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库尔德人有多能打,并不是很重要。

    只要库尔德人在北面开辟第二战线,卡里姆就要两线作战,也就不可能集中兵力对付拉扎克政权。

    何况,卡里姆并不比拉扎克强多少。

    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卡里姆离战败就不远了。

    问题是,卡里姆难道不知道此举对库尔德人造成的影响,不知道两线作战的风险,不担心战败的后果?

    如果他知道这些,为什么还要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只有一个解释,即卡里姆别无选择。

    阿盟地面部队即将进入伊拉克,沙特等国家提供的援助正源源不断的送到巴士拉,政府军在几个月之内就能回复元气,获得发起的兵力,而卡里姆获得的外来支援,显然不足以维持当前的有利局面。

    卡里姆能指望的只有伊朗。

    显然,卡里姆需要一个让伊朗直接出兵参战的理由。

    库尔德人就是一个合适的理由。

    别忘了,伊朗境内也有不少库尔德人,而且就在西北边境地区,跟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同根同气。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库尔德人一直在谋求建立“大库尔德斯坦”,即自己的国家。

    到现在,库尔德人已经控制了叙利亚与伊拉克北部地区,而伊朗与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也在积极响应。

    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土耳其军队多次越过边境,甚至在叙利亚境内建立军事据点,不是为了对付叙利亚政府军,也不是为了打击极端组织,而是围剿那些在叙利亚建立基地的库尔德武装。

    可以说,库尔德武装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头大患。

    对伊朗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只要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坐大,那么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就会收到鼓舞,成为伊朗的麻烦。

    库尔德人参战,伊朗必然会加大对卡里姆的支持力度。

    如此拉扎克政权向库尔德人许下承诺,哪怕没有让库尔德人独立建国,只是给予库尔德人更多自治权,比如让伊拉克由联邦制改为邦联制,允许库尔德人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伊朗就得死保卡里姆。

    显然,最终肯定得直接出兵参战。

    因为拉扎克与库尔德人结盟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所以提前让这个问题引爆,反而对卡里姆有利。

    至少,现在的政府军还没有强大到足够战胜卡里姆。

    迫使政府军提前发起反击,让拉扎克去跟库尔德人结盟,卡里姆才有望在伊朗的支持下首先稳住南部战线。

    等到库尔德人参战,他才能腾出手收拾北面的敌人。

    如果拉扎克稳住了,没有上当受骗,卡里姆就会首先对付北面的库尔德人,甚至私下向库尔德人妥协。

    因为拉扎克对逊尼派的死活漠不关心,必然让库尔德人感到寒心,甚至对他绝望,所以在卡里姆伸出橄榄枝之后,库尔德人很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继续呆在战场外面,而不是惹火烧身。

    稳住库尔德人之后,卡里姆就能集中兵力对付拉扎克。

    由此可见。不管政府军是否发动反击,卡里姆都能继续掌握主动权,让战局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

    从此也能看出,卡里姆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军事统帅。

    只是,有一个前提。

    这就是,在政府军发起反击之后,卡里姆必须守住现在的战线,重创政府军,挫败政府军的反击行动。

    如果没能守住战线,卡里姆就会输掉一切。

    到时候,不止是政府军会长驱直入,库尔德人也会赶在拉扎克大获全胜之前南下,摘取胜利果实。

    正是如此,云龙才明确告诉王栋,全力支持政府军发动反击。

    为此,云龙还告诉王栋,穆罕默德王储已经答应会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必须的各类物资。

    就在两天前,希腊籍滚装货轮“赫拉克勒斯”号进入达曼港,送来了沙特购买的一万辆重型卡车。

    有了这些重型卡车,阿盟地面部队入伊参战的必要装备全部到位。

    按照穆罕默德王储的命令,沙特皇家陆军的先头部队,两个机械化步兵旅将在一周内到达巴士拉。

    最多十天,阿盟联军的六个旅就将进入伊拉克。

    因为政府军将提前发起反击,而且由王栋承担后勤保障任务,所以云龙替他争取到了一千台重型卡车。

    武器弹药、作战物资、工程设备等等,云龙都以做好了安排。

    简单的说,王栋的首要任务就是前往纳西里耶,在那里站稳脚跟,做好迎接阿盟联军的准备工作。

    至于政府军的反击能走到哪一步,反到不是很重要。

    就像云龙说的,如果靠政府军就能收复巴格达,还需要阿盟出动地面部队吗?

