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系列之烽火大唐-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七)() 
案子皇帝既然传下圣旨了,那么刑部和御史台自然知道皇帝心中是何想法,这定是要给平城梁翻案。≯加上皇帝命杨国忠不要插手此事,是以明里杨国忠无法干预,案件审理起来自然顺畅许多,不出三日三司审出结果便是证据不足,平城梁无通敌叛国之嫌,陈文远依实情奏明皇帝。为按抚朔方军心,李隆基下诏为平城梁平反,并追封平城梁为“震军大将军”,诏书八百里加急送往武灵朔方军处,昭告天下。克日,李隆基下令将平城梁迁葬,以慰其在天之灵,平青云无罪释放,后李俶上言,李隆基恩准,着平青云为太子卫率,统领东宫六率,这是后话了。

    早在大理寺后牢时,平青云便就知道了皇帝为他父亲平反了冤案,知道消息那一刻,平青云喜极而泣,仰天痛哭,这段时间以来,经历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好几次从生死的边缘走了过来,此时此刻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百感交集。总算能让父亲沉冤得雪,不至让天下人唾弃。

    大理寺接到圣旨那一刻时,便立刻将牢中的平青云释放了,平青云拜谢了陈文远,就奔向李俶府邸,却见李俶与高凤麟等人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平青云快步走上前去,在离李俶还有三步之遥时,噗通跪了下来,李俶可谓对他有再生之恩,不仅恢复了他自由身,还为他父亲和平家昭了雪,这份大恩大德,平青云只盼来世再来报了。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此刻的平青云再也掩不住激动的泪水,边向李俶磕着头,眼泪也洒在了地上。李俶不等他磕完九个响头,一把将他托了上来,直言无须大礼,平青云心念这份恩情可比天高,毅然还是将那九个响头磕完了,一旁的高凤麟和赵文心等人无不动容。

    这日午间,李俶在其府邸为平青云摆酒设宴,一来他得获自由,再也不是通缉之身,二来平城梁平反,昭告天下,尚为可喜。酒宴不过四五人,李俶是主,平青云、高凤麟、陈文远为客,此为四人,尚还有一人未至。平青云见还有一席位空闲,便问这最后一位宴请的是何人。李俶淡淡一笑,说到此人即刻就到,耐心多等片刻。

    不过盏茶功夫,门外传来呼呼风声,脚下足声厚重,伴随着一阵哈哈大笑,进来一人,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只见这人约莫二十七八,身长八尺有余,生的人高马大,较常人比高出一个头来,身着锦衣金靴,腰系玲珑玉雕,手执一把棠溪宝剑,好不威风凛凛。

    李俶见那人进得门后,忙的招呼道:

    “来来来,三弟,快请坐下,我来为你引荐两位朋友。”

    那人依言坐到了自己的席位,将宝剑置于身旁,平青云和高凤麟还自奇怪,这人怎地如此无礼,进了王府,竟然不卸下兵器。正自疑惑,李俶道:

    “来来来,我来为二位引荐,这位便是我三弟,建宁王李倓。”指着平青云又道:“三弟,这位便就是原朔方军使之子,平青云平将军。”然后指着高凤麟道:“这位就是我之前跟你提过的,袁成子老师的关门弟子,适儿新拜的师傅,高凤麟兄弟。”最后指着陈文远说道:“陈大人你是识得的。”

    平青云和高凤麟听到说这人便就是李俶口中常常提到的建宁王李倓,难怪可以携兵器入府,都连连抱拳行礼。陈文远是大理寺卿,自然见过李倓,自不惊讶,也是向李倓抱拳行了一礼。

    那建宁王李倓听到二人姓名,转身看了两人几眼,对平青云说道:

    “你是平青云将军?久仰久仰,听大哥说这次皇上正是替你父亲平反了,又恢复了你的自由身,真是可喜可贺啊。”说着也是连连抱拳,表示恭贺,平青云回敬表示感谢。

    接着李倓又说道:

    “我听大哥说平将军你长年在边塞,与突厥等部族交战,胜多负少,可有此事啊?”

    平青云没想到李俶会跟李倓说起自己往事,也是错愕:

    “广平王谬赞了,先前在边塞之地,多有战事,我也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忽听李倓哈哈大笑起来:

    “平将军过谦了,我生平对佩服那些在沙场征战的兵将了,我这人没有别的偏好,就喜欢练功习武,希望有一天能够带兵出征,饮马疆场。”

    平青云只听这一句,就知道这建宁王李倓乃是好武之人,难怪他宝剑从不离身,就连来亲哥哥这喝酒也要随身携带,说道:

    “王爷豪气英武,将来定能在疆场之上驰骋莫敌。”

    李倓听罢又是一笑:

    “听说平将军武艺高的很啊,改日有机会切磋一二啊。”

    说到武功,倘若以前,平青云可能还会自诩武艺高强,可是自从流落江湖之后,他见识了一个比一个厉害的高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来江湖上还有那七大宗师之说,单单是追杀他的那位黑衣女子,他都有所不及,更不要说如高凤麟这般练成了《天罡宝典》的武功高强之人,那七大宗师,更是自己触不可及的高度了,听李倓这么一说,无奈只得说:

    “王爷过奖了,论武功我实在是难以启齿,因为我就曾见过很多武功高过我之人。”

    一听有武功比平青云还要高的人,李倓如醒了春梦一般,说道:

    “哦?那不知还有何人功夫高过平将军呢?”

