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出闺阁记-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三姑娘想是很快便要动身,待回京后,郎廷玉自会带他们回到侯府,我手头人手众多,不差这十几个兵卒。”

    在流民营的营门前,裴恕如此叮嘱道。

    陈滢知道他这是在谢她的帮忙,便未推辞,立在营门边上,目送着他打马远去,心中唯愿这纵火案能早一日结案。

    次日一早,陈滢便也启程,先去烟台接回了薛蕊,随后赶回了济南。

    接下来十余日,陈滢几乎马不停蹄,女校诸事的安排、拜别长辈亲友、准备长途旅行的行囊,以及与陈湘姐妹的长谈等等,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

    好在一应事宜进展顺利,陈湘姐妹也出乎意料地接受的陈滢的建议,成为了女校的客座老师,算是解了陈滢的燃眉之急。

    当陈滢再度坐上远行的马车时,时序已是四月中旬,济南城绿柳成行、榴花胜火,仲夏的风拂来,似有莲花的香气萦绕其间。

    这样的季节,总不免让人想起灞桥折柳、昔我往矣的情致来,大抵是婉转且低回的,又有着一种洒然爽朗的意味。

    然而,相较于北地的盛夏,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此时却已是骄阳似火,热气蒸腾,热得让人打不起精神来。

    四月十五,正是芒种节气。

    这一天,又是天气晴好,灼烈的阳光兜头盖脸地洒下,未到午初,国公府门前那几株高大的桐树,就已经连叶片儿都晒得打了卷儿,蔫搭搭地垂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那门子嫌屋中气闷,便将小竹案并小竹椅子搬到外头,坐在那门廊下头迎风,顺带盯着那跟班儿的小厮粘知了。

    “你们这起子惫懒东西,动作可快着点儿,再叫大爷我听见那知了叫,必要回了管事,叫他老人家狠狠地罚你们。”他大声地吓唬着那几个小厮,一面便端起茶壶,吸溜了一口凉茶,旋即便长长地打了个哈欠。

    夏日天长,又才用罢了午饭,这时候正是人最渴睡之时。

    见那几个小子拿着长竹篙,两眼瞪得大大地粘着知了,并不敢偷懒儿,门子放心下来,耳听得那知了声叫个没完,越发催得人困倦,他便将茶壶放了,打了个大哈欠,手里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昏昏然地闭上了眼睛。

    “劳驾。”一个温和有礼的声音响了起来。

    那门子骤然被惊醒,一个激灵就站了起来,还以为是哪个管事来了,手里的蒲扇也掉在了地下。

    可是,待他睛细看时,那颗心便立时落回肚中,不由得伸了个懒腰,顺手端起茶壶喝了口茶,懒洋洋地向来人吐出了两个字:“找谁?”

    青布长衫、粗布皂鞋,身后背的包袱皮儿已经很旧了,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束发之物也只是一根布条儿。

    很显然,来人非富非贵,纵使长衫在身,也不过是个穷秀才罢了。

    怕是打秋风的。

    门子迅速得出这个结论,抬着头,眼皮子向下耷拉着。

    这是应付打秋风的他惯有的嘴脸。

    这门上哪一年不要来几拨打秋风的?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呢,何况他们国公府?

    若非今儿午时喝了盅好酒,心情不错,这时候门子应该已经骂将出来了。

    也不瞧瞧这是哪里?一个穷光蛋竟然还想蹬鼻子上脸,这偏门儿岂是这群打秋风的可走的?

    “那边有个小门儿,你去那里吧。”门子头也不抬随意指了个方向,便俯身去拾扇子。

    这时候眯个小盹儿,最是舒服了。

    他坐回竹椅,正想要继续方才被打断的午觉,蓦地便听见那声音又响了起来:

    “徐阿福,你不认得我了么?”

    竟是一口道出了他的名字!

    徐阿福霍然抬头,看向来人的脸。。。

    当了这么些年门子,他早就养成了“只看衣冠不看人”的习惯,只是,如今那人连自己的名姓都道出来了,他这才想起来去看看人家的长相。

    只是,当视线落在眼前那张清瘦的面庞上时,徐阿福的嘴巴一下子就张大了。

    “二……二……老……”手中的扇子“咣”地一声磕在竹椅上,复又落了地,徐阿福摇摇晃晃站起来,朝后退了两步,“扑通”一声坐倒在地,颤着手指向来人,上下牙不听话地碰在了一处,好容易才碰出了一句整话:

    “二……二老爷……您是……您是……二老爷?”

