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鹰听完苦涩的一笑道:“罗某明白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洒家这也提前给你打声招呼!”王承恩笑着道。
“谢卫公!有什么卫公还请吩咐!”罗鹰诚恳道。
“根据我们的情报,楚王会让朝廷的御史检举你们几个!至于怎么反击就要看你的了!”王承恩笑着道。
“什么?可是楚王府的人不是我们杀的!”罗鹰愣了愣,随后又道:“我明白了!”
“确定明白了?”王承恩笑着道。
“罗某知道该怎么做了!卫公放心,就当我们做臣下的最后一次为陛下尽忠!”罗鹰苦涩道。
“好!既然如此这份案卷你们到时候几个签好字就送到中兴卫吧!至于其他的我们到时候自然会给你们传达!”王承恩笑着道。
“对了!卫公,还不知我们退下后是什么人接任我们?我们也好有所表示!”罗鹰笑着道。
“哦!你还有这份心意!也好!附耳过来!”王承恩笑着道。
罗鹰好奇的附过耳朵,很快,当天听完王承恩口中的人选后不由地一惊,随后笑着道:“罗某明白了!”
“明白就好!那就这样吧!洒家走了!告辞!后会有期,罗侯爷!”说完王承恩便潇洒地出门去了,看着王晨恩渐渐离去的背影以及跟在王承恩身后的一个倩影和一个雄壮的身影,罗鹰便明白自己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不由地瘫坐在椅子,闭上眼睛,双手轻柔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随后他喊了声:“来人!”
“侯爷!有何吩咐?”管家匆匆而来。
“你附耳过来!”罗鹰皱眉道。
随后管家听完便瞪大的眼睛道:“侯爷!这。。。。。。”
“让你去做就去做!”罗鹰冷冷道。
“是!侯爷!”管家领命而去。
待管家离开之后,罗鹰就像被抽干了全身力气一样,倚靠在椅子上,喃喃道:“陛下!微臣为了您要把这命搭上了!您可得善待微臣啊!列祖列宗保佑,希望这么做我们家还能保存下来吧!”
就在罗鹰颓废的时候,此时他口中的陛下正和他的内阁以及户部尚书在商谈着。。。。。。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来呢主要还是朕从这顺天府凶杀案里想到了一件事!”崇祯道。
听崇祯皇帝这么说,内阁的几个人都一脸懵逼的看向崇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倒是毕自严想了想像是知道了什么一样,有些期待的看着崇祯皇帝,他掌管户部,跟崇祯一样,只要是有关于银子的方便他都特别的敏感,随后果不其然,崇祯的口中蹦出四个大字:“江淮盐政!”
几个人听完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崇祯直接看向毕自严道:“毕爱卿,如今这盐税每年上交国库的情况如何?”
毕自严看到皇帝陛下点名自己了,赶忙道:“启禀陛下,逐年在减少!”
崇祯点点道:“如今我这大明财政就靠这些税收,不说盐税吧,其他都在减少,而如今我大明又是多事之秋,虽然如今暂时看似太平,然则却是有很多不安的因素,像这辽东的鞑子,还有各地的灾情等等等,朝廷的收入如今也就勉勉强强应付,再来个什么灾害或者鞑子又开始闹腾那么朝廷的开支又要吃紧了!那时各位准备怎么办?再加饷吗?往哪里加?百姓吗?如今的百姓到底过的怎么样朕要比诸位爱卿清楚,其他的朕也不想多说,对于这盐政的改革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都说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京城风云 八()
“这。。。。。。”五个大臣顿时有点噎住的感觉,一下让他们谈想法他们还真的说不出来,看着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几个,他们又不得不说点什么,这就有点尴尬了。
“怎么?难不成没有什么想法不成?要实在没有,朕就直接下旨废除现在的盐政,直接由朝廷经营,这样也省得收什么税了,各位爱卿看如何?”崇祯嘴角一撇。
“陛下!此举不妥啊!”孙承宗一看皇帝陛下这是要对所有的盐商一网打尽,那不得要出乱子。
“那老师说说吧!”崇祯笑着道。
崇祯想了想道:“陛下!微臣以为过去开中法就很好!只要稍加改动便好!”
