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春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封想起柳下惠说过,老子门下的徒弟,所授本事全看其天赋,柳下惠学的是吐纳术,接舆学的是轻身功夫,心想:“若是有缘能向老子求教,那是极妙的事。”   
  忽地一个宫中侍卫匆匆前来,说是国君召见。   
  伍封大感愕然,急忙驱车进宫,将妙公主送回了后宫,这才到大殿之上。大殿之上,除了齐平公,原来还有田恒、晏缺、田逆、闾邱明、公子高等人。   
  田恒是相国,享爵亚卿,晏缺是大司寇,兼任郎中令,爵为下卿,这二人之德高望重自不必说。左司马田逆是军中要人、临淄城守,闾邱明是临淄副手、执令司马,公子高现为临淄都大夫,是都城的内政官,都说得上是临淄城中的重臣,如今并非朝议之时,这些人一个个脸色凝重地守在宫中,弄得气氛甚是紧张,自然是有大事发生了。   
  齐平公见了伍封,道:“封儿,董梧的师兄朱平漫来了。”伍封吃了一惊,道:“屠龙子支离益的徒弟朱平漫?”齐平公叹道:“正是。”伍封皱眉道:“他来做什么?”田逆怪声道:“哼,来做什么?还不是来问罪的!”伍封奇道:“这就怪了,好像没有人得罪他吧?”   
  田恒叹了口气,道:“唉,朱平漫是来问罪的,他说董梧的儿子死了在齐国,董梧十分愤怒,说不好,会尽率董门弟子来报仇。”伍封惊道:“什么?”晏缺接口道:“若是见于兵阵,我们也不必怕他,但他们的暗杀本事,天下间谁也没有办法应付。”   
  伍封皱眉道:“莫非阚止请来的董门弟子中,有一个的董梧的儿子?”田恒叹道:“正是如此。”伍封道:“这岂非太过不讲道理了些?董梧的儿子做刺客来杀人,事败被杀,有什么好怨的?”齐平公道:“可他们说得好听,说是董公子偶游临淄,死于非命,凶手杀人,齐国有责任捉拿凶手,是以让我们交出凶手、归还骸骨。”   
  伍封心道:“骸骨埋在一起,要找出这董公子的几根骨头,难是难了些,却是找得出来。可交出凶手就麻烦了。谁都知道董门的一众刺客都是死了田逆的箭下,总不至于将田逆作为凶手交出去吧?”叹道:“此事的确有些麻烦,若是不按他们的要求,日后我齐国君臣,势难安寝,可他们的要求又是万万答应不得的。”   
  田逆道:“我堂堂齐国,怎能怕了这一众刺客?国君,不如由臣下领一支人马,攻入驿馆,将朱平漫一并杀了!”   
  田恒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胡说什么?朱平漫是何许人也,若无强劲的后续手段,怎敢一人来闯进临淄城来,公然向国君要人?何况,他这人神出鬼没,生性凶残无比,常常生吃活人,是以人称‘大漠之狼’,怎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晏缺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据说大漠中的狼从不群居,生性残忍好杀,又狡猾无比,行踪不定。一个人的名字或可叫错,外号却总是不错的,朱平漫既叫‘大漠之狼’,那就有大漠之狼的本领。”   
  齐平公听晏缺这么一说,心中登有寒意。   
  伍封神色凝重,道:“国君,微臣耽心的却是另一件事。如今,那吴国使者颜不疑仍在城中,此人剑术超群,也是董门弟子,其屠龙剑术据说是支离益亲授,厉害之处,恐怕更甚于朱平漫。何况他身为使节,身份特殊,若是与朱平漫暗通款曲,可是十分令人头痛之事!”   
  众人尽皆动容。   
  田恒显是未曾想过此事,面色微变,缓缓道:“封大夫言之有理,吴王派颜不疑为使,本就大有嫌疑之处,此人既是董门高手,说不定是受了吴王夫差指使前来行刺的刺客!只不知他要杀谁?”   
