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阮大铖,身为安庆知府,名义上南京吏部能管得到他,但实际上他的考察、升迁、任命权都在北京,南京吏部对他根本毫无威慑力。更何况王铎也才上任20多天而已,吏部的一堆事都没忙完,哪有功夫去考察和监督下面州府的官员?

    因此,将高弘图贬谪到都察院去后,杨毅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不会扩大追责范围了。他只是轻轻的批评了吏部、兵部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就没再说什么了,而是向刘宗周问道:“现在对此案的调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结果,刘御史觉得朝廷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刘宗周答道:“禀陛下,因为之前调查组都是采取比较隐晦的调查方式,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所以很多证据没有拿到。但仅从现在获得的调查线索和证据来看,此案牵连甚广,影响恶劣,已经完全可以进行立案,由刑部展开司法调查,对违法犯罪的官员和商人采取强制措施了。”

    杨毅点了点头,向其他人问道:“各位爱卿觉得刘御史的建议如何?”

    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不可能有人站出来反驳的。史可法答道:“刘御史言之有理,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明显的证据,现在完全可以由刑部展开强制措施,逮捕违法犯罪的官商,严加审讯了!”其他人纷纷附议,赞成刘宗周的意见。

    杨毅点了点头,对刑部尚书张慎言道:“那好,就由刑部尚书张慎言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专职逮捕审讯相关违法官员和商人。前粮价暴涨案调查组的办事人员全部并入专案组,协助张尚书办案。”

    张慎言出列道:“臣遵旨!”

    杨毅继续道:“因此案牵连甚广,不仅有朝廷大员、地方知府,还有部队总兵、皇亲国戚,专案组可能会阻力重重。因此,朕特赐张慎言尚方宝剑,只要证据确凿,却死不悔改、宁死不招的官员和商人,张尚书可先斩后奏。”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如此,手握尚方宝剑的张慎言,就真的具备了上斩皇亲国戚、中斩贪官污吏、下斩不法商人的权力。看来,皇上对此案真的是非常重视,不然不会给予刑部如此大的权力和支持。

    张慎言也是听得心里一惊。他本来是想按以往的办案程序,抓到三五个典型,交给皇上处理就行了,对各方面都交代得过去。现在一看皇上如此重视,张慎言就知道,自己必须慎重对待此事,不能像以前办案那样掉以轻心了。

    皇上为了自己查案方便,连尚方宝剑都赐给了自己,如果不查一个水落石出,将违法犯罪的官员商人全部惩治干净,皇上绝不会放过自己的。看来,真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啊!

    不过,作为刑部尚书,张慎言还是比较期待这种拿着尚方宝剑查案,无人敢顶撞的办案方式。

    于是,张慎言顿时大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给皇上、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杨毅点了点头,道:“张尚书办案,朕放心。想必此事要办个水落石出,绝不会一帆风顺。为了保护张尚书安全,朕再特赐御前侍卫四名,在办案期间紧随张尚书左右,以护卫安全。”

    其实,这既是保护张慎言的人身安全,也不无监视之意。这个案子杨毅是当做自己初到南京,为了掌控朝政而立威的案子来办的,不能有任何闪失。

    张慎言既然决定了靠拢皇帝,认真办案,自然不怕皇上派御前侍卫监视,反而大喜谢恩道:“谢陛下隆恩!”

    殿中众臣不由一顿羡慕嫉妒恨。

    皇上特赐御前侍卫贴身保护,那是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太后、皇后、王子、公主等皇室至亲才能享受的待遇。四名御前侍卫贴身保护,那真是可谓威风凛凛、横行无忌啊!

    除了给予张慎言许多办案特权外,杨毅还吩咐各部署必须全力配合刑部办案,不得有误。

    看到皇上这副架势,各部官员自然不敢打马虎眼,纷纷表态会全力配合刑部的办案。无论牵扯到谁,都绝不容情。

    刑侦专案组的事讲完后,杨毅又说道:“现在钱谦益被革职查办,高弘图调任都察院,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出缺,各位大人都有什么人选推荐吗?我们先讨论礼部尚书一职,大家说一说。”

    殿中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会员点击、求签到、求打赏、求评价票!谢谢书友“绝逆之鳞”、“书生654”、“小小的我2015”、“9871569”的打赏支持!】

第38章 崇祯皇帝的老对头() 
过了一会儿,吏部尚书王铎出列,发言道:“礼部掌管祭祀、科举、教化等事务,需主事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臣推举前湖广巡抚,现卸任在家的黄公辅大人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杨毅听得眉头一皱,查了这么久的资料,这黄公辅是谁他当然知道。品德高尚、德高望重都是真的,但却同样是东林党人。身为东林党领袖的钱谦益刚刚被革职,马上就再任命一位东林党的官员来继任,这是要东林党彻底把持礼部吗?