“开中法?给朕说说,朕一下想不起来了!”崇祯皱眉道。
“陛下!微臣简单的说一下吧,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朝廷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朝廷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朝廷指定的地区销售,而这开中法又分为两个阶段。孝宗弘治前,是以粮换盐引;孝宗弘治后,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孙承宗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开中法。
“这么说开中法朕听来也是不错的,对朝廷,商户,甚至百姓都好啊!”崇祯说道。
“是的,陛下!另外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开国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孙承宗补充道,其他四人纷纷点头表示了认可。
“既然这么好的制度,之后怎么就废了?还那个什么分两个阶段,这又是为何?”崇祯疑惑道。
“这!”孙承宗一下语塞了。
“跟朕有什么不好说的?直接说!你可是朕的老师啊!”崇祯鼓励着道。
“回陛下,这之后皇室﹑当权的宦官﹑贵族﹑官员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之后这现象愈演愈烈,就导致了开中法制度的崩溃,再之后,孝宗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朝廷的财政收入骤增。因此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最后逐渐发展到了现在!”孙承宗苦涩道。
“这原来用粮食不是很好!怎么就改成用银子了?”崇祯疑惑道。
“因为用粮运到所需之地换盐引,所换到的盐引又可能换不到盐,常要排队等候,运粮之人等不起,常亏损,所以此法日渐少人运粮,迫不得已,只好让他们直接用银买盐引,朝廷收到银两之后,再拨给所需之地自己买粮。”孙承宗补充道。
“当初想出这个法子的户部尚书真该抄他九族!”崇祯恨恨道。
“陛下!何出此言?当初此策很多官员无不是拍手称颂!”这回说话的是毕自严。
“朕要是那些经手的官员或者盐商,朕也称颂这样的政策!”崇祯嘴角一撇。
几个大臣听完不由得一愣,仔细想了想之后纷纷点头,这其中的猫腻对于见惯官场的他们来说一点就透,随后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么说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盐的产量跟不上了!”崇祯皱眉道。
“是的!陛下!”毕自严肯定了崇祯的回答,随后又道:“陛下!这如今灶户经常逃亡,盐量根本就提升不上来。以山西解州盐池为例,盐丁最多时为两万余人,可现在差不多只有四百来人了。”
“跑了这么多!?”崇祯一愣,随后便陷入了沉思。
“陛下!要不微臣先说说微臣的想法把!”成基命道。
“行!爱卿先说!”崇祯笑着道。
“陛下!这食盐关乎国家大计,必须得朝廷来主持转卖,但是如果全部由朝廷来买卖便也不太现实,因此微臣以为还是实行原来的开中法,实行的同时微臣以为可以把官盐的价格慢慢地放低,这个陛下可以让户部或者中兴卫的人调取全国各地的盐价之后进行统一的调整,这个价格最后可以接近到私盐的价格,这样相信百姓们都会愿意买官盐而不会去买私盐了!”成基命道。
“哦!爱卿怎么想着降低这食盐的价格?这价格下去了朝廷的税收可就少了!”崇祯笑着道。
“陛下!可否告知微臣如今这官盐和私盐的价格比例?”成基命恭敬道。
“私盐和官盐价格之比约是一比二到一比四左右。品质相差大的比例就少一点,品质相差不大的,价格就相差大一些。”崇祯笑着把之前王承恩说的重复了一遍。
几个大臣听完不由得一惊,差这么多?!随后成基命道:“私盐价格便宜,相信绝对部分的百姓都会购买私盐,这么算来,相信这私盐的销量要比官盐高出不少了,那么这私盐的利润是有多大,朝廷可是没有收这私盐的税的!同时微臣以为那些盐商也可能会拿私盐进行销售,这些朝廷也是没办法收到税的!”
毕自严听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要是这些银子都给户部,那他可就轻松多了。
“既然私盐的利润如此之大,朝廷又收不到税,而且这私盐又很难消灭,既然如此,朝廷何不通过其他的方法压缩这私盐的利润,等到他们没有利润可图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私盐了,另外虽然朝廷把这官盐的价格调低到了私盐的价格,会少收很多银子,但是另一方面,买的百姓多了,量大了这方面亏损的应该很自然的就会补上,兴许朝廷还能赚的更多!”成基命笑着道。
“不错!继续!”崇祯笑着道。
“接下来让刘大人说吧!刚刚我们是一起交流的!”成基命笑着道。
“哦!?”崇祯饶有兴趣地看向刘鸿训。
刘鸿训朝着成基命微微一笑,点点头,崇祯一看,笑了笑,心道:“莫不是传说中的好基友?”
