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之间,向太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心神。

    “朱太妃的病是何人诊治的,患病的时候,都有谁在太妃的身旁啊?”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刘婕妤的精明了。

    “这位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便打探太妃身边事情的,除非向太后亲自开口,不然,即便是在向太后的面前,不论是谁,朱太妃派来报事的这个太监都不会搭理对方的。不过,这个太监还算是聪明,看着向太后,特意询问了一下。

    “这是官家新进册封的刘婕妤,她这么问也是去向官家禀报一声。刚才的问题,你都知道什么,赶紧回答哀家。”向太后被刘婕妤的问话警醒了过来,不耐烦地解释道。

    “诺!见过刘婕妤,官家那里,太妃已经派人通禀过了。是蔡道长去拜谒太妃的时候,发现出不妥,而那个时候,几位公主也在太妃的身边。不过,太妃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后,已经将几位公主安顿好了。”小太监如实向向太后禀报道。

    “胡闹!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懂得什么医理,立刻摆架,哀家今天一定要亲自拜望一下我这个好妹妹。”一听又是这个罗锅子搀和到了其中,向太后立刻又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对朱太妃生病这事心生怀疑,便立即吩咐人准备亲自去查探一番。

第470 亲信们的反应() 
    一听又是这个罗锅子搀和到了其中,向太后立刻又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对朱太妃生病这事心生怀疑,便立即吩咐人准备亲自去查探一番。

    “太后娘娘,这恐怕不妥吧!倒不是奴婢故意拦阻您,可朱太妃自然不会轻信蔡道的话,生怕他的诊断有误,便立刻派人延请了宫中善于医治伤寒的御医前来为她复诊。可御医经过诊断的结果,太妃的确是患了风寒无疑。”这个小太监急忙解释道。

    他这是怕因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没有完成朱太妃的嘱托。

    再说,朱太妃派人来各个地方传信的时候,也并未叮嘱对方。因为,蔡道并不知道究竟谁才是潜伏在朱太妃身边的卧底。能够隐瞒自己和朱太妃之间的对话,却根本无从隐瞒自己到太妃殿中的这个事实。兴许,几位小公主身边的人或是她们自己就被其他大人把话套出来。

    还不如不遮不掩,任由那些心怀叵测的人胡乱猜忌。

    报信的小太监自然不知道这些,可是他十分清楚,如果向太后因此而感染了风寒的话,别说是太妃了,就是官家知道后,肯定就会扒了他的皮。他这么一说,向太后就有些犹豫了,如果,那个女人真要是感染了伤寒的话,她还真是不敢去探望对方,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凤命重要。

    可刘婕妤却突然又问道:“太妃请来的不会是田御医吧!”

    这女人倒是问到了点子上,不过,她自以为得计,可蔡道又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

    只见这个报事的太监摇了摇头,说道:“太妃的确是想请田御医为他诊治的,可蔡道长特意吩咐了,让去请御医的太监专门去多请几位擅长伤寒的御医来为太妃诊治。就是小的也知道,那位田御医擅长的是外伤,所以,即便是田御医来了,主要为太妃诊治的也是其他御医。光小的认识的就有刘医正,张御医。一下子来了有好几十个御医呢?”

    向太后听完之后,板着脸,心里却诅咒着朱太妃,恨不得她立即因为伤寒病病死,既然疑点尽去,她也就没有任何去探望对方的意思了。

    刘婕妤一时之间也想不到有其他话该问了。

    “太后娘娘,刘婕妤,如果没有其他吩咐,奴婢就先告退了。”报信的太监见二人都陷入了沉默,等了一会儿,便向二人请示道。

    “嗯!”向太后不耐烦地将之打发走了。

    一时之间,两个女人又一次陷入到了自己的思考当中。

    ……

    而这个时候,赵煦的几位亲信大臣,也都相继受招而来。

    赵煦听从了杨畏的意见,并未通知曾肇和李清臣,却派人知会了韩缜和韩忠彦。

    对于此事,经过思虑再三之后,韩忠彦自己最终还是来了。

    如果是关于废除太皇太后谥号这件事,不管官家问不问他的意见,他都打定了主意,在这件事情上保持沉默,他一个枢密使并不是适合,坚决不参与此事,也没有必要参与此事。

    可谁又能想到,赵煦突然又把矛头对准了向太后。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不得不表态了。

    之前,就是因为自己的犹豫不绝,而使得相州韩家错事了原本属于幼弟的机缘,最终没有能够娶到淑寿公主。可是,这次不同,官家此举就不单是为了彻底清除保守派的势力,也是为了替自己的生母正名啊!