    虽然说全力支持政府军发起反击,但是没人指望政府军能一路高奏凯歌,真正的目的是稳住战局。

    也就是为阿盟地面部队参战争取时间。

    三天之后,纳尼杰尔在谢初越率领的机械化步兵营的陪同下离开巴士拉,在当天晚上赶到了纳西里耶。

    王栋只多呆了三天。

    在运输车队到达后,他就带着另外一个营出发了。

    此时,反攻塞马沃的战斗已经打响。

第431章 治乱() 
进攻命令由拉扎克下达,王栋是在到达纳西里耶之后,才从纳尼杰尔那里获知。

    反击部队就是那两个步兵旅,指挥官是伊扎尔。

    这个家伙就是拉扎克的亲信。

    内战爆发前,伊扎尔还只是一名少校军官,在伊拉克国防军总参谋部任职,能力算不上突出,不过非常懂得为人。

    赛义德遇害之后,他立即嗅到了危险气氛,找个理由去了巴士拉。

    卡里姆发动政变之后,他带着几十名官兵冲进巴士拉卫戍部队司令部,夺取了卫戍部队的指挥权。

    当时,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跟空军司令联系,让空军把几十架战斗机派往巴士拉。

    为了让空军司令就范,他带人去了空军司令的老家,控制了空军司令的所有族人。

    手段够狠,不过效果也非常显著,要不然伊拉克空军的几十架F…16C/D战斗机都将落到叛军手上。

    此后,拉扎克逃往巴士拉,就是他带部队前去迎接,由此获得拉扎克的信任,成为拉扎克的心腹。

    因为立下大功,所以伊扎尔连升两级,成为了上校军官。

    在纳西里耶保卫战期间,伊扎尔是政府军的实际指挥官,新建部队都由他直接控制,听他的命令。

    其实,就是受他的影响,拉扎克才拒绝向纳西里耶增兵。

    只是,这家伙太过嚣张。

    纳西里耶保卫战结束后,他提出立即发动反击,趁叛军遭受挫败,一举收复被叛军控制的塞马沃。

    按照他的说法,叛军在遭受惨败之后,肯定是不堪一击。

    只要马上出兵,就能夺回塞马沃。

    拉扎克被他说服了,或者说有所动心。

    塞马沃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能够夺回塞马沃,就能打开进军巴格达的大门,也就有希望迅速战胜卡里姆。

    所幸,其他将领都坚决反对。

    此外,也没有能用于反击的兵力。

    为了此事,伊扎尔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将领,甚至逼迫一些将领向拉扎克逼宫,让拉扎克下不了台。

    拉扎克是政客,知道不可能靠一个上校成大事。

    结果,拉扎克以组织策划反击行动的名义,把伊扎尔派往纳西里耶替代纳尼杰尔,顺带晋升他为少将。

    由此可见,伊扎尔表现得并不够精明。

    那么,他为什么要在其他将领都反对的情况下主张发起反击,甚至为此搞得拉扎克下不了台?

    以当时的情况,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政府军根本没有发动反击的兵力。

    伊扎尔之前表现得那么聪明,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没有拉扎克的支持,他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伊扎尔是伊拉克国防军中少数去英美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军官之一,从英国回来后,才晋升为少校。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获得了拉扎克的信任。

    同样,他也由此成为了英美的代言人。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伊扎克在此之前的那些传奇表现,特别是控制空军司令,夺取空军的战斗机,肯定得到了英美情报机构支持,至少提前获得关键情报,也许他事先赶回巴士拉就是英美情报机构做的安排。

    别忘了,转移到巴士拉的只有F…16C/D战斗机。

    如果这些战斗机落到卡里姆手上,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几架飞往伊朗,然后是俄罗斯与华夏等国。

    要不然,伊拉克空军的Su…25攻击机为什么没有飞往巴士拉?

