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呵!”蹋顿闻声大笑,欣然点头道:“苏仆延首领果然智计过人,说的一点没错。此战,我等拥有十三万铁骑,而汉军只有五万骑兵和三万步卒,故此我联军占据绝对优势。如无意外,我等此战必胜。这是其一。
    其二,汉军放弃城池之利,主动出关与我联军正面决战,此举殊为不智,实在是愚蠢至极。殊不知我联军全是弓马娴熟的轻骑勇士,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便是旷野厮杀,迅疾如风,奔袭速度之快,远非汉人骑兵可比。这般一己之短攻彼之长的战法,正中我等下怀,焉有不胜之理?
    其三,汉军身后虽有雄关要塞可以依靠,却不能不顾及关前的数万汉军。一旦汉军在关前大败,其身后的卢龙塞形同虚设,根本挡不住我等十余万铁骑的凶猛追杀;只需咬住汉军不放,便可顺势杀进关内,一举夺下此关。
    与此同时,我联军身后便是莽莽群山。即使战事不顺或进攻受阻,亦可退入深山,毫无后顾之忧。如此一来,我联军进可攻退可守,尚未开战便已立于不败之地。我等拥有如此多的有利优势,焉能不胜?哈哈哈”说完话后,蹋顿放声大笑,肆意的狂笑声传遍整个战场,落入汉军将士耳朵里便觉格外刺耳。
    眼见蹋顿朗声大笑,苏仆延、乌延二人不由得附和着大笑起来。大笑之余,乌延忽然想到什么,顿时神色骤变,笑声戛然而止。随即他忍不住地对蹋顿提醒道:“单于可还记得昔日於夫罗大军惨败之事?”
    “呃!”蹋顿闻声色变,当即收敛笑容,皱着眉头,语气不悦地沉声道:“於夫罗惨败身亡,南匈奴部落就此灭亡,此事我当然记得。偌大的匈奴部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汉军灭了,同为草原部族,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想忘记都难。乌延你到底想说什么?”
    乌延点头说道:“单于所言极是。曾几何时,匈奴人占据着整个草原,统治草原各部长达百余年,我乌桓部落便是其中一部,鲜卑人同样也是如此。但眼下匈奴人除了西部匈奴逃亡西域之外,仅存的南匈奴也于四年前被李利所灭。四年前的青狼谷之战,於夫罗率领十一万大军与李利麾下五万兵马正面决战,结果却被汉军使用火牛阵打败,继而一溃千里,十一万铁骑全军覆没,遂导致南匈奴彻底覆灭,自此不复存在。”说话之际,乌延神情凝重,神眼迷离,似乎正在回顾着昔日青狼谷之战的惨状。
    语气稍顿,乌延平复心神后,沉声道:“今日决战与昔日的青狼谷之战何其相似。我等联军拥军十三万,而对面的汉军则有八万之众,且在卢龙塞与群山之中展开决战。若是汉军再度使用诡计,我等岂不是又要重蹈昔日於夫罗之覆辙,十余万大军毁于一役么?”
    “嗯?”蹋顿冷冷地沉吟一声,一双浓密的虎眉蹙到一起,微眯着豹眼,眼瞳中寒光闪烁,充斥着浓烈的杀机。
    蹙眉沉思中,蹋顿神色阴沉地自言自语道:“阴谋诡计,重蹈覆辙么?倘若李利果真如此,那他未必太过轻视我蹋顿了。同样的伎俩,能够得手一次就已经甚是侥幸了,难道他还敢故技重施?莫非他真以为我蹋顿和於夫罗一样愚蠢吗?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今日便要让他领教一下我乌桓铁骑的厉害。今天我就要让他知道,任何阴谋诡计在我十余万铁骑面前都将一无是处,正面战场上能够决定胜负的绝不是阴谋算计,而是要靠实力!”
    一念至此,蹋顿神色冷厉,对苏仆延、乌延二人下令道:“你二人速速传令两翼主将素利和难楼,准备率部冲杀,只待我一声号令,全军一起冲阵厮杀,直取李利中军!不管李利有何阴谋诡计,我根本不给他施展诡计的机会,他能奈我何?”
