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连声说奴才不敢,又抹了把泪:“娘娘惦记着奴才,纡尊降贵的来看奴才,奴才感动。”
明珠去挪了个圆凳来,又从怀里掏了方干净帕子垫在上头,扶着徐贵妃坐下去:“主子快看他这张嘴吧。”
徐贵妃也叫逗的笑了一回,面上没那么严肃。
但是笑过了,她又去叫刘铭,语气原没那样欢快轻松。
刘铭跟郑扬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太会看脸色,也太会听主子的语气。
徐贵妃不会突然这样子,所以今儿个过来,还是有事儿要问他,或是要交代他去办才对。
交代差事嘛……他伤还没有好,总得要好好养上一阵子,眼下就是真的有差事要他办,他也有心无力,娘娘该去找郑扬,哪怕是如今防着郑扬了,也不至于就到了撕破了的地步。
于是他缄默了须臾,才犹豫着问了声:“娘娘是有话要问奴才吗?”
徐贵妃不轻不重的恩了一嗓子:“你一向都是个聪明的。”
刘铭心却一沉。
这时候,还能有什么要紧的话?只怕和这回的事情,脱不了干系。
他不敢再问了,怕再问得多,就有自作聪明之嫌,便索性闭了嘴,等着徐贵妃问后话。
果然他沉默没多大会儿,徐贵妃就紧接着问出了声来:“这回的事情,我知道你心里头记恨郑扬,也笃定是他背地里下黑手阴你,叫你这样没脸,还损了个干儿子,然后呢?”
“什么?”他装了个糊涂,侧目看过去,“娘娘的意思,奴才没懂。”
徐贵妃却扬了唇角,似笑非笑的打量他:“你果真不懂?刘铭,你一向都很机灵,郑扬是聪明,你是聪明之余还添三分机灵,所以我更喜欢你,也更愿意器重你。我再问问你,然后呢?”
刘铭面色一沉。
不打算叫他装糊涂,那说白了,娘娘就是防着他找郑扬也来个“秋后算账”,今儿个不是来问话的,也不是来安慰他的,这是来敲打警告的。
机灵?他有什么比郑扬更机灵的?那不过是为着,郑扬从小跟在主子们身边儿服侍,而他只是个后来者,所谓后来者,想要居上,就只能更小心谨慎,表现的机灵些,才能讨主子们的欢心。
“娘娘吩咐过奴才,不许在陛下面前攀咬,其中的厉害,奴才自己个儿也是明白的。”他说着稍顿了下,明显咬了回后槽牙,这是恨得牙根儿痒,“娘娘是想告诉奴才,如今陛下把事情揭过去了,奴才也该揭过去,往后就只当没发生过,旁人若有没眼色的提起来,也都是奴才自己侍奉主子不尽心,同任何人都没有干系。娘娘赞奴才机灵,奴才其实不敢当,但这点子,应该还是没理解错的。”
徐贵妃看了他好半天,才说了声是,斩钉截铁的,不带一丝的犹豫:“你们两个缠斗起来,对昭德宫没有任何的好处,当然了,对你们自己,也无益处。你也用不着心里不服气,我敲打过你,自然也会去警告他。上回的事儿……你就当是替主子背了个黑锅,这回当是他拿你撒气回来,你们俩,一来一去,算扯平了,从今往后,谁也不需要记恨这些事情,听见了没有?”
