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育院建设起来的初衷就是接受汴梁城中那些年纪尚幼,没有人照料的流浪儿和孤儿。食宿两个方面自然也不会太好。

    吃的方面,蔡道让人只保障食物的基本口味和数量,而住的方面,整个保育院就只有三个正堂是好房间,东西两厢都是大通铺。

    谁想要搞特殊,想要住单间。很简单,柴房、猪圈和茅厕,在保育院里,这些地方都是单间,绝对不会有人跟他们抢。

    而且,这时候再想要离开,已经晚了。

    机会在下午的时候,蔡道已经给过他们了,自己的选择就只能自己受着。

    晚上的饭食更加粗糙,黑面窝窝头,咸菜和稀饭,又有大多数的孩子拒绝吃这些东西。

    孩子中,蔡攸、狄明和狄亮倒是吃的甘之如饴,曹虎也吃了,他那是饿得,天生神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饭量大,一个六岁的孩子,平日里吃得比一个壮汉吃的还多。

    吃不吃,不甘蔡道的事情,反正他只给了这些孩子半个时辰的晚饭时间,过时就收摊了。

    曹虎倒是贼胆大,想要占据正堂那三间正房其中的一间。

    左侧的正房是蔡道和他手下的房间,看到那个傻大个闪动的身影,曹虎压根就没敢往那里凑。

    右侧的正房有侍卫把守着,这小子一打听,这位更不敢惹,这里属于那个‘瞎皇子’。

    至于中间那个房间,曹虎其实已经不抱希望了,不过,他还是试着打听了一下。

    如今正房里,的确是没有主人,可是耳房里却住得是两位副总管胡公公和苏宫女。

    曹虎在这里探头探脑的,苏姑姑是个恬静之人,并不理会他。而胡公公是急性子,看着曹虎在眼前转得眼晕,就半是揶揄,半是生气地说了一句话。

    曹虎听完,吓得差一点尿了裤子,他立刻蹿到了东厢的房子,自己找了一个靠墙的地方,蒙上被子呼呼大睡起来。别人倒是想要问一问曹虎打探的结果,可是,曹虎回来之后根本就不理会他们。

    胡公公说得那句话很简单。

    原话是这样的:“中间这个房子,自保育院建立以来,一直都没有人住进去过。娃娃,你要是有胆子就进去。被褥都齐全。不过,这里一直都是给总管大人预留的房间,娃娃,你有没有这个胆子呢?”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节奏,早饭倒是比较丰盛,香喷喷的大米饭、大白菜炖猪肉、每人还有一个煮熟的鸡子。

    早饭后,如果有谁不愿意参与到劳动之中的话,就没有午饭,下午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于是,三天之后,那些宗室和世家的子弟终于再也忍受不住蔡道对他们的迫害了。

    经过一夜商量之后,第四天一大早,这些孩子开始集体‘小暴动’,想要把大家伙集合起来,一起反抗罗锅子的‘暴政’。

    这里面就包括他那个便宜的堂弟蔡翛。

    对于这些孩子的小把戏,蔡道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这些孩子的确是人多势众,可要论起武力,几十个孩子加在一起,一个蔡桶就能够把他们群斗给收拾了。况且,这一次的行动,小霸王曹虎、狄家的两个小公子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老辈的武将世家都说狄家是暴发户,其实,狄家的人自从狄青死后,一直谨守本分,习武以强身,学文以养性。比其他的武将世家,家风不知道要好多少。

    狄明和狄亮这次没有参与,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到这里的使命是什么,完全没有必要参与到这些小孩子的把戏当中。而曹虎则不同,来了三天之后,从最初的厌恶,居然慢慢地开始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人就是这么的神奇物种。

    曹虎在家的时候,大人他不敢惹,可是同龄的孩子比他小的自然不是他的对手,比他大的又比不上他的力气。小霸王并不是一个开玩笑的绰号。所有人都怕他,所以,从小就没有任何孩子敢和他玩。这也自然让他成了整个家族孩子当中的孤家寡人。

    可是,到了保育院,白天有蔡道和蔡桶压着他,曹虎根本就不敢造次。至于晚上休息的时候,世家子弟都住在东厢的一间房间里,你曹虎敢欺负其他的孩子,蔡道根本就不管。

    蔡道也并不是一味让这些孩子干活,对于这些世家子和宗室子来说,学文就如同喝水一样简单。所以,在晚上闲暇的时候,蔡道会给大家伙教一些简单的数学,将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大家玩一些游戏。

