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请叫我威廉三世-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夕阳即将沉入地平线地时候,整个大地一片橘红色,从奥军那边吹来的风带来了淡淡的饭香,在德军这边,一辆辆坦克都已进入出发地域,突击步兵们都已进入各自地装甲车辆。庞大的装甲队列后面,黑压压的步兵席地而坐,没人走动,没人喧哗,整个场面一片肃穆。

    几分钟之后,另一队双翼战机从西面飞来,它们随即接替了已经在奥军阵地上空盘旋了一阵子的单翼机。现在,奥军官兵已经顾不上管这些烦人的“大苍蝇”了。

    “开饭咯!开饭咯!”在兴奋的喊声中,奥军阵地那边顿时热闹起来。德军阵地这边,炊事车上炉火熊熊,面包、香肠、蔬菜汤早已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但一辆辆炊事车周围却不见一名等待领取食物的士兵。

    “准备进攻!”

    军官们来回传达着命令,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依次发动起来,阵阵青烟一下子弥漫在这片平地上面,坐在地上的步兵们刷拉拉的全部站了起来,每个人都开始作出发前地最后准备。

    夕阳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线上,整个世界还没有被黑暗笼罩,但时间每往后推移一分钟,视线就模糊一分。

    就在这个时候,三颗闪亮的信号弹冉冉升空,在这之后。从德军宿营地这边发出的轰响如同洪水决堤,又像是万马奔腾,总之,大地开始微微颤抖,天上的飞禽早已吓得无影无踪。

    “有情况!有情况!”奥军阵地前的观测哨最先发出警报,光线渐暗,他们只能远远看见那边地雪地上出现无数大大小小的黑点,它们如同潮水般迅速向这边蔓延过来。

    军官们大惊失色。一些人试图将观测气球重新升起来,然而那些德国飞机一次次勇敢的扑向低空,迫使奥军不得不放弃这个企图。

    这个时候,在大锅前排队地奥军士兵们一下子手足无措,热腾腾的食物唾手可得,可是德国人那边又不肯让人安生。不一会儿,只听得军官们高喊道:“进入阵地!所有人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在饭菜与性命之间稍作权衡,奥军士兵们便扔下饭盒乱哄哄朝战壕和工事跑去,一阵哐啷哐啷的声音之后,就只见满地的铁饭盒了。

    几分钟之后。随着距离的拉近。奥军官兵们终于得以看清那些敌人地面目——数百辆德国坦克排成一列列纵队,每队之间相隔十几米,总共四十来队。形成一个五、六百米的宽大正面。每队坦克后面跟了数量同样庞大的装甲车,虽然这种队列并不是绝对的直线,但整体上保持了一个大大的方阵。

    在装甲方阵后面,黑压压的步兵仿佛从混沌中钻出来一般,一眼看不到边际!

    有白色的雪地映衬,德国人的数量看起来多得让人晃眼。

    奥军官兵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加上原本就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害怕得想要逃跑了。

    “开炮!向阵地前方2000米处开炮!”

    这种局面下,奥芬贝格将军也顾不得此前的担心了,他让自己的炮群向德军阵列前方开火。企图用火炮震慑住德国人地进军脚步。

    短短两分钟之后,圣珀尔滕这边炮声大作,奥军部署在后方的上百门大炮向着德军与奥军阵地之间的旷野地带开火了!

    如…轰……

    震耳欲聋地炮声持续不断,圣珀尔滕城中的百姓们心惊胆战的祈祷着,而窝在战壕中的奥军官兵则是忐忑的观望着前方。炮击每持续一分钟,他们的信心和士气似乎就恢复一点。

    终于,炮弹爆炸产生的烟尘与火光形成一堵厚厚的墙,前进的德军队列完全消失在奥军官兵的视线中。

    德国人撤退了?

    不仅仅是战壕里地奥军官兵们,就连他们的指挥官奥芬贝格将军也这样企盼着。至少,他希望德国人会停住脚步。

    然而,炮击还未停止,一辆又一辆德军坦克却冲破了奥军的炮火阻挡,在烟与火的衬托下,德军3号坦克面目变得更加狰狞,那钢铁之躯、那威武的炮塔与火炮、那目空一切的气势,一切都在震慑着13万奥匈帝**人的心灵!

    五百米!

    四百米!

    三百米!

    二百米!

    一百米!

    五十米!

    当德军坦克宽厚监视的履带滚滚而来的时候,奥军官兵们那紧绷地情绪终于爆发了,宣泄的方式不是战斗,而是——“哇啊……逃命啊!”

