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城被乾军围困已经三个月了了。
这三个月里,那位新鲜出炉的大唐陛下李建成,可谓是睡不安寝,食不甘味。
没办法,愁的!
虽说从干掉老爹篡位登基之后,李建成就是抱着做一天皇帝上一天朝的想法过的,可这毕竟是皇位!好好的皇位,李建成可不想轻易放弃,能多当半天,也是好的啊!
只是眼下,长安城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派出的二十多万大军至今杳无音信,估计已经凶多吉少了!仅凭长安城内现有的六万多大军,李建成还真没多少信心。
城内倒是还有粮草,可没柴禾了,大部分的寻常百姓,都只能靠吃生米度日了!
就连李建成的大内皇宫里,等闲也不敢轻易生火做饭,除了一些个重要人物,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也都开始吃生米了!
连皇宫大内都是如此,守城的那些大头兵就更不用说了,自然也只能吃生米了。
生米毕竟不顶饿,时间一长,就有那心眼灵活的军士,偷偷地把守城用的滚木、火油什么偷偷弄出去烧火做饭。
起初还只是一两个人偷偷摸摸地这么搞,后来情势不见改善,便渐渐发展到城上守军大规模窃取守城物资,更有甚者,直接就在长安城头把滚木劈碎了明目张胆地烧火做饭。
李建成闻讯,当即就像派出禁军上城头砍人,结果却被窦抗为首的一众大臣拦住了。
“陛下,这个时候不能乱呐!咱们一旦自乱阵脚,都不用亁军来攻打,长安城就得失守了啊!”
被窦抗老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烦得不行,可李建成也知道,这个时候。还真不能随便杀人,否则,真惹怒了那些守城的军士。人家直接开城投降咋办?
就算不开城投降,如果遇到战事的时候,人家出工不出力,你也没办法呀!
犹豫了再三。李建成只得暂时忍了下来,打算渡过了这次难管,再和这些兵痞秋后算账。
哪成想。李建成的隐忍退让,却让那些兵痞们得寸进尺,不过几天的时间,城头的滚木便被尽数被劈成了柴禾烧掉。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打起了投石车和城门楼的主意!
不过,这些兵痞们的的阴谋还没来的及得逞呢,长安城就发生了惊天变故。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子时过后。长安城西的金光门外,蓦地响起了三声怪异的老鸹叫。
还没等守城的军士骂完“晦气”呢,城门内又响起了两声渗人的夜猫子叫声。
然后,数千灯球火把蓦地亮起,自城内方向包围了金光门。扑哧扑哧一阵兵器入肉声响起,把守城门的两百军士便纷纷倒在了血泊中,旋即,金光门城门大开。
几乎是同一时间,金光门外,数万只火把同时亮起,然后化作一道火龙,涌入长安城内。接下来,那道火龙迅速占领金光门的城楼,然后又沿着城墙,以及城内的街道四下蔓延。
至此,方才有震天的喊杀声传出。
长安的守军反应很奇怪,见有敌人杀来,第一个反应居然不是举兵刃迎敌,而是愣在了当场。
原来,每路乾军的前方,都有一队唐军挥舞着刀枪,在给乾军带路。
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人怎么造反了?
唐军虽然发愣,可对面的乾军却不客气,一个个,凶神恶煞般地举起屠刀,对着唐军便展开了血腥屠戮。
“不好啦!亁军杀来啦!大家快逃命啊!逃得慢的,可就没命啦!长安城是大唐的,小命可是自己的啊!”
黑夜之中,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嗓子,却立即引起了绝大多数唐军的共鸣。
可不是嘛,长安城守不守得住,跟我们这些小兵有啥关系?我们都只是被强征上来当大头兵的,本来就待遇不高,如今更是沦落到了吃生米的地步,犯得着为了那个连自己老爹都敢杀的二杆子大唐陛下卖命么?
一念及此,这些唐军兵痞们纷纷扔下兵刃掉头就跑。
而这种溃逃,很快便如瘟疫一般地蔓延开来,眨眼之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虽然有一些李家嫡系心腹将官,试图咆哮嚎叫着震慑住场面,甚至不惜杀人立威,可惜的是,此刻溃逃已经成了规模,那里是那一小撮顽固分子所能制止的?
这些人的试图反抗,不过是为自己吸引来乾军的注意力罢了!