    “是我,阿福,总算你还没忘了我。”来人说道,向他笑了笑。

    徐阿福用力地揉着眼睛,揉了一回,再揉一回。

    来人确实是二老爷。

    他没看错。

    他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他看得很清楚。

    这穿着青衫的男子,的的确确就是失踪了八年的国公府二老爷——陈劭。

    徐阿福呆呆地坐在地上,手脚都是麻的,半天都没爬起来。

    陈劭温和地看着他。

    虽然青衫破旧、衣袍简素,可他却有着一张让人难忘的容颜,如月夜下孤立悬崖的竹,峭拔而又俊挺。

    徐阿福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纵使添了几许沧桑,那张脸,却仍旧是他记忆中的模样。

    他颤抖着嘴唇,口中发出“啊……啊……”的音节,想要起身行礼,又想要回身叫人,一时间完全失去了方寸。

    陈劭立在门外看他,笑容温润、神情宽和。

    灿烂的阳光筛过树叶,在他身上落下斑驳的影子。

    他抬起手,掸了掸身上青衫,举目望向国公府高大的门楣,温润的脸上,掠过了一个极淡的笑。

    “二老爷,您……您可算是回来了!”徐阿福终是迸发出一声哭喊,连滚带爬地扑倒在他脚下,嚎啕大哭起来。

    “是啊,阿福,我回来了。”陈劭温言道,安抚地拍了拍他的后背,提起袍摆,跨入了院门……

    (第二卷完)

第287章 御医会诊() 
元嘉十六年的盛夏,大楚朝第一等公爵的成国公府,成为了整个盛京城最热门的话题。上至皇族、下至市井,便没有人不去议论的。

    失踪长达八年之久的国公府二老爷陈劭,居然活着回来了!

    一个在所有人眼中已经算是“死掉”的人,突然重现人间,这种奇事,纵观大楚朝建朝至今,那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成国公府二老爷”这个称谓,便传遍了京城,简直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或许也正是因了此事太过离奇,这个称谓,迅速便取代了前几日才闹得满城风雨的“兴济伯府长房嫡女”。

    事实上,便在在陈劭重返国公府之前,兴济伯府,才是盛京城最大的话题。。。

    身为兴济伯府嫡长女的郭家大姑娘,生母早逝,才只两岁稚龄便被送回了外祖家,自此后一直在外省生活,再未踏入京城。

    而就在她们母女一死一走后不久,郭大姑娘的生父——当朝附马爷——郭准,便与永宁长公主结为夫妻,当年末,长公主便产下一女,正是赫赫有名的香山县主。

    在有心人眼中,仅仅只是县主郭媛的出生年月,便很是耐人寻味了,更何况这里头还有个续弦的长公主,且长公主的年纪还比附马爷大上一些。

    这种贵人后院儿里的辛秘,最是好做谈资,往往能让那市井百姓们议论许久,尤其是像兴济伯府这种“死去的元配之女突然回府”之类的消息,其间牵扯的爱恨情仇,比那话本子上写的还要好看。

    只是,这一回,兴济伯府的风头,显然是被国公府给压了下去,就算有再多的离奇过往,也不及陈二老爷突然回府这事儿来得神异。

    一个失踪长达八年之久的人,重回身份、重返家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了他与亲人相见的那些常见戏码,最要紧的便是:这八年来他到底去了哪?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

    这可是整整八年的时间啊,失踪时陈劭还只有二十四岁,正值青春韶华,而回来时,却已是而立之年。

    他是为了什么在外头游荡了这么久?又是因为何种缘故回到家乡?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时间,国公府二老爷陈劭成为了举城瞩目的人物,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了过来。

    可是,偏偏就在这个问题上,出了岔子。

    陈劭失忆了。

    关于这八年的记忆,他的脑中一片空白。

    因他原就任着工部郎中一职,回京后次日,上峰便召他述明这八年的去向。可是,陈劭却表示完全不记得这八年间的事,且就连一些八年前的事,他的记忆也是断续模糊的,有不少错乱之处。

    朝廷官员失踪八年后归来,对这八年的行踪一无所知,甚至就连此前的记忆也受到了影响,此事非同小可,最终还是惊动了元嘉帝。

    陛下对国公府素来厚待,倒也没怀疑陈劭有何不妥,只命他前往太医院,并点名指派了几名御医替他做检查。

    经过多次会诊后,御医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陈劭的后脑部位有几个比较大的伤疤,新旧交叠,怀疑其可能不只一次脑部遭受重创。

    如今,这些外伤虽然好得差不多了,但陈劭的脑内很可能还残留着血块,而这些血块,便是造成陈劭失去大段记忆的原委。

    根据御医们多年从医经验来看,此等情形也并非不可能发生,在太医院的医案中,便有类似病例的记载。

    这份诊断结果甫一出现,便以飞快的速度流传了开来,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全城,就连那讨饭的乞丐都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可见所知者之众。

    而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便是,陈劭失踪回归之事,变得越加离奇古怪,各种传言满天飞,其中更不乏怪力乱神之语。

    “你们说,这人真能把整整八年的事儿,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么?”四月末的一天,在兴济伯府一年一度的花宴上,几名贵妇正坐在一处小声议论,其中一个戴着时兴宫花的妇人,便说出了如上一番话。

    随后她便又道:“要依我看呢,八成是那国公府想要遮掩些什么,拿着这话儿糊弄人呢,谁知道是真是假?”

