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明崇祯十年三月十四日。
这一年,杨国公领兵海外,发展军事,搅得台湾风云变幻,局势大乱;
这一年,杨国公在大明官员、台湾红夷、包括郑芝龙在内的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情况下,展开了收复台湾之战。
一战成名,一战功成!
这一战,势必青史留名,万代流传。
这个人的名字,也势必为所有的人所牢记:
大明杨国公――杨乐!
他和他所指挥的大明将士,将永远的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台湾这块土地上!
外城的炮声彻底惊动到了普特曼斯总督。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彻底震惊到了这位东印度公司派驻台湾的最高长官。
起初,普特曼斯和多数的荷兰官员一样,只是认为这又是一次海盗的偷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完全不是他们想的那样的。
派出增援的部队,在到达密特堡的时候,就被一阵密集的炮火轰了回来。
密特堡已经被敌人占领了吗?
随即,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让普特曼斯总督心烦意乱。
来的不是海盗,而是两万名训练有素的大明军队。
而且是大明杨国公的部队!
他们拥有大量的火铳、大炮,以及战舰。
而他们自己的强大的哈姆尼克舰队现在在哪里呢?为什么敌人在发起进攻后,哈姆尼克号不及时对热兰遮城进行增援呢?
普特曼斯总督坐在长官公署里,并不知道他所期待的哈姆尼克号已经彻底沉没到了海底。
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普特曼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坚守从北门到亚尔模典堡一线,将大量的炮火集中到佛力欣廉堡,掩护北门和亚尔模典堡,同时向暸望台增派士兵,严密监视外城的动静。
随后,他又委任沃特德少校为总司令,负责抵御敌人的进攻。
片刻后,他又急忙派出亲卫,命令正在镇压台湾人暴动的杰克上尉立刻率兵回援。
一切安排好了,但普特曼斯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喊杀声响了一夜,整个热兰遮城的红夷人人自危,大量跑进了以长官公署为中心的内城。
天色蒙蒙发亮,嘶喊声稍稍平息了一些。但这并没有让在前线指挥的沃特德安心。
站在亚尔模典堡上,他甚至已经能够看到了那些攻进热兰遮城的大明士兵。
沃特德迅速下令关闭了亚尔模典堡的城门,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撤进来的荷兰商人,无论在外面如何哀求,沃特德铁了心的就是不肯打开。
他的这一决定看起来不近人情,但从内城的安全角度来看,的确无可厚非,一旦现在敞开城堡,那么敌人的奸细很有可能又会趁隙而入。
暸望台那边也传来了让人沮丧的情况。
坎贝尔费堡、密特堡先后失陷,就连广场上王国的旗帜也被大明士兵拔了下来。
整个外城,尽数落到了敌人的手里。
整个进攻计划进行的十分周密,左中右三军配合默契,仅仅一个夜晚的时间,外城的一半已经全部控制。
沃特德从暸望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夺得了外城的进攻者,并没有急着对内城发起攻击,而是逐一在清扫着战场,稳固着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
这是要将他们围困致死吗?
沃特德在心里想着最坏的打算,一个大明使者的出现,印证了他的猜想。
大明使者要求会见普特曼斯总督。
沃特德犹豫了下,命令人放下了吊蓝,把那名使者拉了下来,并迅速通知了普特曼斯总督。
“我是大明杨国公派来的使者――薛云,奉了国公爷的命令,劝你们缴械投降,只要你们肯投降,说不定国公爷一时心软,会给你们留一条生路。”
薛云一开口,顿时让普特曼斯总督怔在了那里。
“我抗议。”普特曼斯总督定了定神,挥动着双手,竭力表达着自己的态度:“在料罗湾海战结束之后,我们拆毁了设立在澎湖的要塞,退出了澎湖,而做为条件,你们大明允许我们在台湾居住。现在你们贸然攻击我的城堡,我必须要向你们的皇上,以及福建巡抚提出最严正的抗议,我要求你们立即撤出热兰遮城,结束这无耻的侵略行径!”
“我只是来转达我们国公爷的意思。”薛云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国公爷也猜到了您会说这样的话,因此他特意告诉了我,台湾从来都是大明的土地,只是被你们用卑劣的手段窃取了。是的,朝廷允许你们在此居住,但这并不代表台湾成了你们的土地。在你们的统治下,台湾民不聊生,暴乱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明朝的利益。鉴于此种情况,国公爷不得不率军出击,夺回台湾的管辖权!”
