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阚,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审食其一进屋,就兴奋的大喊大叫,冲过一把抱住了刘阚,大有要将刘阚一下子扑倒的气势。

“松开,松开我!”

刘阚双臂向外一分,硬生生崩开了审食其的手臂,“其哥,什么成功了?我可没有龙阳之癖。”

龙阳,也就是那魏国人龙阳君,生的花容月貌,也是当是魏王的男宠,更是国史当中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同性恋者。刘阚看审食其这架势,和龙阳君颇有相似,不由得心里为之一寒。

审食其一把推开了刘阚,“老子喜欢女人!”

说着,他向曹无伤一摆手。曹无伤也的确是个老实人,从门外拎着一坛子酒,可就走了进来。

“这是?”

“阿阚,你说的那个法子,果然有效……你看,成功了!我用你说的那个法子,酿造成功了!”

曹无伤把酒坛子拎到了榻上,抬手拍开了泥封。

一股浓郁的酒香,顿时弥漫在房间里。唐厉和曹参也不吵了,任敖的眼睛,唰的一下子亮了。

“泗水花雕,这就是你所说的泗水花雕!”

“你竟然真的成功了?”

刘阚呼的站起身来,抢步上前,查看坛中酒的成色。片刻后,他轻轻点头,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泗水花雕,准确的说,就是后世黄酒的雏形。

其实,黄酒并不是不存于这个时代。早在春秋时期,黄酒已然出现。唐厉等人所喝的盎齐昔酒,也是黄酒的一种。只不过,由于酿造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酒色浑浊,带有强酸。

刘阚前世曾为营养师,对于酒的研究,自然不少。酒,多则过量,对身体有害,但适当的饮酒,非但不会有害,相反还有助于养生。黄酒,作为养生酒的一种,刘阚前世曾走访了许多酒厂。后来还是在绍兴一个农户家中,用高价买回来了一张据说是已经失传了的秘方。

九酝酿造法,一种极为传统的工艺。

历史上,正是随着九酝酿造法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浊酒。而后的一切工艺,都是在九酝酿造法上加以改进。流传到刘阚后世所在的年代,其中不少的细节,已经失传了。

根据古籍记载,九酝酿造法出现于西汉末年,成熟于东汉中期。

也就是说,刘阚眼前这一坛子泗水花雕,比之历史上的第一坛花雕酒,至少提前出现了四百年。

酒色还是略显浑浊,想必是因为第一次酿造,加上沉淀发酵的时间不足,所以不够完美。但是比之市面上的盎齐酒来,这酒水凛冽,酒香怡人。周遭几人不由得食指大动,齐刷刷的向刘阚看去。

第一坛花雕酒啊!

刘阚无视众人的目光,急切的询问审食其这酿造的过程。

审食其笑道:“我原本在青竹林发现了一眼清泉,准备在那里开始。可是后来,在泥沼旁边……就是你家盖房子的后边,又发现了一眼泉水,比之青竹林的泉水还要甘甜香醇。于是,我就花了四万钱,挨着你家的土地,又买了五十顷荒田。嘿嘿,那眼泉水,也正在其中。”

五十顷荒田?

刘阚瞪大了眼睛,“阿其,你疯了吗?”

“我可没疯,要不然旁人能看出其中的玄妙?现在,泉水是我们的,秘方是我们的……哈哈哈,阿阚,我们现在想不发达,恐怕都难了。快点说,快点说,你接下来,又有什么打算?”

刘阚扭头,看了看一群目瞪口呆的家伙。

突然一笑道:“接下来,当然是要请各位老兄,为我品鉴一下这泗水花雕喽?”

第三十二章 … ~笑看风云起(四)~

夜已深!

一坛子花雕早已告罄,翻到在榻上,摇摇晃晃。坛口不时还会落下几滴自浑浊的酒液,掉在地上后,留下了一个个印子。任敖曹无伤,倒在被褥上,酣然大睡,并且发出并不均匀的声息。

审食其也回家了……

临走的时候,带着刘阚的叮嘱,还有一份药方子,心满意足的走了。

在刘阚的眼中,这样程度的泗水花雕,显然达不到他的要求。不过对于其他人而言,能喝道如此醇美甘甜的好酒,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此酒只应天上来,人间岂能酿出来?以至于唐厉在喝完之后,酒劲儿上涌,竟抱头痛苦:“若以后无花雕佳酿,厉又该如何活下去呢?”

