说啊,南关和北关这扈伦四部,加起来是一万人,当中南关和建州部仇恨最大,这是此战的主力;北关哈达部就没有那么坚决,是因为前年他们的指挥歹商横死,这笔账不知怎么就算到了建州的头上。”
这些事,当然都是佟大纲告诉他的,这小子对于辽东这些部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楚的很,堪比后世专门搞这些的专家学者了,甚至比这些学者还要强,至少这小子是圈内人,而且没有什么利益诉求,不会瞎编!
“所以,南关和北关,是此次联军的主力,尤其是南关,铁定是要打前锋的。”王子晋把这一万拨开,再说后面:“蒙古三部,和建州没有什么世仇,然而李成梁致力扫荡蒙古各部,建州依附宁远伯为其前驱,所以蒙古各部也应邀前来,就是要出这一口气。蒙古人的战斗,你是知道的,跟女真人比起来,长于奔袭骑射,而短于短兵相接的肉搏,如今努尔哈赤将大军驻扎到古勒山一带,扼守要害,蒙古人无从施展,只能眼看着南关和北关去打头阵,这也放到一边。”
“长白山两部,长年处于深山之中,生活穷困,此行纯粹是眼红建州部近年来的富庶,想要劫掠而来的,当然更加不肯打硬仗。”王子晋用手拨拉了一会,指着代表南关和北关这扈伦四部的肉骨头下了结论:“这一战,其实努尔哈赤只要能打败南关和北关,那么就是稳操胜券了,这乌合之众,主力一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