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烽火传信录-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桥的敌人来不及把枪口调转,被迫与三连的战士们展开了肉搏战。就在这个时候,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号带,紧接着一颗红色信号弹也冉冉升起,跟着钻进了苍穹。

    放信号弹的是一营的通信股长刘峰。他只顾着高兴,而忽略了再前进一步便是悬崖的境况。在第二发信号弹升起之后,他的脚下仍旧向前迈入,结果一不小心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多亏了山腰间的一条小路挡住了他的身子,他才没有掉下湍急的河流之众。

    迂回到敌人后侧的一连、二连的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从山顶向着桥头的敌人身后猛烈地投掷过去。守桥的敌人一时之间腹背受敌,乱了阵脚。温玉城见此良机,马上将二营三营的预备队派了出去。

    滴滴哒哒的冲锋号吹响,山地团的战士们如同潮水一般向对面漫了过去。守卫桥头的敌人见势头不好,纷纷向后退去。然而,敌人逃跑时并不甘心,竟然在山腰树林里放起了大火。一时间是烈焰腾空,发出啪啪的响声。

    红军山地团的战士们,丝毫没有畏惧,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熊熊火焰,紧追不舍。当腊子口的顶峰,被夕阳染成一道金边时。

    三连的突击队,营长亲自率领的迂回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此时摔下山腰的张峰已经醒了过来,恰好发现敌人正在向后溃退,他成了整个腊子口胜利的目击者。

    未等硝烟散尽,张慕癞变来到了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多深的手榴弹破片,他伫立良久慨然长叹。“雄关不是不够险峻,道路也不是不够艰难。要是让红军来守着个这个天险,只需要一个营的部队,哪怕是10万大军也休想过去。可见这个世上没有扣不下的雄关,只有打不垮的人心。”

    腊子口顺利拿下,整个甘南向红军敞开了怀抱。张慕癞叫人立即向毛委员发报,“我红八军山地团,拉练途中遇敌,一路追击后,已经胜利拿下天险腊子口,打开了北上甘南抗日的通道。希中央军委早做决定,以便决定我山地团下一步行军方向!”

    山地团在肃清腊子口全部阵地上的敌人的时候,张慕癞和温玉城已经带领警卫战士,来到敌人设在山腰的仓库门前。

    “穆森,去把它打开!”

    “是”穆森应声走了过去,一枪托下去把锁头砸掉,缓缓推开仓库大门。满满的粮食和弹药,把大家的眼睛都彻底亮瞎。

    甘省军阀鲁大肠本来是为了和红匪死磕才设立的这个仓库。粮食和弹药,那是拼了命的往里装,期待着能发挥作用,把红匪拒之门外。没成想人算不如天算,守桥敌军不给力,这下彻底便宜了红8军。以至于张慕癞都吃惊地夸赞道:“鲁大肠是个好同志,能够急人之所想,做事儿考虑的比较周全。今后若能够遇到此人,尽量活捉,不要伤了他的性命!”

    有了这么多充足的粮食和弹药的储备,整个红8军都能阔绰不少。张慕癞叫过温玉城,命令道:“温团长,山地团将敌军肃清后应立即转入阵地防御态势,构筑好向着身后的阵地,防止敌人的反扑。”

    “是!”温玉城应声答到。“我这就去办”。

    腊子口天险被攻克的电文一传回中央军委,引起一阵热议。毛委员大加赞扬地说道:“灵活机动是对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拘泥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要时刻以对已有利、对工作有利的态度去处理事情。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成绩,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第四十三章 天下大势() 
就在张慕癞报喜的电文到达中央的当天夜里,关于红军南下,还是北上彻底有了结论。

    远在阿坝的张主席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总指挥徐象前,政委陈昌昊发来一封电报,要求右路军立即掉头南下就在张慕癞报喜的电文到达中央军委的当天夜里,关于红军南下还是北上彻底有了结论。

    远在阿坝的张国涛主席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总指挥徐象前、政委陈昌昊发来一封电报,要求右路军立即掉头南下重过草地回到阿坝。

    这封电报到达时,正好是叶剑瑛参谋长负责收发电报,机警的叶参谋长立即将电文内容提前告知毛委员。

    当天晚上,顾不得休息的毛委员连夜召集周副主席、张文天、王佳祥、刘少琦等中央领导人在周副主席的住所召开紧急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南下没有出路,坚持北上抗日的主张。最后还是毛委员亲自拍板,决定部队连夜出发,以红8军为前导,红1、3军为后卫,中央纵队和红军大学居中的行军顺序向俄界进军。

