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隐龙-第1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也是如此,左边一听说塞缪尔也要去敦煌,他就知道了这个家伙就是想要这个荣誉,他想成为探索敦煌宝库的第一个欧洲人,而且这家伙肯定要下手探宝。

    这个时代对于出土文物并没有明文的法律法规保护,基本上就是谁发现的就归谁,比如说断臂维纳斯,是两个希腊农民挖出土的。

    结果被一名法国军官发现,用了很少的一点钱从农民手里买来,那么这件宝物也就成了法国人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世界名画,其实也是法国人找意大利人购买的,结果就成了法国的国宝。

    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蛮荒时代,探险家就跟大航海时代的船长一样,发现一座岛屿就说是自己国家的,完全是跑马圈地。

    要是在敦煌出现了塞缪尔的身影,那么多多少少也会有一部分古物被他带回到欧洲的,这几乎已经是那个时代的惯例了。

    所以左边要求他进行资源共享,你塞缪尔也别想光占便宜不付出,你在印度组建探险队一路横穿整个帕米尔高原……这所有的东西怎么也得共享啊!

    照片、图画、沿途搞到的发掘品……包括你所有记录的笔记,都得共享出来!

    塞缪尔听到了左边的勒索条件,心疼的脸上的肉都哆嗦了起来,可是他权衡利弊好半天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答应了条件。

    至此两个探险队正式合并,在瓜州修养制定计划,顺便让塞缪尔等人养一养身体!

    左宗棠日理万机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们玩,给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批文,让探险队可以自由出入各地要塞,而且当地驻军还要提供保护,各地政府机构也有胁从照顾。

    最后还配给了一名军医还有一队五十人的骑兵老兵沿途保护,这就算左大师的心意了,以后的事情他也懒得管了。

    塞缪尔没有食言,在戈登出发往兰州走的时候,他给北京英国公使带去了一封信,这里面解释了他驻留在瓜州的原因,也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没有任何人强迫他。

    把众人的责任都推卸开了,大家乐的少你一个累赘,其实说到骨子里戈登跟你塞缪尔也不是多熟啊!

    合并的探险队相互熟悉,修理装备,修养身体,一直到1871年12月份,塞缪尔的伤寒才算好了六分,他终于可以下地走路了。

    在等候身体康复的这个期间,左边几乎快把他折腾死了,这个京师大朝奉三天两头就往英国探险队的库房里跑。

    所有中亚收集来的古物他都要一个个的掌眼,虽然在伊犁的时候塞缪尔为了逃避沙俄士兵的追击而丢掉了一大部分文物但是剩下的小件也不少呢,足足十多个大包裹,零零散散三百多件出土文物。

    不仅如此,塞缪尔还有一大批照片,这些东西记录了沿途的风土民情还有一个个古迹的周边景象。

    这些东西要是结合起来那就是一把打开中亚考古宝库的金钥匙啊!

    左边始终记得肖乐天在英国时候说的话“目前这个时代,全人类考古的热潮还没有普及开,人类还处在拼命填饱肚子发展生产力的奋进期!”

    “考古这门学科只有在英法等国少数大学里才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各国绝大多数政府的精力还是放在如何拼硬国力这一块,软实力还没有太多人去关心……”

    “欧美知识界的少量考古活动,也都是私人资助的居多,政府行为很少……”

    “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眼下这个世界有的是俯首可得的珍宝,就藏在那些穷乡僻壤的角落里!”

    “只要你肯去捡,那些东西都跟白给的一样……所以咱们要多多的搜集这些线索,趁早在欧洲考古浪潮兴起之前,先多搜刮点是点!”

    “我肖乐天为什么要搞私人的博物馆?还不是因为一旦华族国家预算里出现了考古的经费,一旦官方开始介入考古了,就会引起西方人的警惕!”

    “私人怎么搞都好解释,但是什么事情都怕官方行为……华族政府要是开始支持这种活动了,必定会刺激英国增加筹码!”

    “咱们现在哪里是英国人的对手,人家比咱们有钱、有地盘、有海军……日不落帝国想要跟咱们竞争,咱们真不是对手!”

    “所以你要偷偷的动手,开枪的不要……静悄悄的骗来更多更多的好东西!”

    既然元首都支持自己偷骗,那就赶紧行动吧,左边眼下就把塞缪尔贝克当成了一头无法反抗的奶牛,拼命的挤奶,拼命的搜寻中亚的秘密!

