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毒不庶-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后再让本宫看到你自取其辱,就不单单是一耳光能完事的!”狠狠摞下一句话,宋璟一甩衣袖,快步往书房方向而去。

    宁秋霜捂着红肿发热的脸颊,紧咬着唇角,泪水滚滚而来。

    宋瑜的话,在宋璟心中扎了一根刺,不把这根刺拔掉,宋璟一辈子都不会舒坦。

    可以说,宁秋霜也是受了迁怒。

    宋璟要查十年前敦亲王满门抄斩一事,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敦亲王的死因,是京中所有王公贵族,以及皇族心领神会的,不可提起的禁忌,这件十多年前的惊天大案,至今,有人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这种陈年旧案,要想一时查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只是白费功夫,宋璟虽急,却也明白,是以他做好了长期调查的准备。

    他知道他还有一条路——直接问皇叔,但这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走的一条路。

    八月十五这一日,皇宫中歌舞升平。(未完待续。。)

    ps:  瘦弱的两千字,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明天大婚,亲们久等了,嗷呜~~~~

五十二、冠礼,大婚前

    八月十六,天青,云淡,风轻,黄道吉日。

    天方微亮,逸亲王府内各方各院内便陆续点上了宫灯,张灯结彩热闹起来了。

    今日,是逸亲王的成年礼,以及逸亲王妃的册封吉日,一大早,王府中上上下下便欢欢喜喜忙碌了起来。

    按照宋祁与礼部商量好的安排,宋祁首先要独自前往皇家祖庙,祭告先祖,由永成帝主持加冠仪式。礼成后,便是逸亲王妃的册封仪式,只是册封仪式的地点改在了祭天台。

    册封仪式后,按礼,宋祁与顾安年要回逸亲王府中举行大婚,然永成帝的意思,是让两人直接在祭天台完婚,随后再举行祭祀,向天祷告,祈求苍天保佑。最后,再回到王府中宴请宾客。

    大匡律例,唯皇帝与储君,方有资格在神圣肃穆的祭天台举行大婚,旁人皆无此殊荣。大匡数百年历史,从未出过先例,然此次,永成帝是铁了心要开先例。

    永成帝此番做法,少不得让朝野之中议论纷纷,猜测圣心。

    宋祁与永成帝为此事不止商量过三次,然永成帝一意孤行,宋祁软话硬话说了个遍,他就是不肯改变主意,还次次提起留京之事。在呛声了好几次后,最终,宋祁也只好放弃了。倒是顾安年,对此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是高兴的。

    顾安年想得远,宋祁如今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权,日后离了京城,相当于失去了诸多的保命符,尽管还有背后的势力在,威慑力却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的。她就想着,如今永成帝给的殊荣越多。旁人对宋祁的忌惮就越多,日后即便离了京城,手中的筹码多了,办什么事,也就方便得多。

    说句不好听的,顾安年依旧在防着宋璟。

    对宋璟的了解,特别是对往后的宋璟的性情,顾安年自认不比任何人少。

    鸡鸣三声,宋祁与顾安年起身开始着装。

    按照宫中流传下来的规矩,宋祁由宫中的资深宫娥服侍着洗漱束发。换上祥云暗纹锦缎采衣,前往皇家祖庙,举行成人礼。而顾安年,则是由一群宫娥嬷嬷围着,开始为册封仪式的妆容做准备。

