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信尼沉下了脸色,道:“小爱,此事你不当过问,只管做好你的本分事情。”
“哦!说得是呢!”
小爱尼姑把臂肘往案上一支,托住下巴,慵懒地道:“我该怎么去和明王交往呢?写首汉诗怎么样?美貌少女对异国的大英雄心怀爱慕,虽未谋面,却已经深爱,不远千里泛海而来,只求与君共枕到天明……真是感人肺腑啊!母亲,您说是吗?”
觉信尼想了想,居然点了点头:“是很感人,若是在日本一定会流芳百世的,不过宋人会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管他呢,”小爱尼姑说着,还很俏皮、很天真地眨了眨眼睛。“只要我喜欢就行了。”……1292
第391章 未来的本愿寺 第八更奉上()
“郎君……”
当阳光穿透厚厚的窗纸,照进陈德兴的卧室中时,一个声音呢喃的在他耳边响起。
陈德兴很不情愿的张开了眼睛,回身看去,只见赵琳儿轻衣薄衫,犹如一株幽兰含羞带喜地望着自己。
他挽住赵琳儿的香肩,“穿这么薄,别着凉了。”
赵琳儿红着脸道:“这不都是郎君让奴家穿的……”
赵琳儿这只乖萝莉已经给陈德兴“吃掉”了,那是正月十五的事儿,吃完元宵后就拿她当了“饭后运动”。滋味自然是不错的……这只萝莉虽然不会像杨婆儿那样各种花样,各种玩法不断。但是她也有她的好,就是一个字——乖!特别的乖!
进了屋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这么干,哪怕小脸儿羞得和猪肝一样红,也不带说个不字。那陈德兴还有什么好客气的,自然要尽兴享用了,十八般花样,除了sm都玩了个通透,昨天晚上还让她穿了薄纱和杨婆儿一起跳天魔舞给自己看。这丫头居然也没二话,今天早上起来顺手就拿那身薄纱披了,性感的未免太勾引人了。
陈德兴一把将赵琳儿按倒在了床上,乖萝莉自然不会反抗,只是喜滋滋看着陈德兴,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琳儿,有什么好事儿?”
“嗯,”乖萝莉点点头,只是笑着不说话。
陈德兴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满脸喜色地道:“是不是有了?”
乖萝莉用细不可闻的声音道:“这个月的红事晚了三日还没来……奴奴的红事一向准时,看来是有了……”
陈德兴道:“那可太好了……”
现在崔月儿已经有了身孕。李翠仙又替他生了儿子,连被滋润了快两年都没有动静的宝音年后也被把出了喜脉。现在乖萝莉又怀上了。转眼间他陈德兴可就要有四个孩子了!
真是大丰收啊!
“那今天先不做了,得赶紧去让娘亲给你把个脉……吾。你身子骨终究还是弱,可不能和宝音那头母牛比,以后可得小心点儿。”
陈德兴说着话,小心翼翼的将乖萝莉扶了起来,又亲自取过正常的衣衫递给赵琳儿。等她穿好了衣服,就兴冲冲地牵着她去了餐厅——陈德兴在明都府的“宫城”并不大,其中“后宫”就一个木栅栏圈起来的大院子里面就三幢两层楼的中式楼房。
其中陈德兴、赵琳儿、李翠仙、崔月儿、宝音还有杨婆儿占了主楼。郭芙儿、王蓉儿和陈德兴的儿子陈长安占了左面的侧楼。陈德兴其余的妻妾和家里的侍女住在右边的侧楼里面。不过郭芙儿和陈德兴有名分的妻妾还有杨婆儿以及陈德兴本人一般都会会在主楼餐厅中用餐。而且是一个圆台面,一大家子坐在一块儿,其乐融融的样子。
陈德兴牵着赵琳儿的手大步走入餐厅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点心已经摆了一桌子,一群莺莺燕燕都已经到了,不过并没有开动。而是在听李翠仙念着什么诗。看见两人进来,所有的目光都有些古怪地盯住了陈德兴。
陈德兴道:“怎么啦?”他低头看看,衣服已经整整齐齐穿好了,没有什么不对啊。
李翠仙笑道:“郎君,有人送了你一首诗。”
“诗?”陈德兴心说,谁啊?那么无聊给自己写诗?邓明潮?屈胖子?好像明都这里就他们俩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喜欢写诗。赵复那老头子好像不怎么写诗。
李翠仙嗤嗤一笑:“春霞笼罩里,仿佛见山樱。未堵明王面。先生爱恋情……”
‘这个诗……应该不是邓明潮和屈胖子做的吧?爱恋情?听着像是情诗啊……’
陈德兴道:“这是谁的诗……”
李翠仙轻笑着将一张带着幽兰香气的信筏还有一份烫金拜帖一起递给了陈德兴。
陈德兴接过信筏一看,上面就是一首诗,字迹很是娟秀,一看就是个女孩子。再看落款。陈德兴顿时一愣。
“尼……尼姑小爱?”