有过无数次偷营经验的乾军对这种事情很是轻车熟路,冲进长安城后,乾军并没有去追杀那些逃跑的唐军,而是以排山倒海之势,先对那些还能抱成团的唐军进行碾压。
临危之际能够保持镇定的就已经是少数,而还能有时间、有精力组织手下军士抱团抵抗的唐军将领更是凤毛麟角,其组织起来的唐军规模也实在有限,在潮水般的乾军冲击下,很快便七零八落,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唐军里面,真正有战斗力的那些羌胡骑兵,战斗意志就更薄弱了!这些人对大唐本就没啥归属感,此刻遭遇败绩,当场便开始放羊,四散奔逃。
在唐军如此主动配合之下,乾军的攻城过程显得异常的顺利,不到两刻钟的功夫,乾军便已经彻底攻占了城西的金光、开远、延平三门。
而最先入城的一只乾军人马,则已经杀到了皇城外,并与把手朱雀、含光、安上三门的禁军交起手来。
驻守皇城的禁军,主要将领都是李家嫡系心腹,即便是普通士卒,也大多是李家故旧子弟。这帮子家伙,对李唐皇室最为忠心,此刻虽然明知不敌,依旧结成阵势,誓死抵挡元军的进攻。
这个时候,皇宫里的李建成,也终于收到了乾军入城的消息。
虽然不知道元军是如何打开城门冲进长安的,可由一点,李建成很清楚,大唐帝国,已经完了!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听着皇城外越来越近的喊杀声,李建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直转。
投降?
以我们李家和那宋家的仇怨,只怕,宋师道那小子,未必就会给朕一条活路!多半会被其折辱致死!前不久,他们只是和突厥联合了一下,宋家便出言威胁,不死不休。
出逃?
并州刘武周哪里肯定不行了,那厮和我们李家有仇不说,而且以刘武周的实力,还不定哪天就被宋师道给灭了呢!
东突可汗咄苾?那厮可是个憨货,以草原人弱肉强食的个性,朕若是落难而去,指不定会受到何等冷遇呢!
罢了!左右也是一死,索性朕还不如自己了结了,还显得体面有些!
如是寻思着,李建成解开腰带,径直向房梁上攀去。
轰轰烈烈地折腾了三年还多的大唐帝国,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
继西凉、关中被占后,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也终于被一夜之间攻破。
长安城内,那些个大唐臣子们,大都光荣地当了乾军的俘虏,也有一些倒霉的,因为各种缘故被乾军干掉。
可惜的是,大唐那么多臣子里面,主动为大唐殉国的,却是一个也无!就连那些皇室宗亲,见势不妙,最后也都乖乖地举手投降了!
一同当了乾军俘虏的,还有长安皇宫里面的那些宫女、太监、皇子、公主、嫔妃之流!
只是,虽然捉到了几乎所有大唐的重要人物,可唯有一人,乾军折腾了半夜,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就是那位大唐陛下,李建成!但只找到了一个身着龙袍、被砍成碎片的尸体。
不过,就在李靖、寇仲、徐世绩、徐子陵等人处理完战后事宜,向洛阳方面报功并押送俘虏的时候,随行的路上多了顶不起眼的黑蓬小车。
护送这车辆,是一队身着明光铠的军士,神神秘秘的,不知所谓。
只是有人远远地听到,车内时有非人类般的咆哮声传出。于是,有那想象力丰富的,便猜测,是有人从终南山上抓来了某种珍禽异兽,估计此刻是趁着此刻大军报捷的机会送往洛阳,给乾王赏玩呢!
虽是猜测,却无法得到证实,时间一长,众人也便不再大惊小怪了!
此番乾军往洛阳押送的俘虏极多,实际上,基本上整个长安城内,上到王公大臣、皇室人物,下到贩夫走卒。统统都被乾军划入了俘虏行列,分期分批的押往洛阳方面。
按照乾王殿下的指示,就是把那些根深蒂固的旧恶势力统统连根挖掉挪走。再打散了分发四方。
凡是有前科曾经参与过反抗大乾天威的,不论身份,统统打散分成数百股,发配到海外各大飞地当野人去。那些大唐原有的世族大家也是如此处置。
至于平民百姓。虽然无辜,可为了避免产生乡党之类的祸害,也要打散了送往大乾各地垦田。
而大唐旧都长安。以及关中、西凉等地,则从大元其它各地抽调一部分百姓过去充实地方,总而言之,就是加大人口流动速度,不让各地形成地方派系!