    坦克赶人的场面常人或许没有见过,但想想骑马赶羊的情景,多少就能体会到德国坦克手们此时的爽快心情了。

    挖掘防坦克堑壕的时候,奥军士兵们并没有偷懒,挖出来的堑壕也完全符合上级的要求,但就向弗莱明少将所说的那样,他们的堑壕只是用来对付“石头1”那种八、九吨级的轻型坦克,而这次德军装甲部队打头阵的可是15吨的中型突击坦克!1。5米宽的堑壕,早在试验的时候这种3号坦克就能轻松越过,经过改进并批量生产之后,3号坦克的越壕宽度已经接近2米,难怪奥军士兵之能眼睁睁看着这些钢铁战车一个个安然无恙的越过他们苦心挖置的堑壕。

    70辆“怪兽1”也即3号坦克,从出发到进入奥军阵地仅损失了5辆,其中2辆不幸被奥军炮火直接击中,里面的乘员虽然大多性命无忧,但坦克基本已经报废;还有3辆则非常倒楣的被弹片炸坏了履带,它们经过紧急修理即刻重返战斗序列。剩下的65辆成了出笼的野兽,仅有战壕和一些土木工事的奥军防线对它们来说根本没有半点阻拦作用,它们一个个横冲直撞,奥军官兵辛苦一个下午的劳动成果被它们糟蹋得不成样子。

    一些心有不甘的奥军士兵朝这些德国坦克开火了,有人还投掷了手榴弹,但是这些都没有用。作为回应,德军坦克朝空地开枪开炮,奥军仅存的一点抵抗决心也就此崩溃了。

    在通过奥军炮火阻拦区域的时候,德军的“石头2”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损失就要多一些了,幸好在遭受更大损失之前,奥军炮群停火了。在德军的3号坦克赶到炮兵阵地之前,奥军炮兵们便带着残存的百多门大炮迅速向维也纳方向撤退,然而这些大炮实在太过沉重,道路上又挤满了溃兵,以至于后来德军向维也纳推进的时候,一路上“拣”到许多或好或坏的重炮。

    仅仅一个小时,奥匈帝国陆军上将奥芬贝格和他的13万大军便在不到6万德军的冲击下彻底崩溃了。

    是役,德军仅仅损失数百人和少量坦克装甲车,奥军在奥地利东北部这的则四下逃命,仅有2万多人在奥芬贝格的带领下仓惶退往维也纳。

    至此,维也纳西面的大门已经洞开。

魔王 第四十二章 战争威胁() 


    。维也纳,欧洲中部的文明与音乐之都,奥匈帝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多年来以它的不设防闻名,现在,它的居民却因为它的不设防而惊惶失措。

    圣珀尔滕之役过后,奥地利人的信心低落到了冰点。

    这是一场非正常情况下的重大胜利,就连柏林的陆军统帅部也此欢呼。

    不过,奥匈帝国并未因此而放弃抵抗。

    晚上7时,在德军入侵奥匈帝国之后8个小时,圣珀尔滕之役刚刚结束,奥匈帝国驻柏林大使和俄国驻柏林大使先后向德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其中,奥匈帝国要求德国在12小时内撤出所有军队,俄国人的要求是24小时。

    两国均要求德国在次日7时之前作出答复。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闪电计划的发起人,辰天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俄、奥发出最后通牒的消息和内容,对于事态的发展进程,就他个人的看法是再满意不过了。毕竟,作为战后欧洲第二强国,奥匈帝国面对德国的大规模入侵不仅没有作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击,政府和外交机构表现的低效率也令人咋舌。

    作为过来人,辰天不禁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第三帝国,1938年,德国利用英法等国的退让妥协以及亲德、纳粹份子的协助,先后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次年又用同样的手段不费一枪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是闪击波兰、入侵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击败法国,到1940年为止,纳粹德国不仅占领了欧洲14国,而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仅仅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壮举。

    对于辰天来说,利用对方君主去世之机,大举入侵一个国土、人口、军力都与自己相近的主权国家。同样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当施特雷泽曼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最后通牒文件递交到自己手里时,辰天甚至不多看一眼,提起笔,在上面划了两个大大的叉。

    “陛下,这将引发一场战争!”施特雷泽曼语气平静的说道。

    “但主动权在我们手中!”辰天信心十足地告诉施特雷泽曼,战争只会让对手赶到恐慌。

    “是的,陛下!”作为外交大臣,施特雷泽曼不再多说什么。拿着文件就出去了。

    在这之后,辰天唤来自己的侍从官,“去通知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的高级将领,我要召开御前军事会议!”

