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演义-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女”(实际上古文中取和娶通用,“娶女”也就是“取女”);有用为“带领”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假借为“趣”或“趋”,如“取雀”、“取我”,就是带领着雀、带领着我的意思;有的是用为祭名,就是后来的“焣”,赵诚认为“焣,后代又借为槱,槱为燔烧木柴之祭。”《说文》:“槱,积木燎之也。《诗》曰:‘薪之槱之’。《周礼》以槱燎祠司中、司命。”

    其中“乎取般獣(狩)”和“般取多臣”的“取”应该是带领之意,就是带领着般在某地狩猎和般带领多臣,这里“取”大概是用为“趣”或“趋”。其他的“取”疑都是取得之意,应当是师般到这些地方去收取贡赋,古代称赋敛为“取”,《荀子·富国》:“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注:“取,谓赋敛也”。其中敦、夫、龙、尻等都是地名或国名。取于某地大概就是到某地去收取赋税或者贡物,所以说“叀般令取氐”,“取氐”即“取致”,就是取得东西并且送回来了。其中的“取朋”应该是取得朋贝之意。

    师般还经常“来人”或“氐(致)人”,这些人大概都是从外地召集起来的民众。如卜辞说:

    贞:师般来人于厐。

    叀师般氐人。

    师般氐人于北奠次。

    “来人”就是带来人,“氐人”就是召集并且带来的意思,第一条说师般从厐地带来了人,第三条说师般召集并且带着人来到“北奠次”,“奠”是地名,就是后来的郑,“次”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北奠次”应该是在奠以北的军队驻扎地,卜辞中还有一条说“师般在戋乎次之奠”(《合集》7364),是说师般在戋这个地方召唤民众到奠这个地方驻扎。师般带人来大概是补充兵源或换防。

    师般还参加战争,但是这方面的卜辞不多,如:

    贞:乎般'伐'贡方。

    贞:叀师般乎伐……

    第一条是说王命令般伐贡方,贡方是殷商的主要敌对方国,就是后来的玁狁。第二条残缺了,不知道是伐什么方国。商代征伐前常有“爯(称)册”的惯例,比如有卜辞说“乙卯卜,争贞:沚瞂爯册,王比伐土方,受有又(佑)。”赵诚解释说:“说的是商王朝的大将沚瞂称举简册,作为商王的前导去征伐土方,一定会受到上天的保佑。周代天子征伐有罪的诸侯一定严辞指责,古人称之为‘奉辞伐罪’。商王朝的爯册以伐土方,可能与此相近。”而师般也有“爯册”之事,如:

    贞:……师般……商称册……

    这可能是师般为了某次征伐爯册,只可惜卜辞残缺了,不能知道详情。

    甲骨卜辞

    师般也参加田猎活动,如:叀般令田于并。

    叀般乎田于并。

    般狩栗。

    不过,师般参加的田猎活动似乎也不是很多。

    同时,师般还向大商进贡,如:

    庚戌卜,贞:般家氐。

    贞:般家氐。

    “家”是屋圈中饲养豕之形,“家氐”应该是师般进贡饲养的豕(猪)。

    卜,宾贞:何(上从日)克般工示,蟌取有(侑)……

    工即贡,示也是进献的意思,这是说般进贡的祭品,蟌拿来侑祭某人。另外师般还向大商贡占卜用的甲骨:

    般入四。

    般入十。争。

    贞:令入廿。冲、师般。十二月。

    这是师般向大商进贡占卜用的甲骨,当时接收的卜官(贞人)把进贡之人和数量记录在其中的甲骨上。第二条中的“争”就是武丁时期著名的卜官,这条是说师般贡入十个龟甲,由卜官争接收,所以最后刻署了个“争”字,就是卜官争的签名。第三条是贞问让冲和师般进贡二十个甲骨的事情。

    根据以上的卜辞可以知道,师般的司职的确很多,参加的活动很多,为商王奔走办事,是商王武丁的近臣。胡厚宣说:“所以知般为近臣者,般即师般,它辞或贞师般之祸福,或贞师般之行纵,或贞呼师般,或贞令师般,或令师般祭祀,或令师般游田,或令师般出师。”

    在商王武丁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对他也十分关心,武丁时期常见占卜师般是不是“亡冎(无祸)”或者“其有冎”的卜辞:

    辛巳卜,丙贞:般往来亡冎?般其有冎?

    戊午卜,古贞:般往来亡冎?贞:般往来其有冎?

    贞:般往来其有冎?

