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演义-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ト酰淌堵岩玻檀笥阒绦∮阋玻袒⒅㈦嘁玻趾我裳桑∏曳蛭牟淮锏拢洳蝗瘟Γ夷笱伞!背釉唬骸吧啤!

    徐国退出山东,占据江淮之地后,对新立的楚国已经构成威胁,所以楚国要想强大,就必须削弱徐国。这是楚国愿意与周穆王联手的真正原因。

    这次对付徐国,穆王由造父带领八骏拉的马车载着由南郑赶到楚国,随行的只有有限的军队,实际上主要出兵的就是楚国,周穆王的军队还在遥远的山西,根本来不及,可能穆王也不想将军队调回来,影响他的旅游大计。

    这次攻击,由于楚国发动了突然袭击,所以徐国根本没有防备,诸夷根本来不及救援,徐城就被攻陷。

    徐偃王在徐城被攻陷后,失踪,徐偃王逃往何处,众说纷纭。史籍记载说他死于彭城武原县(今江苏徐州邳县)东山。但据一些地方志,如《郡国志》《太平寰宇记》《大明一统志》等记载,徐偃王不是败退彭城东山,而是南逃江苏。

    很少会有人知道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以“仁义治国”著称的徐偃王会把他国亡之后的人生中的最后那段岁月交付给东钱湖畔那座并不起眼的隐学山。山下的村民对隐学山和隐学寺并不陌生,但是,谈及徐偃王,大都摇摇头说不知道,也许,这才是徐偃王当年隐居于此的最初本意。

    元代诗人徐本原在几百年前早就造访过徐偃王墓地,追怀往昔,凭吊偃王生平事迹,咏叹历史命运无情,作诗云:“山以隐学名,上有栖真祠。翁仲医草莱,再拜空嘘嘻。辽东鹤不返,冢墓何累累。子孙繁且衍,谱牒能相贻。零落千载下,恻然起遐思。”

    徐偃王弃国出走后,因他在当地很得民心,周穆王封其子宗为徐子(爵),继续管理徐国。

    为了防止徐国再次壮大,也是为了满足楚国将徐国势力逐出南方的意图,周穆王命宗北徙彭城武原山下,数万百姓感念徐偃王的仁义而跟随迁徐彭城武原山下。由此,彭城后来才更名为徐州,说明徐国的名声已经超过了大彭国的名声,但短时间内,两个名称交替出现。而武原山也被称为‘徐山’。”(见《元和郡县志》)。

    从宗开始,徐国开始衰落,又相传了十一世至章禹,周敬王八年(前512年),徐国被吴王阖庐所灭。

    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淮河流域的徐国史和长江流域的吴国史,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上古史,吴文化、徐文化和吴徐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古文化。

    对付了徐国之后,周穆王又很快返回山西。

第四十八章 夋翟侵毕() 
二月初四,穆王休于濩泽〔平阳濩泽县。濩音获,军丘,今山西晋城阳城县〕,在这里穆王射鸟猎兽。

    之后不久,军队留在山西,穆王本人回到中原,来到洧'wěi'上(洧河上游)。

    洧水是中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南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

    二月十二日(丁丑日),雨天,祭公自都城南郑前来拜谒,带来留昆国献上的归玉百枚,夋翟(夋翟,隗姓,国也,音峻,即狄国,或翟国〕献上的良马百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为一驷〕,毕国献上的珤(瓷器)。

    穆王问狄国的国君何以罕见地来献礼。狄国的国君(子爵)东牡回答与许国国君(男爵)在洧上会见,知道许国要来献礼,所以也来献礼。

    按照周礼,男爵应该献玉璧,许国国君为男爵,但是希望减少百姓的负担,所以只带了羊羔等一些牲畜。

    祭公以天子命推辞:献礼不用牲畜,只用玉帛。许国国君不敢推辞,又派人回国取了丝帛和玉璧。祭公又命毛公(班)献上美玉。这一天,穆王天子与许国国君在洧上饮酒。穆王说:朕不图许国如何,而是希望百姓安宁。这次宴饮,不要有那么多礼节。许国国君不敢推辞,于是升坐于酒魁位,欲以尽欢酣也。穆王赏赐许国国君骏马十六匹。许国国君从酒魁位退出,再拜空首〔空首,头至于地)。然后许国国君又升平坐。到了晚上,穆王才遣许国国君离开。

