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悍刀行-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帝童渊。

    为了砥砺武道,童渊自幼在东海之滨打潮练功,那时的江湖各种天才层出不穷,甚至连天生剑胚都出了一位,江湖上自然也传出了无数佳话和侠义风流。

    被视作只有中人之资的武帝童渊,不去结交酒肉朋友提升自己的名望,不去行侠仗义享受江湖的妙趣,也不去挑战各门各派的青年俊彦,走一条华而不实的战尽天下路数,只是闷头提着一杆大枪打潮。

    初出江湖便一鸣惊人,搭手剑开天门过后名声达至顶峰的白衣剑神王越,竟是一拳震散了折断无数名剑的蚍蜉神意,与今天拓跋宝冠一拳击断西凉第一猛将的大刀,何其相似。

    今日登基大典,汝南袁氏雒阳王氏这些密谋了许久又等待了许久的大鬼小鬼指不定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必不可少的需要安排一批精兵悍将压阵,老一辈无双猛将有吕良祖猛奴贺拔滇那三人,青年一辈的太史慈、兀突骨、张绣、胡车儿、管亥。。。。。。。一个不落的全部到场。

    这次可是有一场来之不易的从龙大富贵,也就甘宁那个愣货屁颠屁颠的跑去齐国故地,去啃注定连点残羹剩饭都欠奉的历下城,还想与太史慈争夺头号大将的名头,过了今天,怕是连兀突骨这个胡人也不如了。

    稳稳踩在一品金刚许久的兀突骨,那双凶残的竖瞳,倏地冒出了一股子令西凉铁骑都感到彻骨颤栗的贪婪和狂喜,哪里是衣冠得体的汉人,分明就是一头衣冠禽兽,还是一头饿了十天半个月的巨蟒,突然闻见了血腥味。

    这位在狠人凶人遍地的黥字军还能斩将夺旗第一的百越蛮子兀突骨,浑身爆发出一股极其暴虐的气息,骤然从刘辩的身边冲了出去,拎着两柄大锤子,轰向了面色如常的拓跋宝冠:“嘿,饭缸,这小子的脑袋归老子了,别忘了请老子去秦楼楚馆喝顿好酒。”

    胡车儿嘿嘿一笑,收回了虚张声势迈出的右腿。

    刘辩麾下那帮子猛将说起抢功劳,一个比一个丧心病狂,其中以兀突骨和胡车儿尤甚。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的胡车儿,早在西凉第一猛将华雄策马冲出去的一瞬间,就准备偷摸挪过去捡漏。

    至于从别的武将手里抢功劳,会不会引起西凉军的公愤,会不会被人诟病没有武德,胡车儿才不在乎哩,又不当饭吃。

    那可是拓跋宝冠的脑袋,胡车儿还没进入大将军府以前就听说过这位的赫赫威名,除了在西北小阎王马超手上吃过挂落,但凡是遭遇拓跋宝冠的边塞将军,存活率为零。

    这么一颗早些年被大将军明码标价百金的头颅,时过境迁,到了现在怎么也得翻个几番,值个两百金三百金的,保不齐四百金都是有可能的,按照现在的粮市行情,那得是多少万斤粮食,部族里的小崽子又得多活多少。

    单是想上一想,胡车儿那张大笑的嘴都能咧到耳后根,哪里还会顾及劳什子武德,可华雄的武力胡车儿当年可是亲眼瞧见过,不说比肩读书都能读出个万人敌的关二爷,单就骑战而言,在塞北吹了这么多年风沙的华雄,比起太史慈甘宁张绣三人,只强不弱。

    这么一位沙场悍将,连拓跋宝冠的一拳都没扛过,自认能与华雄大战三百回合的胡车儿,当即打消了斩将夺旗的心思,却又升起了其他小心思。

    俗话说好虎架不住群狼,你拓跋宝冠再是鸠虎之勇,力气也有使光的时候,气机也有耗光的时候,到那时便是俺老胡大展神威的档口。

    嘿然一笑的胡车儿,很快换上了一张严肃脸庞,凝视闷不吭声的管亥,拍了拍他的肩膀:“管兄弟,你来主公麾下也有不少日子了,可一直没怎么立下大功,俺老胡倒是没啥意见,毕竟管兄弟有几斤几两还是肚里有数的。”

    “但是那帮子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就知道瞎叫唤的文官可不这么想,小心时间长了丢了皇帝近卫的官职。”

    管亥本想着再观望观望形势,心中顿时一凛,暗骂自己一句真是小心过头了,赶忙向胡车儿拱手致谢,体内气机鼓动。

    两人交谈的三两息之间,又有一道人影横飞出去,被刘辩等人寄予厚望的一品金刚兀突骨,竟然是与华雄一般无二的没能撑过一个回合。

    刘辩脸色不愉,很快又释然。

    抬手拦下了准备出手的太史慈,轻轻一跺脚,如那御风而行的仙人,凌空虚度而去。

    衣袂鼓舞。

    抱臂站立的拓跋宝冠,脸上终于是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健壮身躯上的那件兽皮袍子极速膨胀,显然是要使出全力了。

