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宝贝女儿,赵毅心底的酸涩又涌了上来。
他辛辛苦苦养大的贴心小棉袄,就要这么拱手让人?
还有没有天理了?!
承元帝从兄弟阋墙的伤感中走出来时,见到的便是赵毅无意识地嚼着桂花糕、双眼无神低沉的画面——连嘴里的糕点都快吞完了没意识到。
他笑了笑,而后“好心”递了块桂花糕过去,放到赵毅松松的手掌上,赵毅下意识托起它,一口吞进了嘴里——继续嚼嚼嚼!
承元帝依样画葫芦又递了一块过去,这回赵毅总算回过了神来。
他白了一眼,嘟囔道:“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玩儿!”
承元帝气笑道:“你比我还大,吃着东西都能走神!”
赵毅“呷”了他一口,认输地顾自开吃。
承元帝把话题拉回来,谆谆道:“我家箫儿有什么不好?你给他限定见你女儿的次数,他也乖乖遵守了。若要有什么缺点,也就是他少年失母,少个人疼他,偶尔才会精神紧绷又偏执了些,周围人需要多体谅体谅他。但这也有好有坏吧,将来成了婚,两人感情便差不了。再加你与我的关系,他怎么着也得多掂掂你这个岳父的分量。”
赵毅反驳道:“他昨晚那样哪里算乖了?!”
明明是个登徒子!
承元帝瞪了瞪眼,道:“合着我说了这么多句,你就光听头一句了?”
赵毅梗着脖子道:“那分明是事实!”
承元帝扶额:“那也是因为大军出征了整整一年的关系。少年人冲动不懂事,也是常有的。你年轻的时候,不是还曾用我做掩饰偷偷去会嫂夫人……”
眼看赵毅要恼羞成怒跟他急了,承元帝赶紧换了话头:“师兄放心,等那臭小子醒了,我一定好好骂他一顿!”
赵毅狠狠点头道:“是该好好骂!”
该骂的还有他府里那些酒囊饭袋!这么多人巡逻,竟然叫那个臭小子偷偷溜进来了!
今天回去他就去压着人好好操练,还要重新排兵布阵!
再叫那臭小子溜进来他就跟着那臭小子姓!
承元帝再接再厉道:“师兄尽可安心嫁女。你想想,你家阿禾嫁到哪家不会叫你操心的。相比之下,嫁到皇家,身份上是最尊贵不过的了。逢年过节的,在外交际,除了几个皇室的长辈,她都用不着向别人行礼,只有别人朝她行礼的份儿。再有你我挚友,阿禾成了我儿媳,我岂有亏待她的道理?今日我也把话放这里了,将来若是箫儿对不起你女儿,我一定站在你这头!就算师兄不动手教训,我也不会绕过了他!”
他真是太不容易了,这些话本不是该由做母亲的来说么,他这当爹当成这样,也够对得起儿子了!
赵毅蠕动了下双唇,半响才开口道:“我考虑考虑。”
他态度已然松动。
承元帝也明了,他活着的女儿有三个,去年二公主出嫁的时候也照样舍不得,更何况赵毅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还是老来女,如珠如宝养大了,自然更加难以割舍。
二人又吃吃喝喝了一阵子,赵毅才出宫。
赵攸瀚赵煦几个早一刻已回了府,也见完了一年未得相见的亲人。
赵毅回府后便招了妻子和长子进书房商讨赵敏禾的婚事。即使三人都明白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但诸如承元帝那头之后如何应对、何时正式应下婚事、婚期几何等事宜,还是未定。
至于赵敏禾本人,见完哥哥侄子后,便回存芳苑抄佛经去了——明面上昨晚的事确是那么过去了,然而吴氏却以为此事可一不可二(赵毅和吴氏对“昨晚韶亓箫是头一次潜入府中”一事倒是深信不疑),便罚了赵敏禾抄经,一日必抄够两个时辰才行。
————防盗部分,正文请看有话说————
赵毅慢吞吞踱进明光殿正殿时,承元帝这里刚送完了兢兢业业来向承元帝禀告政事的宋首相。
见赵毅来了,承元帝连连招呼他往偏殿说话。
赵毅绷着脸,拱手道:“陛下寻臣所为何事,自可在这正殿中说。”
承元帝气笑一声,暗道:这是跟他杠上了?
他也不与赵毅理论,只笑哈哈道:“咱们说说家事,哪儿有在这种地方说的?”
