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辽国是头病虎,昏君耶律洪基当政了已经快接近五十年。其内部也自然不是很稳定,内有南院大王耶律重元心怀叵测,外有女真族和蒙古族在其北方持续不断地反抗契丹人暴虐的统治。

    不过,老虎虽然病了,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随便欺辱的。所以,陛下将来有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话,还需要谨慎从事。

    而西夏国就是头既喂不熟、又经常噬主的饿狼。

    从我大宋立国之初,党项人一直都在入侵我大宋国固有的领土。

    仁宗朝,李元昊私下立国,三大败使得仁宗皇帝不得不承认西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幸好,那个时候,李元昊昏了头,居然和辽国也发生了冲突,并且两次打败了辽国。这样让宋夏签订了和平条约,在仁宗末年,取得一段时间难得的和平。

    那些儒生们不是说什么礼不伐丧吗?

    可是,您的祖父,英宗皇帝刚一继位,西夏人做了什么,李谅祚亲自带大军攻略庆州,幸好庆州军民用命,李谅祚受伤。陛下,那个时候,主和的大臣们怎么不敢去质问西夏国,为什么不遵从礼仪呢?其实,贫道就可以代西夏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从来都不是宋人,而是异族党项人。

    去年,贫道听闻,在收到文彦博和吕公著给他们送去的大礼之后,西夏国还不是派出大军,进攻洪德城。

    而且,咱们的好邻居大辽国也不是没有做过背信弃义的事情。仁宗朝宋夏战争三大败之后,辽国国主还不是趁火打劫,富弼那位贤相还不是又一次付出了十万岁币,才换取了和平吗?

    所以说,和平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奴颜婢膝求出来得。辽国之所以能够和我大宋维持和平的局面,那是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打败了辽国的入侵,这才打出了宋辽边境上几十年的和平。这里面和仁宗其实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当时辽国的君主但凡有点能力的话,我大宋可就危险了。

    至于大越国,贫道也就懒得说这个卑鄙的老鼠了。”

    “陛下,对付政敌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贫道对付郑侠之流的方法就非常简单。

    他们那些人不是一贯想要用领土去跟敌国换取和平吗?而那位梁太后去年不是也想要洪德城吗?陛下,您就不妨一下子满足他们两方面的要求。

    第一,派刘挚亲自去和西夏国谈判,只要两国不再边境上继续交兵的话,就将洪德城让给那位太后,又有何妨。

    之所以要派这个刘挚去,他虽然被吕大防排挤出了京城,可他仍然还是朔党的魁首。而司马光当初就是这个朔党最大的后台。

    第二、洪德城。

    说它是个城,其实也就是磐堡罢了。

    此地位于环州城西北四十里外,其旁边还有乌兰、肃远,及永和等寨。

    陛下可以立即下令给环庆路安抚使,一旦宋夏之间的和平条约签订之后,他应当立刻搬空这几处磐堡内及其周边的所有重要物资,而这几个地方的百姓也全部都要迅速迁居到环州,以及庆州去。至于那些空出来的磐堡,就由那些当初凡是赞同割让四寨的文官以及其全部家属去填充。

    这些人宁肯信任西夏这头饿狼,也不愿意怜惜自己子民付出的鲜血,那就让他们的血肉来填充宋夏边境吧!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一下,西夏人是多么的仁慈!

    特别是司马家、文家和吕家全都不放过。不过,在处罚吕家之前,您和贫道还是要先见一见吕嘉问,问一问他的意见。还有,那个以为富弼为首所谓的洛阳耆英会,他们如此公然结党,大逆不道,理应受到重处。

    还有,陛下您将章大人他们紧急找回来,肯定让保守派大臣都变得人人自危,都认为您会向文彦博和吕公著那样,将他们全都贬到岭南去,肯定不会想到陛下您会安排他们去这样一处绝妙的地方。”

    赵煦听完蔡道这一番长篇大论,却是摇了摇头,指出了其中两处要害,显然不是太赞同他的意见:“蔡道,你这个方法恐怕不妥吧!万一西夏国就此罢兵,朕应该怎么办?如果,这些大臣万一都选择投靠西夏国,朕又该怎么办?”