    “现在吗?陛下!”侍从官问道,现在是晚上7点3刻,虽然不是很晚,但毕竟是晚上了。

    辰天很肯定的告诉他,“是的,我想陆军的元帅和将军们此刻应该都在陆军统帅部里为圣珀尔滕大捷而庆贺,至于海军部和空军部。叫波尔元帅、海德里希亲王殿下、舍尔海军上将、泽克特空军中将来就好了!”

    “遵命。陛下!”

    在这天看来,这位侍从官虽然很忠诚,却没有乔纳莱特那么有灵气。也就是说有一点点木纳。可怜的乔纳莱特现在还在病床上,据医生说至少还要几个月才能下地行走,至于是否会落下残疾现在还说不定。

    正如辰天所猜测地那样,陆军将领们一个不拉的聚集在统帅部,所以,仅仅半个小时之后,他们就都出现在辰天面前。

    “召各位来,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辰天说这话的时候,将军们表情很是期待,不久之前才传来圣珀尔滕大捷的消息。他们大概,觉得皇帝要大肆封赏了,但看到海军部的三位重量级人物也在,这才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前,奥匈帝国、俄国向我国递交了外交通牒,要求我们在一天之内从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撤军!”

    “什么?”在座众人大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并且多少感到一些意外。要知道白天的时候俄、美等国甚至还在向德国政府询问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而奥匈帝国的外交官也只是一遍遍向柏林转达维也纳的暂停冲突请求。没有想到,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奥匈帝国和俄国就递交最后通牒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在多数人看来维也纳地反应还是太过迟缓了,如果说刚刚遭到入侵地时候还弄不清状况,那么下午的时候就该明白事件的严重性了。

    “我们当然不会撤兵!”辰天平静地说道。

    “没错,绝不撤兵!”将军们纷纷应和。

    “最后通牒之后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明白!所以,我们需要早作准备,我决定从明天起进行全国总动员!各位有反对意见吗?”说罢,辰天很认真的看着在座众人。

    最后通牒与全国总动员的意义,下面的将领们都非常清楚,坐到这里才几分钟时间,他们就连续吃了两惊,大多数人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

    不得大家多讨论,辰天又说:

    “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我一会儿就会向首相和内阁转达我的决定!”

    皇帝的这句话更是令众人感到意外,他那泰然自若的表情正在告诉大家:自己已经做好了决定,各位只是来提前聆听圣谕的。

    是否进行全国总动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政治上的,有军事上地,一旦宣布总动员,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工农业等各方各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皇帝作出动员决定之前都会和高级将领、内阁大臣们审慎讨论,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没有进行动员的时候,作出这个决定更是需要很大的决心。

    但是从目前看来,这个决定似乎只是德皇运筹帏幄的一部分。

    几位年长的元帅还在考虑,年轻一些的将军们便纷纷表示自己的支持意见,“动员”的声音此起彼伏。

    卡尔·冯·比洛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陆军元帅、海德里希亲王兼海军元帅、波尔海军元帅四人互相看了看,简单地交换眼神之后,比洛元帅带头站了起来:

    “陛下圣明,我们的确该给敌人一个狠狠地教训了!”

    辰天非常满意的点点头,“那么。明天早晨我们就向全国发布总动员令!陆军部根据动员日程表将预备兵集结起来,集结后的125个师分成两部分,一部份部署在德奥边境区域,一部份部署到东普鲁士与波兰,记住,所有部队都部署在铁路沿线,确保随时可以进行大规模调动!此外,组建装甲第4军、第5军。两个军分散集结训练!海军部,从北海舰队、大西洋舰队各抽调3艘主力舰,加上航空母舰丽莎号、亲王号,组成一支新的混合舰队,由舍尔上将担任舰队司令,随时准备开赴地中海!向波罗的海、地中海各增调20…25艘潜艇,波罗的海舰队侦察警戒线推进到芬兰湾!空军部,组建新的战斗机大队2个、攻击机大队2个、轰炸机大队3个、齐柏林飞艇大队2个!”

