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算时间,从杨琳开始教学算起还没过一个时辰的时间,杨琳发现自己预计需要两天时间进行的课程就已经被全部学完了。这其中固然有杨琅年纪上优势,当然也离不开他本身的悟性。
有一个太过聪明的学生从另外一方面来想确实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不过杨琳立刻就拿出了一件令小家伙头疼的无上法宝来。
“诺,你什么时候能把这个东西全部背过了,我也就能能够教你更深奥的东西了。”
说着话,杨琳将自己刚刚吹干了墨迹的纸交到了小杨琅的手中,就如同完成了一种神秘的仪式一般。看看杨琳脸上充满缅怀的神色,似乎这张纸上承载着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全背过了?”
看着之上密密麻麻排列的、蝌蚪大小的数字符号,小杨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全背过了!”
杨琳用不容忤逆的语气说道。
感受杨琳语气中的力量,小家伙接过了这张名为“九九乘法口诀”的东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章 肥皂诞生()
将“九九乘法口诀”丢给小家伙之后,杨琳这才腾出手来去摆弄自己带回来的东西。
家里没有家具终归是一件不方便的事情,囊中羞涩的杨琳自然没办法去购置现成的桌椅板凳,这却难不倒他。
用家中现有的圆木跟石板进行了最简易的拼搭之后,杨家已经多了一张方桌跟两个小凳子。
刚刚杨琳带回来的东西现在就放在这样的桌子之上。杨琳带回来的是两个布口袋,鼓鼓囊囊得也看不出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见杨琳走过去捣鼓那两个口袋,心生好奇的小杨琅立刻瞟了过去。
“一二得二,二二嗯,二二”
一分心,背了一半的乘法口诀立刻卡壳了。
注意到小家伙一举一动的杨琳忍不住暗笑,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这样才正常嘛。
劳逸结合,杨琳也不赞成太过一根筋地埋头苦学,而且杨琳也希望自己马上就要做的事情能让杨琅产生兴趣。
打开布口袋来,杨琳首先取出来的是一只陶罐。没有掀开盖子,那股子属于猪油的味道就已经在屋内蔓延开了。
见杨琳捣鼓的是做饭炒菜用的猪油,小杨琅立刻没了兴趣继续低头去背乘法口诀去了。早就预料到这种结局的杨琳也不在意继续翻弄口袋。这次他取出的是一包白色的粉末。
“石灰?”
另外一边的小杨琅忍不住轻呼出声来。
刚刚杨琳拿出的猪油还能说是炒菜用,可是这石灰就让他有些摸不清头脑了。难道家里要翻盖房子又或者说是粉刷墙壁?可是这么一点点也不够用啊!平日里在街头巷尾玩耍,这生石灰对小家伙来说也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
接下来杨琳拿出来的黄白色晶状物体则是小杨琅完全拿不准的东西了。别说小杨琅了,若不是跟老黄打听,杨琳也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还是看宋二狗搬完山羊皮之后拿它来洗手,杨琳这才对他产生了兴趣。
“产自山东济宁的‘石碱’,用作浣衣、发面之用。”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什么叫做元素。听了老黄的介绍,加上自己亲自上手实践了一番,杨琳这才断定了这东西的成分。这不就是天然的碳酸钠晶体嘛!
发现了这个好东西,杨琳立刻生出了一个念头。碳酸钠、生石灰、油脂全都有现成的,那么能做什么东西就完全没有悬念了。杨琳想要做的正是肥皂,虽然杨琳并没有怎么研究各路小说里面制作肥皂的具体方法,好在他还记得当初的女友跟风捣鼓手工皂的过程。
生出了这样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当老黄问自己想要什么奖励之后,杨琳立刻选择了猪油、石灰和石碱这三样东西。
听见杨琳做出的选择之后,宋二狗忍不住扼腕叹息。做成了这样一单买卖,就算杨琳问老黄要些钱做奖励怕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结果他竟然选择了这么三样不相干的东西。
对此杨琳自然有着自己的打算。几十、几百文钱对于眼下的自己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若是这肥皂能够做出来,说不定倒是一条生财的路子。
转眼间杨琳已经将布口袋里的生石灰倒进了盛有清水的木桶之中。生石灰遇水后放出的热量立刻生出了滚滚的水雾,雾气当中还带着浓烈的呛鼻气味。躲闪不及的杨琳立刻被呛得涕泪横流,雾气当中一个瘦小的身影赶在杨琳反应过来之前已经窜到了门口打开了房门。
呼啸的寒风从屋外灌了进来,立刻吹散了屋内的雾气跟气味。杨琳这才缓过劲来,同时他也看清了站在屋门旁刚刚立下大功一件的小杨琅。
感受到小家伙眼睛里埋怨的神色,杨琳忍不住在心中泪流满面,刚刚是自己太过大意了。怪不得后世的都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这个一不小心就会搞出些事故来啊!刚刚要不是小杨琅见机反应得快,两个人还指不定被呛成什么样。
都已经进行到了这一步,再换实验地点也有点晚了。再说了这样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搁?