是个尼姑?陈德兴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个脑门光光,身穿僧袍在思春的小尼姑形象……话说这尼姑不会是九灯和尚派来色诱自己的吧?
陈德兴摇摇头,又拿过拜帖一看。眉毛顿时扬了起来。拜帖上面的抬头是:日本近江国锦织寺觉信尼。
这是……日本尼姑!?
陈德兴愣了又愣,怎么会有个日本尼姑给自己写……写那种诗?这也太大胆了吧?难道这个av国的古代女人也恁般的奔放?
“这觉信尼是什么来头?”陈德兴皱着眉头发问。
李翠仙没有回答。只是笑吟吟地道:“什么来头不要紧,还是先见一面再说吧。没准是个如花似玉的俏尼姑呢?”
“婆儿,这是谁送来的?”陈德兴问杨婆儿道。
“是墨娘子让人送来的,还捎了口信,希望您能召见这两个日本尼姑。”
“两个尼姑?”
“是一对母女尼姑,大的法号觉信,小的法号爱信。”
“母女尼姑……哦,对了,日本的和尚尼姑是可以结婚的。”陈德兴自言自语地道。这事儿他前世就知道,日本佛教是不禁婚姻和吃肉的。日本的大和尚大尼姑们结婚生子,是不怕什么人去举报的。而且日本还有一个很牛逼的本愿寺专出“铁砲和尚”(托后世暗荣的福,陈大仙知道不少日本本愿寺的事情),也不知道这本愿寺现在有没有开张?呃,回头问问这两个日本尼姑。
“好吧,既然影娘说要见,那就见一下吧。”陈德兴对墨影娘十分信任,视之为宗教事务的头号助手,既然墨影娘建议要召见两个日本尼姑,那就不妨一见。
“对了,娘亲,”陈德兴将拜帖和信筏交给杨婆儿,然后又对郭芙儿道,“琳儿可能有了,麻烦您给号个脉吧。”
郭芙儿号出的果然是喜脉!赵琳儿怀了身孕,家中自是一片喜气洋洋。因为陈德兴早就在继承人问题上做了安排,让李翠仙所出的陈长安当了明王世子,李翠仙也就落得大度,亲自安排起赵琳儿怀孕期间的饮食活动——这可是极有学问的事儿,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更不能躺着不动。这方面李翠仙都有经验,郭芙儿同样懂得怎么保胎安胎,自然不用陈德兴操什么心思。
他随便用了些早饭,便出门往大顶山的天道教总坛而去了。
大顶山位于后世大连市中心附近,陈德兴念大学的时候,就常常去那里游玩。现在时隔七百余年,却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的景象。山间古木森森,苍翠如云。
此时正下纷纷细雨,一处新建成的楼观便掩在林间,周围的山林轻云缭绕,宛如一幅烟雨如织的画卷。
天道总坛规模不大,建造的却十分用心。整座总坛依山势分为上中下三处,位于下方的建筑是一座四方的院落,呈甲字型,上方是一排精舍与一座建在山顶上的楼观。从外表上看,这些建筑都是道教的形式,都是天道八使之一的任道兴的设计。
山顶上的楼观是全木结构,自然也是才建成不久,楼观里面到处散发着木材的清香。楼观的一面对着滔滔大海,靠海一面还建有游廊,廊内垂着浅黄色的竹帘,里面悬挂着纱帷,是薄如蝉翼的上品,来自天竺的舶来品。在观内望去,漫无边际的大海尽收眼底,然而一道轻纱却将海风和潮气挡住了大半,再加上一台冒着青烟的青铜火炉,让楼观内暖意融融,自成天地。
楼观二楼之内,铺着白色细藤编成的草席,陈德兴就在上首位置跪坐着。他身边一侧跪坐在墨影娘。对面则跪着两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尼,正是觉信尼和爱信尼。
“贫尼觉信,参见明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觉信尼大礼拜伏在地。她说的是一口流利的汉话,不需要翻译便可和陈德兴交流。
“尼姑小爱,参见明王……”小爱也能说汉语,不过却有些生硬,朝陈德兴拜了拜后,她也不等陈德兴说“平身”就自己直起上身,跪坐起来,闪着大眼睛不住打量着陈德兴,一张萌萌的萝莉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爱慕之情。
被一个十四五岁的萝莉尼姑这样打量,说实话陈德兴还真有点不大自然。他尴尬地笑了笑,道:“平身。”
这下觉信尼才直起身子,不过也不敢直视陈德兴,仍然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儿。
陈德兴笑道:“二位自日本而来,可知有一座名叫本愿寺的寺庙?”
