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并不关心傅燮和段之间的恩怨,不过在他心里,也是更赞同段的做法,治理凉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怀柔政策,使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人感激朝廷的恩德,从而让他们配合朝廷的政策,不过这种办法朝廷要付出的代价太多,而且未必管用,第二种方法就是彻底地破坏,然后重新建立新地秩序,虽然看上去短时间内血腥残暴了点,可是效果绝对比第一种方法要好得多,也快得多,当然这些是要建立在后续跟进地怀柔和教化政策上。

段在解决了金城的豪强以后,开始向周边地区地零落豪强势力继续挥舞着屠刀,这时候他可不管那些豪强是不是清白,反正就他而言,这一地区的豪强从来对朝廷没有多大的忠诚心,更何况这些人多少也和铁枪盟有些关系,说他们是叛逆也不过分。

对于段在金城郡掀起的腥风血浪,就连护羌校尉李膺都有些看不下去,不过他还是没有干涉段的行动,至少在李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赞同段的动机的,毕竟过去阻碍凉州羌人汉化的就是那些汉化的羌人豪强和部落贵族势力,如果要让凉州羌人真正成为帝国的子民,就必须破坏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不然的话即使教他们诗书礼仪,也只是教而不化,徒然为帝国培养敌人。

凉州西北官道,羌人俘虏营,当韩当等人宣布,只要加入帝国的郡国兵部队,就可以回复自由之身时,当年逢义山之战里被俘虏的七万羌人青壮都是争先恐后地报名,五年的俘虏营生活,让他们已经忘了自己是一个羌人。

韩当对于俘虏们的踊跃参军并不意外,毕竟在了解过这些俘虏以前在部落时的生活后,他觉得比起俘虏营,这些羌人没理由再想念过去那种日子。

只是半个月里,七万羌人就成为了帝国郡国兵部队序列的一部分,而他们要做的协助段平定叛乱。维持凉州西部的秩序。

凉州发生的一切变化。很快就传回了雒阳,对此整个官僚系统并没有太大地反应,除了对段在金城地血腥清洗颇有微词外,大多数官僚都没有其他意见,凉州的地方势力在帝国官僚们的眼中一直都是被深恶痛绝的。

内阁省里,杨赐,桥玄等七名宰相也都是拊掌相庆,枢密院制定的详细计划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只不过天子和他们打过招呼,也告诉过他们这次打算将凉州边境的地方势力一举铲除,只是那时候他们都以为天子是一厢情愿,只是没有想到这事情真地做成了。

对于金城郡守傅燮弹劾段的奏章,刘宏有些头疼,毕竟傅燮是个不可多得的治理型人才,而在他地设想里,也是由段来进行破坏。傅燮进行重建,段只是按照他的意思在破坏凉州羌人的社会结构。

最后刘宏将傅燮的奏章放到了一边,这件事还是等凉州稳定下来,再让李膺去和他解释一下好了。刘宏现在关心的是接下来对东羌的经略,毕竟整个高原地区关系着帝国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虽然高原的气候和地形恶劣。但是刘宏依然希望能将高原置于帝国地统治下。

“这事得慢慢来啊!”看着身后巨大的地图上的高原地区,刘宏最后叹了口气,现在的帝国还不够强,眼下就只有先着眼于凉州地稳定问题。

半个时辰后,刘宏出现在了内阁省,现在他觉得是时候和七位宰相谈一下一些平时被人忽略的问题了。

“这是朕让华佗等人写得一本关于防治瘟疫疾病的书籍,朕希望能在各地得到推广。”刘宏让身旁地宦官将华佗等人写的书籍一人一本发到了七名宰相手里。

七名宰相很快翻看了起来,对于里面诸如水要煮开了喝进食前要洗手等等都是一头雾水。不过当他们看到华佗等人在其下注释的原因时。都是皱起了眉头,虽然他们不太懂华佗他们所写的致病之因。不过很显然如果按照他们说得那么做,普通百姓得病的几率会下降不少,再加上这样做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因此几人都是同意了下来。

“拿上来!”刘宏再次让宦官拿上了准备的事物,两个红色的托盘里,放着用棉花纺织出的棉布和制作地御冬棉袄。

“这是驯化地西域野棉花所制的棉布和棉袄,朕希望从明年开始可以在各地大规模地种植。”刘宏让宦官将棉布拿给了七名宰相面前。

很快,七名宰相就意识到面前这种棉布对帝国的百姓意味着什么,这种布匹完全可以取代原有的麻布,而且其制成的棉袄也能让帝国的百姓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对于七位宰相来说,将中原过多的流民迁徙到帝国的南北两端是解决帝国目前危机最好的办法,而对于帝国来说,向幽州和辽西地区移民无疑是稳固北疆的政策,比起移民南方更具备多重意义。

