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三十六计-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否兑现,将在这里见分晓,因此,俄国政界军界更是热情非凡。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守候在必经的路口,翘首盼望着福岛的到来。当迎来了这位英雄后,人们为他举办各种欢迎仪式和难以计数的大小宴会,以能陪同这位骑士到自己的家乡参观为荣幸,并毫无保留地为这位英雄介绍当地的各方面情况。而福岛本来就精通俄语,这就更便利了他与俄国上下各界人物的接触,增进了对俄国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就这样,福岛走走停停,东访西问,受尽了各式盛情的礼遇,尝遍了无数的美酒佳肴,直养得人肥马壮,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顺顺当当地骑马横穿俄罗斯、西伯利亚,顺利抵达海参崴。 
  福岛赢了! 
  正当东京各界为福岛的成功而欢庆不已、柏林军官为自己下错了赌注而患得患失时,有关德国、俄国的一大探重要军事情报,已悄悄地送到了参谋总部的日军情报头子的手里。谁能料到,就在他们狂热地欢迎“探险家”的到来的时候,一场不为人知的间谍活动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悄悄地进行着。 
  暗渡陈仓之例说——俄军攻陷喀山 
  16世纪初,与俄国毗邻的喀山汗国具有较强的实力,对俄国是一个威胁。因此,沙皇政府一直希望颠覆喀山汗国政权,以剪除威胁自己的一个重要力量,但一直未能获得机会。伊凡四世当权之后,俄国军事力量迅速膨胀,而此时喀山汗国国内却争权夺利,政局混乱。于是沙皇政权决定乘机远征喀山。 
  伊凡四世亲率俄军于1552年6月向喀山推进,40天后,俄军集结于喀山城下。 
  喀山城位于陡峭的高山上,周围有河流、湖泊,城边还有坚固的护城木墙、易守难攻。喀山城中有守军四五万人,人人勇敢无畏,准备以身殉国。 
  面对喀山城这种状况,伊凡四世制定了攻城方略。他在城边架设重型火炮,猛烈轰击城墙;在城的正面挖掘战壕,以俄军伏于其中,用各种武器向城中开火并不时发起冲击;另外,俄军还架设木制活动攻城塔,塔上装上火炮,居高临下向城内军民射击。但是,这一切只是为了吸引城中喀山守军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伊凡四世命令俄军在炮火掩护下,偷偷在喀山城墙下挖掘深洞,洞内埋设大量火药桶,准备实施爆破,一举炸毁城墙,破门而入,攻陷喀山城。沙皇还秘密破坏了地下水道,给城内军民用水造成重大困难。 
  俄军正面进攻了40天,喀山城岿然不动,城内军民严正拒绝沙皇的劝降。 
  10月12日。沙皇军队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发动总攻。此日拂晓,连续不断的巨响震撼了喀山城内军民,这是俄军偷埋的炸药爆炸了。喀山城墙被炸毁数处,大批俄军从多处蜂拥而入。城内守军英勇奋战,激烈鏖斗。由于众寡悬殊和预先没有料到俄军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喀山城守军全部牺牲,喀山汗也被俘虏。 
  暗渡陈仓之例说——真假蒙哥马利 
  1944年春,盟军准备在欧洲登陆,把登陆地点选在诺曼底。这是一项重大的军事行动,需要调遣大批部队,但军队调动一旦被德军发现,进一步加强了在诺曼底的防守,那盟军登陆成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为迷惑敌人,盟军决定采用疑兵之计,设法使德国军队相信盟军真正登陆的地点选在加莱海岸,于是精心策划了一个冒名顶替的欺敌行动。就是由陆军中尉杰姆士扮演英国登陆部队司令官蒙哥马利元帅。杰姆士相貌酷似蒙哥马利,并且是一位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演员。5月15日,这位“蒙哥马利元帅”搭乘首相专机开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与此同时,英军故意放风说蒙哥马利元帅到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的重要使命是组编英美联军,可能在法国南部海岸登陆。德国开始半信半疑,派两名高级间谍去侦查,由于杰姆士的表演逼真,使德国间谍深信不疑。英国的这一冒名顶替的欺骗行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德军误认为盟军要在法国的加莱地区登陆,从而把防守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抽调到加莱地区,大大减少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的压力。 