说着,他不管赵毅是何反应,只拉了人抬步就往偏殿而去了。
赵毅被动地跟着走,心里的憋屈苦逼只他自己才能体会。
进了侧殿,承元帝一把将一言不发却满脸“我不开心”的老伙伴压在矮塌上坐下,自己也打发了偏殿里伺候的宫人,而后步履轻快地往旁边一坐,二人之间便只隔着一张小几。
承元帝笑眯眯地将一个青金弦纹瓷碟往赵毅面前一推,道:“师兄,吃桂花糕。”
面前的糕点飘香四溢,精致无比。
赵毅却一点儿胃口都没有。
他把头往另一边一甩,用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承元帝也不勉强,自己一手一个抓起来大快朵颐,一面称赞尚食局大厨的手艺非凡。
赵毅脸色一黑,顾自端起青瓷茶盏大口喝了一口。
承元帝见状,嬉笑道:“师兄,女大不由娘,也不由爹。你想开些吧,又何必撑着呢?”
二人之间心知肚明今日的对话是为何般,赵毅也不是个会装傻的性子。
他哼了一声,道:“不是你女儿,你当然不心疼!”
承元帝依旧笑着道:“你的女儿,给我做儿媳,有什么不好?”
赵毅道:“你家乱七八糟的,以后只会更乱,有什么好?”
承元帝一顿,轻叹道:“这话也就你敢与我说。”
赵毅撇撇嘴,要是没有二人间四十多年的交情,他也不敢说呐。
一时间,两人之间倒是沉默了下来。
赵毅被这静默的氛围弄得浑身不自在。不想这么傻子似的干坐着,他瞥了承元帝一眼,而后蹑手蹑脚从小几上捏了两块桂花糕,放到嘴里轻轻咀嚼着。
宫里的厨子做的桂花糕口味上确是香甜可口入口即化,但在赵毅嘴里,总是少了几份味道,不如家里女儿做的对他的胃口!
想到宝贝女儿,赵毅心底的酸涩又涌了上来。
他辛辛苦苦养大的贴心小棉袄,就要这么拱手让人?
还有没有天理了?!
承元帝从兄弟阋墙的伤感中走出来时,见到的便是赵毅无意识地嚼着桂花糕、双眼无神低沉的画面——连嘴里的糕点都快吞完了没意识到。
他笑了笑,而后“好心”递了块桂花糕过去,放到赵毅松松的手掌上,赵毅下意识托起它,一口吞进了嘴里——继续嚼嚼嚼!
承元帝依样画葫芦又递了一块过去,这回赵毅总算回过了神来。
他白了一眼,嘟囔道:“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玩儿!”
承元帝气笑道:“你比我还大,吃着东西都能走神!”
赵毅“呷”了他一口,认输地顾自开吃。
承元帝把话题拉回来,谆谆道:“我家箫儿有什么不好?你给他限定见你女儿的次数,他也乖乖遵守了。若要有什么缺点,也就是他少年失母,少个人疼他,偶尔才会精神紧绷又偏执了些,周围人需要多体谅体谅他。但这也有好有坏吧,将来成了婚,两人感情便差不了。再加你与我的关系,他怎么着也得多掂掂你这个岳父的分量。”
赵毅反驳道:“他昨晚那样哪里算乖了?!”
明明是个登徒子!
承元帝瞪了瞪眼,道:“合着我说了这么多句,你就光听头一句了?”
赵毅梗着脖子道:“那分明是事实!”
承元帝扶额:“那也是因为大军出征了整整一年的关系。少年人冲动不懂事,也是常有的。你年轻的时候,不是还曾用我做掩饰偷偷去会嫂夫人……”
眼看赵毅要恼羞成怒跟他急了,承元帝赶紧换了话头:“师兄放心,等那臭小子醒了,我一定好好骂他一顿!”
赵毅狠狠点头道:“是该好好骂!”
该骂的还有他府里那些酒囊饭袋!这么多人巡逻,竟然叫那个臭小子偷偷溜进来了!
今天回去他就去压着人好好操练,还要重新排兵布阵!
再叫那臭小子溜进来他就跟着那臭小子姓!
承元帝再接再厉道:“师兄尽可安心嫁女。你想想,你家阿禾嫁到哪家不会叫你操心的。相比之下,嫁到皇家,身份上是最尊贵不过的了。逢年过节的,在外交际,除了几个皇室的长辈,她都用不着向别人行礼,只有别人朝她行礼的份儿。再有你我挚友,阿禾成了我儿媳,我岂有亏待她的道理?今日我也把话放这里了,将来若是箫儿对不起你女儿,我一定站在你这头!就算师兄不动手教训,我也不会绕过了他!”
他真是太不容易了,这些话本不是该由做母亲的来说么,他这当爹当成这样,也够对得起儿子了!