    洗漱过后。顾安年在梳妆台前坐定,身着正装。满面肃穆的女官开始在旁背诵宫廷命妇教条与礼仪。老嬷嬷则开始上妆的第一道工序——洗面。

    “王妃娘娘皮肤光洁细嫩,其实并无洗面的必要,只是这程序,却是不能省的,兴许会有些疼痛,还请娘娘稍稍忍耐。”面容和蔼的老嬷嬷细细端详过顾安年的脸庞。含笑轻声道。

    顾安年微笑颔首,老嬷嬷便拿着由两股麻细绳扭成的粗线,在她脸上刮扫起来。

    这道工序,是为了除去脸上的细小汗毛。让脸部更加光滑。老嬷嬷是个有经验的,手艺很好,顾安年并未有疼痛感。

    洗面过后,便是上粉。

    顾安年选用的是飞霞状,便在上粉前,先是在脸上覆上一层润白保养的百花膏,然后涂抹上一层胭脂,随后用白粉轻轻罩之。

    傅粉,则是上一层提白肤色的细粉,再则是增色的玉女桃花粉。

    敷铅粉后,便是抹胭脂。

    因为已经先上了一层胭脂,是以顾安年在一列排开的数百种胭脂中,选中了一款清浅的桃粉色,避免妆容过于浓重。

    接着是画黛眉,染额黄,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面部妆容妆扮好后,便是梳发髻。

    化妆便用了将近一个时辰,顾安年一动不动地坐着,腰腿都发酸僵硬了。

    期间,诵读教条的女官一直保持着双手交叠覆于腹部,仰首挺胸的端庄姿态,不停歇地背诵着条条框框,与她一比较,顾安年顿时觉得自己真是太轻松了。

    而此时的宋祁,还在前往祖庙的路上。

    皇家祖庙建在京城东郊皇炎山山脉主峰最高点,从逸亲王府出发,要行一个时辰的路程。

    一路上,前有铁骑开道,随后是亲王依仗,左右有三品大将护轿辇两侧,后缀数百兵士,仪仗队浩浩荡荡,气势宏伟。

    然而这些,都与宋祁没有关系。

    自上了轿辇,他便一伸懒腰,两眼一闭,开始闭目眼神,比顾安年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倍。

    临近辰时,仪仗抵达皇炎山主峰下,下轿后,便见朝中百官早已按品级,排列在长长的阶梯上,个个面色庄严肃穆,这庄严的氛围,让宋祁不禁惭愧地摸了摸鼻子。

    和这些大臣们一比,他这个在轿上轻松补眠的主人家,实在是显得太不庄重了。

    队列一直排到了祠堂里,队伍的最前端,只皇族中的老亲王,随后,便是按亲疏与辈分依次排列,再是王公大臣。

    宋祁一步步登上阶梯,所到之处,众臣躬身俯首,以示恭敬。待到达顶峰祖庙大殿门前,司仪高声唱喝,鼓手奏乐,鞭炮齐鸣。

    三拜九叩进入供奉皇家列祖列宗的祠堂内,永成帝立于贡案前,左后两侧,是捧着加冠仪式所用各式用具,名望极高的朝中元老大臣。

    永成帝率百官祭祖,而后宋祁拜谒先祖,再由主持的永成帝致词,随后,便是加冠。

    初加折上巾,再加七梁冠绯罗大袖衫,三加九旒冕青衣朱裳九章,再拜先祖,礼成。

    整个过程,宋祁就是走个过场,一切早有礼部打点好,他只需跪在蒲团上由永成帝加冠,随后出祖庙接受众臣参拜便行了。

    整个仪式的过程极为隆重,单是由永成帝加冠这一点,便就极为惹人热议了,更别论永成帝竟将已回乡颐养天年的三代元老大臣都请了来。

    然父亲已去,兄长如父,永成帝此举虽惹眼,却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惹人非议。

    宋璟远远望着接受众臣朝拜。姿容尊贵,威仪万千的宋祁,看着宋祁身边满脸慈爱欢喜的永成帝,想着宋瑜的那番话,想着这一份比之储君加冠毫不逊色的风光,心底的酸涩,终归是压过了喜悦。