普特曼斯总督并不死心:“这是你们那位国公爷先生说的话?”
薛云点了点头:“是的,一字不漏。他还告诉我,所谓的大明,从来没有承认过你们东印度公司在南海贸易的合法性!你们在大明掠夺的财产,总有一天,国公爷会亲手拿回来!”
普特曼斯总督怔在了那里,呆了一会后,皱着眉头道:“你们的杨国公究竟想要做什么?”
第237章 劝降()
薛云淡淡地道:“我家国公爷的要求很简单,限你们在今天中午之前必须打开内城,选择无条件投降。另外,此次我大明水师出征的一切费用,皆由你们承担,在此基础上,你们要交出热兰遮城里的一切财物,净身出岛,如此一来,我们将确保你们的生命安全,并委派船只将你们送离台湾。”
“无条件投降?这绝不可能!”普特曼斯显然被激怒了,到这个时候,他依然对内城的防御有信心,他相信能撑到救援军队的到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平静地道:“身为东印度公司和尼德兰(荷兰)王国的军官,我决不会答应你们这样的要求!”
“是吗?”薛云笑了笑:“今天中午之前,如果你们不投降,我们将强行攻城。到那个时候,出现任何的伤亡情况,我们慨不负责!”
“我要求会见你们的郑芝龙大人,立即!”普特曼斯总督突然说道。
薛云朝他看了看,嘲笑道:“总督大人,你可能不太明白,现在驻扎在台湾的最高长官是杨国公,不是郑芝龙,如果你想要见到郑大人,在你们投降之后,可以去福建见上一面。”
看到一脸惊诧的普特曼斯,薛云很是同情地道:“总督大人,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抓紧时间商量讨论吧。告辞!”
谈判的大门已经关闭。
其实从一开始,杨乐并没有抱着谈判成功的希望,他无非是在利用谈判,为自己争取重新调整部署兵力的时间而已。
正如前面所说,这座棱堡的内城,不单是荷兰人控制台湾的枢纽,更是集合了欧洲城防高科技的顶级要塞:二百丈周长的城池,三丈高以石灰糯米砌成的城墙,还有深入地下一丈的地下工事。
里面有密集的炮火部署,足以封锁从外入内的一切通道。
这个当时有着东亚第一要塞名号的堡垒,着实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
荷兰人依旧盘踞在内城,拥有着炮火上的优势,贸然强攻,势必造成重大的伤亡,这并不是杨乐愿意看到的。
他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进攻计划。
“亚尔模典堡和佛力欣廉堡两处,相比之下,佛力欣廉堡的防御更加薄弱一些。”对热兰遮城再熟悉不过的诸葛师分析说道:“普特曼斯必然将主要的炮火集中在佛力欣廉堡,以便与亚尔模典堡形成交互攻击掩护的态势。虽如此,我依旧建议国公爷选择佛力欣廉堡做为强攻的对象,因为佛力欣廉堡一旦被攻陷,普特曼斯就失去了最大的屏障,成了瓮中之鳖。”
“那就选择佛力欣廉堡!”杨乐没有任何迟疑,他无条件的相信部下搜集来的情报。
沉思片刻,杨乐开始下达最新的命令:“马虎,把船上的大炮都给我运进城里来,集中所有的炮火,猛轰佛力欣廉堡!”
“蒋大鱼,普特曼斯一定会派人出城求救,你率领三百名士兵去截住他们。”
“薛云,你负责联络高迎祥,包围佛力欣廉堡,进行前后夹攻。”
“是!”