赵毅蠕动了下双唇,半响才开口道:“我考虑考虑。”
他态度已然松动。
承元帝也明了,他活着的女儿有三个,去年二公主出嫁的时候也照样舍不得,更何况赵毅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还是老来女,如珠如宝养大了,自然更加难以割舍。
二人又吃吃喝喝了一阵子,赵毅才出宫。
赵攸瀚赵煦几个早一刻已回了府,也见完了一年未得相见的亲人。
赵毅回府后便招了妻子和长子进书房商讨赵敏禾的婚事。即使三人都明白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但诸如承元帝那头之后如何应对、何时正式应下婚事、婚期几何等事宜,还是未定。
至于赵敏禾本人,见完哥哥侄子后,便回存芳苑抄佛经去了——明面上昨晚的事确是那么过去了,然而吴氏却以为此事可一不可二(赵毅和吴氏对“昨晚韶亓箫是头一次潜入府中”一事倒是深信不疑),便罚了赵敏禾抄经,一日必抄够两个时辰才行。
第109章 进爵()
尘埃落定之后,韶亓箫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本是想当日便去忠勇伯府见赵敏禾一面,奈何赵毅这会儿看他哪里都不舒服,愣是不许他入后院,还美名其曰未婚夫妻之间见面不吉利!
韶亓箫泪流满面。他与阿禾婚期都没定下,这样下去以后他见阿禾不是遥遥无期了?
更何况,赵毅还领着他沿着忠勇伯府围墙转了一圈儿,他一见府内五步一守卫的架势,便晓得这是老丈人明摆着在提醒他——我加强了府中守卫,你小子别想再翻墙了!
而后,老丈人便带着他往练功房去了……
韶亓箫缩了缩脖子,他自被抓包后,也是有些心虚的。即使老丈人不捏拳头给他看,他近期、至少两个月内也不打算翻墙了。
现在……似乎好几个月都没办法偷偷来见她了啊……
见不到未婚妻的韶亓箫很郁闷。
连承元帝在闰六月里初一并将在世的六个儿子——包括去年在战时就满了十五岁的韶亓荿——一同赐封了郡王爵,也没叫他开心一些。
前头几个、包括韶亓箫在内的皇子都有了自己的封号,因而只是将爵位从郡公升到了郡王,再添上了数量不一的食邑数,然后已开封建府的几个皇子府上换个牌匾就差不多了。
韶亓荿得了个“旭”字封号,这与他前世倒是一样的。只是他前世并未去晋州,所以无功可封,仅是按例得个郡公爵罢了。
再有韶亓箫自己也不一样了。前世他那个样子,自然什么都没捞到,身上仍是郡公爵。后来一直到三十岁才依例晋封顺郡王。而后新帝登极,给他晋了亲王爵,又改了“璟”字封号。
说起“功”,韶亓箫与韶亓荿两个基本就是长见识去的,俩人在御前只帮着承元帝打打下手跑跑腿什么的,硬要套上功劳也就只有一点点。然而这两个运气也不错——那最后一战,是他两个与赵煦率先察觉端倪的。
有了这首察之功,他俩得个郡王爵也算顺理成章,也没人没眼色地跳出来反驳。
到底承元帝只给了他俩一人一千食邑不是?连之前二公主出嫁时得的三千食邑都不及,更别提这回因战功而得了最多的六千食邑的二皇子了。
群臣没人反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开国之初,太|祖改动了皇子们封爵的规矩,叫自古至今皇子们生来便是亲王的爵位……没了。
一是当时太|祖当时下定决心削藩,所有宗室王公都拘在襄京城中,这么一来年代长了,子生孙,孙亦有子,不用几代宗室就将达到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控制宗室爵位的品级和数量便是毫无悬念的事,否则光是养活宗室便是好大一笔支出,必将成为拖累国库的负担。
二是,太|祖即便要抑制宗室的地位,也从没有打压宗室的想法。叫他们自己上进挣爵位挣官位,总比白养着人好。皇子因功而破例进爵,倒可以为宗室们做个表率作用。至于“皇子十五封郡公三十封郡王”的规矩,则是以防皇帝的儿子真的那么没用、只能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太|祖那时没有料到,自他自己与正懿皇后育有宣和帝、安王、宁王三子之后,承德、承元二帝均是单传的独子,连姐姐妹妹都没有一个。承元帝的二公主,更是大周开朝以来韶姓公主中活到成年嫁人的头一个!
这种情况下,大兴宫北边儿专门划出来留给宗室们造府邸的兴安坊,长年都不满员,好多地方都是空着积灰的!
所以啦,承元帝儿子多,这时候逮着个理由想叫每个儿子爵位都高些,在朝臣们看来其实也不是大事,反正没碍着谁的利益,国库绰绰有余付得起食邑,兴安坊也空着好多地方。
————防盗部分,正文请看有话说————
尘埃落定之后,韶亓箫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本是想当日便去忠勇伯府见赵敏禾一面,奈何赵毅这会儿看他哪里都不舒服,愣是不许他入后院,还美名其曰未婚夫妻之间见面不吉利!