    整个队伍被告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掉队、不要问为什么,部队按照规划好的先后顺序井然有序地离开驻地,向着茫茫未知的黑夜前进,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徐象前、陈昌昊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在总指挥部研究着如何解决部队面临的浮躁、粮食供应、训练等问题时,副参谋李特闯了进来,报告右路军原红一方面军的部队不知去向。一同消失的,还有叶剑瑛参谋长以及他随身携带的一张唯一的军用地图。

    在向张国涛总政委请示之后,徐象前、陈昌昊决定率领右路军剩余的部队及红军大学折回的一部分学员重新从班佑穿过草地,返回阿坝。

    就这样,关于红军主力是南下创立西康根据地还是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问题终于落下帷幕,以两路大军分头行动、各自表述的方式解决。

    远在腊子口的张慕癞接到毛委员发来的情况电报,立即做好了迎接中央纵队北上的准备。中央纵队到达俄界之后,意外受到了当地藏族同胞的热烈欢迎,这和以前红军经过藏区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在感受藏族同胞热情好客的同时,毛委员也很好奇,不知道张慕癞他们做了什么?

    恰好毛委员询问的对象正是张慕癞曾经住宿过的藏民家,主人高兴地把张慕癞为全村人摩顶赐福的壮举用极其崇拜的语气描述出来,还后悔自己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人家都没看上,一心为了佛祖消灭邪恶去了。

    在详细了解到张慕癞在此地的所做所为后,毛委员哭笑不得。随后亲自给张慕癞拍电报,严令张慕癞今后再不得以宗教的名义宣扬红军,但重申红军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政策依然没有改变。

    为了进一步阐明观点,统一全党全军思想,中央政治局临时在俄界召开了会议。张慕癞作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也从腊子口返回出席了会议。

    会议重申了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根据当前的形势,改变原定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1、3、8军团立即北上,开展游击战争,向陕甘广大地区发展。

    三天后,中央纵队向腊子口行进。张慕癞奉命统帅红八军,前出腊子口,为中央纵队进入甘南开辟更为广阔的通道。

    张慕癞带领红8军快要抵达腊子口的时候,正赶上鲁大肠所部新编十四师使用4个团的兵力向腊子口反扑。

    受地形限制,敌人每次展开的兵力不超过一个团。山地团虽然占领了很多碉堡群,那都是面对腊子口方向设置的防御措施。对于来自后背的打击,基本没有什么现成的防御阵地,但是山地团却打的异常英勇,接连粉碎了敌人数十次进攻。

    四比一悬殊的敌我兵力对比,让这场战斗险象环生。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就连团长温玉成也亲自持枪上阵。连天的炮火和枪弹声,隔着很远,就能够听得见。

    “穆森,马上到前面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是”。

    穆森带着几个九纵的战士往前赶,恰好碰见山地团向后方红8军报信的战士。得知敌人集结了优势兵力正在向腊子口进攻。

    张慕癞连忙发布命令,红22师骑兵团先行增援。后续红22师炮兵团、红21、23师紧急跟进。等到张慕癞来到腊子口的时候,敌人新一波的攻击已被山地团和增援赶到的骑兵团联合击退。然而敌人仍不死心,在集结新的队伍,酝酿着更大的攻击。

    “杨三槐,马上安排炮兵做好炮击准备,我只给你10分钟。10分钟后,我就要听到咱们炮团的第一声炮响!”

    “是,坚决执行命令。”炮兵团还来不及喘口气儿,就开始架设炮兵阵地。

    第一声炮响的时候,敌人还摸不清头脑,以为是自己这方发射的炮弹。然而当第一发炮弹落在敌人身上时,被炸得鬼哭狼嚎的敌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红匪的炮兵增援上来。

    这铺天盖地的炮火,对于狭小地带进攻的敌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张慕癞对杨三槐说道:“不要吝惜炮弹,给我狠狠的打。咱们这次缴获炮弹无数,够你小子奢侈一把的了。”