    一群胡人里唯一一名汉袍长衫打扮的头领,拖着一口半月大刀匆忙策马来到了御道中间,左手按在了拓跋宝冠的肩头:“宝冠,接下来这一战由我来,你可以退下去了。”

    见拓跋宝冠还是纹丝不动的站在原地,郑重其事道:“汉朝皇帝气机流转的不同寻常,想必你也是发现了。”

    “虽说刘辩的武学光景只是一品金刚,但是因为这个诡异气机的缘故,估摸着此时此刻就是你师父万俟蚩尤来了也讨不了好。”

    “在北方,我等北人有天神附体一说,换成南方汉人则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这座汉人都城,这位皇帝可以说是几近于无敌的。”

    “可以寻求一些投机取巧的法子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虽说遗祸无穷,对于自身武道也是百害而无一利,但这些都是后话,几近于无敌就是无敌,掺不得半点的水分。”

    “接下来还是我来迎战为妙,免得你蓄养了多年的苦功,毁于一旦。”

    疆域长达万里控弦之士超过百万的胡人王庭,论声望首推大单于檀石槐,紧随其后的却不是西部大王拓跋力微东部大王宇文莫槐,也不是草原战神万俟蚩尤,而是这位在万里草原有着智叟之称的公孙须朴根。

    他可是草原上少之又少的饱读诗书之辈,大单于檀石槐都曾感慨,朕可以一日无茶,不可一日无公孙。

    加上公孙须朴根曾经教过拓跋宝冠几年汉字礼乐,被这头养不熟的草原饿狼视作除了师父万俟蚩尤以外,唯一不能亲手撕成两半的族人,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是默默退了回去。

    江河日下。

    曾经在河套地区观看黄河上游变作中下游壮丽画卷的公孙须朴根,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了一个只能用来形容天地间壮丽景观的词汇,怪诞之极。

    黄河上游河道宽缓,两岸宽约四百多步,流动到上游与中下游交界处,骤然由一条宽度不过二三十步的峡口冲泄而下。

    黄河水冲击力度之大,曾经把好事者卡在峡谷出口处的一块万斤巨石,冲出了足足十几里,同时把卡住巨石的厚重岩石撕裂了两道高达百丈的裂口,公孙须朴根当时刚好在场。

    现在只是挨了刘辩一袖子,连刘辩的手都没碰到,公孙须朴根当场便有一种自己就是那块万斤巨石的感觉,差点被一股难以想象的巨大气机轰碎了身体。

    满场哗然。

    倒在地上生死难料的公孙须朴根,纵是草原儿郎眼里细皮嫩肉的小娘们,但他位列四鹰十八天狼还是极为靠前位置的武力,做不得假。

    当年还在草原战神手中罕见的撑过了十个回合,被那位草原战神笑着称赞了一句,细细打磨武道二十年,有机会争一争草原第一人的宝座。

    这么一位武力通天的草原大王,像一只苍蝇一样差点被拍死,这让崇敬公孙须朴根多年的草原勇士们如何接受的了。

    缓缓拔出长剑的独孤休屠,满是茧子的手掌霎时顿住,其他那些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草原勇士们也是纷纷偃旗息鼓,目光投向了在场的几位王庭单于。

    这几位地位仅次于大单于檀石槐的各部大王,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这里,就是想铤而走险的大捞一笔,照现在的形势来看,还想捞好处?不把小命搭在这里就不错了。

    董胖子可是还在这里!

    潮起潮落。

    潮水般涌来的胡人,又如潮水般迅速退去的干干净净,速度之快,就连习惯了撵着胡人四处乱窜的董卓,不免愕然。

    很快又狞笑一声,把目光投向了御道对面的满朝文武。

    面对声名狼藉的董卓,平日里破口大骂一个比一个起劲的文武百官,抬头看一眼都不敢,大冬天的汗流浃背,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想必会有一大批庙堂重臣感染风寒,无法上朝了。

    司徒袁隗司空陈蕃几人却是神色自若,忽地刮起一股子寒风,几位老人还有闲工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貂裘火炉,暖和暖和身子骨。

    王畅更是有恃无恐的拿出一壶唯有皇帝才有资格享用的椿龄益寿酒,笑道:“诸位不必担心,汉王已经从青州起兵勤王,估计这会就快赶到雒阳了,董胖子只有三千兵马,本官倒是要看看董胖子怎么抵挡汉王的百万精锐。”

    百万精锐?