  不仅如此,英国还煞有介事地派人前往中立国去收购加莱海岸的详细地图。盟军又假装将一支兵力达100万人的集团军,驻在英东南沿海一带,佯装准备进攻加莱。其实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早已秘密地隐伏在英国南部海岸,等候渡海进攻诺曼底了。一系列假象最终骗过了希特勒,他以为盟军在英国东部已经集结了92个师的兵力,准备在7月份进攻加莱,因此,他把德军最精锐的第15集团军集中在加莱地区,而诺曼底只有一个装甲师驻防。英美盟军以假隐真,迷惑住敌人,终于达到了目的。 
  暗渡陈仓之例说——报恩的日本员工 
  英国自从16世纪机器革命后,纺织工业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能永执牛耳,他们对其技术和工艺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使人无法效仿。 
  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家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纺织业厂商布拉泽公司。这家公司职工甚多,都到附近的一家英国餐馆用餐,虽然价格昂贵,菜质低劣,但就餐者也无可奈何,因为附近并无其它饭店。 
  不久,在布拉泽公司的旁边新开了一家餐馆,餐馆员工是清一色的日本人,他们的英语水平很差,但服务态度良好,尤其是出售的食品价廉物美,吸引了布拉泽的职工都来用餐。原先那家英国餐馆老板却对此嗤之以鼻:“这种做法非赔本倒闭不可,看他们能维持多少日子。” 
  日本餐馆似乎一点也不懂经营之道,他们售出的食品简直比自己在家里烧食还要便宜,所以布拉泽的职工自己吃了以后,还要买饭菜带回家去。不过这样一来,日本人很快与布拉泽搞熟了关系。连一些高级职员也成为餐馆的座上常客,相互之间无话不谈。布拉泽的员工简直认为这些日本人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 
  英国餐馆老板的预言是正确的,渐渐地这些日本人面露愁容,不时私下里唉声叹气。布拉泽的员工奇怪地问道:“你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不,没什么,别打扰你们用餐的兴致。” 
  日本人越不肯讲,英国人越要来问,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日本人一直在赔本经营,时间一长,餐馆已经难以维持营业了。 
  布拉泽的员工好心地说:“你们不能适当提高价格吗?” 
  “不能那样,那样会加重诸位负担的。”日本人说,“而且已经来不及了,餐馆即将歇业,我们连回家的旅费都无着落了。” 
  布拉泽人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侧隐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劝说:“既然你们回不了日本,就到我们公司来做工吧,我们公司正缺少人手呢。” 
  布拉泽公司原先规定不雇用外国员工的,但董事长经不住众多员工特别是高级职员的游说,破格录用了餐馆的日本人,但限止他们只做粗重杂工。 
  这些日本人进厂之后,工作非常卖力,不怕苦、累、脏,慢慢地公司又破格分配其中的一些人做技术工。他们也知恩报恩,经常宴请录用他们的高级职员,关系越来越融洽。 
  几年之后,这些日本员工攒够了旅费,提出了回国探亲的要求,公司当局无法拒绝他们的合理要求,准许他们的假期,殷切期望他们早日回公司来上班。可是,这些日本员工再也没有回英国来。原来,他们都是日本第一流的纺织专家,以赔本开餐馆作为诱饵,达到进厂做工的目的。进厂后,了解到了布拉泽公司纺织工艺和生产过程,他们回国之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设计出一套比当时英国更先进的设备。 
  从此,英国的纺织工业又多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暗渡陈仓之例说——艾森豪威尔的登陆计 
  1944年6月5日晚,盟军取名为“尼普顿”的登陆行动开始了。这是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所导演的一出以假乱真的“登陆”戏。在加莱。康坦丁半岛方向上,成干艘装着角反射器的模拟舰艇,抱着涂铝的气球迅速驶来,向着加莱·康坦丁编队而行。模拟舰艇的上空,几十架飞机投撤了大量箔片,这些箔片在两三千米的高空徐徐飘浮,久久不散。这一切,显示在德军雷达荧光屏上,即是大批飞机和舰队正铺天盖地向加莱一带海岸接近。电离层中到处是盟军地面人员在和飞行机组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信号,谈论着某项大规模战役的行动情况。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盟军将在加莱半岛登陆。 