    “诺!”苏仆延、乌延二人接声领命,当即策马转身离去。
    当蹋顿、苏仆延和乌延指着对面汉军阵前的李利、孔明二人指指点点的时候,李利和诸葛亮也在打量着他们,将他们的名字和真人逐一对照,并指认给麾下众将。
    此举看似不足为奇,实际却很有必要。毕竟李利和麾下众将之前并不认识这些蛮军首领,此番决战若是连对方的主要将领都不认得,未免太过荒唐,贻笑大方。
    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蛮军大多军纪松散,战斗时其将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如能斩杀其将领或部落首领,那么对蛮军士气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杀死一名蛮军将领或首领所能起到的作用,将远远大于斩杀成百上千名蛮军将士的战果;倘若一举诛杀联军主帅蹋顿,或许能起到奠定胜局的巨大效果。
    这种现象在诸侯争斗中并不多见,因为各镇诸侯轻易不会在厮杀之中出现,但在汉军与蛮夷作战中却是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屡建奇功。
    汉军阵前。在公孙瓒和严纲二人的介绍下,李利终于将蹋顿、苏仆延、乌延、难楼、素利和阙机等六位蛮夷部落首领逐一甄别,记在脑海里,并叮嘱众将记住此六人的长相,稍后大战厮杀时牢牢盯住他们,一旦有机会便务必将其斩杀。
    “主公,贼首苏仆延和乌延已从蹋顿身边离开,看来他们准备冲锋厮杀了!”对面的苏仆延、乌延刚一动身,诸葛亮便立即警觉起来,出声提醒道。
    “嗯。”李利闻声看向蛮军阵前,轻轻颔首道:“对峙半晌,我原以为蹋顿会派出将领出阵挑战,借此耀武扬威一番。现在看来,蹋顿确是武勇智略,见识不凡,着实不可小觑。眼下他改主意了,打算全军压上,直接率军冲阵厮杀。”
    说到这儿,语气一顿,李利扭头对诸葛亮说道:“这样也好,接下来就是贤弟的排兵布阵时间。全军八万将士包括我李利在内,一律听凭贤弟调遣,成败在此一举。孔明切莫心怀顾虑,尽可放手施为;成了,战功算你的,败了一切后果由我承担!速速登上帅台,指挥大军作战吧”

第959章 杀破狼,纵横喋血
    伴随“呜呜”的牛角号声响起,蹋顿跃马出阵,掌中战刀高高扬起,咻然手臂一挥、刀锋下坠,直指面前的汉军战阵。
    “冲阵!杀!”
    刀锋所向,无须赘言,蹋顿挥舞战刀,纵马疾奔,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唏聿聿杀!”
    随着联军主帅蹋顿一声令下,并身先士卒的冲锋陷阵,左、中、右三路蛮军闻声而动,纷纷纵马飞奔、挥舞弯刀,紧随蹋顿之后嗷嗷叫地往前冲。
    刹那间,十三万蛮军铁骑集体冲锋,仿佛决堤的洪流一般倾泻而出,轰隆隆震天巨响,横行无忌、吞噬一切,肆虐咆哮。
    这一刻,山河为之变色,骄阳为之黯淡,大地为之颤抖,苍穹为之震动。旷野上,晴空起惊雷,马踏轰鸣声恍若雷霆,惊天动地;平地起狂风,山河凝滞、丛林摇曳,飞沙走石满穷塞,尘土漫天,声势滔天。
    “轰隆隆!”
    就在蛮军十余万铁骑纵马飞奔的同时,汉军战阵同样是闻风而动,数以万计的汉军战骑跃跃欲试,只待中军帅台上令旗一挥便可飞奔出战。然而,位于中军后方的帅台上,军师诸葛亮挺拔的身姿傲然而立,并未挥动骑兵出击的令旗,反而挥舞黄色令旗指挥中军步卒出阵迎战。
    伴随令旗轻轻一挥,位于中军前半段的一万五千步卒大步上前。在中军阵前围成一个半圆状的巨盾阵,迅速组成拱卫中军的第一道防线。旋即。五千巨盾兵原地不动,一万名步卒迅速上前,搭弓上弦。
    “五轮齐射!准备放箭!”位于战阵最前方的一万名步卒,分为前、后两组,交替放箭。
    随着传令兵一声令下,弓弦震动。“嘭嘭”巨响。在“嗖嗖”的破空声中,五千支黑翎箭刺破气流,迎着斜阳飞上高空。恰在这时,又是五千羽箭紧随其后升空,与前面箭矢仅有二十米间隔。
    “咻咻咻!”