只是这事儿干系太大,一时半会只怕难以调度完毕!就算以大乾的国力,想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好耗费很长的时间。
不过,这些事情自有那些文臣去操心,李靖、寇仲等武将此刻却对此没有丝毫的担心。此刻,众将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做为宋师道的徒弟,寇仲,徐子陵可谓宋师道的心腹。故而很没顾忌地率先开口道,“大唐虽然灭国了,可还有一点儿尾巴没处理干净,那就是前大唐齐王李元吉,这厮颇有勇略,咱们切不可让其流落在外继续兴风作浪,给陛下添乱!”
“明白!我说小仲啊,你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不就是一个小虾米么?大唐都亡国了,我徐世绩还真就不信他还能翻起什么花样来!”
“话虽如此,但咱们可不能能掉以轻心,给陛下惹出什么麻烦来,务必要把这尾巴彻底清理干净!”
“好好好!就听药师兄的!回头咱们各派几路人马出去搜寻一下,只要还在这关中,他就跑不了!某家还就不信了,那厮能插上翅膀飞天上去!”
“嗯,二位说得都有理。不过,徐某以为,眼下,咱们还有另外一宗大事儿要做,那就是,咱们麾下这十来万大军的安置问题!”
“尊上的性格,你们是知道的,绝不可能让咱们手下这么多的大军轻易回国的!所以啊,咱们得想想主意,为尊上分一下忧,先把这些杂胡兵消耗一下才是正理!”
“这个怕是不大好办吧?这一场战争刚刚结束没有多久。光是这几个月已经够劳民伤财的了,尊上是不可能让咱们继续领军出征的,在容易引起哗变!”
“子陵兄此言有理!只是,咱们也不能就这么让十多万大军就在这里干耗着啊!这得耗费多少粮饷啊?搞不好,魏征那小老头,又得和咱们摆脸色了!药师兄,素闻你足智多谋,不如你给大家出个主意看看,这事儿该怎么办?”
“没办法!凉拌!”
“啥,啥意思?小仲,你知道药师兄这话是啥意思不?”
“唔,这个嘛……”
“先屯田,让这些杂胡兵自己自足。等到来年,尊上给咱们的粮食作物全部生长出来后,咱们在出兵北上攻略并州、出征塞外!”
李靖的语气很是坚定,似乎丝毫不怀疑宋师道会把这些杂胡兵赶往漠北和咄苾那蛮子拼命去。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此番陛下会派谁出征!
如今的乾军,名将辈出,光是有帅才的,一只手就数不过来!
故而,陛下派谁出征都属正常,此番欺负大唐,陛下能一口气把自己三人都派上战场,那已经是给予大唐足够的重视了!至于咄苾那蛮子,还有刘武周那汉贼,很显然,还不够格!
李靖猜得确实不错,接到大唐帝国覆灭的后,宋师道确实已经没再把刘武周和咄苾放在眼里了!
并州刘武周穷兵黩武,不得民心,就算乾军不去攻打他,他哪个草台班子的定杨可汗能当几天都是个未知数,不定哪天那个小朝廷就自个分崩离析了!
至于咄苾那蛮子,虽然还有数十万的突厥骑兵,可如果乾军真要铁了心思去收拾他,还是丝毫不成问题滴。
尤其是现在乾军已经占领了西凉全境,有了这么一个天然的大马场,并且飞马牧场早已经投靠了他,只要修养个三两年,弄出几队不下于突厥骑兵的大乾铁骑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差的,也只是钱和时间的问题!
不过,现如今,乾军却是没法再次出征了,战争引起的灾难已经逐渐出现,河北、河南几地流民无数,而且,乾军的粮食储备也已经到了警戒线,不能再随便动用了!再发动对外战争,魏征那小老头非得找众将拼命来不可!
长安城的宋师道,此刻也确实没有发动战争的意思,此刻,宋师道考虑的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偌大的长安城,该怎么处理?
现在大唐已经灭了,天下基本在他的手里,宇文化及自从杀了杨广之后,就一直害怕宋师道去找他的麻烦,毕竟杨广和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宋师道身边,虽然宋师道并没有做些什么,但明眼人都知道,宋师道如果想要继承天下,非得娶杨广的女儿不可。
在一片恐惧中,宇文化及终于忍不住自杀了。
自然而然,整个江都,被宋师道占领了。
如今唐灭了,天下还有谁敌手?
