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榆林镇的兵部武库坐落在城南,远离了城中心,一是为了方便给城墙运送弹药,而是为了安全。毕竟里面存放的都是炸药、炮弹。

    武库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第一进是武库的衙门,二进、三进是武器和丹药仓库,四进是武器研究院,最后一进是武库司官员的卧房和寝室。

    武库里共有六名小吏,四名管理库房,两名负责武器研究。

    不过,在刚刚的城镇防御战中,六名小吏均到城墙上助防,其中有两人不幸殉国,一人重伤,所以,出现在杨乐面前的只有三个人。

    他们都是一脸的烟熏火燎,都还没来得及去洗呢,虽然不像杨乐一般跟刚从煤矿里爬出来似的,可也够瞧了。

    四人面面相觑,然后杨乐笑了起来,最后,三人也笑了起来。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也是杨乐的第一个班子。

    “卑职王洋、许聪、张开心拜见库司大人!”笑过之后,进行一些常规的见面礼仪。

    “行了,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只要不触犯王法,你们怎么样都可以,明白了吗?”

    “是。”众人领喏。

    杨乐吩咐他们先清理仓房,分别核算武器弹药的数量,对消耗的弹药要清点无误、登记造册。

    吩咐完毕,杨乐去卧室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库司大人,府台大人传过话来,让你去醉仙楼赴宴。”张开心过来禀报道。

    张开心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比杨乐大不了几岁。长了一张囧子脸,所以杨乐很快就记住了他。杨乐听王洋说过,张开心的父亲以前在京城当差,后来犯了事儿,被抓进了监狱,再后来就去世了。现在,他也算是继承了他爹的遗愿,继续当了官差。

    “嗯,我知道了。”杨乐点点头,心里暗想府台大人肯定要宴请什么重要的客人,要不然,也不会把宴会的地点选在榆林最大的酒楼。

    此时,张开心早已经备好了马车。

    醉仙楼,坐落在榆林镇的中心,那里四通八达,来往客商非常之多,因此十分繁华。

    传说醉仙楼里的醉仙酒可以把神仙醉倒,因此而得名。

    杨乐下了马车,轻抚衣袖,抬腿走进了这座大气磅礴的酒楼。

    “客官,需要点儿什么?我们这里有蒸鹅、烤鸭、清香鲤鱼,当然还有醉仙酒!”杨乐一进酒楼,小二便招呼过来。

    “我不吃饭,我找人。”杨乐直截了当。

    “客官找什么人?”

    “府台大人可在这里?”

    小二顿时一惊,能认识府台大人的能是常人?他立刻躬身行礼:“小人不识泰山怠慢了大人,您请随我来。”

    杨乐跟着小二来到了酒楼最东侧的一间厢房。

    杨乐挥手让小二离开,然后轻轻敲了敲门,朗声说道:“武库司杨乐拜见府台大人。”

    “进来吧。”

    “是。”杨乐推门走了进去。

    厢房里面很宽敞,中间有一张方桌,周围坐着四个人。

    府台大人张清远和总兵杨嗣昌,杨乐自然认识,而另外两人,一个是身穿紫色蟒袍的老大人,另一个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太监。

    “杨乐,快来拜见这两位大人。”府台大人急忙招呼杨乐过去。

    “这位是咱们的陕西省按察使孙承宗孙大人,这位是司礼监的王体乾王公公。”张清远给杨乐一一介绍。

    “两位大人呐,这就是那位一炮退敌的少年英雄――杨乐。”

    “杨乐,不要傻愣着,赶紧请安呐!”张清远几乎有些抓狂,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这小娃子怎么还走神呢。

    杨乐从震惊当中恢复过来,赶紧跪地施礼道:“杨乐给各位大人请安。”

    “嗯,是个好孩子,起来说话吧。”孙承宗一脸祥和。

    王体乾也笑眯眯的看着杨乐,开口说道:“真是少年出英才啊,咱家没想到杨大人会是如此年轻!”