    三月廿八日(癸亥日),穆王乘鸟舟,浮于大沼〔沼,池。龙下有舟字,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青雀舫,此其遗象也〕。

    四月初五(庚午日),穆王在洧上饮酒。命祭公留守南郑,接待并答谢各路诸侯。

    四月初六(辛未日),穆王北还,回到山西,并在渐泽钓鱼,在桑野吃鱼。

    四月十二日(丁丑日),穆王规划周王苑圃地之路,东至于房〔其地属赵国,地有巑山〕,西至于军丘(濩泽),南至于桑野,北盖经林。包括河流和密林在内,方圆五十里,设置了四个虞侯(掌管山泽之官),这四个官员的名字,东虞曰:兔台,西虞曰:栎丘,南虞曰:富丘,北虞曰:相其。另还设有御虞,负责统管和监察四虞侯,作为主管。

    四月十五日(庚辰日),穆王再次入住军丘(濩泽),在林泽之间畋猎。

    五月初三日(戊戌日),穆王率大军西行,临走前,命虞侯等官员召人伐木,以作为百姓柴薪。这一天,穆王折向北进入邴地,在这里穆王与贤人井公下围棋,三天才结束。

    五月十九日(甲寅日),穆王在居所附近发现大批桑林,可以用来制丝帛,在当时,丝帛等同于货币,所以穆王命令在居所附近修筑范宫〔范离宫之名也〕,以监督采桑者。穆王非常高兴,在桑林中饮酒。穆王任命了桑虞〔主管采桑事务的山泽之官〕,出入桑林的人,都禁止伤害桑树。

    六月十九日(甲申日),穆王在居所休息。

    六月廿五日(庚寅日),穆王继续率军西行,到达并住宿于祭国〔祭公的封国,祭为周公为一子所封的封国〕。

    六月廿七日(壬辰日),祭公与穆王饮酒,乃歌(昊)天之诗〔可能是穆王常年在外游玩,祭公有规谏之意,不过似乎没什么效果〕。天子为祭公的歌命名为:南山有台。然后继续宴乐。

    七月初二(丁酉日),穆王根据祭公的歌的名字,命令修建南山之台(祭国的某地,地处山西),以为西部行宫,也是作为避暑之地。所以祭公的规谏不仅没赶到好的作用,反而被穆王巧立名目,又添加一项享乐工程。

    七月初六(辛丑日),因为天气酷热,穆王不打算继续西行,依仗马快,转而回到南山之台避暑,这里的气候宜人,穆王在南山之台中居住,听着各地进献的乐舞,而在遥远的西方,六师之众还在那里驻扎。

    这时有一个人,名为选扐〔音勒〕,乃史载之神人,被认为有些道行,为王左右,观察风水气色。穆王因为他的法术而非常器重他,命他时时为王占卜,常常将身边的卫士遣去,与之相处甚密,亲切地称呼他的本名:寅公。

    穆王偶然看见有虎在深草中出没,穆王喜收集珍禽异兽,唯独缺了老虎,七萃之士(随行卫士)往来奔走,既要保护穆王,又要考虑抓住老虎,不免有些束手无策。这时来投奔穆王的戎人,名奔戎者,请求前去与虎搏斗,并声言必留虎活命,以献给穆王。经过一番搏斗,奔戎果然将虎抓住了,穆王大喜,命令将被抓住的老虎关在柙〔柙,槛也。《论语》曰“虎兕出於柙”〕中,命人将之转移到东方的虢国境内的一处险要之地,人们因为这是关虎之地,所以称之为虎牢〔因以名其地也。今荥阳成皋县是〕。穆王赏赐了奔戎用于打猎的马四十匹,并赏赐给他诸侯进献的太牢〔牛羊猪为太牢〕。奔戎再拜首。