    当第一轮箭矢在天空中划过完美的弧线,凝聚成一团密密麻麻的黑点之际,第二轮箭矢咻然升空。紧接着,第三轮,第四轮
    “嗖嗖”的破空声在第一批策马飞奔的蛮军头顶上方咆哮。旋即急剧下坠。霎时,跃马挥刀的蛮军将士闻声色变,霍然抬头观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无比刺眼的太阳光。再无它物。不但什么也看不到,反而双目刺痛,痛得他们双眼流泪,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
    “噗噗噗!啊”
    正当蛮军将士被斜阳刺了眼,视线中一片空白之时,数以万计的箭矢汇集成密不透风的箭雨,倾斜直下。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破体声响。一个个蛮军将士应声栽落马下,瞬间毙命。箭雨不停歇,呼啸坠落,而蛮军却前赴后继,一片一片地轰然栽倒。凡是落马的蛮军,即便不被箭矢射死,也将沦为马蹄下的亡魂。
    “咻!”当第四轮箭矢升空之际,帅台上的诸葛亮霍然挥动红色令旗,早已等待多时的两翼骑兵瞬时出击。
    左翼,公孙瓒一直盯着帅台上的令旗,看见诸葛亮挥动令旗下令出击之际,他根本不用传令兵前来传令,便打马出阵,手举长枪,暴喝道:“将士们,一雪前耻的时机到了,随我冲阵!杀”瞬即,两万余幽州营铁骑紧跟公孙瓒身后策马出战。他们所面对的蛮军正是右翼大军,难楼和乌延二人率领的四万乌桓骑兵。
    右翼,赵云同样是第一时间率军出击,同样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带领两万无双铁骑冲阵厮杀。他们面对的蛮军则是东部鲜卑首领素利、阙机二人率领的四万鲜卑铁骑。面对两倍于己的蛮军铁骑,赵云及其帐下将士毫无畏惧,迎面出击,悍然冲向飞奔而来的鲜卑大军。
    不仅赵云所部是以寡敌众,左翼的公孙瓒同样如此。故此,这注定是一场兵力差距极为悬殊的恶战。并且,两翼骑兵是汉军的最强战力,如果他们挡不住蛮军铁骑的第一波冲锋,那这场决战便毫无悬念,必败无疑。
    哒哒哒!
    “锵锵锵!杀!”
    马蹄轰隆声中,汉军两翼骑兵率先与蛮军两翼迎面相遇,厮杀在这一刻猝然而起。
    骤然间,数以千计的骑兵激烈碰撞在一起。刀兵相向,战马碰撞在一起,使得两军纵马冲锋的势头骤然一顿;宛若惊涛骇浪的洪流遇到难以逾越的大堤,奔流之势戛然而止。
    “砰砰”巨响声中,赵云一马当先,龙胆枪寒光突闪,左右折冲,眨眼间便将三名蛮军将士刺落马下。随即,只见他长枪横扫荡开迎面袭来的三柄战刀,当即身形后仰,躺在马背上,两脚飞踹,瞬间便将左右两侧的两名蛮军踢飞出去。而那两名蛮军兵士倒飞之中连续撞翻数人,使得赵云身边的蛮军为之一空。
    眼见如此良机,赵云岂能错过?但见他趁着这一空当,掌中龙胆枪挥舞如风,策马急冲,碰到即死、挨到便伤,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在他左右折冲、奋勇拼杀之下,紧随他身后的马岱、马铁带领无双铁骑勇猛冲杀,迅速撕开缺口,为后面的将士杀出一条血路,为他们赢得更加充足的冲锋距离,将战骑冲阵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