    这可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啊!

    再错过这个赵煦亲自又给了他一次机缘,韩忠彦就不愿意在错过了。

    而韩缜接到赵煦的传讯之后,反倒是释然了。

    当初,他的三哥韩绛做出了那么昏聩已极之事,自己倒是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却连累的朱太妃受到无端责难。那个时候,也就在韩缜的心中种下了对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不满的情绪。

    自赵煦亲政之后,韩绛的这件事就一直都是他心中的一根毒刺,时时都在刺痛着他的神经。

    这次如果是向章惇那样,准备废除太皇太后的谥号的话,韩缜这个丞相就不得不站出来为高滔滔说话。因为,章惇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高滔滔毕竟是先帝的生母。如果,真得按照章惇的办法,那又置先帝,还有英宗于何地呢?

    现在,事情居然峰回路转,废掉向太后,那么,朱太妃就必然会正位中宫。韩缜就清楚,事情必然会牵连到韩绛当初那件事。

    所以,官家这个时候通知自己,回避这件事,也算是优待自己这个亲戚啦!

    可别忘了,他的亲孙子可是娶得皇帝的亲姐姐。

    现在,他韩缜一脉和官家,以及朱太妃一家已经连成了一体了。

    这也是当初他那么积极将整个家族迁往潮州的另外一个诱因,韩维的儿子韩宗文赞同叔父的意见,那是因为他自己知道韩维是保守派大将,不同意的话,下一波被贬到西北去吃风沙的就是他们一家了。

    当时,在整个韩家当中,最有话语权的除了韩缜和他的两个弟弟之外,就是韩维和韩绛这两房的子孙了。

    而韩绛的儿子最出名的儿子韩宗师早卒,其他儿子即便并不出色,可韩绛一房的子弟却竟然没有一个如同韩宗武那样站出来反对,也正是出于那件事的原因。

    他们生怕皇帝记起当初那件事,而迁怒于他们一房,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一房人的结局还赶不上韩宗文他们兄弟几个呢?那个时候,有了巴结讨好官家的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呢?

    如今好了,虽然整个韩家已经开始向着潮州搬迁,可形势并不像他们最初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以后说不定会更好。因为,韩缜已经将征服南海诸岛的事情告诉了两个弟弟,以及整个家族当中凡是赞同迁族的晚辈。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家中出现一个吕嘉问那样的‘家贼’。

    武将世家和皇族准备募兵出海征服南海诸岛的事情,直到今天,除了韩家之外,其他所有的文官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吕惠卿也只是知道蔡道准备覆灭大越国那个计划而已。

    不提暗自松了一口气的韩缜,转回到勤政殿。

    这个时候,章惇和黄覆都有些尴尬,赵煦虽然没有在众人面前说出他们二人所提的方案,就是一个不通政务的人都能够听出这两个方案究竟是孰优孰劣。

    对此,章惇已经在心里暗暗恨上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出了那个馊主意的刑恕,一个就眼前这个似乎有些得意的杨畏。

第471 亲信们搞串联() 
    对此,章惇已经在心里暗暗恨上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出了那个馊主意的刑恕,一个就眼前这个有些得意忘形的杨畏。

    其实,章惇这是自知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一点也不愿意承认这是他自己的过失,心里烦躁烦躁之下,看谁都不顺眼喽。

    可杨畏那哪里是得意啊!而是在等待他们几位的时候,被赵煦的使唤着累得。谁让他一向以鬼点子多而著称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便糊里糊涂的为蔡道顶了雷。

    听完杨畏的客观陈述之后,这几位重臣纷纷表示赞同。

    在座的都是变法派的中坚人物,自然对这个一直都反对变法,一直再做保守派保护伞的向太后没有任何的好感。有太皇太后的前车之鉴在,谁又敢保正,这个向太后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呢?