    “如果西夏国就此把柄的话,陛下也可以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西夏国终究还是疥癣之疾。大辽国,幽州地区和榆关才是您首要的目标。至于,这三家会不会全部投靠西夏国,或是像贫道那样被西夏国掳掠而去,陛下您这完全是瞎操心。贫道只问您一句话,除了吕家之外,文家和司马家的后代有比较出众的人才吗?而且,先不论文彦博的年龄,他这个人除了弄权以外,有任何的军略可言吗?说起来,他还不如被张元羞辱的韩琦和夏松呢?哈哈哈!”说完,蔡道忍不住大笑起来。

    话说完了,赵煦仔细想了想,蔡道这话的确是说得极为不客气,连韩琦和夏松都给嘲讽了一边,可他说得全都是大实话。文彦博一介垂垂老朽,又不是以武略见长。说到底,他不是王韶,只是一个书生而已。

    这件事,蔡道虽然没有在提郑侠的名字,而郑侠当年也并没还有参与到割让四寨这件事中去,可赵煦是不会放过这个反骨仔的。

    光凭郑侠在河北救灾时,坐视当地官员、豪绅和世家豪族一起侵吞救灾的粮食,后来引发河北诸路保甲叛乱,最终导致正值壮年的宋神宗一病不起。可以说,郑侠就是宋神宗当年突然驾崩的罪魁祸首。

    虽然后世的历史中,宋神宗也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可赵煦并不是蔡道这样的穿越众,他早早就已经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认定了这一点。而宋神宗过早的仙逝,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赵煦忍受了八年多窝囊气。

    赵煦能不恨郑侠吗?

    恐怕,如果没有大宋皇帝不杀文官这个祖训制约的话,赵煦第一个用来开刀的就是这个郑侠。况且,郑侠不同于其他的保守派官员。他本身就是八闽人,如果将他贬到岭南、甚至是琼州岛上,无异于如鱼得水,纵虎归山。而恰恰将他送到西北去吃风沙,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赵煦坐在勤政殿中的御塌上,反反复复回想着蔡道今天所说的那些话,心中却已经下了决定。

第422 推荐名单() 
赵煦坐在勤政殿中的御塌上,反反复复回想着蔡道今天所说的那些话,心中却已经下了决定。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候,赵煦这才回过神来,可蔡道却踪迹全无,原来他早就已经离开了勤政殿。

    “梁师成!什么时辰了?”赵煦轻轻扫了一眼大殿之内的情况,便说道。

    梁师成自进入大殿之后,就发现官家一直在发愣,不,应该是沉思,而他刚刚又做了一件错事,所以,他躲在角落里,一直都不敢出声打扰到官家。

    突然听到赵煦的召唤,他连忙小跑着来到的御塌的近前,回答道:“陛下,如今是未时三刻,蔡道长离开还不到一刻钟。”

    “陛下,奴婢有罪。蔡道长离开的时候,奴婢一时想差了,非但没有出面拦住他,还派了一个小太监把他送出了宫,奴婢有罪啊!”梁师成突然就跪在了赵煦的面前。

    原来也没有过太长的时间,赵煦笑呵呵地看着梁师成,对于这个心腹太监的态度非常满意,虽然蔡道说他奸诈、城府深,可那又如何,只要对自己忠心,又善于察言观色,那就是极好的手下,况且,在大宋朝,除了宋徽宗时代,其他的时候,太监想要专权,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土壤。

    何况,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赵煦就已经解决了心头里的两件大事,正在兴头上的他又怎么会为了这这么一点小小的疏失去责罚他呢?

    “对了,那个惫懒的小子今天没有嚷嚷着,让你给他准备饭食吗?”赵煦突然想起蔡道的这个习惯,而且,一大早,自己就把他关进了大牢,如今已经过了正午,蔡道肯定还没有吃饭呢。

    “这个……”一听这话,梁师成又有点尴尬了,瘪着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赵煦的这个问题。

    “你但说无妨,今天朕高兴,提前恕你无罪。”赵煦这次是真得有点好奇了。

    “陛下,奴婢也是怕蔡道长为了这点小事闹起来,便多嘴问了一句。谁知,这一次,蔡道长却说,他今天光是看杨畏就已经吃不下去了。何况,宫中的饭食就是山珍海味,端给他的时候,都已经亮了。还不如外面小馆子里头的一碗寻常百姓吃的面呢?蔡道长说完便走了,不过,他在走之前,递给了奴婢一封信。奴婢刚才见您想事情想得出身,所以,就没有及时叫醒您?陛下,您看!”说完,梁师成连忙把蔡道给他的信递到了赵煦的面前。