    这话在人群中立时引发了一阵赞同,另一个穿姜黄褙子的妇人便悄声道:“我听人说,陈二老爷怕是被掳到北疆做奴隶去了,他说不记得了,是为着瞒下这种丢人的事儿。”

    “我也听说了。”第三个描着长眉的妇人立时接口,说话时,她的两条眉毛生动地挑来勾去,如同一撇一捺两道笔锋,总不肯安静地归拢一处。

    “我听说的是,陈二老爷是被人抓到西夷挖矿去了,若不然,怎么这八年里连点儿风声都没有,八年后人就突然回来了呢?听说是西夷那边最近逃出来好多矿工,没准儿他就是混在里头跑回来的。”

    这嘁嘁喳喳的话声,辅以她乱动的眉毛眼睛,委实不大能增加这话的可信度,倒是平添了不少戏剧性。

    第四位贵妇淡淡地瞥了她一眼,目中隐有不屑,旋即便执起手中名贵的冰丝绢纨扇,矜持地道:“我听说的是……”

    “嘘!”她话未说完,便被那戴宫花的贵妇给打断了,只见她略有些紧张地道:“快都别说了,国公府家的女眷过来了。”

    众人闻言,俱皆噤声,只转首看向花厅的入口。

    一群华服女子正自拾级而上,个个衣饰精美、雍容华贵,正是国公府世子夫人许氏等人。

    那宫花贵妇眼最尖,一眼便瞧见了人群中一道干净的身影,忙拿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长眉贵妇,捏着嗓子细声道:“快瞧、快瞧,陈三姑娘也来了。”

    “哟,还真是呢。”众贵妇齐刷刷地睁大了眼睛,看向正自走来的陈滢,那执扇贵妇便拿扇子掩了口,悄声叹道:“陈二老爷这事儿一出,这位三姑娘的婚事,怕是难得很了。”

    话虽叹惋,只是,她睁得大大的眼睛里,只有浓浓的好奇与探究,又哪里有一丝半点的怜悯?

第288章 大侄女儿() 
此时,许氏并陈滢等人已然跨入厅中,在座众人一时皆寂然,花厅里渐渐地便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安静。

    许氏的脚步变得迟滞。

    有些时候,这种骤然而生的安静,远比议论纷纷更叫人难堪。

    一如此刻这珠翠满堂的花厅。

    有那么一刹儿,许氏甚至觉得,拂袖而去,或许是个很不错法子。至少可以不必面对这一道道或明或暗的视线,亦不必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而每迈一步,却都是如此地艰难。

    这一阵突如其来的怯懦,让她的脚步变得迟缓,面上的笑容几乎濒临碎裂。

    不过,这阵情绪很快便被她控制住了。她的腰背挺得笔直,姿态优雅地向前行去。

    这一刻的许氏,头微微地扬着,面上的笑容清淡而温和,与她往常的样子毫无区别。她的视线自然而然地来回扫视,偶尔触及那相熟的女眷,便含笑点头致意。

    一行一止,端庄从容,更有一种骨子里的高贵。

    数息后,花厅里的气氛便又恢复了正常。

    许氏缩在袖笼中握得紧紧的手,悄然地放松了些,旋即收拢视线,侧首回望。

    陈滢正随在她身后,安静沉稳,面上的表情不见分毫变化。

    许氏暗自点了点头。

    她是领教过陈滢的厉害的,如今更是知道,这位三姑娘是个极有主见之人,旁人的侧目与议论,根本影响不到她。

    许氏忍不住地想要叹气。

    如果她的女儿陈漌能修炼到陈滢的境界,不用全部,只要能练成一小半儿,她这个当娘的就知足了。

    花厅中氛围的细微变化,陈滢并未放在心上。

    这些时日出门赴宴,多是如此情景,她已经习惯了。

    一面款步前行,她一面举眸看去,却见兴济伯夫人程氏穿着一身海牙色的绸裙,正自迎上前来,跟在她身旁的是世子夫人夏氏以及郭冰。

    郭婉并不在其中。

    陈滢心下有些狐疑。

    今日的花宴,明面儿上是一年一度的宴会,实则却是兴济伯府特意为“归家的嫡长女”郭婉准备的。

    此即表明,兴济伯府不仅举双手欢迎这个嫡女回归,且从今往后,郭婉都将会以伯府嫡女的身份,出现在盛京城的社交圈儿。

    陈滢委实有点想不明白,郭婉是如何做到的。

    她短暂的婚史,她的寡居身份,这一切根本瞒不了人。

    可是,看着程氏言笑晏晏的脸,陈滢却又有种错觉,觉得,程氏对郭婉的孀妇身份,毫不介怀。

    程氏何时变得如此大度了?