  伍封心中苦笑,心道:“颜不疑要杀的,多半是我了。”   
  齐平公与晏缺知道伍封的底细,心中都猜测,颜不疑多半是为了伍封而来,如今更多了个朱平漫,后果堪虑。   
  田恒道:“这人来齐多日,却未曾下手,想是在等朱平漫吧?”   
  伍封头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但又不甚清晰,甚是苦恼,这时闾邱明说了几句话,伍封便未曾在意。   
  齐平公见他脸色有异,问道:“封儿,你在想什么?”   
  伍封突然笑道:“我们这么猜来猜去,终是被动之极,不如让微臣去拜访一下这位敢生吃活人的‘大漠之狼’吧!”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伍封作何念头。   
  齐平公对自己这未来女婿一向甚有信心,见他这么说,便点头答应。   
  伍封上了马车,却并没有直接去朱平漫的住处,而是先去拜访越国使者范蠡。   
  范蠡正在驿馆中与家客下棋,见伍封突来拜访,笑吟吟迎了出来,似乎是意料中事,不以为怪。   
  两人坐定之后,范蠡微笑道:“封大夫突然前来,大概是为了颜不疑和朱平漫吧?”   
  伍封吓了一跳,半晌方道:“范大夫怎么知道?”心想,这人不知派了多少细作在外边打探消息,朱平漫刚来临淄他便知道了。   
  范蠡让其他人退了出去,笑问:“封大夫是否姓伍?”   
  伍封又吓了一跳,支支吾吾道:“范大夫此言何意?”   
  范蠡大笑,道:“这有什么难猜的,封大夫的气度相貌,一看便知是伍子胥的儿子,你可知在下陪吾王在吴为奴,在下整日筹谋的,便是如何应付令尊大人的杀机哩!”   
  伍封默然,范蠡又道:“令尊大人虽想杀我君臣、灭我越国,但我越国上上下下,最佩服的人却是令尊,是以令尊大人被吴王赐死的消息传到鄙国,吾王立刻便派了在下以出使之名到了吴国,寻觅伍氏后人,意欲重用。”伍封道:“越王要用伍氏后人也未必是好心,多半是想借了先父之名来收吴人之心吧?”   
  范蠡愕然良久,叹道:“封大夫年纪轻轻,心思却老辣得很哩!实不相瞒,派人到吴国搜寻阁下,便是在下出的主意,其中用意果然如封大夫所猜一般。”   
  伍封见他毫不隐瞒,登时大生好感,道:“怪不得人说范大夫是越国第一智者,当真是什么也瞒不过范大夫。在下的确姓伍,今日前来,原是想向范大夫求教。”   
  范蠡道:“封大夫昨晚去了柳大夫处,所谈的是否是齐鲁联盟之事?”   
  伍封脸色微变,齐鲁联盟对齐、鲁、吴三国都有其利,唯对越国的复仇大业有害,范蠡既知此事,说不定大为生气,甚至设法破坏。   
  范蠡叹道:“封大夫既是直言相告,在下也不必巧言令色,做些官样文章。从表面上看,齐鲁之盟似乎有害于越,实则不然。自从去年我越军攻到吴都之下,掳其太子,吴越之争,其实已经直接显于兵战之上。如今吴越之势,强弱极明,单论士气,吴军便绝非越人之敌,只是越国遭灭国之难,元气至今未复。幸好夫差是难得一见的昏君,而伯嚭又是罕有的佞臣,我国每年将最好的参茸海贝献给他们二人,其实是希望他们真能长命百岁。”   
  伍封怔怔的看着他,只觉这人与义兄柳下惠大不相同,另有一番过人之处。   
  范蠡道:“近年来吴国连遇饥荒,国力趋弱,否则,以吴王夫差的性子,怎会忘了去年我国攻吴之仇?其实,去年越军入吴时,便可一举灭了吴国,却被在下阻止,撤军回国,封大夫可知其中原由?”   