    纳西里耶保卫战是伊拉克内战转折点,政府军稳住了战线,需要的只是时间,以及一点耐心。

    显然,对于英美来说,肯定不希望拉扎克在阿盟的支持下迅速取得胜利。

    拖了十来天,伊扎尔终于等来拉扎克下达的反击命令。

    按照一惯的做法,拉扎克给了他两颗将星,让他以中将身份指挥两个步兵旅,担任进攻行动总指挥。

    此外,拉扎克还派人送来了一些装甲车。

    毕竟,那是两个没有重型装备的步兵旅。

    因为涉及到空中支援,所以王栋按照对拉扎克做的保证,让谢初越带一批人员跟随反击部队行动。

    不是去前线战斗,而是充当侦察兵,为战斗机提供地面引导。

    命令很明确,关系也很清楚,谢初越是王栋的手下,只听王栋的命令,而且只负责空中支援的引导任务。

    至于其他的,跟谢初越他们没半点关系。

    对王栋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首先得修复纳西里耶机场的基础设施,让机场尽快投入运行,好让部署在巴士拉的攻击机转移过来。

    其次还得控制通往巴士拉的公路,在沿途部署警戒部队,确保从纳西里耶到巴士拉的道路产铜无阻。

    军营也得抓紧建设,还有人数已经超过十万的难民需要安顿。

    总而言之,到处都是麻烦。

    所幸的是,王栋带来的那一千台重型卡车全是满载,送来了大量工程设备,以及上万吨生活物资。

    只是粮食,就有差不多五千吨。

    此外,谢初越只带走了几十名行动人员,因此王栋手里有数百名官兵。

    在他赶到之前,纳尼杰尔已经派人在难民营开设征兵站,招募了一千多名新兵,不过严重欠缺训练与装备。

    各项工作都得进行,都要耗费大量人力。

    所幸的是,有纳尼杰尔坐镇,很多王栋认为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很简单,纳尼杰尔早已威名远播。

    在纳西里耶保卫战之后,纳尼杰尔早就成为了逊尼派心目中的救世主,是真主派来拯救他们的先知。

    其实,难民来纳西里耶,就是相信能在此获得纳尼杰尔的保护。

    此外,王栋带来的那些生活物资也至关重要。

    能够填饱肚皮,不再挨饿比什么都重要。

    只是,纳西里耶的局势极为糟糕,特别是在难民营,抢劫、盗窃、斗殴等犯罪行为随时都在发生。

    针对这个情况,王栋提了一个建议。

    这就是,只为难民,特别是欠缺劳动能力的妇女、儿童与老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他人得通过劳动获得日常所需。

    当然,肯定有足够多的劳动机会。

    此外,组建一支治安部队,严格执行战时管制法,严厉惩处扰乱秩序、以及破坏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乱世,自然得用重刑!

第432章 收复塞马沃() 
纳西里耶的混乱局面,也是伊扎尔的杰作。

    别的不说,这个家伙根本就没有救助难民,只是划出一片城区设置难民营,然后派军队看守。

    至于难民的死活,他根本不在乎。

    对拉扎克当局的失望,还因为缺少食物、干净的饮用水、基本的卫生设施,难民不闹事才怪。

    可以说,没有爆发动乱简直就是奇迹。

    这能怪伊扎尔吗?

    当然得怪他!

    根据战后进行的调查,当时驻守纳西里耶的政府军,也就是那两个步兵旅获得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此外,在难民潮到来之后,拉扎克政权也向纳西里耶提供了救助难民的物资。

    只是,伊扎尔以军事为先,没有用这些物资来救助难民,甚至没有在难民营开设足够多的配给站。

    在反击开始之后,他带走了所有原本应该用来救助难民的物资!

    因为他,有上千难民死于非命。

    要知道,在纳尼杰尔过来接手之前,难民营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流血冲突,起因都是为了争抢食物。

    此外,在几次小规模骚乱中,伊扎尔还下令向难民开枪,导致数百人伤亡。

    如果让他在纳西里耶多呆一段时间,肯定会引发大规模暴动。

    可以说,纳西里耶是个泥潭,由麻烦组成的烂摊子。

    这也是其他将领不愿意来此的关键原因。

    其实,派其他人来纳西里耶,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因为没人能像王栋那样带来上万吨生活物资。

    至于反击行动,反到不算什么。

    三天之后,由伊扎尔统帅的政府军就杀到了塞马沃郊外,准确说是推进,因为一路上就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伊扎尔狂妄自大,却不至于愚蠢到去送死。