    盛京城贵族圈儿里,几乎听不见对郭婉的议论,这莫非也是程氏力挺这个孙女之故?

    心下思忖着这些,陈滢便没太注意前头的情形,蓦觉衣袖被人拉了拉,她转首看去,便迎上了五妹妹陈清的笑脸。

    “三姐姐,大伯母叫咱们过去见礼呢。”陈清很轻地说道,一面向上示意了一下。

    陈滢这才知道自己走了神,一回头,便见许氏正向她招手:“好孩子,快过来罢。”

    那厢程氏便打趣地道:“你们家大丫头说了个好人家,我还想着今儿好生贺一贺她呢,不想她竟没来,想是你把人藏起来了,不叫她见人了罢。”

    许氏闻言,面上亦含了笑容,柔声道:“那孩子可害臊着呢,便我要她来,她也断断不肯的。”。。

    按照京中的规矩,说定了人家的未婚姑娘,便只能安心在家待嫁,通常是不作兴出门应酬的,因此,今日许氏带出来的小辈,便只有三姑娘陈滢与五姑娘陈清。

    陈清今年虚岁十二,确实也到了出门应酬的年纪,许老夫人对这些庶出子女们向来一视同仁,该是谁的便是谁的,绝没有私下打压一说,这也是她老人家治家有方。

    话题就此扯到儿女婚事上头,程氏便恭维许氏挑了个好女婿,许氏谦虚了几句,陈滢她们上前见礼,双方再说上几句客气话儿,这套程序便算是走完了。

    到得此时,便轮到郭冰出场了。

    她上前相邀,请厅中几个年轻的姑娘家去花园游玩,长辈们自是无有不允的,众女就此辞出了花厅。

    待踏上了那花厅外的长廊,陈滢便行至郭冰身边,轻声问:“请问一声儿,尊府大姑……嗯,郭婉,她今日来了么?”

    细论起来,郭婉的年纪虽比郭冰大,但辈分却矮了一辈儿,要唤郭冰一声姑姑。陈滢开口时才想起这一出来,一时倒觉得,唤郭婉大姑娘,似乎有些不妥。

    这府里真正的大姑娘,应是郭冰才是。

    “我大侄女就在花园儿里呢。”郭冰答得倒是很从容,似是对这个凭空多出来的侄女并不是很在意,言毕,又有几分好奇地问:“听说陈三姑娘与她在登州的时候就认识了,果然如此么?”

    她的神态与表情皆很大方,与陈滢说话时更是笑容满面,完全看不出就在去年花宴时,她们之间曾有过龃龉。

    这倒并非郭冰忘性大,而是因为如今的成国公府,已然成了全京城最大的的谈资,这场戏她们这些外人瞧得很开心,自然就不再会对前事耿耿于怀了。

    陈滢并没有揣测她心思的爱好,此刻见她问起前事,便颔首道:“是的,我与郭婉确实是在蓬莱县就认识了,今日听闻她也会来,我很想与她见个面,叙叙旧。”

    “这个容易得很。”郭冰掩袖而笑。

    此时,恰好她们已经行至那花园的门口,郭冰往里张了张,便伸手指着远处的一片竹林,笑道:“我那大侄女儿不就在那里么?”

    她好似很喜欢“大侄女”这个称呼,每每提及,面上的笑容就要加深一分。

    语罢,她又引颈往前看去,蓦地“咦”了一声,奇道:“我那大侄女儿正与人说话,那人瞧来倒像是县主呢。”

    面上虽带着笑,可她的眉心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旋即便又松开。

    她的这两位“侄女儿”,可是没有一个好惹的,身为“长辈”的郭冰,自觉面子薄、情分浅,从来是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就算程氏在此,也多半会假作未见,由得这两个“孙女”去闹。

    总归郭媛不是吃亏的那一个,她们管那么多做甚?

第289章 裙拖虹影() 
“她们正说话儿呢,陈三姑娘瞧见了么?”郭冰的视线轻轻巧巧绕过竹林,转而停落在在陈滢身上,笑语嫣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