“陛下,此种棉花产量如何?”杨赐等人立刻询问了起来。

刘宏倒是没有亲自解答,而是让负责农业研究的几个学者亲自来给几位宰相解释,而这种方式几乎也成了内阁省讨论事情的惯例,太学各学科的学者几乎都挂着博士的头衔,一旦宰相们遇到某些问题,认为底下的技术官僚不牢靠的话,可以随时征召问答,而刘宏则在自己身边也保持着一支专业的学者团体,轮流在宫内当值。

在几位农业学者的解说下,七名宰相虽然对棉花的产量略有不满,不过既然这些学者已经说了,他们会继续改良品种,而且其产量超过原本的丝麻,也足够让他们通过在各地推广棉花种植的政令。

刘宏再次让宦官拿上了准备的东西,而这一次居然是产自南方的菘菜(即大白菜),对于七名宰相来说,这种菘菜他们也不是太陌生,至少天子曾经宴请他们用膳时,尝过这种南方的蔬菜。

“除了棉花,太学的博士们还培育出了新的菘菜,可以在北方种植,若是贮藏在地窖的话,可以在冬天也吃上这种菘菜。”帝国北方的冬天一向缺少新鲜蔬菜,对刘宏来说,要提高人口素质,吃这一块就必须抓起来,以帝国现在的现状,让普通人都能吃上肉食似乎不太现实,但是蔬菜和水果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哦,这种菘菜能在北方种植了。”对于尝过菘菜味道的宰相们来说,天子的这个消息似乎更让他们动心。

“不错,现在农学院正在培育更多的新作物。”刘宏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他还谈什么扩张。

“所以朕希望能在今后加大对太学的投入。”刘宏看着七名宰相道,现在他已经将国库和内库分开了,今后帝国的税收都将由内阁省进行支配,而他私人的收入则归入内库,如果他要营造宫室和非国家工程,一律自己掏钱。不过就目前而言,都是刘宏在用自己的钱在补贴太学各学院的研究经费。

七名宰相倒是没有犹豫,自从建宁以后帝国的国政持续好转,帝国税收每年都有盈余,由于天子不像前几位皇帝那样喜欢营建宫室和奢华的生活,再加上国库和内库的分置,让现在的国库里也是有一笔小钱,拨给太学一些倒也无妨。更何况七名宰相也心知肚明,天子让他们同意拨钱给太学也不过是做个姿态,以表示朝廷对太学各种研究的支持,私底下太学最大的研究经费来源还是天子本人。

虽然不知道天子名下开办的各种工坊的收入有多少,但是宰相们很清楚,天子绝对是帝国最有钱的人,而且其财富正在与日俱增,帝国每年的税收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天子名下的各种工坊和商铺上交的,对于天子这种公私分明的做法,他们也很是倾佩,事实上在帝国内部,不少豪强都是大商人,只不过他们同时是大地主,而且没有入市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帝国里被歧视的商人阶层只不过是那些入了市籍的小商人而已。因此宰相们对于天子实质上参与经商这件事也并不是太抵触,再加上现在太学里开了管子一门,而这位被孔圣夸赞的能臣其学说就是讲商业和经济发展的。

继续谈了一些技术问题后,刘宏离开了内阁省,说实话,七名宰相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出他的预期,让他省了不少力气,同时也让他对帝国目前的学术氛围有了一个更准确的把握,他所推动的技术革新似乎统一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旗帜下已经初见成效了,至少务实的帝国官僚们不再轻视各种技术的发展,而太学里的预备官僚们也开始有相当一部分在向技术官僚转变,在职的地方官吏们也开始重视起农桑类的技术书籍,现在的刘宏除了农桑和医学类书籍,对于其他的技术类书籍依旧进行着严格的控制。

一百零一。这个世上,有谁不愿自己的国家强大!

