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崇祯皇帝秘密出京,直到夜里就寝的时候才被发现。

    钱谦益听说皇上不见了,唬的连夜召集成基命、薛国观等几个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王洽、礼部尚书温体仁一起商量对策,最后找到了孙承宗,孙承宗这才告知皇帝可能跟随杨乐去了皮岛。

    钱谦益、孙承宗、成基命、王洽四位老大人顾不得睡觉,坐着马车,连夜追赶,终于追了上来。

    如今看到杨乐纵马驰来,王洽直接炸了毛,大呼小叫道:“杨大人,你胆大包天,你可知罪?皇是不是在你军中?”崇祯秘密出京,现在还未劝回去,他也不敢随意张扬,这种事情越少的人知道,对皇上越安全,因此待说到皇上时,他的声音明显小了下去。

    钱谦益一夜未睡,眼里布满血丝,担忧道:“杨大人,路上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意外,你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成基命在一旁厉声喝道:“奸臣贼子,你这样做到底是何居心?”

    杨乐知道他们这些老大人肯为皇上连夜奔波,实为不易。致歉道:“诸位大人,实在对不住了,请回去吧,在京安心理政,勿须挂念。等巡边结束后,自然龙归巢穴。我在这里起誓,我保证他安然无恙,如若食言,不得好死!”

    不等诸位大人开口说话,杨乐又对着王洽大人快速说道:“王尚书,圣旨我想你已经看过了,我希望你认真对待,加固长城,巩固布防,防止皇太极偷袭。”

    紧接着他转头对钱谦益道:“钱大人,希望您这些天能和几位内阁大臣一起主持京内大局。”

    最后,他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老大人,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是我的军师针对这次劫难而指定作战计划,如果您相信他,依照此计行事,不说全歼敌首,至少能让后金元气大伤,能给大明带来十年的发展机会,信与不信,全凭您了!”

    杨乐从怀里拿出一个红色布袋,交给了孙承宗。

    然后,他一提马缰绳,高声唱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烈马,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小溪里游不出神天巨龙!”

    “诸位大人,好好想想吧!告辞了!”

    他一拍马腹,坐下骏马嘶鸣一声,甩开四蹄,往山海关方向疾驰而去。他身后的护卫也跟随着一同离去。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叹息一声,因为他们知道,没有通关文牒,皇上一旦过了山海关,他们再也追不上了。

    孙承宗拿着红色布袋,沉默良久,忍不住打开来,里面是一封书信,封面上写有几个漂亮的行书字体:“引君入瓮”。

    山海关守备将军吴襄早早得了马虎的密报,立刻顶盔挂甲赶到城关,待杨乐的大军一到,验过钦差关防印信之后,立即打开城门,杨乐也不跟他客套,大手一挥,大军随即过关而出。

    大军过后,城门又轰隆隆地关上,杨乐的一颗心总算是放回了肚中。就算三大学士匆匆追来,定然不会带着军中颁发的通关文碟,纵然追到关下,也休想能说动守关将军开关放行了。

    过了山海关,再往北去就是有名的关宁锦防线了。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直抵大凌河。

    关宁防线西边挨着朵颜部落,东边濒临渤海湾,东北方向则是后金。

    大军沿着关宁防线的方向,一路疾进,穿过前屯、高台堡,直达宁远。

    一路行来,无论行军或者住宿,崇祯都与士卒同行同止,平地骑马,山路步行,始终不肯踏入车轿一步,这种毅力,看得杨乐啧啧称奇。

    几天之后,大军终于到达了宁远。

    宁远巡抚衙门的各级官僚早已经闻讯赶了过来,他们将杨乐的大军接进城去,因为前些日子鞑子经常前来骚扰,所以一路行去,只见这座原本繁华的大城市显得有些萧条,街上官兵比百姓还多。

    众官员将驸马爷兼钦差迎至驿馆,此处的驿馆比起杨乐几天前在蓟州住过的驿馆自然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豪华的三进院落专门为了接迎朝中钦差而建,里面的房间布置的十分奢华。卫生洗浴用具一应俱全。

    杨乐住在了驿馆东头的一所房间里,崇祯为了掩人耳目,依旧扮作他的亲兵,与杨乐同住一屋。周围有数十名大内高手隐藏在了驿馆内,而驿馆外则由杨乐的三百亲兵看守,安全不成问题。其余官兵被安置到了校场里驻扎。

    杨乐忙碌了好一阵才安顿妥当,送走了诸位大人,回到驿馆,来到居住的房间,笑道:“皇上,您这一路该吃的苦也吃过了,如今总算有了一个舒服的地方,您还是安心在这里住上几天吧,好好养养身子,等到臣筹集到船只,便去皮岛。”

    崇祯点了点头,思索片刻,问道:“锦衣卫在辽东也有秘密联络点,要不你跑一趟,朕想了解一下详细军情,看看皇太极的动向。”

    杨乐蹙着眉想了想,说道:“如今我不再是锦衣卫的百户,有些情报我不方便过问。不过,皇上你若是想要问情报,何须锦衣卫?”