    还别说,真的是有收获的,塞缪尔贝克所共享的这些考古资料里,甚至有几个玄奘和尚的大唐西域记里就曾经记载的古城遗迹。

    左边已经下定注意了,只要这里战事稍微缓和一些,就要鼓动尚泰王启动中亚帕米尔高原的考古行动。

    偷来偷去的,塞缪尔贝克的那本巨大厚重的16开的牛皮笔记本,就渐渐的成为了左边的目标之一。

    可是万没想到,当左边希望借阅一下那本探险笔记的时候,塞缪尔贝克却一改平日里的和颜悦色一口的回绝了他。

3624 告刁状() 
“不不不……这个不能给你看,这是我的私人日记本,记录的是我家庭的琐碎事情……这个和考古没有任何的关系……”

    看着塞缪尔跟护犊子一样抱着那本巨大的牛皮笔记本,左边也不知道如何下嘴了,总不能直接跟他说,昨天晚上、前天晚上我都偷窥你了,你就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好多文物的速写画呢!

    对,其中就有祆教胜利之神的那个石雕的图样!

    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口,说穿了那不就承认自己是个偷看的小人了吗?

    愤愤不平的左边气的跟尚泰王告了好几状,而尚泰王毕竟是国王出身他倒是没有琉璃厂商人的那股子小气劲儿。

    “不要生气了,人家有人家的秘密,不给就算了……这段时间塞缪尔先生也是共享了不少文物线索,应该谢谢人家的!”

    “谢他?哎呦,我的好王爷啊!您也太好说话了,明明是他占咱们便宜的……这次去敦煌就不应该带着他!”

    在尚泰王这里得不到支持,左边回头就愤愤不平的向大后方告了一状……原来就在这个月,富庆的大清电报局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把西安通向兰州的电报线修通了,此刻电报线正全力以赴沿着丝绸古道修。

    也别说清政府腐败不腐败,无能不无能……其实只要任何一个政府舍得花钱,肯下最严的军令,那么办事儿的效率也不会低到那里去。

    修电报线本来就不是多复杂的高科技产业,挖坑下木头桩子老百姓还不会?扛着一卷卷的电线架在杆子上,这又有什么难的?

    你想速度快那就军民齐上阵吧!左宗棠当然知道电报线路的好处了,所以在大军沿着古驿道向瓜州进发的同时,就已经下令让部队先挖坑下杆子,都已经做好了一半的工作。

    这也就是受制于运输条件的影响,囤积在西安的上百吨进口电线都得靠最落后的运输手段往西边输送。

    否则只要电线供应的快,左宗棠的部队就连架线都能一起包圆了!

    眼下征西大军和大清电报局已经形成了非常高效率的配合,大军进发顺手架好电线杆,木头就地取材。

    而电报局的人带着电线一路就铺了上去,每一个城镇都放下一名会收发电报的老员工,他的任务就是管理各地的电报局,而且必须在一年内培训处几名徒弟。

    左宗棠、富庆这都是真正干事儿的大员,不是那些混吃等死的王公大臣,在他们的管理下,西北的军情传递已经渐渐的开始电报化了。

    左边打听了一下,十二月底,这电报线就能修到古浪河,三个月后就能修到嘉峪关去,四个月就能到瓜州。

    这样一来,他和大后方的信息传递也就便利了很多,尤其是左边眼下负责了很大一块元首博物馆建造的任务。

    他在中情局是挂号的,甚至左边隐隐的已经成为了中情局的一个外围合作人员,像他那是有权给中情局各部发电报的。

    他要向肖乐天告刁状,就可以向任意一个中情局分部寻求帮助,这电报自然就有人替他转呈到元首面前。

    左边在探险队即将出发的前夜,将塞缪尔贝克这个半路插队的英国人的情报写在了薄薄的丝绢上,利用中情局的信鸽放飞到了兰州。

    “属下怀疑,这个塞缪尔贝克就是一个文物大盗,他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盗取最有价值的文物……”

    “情况紧急,希望元首给予指示,一定要保住我们中国自己的珍宝!”

    说来说去,左边也没有意识到塞缪尔的危险性,这位琉璃厂的大朝奉,从一开始就把这名英国探险家当成了一个古董大盗。

    这也怪不得左边多疑,其实左边也好还有尚泰王也罢,他们本质上也是文物盗贼,在欧洲左边也搜罗了不少欧洲的艺术品。

    而尚泰王在埃及那可是直接开过帝王墓穴的,挖出来的宝贝成车往外拉!