刘鸿训恭敬道:“陛下!除了刚刚的说的,这开中法还有一点就是实行之前陛下可以让中兴卫或者户部的同僚统计一下如今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以及消耗情况,对于一些很缺粮的省份,比如这陕西,山西等等省份,如今虽然有新农作物,但是情况也并不是太乐观,而如果商人运粮过去换盐引则朝廷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盐引以做奖励,另外还有就是运往九边地区的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奖励商人,另外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商人优惠,这样可以让更多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商人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如此就不会出现现在两淮盐商独大的局面,当然要实行这些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把这个食盐的产量提上来,刚刚微臣和成大人,徐大人以及孙首辅讨论之后倒是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那些灶户有利可图,朝廷可以给每户灶户规定一下一天必须上交多少的食盐量,只要他完成了这个量,那么多出的那些食盐可以直接换成盐引,他们可以自己存着也可以卖给商人,当然也可以换取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须品比如布料,粮食等这些都可以在当地的官府进行记录,只要灶户觉得这份差事可以让他生活的更好,相信他们就会努力的做事,另外可以参考工部如今的做法,就是对于那些技艺好的灶户只要他们肯分享他们的技艺,朝廷也可以视他们的贡献进行奖励,相信如此他们就会都乐意的接受!”
“微臣补充一点!这一开始施行必定困难重重!陛下可以派且刑部,中兴卫等联合进行监察!”孙承宗道。
崇祯点点头道,随后道:“曹化淳,把地图拿来!”
“是!陛下!”曹化淳点头道。
之后崇祯接过曹化淳递过的地图道:“这!山西的河东应该有个盐湖吧,好好的开发,这也是提高产量的一个方式!”
“陛下!这是有个盐池!如今就是这灶户太少。”毕自严苦涩道。
“传旨让杨鹤安排安排,迁入一些百姓,只要愿意当灶户的给予他们土地政策上的优惠还有一些生活的补助,你们讨论下多少合适,让手艺好的灶户教导,也给予他们优惠政策和补助,愿意回迁的灶户同样享受这个政策!”崇祯道。
几个大臣看了看,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异议。
“还有这!朕没记错的话西宁卫这边也有两个大的盐湖!可以开采出来!”崇祯道。
“陛下!如今这边可不好操作,待后续再考虑吧,微臣以为先把之前谈好的开始实施方为上策!”孙承宗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京城风云 九()
“陛下!如若按现在的政策实施的话那么原来那些商人手里的仓钞该如何处理?”待几个内阁大臣说完后毕自严问道。
崇祯随后看向四位内阁的阁老道:“诸位爱卿说说!有什么好的法子?”
一会后,作为首辅的孙承宗还是先回答了:“陛下!微臣建议这仓钞仍然可以兑换,但是也要等这产量上去之后再进行兑换,但是这个兑换必须设置一个比例,不能按照原来的全部兑换,这个比例在户部和中兴卫统计出统一的价格之后再进行确认!”
其他几人听完点点头,之后成基命又道:“陛下!还有,如果要废除如今旧的纲法,而且也允许兑换仓钞的话,那么势必会有很多商人甚至是我们的同僚会疯狂的开始收购这些仓钞,之前许多仓钞因为食盐产量不足,可能持有人都换了几辈人了,还没有兑换出盐引。而有关系能兑换盐引的大盐商,自己手中的仓钞都兑换不完,而且也不愿意多兑换,因为兑换多了要交的税就多,还不如兑换一些,再添加一些私盐来卖更实惠。因此仓钞一直走低,几成废纸,如今要是产量上去了,那么势必就会出现微臣所说的情况!”
另外几人听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之后刘鸿训道:“陛下!微臣以为除了刚刚首辅大人说的按照一定比例兑换以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兑换的期限,过了这个期限所有的仓钞作废,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每户设定一个限额,超过限额就不允许兑换!”
