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情报机关的联系方式也是他的手笔!这一套东西显然是卓有成效的,如今王子晋人在京城,朝鲜那边也没有出什么乱子,依然是井井有条的,这就引起了兵部人员的注意,袁黄就是其中一个有心人。

    有用的东西,那就接着用,所以袁黄作为宋应昌已经内定下来的幕僚,以后到了朝鲜就会接手这一块,他怎么能不事先做好功夫?当然这种事情就不用跟王子晋明说了,虽然这家伙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搞谈判,后勤什么的不归他管了,可万一这家伙要炸毛呢?袁黄这种人都混成了精了,当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王子晋顺便也跟石星提了一嘴程云起的事,谁知道石星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说不清楚,王子晋这心里就有点不好的预感,不会石星真的信了他,派他去联络暹罗了吧?

    好在还有个宋应昌在旁边,满脸不屑地说起来,原来还是托了王子晋的福,在他的出使报告里,曾经顺带着也提了一下程云起的所谓“借兵暹罗平日本”的理论,那评语当然不会很好了。万历皇帝对于来自王子晋的报告都是很重视的,也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派人找来石星一问,果然有其人其事,最可气的是,石星居然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就想把这家伙这么派去暹罗,银子都要批出去了!

    当时万历就怒了,把石星一通狠批,此事当然就不了了之了。石星灰头土脸地下来,也怨不着王子晋,这报告他自己也看过的,原样交上去,只是没想到万历皇帝就吃了这两句评语了!由此,对于王子晋他是又增了一分忌惮,这家伙真的是得了圣眷,简在帝心啊!

    当然这种丢人的事,石星身为兵部尚书,是不可能对王子晋说的,不过他又恨得这人牙痒痒的,正想法要收拾收拾他呢,那还有比把人送到战场去更好收拾的吗?因此这事还得通过王子晋,这就借着宋应昌的嘴给说出来了。

    这么点小事,王子晋没等宋应昌说明白,就已经懂了,当即表示程云起那是个人才,是相当难得的人才,自己当初就很看好他,现在二次出使,也是非常倚重此人,说不得要请尚书大人割爱,拨到自己的麾下听用。

    石星很是高兴地答应了,顺便还给了王子晋一道公文,上面说明了,直到大明经略司在朝鲜建立起来之前,朝鲜方面的军务将由王子晋监察,负责写报告直接禀报兵部!

第三十九章() 
兵部这边就是袁黄和程云起俩人为主,这俩人自己再带俩帮手,那王子晋就不管了,事必躬亲还不得累死领导?

    李如桢那里也好说,还是李鱼儿带着他那几个心腹人手跟着,额外又多了个武宽,这家伙被王子晋从青楼里挖出来,到了李如桢的府上赔罪,本来就不大点事,李如桢乐得大方,给了王子晋个面子,就让李鱼儿带着办事。

    这两家跑完了,王子晋在京城里也就没什么大事,歇了两日便奉旨启程。这一次出京比上次不同,人数没那么多了,拢共算起来也就是二十几个,三十号不到。但是这一次比上次可正式多了,首先兵部和礼部都是派了主事级别的人员在使团之中,不比上次,就是礼部派了俩办事进士,高攀龙和叶茂才俩人跟着。

    别看主事官不算大,可是这有没有正式官职,意义可是大不相同!这就意味着,这一次是真正代表大明朝的使团,不光是中旨所出,就连文官集团也要为此背书了!就为了这事,朝廷还有人出了点微词,不过这一次万历皇帝那边,还有顾宪成所在的这一边,基本上已经是取得了共识,所以那些还没明白过味来的家伙们所上的奏章,不但是如往常一样被留中不发,而且都没什么人跟进继续上奏的。

    既然是正式的使节团,这出行自然有一套仪式,虽说正使沈惟敬的级别不算高,现如今不过是个虚衔的参将,可是这使节团却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大概相当于礼部侍郎出使的规格!沈惟敬这也算是“风光大葬”了,不过老混混还是有点底气的,愣是从头到尾没看王子晋一眼,照着流程礼仪走下来,居然也没什么大的失仪,显得颇为镇定。

    王子晋这次名义上只是去负责监督的,副使都算不上,所以格外轻松,基本上是打酱油的。不过他注意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有份出使的人,在京城里的亲朋好友当然都来送行了,像前几天他在顾宪成家里所见到的那些官员,基本上都到了,独独缺了一个最大的主角,顾宪成!身为顾允成的哥哥,又是这帮官僚的核心之一,他居然没来送行!