    看来,王铎是在对之前吕大器推举他出任吏部尚书的事进行投桃报李啊!

    杨毅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且不说黄公辅东林党人的身份,就是他现在68岁高龄的年纪,年近七旬,也不符合杨毅选拔官员的标准。

    虽然现在明朝的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限制,但杨毅却不想自己的部下全是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要有一些新鲜血液才行。

    当然,站在中央的层面来讲,不可能有太年轻的官员存在。所谓新鲜血液,只是相对于黄公辅年近七旬的高龄而言罢了。

    再说了,别看礼部现在管的事没有多少,就以为礼部不重要。以后自己要进行科举改革、教育改革,此事还得落在礼部尚书的头上去实施,却不能任命一个高弘图似的的老学究来跟自己作对。

    杨毅在后世虽然是一个宅男,没有进过官场,却也看过无数官场,一些上位者基本的执政套路他还是知道的。

    你无法亲自去教育培训所有的部下,就只能想法任命符合自己要求的下属。

    因此,杨毅摇头拒绝道:“黄公辅大人自然是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但他现在已经68岁高龄,却已经不适合如此劳累了。你们再商量个人选吧!”

    王铎对自己的下属,吏部左侍郎吕大器暗暗摇了摇头,表示事不可为,就退了下去。吕大器也暗自摇头,看来这礼部尚书一职,是无论如何都争取不到了。

    殿中众位大人再商议了一会儿,还没商量出一个人选来。刚刚才被皇上追责,贬谪到都察院后就一直沉默不语的高弘图突然出列道:“禀陛下,臣推举儒学大师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一职。”

    黄道周的名字一说出来,殿中众人顿时全部安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皇上,看皇上要如何选择。

    因为,黄道周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不是高弘图一个“儒学大师”就可以简单概括的。特别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崇祯皇帝的耳朵中时,更不能等闲视之。

    今年59岁的黄道周虽然赋闲在家,专心著学,看起来是一个研究儒学的文人。但是,纵观黄道周为官的一生,其实不是他当了多大的官,在文学上有多大的成就,而是一生都在跟崇祯皇帝作对,而且名满天下。

    每一次上朝,黄道周不是在指责崇祯帝“忠奸不辨”,就是在为崇祯帝准备问斩的大臣激辩。其直言犯谏、胆大妄为之程度,崇祯一朝无一人出其右者,号称“天下敢称直谏者,非黄道周莫属”。

    倒不是说除了黄道周外没人敢在皇帝面前直颜犯谏,但却没有任何人有黄道周那样激烈的言辞,当众指责崇祯帝荒谬糊涂、忠奸不辨。

    就因为跟皇帝的死掐,绝不低头,黄道周数度被贬,又数度官复原职。最后一次,是三年前,崇祯帝眼看大明颓势已显,想起黄道周之前指出的自己的错误,不由深感愧疚,也觉得黄道周远见卓识、人才难得。于是,要召黄道周入京,官复原职。

    结果,黄道周竟然以崇祯帝昏庸无道、大明朝国运已尽为由,直接拒绝了崇祯帝的召唤,回福建老家专心做学问去了。

    此时,高弘图将黄道周推举出来,那不是在崇祯帝心口上撒盐么?

    黄道周早在十多年前就指出了崇祯帝的许多执政错误,说那样搞下去要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果不其然,现在崇祯帝就丢了半壁江山,被逼撤到南京,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坚守最后的半壁江山。

    天下大局发展至此,已经明确无误的验证的黄道周当初拒绝官复原职的理由:皇帝无道、国运将尽。如此一来,黄道周的远见卓识、先见之明,越加对比显得崇祯帝昏庸无道、忠奸不辨了,皇上能同意这个任命才有怪了。

    而且,大家心里还在想,就算崇祯帝勇于承认错误,同意了黄道周的任命。那顽石一般的黄道周,还不一定看得上这个南京礼部尚书的职位呢!在黄道周心中,说不定已经将此时的南京朝廷看成了苟延残喘的流亡政-府了!