好在石灰遇水放出的热量倒也让屋内的气温升高了不少,并不会因为房门开着而把人冻着了,杨琳索性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了。
等到反应差不多了,杨琳这才将另外一个口袋之中的“石碱”敲碎之后一点一点撒进了木桶当中。同时,杨琳还不忘了拿一根木棍在木桶之中不断搅拌着。
“咦?”
没想到杨琳竟然是要将这两样东西弄到一起去,小杨琅开始产生了一些兴趣。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的石灰乳浊液在跟“石碱”中的碳酸钠反应之后,很快就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杨琳希望见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木桶之中的浊液也逐渐变得澄清了起来。
见反应进行地差不多了,杨琳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在用布进行了过滤之后,杨琳将最终剩下的氢氧化钠溶液跟猪油一起倒进了锅里。
“啊?”
看见杨琳这个败家的举动,小杨琅忍不住长大了嘴。杨家的日子有些拮据,平日里都很少炒菜,大部分时候都是野菜跟米胡乱煮上一锅然后放些盐就算一顿饭。乍一见这么多猪油都被杨琳糟蹋了,小杨琅都忍不住有些心疼。虽然不清楚那液体当中到底是什么成分,可是亲眼见证了它诞生经过之后,小杨琅也是断定那是不能吃的。
在小杨琅心痛的时候,那边的杨琳已经将锅里的东西放在灶台上煮了起来。
在火上煮了一刻钟之后,沸腾的油脂表面渐渐生成了一层硬质状的物体,并且开始起泡。杨琳知道那是氢氧化钠跟油脂反应之后生成的肥皂已经开始出现了。
整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最终才算彻底完成。按照印象中的法子,杨琳将肥皂取出少许用舌头试探之后没有了火辣辣的感觉之后,杨琳这才确定这个过程算是成功了。杨琳可不想费尽功夫搞出来的肥皂里还有残留的氢氧化钠,那样的东西拿来到底是洗手还是蜕皮就不好说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一章 奢侈的肥皂()
忙活了大半个晚上,肥皂最终被杨琳给搞了出来,同样也让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想要靠肥皂发财看样子是不太现实了!
这个时代没有肥皂,可是这个时代却也不缺少洗涤、浣衣的东西。廉价一些的有皂角、石碱,去污效果上比不上肥皂但是胜在便宜。而那些达官贵人家中用的则是从猪的胰脏当中提取的胰子。这种含有脂肪酶、蛋白酶的天然洗涤剂比起自己制作的简易肥皂来丝毫不逊色。
这种情况下想要凭借肥皂赚钱,无疑是太难了。如果换做是富庶的江南,或许还能凭借肥皂对皂角的优势占据市场的份额。但是在本就贫瘠的辽东,这一点有些太过异想天开了。就连小杨琅都不看好这个东西的前景。
“费了这么大功夫,原来搞出来的东西还是跟石碱一样作用的东西。”
听杨琳解释完肥皂的用途,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的小家伙嘟囔着就要往炕上爬。不过没等他走远,还是被杨琳拉了回来用肥皂洗了一下手脸。
第二天一早,杨琳是被冻醒的。
悄悄穿衣起身下地,杨琳发现屋内的炉膛已经凉透了。这样杨琳忍不住叹了口气,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确切来说,自从杨琳穿越到这个时代算起来,他还没有一次能够成功让炉膛里的火烧到天亮。
不是木柴烧的太快前半夜就烧尽了,就是因为炉门压得太死火给灭了。就算杨琳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半夜起来填回柴,最终也没能抵挡得住这个诅咒。
对此杨琳有着自己的理由,木柴本身就不适合阴烧,见明火又极容易燃尽,他也改变不了。
可是根据小杨琅的描述,很显然以前的时候杨父杨母是能做到的。别人家也都是能做到的。
对此杨琳只能以“术业有专攻”来辩解。
“要是有煤烧就好了!”