建宁六年冬末,在刘宏的命令下,帝国正式将高祖皇帝建立皇朝那一年设为汉元元年,以此作为帝国今后贯彻始终的纪元,即使每一代天子在朝时有自己的年号,但是也必须在各种文件后署名汉元纪年,以此进行归档,方便查询。

汉元三七六年,使用了六年的建宁年号被废,而改为昭武,这个有着振奋武备,显扬国威的新年号似乎在预示着剪灭了凉州边境地方势力的帝国在新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将恢复帝国昔日的强盛与荣耀。

凉州,天水以西,原本动荡的局势在三辅大量的粮食进入下,开始趋向稳定,由于铁枪盟的主要首领和骨干在汉元三七五年被破羌将军段一举消灭,因此在之后的平乱战争里,一盘散沙的凉州西部羌人部落在帝国压倒性的军力面前,其抵抗苍白而无力。

三十余万凉州羌人,面对的是两万帝国精锐部队和七万被组织起来的郡国兵部队,那些在俘虏营里接受了改造的原西羌人毫不留情地破坏了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那些曾经高高在上,有着生杀予夺大权的贵族们被杀死,他们的财产,牛羊,女人被分给了原本低贱的农奴和牧民。

金城郡守府,傅燮对于这种做法,感到了震惊,原本他以为段必然会对凉州羌人挥舞屠刀,却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杀死各部羌人首领和贵族。将他们地财产以帝国的名义分发给普通羌人。

想到护羌校尉李膺写给自己的私信,傅燮觉得也许是自己多虑了,心底里原本对段地敌意也莫名地消失了许多。毕竟他只是怕段的手段会使凉州的局势失控,可是现在不过半年多,凉州就平稳了下来,而且原本让人头疼的羌人部落问题也被解决了。

雒阳,内阁省,杨赐等七名宰相对于帝**队在凉州的做法感到了兴趣,以前帝国都是安抚那些内附羌人部落的贵族,没有考虑过那些底层的羌人。现在看起来帝国以前的政策从根本上失误了。

对于七名宰相认为可以向草原推行这种模式,刘宏却是没有表示认同,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而且没有基础,凉州地羌人问题之所以能用那种方式解决,是因为帝国有着七万改造过的羌人俘虏,而且帝国在凉州占据着绝对的军力优势,同时一次性地解决了凉州边境的地方势力,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一切。

“今日,朕召集各位。是为了帝**队整编一事。”建章宫内,刘宏看着枢密院和内阁省的皇甫规,杨赐等人,让杨彪将亲卫参军营根据这几年对帝**队的观察,将一份总结后的报告递给了他们,现在帝国的军队系统已经掌握在了他的手中。

皇甫规拿过报告后,翻看起来,基本上帝**队的基础编制没有变化,只是不像以前那般不确定,一军从一两千人到五六千人不等。新地编制为军11250人师3750人旅1250人队250人火50人什10人伍5人七级。官衔从伍长,什长,火长,队率。军侯,校尉,将军不等,不过从1250人编制的旅开始要配备参谋50人,另外队一级及以上的军事主官都要来雒阳的细柳营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

而细柳营也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是从地方挑选十岁以上的少年,进入细柳营作为参谋进行培养,而另外一个部分则是作为军官培训。

皇甫规和其他人都是难掩心里的震惊。天子的这几乎是将帝**队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心里。细柳营里教授的内容他们太清楚不过,除了武技和军事。更多地是忠于帝国,忠于皇权的思想灌输。几人继续看了下去,发觉天子除了雒阳的细柳营以外,同时决定在各郡建立军官学院,以方便甄选人才。

今后帝国的正规军统一称为羽林,而戍守雒阳地十支军团则别号近卫,整个帝国共组建羽林军团三十支,另外废除郡国兵,改为在各郡县要冲建立折冲府,每府编制为一旅1250人,采取征兵制,帝国内凡年满十六,不满三十五的男子只要身体适格,都要服兵役五年,服役期间免除其全家的徭役。

皇甫规愣了愣,接着立刻明白过来,折冲府采取征兵制,而羽林军团用募兵制,这样可以避免过去兵员杂乱的情况,可以保证帝国正规军队的战斗力,经过五年训练的折冲府士兵素质将高于过去的郡国兵部队。

看完手里的报告,皇甫规重重地吐出了口气,这份帝**队地整编报告让他感慨不已,同时也充满期待,要做到这一切,没有十年到二十年地功夫怕是难以完成,也许他有生之年将看不到帝**队完成这场变革,但是他依然振奋不已。

相对于正规军和预备军的清晰划分,整个帝**队统一地编制划分,报告最后的关于军衔制度和新的军服,军旗,对于皇甫规他们这些老人来说倒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最后枢密院和内阁省通过了这份庞大的军事改革计划,因为天子的计划并没有太过激进,这一切都将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每年都有详细的计划表和路线图。

“既然诸卿都同意了,那么即刻诏告天下。”刘宏看向了众人,让内阁省起草了正式诏书下发各郡县。

相对于军事体制上的改革,在内政上,刘宏依然选择了谨慎,新的官制只是让他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体制。同时限制了兼并土地地速度,但是要他对中原等帝国腹心地区的豪强做出实质上的政策改革,刘宏觉得还不是时机。现在他将重心放在了军事和南方以及西北等边境地区地经略上。