    平青云本想说那黑衣女子,却又不知如何启齿,这时李俶接过话来,对李倓说:

    “三弟,你可别忘了,我跟你提过的高凤麟兄弟啊,我敢说,他的武功就绝对在你之上。”

    李倓一拍脑袋,才想起来还有高凤麟这么一个人,他自小就听李俶常常提到在三清观,袁成子有个关门弟子,天资极高,武功早已出神入化了,正是席上的高凤麟。

    李倓哈哈大笑:

    “我差点给忘了,”对着高凤麟说道:“大哥经常跟我提起你,袁老师是大唐国师,又是七大宗师之,那高兄弟的功夫定是厉害的紧了。”

    高凤麟笑道:

    “王爷过奖了,我只不过是运气好,师傅肯教我,不然还不知道在哪里跟一些泼皮无赖打架哩。”

    李倓好奇问道:

    “怎地,高兄弟经常与打架?”

    高凤麟笑道:

    “不瞒王爷,我这人生**多管闲事,总爱到处惹事,所以就经常会与人争斗打架,完全将师傅的教诲抛到脑后去了,哈哈!”

    “我前些年也跟师傅学了些拳脚,用来与人较量,可那些人都因为我的身份,不敢与我真正的对打,实在无趣,既然高兄弟喜欢与人切磋武艺,不妨我们今日就比一比如何?”说着竟然也不顾对方同不同意,也不问问主人家李俶是否方便,就起身来,取了宝剑,便要打起来似的,直叫李俶和高凤麟等人看的哭笑不得。

    高凤麟瞧他一副认真模样,却有两分憨傻,八分认真,从他呼吸匀畅,脚步厚重敦实,笑声中气十足,看来他所言非虚,其武功不容小觑。

第六回 平冤昭雪(八)() 
李倓持剑往门外院中走去,临出门时回头望了≦”得了主人的应许,高凤麟如获大恩,起身而出,李俶、平青云与陈文远几人也随着他们去到院中观摩。得知建宁王要与人比武切磋,李俶府中众侍卫、文事等下人都纷纷聚到院中瞧热闹。

    李倓见高凤麟双手空空,问他用何兵器,高凤麟两手一摊,耸了耸肩,示意没有兵器,李倓不愿讨这个便宜,命人将器库房中的兵器一并取了来,让高凤麟挑选,高凤麟习惯空手,与人动手也从未用过兵器,这会要他选择兵刃,却叫他为难了,见李倓手中持了一柄上好的棠溪宝剑,便也挑了一柄长剑,这件虽比不上棠溪剑锋利,却也是上好的精钢所打造,掂了掂分量,随意的舞动了几招,还算趁手,就决定用此剑了。

    二人相对而视,不过一臂距离,“请!”“请!”,两人各自倒转剑柄右手握剑柄,左手搭于右手手背,躬身行礼。两人身子未动,却闪过两道白光,双剑已然相交在一起了,二人各自退开了一步。

    李倓挺剑笔直,直指高凤麟,双目凝视剑尖,见高凤麟身子不动,大喝一声,举剑向右画了半圆,从右下方攻向高凤麟,左手捏了个剑诀,点向高凤麟右臂,高凤麟眉头紧锁,这招起手式大是有违常理,哪有出手递招便袭向对手右侧,况且自己右手持剑,如此进招岂不是让自己削下他的手指么,剑招已经攻至面门,不及多想,举剑挑开,一招“空谷幽兰”将其化解了,但是见对方左手剑诀还自攻来,心下差异,倘若对方不及时收手,恐怕就有断指之危了,旁观众人也瞧出这一节,李俶失声叫道:“小心!”李倓像是没有听见一般,攻势依然不减,突然,左手化掌,方向急转,竟然“当”的一声打在剑背,高凤麟猝不及防,未能蓄力抵挡,被击的后退了一步,虽然高凤麟冷不防,却也瞧出李倓膂力惊人。