杨琳十分怀念后世那些用煤做燃料的炉子,虽说那种落后的取暖方式逐渐都已经被集**暖的暖气取代,可对比眼下这个时代却有着极大的先进性。
找了块麻布将自己手工搞出来的肥皂卷了几块杨琳就出了家门。尽管不看好这东西的市场前景,可杨琳终究还是想尝试一下。这东西耗费了心血不多,耗费金钱却不少。
杨琳来到店里的时候还只有老黄一个人在。杨琳便趁机将自己自己捣鼓出来的肥皂拿了出来。。
看见杨琳揭开抹布之后露出来的膏脂状的肥皂,就算是见多识广的老黄一时也认不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来。看上去倒是像是什么油脂。用手小心翼翼戳了戳,入手的滑腻证实了这玩意确实跟油脂差不多。
“这是什么东西?”
抬头看了一眼杨琳,老黄好奇地问道。虽然拿捏不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既然杨二把东西那给自己看,终归是有他的道理。
“肥皂。”
“肥皂?这个东西跟皂角有什么关系?”
听到杨琳口中这个奇怪的名字,老黄立刻联想到了皂角之上。后世之人提到“皂”字想到的八cd是肥皂、香皂,但在汉语当中“皂”字本意为黑色,比如“皂斗”、“皂吏”都是取的本意。
杨琳拿出来这个东西怎么看都跟黑色不沾边,老黄能想到的也就只能是皂角了。
向老黄比划了一个大拇指,杨琳这才将“肥皂”的功效讲述了一番,并且亲自做了演示。看完杨琳的示范,亲自上手实践了一把之后老黄立刻看出了这东西的价值。
这个时代的洗涤用品还是十分匮乏的,最常见的无疑就是皂角,再有就是杨琳昨日从铺子里拿走的石碱。另外就是用猪的胰脏制取的胰子了。
对比前两者,无疑杨琳拿出的这个肥皂无论是从使用的手感上还是去污的效果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或许比起那些达官贵人家用的胰子也不差吧。老黄在心中如此评价道。
“这个是你用昨天那些东西捣鼓出来的吧?”
昨天见杨琳问自己要猪油、石碱、石灰还有些搞不清楚他想要做什么,现在联想到这东西的去污作用,老黄心中立刻如同拨云见日一般敞亮了起来。
对此杨琳并没有否认,他知道这东西瞒是瞒不过去的。而且若是这东西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少不了还要跟老黄合作。而且这东西的配方也不是多么复杂,很难瞒得过有心人。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在在问清了这东西的成本几何之后,老黄忍不住连连摇头。
“太贵了!太贵了!”
听说这么不大点东西当中竟然用了那么多石碱和猪油,老黄忍不住暗暗咂舌,寻常人家哪里用得起这样奢侈的东西?
“你们这是说什么呢?什么东西太贵了?”
姗姗来迟的宋二狗只听到了一个尾巴,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没你什么事,赶紧滚去城南赵铁匠那里把前几日订的东西取回来!”
这两日,因为铺子里多了个杨琳,这厮愈发疲懒起来,老黄凶了他一眼之后没好气地说道。
铺子里收购回来的皮料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若是保存不当很容易腐烂,因此晾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李记从铁匠铺订制不少的铁架子。昨日那些皮料入库之后,闲置的铁架子有些紧张,老黄这才想起了在赵铁匠哪里还有不少之前订的铁架子没有拿回来。
听说这个差事,宋二狗的脸立刻垮了下来。
东西拉回来可以雇车,可是搬运的过程中自己怎么也要搭把手吧?就算厚着脸皮袖手旁观,这寒风里走一遭也是个受罪的差事。
不情愿归不情愿,老黄交代的差事宋二狗也不敢推诿,他刚想硬着头皮应下来这个差事,不想杨琳却开口发话了。
“要不还是让我去吧!”