    “是啊,说明咱们都老了。”张清远随身附和道。

    杨嗣昌始终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杨乐赞许的点了点头。

    杨乐莫名其妙的吃了一顿饭,不仅见到了明朝有名的孙承宗,也见到了魏忠贤身边的大宦官王体乾。

    他当然不知道,边关捷报早已经到达京城,因为他的那一炮,京城已经炸了锅。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个书生,是个文臣。

    古代素来讲求武打仗、文谏言的思想,但杨乐却打破了这个禁锢,给那些能言善辩的文臣们大大的涨了脸。

    不仅如此,皇上更是龙颜大悦,赞叹道:“一炮而挫敌锋芒,此乃国之栋梁。”

    是故,许多大臣迅速推论出,召杨乐进京那是迟早的事儿了。

    

第5章 天工开物神著作,科学巨匠肯惹祸() 
孙承宗和王体乾带着边关的胜利回了京城,日子又回复了平静。

    武库的工作也逐渐展开,如今战事暂缓,武库要处理的事情少了许多,再加上有张开心等人的鼎立协助,杨乐倒是变得清闲起来。

    “库司大人,昨天您出去的时候,兵营的主事甄有才来过,要咱们打造十支火铳,这是任务文书。还有,这是户部拨过来的一千两研究经费。”张开心把银票和任务书寄给杨乐。别看他年轻,他已经在武库干了四年,经验丰富,对于武器制造这些工作更是轻车熟路。

    “这任务有问题?”杨乐猜测道。如果没有问题,张开心也就不会和他说这些了。

    “嗯,武器研究院的宋百工(百工类似现在的工程师)上次在城墙上受了重伤,正在家修养。还有,许百工已经殉国。两位百工都不在,研究院也停了好些日子了,工匠们一直等着开工,可是上面委派的百工还没有来,这个任务恐怕只能搁浅了。”

    杨乐总算听明白怎么一会儿事儿。上面临时还没有派总工程师来,开不了工啊。“行,这件事我知道了。你知道那位宋百工和许百工家的地址吗?”

    “知道。”张开心把详细地址告诉了杨乐。

    杨乐琢磨着,自己真应该去看看这些忠烈的家属,虽然朝廷已经发放了抚恤金,但他作为他们的新任领导,必要的关怀还是要有的。

    于是,杨乐买了一些水果,先给许百工家送了过去,探望了一番。

    他这样做,不图名,不图利,只求心安。

    研究院的宋大人住在永乐大街,杨乐转了好几个巷子,搞得晕头转向,最后终于在城北的角落里找到了他的家。

    那是一个独门独院,从外面看,倒像个小别墅。

    “咚咚咚”杨乐敲了敲门。

    “谁啊?”里面传来一声苍老沙哑的声音。

    “是宋百工吗?我是新任武库司杨乐,听说您受伤了,特地来看往您了!”

    里面沉默片刻,说道:“门没锁,进来吧。”

    杨乐推门走了进去。小院很大,不过堆满了一些矿石,只留下了一条仅够一人通过的窄道。

    顺着道往里走是客厅,里面虽然有桌椅,上面却摆满了工具和图纸。另外,在墙边还有一座咕噜噜旋转的水车。最里面是两间厢房,房子里有一个老人,背对着身子,看不出多大年纪,在他的身前有一个巨大的火炉,里面是一些即将要融化的铁矿石。他的左手胳膊上缠着布条,右手却没有闲着,呼哧呼哧地正拉着风箱。

    “自己找地方坐吧,要喝水自己倒。”老者头也不回,继续他的工作。

    遭受怠慢,杨乐也不在意。把水果放下,眼睛打量着凌乱的四周,最后,定格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面。

    那是一本由牛皮纸装订起来的新书,发黄的书页,样子看起来很普通。

    但它的封面上写着令杨乐震惊的四个字――天工开物。

    杨乐急急走过去,将书捧了起来,然后迅速往后翻,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都是空白,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

    杨乐呼吸急促起来,看老者的眼神瞬间变了。他只知道这位老者姓宋,具体叫什么名字,也也没有询问。此时,杨乐已经知道了老者的身份――宋应星。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部很出名的著作,那就是这本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一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您是宋应星宋前辈?”杨乐试探着询问道。

    “是。不过前辈可不敢当,我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事儿你就尽快说,别磨磨唧唧的,我还忙着呢!”宋应星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头看杨乐一眼,继续拉着他的风箱。

    杨乐讪讪地笑道:“我没什么要紧事,今天是专门来探望您的。”对于这种古代的科学巨匠,杨乐是心生敬畏。

    “没事儿就赶紧离开,不要打扰我工作。”三句话,这位巨匠就下了逐客令。

    杨乐早就听张开心说过,这位宋百工脾气又臭又硬。据说,宋应星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但不知为何,他三次科举考试,三次名落孙山,因此他就打消了继续入试的念头,一心搞起了他的科学研究。

