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冲冲的塔娜领着杜嫣下了马车。二女站在东城内街那座名满京师的神秘府邸前。塔娜很有眼色地赶紧往旁边一闪,躲在府门石狮子后面伸出脑袋,静待秦家正室诰命夫人大发雌威。
杜嫣倒也不负所望。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脸摆出双手叉腰的茶壶造型丢人现眼,蹬蹬蹬走上前,一双粉嫩的小拳头朝着紧闭的府门砸了起来。
“开门呐,开门呐,你有本事叫我来,你有本事开门呐……”
刚喊了一嗓子,黝黑的大门便忽然打开,两位家仆模样的人朝她躬身行礼,门内正中却正站着一位袅娜女子,盈盈款款朝她屈身一福。
“劳动姐姐亲自登门,妹妹之罪也,实因妹妹有要事相商,国公府外人多眼杂,不得不避人耳目,放肆之处请姐姐恕罪。”
“啊?呃……”杜嫣楞住了,砸门的拳头凝固在半空,一路上酝酿已久的冲天杀气被眼前这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架势吓得消退无踪,只觉得一记重拳打在一团棉花上,软绵绵的毫无作用,心气儿立马便泄掉了。
妾室姿态摆得这么端正,态度如此谦卑,理由如此充足,教杜嫣一肚子火气顿时化作满腔心虚。
“啊,这个……哈哈,刚才顺路经过你家,瞧见你家大门黑不溜秋的分外可爱,一时便忍不住,情不自禁砸了几下表示喜爱,瞧,多光滑多惹人怜爱的大门呀……”杜嫣干笑着睁眼说瞎话,为了让自己的烂理由更有说服力,她甚至伸出手缓缓朝大门摸了几下,眼中露出宠溺儿子般的怜爱目光。
一身紫色衽裙的唐子禾也很认真的点头,俏脸露出商议国事般的肃穆,分外诚恳地道:“姐姐不说妹妹尚不觉得,现在看这扇门漆光黑亮,威仪中略带几分洒脱,庄严里透着一丝不羁,看起来显得那么的清新脱俗,连妹妹也忍不住想砸它几下表示喜爱呢。”
杜嫣正色道:“不错,正是如此……”
轻轻抚摸了一下那扇欠砸的大门,杜嫣继续昧着良心发出慨叹:“好门呐!”
唐子禾娇好的身躯微微一侧,笑道:“姐姐也是这座外宅府邸的主人,快快里面请,瞧瞧咱们相公给秦家添置产业的眼光如何。”
“好,好。”终于可以摆脱关于那扇大门的该死话题,杜嫣端起秦家大妇的架子,挺直着腰杆儿无比威严地走进了这座名义上属于秦家产业的宅院。
门外躲在石狮子后的塔娜闪身出来,见一路姐姐妹妹融洽得仿佛多年闺蜜似的二女盈盈进了门,塔娜圆睁着一双惊骇且失望的妙目,半晌没回过神,许久之后,鼻孔里发出重重一哼,咬着洁白的贝齿怒道:“汉人太虚伪,太不要脸了,那狗官怎么娶回这么两个货色!”
…………
…………
参观宅院的过程很快,杜嫣本来也没什么心思参观,她原本是来打架的。
走马观灯似的匆匆逛了一圈,三女回到内院的厢房内,唐子禾命侍女香薷关上门守在门外,然后亲手为杜嫣斟满茶。
杜嫣的目光一直盯在唐子禾身上,从脸蛋到身段儿,上下瞧了个通透,连头发丝儿都没错过。
十年了,杜嫣和唐子禾因为各自的高傲,竟一直没有见过面,直到今日。
越打量杜嫣心底里越有一种赞叹之心,此刻她忽然明白为何这位妾室从来不肯登门向她这位正室夫人奉茶行礼了,唐子禾是个心比天高的女子,如同生长在空谷里的幽兰,一枝孤芳只自怜,从来不屑向世人展现她的芳容,幽兰就是幽兰,怎会像牡丹一般媚俗于世人?
杜嫣心中隐隐泛起一股酸意,相公升官的本事大,好色的本事也不小,府里府外的妻妾竟没有一个庸脂俗粉,害她这个大妇想立个威都觉得不大好意思……
“唐妹妹,你难得叫我来一趟,现在屋子里没外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唐子禾眼睑低垂,刷子般的睫毛轻轻挥扇两下,语气忽然沉重起来:“姐姐知不知道如今京师朝局即倾,相公的处境如临渊崖,危在旦夕?”