    冠礼仪式毕,永成帝率众臣直奔皇城祭天台。

    逸亲王府中,顾安年的九鬟望仙髻历时半个时辰,终于盘好。在上过头油定型后,到了最后的着装程序。

    亲王妃的衣饰是有规格的,虽说没有十三件那样夸张,七件也还是有的。

    双手敞开站于屏风后,顾安年闭着眼任由一群宫娥摆弄。先是被剥得光溜溜,就连肚兜都被脱了。在换上大红龙凤呈祥云纹图案的裹胸后。才开始一件件往上穿正装。

    顾安年原以为自己要干站着半个时辰,只能偶尔瞄瞄还在念叨的女官自我安慰了,却不想顾安华与吉贺,还有长公主过了来,这下可是热闹了。

    有了人说话,顾安年也就不觉得那般无聊难捱了。

    长公主是第一次面对面地与顾安年接触。先前她只是听吉贺说这个皇婶有多聪明厉害,今日见了,起先并不觉着这个比自己还小的皇婶有何大能耐,倒也不是看轻了顾安年。只是觉着没有吉贺说的那般神罢了,后经过一番交谈,她就渐渐改观了,对这个皇婶也是生了深交之意。

    个人的魅力,虽说不能单从交谈中看出来,但一个人的心性与观念,却是可以看出的。

    长公主就是从顾安年的谈吐中,对顾安年渐生了好感。

    她喜欢温柔却不柔弱,有主见却不强势,有心计却不阴狠的人。而顾安年,经过一番交谈后,在她眼里恰好符合这些条件。

    顾安年对这个大侄女也很有好感,这个尊贵却不骄纵的女子,眼中透着干练与精明,举手投足却又透着雍容大气,形容更是温柔雅致,让人很难不生出好感来。

    都是年轻姑娘,又都是成亲不久的新妇,四人倒是十分聊得来,笑笑闹闹地,时间过得很快,枯燥的着装过程一下就结束了。

    吉贺与长公主过来,也不单单是来陪顾安年解闷的,她们姐妹两是受了皇后的命令,来送顾安年到祭天台去的,也就是送亲的人。

    这却是按了民间新婚的习俗。

    皇后的意思,是礼要做全,迎亲送亲的人都不能少。且,先前迎娶侧妃时的一切都不作数,此次,花轿要从逸亲王府抬到祭天台去,是迎亲。

    作为送亲的人,吉贺与长公主先一步到逸亲王府,陪着顾安年着装完毕后,长公主宣布了皇后的懿旨,认顾安年为义妹,封其为七祥公主。

    皇后之所有这样的念头,是因着永济侯太夫人扬言不参加宋祁与顾安年大婚,她气不过之下,便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而她派吉贺与长公主来,也是充作娘家人的角色。

    可说,顾安年是赚足了面子。

    而迎亲的人,则是由宋祁在军中任职时,军中麾下将军将士组成,浩浩荡荡的一千多人,抬着朱纱珠帘,红漆红绫的八抬大轿,敲锣打鼓地热热闹闹到了逸亲王府门前。

    一群雄壮的军中汉子,将花轿停在了逸亲王府门前,伴着锣鼓鞭炮声,扯着嗓子欢欢喜喜地唱起了大匡婚庆习俗中的叩门曲,意寓催新嫁娘赶快出门上轿。

    听着那嘹亮的歌声,握着手中的皇后懿旨,顾安年不禁微微红了眼眶。

    *****

    为参加单行本创作大赛的好友求一下票,希望亲们能帮第一排第十本《带我看爱情》投一下票,希望亲们支持一下,下面是链接,么么哒~~~~~

    /ploy/20131115/no(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ps:  感谢sih…han、ボepiphyllum两位亲的粉红,云之彩水中月亲的打赏,婷敏亲的评价票,么么哒~~~

    呼呼,费时四个多小时,总算是把这章写好了,因为一边写一边对照先前查的资料,所以耽误了点时间,希望亲们见谅,大婚来了,欢迎大家围观,么么哒~~~

五十三、迎亲

    皇后的安排十分周到细致。

    册封仪式所用发髻并不适合佩戴凤冠盖头,皇后便遵循古礼,特制一把金镶玉金丝牡丹团扇,赏给顾安年,用于出门时遮面。

    红玉扇柄缠绕着的金质龙凤浮雕巧夺天工,金丝扇面上绘制的国色天香栩栩如生,凑近了,还能闻到丝丝清爽芬芳香气,整个团扇,端的是华贵雅致,顾安年看到的第一眼,便心生喜爱之情,心中更是感念皇后的恩德。