    顾宪成忙的是另外一件事,他把自己和王子晋见面前后,围绕着使团所发生的种种件件,全都写在了信里,找了个体己的家人,连夜飞马送给南京的好友李三才去了。在这封信中,顾宪成最着重点出的就是,王时敏那天出乎意料的出现,看上去和王子晋之间竟然是势成水火的关系,为何王锡爵之前对于王子晋第一次代表大明出使朝鲜和日本,却是一直保持沉默?

    这始终是顾宪成最为在意的事情,老实说,如果王子晋不是跟王锡爵扯上这么隐晦而复杂的关系的话,顾宪成到现在也未必有闲情去看他一眼!下棋的人知道,棋谚里面有这么一条,叫做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说得就是现在顾宪成的想法,他就是因为怕王锡爵通过王子晋这条线,把手伸到朝鲜战场上去,然后借此生事,如果他们这一边对此没有足够的准备的话,那么就会相当被动了。

    这一次跟王子晋的接触,过程正如王子晋所猜测的那样,的确是出自李三才的策划,从一开始由粮食买卖合作入手,到最终正面接触,甚至于把顾宪成的亲生弟弟顾允成也给投了进来,这都是李三才的主意,顾宪成是被他说服了,也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政治风险和机遇,这才毅然出手了。最终的结果,看上去还是挺让人满意的,王子晋很给面子,不但表示了愿意继续深入双方的合作,也接纳了顾允成为使团的一分子。

    可是顾宪成事后回想起来,就不得不怀疑一件事,王时敏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诡异了!确切地说,太不像一个阁老嫡孙,久负才名的士子所能干出来的事,那样子简直就像是王子晋曾经坑过他,让王时敏吃过哑巴亏,到现在都无法报复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王锡爵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不得不说,顾宪成身为东林党的创始人,在政坛上和王锡爵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相争近二十年,这种嗅觉确实是高人一等,就从王时敏不合常理的行为中,他就嗅到了不寻常的意味,并且意识到这件事很有可能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因为这事有可能牵扯到王锡爵的身上!

    当然,就算顾宪成的嗅觉再敏锐,想象力再丰富,他也绝对想不到事情的真相是如何。身为乡居的阁老,王锡爵会买凶杀人,杀的还是一个无罪之人!这种事,脑子正常的人谁能想到?就连身为当事人的王子晋,他自己都想不到,直到王锡爵自己向他揭晓真相时,王子晋都还是如堕梦中呢。

    不管怎样,顾宪成既然发现了这条线,那就要挖下去,不过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李三才了,相信这位手眼通天的好友,能够从苏州把这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部分给挖出来。而顾宪成今日不来送行,也是因为这件事,他既然要从王子晋身上入手深挖,那在表面上就不合适跟王子晋有太深的瓜葛了,因此他就找了个由头,跑去吏部尚书孙珑的府上做客,顺便请示关于明年京察的大计去了。

    跟顾宪成的书信一起向南方去的,还有王时敏的行踪。自从在顾宪成的府上被王子晋撅回来,王时敏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也得承认,自己到京城来想要对付王子晋的行动已经完全失败了!而且,他更警惕的是,王子晋现在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一个,而是找到了组织,最糟糕的是,这个组织在朝廷中的实力相当雄厚,跟自己的祖父则一向不对路!

    内阁一统天下的时代,自从张居正死了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在张居正时代饱受压制的各级官员们心里的想法。不过万历皇帝显然对此不以为然,他在打倒了张居正之后,却又一直沿用张居正留下来的班底,从张四维到申时行,从王家屏到王锡爵,这些人其实都是张居正拉起来带进内阁的,其执政方针当然都是从张居正那里一脉相承下来。

    对此意见最大的,非吏部莫属。吏部又名天官,这是周礼中对于吏部的称呼,我们都知道,明朝人爱用这类称呼,比方说管兵部尚书叫大司马,那位兵部侍郎宋应昌则可以叫少司马,听着非常的匪夷所思!天官这么拉风的名字,那当然是非同小可,吏部在六部之中历来排名第一,明初以来就一直排在前面,哪怕永乐大帝朱棣弄出个内阁来制衡文官集团,吏部也依然能够分庭抗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直到嘉靖之前,吏部尚书的轿子在路上遇到内阁首辅,都是从来不让道的!