谁都没想到杨琳竟然会主动揽下这受累不讨好的差事。搞不清楚杨琳打什么主意,可是并不影响宋二狗顺水推舟把这差事推出去。
“师父,您看,他都这么说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黄也不好说些什么。
接下了这个差事,杨琳便一个人出了门。出门前还把肥皂放在了李记的货架上。
虽说老黄并不看好肥皂的市场前景,最后他还是答应了杨琳可以把肥皂就放在铺子里销售。若是真的能够卖出去,铺子跟杨琳二八分成,若是卖不出去东西杨琳拿走,铺子分文不取。
如此公道的合作协议,杨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没有道理不答应。
肥皂的事情丢到一边,回过头来杨琳已经将心思全都放在了马上要去的铁匠铺上了。肥皂项目的搁浅并没有影响到杨琳的热情与积极性。他相信凭借着自己领先四百年的阅历和知识,怎么也能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
而考察铁匠铺子则是杨琳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的计划,刚好听到老黄招呼宋二狗到铁匠铺办事,杨琳这才抢着接过了这个差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二章 铁匠铺的宝贝()
不比江南的富庶,铁岭卫城内除了几条干道铺有青石外,其他道路都是夯土的路面。
雨雪天泥泞难行,从李记到铁匠铺不远的一段路走起来也是格外艰难。杨琳有些怀疑自己揽来的苦差事是不是自作自受。毕竟铁匠铺什么时候都能来,没必要急在一时半刻给自己找罪受。不过都已经接下来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铁匠铺并不难找,就算没有以前的记忆,听着哐哐打铁的声音也容易确认铁匠铺的位置。
铁匠铺名为铺子,其实不过只是一个简易的窝棚。窝棚的三面用砖石垒砌,朝南的一面挑着一个帘子。
就是这样一个四处漏风的所在,杨琳掀帘子进去却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一眼就看见了热浪的来源,那烧得通红的炉膛,以及炉膛旁堆着的黑色“石块”。
看见这些东西,杨琳眼睛顿时放出了光芒。没想到这个时代的人在能源利用方面要比自己想象中“先进”得多。
“咦?这不是杨二郎么?你今天怎么跑来了?”
看见进来的人竟然是杨琳,正在锻打着手中胚料的赵铁匠愣了一愣停下了手中的活。
虽说都是一个街坊的邻居,可基本不事生产的杨琳却是几乎从来没有到过铁匠铺来。今天看见杨琳突然冒出来,赵铁匠还真有一种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的感觉。
“赵叔,是这么一回事”
都是街坊邻居,称呼亲切一些也没有让杨琳有什么觉得难为情。毕竟对方实际年龄大了自己几百岁,算下来还是自己占了便宜。说着话,杨琳就将自己的来意跟赵铁匠说明了一二。
“事情就是这么个样子了!”
听杨琳说完,赵铁匠嘴巴张得老大。就连赵铁匠的儿子赵铁牛也一停下了手里正在推的风箱。
杨琳没有说什么太过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只是将自己现在为李记打工的现状简单说了一下。可是这在杨琳看来司空寻常的事情,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过震撼。
不管杨琳在李记是个什么地位,说白了终归还是一个伙计。从一个读书人(尽管没什么功名),突然变成了一个伙计,杨琳心里怎么想不知道,别人总是有些难以接受。
两人的心思逃不过杨琳的眼睛,他倒是不以为意。在作出这个决定那一刻,他就已经想到了会有眼下这样的情况出现。
“怎么了?赵叔可是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有!”
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唐突,赵铁匠赶紧摆手说道。
“既然没有问题,那就带我看看东西吧!”
回过神来,赵铁匠亲自带着杨琳到屋后去看已经做好了的铁架子。
赵铁匠的手艺自然没话说。杨琳检查了一下,看见铁架子无论是做工还是质量都十分令人满意。尤其是每一座铁架子用的铁棒几乎全都一般粗细长短。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地方能够买到标准规格的钢材,这全凭着赵铁匠一锤一锤将胚料锻打出来的。
所以通常来说,一般是不会选择使用铁架子的。李记以前也是用的木架子做替代品。只时木架子占用空间太大,而且又不够结实,没办法这才向赵铁匠定制了一批铁架子。
见杨琳盯着东西一直没有说话,不善言辞的赵铁匠急的抓耳挠腮。
若是李记来的是老黄又或者宋二狗都还好,毕竟是比较熟悉的主顾,脾气眼光都还算了解。可是突然间换做了杨琳,这让赵铁匠很紧张。
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相互之间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杨琳是个读书人。就算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铁匠,也知道读书人咬文嚼字时候那个认真劲。
这单生意可是入冬以来赵铁匠揽的最大一单,要是有什么闪失今年过年就只能吃糠咽菜了。
“东西可是有什么问题吗?”
一紧张,赵铁匠把刚刚杨琳问他的话又给反问了出来。
“没有,没有。东西很好,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