    崇祯想了一想,忽然想起杨乐的“国安局”,哈哈笑道:“你看朕的脑子,快说说,“国安局”可有什么消息。”

    杨乐微笑道:“皇上莫急,消息一会儿就到。”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两名亲军带着一位普通百姓装束的青年人走了进来,这人衣着毫不起眼,但是举止自有气度,杨乐见了他欣然笑道:“来来来,快坐下。”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乐派往锦州成立“国安局”第一分部的张开心,张开心早已经在锦州城铺排妥当,不仅在锦州,连周围的山海关、宁远都有秘密联络点。

    听到杨乐要来,他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他打量四周,瞧了崇祯一眼。这位小皇帝他没有见过,自然不认识。张开心见屋里多了一个俊朗少年,到嘴边的话又给生生咽了回去。

    杨乐看到张开心欲言又止的模样,解释道:“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大人,我收到你的密信之后,立刻派人前去搜集情报,果然发现了一些蹊跷之事。”张开心汇报道。

    杨乐给他倒了一碗茶水,张开心欠身谢过,喝了一口茶水之后,继续说道:“皇太极果然在大肆招兵买马,存积粮草,而且进行秘密练兵。至于练兵的地点,卑职暂时还没有侦查到。”

    杨乐点点头。

    崇祯在一旁支着耳朵仔细听着,如此说来,恰如杨乐分析的那样,皇太极果真要入侵中原了。

第60章 袁大都督耍脾气,唇枪舌剑论兵事() 
杨乐得了情报,把张开心送走,转身回到驿馆,见崇祯坐在炕上发呆,笑道:“皇上莫急,只要救下毛将军,皇太极必然不敢倾巢出动,我们还有机会。”

    此刻,崇祯皇帝忧心忡忡,让他眼睁睁地看着皇太极杀入中原,任意烧杀掳掠,他做不到,他想抢先一步把皇太极先阻挡在长城以外。想到此处,他急切道:“快召袁都督来,只要让关宁铁骑挡在喜峰口,皇太极不就进不来了吗?”

    崇祯为自己想到的计策兴奋地大呼小叫。

    杨乐摇了摇头,他清楚地知道大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阻挡皇太极铁骑的步伐,那怕关宁铁骑也做不到。要不然他也不会费尽周折地去皮岛保住毛文龙,直接派兵去阻挡皇太极就行了。而且关宁铁骑只有两万人马,皇太极是十万,如何能够阻挡那股杀气腾腾地滚滚铁流?除非加上坚固的城墙和大炮,才可能抵御得住皇太极的疯狂进攻。上次宁锦大捷靠的就是这一点,努尔哈赤吃了一次亏,他的儿子皇太极怎么可能还会傻乎乎地攻击这些坚固的城镇,他一定会选择一些薄弱环节,那怕在喜峰口被挡住了,还有大安口、马兰峪等地。

    所以,他一直不赞成袁承焕这种大修防御工事的做法,耗费不少的银两不说,效果还不好。不如拿出这些银子组建一支军队,训练出一支強军。打仗从来都是以人为本,切不可舍本逐末!

    杨乐深吸一口气,劝解道:“皇上,面对皇太极,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来,臣以为,现在的首要任务救下毛文龙,拖住皇太极,然后想办法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这基础之上,再训练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这样一来,不管有没有防御城池,只要皇太极敢来,臣就敢打,直到打得他不敢来,打得他蜷缩在辽东,像乌龟一样不敢露头,之后,如果可能的话,再调集重兵而灭之。”

    就在这时,只听外面一阵嘈杂,然后是一阵噔噔噔的铁靴踏地脚步声,随后是一声厉喝:“钦差重地,谁敢乱闯!”