    西凉军众将士打仗向来实在的很,时常的还少报一些大军数目,摸不清中原腹地虚张声势的路数,还真的以为自封汉王的刘协坐拥百万大军,一时间不免被这个数目惊住了。

    文武百官望见西凉蛮子脸上露出了愕然的表情,心里松了好大一口气,正准备往王畅大人身边靠拢几步,寂静的御道上突然传来了一声急促的脚步声。

    “报!”

    一名形容憔悴的驿卒,高举着一卷密函,踉踉跄跄的快步跑了过来:“青州急报。”

    文武百官听到驿卒焦急的呼喊,胜过一切的仙音妙音梵音,心中大定,纷纷开始从袖口拿出蜀锦布娟擦拭额头的汗水。

    甚至有些官员准备在刘辩看完那封密函过后,无视君王存在,直接向家中走去好好享受一番香汤浴。

    刘辩脸色平静的接过了那卷引得在场众将士面如死灰的密函,脸色大变,却是大喜,连说了三声好字,留下了一句载入青史的评语。

    “甘兴霸不愧为帝国双壁。”

    刘辩摊开卷轴,寥寥几个隶书大字,如一座座歌功颂德的石阙,横亘在白纸黑字之间。

第450章 当豪饮一碗() 
御道上的局势可谓是一波三折草蛇灰线,大权不停的旁落,经过一连串的纵横捭阖,天下大势终于还是回落在刘辩手中。

    郭嘉站起身来拍拍屁股,哼着一曲行酒令,离开了大局已定的庙堂。

    大殿正中的皇位宝座后方,有一面龙祥凤瑞刺绣屏风,取自陆地登龙、有凤来仪天下就会太平五谷就会丰登的深意。

    屏风起源于周朝,当时称作扆,只作为周天子的专用器物,经过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今簪缨权贵甚至是有钱的豪商巨贾都会在正堂摆放一面山水花鸟屏风。

    郭嘉起身离开的一瞬间,不由的望了一眼高高坐立的龙祥凤瑞刺绣屏风,倒不是这面屏风的做工如何的花团锦簇,而是寓意非凡。

    前汉的贾谊曾经站在那里过,大儒庞德公也曾经在那里站立,大殿之上,皇帝之后,那块注定无法载入青史的方寸之地,历来是裨官野史大书特书的一处奋笔疾书重地。

    布衣宰相。

    程昱不慌不慢的命人收起了大殿里的茶水火炉,一步一步走向了那块就连郭嘉都心生向往的方寸之地,这是主公留给自己的承诺,只要稳住大势,便能暂时站在那里。

    观文武百官,观天下兴衰,观大汉王朝。

    李儒竟是不由的眼眶湿润,还有什么能比瞧着总角之好程昱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志向,更为心情大好,偷偷抹了把眼角,也是转身,不过没有离开而是向御道走去。

    大局已定,收尾至关重要,这个尾若是收的不好,筹谋了这么多年的大事将会事倍功半。

    御道上,寒风凛冽。

    文武百官全部穿着厚实的各种皮裘,身子骨倒是挺暖和,但是那一口口明晃晃的环首刀,却让他们的身子骨提不起一点热度,有的只是眼皮打颤的心惊胆战。

    “华雄。”董卓大步走到满脸赤红的华雄身边,粗暴的扔给他一口环首刀:“别他娘的像个娘们一样在那哭哭啼啼了,还能握刀就给老子站起来。”

    “还记不记得陇西郡一战?”

    陇西郡一战,华雄进入西凉军以来最艰苦的一战,当时他陪着老太守去羌戎的地盘打猎,恰好碰见了一支多达三四万人的羌戎大部落迁徙,随同的一千多飞熊军将士全部战死,就剩下他背着老太守逃了出来。

    逃到陇西郡边界,下达死命令只给各县县尉半个月的时间,临时组建了一支八千人的大军,杀向了那支强盛大部落,结果不出意外的是羌戎大部落灭族了,八千人大军同样是损失惨重十不存一。

    这也就罢了,事后董卓干了一件震惊朝野上下的不合礼法之事,砍下所有羌戎的脑袋,在陇西郡边关大门口筑造了十几座高如小山的京观。

    华雄从前到后亲身经历了那件事,胸口差点被一名羌戎千夫长开膛破肚了,怎么会忘记那场险些马革裹尸的苦战,抬起虎口崩裂的右手,果断握住老太守扔过来的环首刀,摸不清头脑。

    董卓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御道上需要几座千人京观。”

    千人京观?还几座,满朝文武来来回回杀个两遍也凑不齐几座千人京观,不过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华雄倒是懂了。