    吉时已到,叩门曲已经唱过一遍又一遍,一群粗莽将士依旧欢笑起哄,不停歇地高声欢畅,千呼万唤,逸亲王府大门终于缓缓开启,一身富丽宫装的顾安年以扇掩面,由长公主与吉贺一左一右搀扶着立于大门之内。

    “新娘子可总算是出门咯!”不知道是谁欢声吆喝一声,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纷纷围了过来,一首首迎亲曲又接连响了起来,原本吴侬软语的调子,应是被一群糙老爷们唱出了洪亮威武的气势来,可偏偏这群人还越唱越起劲了。

    饶是顾安年脸皮再厚,被一群人围着起哄,也不禁红了脸。好在有扇子遮住,不然定是又要惹来哄笑声了。

    鞭炮声再次噼里啪啦地响起来,红红火火的,姿态端庄的喜婆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喜童走来。两个喜童约莫六岁的模样,皆是面容精致,脸上带笑,绑着红色丝带,身穿吉祥如意对襟红色小袄子,提着花篮,扮相十分活泼讨喜。

    在欢欢喜喜过安后,两个喜童一左一右站在了顾安年前侧,喜婆一甩喜帕。大呼:“奏乐,迎亲!”

    话音落下,喜童抓起花篮中的五彩花瓣,抛洒向天际。

    刹那间,空中落英缤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锣鼓丝竹之声奏响,欢天喜地。

    鲜艳亮丽的红毯从门槛一直绵延伸向远方,顾安年紧紧遮着脸庞,在长公主与吉贺的搀扶下。步出门槛,步下红色阶梯,一步步向着喜轿而去。

    身后,两列提着花篮的红衣侍女步步紧随,待顾安年被搀扶上了花轿。侍女们分列花轿两侧,静待起轿。

    两名喜童则攀上轿帘两边安置的小台。不停抛洒花瓣。与喜童花篮中装的花瓣不同。侍女们篮中装的是铜钱,纯金纯银打造的豆子,珍珠玉石,还有桂圆花生莲子等物,是一会起轿后要抛洒到人群中祈福的物事。

    喜婆在花轿前站定,喜帕一甩。一声高喝:“起轿!”

    八名身着红色劲装的健壮将领齐声吆喝一声,将八抬大轿稳稳当当抬了起来。

    侍女们开始抛洒篮中的祈福物件。

    喜庆的鞭炮锣鼓声中,花轿开始平稳地向前行去,吉贺。长公主,顾安华三人相视一笑,相互搀扶着上了后面的送亲轿辇。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在京城主干道上缓缓前进,惹来不少百姓围观,侍女们抛洒的物事,更是引得围观的民众欢呼哄抢,若不是有随行的士兵护卫,怕是迎亲队伍要被拦在了大街上。

    大匡史书有记,大匡永成十八年秋,永成帝幺弟逸亲王大婚,皇后认准逸亲王妃为义妹,亲备十里红妆,朝中将军衔将领抬轿,千百将士护驾,一时万人空巷,热闹空前绝后。

    这场盛大的婚礼,风光无限。

    永济侯府的男子,有官职的一大早就去了皇家祖庙,参加逸亲王的成人礼,礼成后随圣驾前往祭天台,而没有官职的,则是在临近册封吉时前,携家中女眷前往祭天台。

    作为顾安年的娘家,永济侯府是特派了礼部官员来接的。

    待花轿起轿后,负责接永济候家眷的官员便到了永济侯府。

    这是皇后嘱咐的,按皇后的话说,永济侯府的人不讲礼节,不念情面,那是永济侯府的事,她们皇家不能失礼,且必须面面俱到。皇后虽气愤,但该守的礼她丝毫没有忘。

    如今顾怀卿虽未封世子,然他考取了功名,也在朝中谋得了一官半职,职位虽不高,却也是要前往皇家祖庙的观礼的,是以侯府留下来的男子,便只有顾怀明与顾怀君,以及另外两位老爷的几位公子,礼官来接时,便是顾怀君主持众人动身。