    见对方一出手就是奇招,高凤麟心痒难耐,觉得李倓剑法造诣不凡,大笑一声“好剑法!”话音刚落,便伸手出剑,在地上舞了一个剑花,然后将长剑横置面前,这招正是三清观绝学“六阳剑法”中的起手式,一招“鹏程万里”,长剑席卷漫天挥舞过去,将李倓上半身尽数笼罩在内,“好剑法!”李倓同样回应三字,将剑自右向左在身边环绕一圈,只听“当当当”三声,双剑相击了三次,李倓身子随后也转了一圈,将三剑格挡外出,自己旋转一周,猛地里从右下角窜出,棠溪剑唰唰两剑使出,高凤麟背后一冷,这一招“鹏程万里”虽然将他上半身笼罩住,让他动弹不得,却不想对方干脆弃上攻下,自己又无暇回剑,实在是高明,情急之下暗吸一口气,运气丹田,劲灌双腿,在空中一个侧身翻,身体半旋转腾起,得此空隙,长剑挥舞,一招“一飞冲天”,又是“当当”两声双剑相击两次,待得高凤麟落地,与李倓已是换了身位置,这一攻一守,一急攻,一腾空都只在一呼吸间完成,直叫众人看的目瞪口呆,二人反应之灵敏,出招之快,叫人瞠目结舌。

    见李倓出手不凡,高凤麟凝神应战,将一套三十六路“六阳剑法”呼呼使来,李倓见高凤麟愈战愈勇,剑法使得越来越快,而后忽快忽慢,除去第一招第二招,自己尚有还招余地,后来的七八招剑招高凤麟剑法之快,令人匪夷所思,自己只能疲于应对。其实高凤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出剑的度有多快,一切皆因《天罡宝典》大成,体内龙虎交会,又为他洗筋伐髓,不管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较常人高出了一大截,反应能力更是出众。《天罡宝典》依道家所讲,讲究生生不息,体内真气一旦使出,便会源源不断,丹田之处似乎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力,此时高凤麟的内力,已经是震古烁今,这六阳剑法配合《天罡宝典》的内力使将出来,威力自是威不可挡。

    但是李倓也不是泛泛之辈,初始见高凤麟剑招奇快,难以应对,待到十余招之后,已慢慢适应高凤麟的度,再无先前那般难堪,他只觉高凤麟内力奇高,非已所及,剑招中夹杂着内力颇为难以应付,但凡是不可硬拼,总不能以己之短,攻彼所长。在高凤麟换招之际,瞧准时机,切入进去,使出了自己最为擅长的“归一剑法”,这“归一剑法”,传自于一位武学大家,剑法之精妙,即使与六阳剑法想比,也不遑多让。

    归一剑法讲究万法归一,任凭你剑法再高,剑招再快,终究有招式穷尽之时,这就是招式使了出来,但是招式使完了,就要停手,或者是换招,所以剑招最终归于无剑招,这“归一剑法”与其说是自己剑法归一,倒不如说是等待对手剑法归一,彼不动而已动,便就占了一分先机。如此,李倓在高凤麟切换招时,寻出了破绽,使出这归一剑法,堪堪两招,竟就挽回了颓势,二人一时间竟斗了个旗鼓相当。

    如此又斗了十余招,高凤麟见对方总是瞅准时机,出剑还招,颇为难缠,便就将剑招大乱了,出手忽快忽慢,直叫李倓寻不出破绽,加之高凤麟在后面的每一招剑招内都加了数种变招进去,每当李倓想要出剑,他总能变招为其他招式,李倓无奈,只能回手撤剑,另寻时机。越到后来,高凤麟体内真气激动,总是于剑招之中夹带着一股深厚的真气,李倓渐感不支。忽地,高凤麟一招“一鸣惊人”,挺剑直取李倓中门,度其实不算很快,但是先前高凤麟已将李倓后招封死,李倓接不了后招,见长剑挺来,若不还招,恐怕便会被刺中胸膛,无暇细想,喝了一声,举剑迎上,胡乱砍了一剑。高凤麟此时方觉不妙,这一招怕是要伤了对方,这只是一场比武切磋,况且今日乃是喜庆之时,此时是万万不能伤人的,见李倓胡乱的一剑砍到自己长剑之长,猛的内力抽射而出,将内力注入长剑之上,长剑受内力崩催,只听的“当”的一声,高凤麟手中长剑竟然断成了两截,在场之人无不骇然。

第七回 不辞而别(一)() 
第七回不辞而别

    李倓也不明所以,自己胡乱砍的一招,怎地就将对方的剑砍断了,还道是棠溪剑锋利,自己占了宝剑的便宜呢。高凤麟将断了的长剑随手扔到了地上,停手罢斗,说道:

    “建宁王武功着实了得,在下佩服,佩服的紧啊。”说完抱拳躬身行了一礼。

    李倓认为是占了兵器的便宜,自己于武功之上,并没有赢的一招半式,他本是为人正直,心胸宽阔之人,经此一役,自己对高凤麟的武功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见对方折了兵刃,看似是自己胜了,实则却是自己输了,却听对方这么一说,心中却有点不大高兴,说道:

    “高兄弟的武功才是高,这把棠溪宝剑乃是皇上所赐,削铁如泥,适才若不是我占了兵刃的优势,只怕早就输给凤麟兄弟了。”随后哈哈哈大笑起来:“今日真是痛快,想不到凤麟兄弟剑法如此之精妙,今日真是大开了眼界,这一阵是我输了,来来来,我们里面吃酒。”说着将棠溪剑还了鞘,挽着高凤麟的手往厅中走去。

    旁观众人更是一饱眼福,目睹了如此精彩绝伦的一场斗剑,见双方罢斗,都鼓掌叫好,李俶上前一步,将高凤麟迎了进去,众人又各自回了席位。李倓举起着重酒杯,想高凤麟敬道:

    “今日得见凤麟兄弟精妙剑法,足慰平生,不知这剑法有个什么名堂?”

    高凤麟同样举起酒杯,客人道:

    “这套剑法名为‘六阳剑法’,乃是三清观绝学,承蒙师尊错爱,得以传授,今日献丑了。”

    李倓道:

    “如此精妙剑法怎地能说是献丑,凤麟兄弟真的说笑了,这可另我大开眼界了,来,我敬你一杯。”说完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高凤麟也将酒水一口饮完。见对方干了水酒,李倓大笑:“痛快痛快!”

    高凤麟刚刚斗剑之时观李倓招式手法,似曾眼熟,一时见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斗胆问道:

    “在下有一疑问,还请建宁王赐教。”

    李倓瞧他似有疑惑,问道:

    “凤麟兄弟有何问题啊?”

    高凤麟道:

    “适才比剑时,我瞧王爷剑招手法颇为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传自于哪位武学大家?”

    听此一问,李倓不禁一愣,憨笑起来,说道:

    “这事嘛,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高凤麟与平青云两人还道他是有意隐藏师承来历,不肯透露,却听一旁的李俶笑道:

    “凤麟小弟,其实我倓弟师承何处,你恐怕已经猜到一二了吧。”

    高凤麟是瞧他剑招手法十分眼熟,确实是想不起哪里见过,听李俶这么一说,却有了那么两分着落,兀自猜测道:

    “王爷如此好武,想必拜的定是名师,我大唐名师千万,却数以我师尊为的七大宗师为最,莫非王爷师承其中一人?”

    李倓见高凤麟已猜中十之五六,却显得不自在了,高凤麟望见李俶一脸得意的笑容,已然知道自己猜的**不离十了,心中将那七大宗师默数了一遍,他自己师尊袁成子定不会是他师傅,那么药王里理应排除在外,他出身皇室,除了自己师尊之外,那么就只有一人了,心下明了,一拍大腿:

    “哦!我知道了,王爷的师傅是郭老令公!”

    见高凤麟所猜不差,李俶拍案称是:

    “没错,正是郭老令公,不过他并非倓弟的师傅。”

    高凤麟奇道:

    “怎地又不是王爷的师傅?”

    李俶待要解释,刚说出一个字,却被李倓打断道:

    “大哥休要在外人面前取笑于我,凤麟兄弟,此事与其大哥说出来笑话于我,倒不如我自己说了。”李俶见他自己要说将出来,也就没有继续说了下去,闭口附耳,李倓继续道:

    “凤麟兄弟,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自小好武,拜遍名师,每个师傅都学了些皮毛,就不想再学了,以至于武功杂而不精。后来听说郭老令公位列天下七大宗师,便想拜他为师,但是郭老令公闭门已久,早就不收徒了,于是我心有不甘,不远千里远赴单于都护府,想要拜老令公为师。谁知道令公却始终不肯收我,我一气之下回到长安,向皇上求了一道圣旨,虽然圣旨在手,可令公却依然不肯收我为徒,只是说传我一些时日武学,不能以师徒相称。我就想了,能教我武功总比不教的强,索性就依了令公。嘿嘿,我这人资质比较愚鲁,只空有一身的蛮力,跟郭令公学了两年,但是始终领悟不到令公武学中的精奥。令公就说我不适合练武,于是就将我扫地出门,赶回长安了。所以刚才凤麟兄弟问我师承哪位大家,我这才不好意思说出口。”

    李倓虽为皇子,但为人憨厚淳朴,心直口快,常人面前,从没有皇子皇孙的架子,在长安颇有美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众人听完,都是哈哈一笑,不再追问了。

    本是一场寻常酒宴,却让在座的几位都能欣赏到如此精彩的一场比试,又听得建宁王往日趣事引得几人大笑,当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饮而尽千万言。

    这一席酒宴,从晌午时分,一直到天色将黑才结束,众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府中管事将李建宁王和陈文远安排送回府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