    控制了塞马沃西面与南面的几条公路之后,政府军没再推进,也没有强攻,而是着手修建防御阵地。

    接下来,自然是高强度轰炸。

    此时,第二批A…5PG也已到达巴士拉。

    因为纳西里耶机场的建设工作还没有结束,很多基础设施没有修复,比如至关重要的油库,所以24架攻击机仍然部署在巴士拉,另外24架JF…17也在巴士拉,暂时没有返回哈利德国王军事城。

    留在巴士拉,能够更便捷的获得燃油与弹药。

    当然,A…5PG的作战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在王栋来到纳西里耶的第七天,由2个沙特旅,1个科威特旅与1个阿联酋旅组成的阿盟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

    这些部队全都留在巴士拉。

    很简单,纳西里耶的军营还在建设之中,无法容纳阿盟地面部队,也无法为阿盟地面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还有就是指挥权的问题。

    虽然拉扎克对阿盟出兵表示了万分感谢,但是按照他的意思,在伊拉克作战,阿盟得听从伊拉克政府军的指挥。

    可能吗?

    先不说穆罕默德王储早就对拉扎克感到延误,就算依然信任拉扎克,也不会把阿盟地面部队交给他去指挥。

    为此,穆罕默德王储认为应该组建阿盟联军司令部,而且伊拉克政府军得听从联军司令部的指挥。

    道理也很简单,伊拉克是阿盟成员国,至少拉扎克政权是。

    此外,在出兵之前,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与约旦等五个派遣地面部队的阿盟国家早已就成立联军司令部的事情达成一致,还事先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组建了指挥机构,负责地面部队的调遣部署。

    现在,要阿盟交出指挥权,可能吗?

    别说沙特,其他阿盟成员国也不会答应。

    指挥权的事情没确定下来,阿盟地面部队自然不会开赴前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撤离伊拉克。

    所幸,穆罕默德王储给了王栋面子。

    在王栋提出要求之后,穆罕默德王储派了一支工程部队过来,协助王栋他们进行军事工程建设。

    主要工程,就是纳西里耶机场的基础设施。

    此外,沙特提供的运输车辆也已陆续到达伊拉克,开始向前线运送物资设备,加快施工的速度。

    为了确保运输道路畅通无阻,一个沙特机械化步兵旅控制了通往纳西里耶的公路。

    因为前线战斗打得如火如荼,政府军已经开始试探着攻打塞马沃城区,所以拉扎克做出了妥协,即默认了沙特皇家陆军在伊拉克境内的行动,并且命令手下将领,不得跟阿盟联军闹矛盾。

    只是,谁敢得罪沙特军队?

    有了沙特工程部队的支持,加是运力增加了数倍,纳西里耶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随着油库建成,第一批8架A…5PG进驻纳西里耶机场。

    当然,机场也升级成空军基地。

    此时,已经是政府军围攻塞马沃的第八天,虽然已经推进到城区,但是始终没能突破叛军的防线。

    没有主战装备,靠数量少得可怜的装甲车,政府军不可能打下塞马沃。

    打了八天,还在原地踏步,政府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差。

    要知道,叛军当初是用步兵打下了塞马沃!

    这下,问题大了。

    政府军表现得这么窝囊,还怎么说服库尔德人?

    何况,阿盟地面部队已经进入伊拉克。

    如果在阿盟地面部队的支持下,政府军依然打不过叛军,那么库尔德人凭什么跟拉扎克政权结盟?

    这不是猜测,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第二批8架A…5PG转移到纳西里耶空军基地的那一天,王栋收到了由云龙从利雅得发来的消息。

    库尔德人已经提出,在政府军打下塞马沃之前,不会考虑跟拉扎克政权结盟。

    因为是沙特情报机构充当中间人,所以该消息确凿可靠。

    为此,穆罕默德王储已经下令,让皇家空军参与轰炸塞马沃的行动,协助政府军尽快拿下塞马沃。

    次日,前线传来捷报。

    政府军攻入城区,而且在头天晚上攻占了叛军的司令部,歼灭上万叛军!

    歼灭!?

    显然在吹牛。

    其实是叛军主动放弃了塞马沃,连夜撤退到底格里斯河北岸,还炸断了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

    也就是说,政府军只是“接管”了塞马沃。

第433章 联军参谋长() 
从直升机上下来,王栋就看到了走过来的张子岚。

    因为承包了伊拉克政府军的训练工作,所以在去纳西里耶的时候,王栋让张子岚带一批教官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