    经过三天时间的磨合,曹虎感觉累虽然是累了一点,可是,他也从同那些孤儿的关系变得融洽了,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一点从未感受过的当孩子王的乐趣。

    所以,对其他世家子和宗室子此次联合行动,其他孩子以为曹虎必然会参与,也就没有提前征求他的意见。

    而曹虎在这里呆的这么有趣,根本就不想回家。就是知道了这次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

第203 三年1() 
曹虎在这里呆的这么有趣,根本就不想回家。就是知道了这次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

    对于这次的行动,蔡道早有耳闻,可他应对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凡是参与闹事的孩子,全都撵出了保育院,即便没有赵泌在这里,他也会将参与暴动的孩子全都赶出去。

    这一次,凡是被赶出去的孩子,谁来求情也不管用,而且,蔡道这次的处理结果也极为公正,他连自己的堂弟蔡翛赶出去了,其他人又能如何。

    蔡道对听闻消息之后探访他的曹国舅和赵宗正明言,人可以继续往这里送,他是来着不拒,可是,凡是从这里被赶出去的孩子,保育院一概不再予以接收。

    有人就是不信邪,将孩子改变了装束,想要蒙混过关。可惜,他连大门口的进不去,就被蔡道手下那个对人面孔过目不忘的孩子认了出来。最后,这大人被一群侍卫乱棍打了出去。

    试验田的工作非常紧急,因为蔡道此次回来的时候有些晚了,几乎耽误了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所以,他这次才会赶得这么紧。

    不过,在经过一段磨合和熟练之后,大家伙干活的时候,动作越来越纯熟,分工协作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

    终于赶在冬耕期结束之前,蔡道带领着一帮孩子和小太监完成了这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

    冬去春来,夏末秋尽。

    时间来到宋神宗元丰八年,这一年也是宋神宗,这位改革意志并不坚定皇帝史实中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年头。

    几乎是这段历史文盲的蔡道并不知道这一点,不过,宋神宗原本还算健康的身体渐渐不支,宫内外甚至有传言,官家眼看着就要命不久矣了。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当然,这个传言在第一时间就被开封府衙役、禁军和皇城司三方面压制了下来。

    这三年之中,无论是朝堂内外,远在八闽大地的家乡,还是倭国九州岛的那三个小国的土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大宋国,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元丰六年,司马光修完了《资治通鉴》,上呈给朝廷。

    第二、还是元丰六年,本来因为元丰五年的大胜,宋神宗重新生出了在自己的任内覆灭西夏的想法,因为一个书生误国,导致战事大败。这也是宋神宗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

    第三、就是蔡道的冬小麦种植法在整个中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经过事实的证明,在充足的肥料和水分的支持下,那些凡是密植冬小麦的土地,都获得了超乎想像的丰收,最高一亩地居然收获了近五石粮食。

    这和蔡道种植水稻的时候,当然没有办法相比较。可是,这次的试验对于整个北方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常大。如果北方的农民都严格按照蔡道的方法种植冬小麦的话,肯定会大大地解决一直都困扰着大宋朝的一个难题——北方粮食供应不足。

    整整三年的时间,中原虽然偶有旱涝灾害,却无法抹杀这种种植方法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与此同时,蔡道的‘藏富于民’计划也得以顺利的实施,来自大辽国的耕牛如今已经几乎充斥了整个中原。

    相反,如今的国库之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粮食。多出来的粮食都被蔡道收购下来,酿酒换了辽国的特产了。

    而有关蔡道也发生了三件事情。

    首先,在蔡道的怂恿之下,保育院最终在第二年秋收之后就搬出了内城。

    艮岳这块‘大肥肉’终于还是被建成了皇家园林。这也是蔡道‘藏富于民’计划中的另外一条计策。

    经过变法派的努力,宋神宗自登基之后,从国库和内库的空空如野,如今那些空着的仓库早已经被填满了。

    可是,蔡道还是知道之后的事态具体的发展。为了在宋神宗过世之后,不给保守派留下太多的积蓄,让他们一直骂着变法派的人,却用着变法派积攒下来的东西,勉强维持大宋国。

    这个‘藏富于民’计划,就是势在必行。

    一方面,蔡道在明面上进谏宋神宗,用国库中多余的物资和辽国交易,只交易一种货物——耕牛。接下来,由蔡道派人借用他的名义,出面将所有的耕牛全都买下来,再以较低的价格卖或者租给中原那些愿意相信他这个‘运财童子’的老百姓。