  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欺骗,是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的现代翻版。令人叫绝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居然相信是真的,大量的德国海军舰船向着加莱驶去。与此同时,盟军的真正登陆地点诺曼底方向,5000多艘舰船在数十架电子干扰飞机的掩护下,正朝着既定的登陆海滩开进。 
  6月6日早晨6点30分,盟军第一支海运部队——美军第四步兵师几乎未遭阻击就在犹他海滩登了陆。三个半小时后,该师仍未遇到德军密集的炮火,也未遇到德军任何反击行动。水陆两栖坦克和大炮安然到达岸上。尽管其它几个登陆点进展并不顺利,但经过激烈的抗争,是日晚终于掌握了全部的海滩区。沙滩上的部队,已经超过了50万,但滑稽的是,希特勒仍然相信,诺曼底的战斗不过是敌人的牵制行动。可是就在奥马哈海滩区激战时,德军冯·伦斯德元帅就曾决定,不管诺曼底是否佯攻,都必须坚决击退。他本来有两个装甲师很快就可以机动过来,但当他准备下命令时,想起希特勒保留了对这两个师的调遣权,而此时元首正在酣睡,他的参谋们拒绝惊动他。当他从睡梦中醒过来,又上了美国假情报的当,坚信巴顿集团军将会在加莱半岛登陆,于是仍然保留着这支部队,以对付所谓更大规模的“加莱登陆”。艾森豪威尔以成功的隐真示假、暗渡陈仓之计,终于酿就了希特勒的千古遗憾!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邓艾在阴平度险成功之后,紧接着便挥师南下,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使后主刘禅出降,邓艾进据成都。而在剑阁的姜维,却故意向钟会缴了械,邓艾因此痛恨钟会。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邓艾修了一封书信,致送给在洛阳的司马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对于魏国的军队,在大战之后,将士疲劳,不宜立即又驱上新的伐吴的战场,可暂作休整,并进行伐吴的准备;对已经投降的刘禅,要宽厚相待,建议封他为扶风王,表明投降了的国君依然不失其尊显的地位,这对尚未投降的吴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于吴国,可采取先礼而后兵的手段,派出使臣,向吴国国君孙休晓以利害,劝他投降,这样便可不战而胜。 
  司马昭读书信之后,怀疑邓艾有专权的野心,便先写了一封亲笔信送给监军卫瓘,然后给邓艾发去一道诏书,对邓艾的战功大加褒扬,同时封邓艾为太尉。邓艾接受了诏书之后,卫瓘将司马昭那封亲笔信交给邓艾看,信上说,邓艾所提的各种事情,须要等候朝廷的指示,不可擅自作主施行。邓艾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既然奉了朝廷的命令全面负责指挥这一次的战争,他怎么好阻挡我?”于是又作了一封书信,交给使臣带回洛阳。 
  当时朝内大臣都传言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更加猜疑,正好这时收到了使臣带回来的书信,司马昭拆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 
  “邓艾奉命西征,首恶既已降服,我应当有权处理一些事情,以安定刚刚归附的民心。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待朝廷的命令,道路遥远,往来递送,拖引时间。《春秋》一书上说:‘大将出征,只要是可以安定朝廷,有利国家的事,可以独立作主。’如今吴国还没有归附,有可能与蜀相勾结,因此不应该按照平常的办法行事而丧失时机。兵法说:前进不是为了贪图名利,后退也不畏惧降罪。邓艾虽然没有古人那样高尚的节操,也不愿为了避嫌疑而干出有害国家的事情。特此上报,并要照此施行。” 
  司马昭读完信后十分吃惊,连忙同贾充商量说:“邓艾居功自傲,一意孤行,谋反之心已经暴露了,怎么处理才好?”贾充说:“主公为什么不给钟会一官职,利用他来挟制邓艾呢?”司马昭接受了他的建议,派出使臣,奉了诏书,封钟会为司徒,同时命令卫瓘监督这两路军马。另外又单给卫瓘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同钟会一起监视邓艾,以提防他谋反。给钟会的诏书同样是先大大地夸赞一番他的战功,并封他为司徒。 