    杨毅这段时间天天查明朝的资料,自然也知道黄道周以前当官的时候都干了些啥。如果不是杨毅穿越附体,原来的崇祯帝朱由检估计是打死他都不会同意让黄道周来当礼部尚书的。

    别说礼部尚书了,就算是一个普通的朝廷官员,朱由检都不会让他担任。因为,这人跟朱由检天生不合,一见面就要跟朱由检对掐,一点面子都不给朱由检留的!朱由检能待见他才怪了!

    但杨毅却不同于朱由检。

    首先,他是从后世穿越来的,没有那么重的皇权思想,没有觉得皇帝的面子很重要,完全不能损害什么的。其次,他觉得黄道周在十多年前就能看出崇祯帝的执政错误,以及朝廷各位大臣哪些是奸臣、哪些是忠臣,这很了不起。

    虽然礼部尚书只是一个管教育方面的大臣,但杨毅完全可以把他当幕僚来用,经常给自己出主意、提意见什么的。杨毅可以借用黄道周的眼光,来查证自己的施政对错,以及朝中大臣的忠奸。

    而且,为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整个国家,杨毅准备在将来把原来北京的内阁搬到南京来,重组南京内阁,在政务上实行内阁负责制。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区签到!】

第39章 浙江省长() 
如果将内阁组建起来,那处理朝政就更加不用杨毅过问太多了,还能更加科学的进行管理。而黄道周的身份、能力、远见卓识,以及今年才59岁的年纪,完全可以胜任杨毅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因此,在众位大臣惊讶的目光中,杨毅竟然点头同意了高弘图的提议,而且这样说道:“黄道周乃儒学大师,更是敢于直言犯谏的忠君爱国之士。前些年,朕不听黄爱卿忠言,以致今日之失,朕深有悔意。今高弘图推举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一职,深合朕心。”

    殿中数十位大臣不由目瞪口呆:不知在北京一向强势、独断专横,听不进任何意见的崇祯帝为何会变得如此深明大义。但是,黄道周的学识、人品,却是天下无人不服。由他出任礼部尚书,也没有人能拿出反驳的理由来。反而,大多数忠君爱国的大臣都对这个任命乐见其成。

    而高弘图更是一下子改变了对皇上的观感。

    黄道周是人才,没错;也是高弘图的好友,更没错;但这都不是高弘图推举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的理由。高弘图举荐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就是因为知道黄道周和崇祯皇帝以往的过节,就是想看一看皇上经过了北京的失败,现在到了南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改过自新。

    而现在皇上尽然同意一个一向跟自己作对的人来出任礼部尚书,可见皇上真的改变了很多,而且是朝着好的方向改变。高弘图决定,以后一定要当好这个右都御史,尽忠职守,给皇上、给各部署主官时时提醒,不要让大家犯错误。

    于是,高弘图和众位大臣纷纷大声道:“皇上圣明!”

    杨毅知道黄道周现在在哪里,于是对司礼监提督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你代表朕去一趟福建,亲自请黄道周出山,赴任南京礼部尚书一职。就说朕已改过自新,今后必将近忠臣、远小人,兼听旁证,小心谨慎,不再犯前些年的那些错误了。请黄道周出山辅佐于朕,收复北方,平定天下!”

    王承恩出列道:“臣遵旨!”

    礼部尚书的人选选定后,杨毅继续问道:“还有户部尚书一职空缺,各位也给朕推荐一个?”说完,杨毅对宋应星使了个眼神。

    这几天,杨毅偶尔会去工部溜达一下,跟宋应星讨论一些问题,提供一些科学研究上的理论思路和技术指导。

    特别是机械钟表的研制,大家以前都没这个概念,完全找不到头绪。杨毅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那些工匠师傅提了一些研究方向,给大家省了很多时间,也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实际问题。

    而宋应星也对皇帝佩服得五体投地,早已向杨毅表了忠心。杨毅看他比较可靠,也跟他讲了自己心目中的户部尚书人选,让他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来。