    另外一方面,蔡道在暗中怂恿宋神宗,让他把内库中的钱财也都花出去,作为一个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建树的皇帝,没有一个游玩的皇家园林,实在是不合时宜。

    于是,蔡道才会把艮岳和保育院那块地都让给了宋神宗。由皇家的内库自己出钱,蔡道在汴梁城的外城东北角,圈占了一大片的土地。在第二年秋收之前,早就破土动工。

    最终留在保育院的世家子和宗室子总共也没有超过五十人,这其中就包括曹虎、蔡攸,狄明和狄亮,这四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磨练,身体变得更加壮实了。

    其余并没有出现什么惊才艳艳的孩子,不过,能够坚持下来的多是一些性格坚韧之人

    而蔡攸更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没进过蔡京的允许,在曹国舅的主持下,和赵泌一起出家入道,成为了蔡道的师弟。

    第二年,秋收的时候,试验田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这也引起了很多有志之士和那些注重家族利益的世家的极大的关注。

    首批被吸引来或者说是被强迫来学习经验的人,就是蔡道向宋神宗举荐的苏大胡子的弟子——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其中有三个是进士出身,且官职在身,陡然俱被招入京师。

    这件事本身在朝野之中就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只要是在文坛混得不错的,就没有不知道这六个俊彦都和苏轼有关联,其中五个人都是苏轼的弟子。

    可是,让人猜疑不定的是,自从他们入京之后,宋神宗却一直没有给他们立刻的官职,他只是跟每个人都深谈了一次,便把人扔进了保育院之中。

    对于这几个俊彦的感官,宋神宗觉得这六个人的文学才能的确是很强。特别是黄庭坚,这个人虽说是苏轼的弟子,可他的字、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一点都不比苏大胡子逊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词作之中并没有多少十分出彩的作品。当然,这是相较于苏轼和秦观的作品而言的。

    而谈论到做官的本事和见解,张耒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即便他如今的官职还是比不上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可要论起执政的经验,他们两个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耒的。

    而且,经过石得一手下的皇城司的一番查探。

    蔡道对他的评价完全属实,甚至是略有不足。

    张耒的确是受到了当朝执政们的打压,这才一直在县尉和县丞的位置上兜兜转转呆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并且,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当官九年,却仍然一贫如洗,却又甘之如饴。当时,张耒进京觐见皇帝的时候,身上穿得是家里那件‘最新’的官服,也是补丁摞着补丁。

    同样是为赵家打工,宋神宗看到这样的官员,对于他的遭遇,如何能够释怀呢?

    看看满朝吃的脑满肠肥的宰辅们,再看看又黑又瘦的张耒,宋神宗第一次有了心痛的感觉。

    其他三个人相较于黄庭坚和张耒来说,实在还是稚嫩了一些。

    所以,宋神宗并没有急于授予他们官职,在休息了几天之后,反而把他们先后都派到了保育院。

    就是想让他们几个先和蔡道接触一下,观察一下这五个人的执政理念。

    如果他们几个能够和孙觉一样,接受蔡道那一套种田的理论,并且准备在自己任职的地方加以实践的话,宋神宗并不会吝惜官职,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大的担子。

    可是,他们几个如果也和保守派一样,对于一切和变法的事物都持反对的意见,更加不会接受蔡道这个小孩子的意见的话。

    宋神宗顶多也就是给黄庭坚和张耒略微提升一下官职,晁补之调回京畿附近的属县在感触啊一番。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就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

第204 三年2()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

    他们二人就只能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

    至于年纪最小的李廌,宋神宗到没有难为他的意思,他本是华州人,又没有官职在身,所以是第一个进京的。宋神宗把他派到保育院,呆了整整的十天,这才将他送到了孙觉那里,让这位坐镇关中的老臣安排一些差事,磨练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至于他能够在蔡道那里看明白多少东西,那就要看他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之后在地方上实践时候的感悟了。