    杨三槐听了更是高兴,指挥部队把炮弹打得越发的准确。很快敌十四师再也承受不住巨大伤亡的,残敌向大刺山、岷州方向败退。

    张慕癞立即决定部队开始追击,不要轻易放跑敌人。红军追出峡谷不远,敌人又以大刺山那十里高的山峰为依托,并用密集的炮火轰击红军,企图掩护其主力逃脱。

    张慕癞当即下令山地团和骑兵团兵分两路,从大刺山的两侧斜插过去,争取抄了敌人后路。敌人一见红军向侧后迂回运动,立刻恐慌万状,唯恐被包围,阵地也不顾了,笨重的火炮全部丢掉,掉头就跑。

    逃敌后卫的一个营到了大草滩后,满以为天黑了,离腊子口已有七十多里,红匪经过一场激战,再也不可能追来了。哪知他们刚要宿营,骑兵团就已经赶到,并立即发起了冲锋。直打的敌人死伤满地,惨败不堪。骑兵团的侦察连,又连夜插向岷州,占领了岷州城东关,鲁大肠害怕了,认为红军肯定要马上攻打岷州城了,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城内死守,惶惶不可终日。(。)

第四十六章 价值万金的报纸() 
距岷州城10里外的一个小村子,张慕癞的红8军军部就设在这里。

    “黄政委、罗主任,你们再帮我好好琢磨琢磨,看看攻打岷州城的方案还有什么遗漏之处,要是没什么问题,我打算上报中央后,立即执行这个作战方案,争取一举拿下岷州城,活捉卤大肠!”张慕癞看着两位老同志,期待地看着他们。

    “我认为没什么问题,老罗,你举得呢?”黄苏政委对这个方案很满意,对张军长能够表现出对二人的尊重更是心许。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慕癞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领导艺术有很大的提高。

    “我也没什么意见,这个方案方方面面考虑的很周全,我认为可以上报中央军委,请求立即执行攻打岷州城。”

    “好,既然两位都没什么意见,那么我就马上电告中央,挥师攻克岷州城!”

    就在张慕癞踌躇满志,整军准备拿下岷州城时,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要张慕癞挥兵东去,乘胜占领哈达铺。望着近在咫尺,挥唾手可得的岷州城,张慕癞大呼可惜,只是军令如山倒,先饶了卤大腸这一遭,回头再收拾他。

    哈达铺位于岷县与西固之间,不大的镇子。对于红8军来说,占领哈达铺,毫无难度。唯一困难的就是在这个小镇子当中为中央纵队安排众多的空房子来入住。

    有些人家听说红匪来了,迫不及待地跑了个痛快,更多的则是没啥亲戚,只好守着自己的那户房子硬挺的普通人。为了协调好关系,张慕癞几乎是忙昏了头。等到一切处理完毕,中央领导纷纷入住之后,张慕癞在穆森的陪同下,在街上转悠着。

    忽然张慕癞的鼻子闻到一股诱人的香气,循着气味儿找去,原来是一家烧饼铺。老板是个地道的山东人,很多年前举家迁到这里。乱世之中很多东西都丢掉了,但是山东人做烧饼的手艺却没有丢掉!红军虽然来了,但是生意仍然要做,还要靠这门手艺来吃饭呢。

    老板看见红军长官来光顾自己的铺子,很是意外。打发走其他客人之后,忙对着张慕癞说道:“长官您好,您打算来多少烧饼?”

    张慕癞一盘算,毛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刚刚入住,人数肯定不少。开口说道:“老板,你的生意这么火,客人这么多,烧饼做的肯定错不了。我就来二十个尝尝好了。”

    老板把二十个烧饼点好,顺手用旁边的报纸包了起来,递给张慕癞。张慕癞喊道:“穆森,付账!”

    穆森马上跑过来,从自己的包里面掏钱来付款。老板也很是高兴。本以为这单生意,就算白送的,没想到这红军还付了钱,说话和和气气的,一点不像政府宣传的那么残忍恐怖。这边老板胡思乱想不提,另一边张慕癞带着穆森等人来到了中央军委的住处。刚一进院子,眼尖的周副主席就开始嚷嚷起来。

    “呦呵,这不是我们的慕癞军长嘛。这回可是明目张胆地拉关系来了。瞧瞧都带了些什么?原来是锅新鲜出炉的烧饼。我先尝尝,嗯,不错,好吃!”