    蔡道不是不想和赵煦继续深谈下去,正相反,他心中还有很多的话想要倾诉给对方。

    可是,今天实在不是什么好时机,一是因为自己今天因为杨畏,实在没有是没有什么心情继续留在宫中,二是,那些重臣们还都在宫中等着二人商谈的结果,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所以,蔡道才会把早已写好的一封信交给了梁师成,他自己洒脱的离开了。

    而梁师成之所以,没有阻拦。也是因为他看到蔡道出来的时候,赵煦居然没有召唤他们,自以为赵煦只是已经放任蔡道离去,因此,他才自作主张地放蔡道离开了宫中。

    梁师成记性虽好,但是,他却是文盲,所以,蔡道也不虞他发现心中那更加要命的内容。

    赵煦心中有些奇怪,蔡道当着他的面说了那么多话,可为什么选择离开,却又转交给他一封信呢?当着他的面说不是更好吗?

    带着心中的这个疑问,赵煦利落的撕开了信封,拿出其中轻飘飘的一页信纸,展开来一看。

    尤是心里早有准备,信中打头的那就话,还是让赵煦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却又暗自兴奋不已。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总体来说,蔡道今天向他进谏了三件事,却一件比一件惊人。

    这封信中的内容如果传了出去的话,别说是蔡道了,就是整个孝慈里蔡家都有可能被天下的文人们给撕碎了。

    因为,一直以来困扰赵煦,以及大宋历任皇帝的一件事情,就被蔡道在信上那句轻飘飘的一句话给彻底解决了。

    ‘我大宋相权过重,尾大不掉,虚相位,实六部。前汉,后汉。’

    在这短话的后面,还附着不少人员的名字和相应的官名。

    没错,这是蔡道向赵煦推荐的一些官员。

    第一个人却是章惇。

    当然,凭章惇的资历,以及其政治理念,就是蔡道不推荐他,人家也能安安稳稳地坐上丞相的位置。

    可正是蔡道的这个推荐,这一次,章惇却是再也坐不上正相的宝座了。

    蔡道的信中是这么写得:

    章惇,陛下的李德裕也。此人的治政和军事能力在王安石手下众人当中都是出类拔萃。不过,他同蔡确有一个同样的毛病——权欲熏天。而且,他这个人几乎容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就这一点而言,还是比不上蔡确的胸襟。用之可安天下,却不可居于相位。

    三司使之职得其所也。

    章楶,非常善于边事,洪德城之战,微楶,此城早就不保矣。

    近闻,有人议,章惇即为丞相,因其为惇的族兄,不便久立边疆,欲调其任职江南,此诚为明珠暗投。其现职为环庆路经略使,现可升为环庆路安抚使,转任西夏事,数年之后,其必可为陛下得横山屏障。

    且,重用此人,一方面,章楶的确是有此非常的军事才能,洪德城之战,已经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个理由,来就此安抚住章惇没有当上丞相的缺憾。

    这是一举三得啊!

    赵煦看到这里,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在回京后的众位变法派官员当中,其实,章惇的官职最难安排,因为,在元丰年间,章惇就已经做过枢密副使和门下侍郎。

    这次回京之后,赵煦如果立刻任命章惇就任正相之职的话,那么之后呢?

    以章惇的才能,肯定会立下大功的,可真到了那个时候,赵煦可就赏无可赏。

    功高盖主,不管是对君主,还是对臣子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蔡道相信章惇,在想清楚这些之后,便不会在纠结于正相的位置了。

    解决了丞相的问题,接下来,蔡道在信中先是谈了一下边防的问题。

    其实,如今的大宋,相比于其他边境上,西军的情况其实反而比以往要更加好一些。虽然丢了兰州,以及割让了四个重要的磐堡。可是,战线的收缩,从一定程度上,反而让西军在边境上的防线却变得更加稳固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归功于长安府的长久稳定之上的。

第423 照单全收() 
这一切,当然是得益于长安府的稳定之上的。

    因为蔡道原因,孙觉老爷子在长安府知府任上呆了好几年,有张叔夜和宗泽这两位未来的大牛帮衬着,如今光是长安府生产的粮食就足以满足整个西北本地驻军的军需供应问题了。

    这一点,非但是宋神宗知道,就是赵煦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反倒是已经常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辽宋边境却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赵煦心中明白,经过这八年的折腾,保守派已经把河北诸路的元气耗尽了,不管是汴梁城中的禁军,还是河北个州府县内的厢军,根本就不堪一战。

    好在,这些年辽国的境况也同样不佳,昏君在任,奸臣当道。堂堂的一国皇后、太子被小臣诬陷致死,这在封建王朝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可耶律洪基并不是汉武帝,他也没有霍光那样的能臣辅助太子。