    有关国家的三件大事。

    元丰六年正月正旦,司马光上呈了那本由他主持编修的书,并被宋神宗亲自命名为《资治通鉴》。几个月之后,宋神宗下旨擢升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而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神宗知道司马光的本事,也就是修修书,当个御史。掌军和亲民官都不是适合。而司马光看好的范祖禹也同样如此。

    比较讽刺的是,当初,王安石就非常器重这个范祖禹,可惜的是,这个人跟在司马光身后,一心只知修书,根本就没有搭理过拗相公。

    元丰六年,宋神宗本欲发大军继续征伐西夏。

    因为蔡道的献计献词,没有了沈括继续呆在延安府,没有了徐嘻这个大宋朝版赵括的继续领兵,元丰五年也就没有了永乐城的惨败。这也是蔡道在事后才知道的情况。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计谋,一路人马一次小小的的防守反击,只一路就消灭了西夏国大军整整五万人马。

    西夏国损失的人数既不会让整个西夏国元气大伤,可也会让西夏国忌惮如今大宋国的势力,选择隐忍并且潜伏起来,以待将来。

    可是,苏轼和大将刘昌祚合作无间,干出得成果实在是太过于出色了,让刚刚熄灭的覆灭西夏国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又重新燃起了心中的***。

    希望刚刚升起,宋神宗就被自己选择的人泼了一盆冰凉彻骨的冷水。

    历史上永乐城之战大败的罪魁祸首有三个——沈括、徐嘻和种谔。

    沈括是祸端,徐嘻是祸首,种谔却是犯了一个领军将领不应该犯得大忌——拥兵不救。

    如今,沈括虽没有被降职,却被彻底的调离了前线。

    可徐嘻和种谔却被同时安置到了熙和路,大军就驻扎在五路伐夏中得到的兰州。

    原本如果只有种谔在兰州的话,西夏人想要偷袭兰州,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有徐嘻这个大宋版赵括在,就让西夏人的大军找到了这么一丝破绽。

    西夏国的统帅虽然智商不及种谔,却也不是个易与之辈。

    先是派大军袭扰会州,种谔亲率大军救援。而后,西夏国就派偏师围住了兰州。

    此时的兰州,刚刚才被大宋国收复一年多,城墙残破不堪,五路伐夏时的大军虽然因为中官李宪而保存了下来。可是,已经被种谔带走一半大军,留下的将领有能力也不少,却不得不临时接受徐嘻这个半吊子文官的辖制。

    在西夏军围城前,就探知了这一情报,却不敢出城进攻,只敢婴城自守。还振振有辞地说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

    他竟然还亲自执刀,自率亲军监督兰州城中的将士拒战。

    先机已失,唯一的生机就这么白白的错过。等到西夏大军彻底围住兰州的破烂城墙,宋军将领们看到城外越聚越多的西夏国大军的时候,就知道大势已去。

    说起来,种谔带走近半的精兵,并不算中计,因为他直面的就是西夏国的统帅,大军也足有十多万人马。不过,西夏国为了雪元丰五年惨败泾源路之耻。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这次出征的时候,在袭扰会州的大军中掺杂了近半的女兵。这样,就为攻击兰州的大军留下了充足的人马。

    种谔带领大军在会州附近和西夏国军队对峙了整整七天的时间。等到他发现对方的怪异之处,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兰州被攻破,又重新被西夏国所占据。这样惨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熙和路。

    “书生误我!”这是种谔得到消息后,吐血昏迷过去前说得最后一句话,也是这位在宋夏边境上征伐一生的老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的打击面有点大,可是,听闻这句话的读书人并没有责怪这位老将军。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句话中的书生指的就是徐嘻。

    仅仅过了一个月之后,急怒攻心的种谔就这么死在了病榻之上。

    没有了永乐城之败,他的一生还算是圆满。虽然从结果论上看,兰州之败,种谔逃脱不了关系。可实际上,宋神宗和朝中的大臣心中都明白,此次战败,真得和种谔关系不大。

    错就错在,徐嘻,这个宋神宗和吕惠卿共同赏识的书生。很多人都为了这个人劝谏过宋神宗,不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