  伍封沉吟道:“即便贵国灭了吴国,并非越人胜过吴人,而是因吴王君臣无道,以至灭国。然而吴民无辜,民心未失,定会另立新君,挟灭国之恨以抗越人。届时越人进而无据、退则势衰,反失越民之心。看似得吴,实则连越也失去了。范大夫多半是深知其中利害,因此劝越王退兵。”   
  范蠡大为惊叹,凝视伍封良久,长叹道:“封大夫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智虑之深,连鄙国的文种大夫也不能及。当日在下劝大王退兵,连文种大夫也不明其理。若非久历政事,难以懂得其中厉害,封大夫年纪轻轻,竟能想到这一点,实在厉害,若你是吴臣,恐我越人举国上下,难以安枕!”   
  伍封苦笑道:“在下即便是吴臣,又能有何用处?先父之才,万倍于我,结果又能如何?一千贤臣,不敌一个昏君!不过先父一生为国,在下自不能眼睁睁看着越国攻吴,到时就算夫差不喜,在下也会相助吴国。”   
  范蠡面露惊异之色,盯着他看了良久,赞道:“原来封大夫忠义之心,可比乃父。夫差与你有杀父之仇,封大夫能弃私怨,保全亡父之忠义,委实令人佩服!‘一千贤臣不敌一个昏君’,道尽了古往今来亡国之缘由!吾王坚忍勇决,天下罕见,若是一举灭吴,只怕……”,叹了口气,不再说下去。   
  伍封接口道:“大夫是怕越王灭吴之后,而生狂妄之念,成为第二个夫差?”   
  范蠡眼露赞许之色,却叹了口气,未肯说出来,低声道:“吾王今年四十又七,再过五六年,当会持重守成,那时灭吴,正是最好时机。再过四五年,越国民户充足,农收更丰,便是用兵之时,此时大举伐吴,为时尚早。”   
  伍封心道:“四十七岁,还是有勃勃雄心之年。若过了五十岁,便会渐趋平和,安于现状。越王勾践若是五十二三岁灭吴,与天下诸侯争霸之念,应当弱了许多。范大夫不以一国百姓安危为重,胸襟所及,正是天下万千百姓!”暗叹范蠡才智通天,胸襟之深远,与义兄柳下惠也大有不同之处。他想到这里,面露尊敬之色。   
  两人对视良久,忽觉心意相通,仿佛是认识了数十年的至交好友一般,不禁相视一笑。   
  范蠡道:“适才在下曾说,齐鲁之盟于越也有好处,封大夫便应该明白了吧?”   
  伍封点了点头,缓缓道:“夫差之蠢,并不是智力有缺,而是过于狂妄自大,轻视它国。齐鲁之盟,他固然是气恼之极,却会以为齐鲁二国都怕了他。如若仍是吴鲁联盟对齐,贵国大王定会趁吴齐相抗之际,再次挥军入吴,夫差若退居江淮以守,收敛傲气,反会激起吴地之民的爱戴,后果难以预计。吴军在先父和孙武将军的调练后,至今沿用昔时练兵行军之法,仍可算天下罕见的精兵。昔日吴王阖闾败死与越人之手,夫差也曾励精图治,几乎灭了越国。是以若要灭吴,便不能再让夫差一败,若真到败时,那便是吴国灭亡之时了。”   
  范蠡叹了口气,道:“封大夫高明之极,可惜不能同为一国之臣,大是憾事。”   
  伍封却道:“以范大夫的才智,莫非真会永居吴越?”   
  范蠡身体微微一震,心道:“大王忍辱妒功,性最多疑,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共享乐。”其实他早有退隐之心,缓缓道:“在下功成之后必会归隐,封大夫好生厉害,竟连这也猜得出来。”   
  伍封苦笑道:“在下若真是厉害,便不会让颜不疑和朱平漫搅得心绪不宁了。”   
  范蠡微微一笑,道:“封大夫之所以心绪不宁,全在于有先入为主的念头,一直以为颜不疑真的是为了刺杀你们母子而来!”   