********************************************************************
ps:那个什么。。8月10日中午,成都tomo动漫音乐节互动之后,愿意的朋友不妨留下来,老贼请大家吃顿饭或喝个茶,坐一起聊聊天,大家手下留情别点太贵,老婆只给批了2000块活动资金,自己瞧着办吧。。(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三章 曲线救夫
唐子禾一句话惊得杜嫣杏眼圆睁,怔怔坐在椅子上发呆。
杜嫣的表现落在唐子禾眼里,唐子禾静静一笑,叹道:“看来姐姐其实早已察觉到了,对么?”
杜嫣点了点头,沉寂片刻之后,才道:“不错,这几日我一直觉得相公有点魂不守舍,夜里常常辗转反侧,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陛下溺水之变而哀痛,现在想来,怕不仅仅于此……”
唐子禾笑道:“姐姐不涉朝堂,自是不明白其中凶险,陛下性命危在旦夕,溺水当日我便被请入豹房,全力施为之下,我亦只能保陛下十日性命,姐姐试想,若十日后陛下驾崩,朝臣迎立新君,那时相公的圣眷隆恩还在么?相公入朝十余年,其势之大,遍布朝堂,羽翼之丰,普披天下,新君怎会容忍相公这样的前朝权臣酣睡于卧榻之侧?”
杜嫣俏脸刷地变白,颤声道:“如此说来,相公岂不是危险至极?难怪……难怪这几日他总是彻夜不眠,难怪他的部将和同僚故吏总是频繁来往于府上……”
唐子禾静静道:“皇帝溺水,眼下京师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相公情势危若累卵,稍有不慎,抄家灭族即在眼前……”
“姐姐,你我这些年纵多有不合,但我们毕竟同嫁一夫,此时正是秦家危急之时,后宅的个人恩怨不妨抛却,你我当齐心合力保相公度过这次危难才是。”
杜嫣此时已失了主张,闻言只是慌乱点头。这些年她被秦堪保护得太周密,根本没见过风浪,做秦家大妇主母她合格,但若参与朝堂争斗,与那些混迹多年的老狐狸斗法,她却万万不是对手了。
“我只是妇道人家,相公平日从不让我干政,这些年我只操持秦家内事,对京师朝堂一无所知,我……该如何帮相公度过这一劫?”杜嫣眼泪潸然而下。
抽噎片刻。杜嫣猛地抬头。目光复杂地盯着唐子禾:“妹妹,自打你与相公在一起后,我让人打听过你,我知你绝非唐寅胞妹这么简单。你的来历很不一般。你。你当年是否……”
唐子禾清冷一笑:“眼下这般时候,我也不瞒姐姐,不错。我并不是什么唐寅的胞妹唐氏,我与那酸书生唐寅半分关系也没有,我的真名叫……唐子禾!”
“唐子禾!”杜嫣闻言一震,接着露出释然的笑容:“果然是当年搅动北地三省风云的女元帅,看来丁顺李二那帮杀才并没骗我,当年相公平天津,平霸州,给朝廷的奏疏战报上说被你逃脱了两次,当时我一个妇道人家还奇怪,相公对敌人向来都是赶尽杀绝,鲜少有人能逃脱,更遑论逃脱两次,看来相公是手下留了情……”
唐子禾嘴角一勾,仿佛回忆起当年血火与硝烟中淬炼出来的那段弥足珍贵的儿女情愫,多年过去,回想起来,笑容里仍是满满的幸福。
“不错,他确实是手下留情了,所以,十年后他逢大难,我留在他身边与他同生共死。”
透过朦胧的泪眼,杜嫣定定看着唐子禾模糊的轮廓,眼中的仇怨不知不觉少了许多。
就为这句“同生共死”,再大的仇怨也该恕了。
都是秦家人,感激的话说不出口,杜嫣不是蠢奔女子,于是直奔主题。
“今日你刻意避开相公,将我们三人聚集于此,想必你早有谋划,只是不方便与相公直言,你的主意……恐怕相公一定会反对吧?”
唐子禾这时才对杜嫣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奇异地看了她一眼。
杜嫣叹道:“我虽是妇道人家,毕竟也是国公府正室诰命夫人,大风大浪没见过,世事人情多少还能揣摩几分的。”
唐子禾抿了抿唇,声音不觉放低:“不错,我确有主意,前几日也对相公故意漏过一丝风声,相公勃然大怒,我便不敢在他面前提了,但是姐姐,相公是秦家的天,是咱们的顶梁柱,咱们可以死,他不能死,秦家两位小公子和小小姐更不能死……”
杜嫣闻言连连点头,就连一旁不通世故的塔娜也毫无异议。
唐子禾的声音愈发低沉:“皇帝溺水,性命殆危,迎立新君已是必然之局,若欲保相公性命,兵戎相见怕是免不了了……”
杜嫣身躯大震,两眼迅速泛上惊恐,失声道:“你的意思是……造反?”