    人类历史考古学的启蒙时期就是这么野蛮,那些学者一个个都是强盗、小偷,全球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文物法。

    这几千年前的宝贝还不是谁发现就是谁的!

    告状之后,瓜州的探险队终于出发了,左宗棠临行之前还劝他们再修养几个月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出发也不迟。

    但是这些人已经等不及了,尤其是当他们听向导说莫高窟很多洞窟都已经被黄沙所掩埋,每天的风沙都在侵蚀着壁画,他们更是待不住了。

    1871年12月底,一百多人的探险队从瓜州出发,南直奔敦煌而去!

    敦煌隶属于古瓜州,在汉代之前这里一直都是游牧民族的栖息地,党河水灌溉这里形成了一大片水草丰美的绿洲。

    丝绸之路形成后,这里是商队进出楼兰古国的要道,一度繁华无比!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李广的后代李暠割据敦煌建立了西凉国,这敦煌就是西凉国的都城。

    五胡乱华后的十六国时期,中原大乱民不聊生,那时候北方的汉人一大部分南迁,在东晋朝保存着汉家文明。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中原汉人选择了西逃,沿着丝绸古道进入西域,其中一大部分就定居在西凉国内。

    正是这些中原的知识分子和工匠农人,带去了文化和新的技术,一时之间让敦煌的经济文化有了井喷一样的发展。

    这些中原知识分子很多都很崇佛,而敦煌又是佛教传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当地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常驻。

    有了文化的普及型,又有了中原工匠的高科技建筑雕刻技艺……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才让当时敦煌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有钱,有技术而且还有民间广泛的群众支持!

    莫高窟在乐尊和尚的倡议下,终于开凿了第一洞窟,而这一工程一直从十六国延续到了元代!

    无论朝代如何变迁,敦煌莫高窟的修缮开凿活动都没有停止过,无非就是盛世多修造,乱世多维护,而各个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也都比较支持或者不干预敦煌的莫高窟修造工程。

    直到明朝,莫高窟的命运发生了逆转!

3625 千年敦煌() 
尚泰王等人从瓜州出发沿着干涸的党河向敦煌前进,路程并不远但是走的却非常慢,因为这一路上几乎到处都能发现值得搜索的考古遗迹。

    在向导还有当地仅有的一部分读书人的帮助下,尚泰王终于慢慢找到了敦煌从元代以后就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次研究,敦煌学在尚泰王的手中开始崭露头角,东海上的琉球国王居然因为神奇的命运而和数万里外黄沙大漠中的敦煌建立起了宿命因果的联系。

    敦煌的没落完全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还有自然环境等方面找到答案!

    首先说经济,从唐以后丝绸古道也就渐渐的没落了起来,由于战乱古道通商的风险越来越大,到了宋朝中原汉人王朝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权,为了和异族对抗宋朝人实行非常严格的贸易禁运。

    在丝绸古道上已经很难见到商人出没了,而在东南沿海却有的是万帆云集的场面。

    控制欧亚沟通的中亚国家也是精通商业的民族,海运和路上运输的优势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当丝绸古道失去了强大经济血脉的滋养,当古道渐渐荒废后,敦煌修建的物质基础也就没有了。

    再说自然环境,西域本来就是降水量稀少的区域,这里的农牧业几乎都要依赖山脉融雪的灌溉,那些季节河、内陆河所创造出的绿洲,就是古代西域王国建国的根基。

    可是数千年来,人类活动严重的破坏了脆弱的自然平衡,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农牧业大规模的退步,这里渐渐的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或者说这里已经不适应太多人口的居住了,曾经的富饶之地变成了沙洲,人口总基数的缩减自然也就让敦煌逐渐落寞下来。

    第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治原因,当明朝建立之后开国之初所定下的国本就是对内发展经济,休养生息,对外则将主要对手放在蒙元残部的身上。

    对于西域这个已经灭有多少经济利益的区域,朱元璋以及他的后代们都是很淡漠的,他们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只愿意维持表面上地方政权的恭顺。

    明朝重修嘉峪关、明长城,重建肃州城,又设立关西七卫,其主要目的也只是防御性的,纵观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整个政权对西域都没有什么兴趣。

    甚至在吐鲁番国进攻哈密的战争中,明朝下令放弃嘉峪关以西所有土地,彻底封闭嘉峪关断绝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

    像敦煌这样的超级工程,如果没有政府力量的支持那么他最终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一个原因自然是宗教了!