新的帝**制诏告天下以后,雒阳原本的驻扎部队都是沸腾了起来,整个帝国三十支羽林军团,前十支军团将成为拱卫帝都的近卫军团,而这十支军团里,第一军团将是直属天子的亲兵部队,这份荣耀谁都想要。

从凉州回来的原羽林重骑兵部队的士兵倒不担心,毕竟他们已经是内定的第一军团人选。因此各驻扎部队中和董卓,黄忠,徐荣他们有交情地将领都是三天两头地找他们喝酒叙旧,谁都想自己能进入第一军团。

不但雒阳的驻军为了军团序列的问题闹上了天,帝国凉州军团,并州军团,幽州军团中的精锐部队也为着上雒争夺近卫军序列而卯足了劲互相比试。

凉州,金城郡外,段看着大营里激烈的比试,一脸的满意。羽林第一军团,那是天子从各军挑选精锐组建的天字第一号军团,谁都不必争,可是从第二军团到第四军团,天子是摆明让凉州军团,并州军团和幽州军团竞争,对他来说,幽州军团不是问题,唯一够资格跟他抢第二军团序列的就是并州的张奂,凉州三明。。。。。除去已经年迈的皇甫规,段向来不满张奂排名在自己之上,在他看来这一次第二军团之争就是他解决和张奂之间问题最好地办法。

并州草原,张奂看着底下飞驰而过的骑兵部队。一脸的骄傲,羽林第二军团,将是属于并州子弟的。

“吕布,高顺。”张奂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满是自得,这两个人是他这两年里提拔的人才,尤其是为首的吕布,说起来这次上雒以后。他是肯定会被天子招入第一军团的。日后前途无量。

“大人!”吕布和高顺两人在张奂亲兵的带领下到了,他们也知道这次自己即将上雒见到天子。都是心里振奋。因为他们能在并州军中被提拔,可以说全是远在雒阳的天子关照所致。

“此次上雒,你们两人将被招入细柳营,天子对你们可是极为看重啊!”张奂笑着道,两年前正是天子的一封信,才让他找到两人,不至于让两人埋没。

吕布和高顺两人此时都是十七八岁地年纪,对于建功立业,充满了向往,若不是天子,恐怕两人还在长城的戍守部队里当个普通戍卒,得不到重用。

在张奂的一番勉励之后,吕布和高顺两人回了家,比起高顺,少年即父母双亡的吕布地家要简单得多,除了他自己以外,就只有捡来的一个小女孩。

“哥!”看到吕布回来,吕玲绮从家里冲了出来,一把扑了上去,一如她过去那样。

看着怀里的女孩,吕布笑了起来,总是显得有几分冰冷桀骜的眼神里露出了温暖。

三年前,他怀里的女孩在那头老死的母狼前,对月长嚎,那是吕布第一次感觉到同类的存在,于是原本想射杀她的吕布将这个和狼已经没什么两样地女孩带回了家,把她当成了自己地亲人。

三天后,吕布带着自己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羁绊踏上了前往雒阳地路途,他并不知道,七年前的凉州之夜,将玲绮放入狼窝的贾诩改变了他的一生。现在的他只知道,这个和他有着相同眼神的女孩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一个月后,从凉州,并州,幽州赶到的三支军团,在雒阳的郊外,展开了激烈的比试,最后凉州军团以微弱的优势胜出,取得了第二军团的序列,毕竟和并州军团相比,段手下出来的士兵对于胜利的执着远超任何人,并州军团输得并不冤枉。

幽州军团这五年在卢植的训练下,有着不输于并州军团和凉州军团的实力,而且从统帅方面讲,随他们返回雒阳的曹操和袁绍,绝对比起凉州军团和并州军团要强,可是他们还是成了垫底。

夜晚,建章宫内,曹操和袁绍进了内殿,和他们一起地还有吕布和高顺。对于白天的比试,曹操和袁绍并不服气,当时他们明明已经压制住了并州军团。取得对抗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可就是那个眼神桀骜地吕布带着一支骑兵部队,直接突袭了中军,将他们两个给俘虏,使得并州军翻盘,当时要不是都是用的木刀木枪和箭杆,这个吕布绝对杀不进中军,若是实战的话。他早就死了,一想到这里,两人就暗恨不已。

“孟德,本初,不过是演兵对阵输了而已,何必介怀。”刘宏看着眼神不时瞟着吕布的曹操和袁绍,笑了起来。

“陛下。”曹操和袁绍看到走进的天子,行礼道,而他们一旁的吕布和高顺也连忙跟着两人一起参拜道。

“不必多礼。”刘宏挥手道,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