他也是没话找话,随口一问。可是两只尼姑却都是脸色大变。小爱尼姑脱口而道:“您怎么会知道本愿寺的?”
陈德兴笑道:“吾曾经听闻,本愿寺乃是净土真宗本山,是日本大寺。”
觉信尼姑听了这话神色万分古怪,小爱尼姑却脱口而道:“明王可是在……天庭时听人言的?”
“天庭?”陈德兴不置可否,只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小爱尼姑接着说道:“本愿寺……是将来之寺,目前尚未建成,但是却有了计划,而且此事只有小爱和母亲还有兄上觉慧知道……”……1292
第392章 日本,不能放过! 第一更奉上()
四千二百字一章奉上,然后狂求月票。罗罗不求在分类月票榜上坚持到月底,只求十天!罗罗没有好推荐,只能拼月票榜了!拜求大大们支持。罗罗保证满50票便加一更!顿首拜求了!
“皆不长久……”忽必烈眉头深皱。这个“不长久”到底是多久呢?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陈德兴崛起不过区区数年,已经裂土称王,累败蒙古天兵,连他这个大大的汗都躲到京兆府避锋芒了。要是再“不长久”个二三十年的,大蒙古国有没有都不好说!
姚枢看到忽必烈皱眉,以为对方不相信刘秉忠所言,于是便笑道:“大汗,其实中原汉土自有大道,便是儒家经义,下可教化人心,上可辅佐君王,乃是亿兆汉民所循之正道,早就深植人心。便是佛道二教也是要向儒家靠拢的。
而陈德兴所谓天道之教却与儒学格格不入。一味装神弄鬼,也无甚大道,行于辽东蛮荒之地或许有效,若是到了中原,必为读书明理之人所唾弃,只能蛊惑匹夫,因而是成不了气候的。”
“用儒家去斗天道教么?”忽必烈摸摸下巴上的胡子,眉头拧得更紧了。连大蒙古的天兵都对付不了陈德兴和天道教,儒家能行?这陈德兴都上天遁地了,儒家要怎么对付?有会飞的大儒吗?有<;会玩大铳的大儒吗?
姚枢信心十足地道:“以儒家正理可破天道邪说!陈德兴以邪教惑人心,其鬼神之说一旦为儒家正理所破,追随盲从之徒必会离他而去。到时候此贼人心尽失。徒众星散,大汗只需派遣偏师讨伐。便能取其首级,替先大汗和真金王子雪恨了。”
“儒家可破天道?”忽必烈顿时来了些兴趣。他现在已经知道。天道教已经成了陈德兴蛊惑辽东生女真的工具。而辽东生女真又是陈德兴轻骑兵的来源。若是没有了所谓的八旗兵,陈德兴能倚仗的不过是大铳和步兵。前者大蒙古早晚也会有的——忽必烈已经下旨在整个大蒙古国召集工匠,寻找铸造大火铳的办法。
而后者不在蒙古人的眼中,步兵再强,若没有轻骑兵配合,也只是被动挨打而已。便是侥幸取胜,也不可能用两条腿追上蒙古骑兵的四条腿。庄水之战中塔察儿之所以损失如此之惨,就是因为在撤退的时候遭到八旗兵的追杀和伏击!
“若儒生真的能破了天道教,大蒙古便和儒生共中国!”忽必烈一字一顿。缓缓说出了姚枢、刘秉忠二人最想听到的话。“共中国”就意味着共享利益。而和儒生共中国,就意味着将来的大元会和大宋一样重视儒生,优待儒生。北地儒生将能取代汉侯,成为大蒙古治理中原的左膀右臂。而姚枢、刘秉忠二人,自然就是未来大元的宰执重臣!
不过想要把忽必烈拿出的画饼吃到嘴里,姚枢和刘秉忠这两位大儒先得想办法破了陈大仙的天道。
刘秉忠躬身一礼:“有陛下此言,臣当亲赴辽东与陈贼辩法以破其道!”
姚枢从旁提醒道:“有刘子聪赴辽东,当可破了陈德兴的歪理邪说。但也须防备陈德兴狗急跳墙,说不过就动刀子。”
忽必烈点点头。道理再正,也抵不过砍头的大刀片子!
刘秉忠冷笑:“若吾一人前往,陈德兴当然会用强了。不过陈德兴立天道教,传播歪理学说。蛊惑世人,是欲绝孔子孟子之道,断佛陀道君之教。吾当合南北鸿儒。三教大能,齐赴辽东与之辩法!”