    何况,相比于向太后,朱太妃才是大臣心目当中真正最符合标准的太后。性格温婉柔顺,太后一家三姓,却都不是豪门大家。不像向太后,那可也是武臣世家。虽然比不上高滔滔和仁宗曹皇后,可也比朱太妃家强出太多了。

    主意已定,诸位大臣便出宫搞串联去了。

    首先,就是韩忠彦。

    他要劝说的人自然是礼部尚书李清臣。

    这个位置在如今的朝中非常的重要,特别是明年,官家废除了前两次科举考试的结果,在亲政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将会点中更多的人。

    韩忠彦知道,此是去劝说李清臣的,并不一定要劝服对方。

    这位表姐夫的脾气,世人皆知。

    指望李清臣同意这件事,还不如指望太阳打西边出来呢?

    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韩忠彦便希望李清臣也不要立即上奏表示反对,而是应该立刻辞去礼部尚书的官职,就此离开京城,省得到时候,他因为牵连到进了这件事当中去,而毁了他的清名。

    为此,韩忠彦甚至不惜先去见了自己的表姐。

    对此,他的表姐先是沉默了许久,这才表示愿意帮着表弟劝说自己的丈夫,不过,这个女人还是希望表弟能够给杰夫安排一个好的去处。

    这才安稳了没有几个月,李清臣就要被赶出京城,他的家属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可谁让李清臣是拗头呢?

    于是,在两面夹攻之下,李清臣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第二天,他便主动向赵煦请辞。

    提前得知其中内情的赵煦其实还是挺欣赏这个清廉的官员的。

    可惜,现在这种状况,并不是他这个皇帝心软的时候。

    明年那场震惊中外的科举考试,可是赵煦亲政之后真正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和成果,能不能获取天下贫寒士子心,就看这个礼部尚书是不是称职了。

    无奈,赵煦只好将李清臣安置到河中府就任知府。而新任的礼部尚书则是蜀人张商英。

    如今天下,若论文采、诗词歌赋,其中魁首自然是非苏氏兄弟莫属。而同为蜀人的张商英也不差,而且,他在这八年中,在京城郊外的蜀学学堂中,已经将自己的声望刷到了蜀中第三人,很多京畿地区的贫寒学子在这八年当中,很多都会到这间学堂里向张商英求学。

    这无疑成了张商英最大的政治资本,之前,如果不是为了安抚和奖励相州韩家主动迎合自己,礼部尚书的位置就应该是张商英的,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不过,这道圣旨,赵煦并没有急着发出去,而是还要再仔细观察一番。因为,张商英本人的政治倾向一直都不是太明显,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一直都是持反对的态度,可谁知司马光居然还看不上他。这也就导致张商英在元佑年间,一直窝在蜀学学堂里不肯出来。

    还有,就是废掉向太后的事情,赵煦也不知道张商英会不会跳出来极力反对此事。

    韩忠彦宁肯暂时失去这个奥援。也不愿意,李清臣因为这件事而触怒了官家,最终而牵连了自己。来日方长,今天只是暂时失去而已。

    第二个自然是曾布了,他的同胞哥哥曾肇,顽固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于李清臣。他当然不想哥哥刚刚安稳了几天,又要兄弟相离。

    没想到,曾布讲述完之后,曾肇只是沉默了一会儿,便对他说道:“布弟放心,为兄在这件事上,并不会表态。”

    “兄长,你不如就此请病,出京游玩几天。”曾布也怕这件事影响了曾肇的声誉,便出主意道。

    “唉……!”曾肇深深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恩欲归己,怨使谁归?’布弟,如此掩耳盗铃之计,又骗得了多少人,能骗得了自己吗?”

    “兄长,我发现此次进京之后,你变了,而且,变了很多,为弟都有些认不得你了?”听了兄长的话,曾布直直地看着对方,吃惊地说道。

    曾肇苦笑着说道:“为兄的确是变了很多,听人劝,吃饱饭。为兄是不得不变啊!之前的八年中,为兄一路颠沛流离,一点也不比你们在岭南轻松。官家之所以如今要这么做,还不是太皇太后她一直采取强压的教育方式,这才导致了今日的恶果。官家如今还年轻,有些事情,咱们这些大臣可以随了他的心意,可是,有的事情,却一定要劝谏于他。”

    “是呀!种善因,得善果。可是,废除太后这么大的事情,兄长真得想得通吗?”曾布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曾肇问道:“想不通就不想,你知道吗?为兄之前被那些奸臣贬来贬去,自以为很惨了。可是,有人却给为兄举过一个例子,张耒,你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这个人为官清廉自守,文采斐然。是苏大胡子的四个学生之一。如今已经就任了河东路转运使和太原府知府。”曾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没错,可你知道他之前的经历吗?”