酒色还很浑浊,特别是喝到最后,会品出一股子醴齐酒的强酸味。

也就是说,审食其的功夫还没有到家,这样的酒水,怎能拿出去见人?当然了,刘阚也知道,想要达到后世的那种要求,显然不太可能。不管是从硬件还是从其他,条件还不成熟。

刘阚给审食其的要求是:要喝到最后,能生出陈酿的感觉。

酒色不需要完全清冽,可至少要能呈现出沉黄之色。在达到这个条件后,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有第一步,自然也要有第二步。

如果达到了刘阚的要求后,必须要进一步的陈酿,直至酒色完全清冽,酒液浓香扑鼻。审食其说:“要做到这一步,可不容易啊……阿阚,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如今的酒,已经足够好了。”

“好?”

刘阚冷笑一声,“如此劣酒,怎能供奉天地,八方诸神?”

“你……”

审食其似乎明白了刘阚的意思,惊讶的看着刘阚,半晌说不出话来。

刘阚说:“我要让天下人都能喝到我的泗水花雕,我要让寻常人家的饭桌上,总会摆上一坛。除此之外,我还要咸阳王室,人人知道泗水花雕之名……其哥,这不过是你我进阶之物罢了。”

这家伙,居然想凭此美酒,进阶朝堂吗?

审食其生平第一次,有些看不懂刘阚了。不过出于对刘阚的信任,审食其没有多说,点头应下。

随后,刘阚又根据沛县人的身体状况,设计了几种药酒的方子。这对于刘阚而言,并不困难。当年为了应付考试,他曾经把千斤方背的滚瓜烂熟。如今虽已经忘记了大半,但是作为养生之用的方子,他还记忆犹新。有些古方,对于调理身体,活络经脉还是很有好处的。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刘阚才知道,酒曲和酵母早已经出现。

但是,酿酒的工艺落后,酒的种类也不多。刘阚从没有想过,他能对这个时代做出太多改变,不过有些东西就在手边,不过是顺势而为吧。但有一些东西,还需要慢慢来才可以。

唐厉喝醉了!

刘阚也已经回去睡了……

门房中,曹参静静的看着那火炉中的炭火在慢慢熄灭,目光深邃,看着窗外,久久无法入睡。

并不是因为刘阚造出了美酒佳酿让曹参睡不着,而是刘阚在饮酒时说的那些话。

当时任敖就说:“阚兄弟,如今在咱沛县城中,我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你,还有一个是刘季。”

哪知刘阚勃然大怒,“老任,莫要把我和那痞赖子联系在一起。刘某人虽然没什么本事,可是也不屑于和他为物。家中高堂尚在,他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日只知大话,令人生厌。”

任敖不快的说:“阚兄弟,你误会刘季了……那个人,是个做大事的人。”

“做大事?”

刘阚冷笑道:“连小事都做不好,谈什么做大事?老任,在我看来,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凡事都是一点点,一个个小事情堆积出来的结果。比如老秦人,何以能横扫六国?没有历代秦王的艰苦创业,没有商鞅的变法,没有张仪的连横,没有白起、禳侯的拼杀,何以有今日的大秦帝国?

再说六国……

想当年是何等的强盛,可为什么在二百年后的今天,短短十几年的光景就一个一个的灭亡?

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二百年光阴积累出来的结果。

我读书不多,却知道一个道理: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算是凭着运气得一时风光,终究是长久不得。我知道,你们……还有萧先生对刘季都很敬佩,可我还是看不起他。”

任敖被说的哑口无言。

后来还是唐厉劝解,总算是没有争吵起来。

可在曹参的心中,却翻起了滔天的巨浪:一直以来,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刘季是做大事的人。可为什么在阿阚的眼中,刘季却变得如此不堪?是我们错了,还是阿阚错了?

他说不清楚,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刘阚的那份言论。

刘阚说的非常清楚:他可以佩服刘季的手段,但还是会看不起这个人。刘阚所指的,恐怕不是刘季的能力,而是刘季的人品吧。但大丈夫做事,拘泥于小节,怎么可能成就出大事业?

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在曹参的脑海中激烈的碰撞。

历经五百年春秋战国,一些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曹参也是如此,他不知道刘阚说的是对?亦或者是错?靠在墙壁上,曹参眼看着炉火熄灭,突然间悠悠的一声叹息。

也罢,有些事情,总要看到了才算数。

阿阚毕竟年轻,加上阿其他们对刘季没有好感,受到影响也在所难免。将来,他自然会知道,刘季是何等的了得。

虽然说曹参否定了刘阚的说法,可是在内心深处,也不免产生一丝认同。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

没过多久,始皇帝正式下诏:在其治下,不予封国,而是采用郡县制,派遣官员统一管理。

同月,始皇帝再次下诏:收缴天下金铁。

每家每户,除了用来耕种生活的必须品之外,不得收藏任何兵器。所收缴的金铁,会全部运往咸阳,销毁融化,铸成十二金人像。这十二金人,就如同周室九鼎,已护佑大秦千秋万载。