  伍封大吃了一惊,道:“莫非颜不疑另有所图?”   
  范蠡笑道:“先且不说吴人是否知道你们母子的身份,即便知道,刺杀了你们二人也是对吴国毫无好处之事,以夫差和伯嚭的性格,毫无好处的事,怎会去做?即便封大夫不是齐君的未来女婿,却也是鲍家的人,刺杀了你,岂非开罪了鲍家?鲍家在齐国的势力,仅次与国君和田氏,与田氏又是亲戚关系,谁敢轻易招惹?”   
  伍封大悟,又道:“颜不疑莫非是为了《孙子兵法》而来?”   
  范蠡道:“当日孙武与令尊大人在吴时,夫差和伯嚭也不索要这兵书,怎会到如今反倒大费周折来找这部书,岂非太可笑了么?不过,就我们在吴国的细作回报,颜不疑这人心怀大志,绝非池中之物,他自己倒是有可能觊觎这部书。不过,这仍不是他来齐国的主要目的。”   
  伍封皱起了眉头,道:“那他来干什么?总不是真的当一个使者吧?”   
  范蠡笑道:“这人是天下罕见的杀人高手,他来的目的,当然是杀人。不过,他要杀的并非齐人,而是越人。”   
  伍封骇了一跳,道:“颜不疑要杀的,不会是范大夫吧?”范蠡是越王勾践手下的第一谋臣,杀了他,无疑是损了勾践一臂。   
  范蠡见他担心之状,还胜过认为颜不疑要杀他们伍氏母子之时,满脸真诚,绝非作伪,心中颇为感动,叹道:“颜不疑绝对不会杀我,他要杀的,是鄙国的一个剑术老师。”   
  伍封奇道:“贵国的剑术老师?”   
  范蠡问道:“以剑术而论,天下以何人居首?”   
  伍封道:“大概是人称剑中圣人的屠龙子支离益吧?老子、孔子学问通天,或者剑术也比得上支离益,只是没有支离益这么霸道吧。”   
  范蠡叹道:“老子、孔子或者剑术超然,不过,他们学问如海,未必如屠龙子精研一术,剑术通天。排名天下第一的,应该还是支离益。不过,我越国的那位剑术老师,其剑术别具一格,若到了支离益这年纪,多半还会胜过支离益。”   
  伍封大感奇怪,道:“这人想是天赋异禀,不下于支离益?”   
  范蠡叹道:“数年前在下在越境见到一个少女,竟能以手中竹杆胜过越地最著名的剑手,详细问她,原来她是自幼在山中放羊,每日与山中白猿以竹杆想戏,乃成其天然不群之绝妙剑术,她父母本是剑手,见她自小体弱,未曾教过她剑术,却见她的剑术似是天然生成,还胜过父母,遂教她已剑术妙理,她便成了天下间少见的一大高手。”   
  伍封失声道:“是一个女子?”   
  范蠡道:“她年约十七八岁,不知姓名,军中以越女称之。在下将她请回军中,为我们训练士卒,时仅一年,我越军剑术,强于以往三倍以上。吴人知道后,曾派七名剑术高手潜来越国杀她,均被越女所败。只可惜次年春祭之后,她被颜不疑伤了,便不知所踪。前些时在下听说越女现在齐地,因而藉出使之名来寻觅,颜不疑不知如何知道了此事,也跟了来。”   
  伍封神往道:“一个女子,剑术竟如此了得?若能一见,是最好不过的事。”   
  范蠡失笑道:“封大夫原来是个风流人!越女不仅剑术无双,最厉害的是她对兵阵练养极有天赋,最会练兵。此女容色艳丽,是天下三大奇女子之一。”   
  伍封好奇道:“天下三大奇女子?”   