这时的热兰遮城,大半个城池,已经基本掌握在了杨乐的手里。
唯一阻挠着杨乐夺取台湾的最大障碍,只剩下了这个内城。
不过,杨乐担心的是,最大的变数,不在城里,而在城外。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内城,一旦郑芝龙来一个螳螂捕蝉,率领水师登陆台湾,那么事情的发展就无法预料了。
城门那的荷兰旗帜已经被落下,取之代之的,是绣着一个“杨”字的大旗在在迎着晨风猎猎飞舞。
崇祯十年三月十三日,杨乐率领明军攻入热兰遮城,这意味着大明的政权重新开始进入台湾。
也许在其他人的眼里,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毕竟明朝对台湾没有足够的重视。
但对于杨乐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早的把台湾从外国人的手里夺回来。
此时外城和内城,敌我双方都在忙碌着。一门门的大炮安放起来,一个个的士兵紧张的奔波着。
时间,成了敌我双方都珍惜的一点。
那些参与攻城的士兵们,匆匆把干粮塞到嘴里,嚼一嚼便吞咽下去,然后继续修筑战斗工事。
十二门红夷大炮、四十六门佛郎机炮被搬运进了热兰遮城,炮口对准了内城的北城门。
黑洞洞的炮口,只等着杨国公的一声令下,便能够让整个内城陷入到炮火的硝烟之中。
士兵们仔细的检查着自己的装备,攻城梯、飞爪、挠钩,当然,另外还有三百名士兵准备着另外一样更加凶悍的武器――手雷。
而同样的,对面暗堡里的那些红夷士兵也紧张的忙碌着。
他们完全想不到,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建造起来的堡垒,仅仅不到一个夜晚的时间,明朝的军队便攻克了外城。
原本坚不可摧的神话一旦破灭,对于他们信心和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沃特德城主忧心忡忡,他很难保证自己的士兵能够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敌人的气势很旺,自己的士气低落,一旦开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这里已经是热兰遮城最后的防线了,如果连这一点都遭到突破,自己和总督阁下,还有那么多的士兵,所面临的结果只有一个。
他无法镇定地承认自己的辉煌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东方国度。
后面传来了激烈的吵闹声,甚至还有儿童的哭泣声。
这是一群荷兰商人,携带着家眷,正处在惊慌失措中,大声的询问着城主大人为什么敌人会出现在被吹嘘的永远都无法攻破的城堡里。
那群商人大声的询问着城主大人能否守住,询问着自己还在外面的财产该怎么办?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们,因为谁也不知道答案。
这些愚蠢的人啊,命都没了,还要财宝赶什么?沃特德城主心里轻蔑的想道。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什么财产。。。。。。
。。。。。。
太阳渐渐的升高了,阳光铺洒在厚重的城墙上,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温暖。
空气中弥散着昨夜留下的血腥味和硝烟味,让人闻了不太舒服。而在这个时候,方才还喧闹无比的外城一下子变得安静了。
紧张、凝重的气氛迅速传播开来,所有人都知道,决战就要开始了。
那些船上下来的炮手们,跃跃欲试。他们无比期待着自己掌握的大炮,能够在此战中一炮建功。
在大海上他们是英雄,在陆地上他们一样也是好汉。
“国公爷,进攻的准备完全妥当。”
薛云禀报一声,杨乐默默的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把稍稍握起的拳头伸展开,活动了一下微微颤抖的手臂。
看着薛云扭头看他,杨乐忽然问道:“薛将军,你紧张吗?”
薛云老老实实的“恩”了一声。虽然身经百战,大战在即,哪有不紧张的道理。国公爷已经下达了今日必须在内城撕开一个口子的死命令,时间对于官兵来说就是生命。
走过了那么多的艰险,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了,可这最后一步,却是如此的艰难沉重。
“我也一样紧张。”杨乐笑了笑:“我其实比你们都害怕。要是这次没能把台湾打下来,你们顶多不再跟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我呢?兑现不了承诺,四海之内,恐怕再无容身之处了!”
“大人不会输的。”薛云的回答坚定无比:“大人在海上没有输给过海贼,在陆地上没有输给过鞑子,现在在台湾,一样不会输给红夷!”
杨乐渐渐地收起了紧张的情绪,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这些弟兄们。
弟兄们的脸上,写着坚毅、写着对自己的无限信任。
其实,他一直都没有发现,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的弟兄们,都愿意真心实意追随着他,和他一起并肩作战!
愿意把生命托付给他,愿意把前程寄托在他身上。
所以,他不能输。
也不会输!
此战,必胜!
第223章 决战()
杨乐拔出了腰间佩剑,手指向前,高声叫道:“兄弟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这是山呼海啸般的回答。
“前面,就是阻挡着我们夺取最后胜利的城堡!”杨乐的剑头指向佛力欣廉堡:“打下它,台湾就是我们的了,从此以后,我与你们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士兵们举刀高喊。
等鼓舞完士气,杨乐大声道:“攻城!”