  钟会受封之后,便将姜维请来商议道:“邓艾的功劳比我大,又被封为太尉,现在司马公怀疑邓艾有谋反之心,因此命令卫瓘为监军,让我去对付他。姜兄有何高见?”姜维说:“我听说邓艾出身低微下贱,小的时候给农家放牛,现在侥幸从明平抄小路,攀树爬山,立下了这个大功,不是他的主意有什么高明,实在靠的是国家的福气;要不是将军与我相拒于剑阁,邓艾怎么能立这个功?现在他想把刘禅封为扶风王,这是想要讨蜀地人的好,他那谋反之心不用说也看得出来。司马公之怀疑是很有道理的。”这番话很让钟会高兴。姜维又说:“请让你身边的人退下,我有一件事要单独报告你。”钟会便让身边的人全都走开。姜维从怀里取出一幅地图交给钟会,并对他说:“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将这副图献给了先帝刘备,并且说:“‘成都一带,沃野千里。百姓充裕,国家富足,是建立霸业的好地方。’先帝因此才以成都作为基地,现在邓艾占据了这里,他的野心怎么会不膨胀?”钟会大喜,又指着地图详细询问西蜀的山川地理形势,姜维全部告诉了他。钟会又问:“用什么办法可以除掉邓艾?”姜维说:“应该乘着司马公怀疑他的时候,赶快上表,报告邓艾谋反的种种行为;司马公必然会命令将军去讨伐,这样便可一举将他拿下了。”钟会听了他的话立刻派人送表章去洛阳,说邓艾目无朝廷,为所欲为,结好蜀地的官民,早晚便要谋反。这个消息使得朝中文武大臣十分吃惊。钟会又派人在半道上截获了邓艾给朝廷的表章,然后模仿邓艾的笔迹,改写成十分傲慢无礼的口气,以此来证实自己诬告的正确。 
  司马昭见了邓艾的表章;又派遣贾充领3万人马向斜谷进发,自己同了小皇帝曹奂御驾亲征。西曹掾邵悌问道:“钟会的兵力,比邓艾多几倍,只要让钟会去收服邓艾便完全可以了,又何必让主公亲自出马?”司马昭笑道:“你忘了前些日子对我说的话吗?你曾经说过,钟会必然会谋反。我这一次出征,不是为了邓艾,实在是为了钟会。”邵悌笑着说:“我怕大人忘了,才故意这么问。现在既然有了这么个打算,一定要严守秘密,千万不能泄露。”司马昭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便率领大军出发。当时贾充怀疑钟会可能谋反,悄悄地对司马昭说了。司马昭回。答:“这一次派遣你出征,我难道也要怀疑你吗?先到长安,自然一切都会清楚。” 
  '评析' 
  此计最早见于《隋书·长孙晟传》,书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名武将长孙晟特别善射。有一次他看见两只雕争一块肉,就一箭射过去,两只大雕一起掉了下来。后人概括为“一箭双雕”,比喻采取一种措施,得到两种好处,或者做一件事收到两方面的效果。一箭双雕又称一石二鸟,就是指出一个招数,击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敌人。行使这个计谋并不简单,也不容易,因为面临的是几个对手,稍一不慎,就要惹祸招灾。故在事前事后,不要暴露自己,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不可收拾。 
  一箭双雕之例说——司马伦谋劝贾皇后毒杀太子西晋惠帝是个白痴,他当皇帝不久,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把持。惠帝的太子不是贾皇后所生,个性刚强。贾皇后伪称皇帝有病召太子入宫问候,假称皇上赐御酒要太子喝完,太子不得不喝得烂醉。贾皇后乘机拿出一份起草好的以太子的口气祈求神明保佑他发动政变、废黜父王成功的祈祷文稿,假托是皇帝的沼书,要太子照着书写。太子烂醉,无法细辨内容,一一照写。然后,贾皇后以此作为太子谋反的证据,皇帝和大臣见是太子亲笔,也无话可说,于是太子被废掉了。太子手下的僚属都为太子感到冤屈,便去游说皇族右军将军司马伦。司马伦掌有兵权,同贾皇后也有矛盾。司马伦打算以贾皇后陷害太子为罪名,发动政变废掉贾皇后,但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提醒他:“我们不如怂恿贾皇后去杀害太子,然后再以为太子报仇的借口废黜贾后,这样今后定能把持朝政。” 
  司马伦便派人散布谣言,说朝中有人要废贾皇后重新复太子正位,另一方面又暗中劝告贾皇后早日除掉太子,以绝众望。贾皇后果然中计,毒死了太子。 
  不久,司马伦就以讨伐谋杀太子之罪的名义,兴师问罪,联合诸侯王,废黜了贾皇后,夺取了朝政大权。 
  司马伦这一手,既是借刀杀人,借贾皇后之手杀掉正宗继承人;又是一箭双雕,使废黜贾皇后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作为加罪之计,则是以他人之过,制造出其他罪过,以达到夺权的目的。 
  一箭双雕之例说——螳螂升天黄雀入地 
  王敦的权力不可谓不大,地位不可谓不尊荣,如果人称皇帝万岁,那他也就有九干九百岁了。但他仍不满意,尤其这最后一点差距使他看起来仍像皇帝的跟班,他就忍不住要拿别人的生命先补上这一个百年。 
  他这么想,也就这么跟他的手足商量,无奈王棱很不识趣,老是劝他九重天太高,高处不胜寒,不如安于八重天的风光,更加自在逍遥。王敦觉得有这位堂弟在身边,耳根实在有欠清静,有时他甚至隐隐觉得脖子上凉嗅嗅的,因为他一直担心王棱口风不紧,于是他忽然记起“毒蛇噬腕,壮士断臂”的格言来。 
  恰好这时流民首领王如内外交困,走投无路而归顺了王敦,王棱又把王如当成宝贝揽到了自己帐下。王棱根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