韶亓箫泪流满面。他与阿禾婚期都没定下,这样下去以后他见阿禾不是遥遥无期了?
更何况,赵毅还领着他沿着忠勇伯府围墙转了一圈儿,他一见府内五步一守卫的架势,便晓得这是老丈人明摆着在提醒他——我加强了府中守卫,你小子别想再翻墙了!
而后,老丈人便带着他往练功房去了……
韶亓箫缩了缩脖子,他自被抓包后,也是有些心虚的。即使老丈人不捏拳头给他看,他近期、至少两个月内也不打算翻墙了。
现在……似乎好几个月都没办法偷偷来见她了啊……
见不到未婚妻的韶亓箫很郁闷。
连承元帝在闰六月里初一并将在世的六个儿子——包括去年在战时就满了十五岁的韶亓荿——一同赐封了郡王爵,也没叫他开心一些。
前头几个、包括韶亓箫在内的皇子都有了自己的封号,因而只是将爵位从郡公升到了郡王,再添上了数量不一的食邑数,然后已开封建府的几个皇子府上换个牌匾就差不多了。
韶亓荿得了个“旭”字封号,这与他前世倒是一样的。只是他前世并未去晋州,所以无功可封,仅是按例得个郡公爵罢了。
再有韶亓箫自己也不一样了。前世他那个样子,自然什么都没捞到,身上仍是郡公爵。后来一直到三十岁才依例晋封顺郡王。而后新帝登极,给他晋了亲王爵,又改了“璟”字封号。
说起“功”,韶亓箫与韶亓荿两个基本就是长见识去的,俩人在御前只帮着承元帝打打下手跑跑腿什么的,硬要套上功劳也就只有一点点。然而这两个运气也不错——那最后一战,是他两个与赵煦率先察觉端倪的。
有了这首察之功,他俩得个郡王爵也算顺理成章,也没人没眼色地跳出来反驳。
到底承元帝只给了他俩一人一千食邑不是?连之前二公主出嫁时得的三千食邑都不及,更别提这回因战功而得了最多的六千食邑的二皇子了。
群臣没人反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开国之初,太|祖改动了皇子们封爵的规矩,叫自古至今皇子们生来便是亲王的爵位……没了。
一是当时太|祖当时下定决心削藩,所有宗室王公都拘在襄京城中,这么一来年代长了,子生孙,孙亦有子,不用几代宗室就将达到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控制宗室爵位的品级和数量便是毫无悬念的事,否则光是养活宗室便是好大一笔支出,必将成为拖累国库的负担。
二是,太|祖即便要抑制宗室的地位,也从没有打压宗室的想法。叫他们自己上进挣爵位挣官位,总比白养着人好。皇子因功而破例进爵,倒可以为宗室们做个表率作用。至于“皇子十五封郡公三十封郡王”的规矩,则是以防皇帝的儿子真的那么没用、只能混吃等死而已。
然而,太|祖那时没有料到,自他自己与正懿皇后育有宣和帝、安王、宁王三子之后,承德、承元二帝均是单传的独子,连姐姐妹妹都没有一个。承元帝的二公主,更是大周开朝以来韶姓公主中活到成年嫁人的头一个!
这种情况下,大兴宫北边儿专门划出来留给宗室们造府邸的兴安坊,长年都不满员,好多地方都是空着积灰的!
所以啦,承元帝儿子多,这时候逮着个理由想叫每个儿子爵位都高些,在朝臣们看来其实也不是大事,反正没碍着谁的利益,国库绰绰有余付得起食邑,兴安坊也空着好多地方。
第110章 误会()
前院里,韶亓箫终于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溜进了忠勇伯府的后院。
这一日是战事胜利后忠勇伯府的第一桩大喜事,后院来来往往的女眷不少,因而韶亓箫并没想着在后花园与赵敏禾来个命中注定的巧遇,而是一路避开了行走在后院的各家女眷和丫鬟们,翻进了赵敏禾的院子里。
下人们大多去前头帮忙了,存芳苑里只留了个老婆子看门,韶亓箫便堂而皇之地坐在小花厅里一个从外边看不见他的角落里。
他运气不错,等了一刻钟便撞见赵敏禾的大丫鬟之一的拨云回来取东西。
韶亓箫突然出声叫住拨云的时候,一向稳重镇定的拨云也差点儿魂都散了。
“七殿下!”她的脸色只有用五彩缤纷才能形容。
韶亓箫背着手站起身,从容道:“阿禾可是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