    嘉靖登基之后,因为三杨内阁跟他不对付,因此下了狠手整治,提拔起张璁、方献夫这些王学的门人来,而把三杨为首的理学官僚们给弄得七零八落,杨慎干脆就被贬到云南去,至死不得还乡!这里面的是非就不分辨了,总之从那时候开始,内阁的位置就改变了,成为皇帝手中对付文官集团最锋利的一把刀,内阁首辅就是个受气包,他名义上是百官臣僚的领袖,可是皇帝却要他压制百官,保证皇帝意志的贯彻,这位子当真不好坐!

    严嵩,人人都说他是大奸臣,到底奸在哪里呢?其实奸就奸在他太听皇帝的话,对付起臣僚来太狠了!所以多少人骂严嵩,严嵩就是不倒,因为皇帝觉得他好用啊,当然这话是不能明着说的。往后的徐阶、高拱一直到张居正,都是皇帝的亲信,就没有从普通官僚中成长起来,从考了进士就进翰林院,一直进内阁当首辅的,居然不用放外任丰富一下履历,可见这内阁到底是个什么位置了。

    也就从那时开始,内阁因为帮了皇帝的大忙,地位才得以凌驾百官之上,就连吏部天官见到内阁首辅都得绕道了。大家都是出来当官的,谁受得了自己低人一等,谁受得了手里的权力被削?因此吏部一直是倒内阁的急先锋,只可惜内阁是站在皇帝这边的,背后有皇帝的支持,吏部当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万历亲政以来四任吏部尚书,都是因为和内阁争权失败而被干掉了。

    王时敏在家时,也曾听王锡爵说起过这里面的门道,这就是家学渊源了,哪怕王锡爵不认为他是这块从政的料,但也是经过一番考验和培养之后才得出的这个结论,在这个考验的过程中,王时敏就接触到了相当多的官场内幕。所以他一看到顾宪成出面给王子晋撑腰,就知道事不可为了,这件事必须要告诉祖父,越快越好,否则说不定就会被政敌利用!

第四十章() 
所以说京城叫做政治中心呢,这中心体现在哪里?就这么一件小事,双方都要往外发消息,从外面找援手,京城的一次见面,在江南就会引得多少人为之奔走忙碌!

    李三才和王锡爵接到消息之后是什么反应,会想什么,会做什么,王子晋当然是不知道了。他也懒得去想,因为这些都不是他所能够左右的,他现在只能保持着稍稍倾向于顾宪成这边的态度,在不会涉入太深的前提下,尽量和顾宪成这一边保持合作。没办法,谁叫他和王锡爵之间搞得那么僵呢?

    不过这个合作态度也不是那么好保持的!因为双方合作的其中一枚棋子,真的是太难相处了,王子晋还没走到锦州就快受不了了!顾允成这家伙,简直天生就是个当言官的料,姿态摆得奇高无比,什么事都不管,却又什么事都要议论!而且这议论还不是空发议论,你要是当没听见,他就会不停地说,变着花样说,不断升级地说,还会找到你的顶头上司去说!

    这一路上,被他惹爆的人不下十几个,连袁黄这么好修养的都得绕着走,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受了他委屈的人,地位都比不上他,人家礼部主事呢,这使团里就数他和袁黄的身份最高了,沈惟敬和王子晋是武职,天生就比文官矮了一头,怎么管他?王子晋这头都快炸了,一边是受了顾允成委屈的人,要找他来诉苦,指望他能控制一下顾允成,别这么找人茬;另一边顾允成也挺生气,你们怎么都不听我的呢?我批评你们也是为你们好,言者无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啊!于是他也来找王子晋,要他去告诉使团里的人,你们做事怎么怎么不对,怎么怎么不好。

    王子晋这回算是知道言官的厉害了,这帮人就是这样,拿着免死金牌到处指手画脚,你要是不听就参你,皇帝要是不听那就是言路不畅!言路不畅那可就严重了,那肯定是有小人作祟堵塞言路啊!一般要是说到这个份上,那就是又一场政治倾轧要开始了。

    其实言官这个制度,本身是很好的。权力天生是要腐败的,能够自我约束的权力,这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自打大秦那会,中国的大一统体制中就少不了言官这一块,御史台也好都察院也罢,名字不同功能相同,都是负责监督、负责给官员们找茬的,这可以保证官僚系统烂起来没那么快。

    但是对于被监督者来说,言官就很招人烦了,谁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烂,多么需要人监督的。至于王子晋这个使团,就这么点人,平时赶路能有什么大事?可就这么点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事,顾允成都要事事操心事事插嘴,这换谁能忍?