第七十四章:大有深意()
第一百二十二章大有深意
徐贵妃的交代,总算刘铭还放到了心里去,他养伤足有半个月,都没动过任何心思,要再坑回郑扬一把。
而至于郑扬,先前故意放消息给谢池春和卫箴,之后竟也再没了动静。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谢池春不止一次的同卫箴合计过这个事儿,但两个人都闹不明白,郑扬这一出,到底算什么。
值得一提的,倒是谢池春从卫箴府上搬出去这件事情。
这事儿说来有意思,当日谢池春叫卫箴那样说了一通,她心里不受用,一直憋着一口气,但她这人,面对卫箴,总是气性不大够,那之后还在他府上住了好些天。
一直到出事后的第八天,襄元长公主移了尊驾往卫箴府上去,身边儿还跟着个俊俏又端庄的姑娘。
谢池春那会儿正在拭刀,乍然听闻长公主来了,她也惊了一跳,可等见着了人,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褚娴。
她回京的日子,比厉霄所说的下月初,还要早了几天,而回京后,又立马跟着长公主往卫箴府上来。
谢池春知道,她爱慕卫箴,卫箴也是值得爱慕的好儿郎,只是她从未曾料想到,褚娴一个高门贵女,竟会有这样不顾面子的时候。
其实那天襄元和褚娴也没拿她怎么样,相反的,褚娴对她很热情,似乎很喜欢她的样子。
可谢池春站在卫府中,只觉得手脚发冷,等送走了长公主和褚娴后,她单告诉了卫平一声,就只身离开了卫箴家里头。
她走便走了,卫箴知道是因为什么之后,也没再强要她住回去。
当初为着她受伤,现在伤好了,她没走就算了,都离开了,再叫她回来住,那不合规矩,也太没道理。
但是这个事儿上,卫箴显然没打算做任何的退让,尤其是他母亲态度这样强硬且明显,他便更不愿退让分毫。
卫箴用了三天的时间,把临着他府邸的那处两进的小宅子给买了下来,又连哄带骗外加着威胁的,把谢池春弄了进去。
至于谢池春为什么点的头,这都已经不重要了,要紧的是襄元知道这事后,当下便气晕过去一回。
褚娴明里暗里没少打听卫箴的事,知道那宅子是他买的,人也是他弄进去的,她也气过一场,但没发作出来,反倒隔三差五的就跑去找谢池春,弄得谢池春浑身都不自在。
厉霄他们成天看戏似的,背着卫箴的时候,就拿这个玩笑说嘴,当着谢池春的时候,还会玩笑她两句,横竖谢池春又不会同他们恼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事发后的十五天——
刘铭伤养的不错,已经能够重新掌管起御马监的差事,而就在他重回御马监的那天早上,他得到了一封密信。
信是周吉送到他手上的,他背着人拆开了看,旋即变了脸色,且越是往下看,面色便越是沉重。
周吉跟在旁边儿服侍,想问话,又不敢多嘴。
刘铭看完了信,扬手往烛台方向送,不多会儿工夫,好好地信纸烧成了灰。
周吉知道,这是不会叫外人知道了,于是又庆幸自己先前没多嘴多舌的。
“这信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他沉声问,叫周吉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连连摇头:“没有了,福建那边送过来的,又很要紧,儿子知道要紧,拿了信就送到干爹这里来了,哪里敢叫外头人知道。”
刘铭哦了一嗓子:“你去吧。”
“干爹……”他叫了一声,见刘铭斜着眼风扫过来,那一眼显然不和善,他讪讪的闭嘴,点头应了个是,提步退了出去。
刘铭在他退出去没多久,动作了一回,但迈出去的腿,又猛地收回来,望着门口方向久久出神,到底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
郑扬被传召入宫时有些意外,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上次七皇子出事,陛下未必不疑心他,而且从他回京后,大大小小的风波就没有断过,还明里暗里都跟他有关系,陛下就算没有明着疏远他,心里也一定有了隔阂,不然不会这么多天不叫他进宫请安。
突然之间又传召他……
他到养心殿外时,怀章就站在大殿前等着他。
郑扬紧了紧拳头,自台阶一步步的迈上去,在怀章面前站定住,嘴角一动便想要问话。
怀章左手手臂微一扬:“都是在御前侍奉过的人,你甭问我,我也什么都不会说。”
他一句话没问出口,反叫怀章噎了一嗓子,面上有些挂不住,侧了侧身,从怀章身边儿绕过去,径直入殿去了。
他没猜错,陛下见他,有事,有大事,很要紧的。
他进殿来,怀章却没有跟着进来,那就是陛下的意思了——陛下不是叫怀章在等他,而是叫怀章把着门,不许人进来,更不许人靠近。
郑扬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奴才请主子爷安,可有些日子没来跟主子请安了。”
皇帝开口的语气里头有笑意,可郑扬不敢抬头去看个仔细:“起来说话吧,是有日子没见你了,朕往昭德宫去,也不怎么见你,可见你这趟回京,西厂的事情忙得很,朕这里你顾不上请安,连你娘娘那里,也疏怠多了。”
这话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郑扬站起身,并不打算接。
果然皇帝也根本没等他接话,点了点面前的宝案,又叫郑扬:“你才回京个把月,在大同不比在京城享福,照理说朕也太体恤你,不该再派你到外阜去,你自个儿觉着呢?”
郑扬喉咙滚了滚,低着脑袋又皱眉,这意思是……
“奴才是主子的奴才,主子有吩咐,奴才便只管听,主子叫奴才在哪里当差,奴才便该在哪里当差,没有什么理儿不理儿的。”他说着就又要跪,“听主子爷这意思,是有了差事叫交给奴才去办吗?”
