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演义-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焉。”据说朱襄氏死后,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民心所寄。此墓虽多次遭洪水淹浸、冲刷,却依然如故。

    ,汉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禅:“昔无怀氏封泰山。”晋陶潜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与葛天氏齐名,都是上古时代较为推崇的朝代。无怀氏曾经封禅泰山。

    其事迹不详。统治时间:bc64005000年,共400年。

    这一时期bc70005000年的主要遗址如下:

    兴隆洼文化:内蒙古、辽宁以及河北北部。时间:bc62005400年。典型遗址为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属于防御设施。住房为半地穴式,屋内有圆形灶坑。房子没有门道,需要从房子顶部开孔以梯出入,是较原始的远古建筑类型。

    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出土的炭化粟小米和稷黍,又称高粱,至今仍为主要的酿酒原料,现主产于东北和内蒙古,其粮食称为高粱米,证实兴隆沟出土粟和黍的年代距今bc5700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和高粱实物遗存。欧洲的小米应该是从东南亚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传播过去的。

    石器器型有石铲、石斧、石锛和圆饼形石器等等,其中最先进的是用于掘土的打制的有肩石锄。由石片嵌入骨柄凹槽的刮刀也很有特色,是北方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产品。其它加工兽皮用的石刀和渔猎工具也比较多。在房址的居住面上,常常发现琢制的石磨盘和磨棒,有的房间里还出土了石杵。这些谷物加工工具,既可以加工农作物去壳脱粒,也可以用于加工采集的植物籽实。

    陶器较厚重,主要为夹砂陶。烧制火候较低,且外表多呈灰褐色和黄褐色,内壁多呈黑灰色。陶器外表纹饰以压印为主,主体纹饰主要有横人字纹、之子纹、席状纹、网格纹等。所有陶器均为手制。器型有深筒直腹罐和钵。

    骨器有锥、镖、针等,磨制都比较精良,同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蚌裙服饰。

    出土了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兴隆洼玉器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它标志着社会大分工的形成。兴隆洼文化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文化。

    墓主与雌雄两头猪同穴并列埋葬,从而可以看出,墓主因生前的地位和死因特殊而被埋入室内,生者为了获得某种超自然力量或祈求保佑,便将死者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人猪并穴埋葬表明,当时的祭祖活动与祭祀猎物的活动已经结合在一起,而且兴隆洼先民们对猪灵的祭祀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

    后李文化:山东大部除胶东半岛外。时间:bc65005500年。以临淄后李村遗址得名。

    遗迹主要有房址、壕沟、灰坑和墓葬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壕沟是中国大陆发现最早的防御设施,用于抵御野兽或者敌人。墓葬流行长方形土坑竖穴,葬式多单人仰身直肢葬,且多无随葬品。,少数放置蚌壳,个别见有陶支脚。

    陶器以红褐陶为主,红、灰褐、黑褐、青灰褐陶次之。制作工艺为泥条盘筑,器表多素面,器形以圜底器为主,仅发现少量平底器和圈足器。说明其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南北方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陶器类型。器型主要有釜、罐、壶、盂、盆、钵、碗、形器、杯、盘、器盖和支脚等。

    发现了类似粟的植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驯化粟,并且将其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同时辅以狩猎和捕鱼。在章丘小荆山遗址中发掘出羊、牛、马、家猪、家犬的骨骼,说明当时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第十五章 老官台文化() 
:渭河流域包括陕西甘肃等地。时间:bc60005000年前。包括大地湾遗址一期和李家村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分为五期:一期属老官台文化。其中一期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出土bc6000年的炭化稷标本。

    大地湾一期陶器均为红陶,夹细砂为主,泥质较少,采用内模敷泥法制作。器形有三足钵、三足罐、筒状深腹罐、圜底钵等,纹饰以交叉绳纹为主,有红色宽带纹、锯齿状纹。出土的三足钵等彩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彩陶。这批距今bc6000年的紫红色彩陶,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李家村遗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时间:bc5000年。

    石器以打制居多,磨制石器也相当发达,典型器形有扁平磨光双弧刃铲。另有尖状器、刮削器、斧、凿、锛、砍砸器、石球及有肩石锄等生产、生活工具。

    陶器以泥质内黑外红陶、夹砂灰陶为主,其次为泥质深灰陶、灰陶、红陶和夹砂陶。纹饰多见绳纹、线纹,少量附加堆纹、剔刺纹和布纹,未见彩陶。代表器物主要有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组合器,以及凹底罐、瓮、小杯等。其陶器手制,火候较低,陶质松脆,器壁较薄而匀整。

    裴李岗文化:黄河中游地区。时间:bc56004000年。典型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业为辅的。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有阶梯式门道。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制作精致,其中带锯齿刃石镰、长条形扁平的双弧刃石铲和鞋底形四足石磨盘附磨棒最为典型,也有打制的刮削器等。