“这个限额可不好定!寻常百姓可能好定一些!那些大户,还有现在的盐商就难!”徐光启补充了一句,随后徐光启继续道:“微臣以为待改革方案一出便立马通过现在的驿站把讯息传遍全国,驿站在改革之后如今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这样让百姓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朝廷的讯息,相信他们在知道信息之后兴许不会出售了,即便出售也不会吃过吃亏。即便这过程会有不少人会赚到那也无伤大雅,可以体现出朝廷的威信!另外补充一句,改革方案还为出之前,需要严加保密才行!”
“不错!可以!那就这样!”崇祯笑着点头。
“可是陛下!过期作废不允许兑换也会让一些人误解为是朝廷的盐不够了,所以不能兑换了,那该如何处理?”毕自严继续道。
“那简单!让负责盐政的所有官员全部下岗!朕炒了他们的鱿鱼!”崇祯脱口而出道。
崇祯皇帝这一说,顿时把众人给呆住了,皇帝陛下说的什么啊?
“就是全部罢免!这如今科举也开始了,刚好会有不少的新人,让他们锻炼锻炼也好,相信他们也乐意!”崇祯笑着道。
众人听完不由得冷汗流了出来,陛下够魄力!随后崇祯道:“行了!那就这样!大纲便是如此!具体的细节和数据还得到时候召集相关的臣工进行商议,之后廷议的时候就由内阁提出便可,朕也明白会有很多臣工会反对,那也无碍,阻拦新政者,杀无赦!”说完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的光芒,众人见的不由地心里一惊,这皇帝虽然接触的久了,但是心思还真是捉摸不透啊,伴君如伴虎倒真是不假啊,众人感慨着。
之后的几天,就在崇祯和他的大臣们商议盐政改革的时候,又一些弹劾的奏疏如雪花般飞上了崇祯的御案,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崇祯不由得一个脑袋变成两个大。
“这都是些什么奏疏?!”崇祯苦笑道。
“陛下!老奴已经给整理好了!这一堆是御史弹劾罗鹰以及其他四位指挥的,有弹劾他们私自调动军队企图谋反的,有弹劾他们收受贿赂,目无王法的,还有非法圈地的等等等;另外这一堆是御史弹劾楚王的,主要内容是说楚王府里有超规格的建筑以及府兵,有谋反的企图,而且楚王在武昌城内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这还有一封武昌百姓痛斥楚王的万民书;最后这一堆便是御史弹劾江淮地区的一些官员,勾结商人,欺压百姓,伙同商人一起销售私盐牟取暴利,利用权利收受贿赂,目无王法等等!”曹化淳汇报道。
“真是有意思,互相打起来了?”崇祯饶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依老奴看如今这奏疏是蜀吴联合抗曹的局势!陛下您看这弹劾楚王的一堆比另外两堆加起来都还要多!”曹化淳笑着道。
“哦!有意思!行了,这些都交给中兴卫吧!他们知道该怎么处理!”崇祯嘴角一撇,他如今可没有兴趣看这些让他头疼的奏疏。。。。。。
很快,这些奏疏便如包袱般直接甩给了王承恩,王承恩看着这些奏疏,整个人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随后大手一挥道:“东风终于来了!儿郎们!干活了!按照这些弹劾的东西开始搜查,有的都给我搜出来,没有的哼哼!明白了吗?”
“卫公放心!卑职们晓得!”几个精锐的手下笑着道。
“好好干!差事办好了有你们乐的!”王承恩笑着道。
“是!卫公!”几人应声领命,随后便快速的消失在房间。
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王承恩笑着道:“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之后的几天,中兴卫的人开始穿梭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时不时都有人被带到中兴卫去,看着他们的身影,很多官员不由得想起了当初魏忠贤当权的日子,如今这架势似乎有些昨日重现的感觉,只是当权的人由魏忠贤变成了王承恩,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弹劾王承恩的奏疏又如雪花般一样纷纷到了崇祯的御案前,然而崇祯根本就看不到这些奏疏,因为在看之前就已经被得到崇祯吩咐扔进了垃圾桶,曹化淳笑眯眯地看着慢慢垃圾桶的奏疏,摇了摇头,默念道:“这些大臣何必折腾呢?”
另一边,魏忠贤自然是时不时地取笑王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