    今天,高弘图被杨毅借故贬谪到了都察院,自然就是杨毅所说的合适的时机了。宋应星现在唯皇帝马首是瞻,加上皇上还给他打了个眼神,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别人还在心中思量该推举谁来当户部尚书的时候,作为工部左侍郎的宋应星就已经出列发言了。

    只听宋应星大声道:“禀皇上,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大权,实乃国之银库。户部丰,则国富;户部贫,则国穷。朝廷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钱粮二字。因此,微臣认为,户部尚书一职,既要懂得合理支用钱粮,也要懂得开源节流,不能一味的被动等待全国各省上缴财税。如此,微臣推举浙江布政使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

    乔承诏,万历八年生(1581年),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现任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相当于浙江省长。今年63岁,从二品的大员。无论从资历、年龄,还是品级、职务上来看,宋应星推举乔承诏出任户部尚书,没有任何人能有合适的理由来反驳。

    更加重要的是,根据韩赞周的情报和自己查到的资料,乔承诏的为官经历非常合杨毅的胃口。

    乔承诏一直都是在地方政-府任职,从县丞、知县,到知州、知府,再到参政、布政使,几乎全是地方首长、副首长的职务。中途只在中央部署呆了一两年熬资历,其他官场生涯全是在地方首长任上渡过的。

    乔承诏每到一地,必定大力扶持工商业,增加政-府税收,降低农民负担。最近五年,乔承诏上任浙江布政使以后,浙江工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繁荣,成为明朝向海外出口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浙商每年从海外贸易上赚取的利润,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其中有上百万,以税收的形式流进了浙江政-府的口袋。

    所以,江浙一带的商人,非常富有。除了沿海商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外,一省长官的执政思路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如此规模的工商业生产和海外贸易,后世的历史书上说明朝末年的沿海各省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绝对不是空口无凭的。

    他觉得,乔承诏的思想很开明,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首长的风格,用他当户部尚书,应该可以遵照自己的思路对全国工商业进行大力的扶持。因此,杨毅在产生了撤换户部尚书高弘图的想法后,就从数十位有资格担任户部尚书的备选人中,选中了这位乔承诏。

    另外,除了乔承诏思想开明、支持工商业的执政思路外,杨毅看中的还有乔承诏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他东林党人的身份。

    不管东林党在明末扮演了什么角色,富国强民也好、败坏朝政也罢,总之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别的不说,就在南京六部,除了原礼部尚书钱谦益以外,六部的十二位侍郎中,包括吏部左侍郎吕大器在内,东林党就有五个人,差不多占了一半。侍郎以下的郎中、主事,更是不计其数,属于东林党派系的就更多了。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第40章 领导的艺术() 
无论你承不承认,东林党在明末的政治版图中,都不可能被人忽视。杨毅要掌握南京朝政大权,更不能脑袋发热,为了东林党的某些瑕疵将这些人全部革职。那会众叛亲离,引起大乱的,只能对他们善加利用。

    而且,历史会证明,东林党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在明亡后抗清的各股地方势力中,东林党人主导的抗清军队占了差不多一半以上,很多东林党人都壮烈殉国,当了民族英雄。

    这说明,大多数东林党人还是忠君爱国,靠得住的!

    在东林党的领袖之一、礼部尚书钱谦益被革职查办之后,任命一个即是东林党人、又符合自己执政理念的官员出任户部尚书,就有可能将东林党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为自己所用。

    从东林党的整个派系理念上来看,他们也是比较倾向于扶持工商业,增加税收,降低农民负担的。这个理念跟杨毅不谋而合,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时代潮流。大家完全可以通力合作、一起富国强民嘛!

    至于东林党抱团结党营私的弊端,杨毅自然会大加警惕,不会让他们真正成了气候的。站在杨毅皇帝的高位上,只要能认清这个问题,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方式,总能分化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的。

    在封建皇权的统治下,一切党派都应该附庸于皇帝,而不能自成一体,这是杨毅的原则。如果东林党人敢于违反这个原则,抱团抵抗杨毅的旨意,他不介意拿东林党开刀。

    属意宋应星推举乔承诏来出任户部尚书,其实就是杨毅抵达南京后,在政治上下的最大的一步棋。既能让户部按自己的执政思路展开工作,又能获得明末最大政治派系东林党的支持,便于杨毅掌控南京朝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