“当今天下承平,朝纲清朗,年内皇帝借应州之捷创下赫赫威名,正是声名鼎盛之时,若欲造反谈何容易,我们要做的不是造反,而是自保……”
“怎样自保?”
唐子禾的声音仿佛从幽冥中传来:“记得去年皇帝北征之前便提过朝议,欲将边镇外四家军与京师十二团营换防,若是能将此事促成,相公便算挣得一线生机……”
杜嫣满头雾水:“朝堂之事我向来不懂,如何能将此事促成?此事促成之后,相公怎会有生机?”
唐子禾有些头疼,碰到这么一位政治小白,解释起来太费劲了。
“此事促成,我自有办法,至于相公的生机,可就要着落在二位身上,这也是我今日请姐姐和塔娜来此的目的……”
杜嫣和塔娜大吃一惊:“这……我们能有什么法子?”
唐子禾嘴角勾出妩媚的弧线,悄声道:“塔娜的娘家是朵颜部,昔年永乐借朵颜三千铁骑,终成靖难大业,朵颜骑兵之勇,不必赘言……”
杜嫣愕然道:“那我呢?”
“听说……辽东总督叶近泉,是姐姐的师叔?叶近泉起于草莽,全托相公扶持栽培。这些年从京师源源不断送去各式火器火炮,成就了他镇国名将的威名,叶近泉……也是外四家军之一。”
******************************************************************
秦堪浑然不知胆大包天的唐子禾曲线救夫,将自己家里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单纯傻婆娘忽悠得一楞一楞的。
朱厚照仍躺在冰冷的豹房内,仅存声息,形若死人。
内阁,司礼监,都察院和六部尚书等人的第一次廷议不了了之,朝中的气氛却愈发恐慌。
朱厚照溺水这几日,最慌乱的莫过于司礼监的张永。谷大用等一干当权大太监。这几日京师四门大开,东西二厂无数番子,宦官骑着快马行色匆匆,手持令牌旁若无人从四门内进出。北直隶周边但凡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夫全部被番子们锁拿进京。严令他们为朱厚照诊病。大夫们稍有推诿番子二话不说一刀砍倒,为了朱厚照的性命,也为了张永等人自己的性命。东西二厂已陷入一种癫狂的状态。
不仅是名医,北直隶各府县的珍稀名药也被番子们搜罗了不少,不管对不对朱厚照的症状,弄到手再说,先是好言好语花钱买,遇到不识抬举的人,番子便露出了狰狞的嘴脸,抢了再杀,从不手软。
因为朱厚照的昏迷,北直隶各府县无论官衙还是民间,皆已一片恐慌。
…………
…………
安陆州,位于湖广以北,洪武九年,太祖改安陆府治为州治,后为大明历代兴王封地。
上代兴王恰在正德十四年逝去,当时朱厚照仍在应州鏖战,回京之后才给兴王上了谥号,谥曰“献”,牌位配享太庙,新任兴王由其次子朱厚熜所继,按时间算,朱厚熜任兴王尚不足两个月。
谁都没料到朱厚熜的八字竟生得这般巧,藩王的位子还没坐热,马上有一场泼天的富贵砸到他头上。
朱厚熜今年才十二岁,论辈分,他是朱厚照的堂弟,兴王一脉本是宪宗皇帝传下来的,大明的藩王日子过得并不幸福,地位虽然尊高,但自从永乐皇帝靖难成功之后,一想到朱家藩王里出了他自己这样一个反面教材,不由寝食难安,于是痛定思痛之后,永乐皇帝决定不准给藩王们任何机会,毕竟他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也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复制,所以永乐登基不久便给藩王们下了死命令,诸藩王只准圈养于封地城池,拥兵绝不准超过三卫。
所以这一百多年里,大明境内不缺造反的藩王,你方唱罢我再登场,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不得不说,永乐皇帝的小心眼还是很有必要的,给后代少添了多少堵,当然,人无完人,永乐皇帝也有思虑不周的时候,比如他亲手弄出来的大学士制度,却令他的后代们生不如死。
十二岁的朱厚熜并不快乐,哪怕当上藩王了,他也不快乐。
他父亲的一生他都看在眼里,其实根本就是一只被朝廷奉养,只管混吃等死的猪,若无朝廷诏令,他连这座安陆府都出不去,只能在这小小的城池里称王称霸。
而他新继王爵看似风光无限,细细思来,顶多也只是一只小乳猪,不论大猪还是小猪,都只是一个出不得圈地的命运。
纵然锦衣玉食,可人生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藩王,做起来有什么意思?遥远的京师里,那个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相比之下便风光许多,从朱厚熜出生到现在,耳闻目睹的皆是皇帝如何昏庸,如何离经叛道,时常乔装出巡,甚至擅自调动边军与鞑子作战……
这样的经历,或许才真的叫不虚此生吧。
朱厚熜心里又羡又嫉,能做的却只是在自己王府里幽然一叹。
十二岁的少年郎,叹息犹如看破红尘的沧桑老僧。