    敦煌最后被迫放弃修建维护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西域宗教变迁这条根儿上,正德年间敦煌就曾经被吐鲁番汗国所攻破,而到了嘉靖三年明朝实在无法维持嘉峪关以西的防务,不得已封闭嘉峪关彻底抛弃了关西的子民。

    而这个时候西域也就是历史上最大宗教变迁的年代,佛教天然的敌人自然不会允许莫高窟继续修建,甚至他们都不许汉人在这里生存。

    从明朝嘉靖年以后,敦煌实际上已经荒漠化了,由于战争的杀戮和中原王朝的放弃,这里就连最基本的郡县制都废除了。

    没有城市,没有乡镇,一切回归游牧生活,城市变成了小镇,小镇变成了废墟,农田变成了沙漠或者放牧的草场。

    农耕文明彻底被抛弃,这片土地又退回到了很久以前的游牧文明!

    幸好漫天的黄沙掩埋了那些佛教洞窟,所以这些艺术瑰宝并没有得到那些汗国的注意,这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破坏行为。

    敦煌这一片荒漠一直到康熙年间才再次见到中原人的脚印,康熙朝后期清政府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一大批汗国开始向清政府称臣纳贡。

    直到雍正朝才恢复在敦煌设立军事卫所,史称沙州卫!同时迁甘肃移民2400户,并抽掉部分老兵军垦,这才逐渐让敦煌恢复了一点生机。

    由此可见,明嘉靖朝一直到康熙时期,敦煌这里基本上就是废墟了,毫无城市建设只有零散的牧民聚集。

    到最后清朝想要在这里恢复行政统治都得从内地迁徙移民,可见这二百多年敦煌被破坏成了什么样子。

    坐在骆驼背上的尚泰王,将整个敦煌变迁的历史资料记录在案,并让手下人抄写一份副本,交给华族士兵快马向后方传去。

    尚泰王发现很多东西当你不了解的时候是不明白他的价值的,可是当你真正深入进去之后才明白这件事绝对不简单。

    在给肖乐天的信中尚泰王说的很清楚“元首所提起的莫高窟珍宝,弟子发现事实远比元首所描绘的还要震撼人心……”

    “这一片黄沙废墟简直就是一部西域历史的活标本,从十六国到隋唐再到宋元,你能够清楚的看见历史留下的不同痕迹……”

    “而且古城、古墓遗迹也非常多,还没有莫高窟探险队就已经搜集到了很多古书和佛经……”

    “元首您知道莫高窟,可是您未必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榆林窟,距离要比莫高窟还要近,光这里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就足足让探险队驻留了半个月……”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一两年就研究透的地方……恐怕我们需要一两代人甚至数代人才能具体的搞明白这地方的秘密……”

    “此事儿牵连甚广,绝不是弟子一人就能够完成的重任……恐怕需要华族以政府职能来牵头才可以有所建树!”

    “弟子在万里之遥给师傅请安,万望师傅早下决断!”

    尚泰王把敦煌此行直接提高到了华族政府职能必须要干预的高度,也是因为这一路而来丰富的古迹和文物折服了他。

    还没有见到莫高窟,尚泰王就已经被榆林堡的佛教洞窟给震撼了,他实在不敢想象那个让元首都日思夜想的莫高窟究竟会如何的惊艳!

    黄沙古道、驼铃叮当……当夕阳压在沙丘的边缘,向沙漠投下最后一缕红光之时,尚泰王还有探险队所有的成员眼中,突然跳了出来一副让他们毕生难忘的奇景。

    向导冲到前面五六米高的沙丘顶端,冲着前方大喊大叫“到了……到了……月牙泉啊……这里再往南二十里就是佛窟……终于到了!”

    啪嗒一声,尚泰王手中的水壶掉在了沙地上,清水撒了一地都没有人在乎!

    沙丘向下观望可不正是一个如同月牙一样的冰湖,在湖水的中央还有微微的水波浮动看来这不是死水,水下有泉眼啊!

    “真是月牙一样!好标准的形状……继续向前,趁夜赶路今晚必须要看到莫高窟!”

3626 千年莫高窟() 
月华如银撒在了尘封千年的莫高窟上,九层楼下的岩泉河早已经封冻,河边的一丛丛的干枯的芦苇还在随着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响声。

    天地一片死寂,这里完全就没有一丝人间的烟火气,黄沙几乎把历史定格了,这一片藏在沙漠里的洞窟建筑群,怪不得躲过了那么多次战火,这里确实太荒凉了。

    突然,探险队的驼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