    当官不成,也因此,他对官员一向是冷语相对,对朝廷安排下来的工作经常是置之不理。他的很多研究很受朝廷重视,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但很多武库司却被他给气跑了,这也正是榆林镇武库司一直空缺的原因所在。

    杨乐今天算是领教了这位脾气古怪的科学巨人,不过,他也不计较,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观看起宋应星古代大炼钢铁的操作。

    宋应星用眼睛斜瞄了一下坐在旁边的杨乐,心中略感诧异,这位新任的库司也太年轻了些。一个毛头小子竟然能当官?说不定又是靠爹爬上来的。他心中的气又提了上来,冷冷地说道:“杨库司果真是年轻有为啊!既然管理武库的工作,不知道对炼铁是不是很熟悉呢?”

    杨乐坐在旁边有些莫名其妙,好好的考我炼铁的知识干什么,难道是确认自己的能力?他不能说不会,因为化学方面可是他的强项,也不能说的太厉害,只好含糊说道:“略懂一二,略懂皮毛。”

    杨乐虽然谦虚,但听在宋应星的耳朵里却变了味儿,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那个时候,炼铁技术并不发达,一个人如果没有在炼铁上浸泡过数年,甚至数十年,谁都不敢说略懂皮毛,一个连铁锹都没摸过的少年就敢说略懂?这不是吹牛皮、说大话吗?

    “去,添些煤炭来!”宋应星吩咐道。

    “哦。”杨乐应了一声,往炉子里添了一铁锹煤炭。

    “多加些,太少,火不够旺!”通过加煤这件小事儿,宋应星已经确信,杨乐根本就没有炼过钢铁!

    加煤之后,炉子里的铁矿石受到高温,完全融化成为铁水,“快,拔掉中间的塞子!”宋应星右手猛烈的拉着风箱,保持铁水的温度。因为他的左手受伤,行动不便,他无法抽身去拔塞子。只好命令杨乐去帮他做。

    杨乐依言照做,拿起工具箱里的一个长铁夹拔掉了火炉上的铁栓。顿时,里面火红的铁水从底部小孔里流出来,顺着卡槽流进了一个模具里。模具周围是由水车带动的流水。所以,铁水瞬间凝固。

    “成了!”宋应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用夹子把模具里的器具拿了出来。

    杨乐终于知道,这是一把火铳的外壳,里面的其他构造还需要另外添加和雕琢。

    宋应星兴奋地观着这把火铳,忽然,他眉头一皱,自言自语道:“还是功亏一篑,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杨乐顺着他的眼睛看去,只见火铳身上有一块不起眼的杂质,虽然不大,但火铳很可能承受不住火药的爆炸而从这里炸裂开来。

    古代火铳制造时的质量问题是炸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宋应星眉头紧锁,连杨乐还在身旁都忘记了。

    杨乐没有打扰他,而是到火炉旁边看了看底部遗留下来的残渣。

    “温度足够,火候也对,工序也对铁矿和焦炭的比例也适合不对,为何杂质就是清除不掉呢?”宋应星点头又摇头,肯定又否定。

    “前辈不妨再加入石灰石试一试。”杨乐是化学系的大学生,对炼铁的知识十分熟悉,后世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焦炭用于还原出铁矿里的纯铁,而石灰石是造渣除脉石,能使冶炼生成的铁与杂质分开。

    宋应星炼铁的原料里明显少了石灰石,他说用的只是沉降过滤法,去除效果很差。所以,有很多细小的杂质清除不掉。

    “石灰石?”宋应星明显一愣,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杨乐,他所知道的书籍上并没有加入石灰石的记载。难到石灰石真的可以除去杂质?

    “前辈不妨试上一试。晚辈还有其他的事情,就先告辞了!”杨乐拱拱手,踏步离开了。他很确信,这位科学巨匠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成功的可能。

    果然,在杨乐刚刚走之后,宋应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一轮的炼铁实验。

    

第6章 天灾人祸苍生怨,出口成章语不凡() 
武库的日子平淡如水,杨乐的生活还算滋润。

    但在榆林镇的外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正直六月,骄阳似火。全陕西天赤如血,持续干旱下,草木皆枯,百姓已经到了啃树皮、挖草根的悲惨地步。

    在朝廷严重的赋税之下,王嘉胤率先起义,随后响应者蜂拥而至,高迎祥、王自用等带领人马主动遵从王嘉胤的号召一起共同行动,一时间蜂火燃遍整个陕西,并蔓延到晋、宁、甘三省,起义队伍发展很快到两万多人。