    “我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谁敢拦我?”随着话音,一位身穿锁子铠甲的将军不顾侍卫的阻拦硬闯进门来,直接把杨乐和崇祯吓了一大跳。

    杨乐看了惊愕的崇祯一眼,把他挡在身后,抬头望去,进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见了他,满脸怒容,双拳紧握,腾腾腾地大步走向前来,然后直接越过他,对着后面的崇祯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臣袁崇焕叩见皇上。”

    杨乐见事情已经被撞破,摆摆手,示意侍卫们退下去。

    崇祯满脸不悦地撇了撇嘴,说道:“起来吧。”

    “谢皇上。”袁崇焕站起身来。抬头见崇祯穿着一身校尉服饰,刚刚压下去的火气腾地又升了起来。他连连冷笑,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对着杨乐道:“杨将军,你将三位大学士阻在山海关内,他们虽进不得关,但你可知军中快报比你们的行程要快上数倍,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将皇上带至如此险地,我来问你,你到底是何居心?!”

    他好似吃了呛药一般,瞪着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杨乐,崇祯见状轻咳一声,打圆场道:“袁爱卿不要激动,是朕偷偷溜出京的,此事与杨爱卿无关。朕这次微服出巡,知者甚少,袁爱卿切不可声张出去。朕知道,三位大学士给你写信,也是为了朕的安全着想,朕相信,有你袁督师在,谁能伤得了朕?”

    袁崇焕正色道:“皇上,如今鞑子正在犯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攻城,此地不宜久留,臣请皇上速速回京。”

    崇祯在椅上坐了,满不在乎地说道:“朕说过了,来此是有极重要的国事,事情未办妥之前,朕不想回京,袁爱卿如果欲知详情,可向杨爱卿问起,不然就请回锦州驻防吧。”

    袁崇焕闻言,转过头猛然对着杨乐喝道:“杨将军,你要明白,无论有何等因由,万万不能让皇上亲涉险地!你这是要干什么?如此蛊惑圣上出京,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他越说越激动,大声道:“臣从锦州急急赶来,务必要劝得皇上回京,皇上若是不走,便是臣的失职。”说着话儿便探手拿住了腰上的佩剑,崇祯看到后大惊失色,忍不住喝道:“袁崇焕,你竟敢带兵器见驾?”

    杨乐也飞身上前拦在崇祯前面,嗖地一下子按住了腰间的佩刀。

    见皇上害怕,袁崇焕大声辩解道:“未经许可,带兵器见驾,是为逆反大罪,这个臣知道,但臣这次恳请皇上恕罪,臣带兵器来只是为了把居心叵测的奸人给拿下!”铿锵一声,宝剑已出鞘,剑指杨乐准备动手。

    杨乐蹙眉道:“袁督师你这顶帽子是不是扣的太大了?皇上亲自巡边,是为了江山社稷,这件大事,非皇上不可施行,你可知道,皇上为何来此?”

    袁崇焕怒道:“我不管是何原因,今日便把你拿下,然后立刻护送皇上回宫!”

    杨乐勃然大怒,凛然说道:“皇上此番前来,就是为了你,为了阻止你诛杀毛文龙将军!”

    “什么?你你们怎知我要诛杀毛文龙?”袁崇焕大吃一惊,慌乱之下不由自主地脱口承认了此事,待他醒悟过来后,立刻纠正道:“毛文龙将军久驻皮岛,觉得天高皇帝远,目无法纪,冒领军功,偷吃空饷,这些足以判他死刑,我要杀他有理有据!”

    “错!毛文龙不能杀!毛将军一死,皇太极便可倾巢南下,到那个时候,你怎么办?你能阻挡得了他们吗?”杨乐寸步不让。

    “哼,杨将军,你不要信口雌黄,妖言惑众,我的关宁防线固若金汤,皇太极如何能够南下?”袁崇焕自信满满。

    “若是皇太极绕道鞑靼(蒙古)呢?”杨乐逼迫追问。

    “哈哈哈,笑死我了,绕道鞑靼?怎么可能?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怎知兵事?且不说朵颜部让他通过,就那一千里地的科尔沁草原,也会要了皇太极的命,都不用我出手,皇太极的军队都已经在路上渴死、累死了!”袁崇焕哈哈大笑,眼里满是讥讽之色。

    杨乐的心渐渐沉了下来,就袁崇焕这自负自傲的臭脾气,将来皇太极进攻京城时,他却又避而不战,活该被人弹劾通敌叛国,最后被千刀万剐。不过为了大明的崛起,他忍了。稍微冷静了一会儿,他开口道:“袁都督,请你先把剑收起来。”

    崇祯也是满脸冷色,缓缓地说道:“袁都督,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朕赦你无罪。先把剑收起来吧。这次朕来边关,只是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别无他意,过些日子就回去了,你也不必再劝了!”