    七月初七(壬寅日),穆王随关押老虎的柙车一起,仅带少数随从,到达军丘(山西晋城阳城县)一带的雀梁。七月初九(甲辰日),穆王改走水路,在荥水〔今河南郑州荥阳市荥泽〕上行船,奏广乐。

    七月十五日(庚戌日),穆王再向西行,在范宫休息。

    七月廿一日(丙辰日),穆王在范宫北部的密林中狩猎,满载而归。

    八月初九(仲秋甲戌日),穆王再向东,到达雀梁,在羽林修复被蠹中蛀坏的典籍,并住宿于户方。

    此时毕国(陕西咸阳)人前来禀告,毕国遭遇夋翟的侵扰。原来毕公是周初的召公去世后的族长,但此时已经式微,但作为周初的祖陵之地,仍然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所以穆王不能从视不理,且夋翟也是周的臣子,其国君封为子爵,却擅自侵略别的诸侯,不管的话,天下将会大乱。

第四十九章 盛姬之死() 
赤狄,夋翟,亦作“赤翟”,是狄人的一支,因其谷尚赤衣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联盟。

    而其中的隗姓赤狄人建立了狄(翟)国。春秋时为晋所吞并,赤狄人的后代渐渐融入晋国,仍然以国为姓,初为狄姓,后为翟姓。后来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i,音狄),适居南方者读(zhai,音宅)。

    穆王命孟氏(诸侯或氏族之一),到毕国讨伐夋翟,最终击败了夋翟,夋翟退出了毕国境内,并上表服罪。

    这时又传来了霍侯旧告薨的消息。〔霍国,三监之一,周公平乱后,仍由霍侯之子继承,山西平阳永安县〕。

    穆王见战事平息,又重新回到军丘,在密林中狩猎。

    九月廿二日(仲秋丁巳日),穆王在林中射鹿,与立下大功的孟氏饮酒。宴会上有十六只白鹤翩翩起舞,穆王还宿于雀梁。

    十月十六日(季秋辛巳日),穆王封虞人之职,以负责戎人的接待,并备有所问。

    十月底,入冬,周穆王在萍泽(可能在山西长治)检阅,各路诸侯带兵参加。

    周穆王在虎牢之地视察,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关津之地,遂决定在大伾山上修建虎牢关,以拱卫成周。这座城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从修建起就成为军事重镇,这里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重大事件。

    十一月初二(仲冬丁酉日),穆王带人在林中射兽,并休息于芦苇丛中,最终捕获了麇麕豕(野猪)鹿四百二十头,并且杀死了九头狼,两头猛虎,穆王显然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所以举行了祭祀先王的仪式,然后才命御厨烹饪。

    十二月初九(季冬甲戌日),穆王东归,在留祈饮酒,在丽虎射猎,在丘读书。留昆国君向穆王进献美酒,穆王嘉许他的行为,奏广乐。传说穆王奏广乐时遗落下了四面灵鼓,化为黄蛇(鼓妖)。穆王失落了灵鼓,可是地下却发出了类似于鼓响的鸣声,却原来是梧桐树发出的声音,穆王认为这是灵鼓神化为神木,所以命匠人将一些梧桐树作成鼓,穆王认为这面鼓对征伐戎人有利;又命匠人将另一些梧桐树作成琴,穆王认为这有利于安抚黄河水神。有了梧桐制成的琴,穆王放心地东游于黄河之上,宿于曲洛〔洛水之回曲,地名也〕,在船上穆王命人用梧桐琴演奏了宫乐谣,穆王因为放心,所以称黄河为黄之池。