  范蠡笑道:“周天子有一个女儿梦梦,人称梦王姬,此女嫁给了晋世子,可惜晋世子不寿,婚后年余便死了,天子爱惜她,设法将她接回了王城。梦王姬如今二十余岁,却孀居在家。此女文采风流,天下无双,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闻说孔子修《春秋》,便命人抄写各国之史共三车,派人送给了孔子,也算是天下奇女子了。”   
  伍封大感兴趣,问道:“还有一个奇女子是谁?”   
  范蠡道:“那是晋国赵鞅之女赵飞羽,此女不仅美色过人,最厉害的是用兵如神,据说赵鞅带兵在外,此女常戎服相随,赵鞅的军事筹谋,十有八九出自赵飞羽。如今赵鞅赴齐,将九个儿子全带了来,赵氏一族岂非空虚了?晋国智氏对赵氏一直虎视眈眈,赵鞅却毫不在乎,只因有赵飞羽在家,是以不将智氏放在眼里。”   
  他微微笑着,又道:“封大夫休要以为赵飞羽只是个女中豪杰,其实她文武兼质,善吹金笛,精通音律,晋国的智瑶久慕她美色过人,三番五次向赵鞅求娶此女为夫人,都被此女推辞掉了。”   
  伍封张口结舌,恨不能插翼飞往晋国去,一睹此女风采。又想:“你是不知道楚月儿的本事,否则,恐怕会将月儿当成天下第四个奇女子吧?”   
  伍封坐了一会,起身告辞,范蠡将他送出馆外。   
  经此一谈,伍封知道范蠡虽然计谋百出,却是个堂堂正正的诚信之人,是以并不担心范蠡会将他身份的秘密泄露出去。      
第五章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伍封在马车上想着心事,既然知道颜不疑不是冲着他来,便放了心。心想:“这颜不疑狡猾无比,甫到齐地,便找被离叔叔的麻烦,让我们都以为他是为了我们或是《孙子兵法》,岂知他另有图谋!”   
  正想着,忽然伍傲停下了车。   
  伍封向前看去,只见两个人腰中挂着铜剑,挡在车前。   
  为首三十余岁年纪,生得彪悍魁梧、孔武有力,另一人是二十岁不到少女,容色十分艳丽,说得上是少见的美女,此女身高近八尺,腰细腿长,比她身旁那男子还高一些,这么高的女子倒也少见。   
  伍傲叱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挡着封大夫的马车?”   
  那人大声道:“小人名叫招来,这位是小人的师妹叶柔,我们都是子剑先生门下弟子,奉家师之命,特来请封大夫过府宴饮。”   
  伍封听见“招来”这名字甚怪,笑道:“无怪乎令师派你来请我,原来先生这名字起得好,召之即来。”心道:“子剑的反应倒快,昨日打了他的儿子,今日便找上门来。”知道宴无好宴,摇头道:“在下身有要事,无暇前往,烦招兄想子剑先生解释,改天在下到昌国城去拜访令师。”   
  招来道:“家师眼下已到了临淄,备宴于问剑别馆,封大夫只须一见,也免得日后大老远到昌国城去。”   
  伍封暗吃一惊,心道:“子剑任悼公老师,自从悼公被田恒之父田乞杀了后,便退居昌国,三年多未出过昌国城,如今他竟然赶到临淄,自是非给他儿子报仇不可。”叹了口气,道:“非是在下有意推辞,实因要到驿馆拜访朱平漫先生。”   
  那少女叶柔眼露不屑之色,显是以为伍封怕了子剑,淡淡地道:“朱先生也是家师的贵客,现在问剑别馆中坐定,封大夫要找他,正好随婢子同往。”她语声轻柔,仿佛带着吴越一带语音中特有的婉转,说的虽是齐语,但与寻常齐语又有所不同,十分动听。   
  伍封心道:“这个子剑怎么与朱平漫搅在了一起?嗯,这女子语音温柔,怪不得名字中有个‘柔’字。”正寻思时,一乘马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停到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