先是称帝,而后又统一钱币,统一文字,设立郡县。

如今,十二金人开始铸造,这一切也让一些深埋在刘阚记忆深处的东西,渐渐的清晰起来。

一切似乎都在沿着历史的轨迹前行……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刘阚开始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熟知的历史,正在一步步的进行着。那个为人所熟知的乱世,又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

第三十三章 … ~欢宴(一)~

始皇二年的春天,下了一场小雨。

雨水虽然不是很大,但对于农民们而言,却无异于黄金一样的珍贵。人常说春雨贵如油,即便是在沛这种雨水并不缺乏的地方,一场适时到来的春雨,至少也预示着今年的风调雨顺。

历经了一年的喧嚣之后,即便是六国遗民多么的不情愿,但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六国已经没了,五百年的动荡也结束了。如今,这天下的主人是秦始皇,秦国已经统一了天下。

谁主天下?

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贵族老爷们关心的事情。不管是谁得了天下,老百姓终究是要生活。仗打够了,人也死得差不多了,该考虑一下今后的日子啦……于是,人们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于吕翁而言,同样如此。

在经过了短暂的波动后,吕家渐渐的稳定下来。当然了,如果不是儿子吕泽因逃避征役而被刘阚打成了瘸子的话,那么一切该会是多么的完美啊!看着一瘸一拐的在自己面前晃动的吕泽,吕翁的心里就会感觉很不舒服。明知道刘阚是为了救吕泽,但吕翁就是难以释怀。

那刘阚,当年不过是个靠着自己吃饭的食客之子,居然如此胆大妄为?

最让吕翁无法接受的,是刘阚母子在渡过了短暂的困难后,竟然发达了起来。想当初,吕翁听说刘阚把刀布换成秦币圆钱的时候,还暗自讥笑过刘阚母子的愚蠢。谁又能想到,过了几个月后,刘阚手中的财富翻了几翻。而吕翁呢,却因为这货币统一的缘故,损失很严重。

吕翁家大业大,损失点钱帛,也不会太在意。

但是,随着刘阚的名声在沛县开始响亮起来以后,吕翁这心里面,可就开始有些不太舒服了。

一个小杂种,居然能混的风生水起。

沛县的人如今提起刘阚,至少有六成人会竖起大拇指,赞上一句:是个好汉。

而吕翁呢?

相比之下,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特别是吕泽的事情,给吕翁的打击非常大。他越发的认识到,如果在沛县没有好人缘的话,以后的日子只怕是会很难过。是的,会非常的难过。

吕翁的心里,就有了计较。

刚一开春,正逢吕翁五十岁的寿辰,借此机会,吕翁发出请柬,但凡是在沛县能叫出名字来的人,都会受到邀请。

同时,为了提升一下自家的地位,吕翁还请出了萧何来担当司仪。萧何在沛县很有威望,父老们也对他非常看重。加之如今又成了长吏,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职位,甚至得不到秦王朝的官方承认,但对于沛县人而言,萧何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存在,了不起的人物。

不过,萧何表面风光,却不能掩饰其家境窘困的现状。

萧家在沛县算不上大族,不过老老少少加起来,也有几十个。除了几顷田地之外,整个萧氏家族几乎是靠着萧何那并不丰厚的俸禄过火。如果遇到天灾时,甚至要靠萧何去借钱生存。

吕翁付给萧何极为丰厚的报酬,萧何自然不会推辞。

也正是因为萧何的出现,也使得吕翁的这场寿宴,规格一下子提升了许多,甚至远在啮(音nie)桑的人们,也听说了这件事情。自然,正在丰邑中阳里家中休养的刘邦,也听到了风声。

自从昭阳大泽血战之后,刘邦因伤一直在家中休养。

樊哙、周勃、卢绾,包括夏侯婴在内的铁杆‘刘粉’,自然而然的随刘邦一同回到了丰邑。

刘邦认为,昭阳大泽一战过后,沛县怕是会有日子不得安宁了。

毕竟早先刘邦等人也做过那无本的买卖,和各路匪贼,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关联。虽然刘邦自认行事小心,可还是不敢冒险。于是决定躲在老家,一方面是养伤,一方面避风头。

只要刘邦不出现,相信就不会有人乱咬。

盗亦有道,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如果真的撕破了面皮,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所以,整个冬天,刘邦一直呆在家中。