    年,周穆王十五年正月,留昆氏前来朝觐。

    正月廿一日(丙辰日),穆王向南游于启室之丘(嵩山,传说中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室。)。穆王居住在启室中,显然是有成仙的**。

    二月初七(壬申日),穆王向西登上曲山,随后穆王西行,到达九阿〔新安县,山西临汾翼城县旧称),并向南宿于丹黄。

    二月十三日(戊寅日),穆王向西到达山南一带,与进公在车上下围棋,直至到达灵山。穆王乘坐鹿车游于灵山上,为此地取名:窴軨〔即軨坂也,河东大阳县,山西运城平陆县〕,随后入住于洹水之阳〔洹津也。河东河北县,山西运动芮城县〕。

    二月廿二日(丁亥日)为良辰吉日,穆王在这一天进入南郑(河南郑州新郑市)。

    十月初四(己巳日),穆王东巡,舍于菹台(沙麓山)。

    沙麓山矗立于黄河东岸。大名县志记载,沙麓山的主峰起自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北部,南北近50公里,东西大约15公里。沙麓山原名菹台、五鹿山,水草丰茂,风景旖旎。

    十月初六(辛未日),穆王在沙麓山上狩猎,一只罕见的瑞兽白鹿受到惊吓,逃出了卫士们的围捕。穆王追捕并最终抓住了这只白鹿。穆王在这里捕到了包括白鹿在内的五只鹿,所以将沙麓山称为五鹿山。穆王漯水的船上饮酒。

    漯水,位于漯阴县,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临邑县、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县四县交界处古代旧县名称,其治所位于山东济阳县孙耿镇。

    御厨将鹿肉精心烹制,献给穆王,穆王品尝之后,夸赞鹿肉甘美。

    十月初八(癸酉日),穆王面朝南对漯水献祭,祭品就是捕获的罕见的白鹿。穆王在草野之中饮酒,大奏广乐。

    十月初九(甲戌日),穆王折向西北拜访宠妃姬戚(盛姬)的娘家盛国。盛国的国君盛柏(伯,盛姬之父)因为盛姬的关系,而被穆王封为上姬之长(姬姓国中地位最高),穆王称盛柏为盛门。穆王又下令在南郑为盛姬筑台,穆王命名之为重璧之台,这种行为不仅使人联想到纣王修鹿台的故事,同样是为了美人而不顾江山和百姓疾苦。

    十月十三日(戊寅日),穆王在河边捕猎,因为天寒,随行的盛姬染上风寒。穆王在河边宿营,闻听盛姬告病,甚是怜爱,将这条河命名为寒泽。盛姬口渴,穆王命人取精制的酒水给她。

    穆王急忙带着盛姬回到南郑的重璧之台,可是盛姬不久就病死了,穆王甚为哀痛,痛哭不止。穆王将盛姬安葬,并将其灵位送入穀丘之庙〔先王之庙有在此者),意思是将盛姬与祖先的地位看齐,是极大的失礼行为。

    十一月初七(壬寅日),出殡日,穆王下令群臣全体为盛姬哭丧。作为此时地位最高的大臣的祭公主持丧葬仪式,穆王的女儿叔坐为主祭。百官包括宗室都各使其职,皆哭而出。只有负责检点丧葬器物的井利最后离开。

    十一月初八(癸卯日),穆王还在为盛姬年少而夭而大哭。

    十一月初九(甲辰日),穆王将盛姬葬于都城南郑(河南郑州新密市)南部的乐池之南。穆王命盛姬的葬制依王后之规格,其规制不能低于诸侯之葬制。

第五十章 盛姬的超规格葬仪() 
穆王发动黄河与济水之间的民众负责为盛姬的葬制出徭役,而挽轮车的人手由韦穀黄三国民众共同参与,以示荣侈,军中精锐之士举棺以就车,曾祝(风水占卜的官员)为先导,引导御棺的行止之节,以求符合风水的要求。日月之旗,七星之文〔言旗上画日月及北斗星也〕,鼓钟以葬,龙旗以(幡),鸟以建鼓,兽以建钟。龙以建旗。击鼓以行丧,举旗以劝之〔令尽哀也〕,击钟以止哭,弥旗以节之〔为节,音节。弥,犹低也〕,曰殇祀大哭,九而终丧。