    袁崇焕也意识到自己这次过于莽撞了,既然皇上给了允诺,就赶紧把剑收了起来。不过,他依旧轻蔑地看着杨乐,颇为不服气。

    杨乐不以为意,他这次来是为了拯救毛文龙的,不想和这位脾气暴躁、自以为是的袁都督过多地辩论。

    崇祯见气氛稍微缓和,严肃说道:“袁都督,杨爱卿是朕赐封的巡查钦差,现在毛文龙的案子就由他来审理,是杀是刮也由他说了算,你可不能乱来,知道了吗?”

    “是。卑职遵命。”袁崇焕行了一礼,转身退去。不过,临走之时,他心里依旧思索着如何除掉毛文龙这根眼中钉。如今皇上在这里,不方便动手,他思索着是否要亲自去皮岛一趟,只要砍下毛文龙的脑袋,待生米煮成了熟饭,皇上也就拿他没办法了。

第61章 釜底抽薪没船渡,火炮专家孙元化() 
袁崇焕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出了驿站,他立刻命令祖大寿把辽西海湾的船,尤其是觉华岛上的船,全部收了起来,不论船只大小,不论官员渔民,一律不准私自出海,违者严惩不贷。

    杨乐这些天一直很纳闷,一连十几天,宁远渡口海岸线上竟然一艘船都没有。这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因为这里与对面的觉华岛隔海相望,不足十八里远。觉华岛作为军事重地,明朝于其上以国宁府督设水兵,由游击金冠统领。其作用:一是守卫岛上的粮料、器械;二是配合陆师进图恢复辽东失地;三是策应宁远之城守。

    天启六年(1626)年,宁锦大捷,袁承焕虽然击退了皇太极,却是惨胜。皇太极进攻宁远失败,撤退时正值隆冬,海面被冰封住,后金骑兵履冰驰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冲进城中。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游击金冠阵亡。

    如今觉华岛重新建设,组建了海军,不可能没有船舰巡逻经过。而且杨乐原本的计划就是从这里坐船去觉华岛,然后再转乘去皮岛。略微思索,他便知道肯定是袁崇焕做得手脚,好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既断绝了自己去皮岛的路,又能让皇上留在宁远。

    说不定现在袁崇焕已经在去皮岛的海面上了。想到此处,杨乐心急如焚,匆匆来到了诸葛师的住处。诸葛师虽然是他的军师,但没有明面上的官员身份,只能和士兵们一起驻扎在校场之上。

    诸葛师摸着山羊胡须,不紧不慢地给杨乐沏了一杯茶水,笑道:“将军莫急,既然我为您的智囊军师,连这点儿小事都考虑不周,恐怕会惹人耻笑。”

    杨乐眼睛一亮,急切道:“军师有何良策或者知道哪里有船只,赶紧告诉我呀。”

    诸葛师呵呵一笑,道:“将军只管回去品茶听曲。现在离开春已不远,再等些时日,等海上冰冻完全化开,自然会有船来接应。”

    “可袁都督说不定已经出发了,我怕再迟就来不及了!”

    “如今海面冰冻虽然化开变薄,如此行船,毕竟速度很慢。将军放心,咱们的船很快的,说不定能抢先一步到达皮岛呢。”

    杨乐瞧见诸葛师一副高人模样,就想上去狠狠地给他一拳,省的他整天打哑迷,惹得自己心里跟小猫挠似的,痒痒的。见诸葛师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杨乐只好怏怏作罢。

    昨曰杨乐已派人知会了那位动不动就发大脾气的袁大都督,将校场里的五千精兵拉到城墙上去,一方面可以协助防御,二是可以练练兵。

    守城将官见是杨乐驾到,立刻迎了上来。躬身行礼道:“末将孙元化参见钦差大人!”

    杨乐瞄了此人一眼,面貌普通,长得黑不溜秋的,衣冠不整,脸上还有一些炮灰,不知道是怎么弄的。

    杨乐曾经和徐光启老大人聊天的时候,徐光启提起过此人,说孙元化是他的学生,也十分喜欢西方科学,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火炮专家。

    孙元化见钦差大人面无表情,还以为怠慢了他,赶紧笑道:“末将听恩师说驸马爷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杨乐对孙元化拍马屁的话一点儿都不感冒,他感兴趣地是孙元化到底有何本事让徐老爷子刮目相看。

    他提着马来到城墙底下,抬头向上望去,不由赞叹出声:“宁远果真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城池啊!”

    宁远城修建的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堪称大明牢不可破的典范,当然,它的这个“牢”,还有待商榷。

    城墙高约三丈(一丈约3米),正墙上砌上砖垛,砖垛间的垛口是守御将士的了望孔和射击口,城墙上还建有雄伟的城楼、角楼和瞭望楼。楼顶是九脊歇山式的重檐,外有廊柱围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