门庭梧桐又飘下一片绿叶,伴随着叹息声落入尘埃,声尽,一只白色的信鸽扑扇着翅膀,悄然降落在王府前庭内。
******************************************************************
ps:成都之行很圆满,没怎么吆喝竟也有几十位书友来捧场,其中甚至有不少女读者,真让我受宠若惊啊,关于签售过程以及纪念品和主题曲这些事儿,我会开个单章好好跟大伙儿汇报一下。
不过成都之行也着实让我遭了大罪,回程时身体便有点不舒服,回到家就病倒了,重感冒39度,直到今天才恢复了一点,赶紧爬起来码一章再说。。。(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四章 二次廷议
信鸽来自北方。
如今这年代交通不发达,通讯自然也不发达,民间书信一般托驿站来往,大明的驿站分官驿,军驿和民驿,官驿主要负责传递各地官府文书以及京师朝堂的邸报,通政司的政令,官宦之间的书信往来,民驿则主要是负责传递民间百姓书信,军驿则顾名思义,只负责传递军报,历史上那位亲手推翻朱明王朝的李闯王,便是银川府官驿的一名驿卒。
相比之下,信鸽传递消息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不过风险也最大,天气,风向,天敌,射猎等等,所以除非十万火急的军报,官府和权贵一般还是愿意选择驿站传递。
落在兴王府前庭院里的信鸽不止一只,而是接连落下了四只,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纵然被猎杀了一两只,剩下的鸽子也能将消息顺利传到。
前庭内,王府一名武士赶紧将信鸽捉在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信筒,信筒里面卷着一张小字条儿,武士将字条恭敬递到兴王朱厚熜手上。
朱厚熜展开字条,缓缓扫了一眼,阑珊无神的目光瞬间变得光彩四射,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一股绿色的活力,连身躯都微微颤抖起来。
“天子溺水昏厥,性命堪虞,驾崩即在数日内。”朱厚熜喃喃念道,闭上眼深呼吸一口气,然后睁眼再次确认了一遍字条里的每一个字,发现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绝非自己的幻觉后。朱厚熜单薄的身躯颤抖得愈发明显。
“天降本王一场富贵,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我朱厚熜竟也有触窥大宝之日,列祖列宗保佑啊!”
“来人,传王府诸长史,幕僚,承奉官,教授入承运殿议事。”
…………
承运殿内的气氛很热烈,兴王府里原本和朱厚熜一样打算以混吃等死为毕生志向的一干长史,幕僚。教授等人。在得知这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后,兴奋得鼻头发红眼珠充血,可毕竟皇帝溺水性命垂危不是什么普天同庆的好消息,他们也不能大逆不道地露出欢欣鼓舞的模样。静谧的大殿内只听得到每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在座的都是朱厚熜的心腹亲信人物。对如今的皇位继承顺序自是烂熟于心。人人都清楚,当今天子无后,若天子驾崩。京师奉天殿内的那张龙椅必然是由王爷坐上去的,这是天家伦常,任谁也无法阻拦。
于是心中兴奋雀跃的同时,在座的所有人早已暗暗下定决心,将混吃等死的毕生志向稍微往上升一点点,若王爷果真当了皇帝,他们这些潜邸旧臣以从龙之功而入朝堂,还怕得不到重用?
现在唯一能做的,大抵便是斋戒沐浴焚香,祈祷京师那位半死不活的昏君赶紧蹬腿咽气,位列仙班了。
此时承运殿内,所有人都像中了巨奖的赌徒,坐在家里眼巴巴等着领奖日子的到来。
朱厚熜年纪尚幼,城府虽有,毕竟不如成年人那么深,此时已是笑逐颜开。
“大明立国百余年,从洪武至正德,无数藩王宗室为了皇帝宝座兴兵谋反,却最终折戟沉沙,不得善终,谁知上天独厚本王,我兴王一脉远居湖广,不出一兵,不设一谋,九五尊位竟从天而降,岂非天意哉?”
“隔墙有耳,府中有厂卫眼线,王爷慎言!”一名幕僚沉声提醒道。
朱厚熜笑了两声便住了口,眼中的得意风发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王爷,京中消息里说陛下只是昏厥而非驾崩,我们还需继续等待几日,待京中传来丧报,或者宗人府和朝臣们发来即位诏令,才算大事鼎定,在此之前,王爷万不可漏半点口风,更不能做出任何失德丧行之举,没有登基以前,宫中太后,朝臣和宗人府都有否决之权,王爷切不可操之过急而落人话柄。”
朱厚熜重重点头:“本王自是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