十二门红夷大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崇祯十年三月十三日午时三刻,热兰遮城的最后大决战彻底爆发。
内城、外城的火炮一阵轰鸣,敌我双方互相对轰,炮弹在空中呼啸,然后狠狠的落下,掀起漫天的尘土。
这是热兰遮城建成后最大的一次炮战,也是从未有过的炮战。
双方的炮手卯足了劲的把一枚枚的炮弹狠狠的砸向对方。
双方阵营都爆发出一阵阵呐喊声。
城外,是大明官兵的欢呼声。
城内,是荷兰人惊恐的叫声。
他们中的许多人,抱着发财的梦想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原以为,在这块土地上遍地都是黄金,只有有枪有炮,他们便会带着无穷无尽的珍宝回到自己的家乡。
但现在,他们知道自己错了。
这里不是他们该来的地方,这里不属于他们,大明,不欢迎他们这样的人!
杨乐平静的站在那里,任凭一颗颗炮弹在自己的头顶和旁边呼啸而过,他的身子一动不动。
双方的炮击他都看在了眼里,红夷火炮的威力在当时看来已经非常凶猛了,但杨乐却不甚满意。尽管孙元化在他的建议下初步进行了改良,还为自己找来了一些火炮教习,但士兵们的操炮动作和火炮的威力并不能令自己满意。
而城堡里的那些红夷炮手就不一样了,他们训练有素,炮手、副炮手、运送弹药的、装填弹药的、点火的,各自分工明确,效率很高。
如果能在台湾收复之后,把他们编入到自己的军队里,聘请他们做为炮术教习,将会对自己的部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热兰遮城的激战还在继续着,但杨乐已经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徐图提供的热兰遮城的全城图纸在炮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亚尔模典堡,佛力欣廉堡的防御要薄弱许多。
荷兰人在当初设计的时候,便考虑到了热兰遮城一旦被敌人攻入,那么亚尔模典堡主防,佛力欣廉堡主攻。
而现在,大明的火炮准确的抓住了佛力欣廉堡设计上重攻轻守的弱点。
十二门炮被集中起来对着佛力欣廉堡一阵狂轰烂炸。
沃特德看见明军的火力后,愈发的担心起来。
敌人的情报实在太准确了,非但抓住了佛力欣廉堡的弱点,而且炮弹的落点处,全部是城堡防御中最薄弱的地方。
沃特德很清楚,尽管自己的炮兵素质和火炮质量要高于对方,但对方在准确的抓住了佛力欣廉堡的弱点之后,迅速的把这一差距弥补上了。
在对方疯狂炮火的攻击下,佛力欣廉堡摇摇欲坠。而明军的步兵部队,已经开始往前推进。
不仅如此,两座堡垒的外围虽然配备了不少暗堡,却被一颗颗手雷给炸掉了。
“轰”的一声巨响。
在持续不断的炮击之后,佛力欣廉堡的城墙终于被炸出了一个缺口。
“马虎、薛云!”
“臣在!”
“你们各率领一千人,从两侧攻上去!”
“是!”马虎和薛云早已经迫不及待,抓起战刀,高声喝道:“兄弟们,随我冲上去,拿下城堡,夺得首功!”
“拿下城堡,夺得首功!”
呼声震天动地。
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官兵们蜂涌着朝前冲去,厮杀声和呐喊声让内城为之震动。
“开炮,快开炮!”沃特德开始慌了,嘶声力竭的下令开炮,企图阻挡住敌人的进攻,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悍不畏死的明军发起了最猛烈的冲锋,一个个士兵从打开的缺口冲了进去。
“射击!射击!”沃特德慌忙安排士兵们开枪射击,堵住缺口,防止整个战局的崩溃。
与此同时,亚尔模典堡也开始开炮支援。
两个方向的交叉火力,阻挡着明军的进攻,每一次的炮声和枪响,几十名冲锋在前的大明士兵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
第一次的进攻,在两个城堡交相掩护下还是失败了。
趁着明军退下去的时候,沃特德赶紧命令士兵用石头和泥土修复了方才被炮弹砸开的缺口。
一次进攻下来,明军的三门佛郎机炮炸膛,两门红夷大炮被对方的炮火摧毁。
杨乐迅速以剩余的十门红夷大炮为主力,集中起全部火炮,拼命轰击刚才被红夷勉强修补起来的那个缺口。
炮声还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