第六章 土方虎方之战() 
此后,武丁便开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勤于政事,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的辅政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天下百姓欢喜欣悦,让商朝再度兴盛起来,史称“武丁盛世”。

    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

    武丁在位时,力行王道,无论贵族百姓都心悦诚服,当时商朝的势力东没有越过长江黄河,西没有越过氐羌,南没有越过湖北,北没有越过朔方,可是对商王武丁的称颂却已经流传在这些地区之外。

    考古资料也说明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

    武丁的为政举措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政治:

    1封官

    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等,如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数量不少,这一方面也可说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国何其多。此外,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2联姻

    甲骨文中常能见到商王族与氏族、方国联姻的事。一般是商先通过征伐使之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这对巩固商与诸侯的关系,加强国家一统的力度,还是颇有成效。纵观中外历史,联姻都是国与国联络的一种重要手段。

    3筑城

    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后可能再武装殖民,甲骨文中就常有“在麓北东作邑于之”此类的记载,这是对统治新的疆域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当时,商四周的氏族方国不少还处于原始落后的游牧生活阶段,武丁此举,实际上也算是在这些地区播撒文明的种子。

    军事: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在频繁的战争当中,商王朝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统帅和将领,包括武丁本人主要是禽、望乘,还有雀、亘等等,同时也在战争中降服了一批能打仗的敌对部落将领,如原沚国的首领沚。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首席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的地位最重要,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妇好是祖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辛”。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卜辞的写法或者是左子右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上(比如那件编号为827的觚)还有种很复杂的写法是中间一个“子”,左右各有一个“每(母)”,应该是“好”的繁构。

    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谥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就好比我们今天叫某人“大姐头”一样。

    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妇好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妇好十分的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

    面对环伺四周的强敌,武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硬碰硬,以强对强,四处征伐中建立了伟业。最大的对手来自北方,当时,商王畿北的土方和西北的鬼方,最为强劲,对商的威胁也最大,多次侵入商王畿。

    此外,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西面的羌方﹑周族等都对商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武丁执政初期,无力彻底根除这些大势力,所以采取妥协的外交政策以麻痹敌方,同时积极对周边的小国和地方势力发动兼并战争,以增强商王朝的势力和战争回旋空间。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并且积极采取前述的政治措施,征服和联盟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妇好和武丁,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

    某年夏天,武丁派一员将领发兵征讨沚国,但是由于沚的军事才能一点也不弱,派去征讨的将领迟迟不能取得战果。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征伐成功后,清除叛商势力,任命沚国首领为将领,沚国也成为商王朝西北的重要支柱和抵御土方和鬼方等西北方威胁的屏障。

    武丁此后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军事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能够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先后征伐十多个小方国,为商王朝的实力增长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鬼方之战() 
经过多年的准备,武丁认为时机已到,鉴于鬼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朝西北边安全,武丁决定首先对付这两个势力。

    武丁采取远交近攻之策,先对鬼方采取联姻的方法争取鬼方的支持,与鬼方夹击土方。另外一个进攻土方的原因是土方与王畿更近,威胁更大。

    土方是唐虞夏商时期活动在山西、陕西一直到内蒙古以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之一。今天我们称土方是一个族是广义性的称谓,因为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族称所代表的群体,大概还只是处于一个部落群的阶段,其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商族。

    有关土方的史料记载,最早当属甲骨文。而记录土方与夏(汉)族的关系,则可上溯到夏禹时期。《诗经》中就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记载,它将土方与治理洪水的大禹联系在了一起。《楚辞·天问》中也写道:“禹降省下土方”,说明大禹与土方之间在当时确实有过关系。

    商与土方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更为密切了。在甲骨文中,除了有“王省土方”、“伐土方”、“征土方”等多处战争记录外,同时还有“贞卜土方贝与不贝”的记述,也就是关于殷商与土方之间进行实物交易的记载。(“贝”在当时既是一种珍贵的装饰品,同时也可以充当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

    郭沫若曾根据甲骨文中有关土方的记载,认为土方在殷商时期是与商族发生关系最多、战争也最频繁的一个民族。他推断说:“土方距殷京(今河南安阳)约十二三日之路程,每日平均行程八十里计,已在千里之下,则土方之地望在今山西之北部。”

    武丁敌对的土方是殷代北方距离商王畿较近的一个部族,屡屡侵夺商地居民,曾进入商东部劫掠两个居民居住地。

    卜辞记载有一次土方曾入侵商朝北部的新附属地区沚国,沚君只好派人向武丁求救,五日之内连续报告好几次,可见当时情况之危急。此次土方的入侵使得武丁得到足够开战的理由,此后长达三年的与土方之战拉开了序幕。

    与土方的战事由妇好全权主持,妇好出兵最少也是“登人三千呼伐土方,”出兵最多达“共人五千伐土方。”