    宾(棺)出于门,丧主(叔坐)即位〔就哭位也〕。周室父兄子孙倍之〔倍,倍列位也〕。诸侯属子〔宗属群子〕,王吏倍之。外官王属,七萃之士倍之〔外官,所主在外者〕。姬姓子第倍之〔盛姬之族属也〕。执职之人倍之〔执职,犹执事也〕。百官众人倍之。哭者七倍之〔列七重〕,踊者三十行,行萃百人〔百人为一倍。萃,聚也〕。女主(叔坐)即位,嬖人群女倍之〔嬖人,王所幸爱者〕。王臣姬姓之女倍之〔疑同姓之女为大夫士妻者,所谓内宗也〕。宫官人倍之〔宫官为内〕,宫贤庶妾倍之〔庶妾,众散妾也〕。哭者五倍,踊者次从〔以次相从〕,曰天子命丧,一里而击钟止哭。曰:匠人哭于车上〔御棺不得下也〕,曾祝哭于丧前,七萃之士哭于丧所。曰小哭,错踊,三踊而行,五里而次〔次,犹止也〕。曰丧三舍至于哀次,五舍至于重璧之台〔三十里为舍也。《传》曰“避君三舍”〕,乃休〔休,驻也〕。天子乃周姑繇之水以圜丧车〔决水周绕之也。繇,音遥。圜,音员〕。是曰:圜车〔以号水也〕,曰殇祀之〔于此复祭〕。

    由上可知丧事的隆重程度简直无以复加,即使真正的国王的丧仪也不过如此了。可见穆王绝对是一个不在意周礼的人,可能也听不进劝谏的意见。

    十一月十六日(辛亥日),邢侯、曹侯〔曹国,山东菏泽定陶区〕前来吊唁,说明他们缺席了前面的丧礼,此时才来吊唁,已经表现出不将盛姬放在眼中的意思。内史将他们引见到穆王那里,穆王以身体不适为由不见他们。邢侯、曹侯感觉不妙,去太子那里表达吊唁之意,太子从庙门中哭着出来,迎接邢侯〔曹侯不进〕,连连对刑侯礼拜,邢侯不敢与太子抗礼,连忙对着盛姬之庙哭丧。

    太子先哭而入,面朝西就位。内史宾侯面朝北而立,大哭九次,邢侯才被太子劝止。太子送邢侯到庙门之外,邢侯才出来,太子再拜送之。曹侯随后也如邢侯般入庙吊哭,太子送之亦如邢侯之礼。

    十一月十七日(壬子日),穆王即将返回南郑,这才命人通知邢侯、曹侯备礼觐见,邢侯、曹侯拜见之后,穆王遣他们归其国,二人有些慌恐,因为其它诸侯和大臣还在进行丧仪,穆王佐官们却对二侯执礼如故〔言不以丧废礼,其实已经表现出对穆王大办丧仪的不满了〕。

    十一月十八日(癸丑日),穆王大哭而归。

    十一月十九日(甲寅日),大哭而行。丧五舍于大次,曰丧三日于大次〔停三日也〕,殇祀如初。

    十一月廿六日(辛酉日),礼仪大成,百物皆备〔送葬之物俱备〕。

    十一月廿七日(壬戌日),穆王下令将史录、繇、鼓、钟一起进棺,七萃之士,令士女错踊(古代丧仪,交相跳跃),九踊(通常为三踊,即跳跃三次,为常礼,跳跃九次,为丧礼之极)而棺入土。

    昧爽(黎明时分),哭丧的嬖人〔穆王所宠幸的侍者〕,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