    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为主,均为手制,烧成温度较低;多素面,有少量磨光或饰以篦点纹;典型的器形是三足钵和半月形双耳壶。2014年,在长葛市坡胡镇海子李村发现了一通断碑,该断碑没有碑帽,长约130c宽60c此碑名为重记葛天老祖圣殿,碑文如下:自夏商周设老祖祠以祀先祖,宣葛天老祖德裔。昔葛,川地,邑氏族于川东,望平纪纲。民三伏于川,久居川泉,川绕重葛,水虫尽跃。怀德于八阙,舞平唱足。葛麻为羞,腾依敝掩,养息纪民。黄帝传尧舜至禹,设老祖地,以戴民敬念。逢葛开,以礼祀,诸侯王皆从。自文帝三月初六大祀,其十里,文武徒行,以示诚德,曰长葛邑民皆老祖之裔。大宋开宝元年公元986年花春记。此宋碑的发现,证明了葛天氏故里在长葛。定都于宁陵属商丘市。

    磁山文化:冀南、豫北等黄河中游地区。bc54005300年。典型遗址: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发现的房子为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地穴,房前有一坡道或台阶。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300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由此也可想像苇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这是发现的最早的苇席。

    石器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打磨兼制石器,主要器形有磨盘、磨棒、斧、铲、凿、锛、镰等,器形一般都较小。骨器有铲、针、笄、镞、鱼镖、梭、锥、匕、饰等。蚌器有铲和装饰品。

    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数为泥制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以素面为主,陶质粗糙,器壁较厚。颜色有红、褐和灰褐3种。烧成火候低,温度仅为700930c。纹饰以浅细绳纹较多,还有编织纹、附加堆纹、剔刺纹等。器型有倒靴式支架、直壁平底盂、三足钵、小口长颈罐、漏斗形器、舟形盆、罐、圈足罐、斗等。其中以陶盂和陶支架组成的陶器群,最有代表性。另外还发现一些微型陶器,可能是祭祀用的冥器。

    发现榛子、小叶朴和胡桃以及堆积的粟灰。胡桃就是现今的核桃,以往认为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内地的,磁山遗址胡桃的出土,证实bc5000年这一带就有种植。

    陶盂这种酒器的发现说明当时粮食已经有了余量,用来酿酒。农业的发展,为饲养家畜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遗址内出土的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又是当时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佐证。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世界上最早的家鸡骨骸。

    磁山文化继承并发扬了裴李岗文化。两者合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与磁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前身,故被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

    彭头山文化:长江中游。时间:b 平板电子书年前。典型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

    遗迹有地面式、浅地穴式建筑遗迹和以小坑二次葬为主的墓葬。城内分布著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城外有一圈壕沟环绕,属于防御性设施。这座城址是中国後来夯土城址的雏形。石器只有打制石器,包括大型砾石石器和黑色细小隧石器。

    陶器比较原始,器坯系用泥片粘贴而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器型不多,主要是深腹罐与钵,普遍装饰粗乱的绳纹。胎泥所夹的炭屑中明显有稻谷与稻壳的痕迹。

第十六章 哈拉帕文明() 
大洪水之后,亚特兰蒂斯文明在印度次大陆仍然残存。他们的文明一直延续到bc4120年。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或。

    亚特兰蒂斯白人虽然占据上层建筑,但是人口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外来人口早期与的大量流入,且亚特兰蒂斯人口较少,所以当时的主要有色人种即黑头发的黄种人,大量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印度由于气候适宜,所以流入的人口更多,直接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人口构成比例。亚特兰蒂斯人作为掌握较高科技的土著,成为政权的领导者,而黄种人由于科技处于劣势,且为逐渐流入,所以成为白种亚特兰蒂斯人的附庸。但是在与亚特兰蒂斯人的逐渐接触中,渐渐掌握了亚特兰蒂斯人的科技使用方法。当然核心科技比如核武器这样的秘密是不可能得到的。

    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六行型大麦,此外,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芥末、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印度河文明采行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猪、骆驼、驴、水牛、大象。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

    农具发现有燧石犁头、铜锄和镰、石磨盘和磨棒等。

    bc4500年,陶器传入印度河流域,并且很快出现彩陶。陶器多为轮制,即雅利安文明发明了陶轮。胎呈红色或黑色,多为素面陶,烧制颇精。大量陶器施红衣黑彩,母题为圆圈纹、鱼鳞纹等几何纹及图案化植物纹、鸟兽虫鱼等象生纹。器形有杯、碟、碗、瓶、扁壶、带流壶等,而以高圈足的盘和通体带孔的圆筒深腹器最富特征。另有一种彩釉陶制品,主要为串珠、护身符、印章和小容器。

    居民也从事渔猎和各种手工业。印度河文明在世界上最早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用红铜制造斧、锛、锄、镰、凿、锯、鱼钩、刀、矛、镞、剑、锤、剃刀、容器、人像和动物雕像等。也有铅制的小瓶和垂球、银容器及金饰物等。