    直到最终一战才由武丁亲自率领和指挥,随从征伐的武将是沚。结果,土方的首领被杀,土方人民归顺了商王朝,土方地区成为商的北土。土方被灭后,武丁经常到这里视察,卜辞上叫做“王省土方。”

    与土方的战争最后以商朝的胜利而结束。土方经武丁时出兵讨伐后,卜辞中很少见到其活动的记述,土方人不是归降了商王朝,就是被赶走,投奔鬼方等其它势力。

    在清除掉土方的威胁之后,鬼方成为武丁的首要之敌。

    前面介绍过,夏后氏后裔熏育建立的鬼方部族逐渐替代炎帝后裔的荤粥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夏朝类似,比如祭祀日月,杀牲、望星象占卜等,但不建房屋,不守礼仪,披发左衽,以游牧为生。因为夏后氏的亡国之恨,而常常南下劫掠商王朝。由于渐渐远离文明,这种劫掠不再具备仇恨特性而成为一种缓解北方严酷恶劣环境的一种必然措施。

    到了商王武丁时期,鬼方的势力已经扩展到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影响力西及陇山和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武丁三十二年夏天,武丁派妇好伐鬼方。双方相持不下,位于南方的虎方(南蛮的一支,居于今安徽寿县东南一带)趁机启图攻打商朝,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武丁为解除商朝背后的虎方的威胁,发动了旨在解除后方威胁的荆楚之战。

    此战由武丁亲自挂帅,发动了大规模南讨,征服了汉南地区的曾国等二十多个方国,战果辉煌,史载:“达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商王武丁率兵亲临盘龙城(位于荆楚之地),立南使,加强南戍的力量,以震慑南邦虎方。

    甲骨文中作为国族名称的虎,有虎侯和虎方二种记录,虎侯是商王的近臣,其领地在王畿之内的庸,商王也时常到虎地视察,虎方则是商王朝以外的方国。

    虎王为被大禹击败的三苗后裔苗瑶族为中心的南蛮建立的政权之一,其范围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鄱阳湖--赣江流域以西、洞庭湖--湘江流域以东的地区(古三苗聚居地区)。吴城是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王国已经筑起了土城(樟树吴城)、创造了文字,是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以长江为天然屏障,阻止了商朝的南进,使得本地区的商代文化自成系统、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土青铜文化。吴城文化和费家河类型商文化便是虎方的考古学文化。这两个类型商文化均带有浓厚的中原商文化因素,又具有鲜明的地方土著特色,是一支自成系统的南土土著青铜文化,而且中原因素和地方特色所占的比例在地理分布上又有差别,愈往北,中原因素愈浓,愈往南,土著特色愈明显,这一特征与虎方既与商王朝有接触,又没有被臣服的事实正好相符。

    关于虎方,只有一条卜辞(见于《甲骨文合集》):

    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

    □举其途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

    □举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

    □举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

    “途”有“征伐”义,举、望为族名,这条卜辞的大意是商王为了征伐虎方,卜问是向先祖大(太)甲还是祖丁、祖甲举行告祭才能得到保佑,取得胜利。太甲、祖丁、祖甲都是商王朝的名君,被视为战神,商王因战事向他们举行告祭,仅见于征伐鬼方、土方等少数劲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虎方也很强大,商王对此很慎重,而且,卜辞中伐虎方仅此一条,这是因为商王武丁此次伐虎方之役失利,以后的商王不敢贸然行事,这正是甲骨文中伐虎方之事少见的原因所在。

第九章 武丁的赫赫武功() 
在北方的威胁消除之后,武丁发重兵攻打羌方。

    商与其的战争残酷激烈。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武丁对羌方的战争,一次就曾调动一万三千人,而这些占到都城二分之一的军队都是由妇好统帅的。

    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商朝人俘获的羌方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生产者,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的羌民的绝大多数,都在商王频繁地祭祀中充当敬献给神灵的牺牲。不过武丁时,确切地说终商之世也未将整个羌人征服,但臣服于商的也不少。

    武丁三十四年,氐羌各国前来上表表示臣服。

    一个更要特别提到就是周。武丁没有想到,这个被其讨伐征服、当时还登不上历史舞台的氏族,后来竟一举推翻了他的后人的统治,夺了商的天下。

    东方之征伐相对较轻,但卜辞中也提到了征夷方(应在山东境内,东夷的一支)、龙方(可能在山东泰山东南部,应该是东夷的一支)等,皆取得了胜利,令其臣服。

    武丁还出兵征伐西南的巴方、蜀方等。

    当然,武丁并不是只会窝在王宫里,为出兵放马的妻子占卜问天的无用男人,他自己也屡屡率军出征。在攻打巴方国(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他和妇好一起领军,并且分工合作——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歼之。南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