“辩法”是历史上中原地区常用的宗教斗争手段。佛儒道三教在历史上就多次辩法。而忽必烈本人在几年前还组织过一次佛教和道教的辩法。最后是乌斯藏密宗法王八思巴引用道家的经典驳倒了全真教的道士,从而让佛教取代道教。成为北方汉地诸教之首。
而陈德兴的天道教是新兴宗教,陈德兴本人也不是什么哲学家、宗教学家,当然弄不出一大堆复杂、完整、严密的宗教理论学说。而明教因为长期遭遇朝廷打压而沦为民间底层的宗教,自然也抛弃了复杂的经义学说,采取了简单化、迷信化的手段,以蛊惑底层平民为主要传教手段。信徒虽多,但是要辩法讲经却不是儒家书生们的对手。
当然,陈德兴也可以采取砸盘子耍赖的办法,把前去和他辩法的儒家书生统统杀了,用刀与剑传他的天道教。但是这样一来,天下儒生会怎么看待陈德兴?释儒道三家亿万信徒会怎么看待天道教?要是普天下的儒生、和尚、道士一起说陈德兴的坏话,他可就是人人得以诛之的恶贼了!
而且,此次反对天道邪教的辩法是由忽必烈这个大元皇帝挑头发起的!由大元出面维护儒家反对天道,便是将大元摆在了天下正统的地位之上!到时候,谁还能说遵奉儒家,维护儒学的大元是外来的胡虏呢?
想到这里,忽必烈重重点头:“此议大善!破邪教,弘正法,乃是我大元义不容辞之责!此次不仅儒家要派人去,释道二教也要出人。释家就让八思巴法王出头,道家就请清和真人出马。”
未来的大元皇帝顿了下,又补充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卿也不要掉以轻心,还是先让刘孝元、郭守敬二人潜赴辽东、高丽,探明天道教虚实。”
……
“翠仙,怎么大过年的还拧着眉头?莫非是在担心将来唐明交恶吗?”
正在和李翠仙说话的是个上了点年纪的老者,六十多岁的样子,儒服纶巾,白面长髯,手持一把羽扇。很有一点再世诸葛的样子。这老者便是李翠仙的外公,同时又是益都李璮的谋主。名叫王文统。
李翠仙是十二月二十五日乘船到达益都军控制下的蓬莱港的,然后换乘马车返回了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益都城。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八日了。此时李璮刚刚从济南返回益都过年。过完年就预备将老巢从益都前往济南。还有传闻说,李璮不日就要接受部下劝进,即皇帝位,公开打出恢复大唐的旗号了!
说起这个让陈德兴篡改了一番的历史,还真是挺混乱的。本来造反时候不长就被忽必烈围困在济南等死的李璮,现在的局面看上去还不错,稳扎稳打扩大着地盘。而且他也没有再去抱南宋那根靠不住的细腿,而是联合陈德兴打起了恢复大唐的旗号——他姓李嘛,自然要攀附李渊、李世民了。所以“大唐”的旗号。看起来要不了多久便要重现中原了!
而陈德兴被墨影娘包装成了降世明王,装神弄鬼的很有一套,还把关外的野生女真忽悠住了。他王国自然是“大明”了……不过这“大明八旗”的名号,听着总有点变扭。
至于忽必烈嘛,现在已经到了京兆府,正在谋划做中国的皇帝,国号据说就是“大元”,取自《易经》的大哉乾元,不知道是不是意指大蒙古国地盘很大?
而南方的那个大宋。虽然经历了一场临安之变,现在变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国家毕竟还在,看地图的话,形势似乎比历史上还好一些。没准还会有中兴复起的一日。
整个中国。居然出现了唐宋元明四朝鼎足的奇怪局面!
而在这四国之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就是李璮所立的。被后世冠以“东唐”名号的国家了。
因为东唐所在的区域,正是得之便能有天下的中原。以齐鲁为根本,左拥徐邳。右揽冀州,前抵兖豫。而且李璮经营多年,在山东根基深厚,又和北地群雄往来密切,一旦得势,北地群雄必会竞相来投。到时候中原便可不传檄而定。
此外,李璮还有一大优势,便是颇得北地汉儒之心。因为李璮早在许多年前就在辖区之内修缮了湮废多年的试院、文庙,通过考试招聘儒生——也就是说,李璮在益都辖区内部分恢复了科举考试。而且他本人和几个儿子都精通儒学,谋主王文统更是前金的进士,自是北地大儒。
东唐若能击败忽必烈而有中原,便能立即得到北地儒生的拥护,便是南儒也不会反对这个“儒家王朝”。只要南北儒生都认了李璮是李唐之后,又有驱除鞑虏之功。那么以唐代宋,也就没有什么不能的了。
如果李璮真的到了这一步,那陈德兴的明国,恐怕只能被堵在辽东、高丽,再难有染指中原的机会了。因此,王文统看到李翠仙秀眉紧皱,才有此一问。
李翠仙闻言,只是苦苦一笑:“唐明交恶不是眼下需要担心的,因为忽必烈还没有死!而且已经火并掉了阿里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