    出土的纺轮和棉织品残块表明已经有了棉纺织业。印章上的船只图形表明有造船业。此外,还有制作串珠、镶嵌、梳子、手镯的贝壳和象牙加工业,有生产石叶工具、雪花石膏容器、皂石凹刻印章、宝石珠及其他饰物的石料加工业,其中尤以蚀刻的肉红玉髓珠制作最为精巧。物质文化的一致性,以及有些石器制作场的浩大规模及其所产石叶的广泛分布,说明该文化内部的各城市各地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出土的石雕数量不多,雕工较粗,造型呆板,有人像和羊身象鼻之类的合体兽卧像,最著名的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男子胸像。

    印度河文明出土大量用皂石以及象牙、红铜、陶土制作的印章,主要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前者凹刻独角兽、象、牛、虎等动物和铭文,后者只有铭文。推测印章除用于贸易外,一部分还具有宗教性质。有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铜片,制工颇精,铸后锻平,也刻有铭文和动物或人像,有人认为这是红铜书板。首饰有金制的圆形和长方形饰牌、臂环、耳坠,还有金、银、宝石、彩釉陶,贝壳等制成的珠子,串成项链和腰带。印章上铭文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象牛犁地一样〃,至今无人能够解读。

    从寺庙、礼仪沐浴池、雕像、印章和护身符等遗物推断,该文化有其自身的宗教体系,崇拜男神、女神这是后来湿婆神夫妇的原型以及牛神、虎神、蛇神和树木神等。卡里班甘城房址中的火塘及其中央的土坯砌圆柱体,表明这里还崇拜火神。有些出土的画品上还绘有修行者跌坐和冥想等形象,这些宗教信仰和实践与后世印度民间信仰的湿婆崇拜和瑜伽修习等有一定的联系。

    死者葬于城外墓地,为土坑墓或砖室墓,仰身直肢,头多向北,身上有装饰品。还有曝尸后收拣遗骨的埋葬和埋在住房内外的骨灰瓮。在罗塔尔城址发现有男女合葬。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摩亨佐-达罗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和哈拉帕印度旁遮普省拉维河左岸,人口估计各为34万。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属于一个大帝国。初期以摩亨佐--作为京城,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城市;后来由于洪水侵袭改为以哈拉帕为京城,但摩亨佐仍为大城市。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当时是独特的,因为这些城市不是象养兔场那样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成的。城市布局一般分为西面的卫城和东面的下城两部分。卫城是统治者的住地,长方形,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建若干望楼。主城门多在西南角。城内的建筑一般有夯土或土坯台基。城市布局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居民住宅和神庙。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宽阔的主要街道环绕长方形的大街区,各街区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区要大得多。

    每户居民住宅都围著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

    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以及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够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

    建筑材料多为烧砖和土坯,近山区则用石料。这与后来的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物用的是太阳晒干的砖、埃及建筑物用的是石头不同。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而印度河文明普遍使用砖块建筑。整个印度河流域做砖的模子只有两种标准尺寸:英寸和9。2x4。5x2。2英寸。可见,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齐划一的布局和有条不紊的组织遍布整个印度河文明区。该文化有标准的度量衡制。分析出土的燧石砝码表明,低数用二进制,高数用十进制。发现两种尺,分别合37。6和51。853。6厘米。

第十七章 萨迈拉文化() 
摩亨佐达罗作为都城,城市规划整齐,西部为统治者居住的卫城,东部为下城居民区。卫城有城墙和濠沟环绕,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并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统。浴池面积12米x7米、深约2米,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礼仪建筑。池西有规模宏大的谷仓,谷仓的庞大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也说明农业的发达。池东池北为最高统治者的宅第。卫城南部有会堂和寺庙建筑群。下城内街道整齐,房屋用烧砖砌成。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

    整个摩亨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卫城和东部的下城组成,最重要的发现是卫城北面的6座谷仓遗迹和若干冶金炉,还有两排劳动者的宿舍,估计可容数百雇工和奴隶。

    罗塔尔是一港口,无卫城、下城之分。城墙内有住房、作坊和谷仓遗址。在城区东面,有一个砖砌大水池,面积约219米x37米;深约4。5米,应为船坞。居民区街道纵横交错。住宅通常为多间建筑,间或还有二层楼。有些房屋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茅舍;阶级分化十分明显。除住宅外;下城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建有店铺和制陶、染布、制珠、金属和贝壳加工等作坊。街道下设有完善的排水道,与富人住宅的排水沟相通。

    所有遗址中没有发现有祭司王统治的痕迹。

    综上,说明印度河文明属于市民社会,贫富悬殊不大,文明等级极高,符合亚特兰蒂斯文明一贯的冥想和宗教传统。

    摩亨佐-达罗经济与社会状况因为不止一次淹没大部地区,被迫迁都哈拉帕,水利设施缺乏修缮,房屋建筑越来越粗劣,而且有过分拥挤的现象。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哈苏纳文化bc6000年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典型遗址:哈苏纳遗址。

    其显著特征是有刻纹陶和彩陶。器形多矮颈球体罐和钵,彩绘为红色或黑色,纹样简单,仅见人字纹和三角纹。居民种植大麦、小麦等,靠人工灌溉,饲养绵羊、山羊、牛和猪。工具多石镰和石斧。遗址中房屋密集,反映出文化的繁荣。当时流行女性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