    如果赵煦对现状满意的话,对于河北的军事实力可以置之不理。可每一个宋朝皇帝都会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

    赵煦自然也会例外。

    所以,蔡道把在长安府表现卓越的张叔夜和宗泽推荐去了河北二路。蔡道是希望将河北西路靠近辽国的边境都交由宗泽统管,而张叔夜则在靠近渤海湾一个地方重新建立一座海滨城市。

    而河东路的转运使的人选,蔡道则推荐的是张耒。

    这位清官非常适合现在河东路的情况,镇之以静最为合适。

    他还建议,这一次不要再招苏氏兄弟入京,一方面,他们年事已高,不适合再在路途上奔波,苏轼呆在杭州可以多做一些好词,而苏辙则可以将他安排在江陵府,就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因为,赵煦一旦下决心迁都洛阳的话,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章惇已经将荆湖南路开辟成了一个大粮仓,苏辙只要维护好荆湖北路的道路即可。虽然,迁都洛阳,让江南的粮食运往都城的距离延长了,可洛阳粮食的来源却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之后,蔡道便没有在信中多说什么,只是点了六个点。

    这个符号的意思,他自己明白,可赵煦却不明白,对于蔡道居然想插手朝中大臣任命的这件事,他还是有些反赶的,不过,对于蔡道所写的东西,赵煦不得不承认,他举荐的人基本是称职的。

    赵煦又把信反反复复看了两遍,这才吩咐梁师成取过殿中的蜡烛,他亲手将这封信燃成了灰烬,这才放心。

    之后,在见过被自己召集而来的诸位重臣的时候,赵煦并未在纠结黄河大堤的事情,也未曾苛责杨畏对于护堤军民的疏失之罪。说老实话,他刚才听到蔡道的那一番痛彻心扉的言论之后,恨不得把杨畏推出去斩了,可隔了几个时辰之后,赵煦已经放下了这个心结。

    蔡道当时说得很清楚,这其实并不是杨畏的错,而是当今整个大宋文官集团里的常态。就是因此而杀了杨畏也无济于事。

    一日的风波却在半天之内消弭于无形。

    就在众人猜测,此次蔡道入京之后又会掀起什么大的风波的时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在第二天陡然发了出来。

    第一道圣旨,就是昭韩缜即刻卸任长安府知府、永兴军路转运使,回京后就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因为大雨的缘故,之前赵煦就已经让五位丞相全军覆没了。

    架空丞相的权利势在必行,不过,这件事急不得,朝廷一时间又少不了丞相。所以,庸碌无为,年事已高的韩缜就成了这时候独相的最佳人选。

    而章墩这一次却出人预料的没有当上任何一个丞相的官职,却被任命为三司使。这个官职虽然没有丞相和枢密使显贵,但却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啊!

    有章惇这个三司使在,户部侍郎、三司使副使基本就成了摆设了。整个大宋的财权基本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第三道圣旨却是调任刘挚回京,任命他为出使西夏国的正使,他的副手却也还是朔党成员梁焘。赵煦在圣旨上明确指出,刘挚此次出使西夏,不惜一切求得和平,万不得已之下,可以将洪德城割让给西夏国。

    第三道圣旨一处,舆论哗然。

    章惇当即气势汹汹地进宫想去找赵煦理论一番,劝他收回这次的圣旨。

    不过,用了没有半个时辰,刚才还怒气凶凶的章惇突然笑呵呵的走出了勤政殿。在路上碰到他的人心中都非常奇怪,丢掉了正相位置的章惇怎么这个时候能够笑得出来呢?

    这个家伙刚才不是去劝谏官家去了吗?

    之后的事情就更是奇怪了,赵煦并没有收回这次的诏命,而变法派的大臣们都出奇的保持了一致,对于这件事都是不闻不问。

    其实,章惇之所以高兴,原因很简单。他虽然丢掉了正相的官职,可权限却比以往更大了。

    首批将要恢复的新法已经确定由三司来执行,而三司副使和三司判官的人选则交由章惇自己推举。这其实就表明赵煦已经将整个三司使交由章惇一个人署理,他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财相了。

    而且,赵煦还把任命朔党成员就任使节和蔡道所出的那个整治保守派大臣的方法全都告诉了章惇。

    他能不高兴吗?

    那个时候,章惇在笑得时候,不得不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整治政敌这方面,这位政坛老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比不上蔡道这个娃娃啊!

    这孩子真毒啊!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