刘邦的父亲,名叫刘湍,不过中阳里的乡亲们,更习惯称呼刘老爷子为执嘉翁。执嘉,是刘老爷子的小名,但是比起刘湍这个大名来,更为人所熟知。执嘉翁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有点胆小,有点固执,还有一点懦弱。膝下有四个儿子,刘邦长子刘伯已经娶妻生子。

次子刘仲,今年也要成为父亲了。

小儿子刘交,最得执嘉翁的喜爱。人很聪明,而且还跟着村里的父老识过字,读过书。

而三儿子刘季,最不得执嘉翁的喜爱。这孩子整日游手好闲不说,身边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最让执嘉翁无法接受的是,小儿子刘交似乎非常崇敬三哥刘季。这不,刘季在家里养伤,刘交整天的围在刘邦的身边。执嘉翁非常担心,小儿子会被刘邦带坏,白费了他的心血。

“吕家寿宴?”

刘邦伸着两腿,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一边挠着头,一边问道:“吕老头好端端的,为何搞这种事?”

在刘邦的身边,跪坐着一个童子,年纪大约在七八岁的模样。

童子是刘邦的儿子,名叫刘肥。别看刘邦到现在还没有结婚,可这些年来,和丰邑的曹寡妇走的很近,并且生下了这么一个儿子。刘肥看上去很瘦弱,面色也不是很好。这也难怪,刘肥生下来之后,刘邦就把他扔给了老娘照看,他带着曹寡妇等人,整日的在外面逍遥。

刘媪年纪大了,自然没有什么精力照顾刘肥。

而执嘉翁呢,也因为对刘邦的不喜,连带着把这种情绪带到了刘肥的身上。如果不是刘仲和刘交时时照顾,刘肥和没爹没娘的孤儿差不了多少。但小家伙没怨言,反而非常敬重父亲。

这次刘邦回来,刘肥一步不拉的跟在刘邦的身边。

也许是因为曹寡妇的死,使得刘邦心里愧疚,所以对刘肥十分的疼爱。

听刘邦询问,卢绾笑道:“吕老头恐怕是想借此机会,和乡人打好关系,拉拢一些人吧。毕竟老头是个外地人,加上去年他那儿子的事情,让他也感到了一些危机,所以才有这个举动吧。”

刘邦点点头,“看样子吕老头有点儿急了!”

樊哙冷笑一声,“老头当初不肯让他那儿子奉召,结果现在变成了瘸子。只是可惜了刘家小儿,白白的浪费了一爵军功……不过,那小子倒是个有担待的人,我现在有点佩服那小子了。”

樊哙口中的刘家小儿,指的就是刘阚。

刘邦叹了口气,“刘家小儿端的是了得……呵呵,此次回去,我定要和他好生的交往一番。”

“爹,刘家小儿……可是害母亲……”刘肥突然开口询问。

刘邦一怔,扭头瞪着刘肥,厉声道:“肥,从今天开始,你必须要牢记,你娘是病死的……明白没有?如今不比往日,祸从口出,我们更要谨慎……你娘的事情,从今往后不许再挂在嘴边。”

“孩儿……知道了!”

刘肥嘴巴张了张,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可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又咽了回去。他低下头,表情木然,看不出半分内心里的情绪。

刘邦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在这地方呆了半年,嘴里都淡出个鸟了!屠子,咱们收拾一下,准备回沛县吧。吕老儿既然准备了酒宴,我们如果不去的话,岂不是不给他面子?嘿嘿,咱们可要放开肚子吃他一顿。”

卢绾说:“可是去参加吕老头的酒宴,就必须要有随礼啊……咱们快一年没动作了,哪里还有余钱?”

“没钱就不能去了吗?”

刘邦笑道:“我却不相信。老子不但要去,还要那老儿恭恭敬敬的出来迎接呢……走吧,去晚了可就要赶不上了!”

第三十四章 … ~欢宴(二)~

阳光明媚,是一个好天气。

吕家门前车水马龙,前来祝寿的客人,数量甚至超过了萧何早期的估量。

而最让萧何想不到的是,身为沛县县长的任嚣,居然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向吕翁祝贺。

不过,萧何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如今沛县百废待兴,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局面。自去年末开始,西起陈县,东至薛郡,秦军缓慢而有序的集结,并且在从三川郡至吴中(今江苏苏州)一线,沿途修建了许多仓廪。

同时,始皇下令,动用十万人力,在泗水和谷水一带开凿运河。

这里面隐藏着什么信息?普通人或许看不出来,但对于萧何这种精明的人而言,稍一琢磨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很明显,始皇帝恐怕是要用兵……至于用兵的对象,怕就是百越。

如果对百越用兵的话,泗水郡毫无疑问将承担一个中转站的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