    杀光满朝文武。

    这种事放在往常甭说是真刀真枪的做了,就是想都不敢想,不说得罪多少世家望族,那可是一颗颗带着高冠的脑袋,谁敢做下这等人神共愤罄竹难书的大逆不道之事。

    华雄却是开怀的笑了起来,罄竹难不难书不知道,老太守还把自己当心腹就成。

    静静看着这一切的刘辩,心生不喜,若是真的把满朝文武都杀了,收尾可就收得惨不忍睹了,只诛首恶即可,其他那些群龙无首的官吏则要放了。

    偏偏自己又不能多说,不然的话从一开始就营造的置身事外前功,可就要尽弃,非但自己不能明说,就连麾下的人都不能与斩杀司徒袁隗司空陈蕃几人这件事有半点瓜葛,否则很容易被别人拿来做文章。

    左右为难之际,一袭大红色长袍从大殿内走了出来,示意脸上闪过狰狞之意的华雄暂时不要轻举妄动,郑重道:“岳父,杀光满朝文武是痛快,也彻底为大将军报了大仇,免得有漏网之鱼。”

    “但是岳父可曾想过,这样极易让皇帝陛下树敌天下,与整个天下的世家望族站在对立面,这一幕怕是大将军在世也不希望看到的。”

    “大将军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岳父大人是知道的,希望皇帝陛下中兴汉室,把大汉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所以说岳父只需要杀了袁隗陈蕃这些个首恶足够慰藉大将军的在天之灵了,其余的文武百官还是暂时饶过为好,这样不仅能够体现皇帝陛下的宽宏大量,收拢天下臣民的民心民意,还能使得朝堂得以正常运转,不然没了这些经验老道的官吏,朝堂将会彻底瘫痪。”

    董卓十指相扣,沉默不语。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岂能轻易放过他们。

    ——————

    河东解良,大雪如盖。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接连下了三四天,乡间小道上的积雪深入膝盖,漫山遍野入眼全是雪白的乡亭,空无一人,只有几只饥肠辘辘的黑色老鸪,呱呱乱叫。

    今年打从开春一直到深秋,土地旱的都快成了沙土,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对于关西百姓来说是一场大幸事,许多坚持不下去准备逃亡雒阳的贫苦百姓,不约而同的冲出了屋外,站在寒冷的大雪里嚎啕大哭。

    瑞雪兆丰年,这一场大雪来年足以救活许多濒临崩溃的家庭。

    汉寿亭的那位教书先生也如这一场波及范围极广的大雪,声名远播,一是这位先生不求名不为利从不收取束修,着实让家中实在没有多少余粮的乡民松了一口气,还有这位先生传道受业的赫然是史书。

    天下各类典籍文摘子集繁目众多,其中就数史书最难抄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记录历代皇帝言行的史书,怎能允许世间人随随便便抄录,品头论足。

    非是拔尖世家望族哪里有资格抄录一本史书,借助青史人物的得失,教导族中嫡系子弟的为人处世之道。

    “先生,先生。”

    教书先生端坐在窗前,就着大雪纷飞,细细品读手中的史记,小院外的木门突然被快速敲响,同时传来两道欢呼雀跃的孩子呼喊声。

    盈娘赶忙放下手里的女红针线,从那条铲出的积雪小道,打开了木门,两名脸蛋冻的通红的半大孩子,一人手里拎着一条腊肉,一人拎着两条大鲤鱼。

    两个孩子把手里的东西塞到盈娘的手里,不容她拒绝,踩着嘎吱作响的积雪跑向了屋内。

    “先生,咱们亭建了一座武庙,可好看了,比皇帝的宫殿都好看,先生要不要去看看。”

    教书先生心平气和的读书,头也未抬。

    “先生,先生,你一定要去看看,里面供奉的可不是龙王爷土地公,是我俩最崇拜的天下无敌大将,有咱们关西的马超,还有那个小霍去病曹操,江东的小霸王孙策,最重要的是有”

    “你闭嘴,我来说我来说,摆在正中间的,就是我俩最最崇拜的关羽关二爷。”

    这两个孩子是教书先生从稚童越来越多的私塾里,收下的仅有两名学生,家世一般,没有那几家抱着投机取巧心态的地方望族家底丰厚,只要收下宗族的两名学子,愿意奉上五百五铢钱作为束修。

    天资也是一般,没有脱颖而出的聪慧,读书识字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这辈子最大的出息也就是能当个乡野教书先生,不过两人胜在极其孝敬父母。

    尤其是高一些的王甫,父亲前些年服徭役去郡城修葺禹王庙,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了下来,腰部以下没了知觉,常年卧病在床。

    小小年纪七岁便扛起了家里的重担,耕田、争水、打猎、进山为父亲采摘药草一样不落,他的娘亲为了这些事没少掉眼泪。

    赵磊这孩子血性则要更足一些,年前乡里大旱,赵磊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赵磊娘亲偷偷跑去县城准备卖了自己的嫁妆,一支做工精细的玉簪子,被财迷心窍的当铺掌柜私吞了不说,险些还被几个伙计生生打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