    这二十几个烧饼很受欢迎,毛委员正吃着烧饼,忽然看见包烧饼的居然是报纸,顺手拿了过来。让我看看,这是什么日报?哦,原来是晋阳日报。突然一则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目不转睛的看着,连烧饼也顾不得吃。

    “毛委员,你怎么不吃啊?热乎乎的烧饼凉了就不好吃了。”

    毛委员伸手摆了摆,示意大家不要说话。很快,他把这则消息看完,接着又把整张报纸翻来复去的看了个遍。

    大家看着毛委员的样子都不敢说话。还是周副主席第一个开了口。“啊,润之。是怎么个情况?说来听听。”

    “恩来,你来听,我给你念。陕北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红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毛委员兴奋地念完这段话,看向众人。

    这个消息让大家颇为振奋,本来中央已经决定到甘陕打游击,没想到在陕北的敌人后方,居然还存有这么大一块的革命根据地。有了巩固的根据地,中央红军就可以与之汇合,就可以依托根据地,扩大红军的影响。

    张慕癞看着大家都很兴奋的谈论着这件事儿,觉得很是意外。本来他以为中央早就知道陕北有刘志丹的部队在活动,可一直没见中央提出向其会合的意思,也不敢胡乱猜测。没想到自己买了几个烧饼,居然带出了这么个天大的好消息。

    大伙儿正议论着呢,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张慕癞赶紧过去打招呼:“谢老,您老怎么也来了?是闻见烧饼的香味了么。”

    “哦,是慕癞呀。我来跟毛委员告个别。”谢决哉老人乐呵呵地说道,对这个年轻的小军长甚是喜爱。

    “为什么要告别?您这是要去哪儿啊?”张慕癞不解的问。

    原来,之前大家都不知道陕北还有刘志丹部队的时候,毛委员本打算让这些老同志,找好自己的私人关系,暂时隐蔽起来。

    谢老觉得自己也可以去兰州找找关系,并且已经想好了怎么去,找谁的具体方案,这次过来是专程通知毛委员的,并和他告别的。

    毛委员看到谢老过来,连忙招手。“谢老,您坐您坐。我看啊,你也先不要着急去找什么关系了。从这个晋阳日报上可以看出来,刘志丹在陕北至少开辟了一块革命根据地,到了陕北再说吧。’”

    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紧急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毛委员在会上讲了形势,指明了要到陕北去会合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同时宣布将一方面军的一、三、八军改组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老总怀任陕甘支队的司令员,毛委员亲自兼任政委。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以张慕癞的红8军为先导,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相继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并在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第四十七章 死而复生() 
在哈达铺,红一方面军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重新进行了整编。红1军团整编为第一纵队,林标任司令,聂荣真为政委、朱睿任政治部主任,左全任参谋长;红3军团整编为第二纵队,彭雪峰任第二纵队司令,李复春任政委,罗瑞清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任参谋长。中央纵队整编为第三纵队,叶剑瑛任第三纵队司令,邓發任政委,蔡树帆任政治部主任,张近忠任参谋长;红8军团整编为第四纵队,张慕癞任第四纵队司令,黄苏任政委,罗荣寰任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空缺。

    这一天行军在半路上,穆森偷偷的问张慕癞。“师长,人家别的军团长,都是支队的司令、副司令了,怎么就你是个纵队司令?你咋不和毛委员说说呢?”

    张慕癞看了他一眼,心说,这家伙是最近没啥话题了吧?想从老子身上找点新闻怎地?也罢,反正行军路上也没其他的事情可做,我就跟你掰扯掰着扯。

    “首先呢。作为一队之主官,需要眼力、阅历、能力、资历都比较突出的才能不孚众望。前几项我自认尚可,但在最后一项我的资历尚浅,相比彭老总,林总而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因而能有一个纵队司令当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和所带部队的成绩有关。我临危受命当上军团长的时候,咱们8军团的过往战绩其实并不佳。虽然之后咱们打了不少大仗、恶仗、胜仗,但咱们总体战绩不如人家。

    第三,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的因素。别看咱们8军团人多势众、枪械精良,可咱们部队一直有一个硬伤没有解决,那就是真正有才华的中高级指挥员,却很少。毕竟咱们部队扩充的很厉害,很多都是新入伍的战士,而且俘虏转化成分最多。能把这个队伍带好,不出什么篓子,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奢望那么多。”

    说道这里张慕癞也是心生感慨,别的军团后世耳熟能详的元帅、大将、中将啥的一划拉一大把,让人想想都流口水。

    等有机会得琢磨琢磨,上其他两个军团那里挖几个人才来,好好充实充实红8军的军官层。想到这里,张慕癞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忙问道:“对了,穆森。咱们那个第一号伤员怎么样了?”

    “报告师长,那个伤员目前已经完全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