他一面说,一面抬头看,皇帝上扬的嘴角便正好落入了他的眼中。
郑扬没由来的后背一凉,总觉得陛下今天召见他,是大有深意的啊……
第七十五章:生与死()
第七十五章生与死
皇帝端坐在那里,似乎对郑扬这样的说辞和态度十分满意,只是他脸上表情仍旧显得有些许微妙:“郑扬啊……”
他这一声悠扬着飘到殿下来,算不上掷地有声,砸在这大殿的青砖上都落不出个坑。
可是郑扬听来,却心头一紧。
越是这样子轻描淡写的语气,才越是叫人心下难安。
他服侍了陛下和娘娘这么多年,太了解两位主子是什么样的性儿了……
郑扬不敢抬头看,此时更加笃定,早前七皇子的事情,陛下疑了他,且是神疑了,不追究,不代表陛下心里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他不敢说话了,连那种表忠心的寒暄,也不敢再开口说一个字。
这更像是试探,他早听得出来,所以表了自己的忠心,但陛下显然是没听进去的。
“福建出事了。”皇帝盯着他看了好半天,像是一直在等他说些什么,可他没开口,没言声,皇帝便自顾自的叹了一声。
郑扬一怔。
福建?
福建能出什么事?
他下意识的拧眉,这时才抬头看上去一眼。
皇帝大概是把他疑惑和困顿看在了眼里的,便接上前话:“其实早些日子——就是孩子出事的那天,老师进过宫,带的是一道六百里加急的密折。”
他刻意的提起七皇子出事那天,郑扬藏在袖下的手紧了紧:“是福建上的密折吗?”
皇帝恩了声:“折子上说,都指挥使汪易昌通倭,且是证据确凿,所以上了密折入京,送到内阁手上,请旨查办汪易昌。”
通倭不是小事,这折子不会是随便什么人都敢上的,更何况六百里加急,直接就送到了王殿明手里去。
郑扬心念转过,大概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抿紧了唇角:“是福建巡抚上的折,把汪指挥使告了?”
皇帝又点头:“朕叫内阁看着办了,但是老师前两天又带着庆吉来见朕,说是事关重大,汪易昌手握福建军权,连巡抚一时也奈何不了他,而且这事儿,福建省的守备太监并没有送折子回京来……”
他把话音顿了顿,郑扬便立时接了上来:“王阁老是觉得,既是证据确凿,想来汪指挥使是个极不收敛的人,连巡抚都惊动了,福建的守备太监不会不知道内情,可要是知道,就该上表参他。”
“对,所以老师的意思是,还得派人去查,一旦京中下旨押解汪易昌回京,事情就会闹大,而且也怕倭寇伺机而动,造成霍乱。”
郑扬喉咙发紧:“陛下的意思……”
他深吸口气,掖着手站着,一时又觉得心情复杂,他努力平复了好半天,才扬声问道:“陛下是想叫奴才去一趟福建吗?”
“福建省的守备太监,原也是你徒弟吧?当年放他到福建去,也是你举荐的。”皇帝一嗓子不咸不淡,“朕也不叫你一个人去,这事儿仍旧得交给卫箴,叫你一起去,是方便办事儿而已。”
直觉告诉郑扬,不会有这么简单的。
在皇帝陛下的心里,十有八九是觉得,他那个徒弟出了问题,可人又是他举荐上来的,他在京中权势熏天,他徒弟就在福建帮着军权在握的都指挥使通倭,他们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郑扬猛然打了个哆嗦,撩了下摆跪下去:“是奴才的徒弟,主子这样子说,叫奴才惶恐,既有了交办,那奴才便一道去,倘或查清楚,真是他知情不报,奴才头一个不能饶了他。”
“行了,事情原委怎么样,你们去查吧,也不用急着就在朕这里说这样的话。”皇帝一面说,一面已经起了身,大概是要往西次间挪过去,没别的话要交代。
然而他从宝座上挪下来,人往西次间方向走了越有三五步,又顿住了脚,回头看跪在地上的郑扬:“实际上还有一样,你十几年前经办过这样通敌的案子,你自己记得吧?这都多少年了,再没出过这样通倭通敌的人,卫箴年轻,案子办的是多,可这样的,他没经手过,你跟着去,是好帮衬他的。郑扬呐,好好查,可别辜负了朕对你的信任。”
……
郑扬从养心殿出来的时候,怀章就站在门口,两个人四目相对,谁都没说话。
过了许久,郑扬才回过神来:“你其实知道今天主子为什么召我入宫的,对吗?”