    “哎呀一百多难民又涌进城里来了。现在街上到处都是乞讨的难民,今天散出去的银子都有一两多了。”小吏王洋刚刚从外面办完差回来,喝了一口凉茶,擦了擦汗,叹着口气说道。

    “是啊,老天不下雨,可苦了百姓了。一旦没粮食吃,除了逃离家乡,又有什么办法呢?”小吏许聪说道。

    “是啊,是啊,要不王嘉胤怎么会叛乱呢?他以前可是当过边兵,吃过官粮的!”王洋拿着一把蒲扇,呼扇着说道。

    “都说官逼民反,按照今年的光景,朝廷应该免税!”许聪斩钉截铁地说道。

    “都是魏千岁出的馊主意,为了大修皇陵,搜刮钱财,真是劳民伤财啊”

    “嘘你们说话小点声,不怕被锦衣卫听见,小心把你拿了进去!”张开心凑过去小声说道。

    “不怕!俺也是农民出身,就想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怎么着?他魏太监敢做不敢当,还不让人说句话了?”许聪大义凛然。

    “就是!我也要骂!他魏忠贤:倒行逆施,惑乱朝纲!迫害百姓,残害忠良!清除异己,野心如狼!骄蛮跋扈,阉党成帮!独掌大权,东厂难防!指鹿为马,无人相抗!谁敢说话,诏狱大堂!”王洋滔滔不绝,四字成语,出口成章。最后,他盯着张开心的眼睛说道:“你可知道我背诵的是谁的文章吗?”

    张开心眼睛通红,哽咽道:“我爹张有良。”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三个人瞬间保持了沉默。他们仿佛又想起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张有良和杨涟一样,都是东林党的成员,一起上书弹劾魏忠贤,而后含冤入狱,与杨涟等人一起被杀害殉国。

    杨乐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仔细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略微感叹,都是一群人民的好公仆啊!

    随后,他假装咳嗽一声,睁开眼睛说道:“刚才你们的话,我什么都没听见。请你们继续吧!”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此话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没有什么差别,然后他讪讪地笑道:“我跟你们的想法一样。我也想骂他来着!只是没有那么好的文采”

    王洋、许聪、张开心面面相觑,觉得这位库司大人好生有趣,然后都哈哈笑了起来

    “快说说,外面还有什么趣事没有?”杨乐琢磨着是不是该发明一份报纸了,在城里呆着,外面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

    “外面都乱了,起义的百姓越来越多。”许聪说道,“不过,朝廷派下了孙承宗孙大人作为陕西剿匪按察使,下面的官员一听朝廷大员来了,抓人可卖命了!”

    “嗯嗯,听说孤山总兵曹文诏曹大人已经抓住了部分贼首,正押往京城呢,上午的时候囚车刚好进入咱们榆林地面,我去给兵营送铠甲的时候,看见过,还是个女匪呢,听说是高迎祥的妻子。”王洋接着许聪的话茬说道。

    “什么?”杨乐心中一惊。

    “是啊,府台大人似乎也得到了锦衣卫的密信,说是有匪徒已经混进难民当中,想要劫囚,张大人正带着人满城搜捕呢。不得不说,这锦衣卫真是神通广大啊。”张开心赞叹着说道。

    这些消息足够杨乐震惊。尤其是高迎祥的妻子被抓,那么,高迎祥呢?还有高一功,他们到底怎么样了?难道也被抓了?

    此时杨乐心急如焚,迫切的想知道他们的行踪。

    “你们聊着,我出去转转。”

    杨乐吩咐一声,离开了武库。

    天桥左近,都是些卖杂货、变把戏、江湖闲杂人等聚居的所在。那里人龙混杂,消息最是灵通。杨乐还没走近,只见十几名差役蜂拥而来,两名捕快带着头,手里拿着铁锁,锁拿了五个衣衫褴褛的难民。

    杨乐心中一动,闪在一旁,眼见众差役锁着五名难民而去,只听得人丛中有个老者叹道:“这年头儿,连难民也犯了律法啦。”

    杨乐正待向前询问,忽然听得身后咳嗽一声,有个人挨进身来,头上戴着斗篷,弓着腰、曲着背,待杨乐看清他的面貌时,正是时常挂念的高一功。

    高一功向杨乐使个眼色,转身便走。杨乐跟在他后面,来到僻静之处。

    “二哥,我总算找到你啦。”高一功欣喜的说道。

    “高大哥呢?你们进城是为了嫂夫人的事情吧?”杨乐开口询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