    按礼,应是太夫人主持的,然太夫人称病,争着一口气不愿出面,是以主持的事宜才落到了顾怀君这个侯府的嫡次子身上。

    动身前,礼官带着礼节性的笑,向顾怀君问起:“六少爷,太夫人身子可还好?若是无碍,还请六少爷带下官前去请个安,也好接太夫人一同前去观礼。”

    顾怀君脸上闪过为难与愧疚,拱手歉意道:“祖母身子不适,怕是不便出门,赵大人有心了,怀君再次代祖母谢过大人好意。”

    礼官瞧着眼前这气质温润,态度谦和的翩翩少年,心里颇为赞赏,连连颔首称道:“既如此,下官便不去打扰了,诸位少爷,夫人请——”

    礼官也是个圆滑的,他知晓皇后的意思并非一定要请到这位倚老卖老,心高气傲的侯府太夫人,只要礼数做全了,落不下话柄就好。是以他也只是礼节性地一提,并非是真的有心去请太夫人,如今顾怀君推却了,他也就顺水推舟,直接迎着顾怀君并侯府中其余家眷便离开了侯府。

    这边,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出了侯府大门,那边,去前院探听情况的大丫鬟急匆匆回了延秋苑东次间,向太夫人回禀道:“太夫人,礼官迎着六少爷等人已经出了侯府了!”

    撑着额,闭目斜靠在榻上的太夫人闻言蓦地睁开眼,眼中惊讶暴涨,目光锐利凌厉地望向跪在榻前的丫鬟,嗓音因激动而发颤,厉声道:“什么?!”

    丫鬟缩了缩脖子,畏惧地垂下头,颤抖着回话:“回太夫人,礼官已……”

    “行了,下去。”太夫人神色冷冽,挥手打断丫鬟的话,丫鬟喜出望外,忙磕头告了退。

    见丫鬟退出去,留在府中伺候太夫人的刘氏眼珠一转,赔着小心道:“母亲,如此看来,七侄女是真的不将您老放在眼中,瞧瞧这做派!”

    太夫人冷哼一声,微闭上眼,拨动手中的翠绿佛珠,嘲弄道:“她是仗着如今有几分颜色受宠,架子难免大些,待日后色衰而爱弛,她便知晓没了娘家的支持会有多凄凉,是她自个儿不知好歹,日后,可怪不了我老婆子无情。”

    “母亲说的是。”刘氏露出抹笑,连连附和。

    太夫人抬眼瞧了满脸恭维小心的刘氏一眼,状似不经意道:“三媳妇,这几日时常听你在耳边念叨大房的不是,特别是娴侧妃的不是,倒是让老婆子觉着有几分反常啊。”

    刘氏僵了僵,目光闪烁,忙笑着掩饰道:“母亲,媳妇也是那日见七侄女如此不识好歹,不体谅母亲的苦心,心里为母亲不平,是以嘴上便禁不住念叨了几句。”

    “嗯。”太夫人复又闭上眼,淡淡应了一声,并未其他表示,刘氏不禁有些坐立不安了。

    过得一会,太夫人才有了反应,摆摆手疲惫道:“老太婆身子无碍,你也不必在这里守着,下去吧,老太婆要为侯府诵经祈福了。”

    刘氏舒了口气,从墩子上起身,福了福身便垂眉低首退下了。

    刘氏离开不一会,太夫人便起身去了东次间偏房的小佛堂,不多时,便传出了伴随着木鱼声的念经祈祷的声音。

    太夫人虔诚诵经不提。

    还有三刻钟到未时。

    圣驾已抵达皇城,登上祭天台,众臣依旧按品级罗列成两队,于祭天台阶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