    当赵云在右翼快速打开局面之际,左翼的公孙瓒同样毫不逊色,几乎与赵云同时撕开缺口,第一时间扼制住蛮军的冲阵势头,给蛮军迎头一棒,打掉蛮军的嚣张气焰。尽管公孙瓒已是人到中年,但只要他放下畏惧之心,就依然还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沙场悍将。何况,他身后还有徐晃、严纲等骁勇战将护持左右,身后和两侧的安全便由二人负责,使得他只管奋勇向前,毫无后顾之忧。
    大战伊始,蛮军两翼受挫,无形中促使蹋顿率领的五万中军成为一枝独秀,直奔李利中军冲刺过来。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无穷无尽、密密麻麻的流矢箭雨,使得蹋顿率领的中军将士遭受前所未有的惨重伤亡。尚未冲到汉军阵前,便有数千部众中箭落马,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急剧攀升,不断扩大。
    所幸,当他们冲到距离汉军百余步远的时候,纷纷取下弯弓,搭弓上弦,飞奔驰射,借此压汉军的弓箭手,继而一步步缩小距离,企图尽快冲进汉军战阵。显然,一旦让蹋顿冲进李利坐镇的中军,那无疑是虎入羊群,势不可挡,毕竟李利所在的中军以步卒为主。
    在这相对空旷的旷野上,步军根本不是骑兵的对手,即使兵力相差无几,也无法阻挡骑兵的铁蹄冲阵。说到底,李利身边的三万步军终究不是高顺帐下的陷阵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是以,若想用步军阻挡蹋顿率领的乌桓铁骑,无疑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眼见蹋顿率领蛮军铁骑快速逼近,仅剩百步之遥,一直待在李利身边沉默不语的李挚,不由得皱起眉头,低声道:“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军两翼骑兵还能抵挡住蛮军的进攻,但是蹋顿率领的蛮夷中军却是无人抵挡。如果任由其率众冲杀过来,我军就会十分被动,而我帐下金猊卫骑兵也将彻底失去冲刺空间,战斗力大损。主公,让我率军出战吧!”
    中军阵前。面对来势汹汹的蹋顿大军,李利泰然自若,脸上的神情极其平静,古井无波,俨然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听到李挚的话后,李利扭头看了一眼后方帅台上的诸葛亮,随之轻轻摇头,语气平和的轻声说道:“在没有接到孔明的号令之前,我等不得擅自出兵,耐心等待便是。眼下蹋顿已经率部杀到中军阵前,相信孔明对此早有安排,不用我等担心。”
    “这”李挚闻声诧然,侧身回头看了看站在高台上的诸葛亮,眼神中充满怀疑和担忧,似乎是不太看好这位风度翩翩的军师祭酒。在他眼里,孔明实在是太年轻了,并且此前一直待在隆中卧龙岗上潜心读书,霍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弱书生,没有任何大战经验。甚至,李挚怀疑孔明极有可能从未上过战场,一切都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为此,他十分怀疑孔明是否真有真才实学,主公李利是不是太高看他了。
    想到这些,李挚不禁失声嘀咕道:“但愿孔明军师不会辜负主公的信任,否则他非但误己误军,还会连累主公威名大损。”
    “嗯?”李利闻声后微微皱眉,沉吟道:“子诚切莫妄自揣摩,更不要怀疑孔明的才能,因为我从不怀疑他的能力。至于此战胜负如何,我并不十分看重。胜则可喜,败亦悠然,不必太过在意。”
    李挚闻言错愕,诧异道:“莫非主公另有安排,亦或留有后手?”