怀章没说话,直勾勾的盯着他看。
郑扬突然就来了火气:“你明知道主子——算了。”
“我是主子的奴才,你呢?又是不是主子的奴才呢?”怀章面不改色,也没什么表情波动,“你是个聪明人,比刘铭聪明多了,所以你知道避其锋芒,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外放那几年,在大同,你不照样风光得意?可风光太过,有什么好处?大同军中只知你郑太监,连都指挥使都要看你脸色行事,如今回了京,你又干了什么呢?”
郑扬浑身一震。
这些话……
这些话,怀章会说出口,那陛下是一定知道的,而怀章先前不松口,他进了一趟养心殿出来,莫名其妙就扯这些话,这分明就是陛下授意过,叫怀章说给他听的。
郑扬眉头紧锁,再不愿与怀章多说什么。
陛下何止是试探他。
十多年前吴家的案子,陛下今天又翻出来提。
说什么他有查办这样案子的经验,卫箴那个人,还需要他那点子经验帮衬?
这样算下来,打从武安伯府的案子开始,陛下就在怀疑他了——怀疑当年的案子有内情,怀疑七皇子重伤是他做的手脚。当年的案子他是为立威,眼下的手脚是为了阴刘铭。
没有证据,仅仅是没有证据而已。
那这次福建案呢?他要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十多年前吴家的案子,一点儿蛛丝马迹而已,他都能顺藤摸瓜的查出真相来,这回换成了汪易昌,福建巡抚周之宪又敢上折子说什么证据确凿,他要是反而查不出所以然,那当年的案子……
陛下的警告已经再明显不过,这是最后给他一个机会,要么生,要么死,叫他自己好好挑,好好选。
第七十六章 带谁去()
第七十六章带谁去
卫箴这趟没法子再把郑扬赶出门,他先前已经得了宫中旨意,这旨意挺古怪的,说是密旨吧,可压根儿没避讳着人,要说是明发谕旨吧,他却并无钦差名头,虽说锦衣卫也并不需要这样的名头,但到底名正言顺些,是以他有些不大明白,皇帝陛下究竟在想什么,对这件案子,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而郑扬,就是在卫箴拿捏不准的时候,登门拜访而来的。
眼下卫箴和郑扬就坐在卫府的正堂中,大眼瞪小眼的。
他两个人就这么僵持了好半晌,还是郑扬先扑哧一声笑了,可等笑过了,便又换了副肃容:“陛下点我与你同行,却没说何时起程,你得的旨意,怎么说?”
卫箴把手一摊:“没说,但是传旨的内监说,怀章叫带个话来,让我找郑公商议着,看何时起程,不过还是尽早为好。”
当然尽早为好,通倭不是小事儿,一个弄不好,整个福建省都会失去控制。
只是怀章叫带出来的话……
“怀章叫带话来,那就是陛下叫带出来的话了。”郑扬面色一沉,连带着眸色都暗了三分,“福建的案子,挺怪的。”
卫箴眉尾往上扬了一把,对这话感到意外。
郑扬其实还挺矛盾的一个人,得意惯了,也轻狂张扬惯了,但是在宫里头长大的人吧,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当着什么人能说什么,他都门儿清。
福建的这个通倭案,其实他也感到有古怪,但就是说不好哪里怪,偏偏郑扬今天……
他啧的咂了舌:“郑公此话怎讲?”
郑扬却摇头:“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古怪。而且陛下同我说,王阁老早半个月前就回了这事儿,可陛下压下不发,叫内阁商议个对策出来,但现在呢?现在不是又叫怀章给咱们带话,尽快启程。”
卫箴不知道这个内情,当下脸色就有些古怪起来。
现在想起来着急了,这不都半个月过去了吗?而且内阁在干什么,就不催着料理了福建的事情吗?
卫箴点了点扶手,站起了身来:“我知道了,后半天我进宫去回陛下的话,明日启程,郑公觉得如何?”
郑扬噙着笑没回他,反倒随着他站起了身来:“你说这事儿多怪啊——”
他把尾音拖长又往上扬,跟着又重重的砸在了地上。
卫箴有些摸不着头脑,躲开他一些:“什么?”
“褚将军刚回京吧?我可听说了,这些日子,褚大姑娘日日往公主府请安,殿下很喜欢她,就是出门赴宴都爱带上她,上回还领着褚大姑娘到你府上走了一趟?”
他一面说,一面摸索着下巴,似笑非笑,还带着些许若有所思:“没记错的话,谢小旗就是在那之后,从你府上搬走的。欸你说,这么巧,福建省就出了事。其实我是知道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