    众将领一一领命,在军事方面,这位德皇比起威廉二世来专业了许多。对此众人已经不以为奇了。

    黑夜降临之后。弗莱明将军拨出一部份装甲部队继续向东挺进,剩下的部队与迪姆林上将地第1集团军一道打扫战场、享用晚餐。为了表示德意志帝国的宽仁,德军特意邀请被俘的奥军官兵一同进餐。不久之前还兵戎相见的两军将士很快坐到了一起,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最后还不忘交换礼物。

    在这之后,德军虽然进占了圣珀尔滕市,但士兵们都严格遵照上级的命令与当地居民秋毫无犯。占领火车站之后,德军官兵们惊讶的发现这个奥地利东北部重要铁路枢纽居然保存完好,铁轨上甚至还停着几辆随时可以发动的蒸汽机车!

    于是,弗莱明命令他的主力部队沿着铁路线向东推进,待从后方调来的火车抵达之后。迪姆林将军的两个步兵师乘坐火车向维也纳前进。

    临近午夜,两支部队都依照陆军统帅部地命令在距离维也纳20公里的地方停止前进,在这之前无论是弗莱明的装甲部队还是迪姆林的步兵都未遇到奥军抵抗。

    此时在距离德奥边境不到30公里地罗森海姆,大批飞艇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在即将到来的一天里,它们将给世人带去无限的惊喜。

    1916年2月2日的午夜刚过,有意或是无意,德皇发布全国动员令的消息已经被许多外国驻柏林的大使和公使所获悉。在这之后,各国外交官纷纷施展各自的技能和手段。不久便从德国政府官员那里证实了这个消息。

    柏林的夜空,肉眼看不见电波交错纵横,德国准备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这些电波传向外界,传向整个世界。

    在这样一个夜晚,越过德奥边界地数十万德军官兵仍在坚持行军。在波希米亚,冯·马肯森将军指挥的上集群主力已经进抵布拉格,在波希米亚大公及其家族的协助下,波希米亚当地驻军大都放弃了抵抗,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也保存完好。通过布拉格这个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冯·马肯森上将的部队正快速蔓延到波希米亚的各个角落,占领整个波希米亚仅仅是时间问题。

    至于豪森上将的下集群,进展虽不像拥有强力内应的上集群那样突飞猛进,进军速度也是令人满意的——进入奥地利之后,下集群以第1、第2装甲军为箭头分两路推进,之前一天黄昏,得到第1集团军协助的第1装甲军以闪击之势突破了防卫圣玻尔滕地奥军主力,先锋随即逼近距离圣玻尔滕一步之遥的维也纳;“冲向大海”的第2装甲军、第5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一部几乎没有遭遇奥军像样的抵抗,他们的主力已经进抵奥地利南部的格拉茨盆地,不日就将进入卡尼鄂拉公国、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王国、达尔马提亚王国和滨海省份,其中卡尼鄂拉公国和滨海省份已经做好迎接准备,可能遭遇抵抗的只有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和达尔马提亚王国,但这两个王国的防御力量在强大的德国入侵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2个小时后,也就是2月3日凌晨2点,在靠近白俄罗斯地区的一辆专列上,俄国新女皇狄安娜一世被她的侍从官叫醒,从圣彼得堡转来的电报上清楚的向她报告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

    “全国总动员?”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琳达还有些睡眼惺忪,穿着大睡裙、披头散发的她在外人看来更像是一个年轻**而非一个颇有手段的统治者,而且是两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甚至来不及整理装束,琳达就在自己的车厢里召见了随行的情报总长阿金费夫。阿金费夫是一个52岁的纯种俄罗斯人,尼姑拉二世时代的陆军情报次长,阿格列尼上台后被弃用,其后一度遭人暗杀。就在这个时候,琳达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时也获得了这位老臣的效忠。阿格列尼死后,在琳达的扶持下,这位老资历的情报官以火箭升空的速度攀上了陆军情报部门最高长官的职位,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便成功接收了阿格列尼时期的大部分情报网和情报部门高官——虽然缺乏经费和人才,沙俄帝国的情报网仍旧遍布整个俄罗斯,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秘密联络点和前哨站。

    “我们在柏林的外交官和谍报部门都证实了这一情报!不幸的是,德皇的确在5个多小时之前签署了这一动员令!”阿金费夫很无奈的告诉自己的新主子,德国人真的准备全国总动员了。

    “疯狂!”琳达嘴里不由得崩出这样一个词,面对俄奥两大强国的通牒,德国人居然如此迅速的作出总动员的决定。全国总动员的结果众所周知,要么有一方屈服,要么就是战争!

魔王 第四十三章 女皇的决断() 


    。阿金费夫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