第一百五十九章天下归一,灭了高丽()
乾军的根基有三块,一个就是龙兴之地南海,另一个就是宋阀的地盘岭南,一处便是北地的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宋师道有意定都于燕京。
为什么,先不说这是后世华夏的首都,如果定都在这里的话,宋师道有办法汇集这个世界的气运,最终建立运朝。
定都燕北后,不可避免地,岭南及南海方面有点趋于没落。
为了维持两地的持续繁荣,宋师道当即将初始跟他的人才拆分,将农、工、商、文、医、儒、道、航海造船等学科人才基本全数保留在了两地。
而北地的北京学院新建立,但由于的人太少,暂时比不上两地。
这一所大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帝国学院,为什么,是因为其中的学员,自然也被灌输以效忠皇家的使命。
除了军政两科外,其它学科,则只在北地设个研究院,并严格控制规模,只做高端科学研究之用。
按照宋师道的设想,两地将向经济及学术中心的方向发展,而燕京则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如今打下长安后,宋师道就有些纠结了,因为,长安作为大隋故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城池,从这方面讲,比燕京更有发展潜力。
只可惜,原本的关中就民生凋敝,而今西凉、关中人口又被尽数迁往燕北和岭南各地,长安再想发展起来,只怕没个十年八年,估计是不成的。
发展关中,宋师道想出来的办法依旧很老套,那就是办学。
不过宋师道可不想把关中弄成经济、政治中心,于是,和手下一众谋臣们鬼鬼祟祟地商议了一番后,宋师道决定把关中长安弄成武道传承中心。
那些佛教道教乱七八糟的教派,基本上都是支持李阀的,可如今大唐。灭亡,在宋师道的淫威下,他们屈服了,在接受乾军的思想整编后,尽可去长安搞做学问,而且。官府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只是这些宗教要接受乾王的领导。
相应的,也就是宋师道给这些宗教组织布置下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忽悠哪些塞外蛮子去,务必要忽悠得他们全都集体信奉乾王这尊在世神佛,并且毫无保留的把所有门派的秘籍奉献出来,并教导所有人学习。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所有人都称赞乾王英明,但也有人暗自冷笑。
考虑到关中独特的地理环境,宋师道还在长安的大学里加了个林业和畜牧养殖的学科,这两大产业将做为关中及西凉地区的主要产业。此举虽然保持了关中以西的原生态生活方式。不过由于农民、牧民尽数改成了乾军迁徙过去百姓,反而更便利于了未来大乾王朝对这两地的掌控。
规划好了关中及西凉地区的发展方向后,宋师道便将此事扔给大总管魏征。自己则就此撒手不管。
灭掉大唐之后,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宋师道暂时没有开启战端的打算,便专注于国内政事的改革。
而他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增强皇权。
宋师道的想法,是走运朝一途。
具体而言,就是将天下气运收集起来,向天宣告,代天监察,其国主的实力也随着占领领土越说越强大。
运朝主要分为,诸候,王朝,皇朝,帝朝,圣朝,天庭,不朽运朝。
但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总理衙门,好传达命令。
虽然建立运朝,但宋师道并不一定是专制君主。
好歹也是21世纪大好青年。
总理衙门实行选举制度,五年一届,其最高职位总理由大元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并经宋师道任命后正式生效,负责主持今后五年内朝庭的政法事宜。
至于军队。则独立于政法系统之外,自成体系,并以效忠皇室、保卫帝国百姓为己任。
军队系统的最高层是帝国中央军事委员,由以后的皇帝担任委员长,下辖十大元帅,协助大元陛下统领、指挥全国陆海军。而乾军军队的职责,便是效忠皇室,捍卫朝庭,保护大乾百姓。
如此改革后,宋师道终于从繁杂的政法事务中彻底解脱了出来,除了还掌控着军队及教育系统外,基本可以轻轻松松控制国家一切。
总理衙门则权力大涨,不但掌管着全国官吏的任免,还政法两大系统一手抓,相应的,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政事不谐之事,也自然有总理衙门来当替罪羊,承受那些百姓的怒火。
这些改革,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起来时,却千头万绪,饶是有在南海十数年来打下的根基,此番真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施行此事,也足足消耗了宋师道一年多的时间。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乾军的军政系统虽然出现了些许紊乱,可总体而言,还算平安过渡了下来。
此外,由于年景不错,乾军的粮仓也终于再次满了起来。
而这当中,岭南的航海事业,居功至伟。
早年自爪哇林邑等地弄来的水稻,已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