    李利高深莫测地淡然一笑,遂沉默不语,双眸深邃地注视着眼前的大战厮杀
    (。(lw0。))

第960章 杀破狼,一刀惊魂
    卢龙塞关前,汉军两翼骑兵紧紧咬住蛮军两翼兵马。面对两倍于己的蛮军铁骑,左右两翼主将公孙瓒和赵云二人毫不畏惧,率领所部战骑后发先至,硬生生撕开蛮军战阵,扼杀住蛮军横冲直撞的铁骑冲锋,使之锐气受挫,数万铁骑拥挤成团,迟滞不前。
    斜阳见证,绿茵为凭,狂风伴舞,飞沙走石与血色迷雾交相辉映。兵戈激荡,战马长嘶,卢龙塞关前上演着一场血与火的殊死搏杀。
    战场中央。乌桓、鲜卑联军主帅蹋顿率领五万乌桓铁骑顶着密集如蝗的流矢箭雨,张弓驰射,纵横驰骋,凶猛如狼群般扑向李利所在的中军战阵。
    当蹋顿大军冲到中军阵前不足五十步时,帅台上的诸葛亮突然挥动令旗,位于中军最前方的一万名弓箭手迅速后退,五千巨盾兵跨步上前,将七尺巨盾扎进地下,把两丈长的大戟架在巨盾上,戟柄踩在脚下,侧身沉肩,用肩膀扛住巨盾,试图以半圆状的巨盾阵对抗迎面冲杀过来的乌桓铁骑。
    随着“轰隆隆”的马踏声越来越近,蹋顿率领的乌桓铁骑迅速碾压过来,距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缩小。
    三十步,二十步,十步?三步。
    “噗噗噗唏聿聿!”
    伴随一声声锐气破体声响猝然而起,上千匹乌桓战马凄厉长嘶,硬生生撞在架在巨盾上的大戟锋刃上。霎时,一千多匹战马骤然栽倒翻滚。马背上的千余名乌桓骑兵被抛上天空,连带着掀翻身后疾奔而来的数百名乌桓骑兵,人仰马翻。而挡在乌桓铁骑正前方的千余名汉军巨盾兵则被翻滚之中的乌桓战马瞬间撞翻。身不由己地倒飞出去,撞在身后的巨盾上,非死即残。
    与此同时,巨盾阵前两层顷刻间被攻破,并搭上两千余汉军步卒的性命,侥幸生还者寥寥。但他们是好样的,死得壮烈。死得其所,死得值得。正是他们不惧生死的顽强抵抗,以命搏命。以两千余人的伤亡换取了同样多的乌桓骑兵的性命,并扼杀了乌桓铁骑第一轮冲刺,也是最具攻击力的第一波冲锋。及时有效地扼制住了乌桓铁骑的冲刺势头,使其前路受阻。迫使后面的乌桓骑兵不得不减慢速度。绕过前面人仰马翻的阻碍,转而从两侧迂回冲阵厮杀。
    然而,两三千乌桓铁骑的伤亡对于五万大军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纵能迟滞一时,却无法真正挡住乌桓铁骑的集体冲锋。故而两千多汉军步卒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组成的巨盾阵,在乌桓铁骑面前就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块突出海面的礁石,仅是掀起一朵巨浪,而后便被迅速吞没。根本不可能阻断巨浪的冲击。
    伴随乌桓铁骑冲到阵前,五千名巨盾兵组成的圆形防御阵顷刻间土崩瓦解。随即湮没在狂奔如潮的铁蹄洪流之下。尽管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拼命抵抗,并换取了不少于五千乌桓骑兵的性命,但他们在数万乌桓铁骑面前仍是螳臂挡车,不堪一击。兵力数量的巨大差距掩盖了他们的卓越战绩,而随着他们相继惨死在铁蹄之下,所有的战绩都变得毫无意义,生命终结的同时便彻底告别了一切荣耀,尘世间的一切与他们再无瓜葛。
    说时迟,那时快。
    就在巨盾阵迎接乌桓铁骑第一波冲击之际,坐镇中军的李利与步军弓箭手一起退入中军后方,撤至帅台下观战。眼睁睁看着五千巨盾兵眨眼间灰飞烟灭,李利神情冷峻,双眸阴沉如刀,不自禁地从李挚手中接过金猊战刀,紧紧攥在手里,刀锋斜插在沙土中“兹兹”作响,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与腾腾燃烧的战意。
    两百步开外的阵前战场上,五千巨盾兵以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极大地遏制了乌桓铁骑的冲刺速度,迫使后面的骑兵迂回冲阵。然而,圆形巨盾防御阵并没有彻底挡住乌桓铁骑的第一轮冲锋,仍有数百名乌桓骑兵纵马跃过巨盾,杀进巨盾阵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