    曾布仔细回忆了一下,摇了摇头回答道:“不知。”

    “许是因为苏轼反对变法的原因,这个好官与为兄这八年里的遭遇一样,一直都颠沛流离,他居然都只是在县尉、县丞、主簿的位置上兜兜转转,一任县令都没有当过。后来,蔡道长向先帝举荐了他。可惜的是,他时运不济,当了三年的知县之后,又赶上先帝驾崩。这一次又是因为苏轼的原因,他连一个小官都捞不上了,只好去杭州投奔他的老师。……后来,又回乡办学。”曾肇如数家珍般将张耒的简历详细地说了一遍。

    人生又有多少个八年和十年啊!

    一个好官就这么先后被变法派和保守派压制了十年和八年。

    听了张耒的遭遇,曾肇突然问道:“兄长,难道,这就是你和蔡元长争这个吏部尚书的真正原因。”

    当时,很多人都看好蔡京能够当上这个六部之中,仅次于礼部尚书的官职,可结果却是让人难以置信。就是蔡京到如今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败给曾肇这个书呆子的。

    “不错。为兄当初要争的就是这个位置。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可是,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兄就一直会不遗余力的为那些好官找了施展抱负的地方,也为那些仍然在受苦的百姓找到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好官。”曾肇自豪地回答道。

    “那,兄长你……”曾布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问了。

    “你是不是想问,为兄是如何赢得蔡元长?”曾肇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很简单,山公启事。当初,蔡确相公的能力一点也不比今日的章财相和蔡御史差,可还不是屈居王相公之下。当然,王相公的作为还是太下作了些,所以,为兄决定学一些山涛。

    何况,官家现在用人也许有点固执己见,可是,时间长了,失误的多了。官家再用人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为兄的看法,不得不谨慎从事了。”

    “兄长真是思虑周详啊!”听完曾肇的一番话之后,曾布打从心底里敬服兄长的这个策略,实在是太高了。

    也难怪一直自视甚高的蔡京也会败下阵来。这个策略之下,就是王珪再生,也争不过自己的兄长。

    曾肇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可是,考虑到蔡道对曾布一直评价不高,也就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弟有过多的接触。

第472 闹鬼,身死() 
    曾肇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可是,考虑到蔡道对曾布一直评价不高,也就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弟有过多的接触。

    所以,曾肇便没有将实情告知曾布。

    一天结束之后,消息传来,赵煦非常高兴,因为众位亲信大臣串联的结果非常的好。

    两块硬骨头,李清臣主动退却了,而曾肇的决定更是让赵煦欣喜不已,没想到书呆子也有不呆的一天。即便曾肇选择了沉默应对此事,那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到了第三天,基本上能够说动的人已经全部搞定了。

    于是,倒后行动立即开始。

    而发起人还是黄覆。

    当天在大朝会上,众位大臣是吵翻了天,韩缜装病,主动回府养病去了,而且,这件事,他也的确是要主动回避的。因为,黄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骂韩缜糊涂。

    于是,元丰八年的那件陈年旧案又被翻了出来。

    那些当时借着参与弹劾朱太妃的机会,向太皇太后献媚的大臣,几乎在大殿之上被吓得尿了裤子。

    他们现在才知道怕了,可已经晚了。

    有聪明的,当晚在写了请罪的折子和遗言后,便立刻上吊自杀了。

    可他们当中,如此狠绝,如此明智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谄媚之人必定比较惜命,就是那些上吊自杀而死的,其中也有几个是被自己的父兄威逼而死的。

    保守派的大臣们是真得怕了。看着一个个的大臣连同他们的亲属都被迁居到西北去,现在想来,那些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朱太妃生病闭宫,独相韩缜避嫌紧闭家门。

    六部尚书,蔡卞等变法派的部长根本就不用指望,而中间派占的那三个位置。

    礼部尚书李清臣提前一天辞职,早早就离开了京城,而众人企盼的曾肇却出人意料的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沉默。

    沈括,这个众人皆知的妻管严,他敢吗?能够重回京城,而且坐上了六部主官的宝座。他的夫人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如果这个时候,沈括敢参与这件事的话,非得闹出大宋第一桩部级官员离婚案不可。所以,他如今老老实实地去上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