    等到了广宁,王子晋可真受不了了,想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烦也把人烦死了!可是要想什么办法呢?王子晋又很茫然,他见过这种人,是绝对不会听你的话的,因为他认为他的职责就是保持独立思维,这个独立思维有点复杂,最简单的就是跟任何人都唱反调,那就很独立了。像这样的人,你跟他吵架他精神百倍,你跟他耐心沟通他就当你跟他吵架,一直到你失去耐心了,他就很得意地一指:瞧,你果然是来跟我吵架的!

    真得罪了也不行,王子晋这立场还要不要了?顾允成,那是顾宪成的弟弟,是顾宪成的代表啊,王锡爵那头已经断了,这边再断了的话,那怎么得了?王子晋苦思冥想半天,最终得出个结论,只有移祸江东了!

    也就是要找个让他关心让他上心,一时半会又很难得出结论的事出来,顾允成盯着这件事去使劲,就没空搭理别的了。本来王子晋还找不到什么事这么极品,谁知到了广宁,还没进城门,就遇见一群人在那里咋咋呼呼地说话,王子晋一看,简直就是如获至宝!

    原来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建州女真部落现在的指挥使,努尔哈赤等人,自然也少不了一路忠心耿耿跟着王子晋奔波来去,相处甚欢的舒尔哈赤了。王子晋此前被急招回京,舒尔哈赤是回到了建州部去,不知为何现在却到了广宁。

    一见努尔哈赤,王子晋第一反应就是腻歪,这家伙怎么还不死?要是你不死,历史再像原来样发展下去,这大明朝的老百姓得受多少罪!不过他现在也不是对大明朝的现状一无所知了,就单以辽东来说,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什么土蛮之类的比建州部跳的凶悍多了。如果努尔哈赤被人杀了,建州部被这些异族吞掉了,那对大明朝也不是什么好事,照样是战乱连绵。而以大明朝现在这样的蹒跚步履,其结果八成是在辽东又培养出一个同样野蛮的部落出来吧?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句话王子晋原本很认同,现在却只能当放屁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如果”,历史上有他这么一号么?显然是没有的,沈惟敬出使的事迹都已经改变了这么多了,这不叫如果,还什么叫如果?但是纠缠历史的“如果”又真的太复杂了,王子晋只能选择自己所能走的,最近的一条路走下去,如此而已。

    所以他对努尔哈赤,也就是感情上腻歪一下,别的什么想法也没有。但是,但是!这一路上琢磨着怎么对付顾允成,都一直没有什么结果,这会看到努尔哈赤了,王子晋下意识地就闪出个念头:要是顾允成盯上努尔哈赤了,那我不就爽多了?

    下一刻,他整个头脑就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给占据了,给激发了:这个想法简直是太棒了!大明朝最能咬人,咬中了就不放的言官代表顾允成,咬上了大明朝最大的祸害努尔哈赤,这简直就是一头猎犬咬上了一头野猪,这样精彩的对决,谁不想看?谁不期待?反正王子晋是期待得不行了!

    当然这只是个想法,要怎么实现,中间还是很有讲究,很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王子晋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顾允成正在自己身后大约十米的地方,停下来擦着脸上的汗,这天气七月中下旬,哪怕是辽东也有点热了,大太阳下面赶路,很是有些辛苦的。

    确认了顾允成的位置,可以看到自己,和听到自己的话,王子晋便冲着身边的志村虎之助喊了一声:“志村,你去把两位都督请来说话!”为什么要请过来呢?倒不是王子晋自持身份,这不是离得顾允成比较近么,如果他听不见,那自己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志村那是从来不动脑子的,王子晋叫干啥就干啥,过去一嗓子,就引起了舒尔哈赤的注意,再往这边一看,小野猪顿时喜笑颜开,拉了拉自己的兄长,俩人一溜小跑过来,到了王子晋的马前齐声问好,态度倒是相当恭谨。

    老实说,自打在这个时代结识以来,这俩兄弟,包括别的建州女真人在内,对于王子晋就没有态度不好的时候,舒尔哈赤带着人跟随左右帮忙,那就不用说了,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怠慢过王子晋,一向是谦恭有礼,而且不光是有礼貌的礼,更有礼物的礼!什么长白山老山参啦,海西大东珠啦,这些东西王子晋可没少划拉,要不他怎么有资本送人?

    因此对着这俩兄弟憨厚的脸,王子晋真的是很难板下脸来说话,好在这一次是为了引诱顾允成上钩,演戏演的心安理得。他当即甩蹬下马,上去和俩兄弟相抱见礼,这是女真人的传统礼节,然后拍着舒尔哈赤的肩膀问道:“义州一别,想不到这么快又见面了!你们这是来做什么?”

    舒尔哈赤看了看自己的兄长,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